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重点实验室一览表

合集下载

西北工业大学简介

西北工业大学简介
学校人才培养精英辈出。建校以来已为国防科技事业和国民经济建设输送了14万多名高级科技人才,其中博士3000多人,硕士15000多人。培养了中国6个学科的第一位博士,有34名博士和教师获得德国洪堡基金。校友中有30多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30多位将军和6名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一大批校友成为国防科研、生产单位的领军人物和栋梁之材。
同上
复试科目:925 工程应用中的算法设计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飞机总体设计原 数学(二)(只限材料学学科、材料加工工程学科选用)
821 自动控制原理(或)
827 信号与系统(或)
834 飞机总体设计原理(或)
841 材料力学(或)
844自动化检测技术 (或)
849 腐蚀防护(或)
865 空气动力学(或)
869 空中交通管理基础(或)
873 结构有限元分析基础
叶正寅 教 授
宋文萍 教 授
杨 永 教 授
刘 锋 教 授
高 超 教 授
李 杰 教 授
张正科 教 授
蔡晋生 教 授
钟诚文 教 授
李 栋 教 授
詹 浩 教 授
焦予秦 副教授
高永卫 副教授
李一滨 副教授
桑为民 副教授
学校国际合作快速发展。已与美、俄、德、法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所高等院校、企业和研究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是“中法博士生学院项目”建设院校;有两个“国家高等院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和“国家软件人才国际培训基地”;建立了25个中外联合研究机构;聘请了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在内的120多位国际著名专家、学者、教授为学校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
刘 斌 副教授
袁昌盛 副教授

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研究所概况

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研究所概况

&此工业大#猇大#院所究所概浼參空天飞行技术研究所空天飞行技术研究所围绕天地往返运载器、高超声速飞行器、新型导弹等具有航天、航空技术融合特征的飞行器,开展前沿技术探索和基础理论研究,现有固定人员25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副研究员12人。

空天动力技术研究所空天动力技术研究所依托“燃烧、热结构与内流场重点实验室”研究平台,紧密围绕先进宇航动力技术发展,开展先进宇航动力中的燃烧、流动、传热、烧蚀机 理等方面的一些基础性问题研究。

现有固定研究成员38名,其中教授10人,副教 授/研究员21名。

精确制导与控制研究所飞行控制技术研究所主要开展制导飞行器总体技术、高超声速飞行控制、导弹复杂环境抗干扰技术的研究。

研究所现有固定员工21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副研究员11人。

精确制导与控制研究所针对导弹、卫星、高超声速飞行器、无人机、火箭等各类航天航空飞行器开展动力学、制导、控制与仿真技术研究,现有固定员工29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副研究员9人。

飞行控制技术研究所:M -m B f c ^ M I lAHCieMWSR 航天结构技术研究所航天结构技术研究所致力于先进航天结构、结构设计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力学环境试验技术等领域的前沿和创新性研究。

现拥有固定人员17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副研究员9人。

无人系统制导与控制研究所无人系统制导与控制研究所由导航、制导与控制及兵器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师及研究生 组成。

主要从事导弹的制导与控制技术研究,导引头的论证、设计、仿真、研发及研制工作。

现有固定人员16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8人。

空间操作技术研究所空间操作技术研究所围绕空间在轨服务与维护技术重点开展轨道动力学、飞行规划与控制、空间机器人、遥操作、空间绳系系统、微重力地面试验等方面的基础理论 和前沿技术研究工作。

现有固定人员22人,其中教授12名,副教授/副研究员7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北工业大学传热与冷却实验室及课题组简介

西北工业大学传热与冷却实验室及课题组简介

技 术及 内结构 强 化换 热 冷却技 术研 究 , 曾赴
日本 、
英 国研修或工 作 。
主持或参与了包括
国家 9 7 3 、
国防 9 7 3 、
国防 基础 科研 、
国际 合
作项 目数十项科研 T 作 。 在 国 内外刊物上 发
表论文 六十余篇。 获得多项奖励 。
与 R R 公 司及牛津大学专家讨论研究计割
西 北 工 A, ir. 大 学 传 热 与 冷 却 实 验 室 及课题组简介
2室 由涡轮 叶 片 外 流换 热 及 气 膜 冷 却试 验 室 、 叶 片
涣热 试验 室 跨 声速 涡轮 叶 片传热试 验 室 及 测 温 测 、
r牛加 工 及 标定 室 组 成 , 主 要 从 事 航 空 宇 航推 进 器 高 ,牛传热 与冷 却技 术研 究 。 与英 国 R R 公 司 和 牛 津 大学 签 订 了 《气动 与传热 大 术伙 伴》 协 定 , 建立 了长 期稳 定 的 合 作研 究机 制 。


l
Jl


’ {
,‘
缁 ‘ ≯ :t lI_■
● 涡轮 叶 片外换热及 气膜冷却技 术 ● It r 片 内部 流 动 及 强 化换 热技 术 ● 壁冷结构及 层板结构 高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冷却技术 ● 发动机空 气 系统 设计计算 ● 涡轮叶片热分析及 冷却结构优化设计
涡轮 叶 片外流换热 及 气膜冷却试验 事
靶 面 板换 筑系数 分 布
冲击 孔 板摸热 系数 分 布
扰流拄表面换热 系数分布
两 北 :[ 业 大 学 传 热 与 冷 却 课 题 组
人 员 构 成 : 课 题 组 l丰 要
由 中、 青年 人 员组 成 , 其 中 教授 2 人 , 副 教授 3 人 , 高 级工 程师 1 人; 具有博士学 位的 8 人 。 人 员专业 特 长搭 配 得 当 , 研究 力量 集 中 , 在 航空 发动机高温部件冷却 及 传热实验 和数值模拟研 究 中合作 多年。

最新中国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布排行榜

最新中国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布排行榜

最新中国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布排行榜2010-04-07中国高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一共64所,其排行榜是:1、北京大学-15蛋白质工程和植物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视觉与听觉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天然药物与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湍流与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区域光纤通信网及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子动态及稳定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筹)微米/纳米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筹)核物理与核技术(筹)文字信息处理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暴雨监测和预测国家重点实验室(?)2、清华大学-15电力系统及大型发电设备安全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微波与数字通信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集成光电子学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筹)分子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筹)煤的高效低污染燃烧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一碳化学与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3、浙江大学-10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流体传动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筹)4、南京大学-7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代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近代声学国家重点实验室(?)5、吉林大学-6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理论化学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汽车动态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筹)5、复旦大学-6三束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先进光子学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筹)5、上海交通大学-6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区域光纤通信网及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振动、冲击、噪声国家重点实验室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筹)8、北京师范大学-5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筹)8、华中科技大学-5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塑性成形模拟及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筹)光电国家重点实验室(筹)8、西安交通大学-5电力设备与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11、天津大学-4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一碳化学与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11、大连理工大学-4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三束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11、同济大学-4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混凝土材料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11、武汉大学-4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11、中山大学-4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11、四川大学-4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筹)17、中国农业大学-3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17、哈尔滨工业大学-3现代焊接生产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城市水质保障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筹) 先进机器人及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筹)17、东南大学-3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20、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虚拟现实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筹)20、南开大学-2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20、中国科技大学-2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微尺度物质国家重点实验室(筹)20、山东大学-2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20、厦门大学-2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湖南大学-2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筹)20、中南大学-2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华南理工大学-2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筹)20、重庆大学-2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筹) 20、电子科技大学-2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筹)宽带光纤传输与通信系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20、华中农业大学-2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20、中国矿业大学-2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筹)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筹)20、华东师范大学-2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筹)20、华东理工大学-2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20、中国石油大学-2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油气资源与勘探国家重点实验室(筹)35、东北大学-1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35、中国海洋大学-1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筹)35、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35、西北工业大学-1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35、兰州大学-1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35、北京化工大学-1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筹)35、北京交通大学-1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筹)35、北京科技大学-1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35、北京理工大学-1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35、北京邮电大学-1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35、第二军医大学-1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筹)35、东华大学-1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35、南京农业大学-1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35、河海大学-1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筹)35、江南大学-1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筹)35、南昌大学-1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筹)35、武汉理工大学-1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35、中国地质大学-1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35、西南交通大学-1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35、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35、西北大学-1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筹)35、第四军医大学-1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35、山西大学-1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35、第三军医大学-1创伤、烧伤与复合伤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35、燕山大学-1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筹)35、成都理工大学-1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35、南京工业大学-1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筹)35、山东农业大学-1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筹)35、广州医学院-1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筹)35、西南石油学院-1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北工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7. 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的渊源可以上溯至上世纪50年代。

1959 年西北工业大学成立九系,设立了飞行器仪表传感器、航空陀螺仪设计、光学仪器与制导、航空微电机设计、自动驾驶仪等专业。

1953年的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设立飞机自动驾驶仪、飞机电器设备、航空火控及瞄准具等专业,1970年迁并于西北工业大学九系。

2003 年建立自动化学院(九院). 2001年控制理论及应用学科获国家重点学科,得到“211工程”和“985工程”的投资建设,成为学校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平台。

控制科学与工程2002年和2007年两次国家一级学科评估排名分别列第5位和第7位。

8.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八院)成立于2003 年5月,其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电子工程系(六系),1970年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航空武器控制、航空武器设计专业并入该系。

学院设有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通信工程、电磁场与无线技术5个本科专业。

9.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是从事航空发动机与新型能源领域的高水平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三航”特色学院。

其前身是西北工业大学原航空发动机系。

创建于1952年,是由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原中央大学)和浙江大学三校航空工程系组建而成的华东航空学院航空发动机系;1956年8月改名为西安航空学院航空发动机系;1957年10月西北工学院与西安航空学院合并后组成了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发动机系; 1970年2月原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部分专业并入。

10. 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由原工程力学系(十六系)和原土木建筑工程系(十五系)于2003年合并成立,2008年整体搬迁到长安校区。

学院下设工程力学系、土木工程系、建筑系;同时拥有振动工程研究所、先进材料测试中心、飞行器可靠性工程研究所、土木与建筑科学研究所、建筑材料研究所、可持续性材料研究所、国际合作可持续建筑与环境研究所等,覆盖力学、航空航天、土木、交通、建筑等学科。

西北工业大学凝固技术国家重点试验室

西北工业大学凝固技术国家重点试验室

目录1.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管理办法2.附件一、开放课题申请书3.附件二、开放课题任务书4.附件三、开放课题年度进展报告5.附件四、开放课题结题报告开放课题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依据国家科学技术部颁发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本着"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原则,为充分发挥并不断加强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凝固实验室)在凝固科学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和学术交流等方面的优势,凝固实验室面向国内外科研人员设立开放课题。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开放课题管理,更好地服务于开放课题研究人员,促进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培育高水平科研人才,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开放课题是实验室对外开放和合作交流的重要手段,是实验室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的重要补充,是实验室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凝固实验室鼓励国内外高水平科研人员作为访问学者来实验室开展合作研究。

第三条凝固实验室开放课题主要支持涉及凝固过程的先进材料及其加工制备成形的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重点支持凝固理论和技术的前沿研究,鼓励创新性或交叉学科的探索性研究。

第四条凝固实验室开放课题经费由实验室开放运行费支出,实行课题负责人制,单独核算,专款专用。

第二章申请第五条凡具有博士学位或副教授以上职称,希望利用凝固实验室的科研条件开展研究工作的国内外科研人员,均可申请凝固实验室开放课题。

实验室固定人员不得承担开放课题,但为了保障开放课题的执行和课题研究人员在实验室期间生活工作顺利,每项开放课题必须至少有一名实验室固定人员作为课题联系人。

第六条凝固实验室开放课题分为重点项目、普通项目和探索性项目三类,执行期限为1~3年。

重点项目主要支持海外学者作为访问学者来室开展研究工作,每项资助金额不超过10万元,每年支持2~6项。

一般项目主要支持国内学者作为访问学者来室开展研究工作,每项资助金额不超过6万元,每年支持5~15项。

陕西省重点科研院所(部分)

陕西省重点科研院所(部分)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与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 家重点实验室 邹城博达电力自动工程有限公司测试中心 西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西安市黄河机电有限公司计量处 西清华仪器研究所 西安市星火仪器研究所 西安科灵采制测技术研究所 锦州医学院资产管理处 陕西省农药管理检定所 陕西省轻工业研究设计院检测中心 陕西省水泥产品质检站 机械工业压力表产品质检所检测中心 陕西省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所 陕西省石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二站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十二研究所 陕西省特种设备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 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西安市环境监测站 第四军医大学药物研究所 陕西微生物研究所 西安市质检局未央分局 西北化工研究院 陕西省黑色冶金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 陕西省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西安市理工大学现代分析测试中心 西北工业大学空间材料科学与技术实验室 204所测试中心 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实验中心 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学院 陕西省实验动物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陕西省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大唐制药 中国兵器工业第二一三研究所理化分析中心 激光快速成型与模具制造工程研究中心 陕西省法医学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胃肠动力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CIMS工程技术中心 陕西省计算机网络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智能电器及CAD工程研究中心 陕西省数学技术与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微型机械电子系统研究中心 陕西省信息光子技术重点实验室 炬力集成电路设计研究所 康复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
内分泌代谢疾病研究所 肝炎研究所 临床分子医学研究中心 血液学研究中心 中西医结合研究所 医学影像研究所 泌尿外科研究所 器官移植研究所 皮肤性病研究所 眼病研究所 耳病研究所 胃肠动力疾病研究所 肝胆研究所 骨病研究所 医学超声研究所 儿童行业与发育研究室 口腔内科研究室 颌面外科研究室 肿瘤研究中心 微纳米科学研究中心 生态环境与现代农业工程中心 西安交大-许继电源技术研究室 空中侦察预警技术联合实验室 超低排放汽车工程研究中心 西安交大-松下电工联合PLC实验室 热力透平机械联合研究所 电力电子与新能源技术研究中心 非线性科学研究中心 基础科学(数理)研究中心 电动车研究开发中心 多学科材料研究中心 机械电子系统及测控技术研究所 癌症研究所 环境科学与工程中心 基因组学与法科学研究 工程材料研究所 石油装备研究中心 电工技术研究所 电气绝缘研究室 电子物理与器件研究所 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物理与器件研究所 工程力学研究所 金属材料及强度研究所 润滑理论及轴承研究所 太阳电池研究室 万宝压缩工程研究中心

2018年陕西省重点实验室全面考核评估结果-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

2018年陕西省重点实验室全面考核评估结果-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

陕西师范大学
21 陕西省飞行控制与仿真技术重点实验室
西北工业大学
22 陕西省凝聚态结构与性质重点实验室
西北工业大学
23 陕西省纳米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4 陕西省嵌入式系统技术重点实验室
西北工业大学
25 陕西省摩擦焊接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
西北工业大学
26 陕西省植物源农药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
2018 年陕西省重点实验室全面考核评估结果(学科类)
一、优秀重点实验室名单
序号
重点实验室名称
依托单位 实验室分类
1 陕西省水资源及环境重点实验室 2 陕西省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
西安理工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 大学
3 陕西省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
西安交通大学
4 陕西省轻化工助剂重点实验室
陕西科技大学
5 陕西省大分子科学重点实验室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 企业类
金堆城钼业股份有限
公司
渭南师范学院
省市共 建
-5-
四、需要整改提高的重点实验室名单
序号
重点实验室名称
1 陕西省工业自动化重点实验室
2 陕西省尾矿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
3 陕西省灾害监测与机理模拟重点实验室
4 陕西省油气井测控技术重点实验室
5 陕西省眼科学重点实验室
23 陕西省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
西安工业大学
24 陕西省资源生物重点实验室
陕西理工大学
25 陕西省生物技术与生化工程重点实验室 26 陕西省铁道及地下交通工程重点实验室 27 陕西省公路交通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28 陕西省金属多孔材料重点实验室
西北大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航天飞行动力学技术重点实验室
航天学院



8
现代设计与集成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机电学院
张定华
9
空间应用物理与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理学院
赵建林
10
空天信息感知与光电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电子信息学院
高晓光
11
空天微纳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机电学院
苑伟政
12
新概念喷气推进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动力与能源学院
13
飞行器结构力学与强度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航空学院
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
14
空间生物实验模拟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生命科学院
15
物联网技术及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电子信息学院
段渭军
16
陕西省语音与图像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
计算机学院
张艳宁
17
陕西省空间材料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理学院
魏炳波
18
陕西省摩擦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
西北工业大学重点实验室一览表
级别
序号
名称
依托单位
实验室主任



1
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材料学院
黄卫东
2
翼型、叶栅空气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航空学院
动力与能源学院
3
水下信息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航海学院
4
燃烧、热结构与内流场重点实验室
航天学院
5
无人机特种技术重点实验室
365所
6
超高温结构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
材料学院
25
陕西省飞行控制与仿真技术重点实验室
自动化学院
章卫国
26
陕西省微特电机及驱动技术重点实验室
自动化学院
刘卫国
27
陕西省微小卫星工程实验室
航天学院
周军
28
陕西省物联网工程实验室
电子信息学院
段渭军
29
陕西省机电传动与控制工程实验室
机电学院
刘更
30
陕西省交通安全监控网络工程实验室
自动化学院
史忠科
31
航空火力与指挥控制系统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
航空学院
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
杨智春
38
热工程信息处理国家专业实验室
动力与能源学院
雷勇
39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国家专业实验室
机电学院
张定华
电子信息学院
高晓光
32
航空微电子中心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
计算机学院
高德远
33
航空气动力数值模拟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
航布局与控制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
365所
祝小平
35
空间材料科学与技术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
理学院
魏炳波
36
声学工程与检测技术国家专业实验室
航海学院
王英民
37
动力学与强度国家专业实验室
材料学院
李京龙
19
陕西省信息获取与处理重点实验室
电子信息学院
何明一
20
陕西省凝聚态结构与性质重点实验室
理学院
陈长乐
21
陕西省光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
理学院
赵建林
22
陕西省嵌入式系统技术重点实验室
计算机学院
周兴社
23
陕西省微/纳米系统重点实验室
机电学院
苑伟政
24
陕西省高分子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理学院
范晓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