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自动控制原理

合集下载

西北工业大学自动控制原理 (2)

西北工业大学自动控制原理 (2)

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1 引言·系统数学模型-描述系统输入、输出及系统内部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建模方法⎩⎨⎧实验法(辩识法)机理分析法·本章所讲的模型形式⎩⎨⎧复域:传递函数时域:微分方程§2.2控制系统时域数学模型1、 线性元部件、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 (1)L-R-C 网络 C r u R i dtdiL u +⋅+⋅=↓ci C u =⋅c c c u u C R u C L +'⋅⋅+''⋅⋅=11cc c r R u u u u LLC LC'''∴++= ── 2阶线性定常微分方程 (2)弹簧—阻尼器机械位移系统 分析A 、B 点受力情况02B0A AA i 1x k )x xf()x x (k =-=-∴ 由 A 1A i 1x k )x x (k =- 解出012i A x k k x x -=代入B 等式:020012i x k )x x k k xf(=-- 02012i x k x )k k 1f(xf ++=⋅ 得:()i 1021021x fk x k k xk k f =++ ── 一阶线性定常微分方程 (3)电枢控制式直流电动机 电枢回路:b a E i R u +⋅=┈克希霍夫 电枢及电势:m e b C E ω⋅=┈楞次 电磁力矩:i C M m m ⋅=┈安培力矩方程:m m m m m M f J =+⋅ωω┈牛顿变量关系:m mb a M E i u ω----消去中间变量有:a m m m m u k T =+ωω [][]⎪⎩⎪⎨⎧+⋅=+⋅=传递函数时间函数 C C f R C k C C f R RJ T m e m mm m e m m m(4)X-Y 记录仪(不加内电路)⎪⎪⎪⎪⎩⎪⎪⎪⎪⎨⎧⋅=⋅===+∆⋅==∆ll 4p 3m2am m m m 1a p r k u :k :k :u k T :u k u :u -u u :电桥电路绳轮减速器电动机放大器比较点θθθθθ a m rp u u u u l θθ∆----------- 消去中间变量得:a m 321m 4321m u k k k k k k k k k T =++l l l ─二阶线性定常微分方程即:a mm 321m m 4321m u T kk k k l T k k k k k l T 1l =++2、 线性系统特性──满足齐次性、可加性 ● 线性系统便于分析研究。

自动控制原理第三章-05(西工大)概要

自动控制原理第三章-05(西工大)概要
ae ( s )
E ( s) R( s ) 1 1 1 s( s 1)
2
s( s 1) 2 s s1
s s2 [C0 C1 s C2 s 2 ](1 s s 2 ) C0 C1 s C2 s 2 C3 s 3 C0 s C1 s 2 C2 s 3 C0 s 2 C1 s 3
(1) 动态误差系数法解决问题的思路
E ( s) 1 1 1 (i ) 2 Φe ( s ) Φe (0) Φe (0) s Φe (0) s Φe (0) s i R( s ) 1! 2! i! 1 (i ) C i Φ e ( 0) i 0, 1, 2, i!
自动控制原理
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
自动控制原理教学组
自动控制原理
本次课程作业(12)
3 —29, 30, 33, 37, 39
课程回顾
§3.6.1 误差与稳态误差
误差定义: (1)按输入端定义误差;(2)按输出端定义误差 稳态误差: (1)静态误差; (2)动态误差
§3.6.2 计算稳态误差的一般方法
时域分析法小结(3)
4.若二阶系统处于无阻尼状态,则系统的
时域分析法小结(2)
2.某0型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增益为K,则在
1 2 输入下,系统的稳态误差为 r (t ) t 2


A . 0;
B. ;
C. 1 K;
* D. A K 。
3.动态系统 0 初始条件是指 t<0 时系统的 A.输入为 0 ; B.输入、输出以及它们的各阶导数为 0; C.输入、输出为 0; D.输出及其各阶导数为 0。
( s 1)(4 s 1) A2 A1 A3 s A4 2 2 2 2 2 s ( s s 1) s s s s 1

西北工业大学—自动控制原理

西北工业大学—自动控制原理

ur
u u a m up
l
消去中间变量得:
Tm l l k 1 k 2 k 3 k 4 k m l k 1k 2 k 3 k m u a ─二阶线性定常微分方程
即: l
1 k1k 2 k 3k 4 k m kk kk l l 1 2 3 m ua Tm Tm Tm
R 1 1 uc uc ur L LC LC
── 2 阶线性定常微分方程
(2)弹簧—阻尼器机械位移系统 分析 A、B 点受力情况
A x 0 ) k2x0 k1 (x i x A ) f(x
A
B
由 k 1 ( x i x A ) k1 x A 解出 x A x i
第一章:自动控制理论的一般概念 §1.1 引言 §1.2 自动控制理论发展概述 发展过程: 19 世纪
呼应 与西方工业革命发展相
时域 复域 频域
20 世纪 60 年代初
古典控制理论 (单入/出)
与航天技术发展相呼应
现(近)代控制理论 (多入 / 出)
2.
闭环(信号有反向作用) 特点:复杂、抗干扰能力强、精度高、有稳定性问题。
3.
复合(前向联系、反向作用) 特点:性能要求高时用之。 例如:炉温系统可以采用开环或闭环的。
闭环控制工作原理:
给定量:使c跟踪r 外部作用: 干扰量:使c偏离r
控制目的:排除干扰因素、影响、使被控量随给定量变化。 负反馈原理——构成闭环控制系统的核心

0
at e
t 0 t 0
L[f ( t )] e at e st dt e sa t dt
0 0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西北工业大学出社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西北工业大学出社

第五章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与校正习题与解答5-1 试求题5-75图(a)、(b)网络的频率特性。

u rR 1u cR 2CCR 2R 1u ru c(a) (b)图5-75 R-C 网络解 (a)依图:⎪⎪⎪⎩⎪⎪⎪⎨⎧+==+=++=++=2121111212111111221)1(11)()(R R C R R T C R RR R K s T s K sCR sC R R R s U s U r c ττ ωωτωωωωω11121212121)1()()()(jT j K C R R j R R C R R j R j U j U j G r c a ++=+++==(b)依图:⎩⎨⎧+==++=+++=C R R T CR s T s sCR R sCR s U s U r c)(1111)()(2122222212ττ ωωτωωωωω2221211)(11)()()(jT j C R R j C R j j U j U j G r c b ++=+++==5-2 某系统结构图如题5-76图所示,试根据频率特性的物理意义,求下列输入信号作用时,系统的稳态输出)(t c s 和稳态误差)(t e s (1) t t r 2sin )(=(2) )452cos(2)30sin()(︒--︒+=t t t r 解 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 21)(+=Φs s 图5-76 系统结构图频率特性: 2244221)(ωωωωω+-++=+=Φj j j 幅频特性: 241)(ωω+=Φj相频特性: )2arctan()(ωωϕ-=系统误差传递函数: ,21)(11)(++=+=Φs s s G s e 则 )2arctan(arctan )(,41)(22ωωωϕωωω-=++=Φj j e e(1)当t t r 2sin )(=时, 2=ω,r m =1则 ,35.081)(2==Φ=ωωj ο45)22arctan()2(-=-=j ϕο4.1862arctan )2(,79.085)(2====Φ=j j e e ϕωω )452sin(35.0)2sin()2(οο-=-Φ=t t j r c m ss ϕ)4.182sin(79.0)2sin()2(ο+=-Φ=t t j r e e e m ss ϕ (2) 当 )452cos(2)30sin()(︒--︒+=t t t r 时: ⎩⎨⎧====2,21,12211m m r r ωωο5.26)21arctan()1(45.055)1(-=-===Φj j ϕ ο4.18)31arctan()1(63.0510)1(====Φj j e e ϕ )]2(452cos[)2()]1(30sin[)1()(j t j r j t j r t c m m s ϕϕ+-⋅Φ-++⋅Φ=οο)902cos(7.0)4.3sin(4.0οο--+=t t)]2(452cos[)2()]1(30sin[)1()(j t j r j t j r t e e e m e e m s ϕϕ+-⋅Φ-++⋅Φ=οο )6.262cos(58.1)4.48sin(63.0οο--+=t t5-3 若系统单位阶跃响应 )0(8.08.11)(94≥+-=--t e e t h tt试求系统频率特性。

西北工业大学—自动控制原理

西北工业大学—自动控制原理

联系并准备
实验二:典型环节模拟 实验三:二阶系统特征参数对性能的影响
联系地点: 实验大楼 12 楼
联 系 人: 杨建华 (实验中心主任)
§3.5
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3.5.1 稳定性的概念 lim k(t) 0 t
§3.5.2 稳定的充要条件
系统闭环特征方程的所有根都具有负的实部 或所有闭环特征根均位于左半s平面
自动控制原理
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
自动控制原理教学组
自动控制原理
本次课程作业(9)
3 — 8, 9, 10
自动控制原理
(第 9 讲) §3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与校正
§3.1 概述 §3.2 一阶系统的时间响应及动态性能 §3.3 二阶系统的时间响应及动态性能 §3.4 高阶系统的阶跃响应及动态性能 §3.5 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3.6 线性系统的稳态误差 §3.7 线性系统时域校正
§3.5
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2)
§3.5.2 稳定的充要条件
根据系统稳定的定义,若 lim k(t) 0 ,则系统是稳定的。
t
必要性: (s) M (s) bm (s z1 ) (s z2 ) (s zm ) D(s) an(s 1 ) (s 2 ) (s n )
充分性:
C(s) (s)
解. 列劳斯表
s5 1
0
s4 2
0
s3 80
00
s2 e0
-2
s1 16 /e
0
s0 -2
-1
-2
列辅助方程: 2s4 2 0
d 2s4 2 8s3 0
ds
第一列元素变号一次,有一个正根,系统不稳定
§3.5

《自动控制原理》西北工业大学参考题整理

《自动控制原理》西北工业大学参考题整理

《自动控制原理》西北工业大学参考题整理西北工业大学《自动控制原理》参考习题1-3、1-4;2-1(c)&(d)、2-6、2-8、2-10、2-11、2-12、2-133-1、3-3、3-4、3-6、3-7、3-9、3-11、3-13、3-15、3-16、3-17、3-21、3-22、3-23、3-24、3-28(1)、3-38、3-394-2、4-3(1)&(3)5-1、5-2(1)、5-3、5-6、5-9(1)&(2)&(3)、5-11(1)、5-13(1)~(4)6-2、6-3、6-4、6-5(1)、6-6、6-7、6-8、6-10(1)、6-12、6-13、6-16第一章习题及答案1-3、1-41-3 题1-3图为工业炉温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图。

分析系统的工作原理,指出被控对象、被控量和给定量,画出系统方框图。

题1-3图 炉温自动控制系统原理图解 加热炉采用电加热方式运行,加热器所产生的热量与调压器电压c u 的平方成正比,c u 增高,炉温就上升,c u 的高低由调压器滑动触点的位置所控制,该触点由可逆转的直流电动机驱动。

炉子的实际温度用热电偶测量,输出电压f u 。

f u 作为系统的反馈电压与给定电压r u 进行比较,得出偏差电压e u ,经电压放大器、功率放大器放大成a u 后,作为控制电动机的电枢电压。

在正常情况下,炉温等于某个期望值T °C ,热电偶的输出电压f u 正好等于给定电压r u 。

此时,0=-=f r e u u u ,故01==a u u ,可逆电动机不转动,调压器的滑动触点停留在某个合适的位置上,使c u 保持一定的数值。

这时,炉子散失的热量正好等于从加热器吸取的热量,形成稳定的热平衡状态,温度保持恒定。

当炉膛温度T °C 由于某种原因突然下降(例如炉门打开造成的热量流失),则出现以下的控制过程:控制的结果是使炉膛温度回升,直至T °C 的实际值等于期望值为止。

西北工业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件-36资料教程

西北工业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件-36资料教程

dx f(x, x)
dx
x
f (x, x) 0
x0
相轨迹以90°穿越 x 轴
§7.2
相平面法(3)
§7.2.3 相轨迹的绘制 —— 解析法
例2 设系统方程为 xn 2x0,
试绘制系统的相轨迹。

xdx dt
dx dx
dx dt
x
dx dx
n2x
x dx n 2xdx
1x2 n2 x2C
例3 系统方程 x x x 0 ,用等倾斜线法绘制系统相轨迹图。

xxdx (xx) dx
(xx) x
等倾斜线方程
x x
1
(1 )x x
3.752.191.581.180.820.42 0.19 1.75
1 1 0.36 0.84 1.73 5.67 5.761.730.840.360.00
系统变量及其导数随时间变化 在相平面上描绘出来的轨迹。
例1 单位反馈系统
G(s) 5 s(s 1)
n 2.236 0.2236
r(t)1(t)
相轨迹图:相平面 + 相轨迹簇
§7.2
相平面法(2)
§7.2.2 相轨迹的性质
(1)相轨迹的斜率
设非线性系统方程为:
x f(x ,x ) 0
xd xd xd xxd xf(x,x) dxdxdt f(x,x)
x0.5xx0
特征 方程
x0.5xx0
s
s2 0.5s 1 0
s2 0.5s 1 0
s
= =
0.25
0 .7 8
-
1
.
2
8
j0 .9 7
不稳定焦点 鞍点

西北工业大学821自动控制原理重难点解析课程讲义

西北工业大学821自动控制原理重难点解析课程讲义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G H 1 2 3 4+ 1 2 4+ 2 3 4 5+ 2 4 5- 3 4 6- 2 4 6 2 s )= Φ( 1- G H + G G G G H + G G G H 2 2 1 2 3 4 1 1 2 4 1 【 例6 】 已知系统结构图, 求 C ( s ) = ? ) R ( S
西北工业大学 8 2 1自动控制原理重难点解析篇
第 1讲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拉普拉斯变换有关内容 拉氏变换的几个重要定理 ( 1 ) 线性性质 L [ a f ( t )± b f ( t ) ]= a F ( s )± b F ( s ) 1 2 1 2 ( 2 ) 微分定理 L [ f ′ ( t ) ]= s ·F ( s )- f ( 0 )
2 t / 2 - a t e
1 1 / s
2 1 / s 3 1 / s
1 / ( s + a )
2 2 / ( s + ω ω) 2 2 s / ( s + ω)
s i n t ω c o s t ω
线性定常微分方程求解 【 例1 】 R- C电路计算 u R i + u r= c
· i = c u u ( t )= E ·1 ( t ) c r 0
考试点( w w w . k a o s h i d i a n . c o m ) 名师精品课程 电话: 4 0 0 6 8 8 5 3 6 5
其中初条件引起的自由响应部分 C C - 41 1 1 - ( s + 5 ) 1 2 C = + = + ( s )= 0 ) s + 1 s + 4 3s + 1 3s + 4 ( s + 1 ) ( s + 4
C i m 1 =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____ 构成闭环控制系统的核心
闭环(反馈)控制系统的特点:
(1) 系统内部存在反馈,信号流动构成闭回路 (2) 偏差起调节作用
自动控制原理
本次课程作业(1)
1 —1, 2, 3
控制系统的组成 (1)
被控对象
控制系统
控制装置
测量元件 比较元件 放大元件 执行机构 校正装置 给定元件
控制系统的组成 (2)
基本控制方式
1. 开环控制 2. 闭环控制 3. 复合控制
例 1 炉温控制系统
炉温控制系统方框图
炉温控制系统方框图
方框图中各符号的意义
方框(块)图 中的符号
元部件 信号(物理量)及传递方向 比较点 引出点 表示负反馈
例 2 函数记录仪
函数记录仪方框图
负反馈原理
将系统的输出信号引回输入端,与输 入信号相比较,利用所得的偏差信号进行 控制,达到减小偏差、消除偏差的目的。
课 程小结
1.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基本控制方式 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控制系统的分类 对控制系统的要求 课程研究的内容
2. 要求掌握的知识点 负反馈控制系统的特点及原理 由系统工作原理图绘制方框图
§1.1 §1.2 §1.3 §1.4 §1.5
引言 自动控制理论发展概述 自动控制和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控制系统示例
自动控制理论发展简史
• 经典控制理论
( 19世纪初 ) 时域法
复域法 (根轨迹法) 频域法
• 现代控制理论
( 20世纪60年代 ) 线性系统 最优控制 最佳估计 系统辨识
• 智能控制理论
( 20世纪70年代 ) 专家系统 模糊控制 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自适应控制 鲁棒控制 容错控制 集散控制 大系统复杂系统
自动控制原理
自动控制理论
是研究自动控制系统组成,进行系统 分析设计的一般性理论
是研究自动控制过程共同规律的技术 学科
自动控制
在无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 控制装置,使工作机械、或生产过程 (被控对象)的某一个物理量(被控 量)按预定的规律(给定量)运行。
自动控制原理
自动控制原理教学组
自动控制原理
本次课程作业(1)
1 —1, 2, 3
自我介绍
卢京潮
办公室: 自动化学院 234
联系方式:
(办公室) (手机)
自动控制系统的原理与应用
电视教学片
(1) 自动控制系统的原理与组成 (2) 自动控1 讲)
第一章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