C++求素数的算法
c语言求素数个数方法超时

c语言求素数个数方法超时(原创版2篇)目录(篇1)I.素数定义及性质II.常见的求素数个数方法III.C语言求素数个数方法IV.优化C语言求素数个数方法正文(篇1)I.素数定义及性质-----------素数又称质数,是指只能被1和自身整除的正整数。
例如,2、3、5、7等都是素数。
素数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如素数无限性、素数间的关系、素数的应用等。
II.常见的求素数个数方法-------------1.试除法:通过不断试除每个整数,判断是否能被整除来判断该数是否为素数。
但效率较低,对于大数可能超时。
2.埃拉托色尼筛选法:通过筛选掉2、3、5等合数,缩小素数的搜索范围,但依然存在效率问题。
3.筛法:利用素数分布定理,先预处理出一部分素数,再用剩余的数除以已预处理的素数的余数来判断是否为素数。
但需要预处理,且对于大数仍存在超时问题。
III.C语言求素数个数方法-------------C语言求素数个数的方法主要有试除法和筛法两种。
试除法可以通过循环遍历每个整数,判断是否能被整除来判断该数是否为素数。
但效率较低,对于大数可能超时。
筛法可以利用预处理过的素数表来快速判断一个数是否为素数。
但需要预处理,且对于大数仍存在超时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使用摩尔投票筛法来优化C语言求素数个数的方法。
摩尔投票筛法的基本思想是利用试除法筛选掉大部分合数,再用剩余的合数除以已筛选的合数的余数来判断是否为素数。
具体实现步骤如下:1.初始化一个数组p,p[i]表示第i个合数的因子个数。
例如,p[2]=1,p[3]=2,p[5]=1,p[7]=2,p[11]=3,p[13]=2,p[17]=3,p[19]=2,p[31]=4等。
2.初始化一个数组t,t[i]表示第i个合数的因子个数是否大于等于p[i]。
例如,t[2]=0,t[3]=0,t[5]=0,t[7]=0,t[11]=0,t[13]=0,t[17]=0,t[19]=0,t[3 1]=0等。
c语言循环素数

c语言循环素数素数,又称质数,是指除了1和本身外没有其他因数的自然数。
而循环素数则是指其各位数字依次排列所得的数也都是素数的数。
循环素数在数论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因为它们具有特殊的数学性质和应用价值。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使用C语言编写循环素数的方法,并介绍一些与之相关的知识。
在C语言中,我们可以通过循环和判断的方式来判断一个数是否为素数。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数学定理:如果一个数n不是素数,那么它一定可以被分解为两个数a和b的乘积,其中a和b都小于n。
根据这个定理,我们可以写出如下的判断素数的函数:```c#include <stdio.h>#include <stdbool.h>bool isPrime(int n) {if (n <= 1) {return false;}for (int i = 2; i * i <= n; i++) {if (n % i == 0) {return false;}}return true;}```上述函数中,我们首先判断n是否小于等于1,因为1不是素数。
然后,我们使用一个循环从2开始遍历到n的平方根,判断是否存在因子。
如果存在因子,则返回false,表示n不是素数;否则,返回true,表示n是素数。
接下来,我们可以使用上述的素数判断函数来判断循环素数。
循环素数的判断方法是,将一个数的各位数字依次排列,形成一个新的数,然后判断这个新的数是否为素数。
如果是素数,则继续将其各位数字依次排列,形成另一个新的数,再次判断是否为素数。
如果所有的新数都是素数,则原数为循环素数。
下面是一个使用C语言编写的判断循环素数的函数:```c#include <stdio.h>#include <stdbool.h>int digitCount(int n) {int count = 0;while (n > 0) {count++;n /= 10;}return count;}bool isCircularPrime(int n) {if (!isPrime(n)) {return false;}int count = digitCount(n);int num = n;while (true) {int temp = num % 10;num /= 10;num += temp * pow(10, count - 1); if (num == n) {break;}if (!isPrime(num)) {return false;}}return true;}```上述函数中,我们首先调用了之前编写的判断素数的函数isPrime 来判断n是否为素数。
c语言素数个数求法

c语言素数个数求法素数,即质数,是指除了1和本身以外没有其他因数的自然数。
素数在数学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应用,如RSA公钥加密算法、密码学等。
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c语言求出指定范围内的素数个数。
我们需要了解一个判断素数的基本方法,那就是试除法。
试除法是指用2到sqrt(n)之间的所有整数去除n,如果都不能整除,则n是素数。
因为如果n有一个大于1小于n的因数a,则必然有一个大于1小于等于sqrt(n)的因数b,使得a*b=n。
所以只需要判断2到sqrt(n)之间的数是否能整除n即可。
接下来,我们使用c语言实现求素数的算法。
首先,定义一个函数isPrime,判断一个数是否为素数。
代码如下:```cint isPrime(int n){if(n<=1) return 0; //1不是素数for(int i=2;i*i<=n;i++){if(n%i==0) return 0; //能整除说明不是素数}return 1; //是素数}```上述代码使用了试除法判断一个数是否为素数,时间复杂度为O(sqrt(n))。
接下来,我们定义一个函数countPrimes,用于统计指定范围内素数的个数。
代码如下:```cint countPrimes(int n){int count=0;for(int i=2;i<n;i++){if(isPrime(i)) count++; //如果是素数,计数器加1}return count;}```上述代码使用了isPrime函数判断每个数是否为素数,时间复杂度为O(n*sqrt(n))。
可以看出,这个算法并不是非常高效,当n很大时,计算时间会非常长。
可以采用一些优化方法来提高效率,如埃拉托色尼筛法、欧拉筛法等。
埃拉托色尼筛法是一种简单的素数筛法,其基本思想是从2开始,将每个素数的倍数都标记成合数,直到不能再标记为止。
代码如下:```cint countPrimes(int n){int count=0;int* isPrime=(int*)malloc(sizeof(int)*n);memset(isPrime,1,sizeof(int)*n);for(int i=2;i<n;i++){if(isPrime[i]){count++; //如果是素数,计数器加1for(int j=2*i;j<n;j+=i){isPrime[j]=0; //将i的倍数标记为合数}}}free(isPrime);return count;}```上述代码使用了动态分配内存的方式,将素数标记数组isPrime初始化为1,表示都是素数。
c语言梅森素数

c语言梅森素数C语言是一门跨平台的编程语言,非常受欢迎和广泛使用。
在C 语言中,有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和算法,例如梅森素数。
本文将为您介绍C语言梅森素数的知识和实现方法。
什么是梅森素数?梅森素数是一种特殊的素数,可以表示为 2^p - 1 的形式,其中p也是一个素数。
也就是说,梅森素数只有在它本身是素数的情况下才存在。
梅森素数的名称来自法国数学家梅森(Marin Mersenne),他在1637年将它们带入了公众的视野。
目前发现的最大的梅森素数是2^6972593 - 1,它有2098960位。
因为它们强大的计算能力而成为了密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判断梅森素数?判断一个大数是否为素数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普通的算法需要检查所有可能的因子,这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和时间。
然而,根据梅森定理(Mersenne Nth power)的特殊性质,可以更高效地判断梅森素数。
梅森定理指出,如果P是素数,则如果(2^p)-1是素数,那么(2^p)-1也是梅森素数。
因此,要检查一个数是否为梅森素数,只需要检查(2^p)-1是否为素数即可。
实现方法C语言可以用标准库中的函数来实现。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示例代码,用于检查一个大数是否为梅森素数。
```#include <stdio.h>#include <math.h>int is_prime(int number){int i;for (i = 2; i <= sqrt(number); i++){if (number % i == 0){return 0;}}return 1;}int main(){int p = 3;while (p <= 20){int mersenne = pow(2, p) - 1;if (is_prime(mersenne)){printf("2^%d-1=%d is a Mersenne prime.\n", p, mersenne);}else{printf("2^%d-1=%d is not a Mersenne prime.\n", p, mersenne);}p++;}return 0;}```上述代码中,我们先定义了一个函数is_prime,用于判断一个数是否为素数。
判断素数的c语言

判断素数的c语言判断素数的C语言程序素数是指只能被1和本身整除的自然数。
在C语言中,我们可以使用以下方法来判断一个数是否为素数。
方法一:暴力枚举暴力枚举是最简单的方法,即对于每个要判断的数字n,从2到n-1依次判断是否能被整除。
如果存在一个可以整除n的数字,则n不是素数;否则n为素数。
代码实现如下:```c#include <stdio.h>int main(){int n, i, flag = 0;printf("请输入一个正整数:");scanf("%d", &n);for(i=2; i<n; i++){if(n%i == 0){flag = 1;break;}}if(flag == 0)printf("%d是素数\n", n);elseprintf("%d不是素数\n", n);return 0;}```这种方法简单易懂,但效率较低。
当要判断的数字较大时,时间复杂度会非常高。
方法二:优化枚举优化枚举可以减少循环次数,从而提高效率。
具体方法是对于每个要判断的数字n,只需要从2到sqrt(n)依次判断是否能被整除即可。
代码实现如下:```c#include <stdio.h>#include <math.h>int main(){int n, i, flag = 0;printf("请输入一个正整数:");scanf("%d", &n);for(i=2; i<=sqrt(n); i++){if(n%i == 0){flag = 1;break;}}if(flag == 0)printf("%d是素数\n", n);elseprintf("%d不是素数\n", n);return 0;}```这种方法可以减少循环次数,但仍然存在效率较低的问题。
c语言 素数定义

c语言素数定义
C语言中的素数是指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正整数。
在程序中,我们可以通过循环和条件语句来判断一个数是否是素数。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2到它本身的平方根范围内的所有数进行判断,如果存在一个数可以整除它,那么它就不是素数。
如果这个过程中都没有找到可以整除它的数,那么它就是素数。
下面是一个判断素数的C语言函数示例:
```
#include <stdio.h>
#include <math.h>
int is_prime(int n) {
if (n <= 1) {
return 0;
}
for (int i = 2; i <= sqrt(n); i++) {
if (n % i == 0) {
return 0;
}
}
return 1;
}
int main() {
int num;
printf('请输入一个正整数:');
scanf('%d', &num);
if (is_prime(num)) {
printf('%d是素数
', num);
} else {
printf('%d不是素数
', num);
}
return 0;
}
```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定义了一个is_prime()函数来判断一个数是否是素数,返回值为1表示是素数,返回值为0表示不是素数。
在主函数中,我们首先获取用户输入的一个正整数,然后调用is_prime()函数来判断这个数是否是素数,并输出结果。
c语言 素数定义

c语言素数定义C语言是一门常用的编程语言之一,在其中也可以进行素数的定义和计算。
素数是指除了1和它本身之外,没有其他的因数能够整除这个数的自然数。
下面我们来分步骤阐述C语言的素数定义。
第一步,定义素数的函数。
定义一个名称为prime的函数,由于素数是自然数,因此我们可以将输入参数设置为整型x,表示待计算的自然数。
同时,定义布尔型变量flag,用于判断x是否为素数。
bool prime(int x) {bool flag=true; //默认为素数for(int i=2;i<=sqrt(x);i++) {if(x%i==0) {flag=false; //不是素数break;}}return flag;}第二步,判断x是否为素数。
由于素数只有1和本身两个因数,可以从2开始循环,一直到sqrt(x)为止,检查x是否能被该数整除。
如果存在除1和本身以外的因数,则该数不是素数,flag变为false 并跳出循环。
第三步,输出结果。
当执行完prime函数之后,可以根据flag 的值来判断输出结果。
int main() {int x=17; //待计算素数if(prime(x)) {printf("%d是素数!",x);}else {prinrf("%d不是素数!",x);}return 0;}通过main函数来调用prime函数,并根据flag的值来输出计算结果。
在这里我们设置x为17,输出为17是素数。
总结一下,C语言可以通过定义素数的函数来进行素数的计算。
首先定义函数名称及输入参数,然后通过循环判断是否为素数,最后输出结果。
通过对C语言的素数定义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程序设计思路,提高编程能力。
C语言求素数问题算法

1.自然数是0,1,2……2.素数是2,3,5……(不包括1的只能背1和它本身整除的自然数)【1】求10000以内的所有素数。
素数是除了1和它本身之外再不能被其他数整除的自然数。
由于找不到一个通项公式来表示所有的素数,所以对于数学家来说,素数一直是一个未解之谜。
像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孪生素数猜想,几百年来不知吸引了世界上多少优秀的数学家。
尽管他们苦心钻研,呕心沥血,但至今仍然未见分晓。
自从有了计算机之后,人们借助于计算机的威力,已经找到了2216091以内的所有素数。
求素数的方法有很多种,最简单的方法是根据素数的定义来求。
对于一个自然数N,用大于1小于N的各个自然数都去除一下N,如果都除不尽,则N为素数,否则N为合数。
但是,如果用素数定义的方法来编制计算机程序,它的效率一定是非常低的,其中有许多地方都值得改进。
第一,对于一个自然数N,只要能被一个非1非自身的数整除,它就肯定不是素数,所以不必再用其他的数去除。
第二,对于N来说,只需用小于N的素数去除就可以了。
例如,如果N能被15整除,实际上就能被3和5整除,如果N不能被3和5整除,那么N也决不会被15整除。
第三,对于N来说,不必用从2到N一1的所有素数去除,只需用小于等于√N(根号N)的所有素数去除就可以了。
这一点可以用反证法来证明:如果N是合数,则一定存在大于1小于N的整数d1和d2,使得N=d1×d2。
如果d1和d2均大于√N,则有:N=d1×d2>√N×√N=N。
而这是不可能的,所以,d1和d2中必有一个小于或等于√N。
基于上述分析,设计算法如下:(1)用2,3,5,7逐个试除N的方法求出100以内的所有素数。
(2)用100以内的所有素数逐个试除的方法求出10000以内的素数。
首先,将2,3,5,7分别存放在a[1]、a[2]、a[3]、a[4]中,以后每求出一个素数,只要不大于100,就依次存放在A 数组中的一个单元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f(n < 2) return false; if(n == 2) return true;
for(int i = 3; i < sqrt(n); i += 2) if(n%i == 0) return false;
return true; }
int main(){
int n;
//输出不大于 n 的素数
cout<<"请输入一个正整数:"<<endl;
cin>>n;
//输出所有的不大于 n 的素数
cout<<"2"<<endl;
for(int i = 3; i <= n; i += 2){
if(isPrime(i))
cout<<i<<endl;
} k = i+1; }
for(i = 0 ; i < m; i++){ if(Num[i]) cout<<i+1<<endl;
}
delete []Num; }
需求二:请实现一个函数,对于给定的整型参数 N,该函数能够从小到大,依次打印出 自然数中最小的 N 个质数。 比如,当 N = 10,则打印出 2 3 5 7 11 13 17 19 23 29
cin>>m; prime_number(m, L); return 0; }
void prime_number(int m, list *L) { int judge = 0; //用于判断是否为素数,是值为 0,否则为 1. if(m < 2) { cout<<"输出的 m 值小了,没有质数!"<<endl; return; }
整除,必然不能被 9 整除......顺着这个思路走下去,这些程序员就会发现:其实,只要尝
试小于√x 的质数即可。而这些质数,恰好前面已经算出来了(是不是觉得很妙?)。在具
体的算法实现时,我们借助了一个单链表来存储上一次所有遍历出来的素数,顺便说一下,
这就是算法理论中经常提到的:以空间换时间。
源代码:
cout<<"2"<<endl; return; }
cout<<"2"<<endl; int i = 3, count = 1; while(count<n){
if(IsPrime(i)) { cout<<i<<endl; count++;
} i+=2; } }
方案 2: 分析思路: 素数定理可以给出第 n 个素数 p(n)的渐近估计:p(n)约等于 nlogn.实际上 p(n)一般不 会大于(1+15%)*nlogn.所以方案二根据这个思路先确定一个 p(n)(肯定包含 n 个素数),再 用筛选法排除 p(n)的所有合数,最后输出 n 个素数即可。 源代码: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cmath> using namespace std;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cmath>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list{ public:
int data; list* next; };
void prime_number(int m, list *L); int main(){
int m; list *L; L = NULL; cout<<"请输入一个大于 2 的整数:";
改进的角度 2:当我们判断一个数是否为素数时,试除时只需要从 2 到 n 的根号即可判 断是否为素数。而且除 2 以外,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则也就肯定不会被 2 整除,这样试除的 遍历又可以不用遍历偶数。
源代码: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cmath> using namespace std;
方案 1: 分析思路:方案一的思路很简单,使用 while 循环从最小素数 2 开始遍历,通过声明一 个变量 count 统计遍历出素数个数,当 count 达到欲求的个数时停止 while 循环。在具体的 实现时,可以根据上面需求一的情况对素数的判断与遍历做一些优化。 源代码: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cmath> using namespace std;
源代码: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定义一个判断素数函数 bool isPrime(int n) {
if(n < 2) return false;
for(int i = 2; i < n; ++i) if(n%i == 0) return false;
list *p,*s; p = L; cout<<"2"<<endl; for(int i = 3; i <= m; i+=2) {
p = L; while(p !=NULL){
if(i % p->data == 0) { judge = 1; break;
} p = p->next; } if(judge == 0){ cout<<i<<endl; s = new list();
求素数算法
注意:下面的代码均是以 C++编写的。
需求一:请实现一个函数,对于给定的整型参数 n,该函数能够把自然数中,小于 n 的 质数,从小到大打印出来。 比如,当 n = 10,则打印出 2357
方案 1:试除法 分析思路:首先我们了解一下素数的定义,所谓的素数指如果有一个正整数 p 只有两个
因子 1 和 p,则 p 为素数。而这里的试除即根据素数的定义,比如要判断自然数 x 是否质数, 就不断尝试小于 x 且大于 1 的自然数,只要有一个能整除,则 x 是合数;否则,x 是质数。
}
评价: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O(n2), 从时间效率来说,它是效率最差的算法,也是最平庸的
算法思路。
方案 1 改进一:
分析思路:改进的角度 1:我们知道除了 2 以外,所有的素数都是奇数,所以当寻找所 有不大于 n 的素数时,不需要从 2 到 n 都要遍历。而是除了 2 以外,只需要遍历不大于 n 的所有奇数即可。
void prime_number(int m);
int main(){ int m; cout<<"请输入一个大于 2 的整数:"<<endl; cin>>m;
prime_number(m);
return 0; }
void prime_number(int m) {
int i,j,k; bool *Num; Num = new bool[m];
for(i =0 ; i< m; i++){
if(i == 0) Num[i] = false; else Num[i] = true; }
k = 1; while(k < m) {
for(i = k; i < m; i++) { if(Num[i]) { for(j = i+1; j < m; j++){ if((j+1) % (i+1) == 0) Num[j] = false; } break; }
s->data = i; s->next = L; L = s; } judge = 0; } }
方案 2:筛选法 分析思路:估计很多人把筛法仅仅看成是一种具体的方法。其实,筛法还是一种很普适 的思想。在处理很多复杂问题的时候,都可以看到筛法的影子。那么,筛法如何求质数的, 说起来很简单: 首先,2 是公认最小的质数,所以,先把所有 2 的倍数去掉;然后剩下的那些大于 2 的 数里面,最小的是 3,所以 3 也是质数;然后把所有 3 的倍数都去掉,剩下的那些大于 3 的 数里面,最小的是 5,所以 5 也是质数......上述过程不断重复,就可以把某个范围内的合 数全都除去(就像被筛子筛掉一样),剩下的就是质数了。 聪明的程序猿会构造一个定长的布尔型容器(通常用数组)。比方说,质数的分布范围 是 1,000,000,那么就构造一个包含 1,000,000 个布尔值的数组。然后把所有元素都初始化 为 true。在筛的过程中,一旦发现某个自然数是合数,就以该自然数为下标,把对应的布 尔值改为 false。全部筛完之后,遍历数组,找到那些值为 true 的元素,把他们的下标打 印出来即可。 源代码: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return true; }
int main(){
int n;
//输出不大于 n 的素数
cout<<"请输入一个正整数:"<<endl;
cin>>n;
//输出所有的不大于 n 的素数
for(int i = 2; i <= n; i++){
if(isPrime(i))
cout<<i<<endl;
}
return 0;
int i, j, k, count = 0; bool *Num; Num = new bool[m]; for(i =0 ; i< m;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