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六上)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六上)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六上)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材第89~90页例一、练一练和练习十七第一题。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解题步骤,有效地解决问题,同时体会画图、列表等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价值。2、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觉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替换策略的优越性。教学难点:对替换前后数量关系的把握。教学准备:课前学生自学《曹冲称象》,并分组,准备大量铅笔约20支。课前给学生合作要求纸。正面题目1和要求,反面自编题目。事先写好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打开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有谁带了钢笔吗?(学生举手)老师真是健忘啊,今天忘了带钢笔,谁能借老师用一下?要不这样吧,有谁愿意让老师用一枝铅笔来换你的钢笔?(学生困惑)(严肃,让学生觉得真换)怎么啦?(学生说说)是啊!那你倒是说说看希望老师拿几枝铅笔,你才肯和我交换?为什么?(老师:成交!)用铅笔换钢笔依 据板书:十枝铅笔---------换(黄色粉笔写)---------一支钢笔 ( 价格相当)那你说说看为什么非要老师用十支铅笔才肯换呢?(引导学生说出价钱差不多)紧接板书:价格相当十枝铅笔和一支钢笔价格相当,这正是公平交换的前提和依据。板书:依据师:闹了半天,你当老师来做生意了吧.不,可别小看这个换字,交换的换,替换的换,就是这个换字,它确是蕴涵着一种的数学方法。而且这个方法已经有悠久的历史了。早在1800年前的三国时代就有位7岁的孩子使用了这种换的方法,被传为一段千古佳话。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二、温故知新:课件打开到曹冲称象图片。对,课前大家已经熟悉了这个故事。那谁能告诉我,曹冲是怎么解决称大象体重这个难题的呢?(他用什么替换了什么?)你能联系上面情节讲一讲它替换的依据是什么呢?(鼓励性评价:真聪明)石头和大象的重量相同作为替换的依据。那曹冲是怎样来保证石头和大象的重量相同呢?板书:一堆石头---------替换----------一头大象 ( 重量相同)曹冲称象的故事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启示:替换确实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之。。。对,替换。板书:添上----替换两字三、协作创新曹冲是三国时期的人物,谈到三国,大家一定都知道赤壁大战吧。这场著名的战斗主要是在水上进行的。三国时期的水上兵器比较多,有走舸,艨艟,斗舰和楼船等等。(简略介绍其中的走舸和楼船。)赤壁大战,东吴向前方军营增派105名援军。如果用10艘走舸和1艘楼船来运,一次就可以运完。每条走舸乘坐的士兵人数是楼船上士兵人数的1/5。 那每艘走舸装了多少士兵,

楼船上又装了多少士兵呢?题目看不清楚的话,可以拿出老师发给你们的纸,上面也有。生一起读题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这道题目能用替换的策略解决吗?接下来请同学们按照题目下面的要求,来亲身体验一下替换。同桌合作:1 用什么替换什么? (把题目中替换的双方圈一圈)2替换的依据是什么?(在题目关键句的下面画一画)3 替换前后的数量关系各是什么?(分别把替换前后的数量关系写一写,也可以用图画或者线段图表示)小组交流:知道怎么替换了的同学请举手你们在替换的时候,有没有想到替换有什么好处啊?请你在四人小组里面和同学交流一下。看看同学们是不是想的都和你一样?1 替换有什么好处?2 你替换的方法和其他同学完全一样吗?结合课件画面讲解,板书一艘楼船--替换--5艘走舸(每条走舸乘坐的士兵数量是楼船上士兵人数的1/5)课件展示:替换前(10走舸与1楼船横排,出示数量关系:10艘走舸和1艘楼船上一共装了105名士兵)替换后(15走舸,出示数量关系:15艘走舸一共装了105名士兵)让学生计算。并讲一讲过程(数量关系)。(注重:有什么不同的见解):还有其他的替换方法吗?(课件要可以在两种方法间自由切换)两种方法都讲解完后,让学生说说替换的好处。四、巩固立新:俗话说得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东吴又准备用船和马车同时向军营输送粮草,已知每条运粮船比每辆马车能多运15袋粮食,2条运粮船和5辆马车水陆并进,刚好能把100袋粮食一次运到军营,每条运粮船和每辆马车各运了多少袋粮食?这个问题还能用替换的策略解决吗?请学生说说如何替换?板书:一条运粮船----------替换----------(一辆马车+15袋)让学生在自备本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一画。实物投影展示替换方法。(最好选文字和图画各一份)数学是需要简洁和凝练的,看赵老师怎么来做。。。强调计算的时候是个倒推的过程,是先减还是先除,不能忘记什么?课件演示思考过程。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替换前后的数量关系分别是什么?学生自己列算式解答。请学生说说替换的好处。五、博古通今:学校阅览室为了让大家能阅读三国的故事,进了3套《四大名著》和8本《三国演义》,一共花费了410.4元。每本《三国演义》比每套《四大名著》便宜31.2元。分别求《三国演义》和《四大名著》的单价。学生独立完成让一学生上黑板进行板演(力求作出示意图)。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把四大名著换成三国演义并让学生体会把三国演义换成四大名著虽然也可以计算,但是比较繁琐。六、自编自演:大家家里都买过名著没有?小红她也想买些书来阅读,所以她就把平时的零花钱都放到储蓄罐里储存起来。请大家开动脑筋,根据5角硬币 1元硬币 储蓄罐 三个词语,抽象出一道可以用替换策略解决的应用题。(可适当加上数据条件)七、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准备以后经常使用这个策略吗?说说原因。对于这个策略,你有

什么要提醒在座的各位同学的呢?经验也可以。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及练习(经典)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宽×高+高×长)×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2.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 =abh 3.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 =a×a×a= a3 4.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横截面×长V=Sh 一、填空。 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A,棱长之和是(),当A=6厘米时,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厘米。 2.一个长方体最多可以有()个面是正方形,则其余4个面是完全相等的长方形。 3.用铁丝焊接成一个长12厘米,宽10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体的框架,至少需要铁丝()厘米。 4.一个长方体的金鱼缸,长是8分米,宽是5分米,高是6分米,不小心前面的玻璃被打坏了,修理时配上的玻璃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5.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72厘米,它的棱长是()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二、应用题。 1.天天游泳池,长25米,宽10米,深1.6米,在游泳池的四周和池底砌瓷砖,那么至少需要砌瓷砖多少平方米? 2.一个通风管的横截面是边长是0.5米的正方形,长2.5米.如果用铁皮做这样的通风管50只,需要多少平方米的铁皮? 3.一种牛奶盒长6厘米,宽5厘米,高10厘米。这种牛奶盒的容积是多少毫升? 4.一块棱长8厘米的正方体铁块,如果用这根铁块熔成一个长10厘米、

宽8厘米的长方体框架,它的高应该是多少厘米? 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 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一、填空 1. 910 米的23 是( )米; 14 公顷的4 5 是( )公顷。 2. 5 6 与( )互为倒数;( )的倒数是1; 5的倒数是( ); 0.25的倒数是( )。 3. 512 小时=( )分 7 20 米=( )厘米 425 吨=( )千克 1 4 升=( )毫升 4.看一本书,每天看全书的 1 9 ,3天看了全书的( )。 5.根据条件,把数量关系式补充完整。 (1)女生人数是男生的5 9 。 ( )的人数×5 9 =( )的人数 (2)女生人数比男生少5 9 。 ( )的人数×5 9 =( )的人数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1.部分量=单位“1”的量×分率; 2.单位“1”的量=部分量÷对应分率; 分率=部分量÷单位“1”的量 3.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一、填空。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应用题 1、 形如ax ±b=c 方程的解法 【解方程时,可以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来解,注意两边要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 2、 形如ax ±bx=c 方程的解法 【解方程时,第一步要把x 前面的序数相加或相减,再 在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 3、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基本步骤:审清题意→找准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检验→作答 基本类型:比较大小关系;总数和部分数关系;和倍与差倍关系;行程问题中的关系; 涉及图形的周长、面积的关系等等。 长方体和正方体 算法:长方体 (长×宽+长×高+宽×高)×2 (ab+ah+bh )×2 正方体 棱长×棱长×6 a ×a ×6=62a 注:不足6个面的实际问题根据具体情况计算,例如鱼缸、无盖纸盒等等。 分数乘法 1、 分数乘法算式的意义:比如3×53表示3个5 3相加的和是多少,也可以表示3的5 3是多少? 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解答】 2、 分数与整数相乘:用整数与分数的分子相乘的积作为分子,分数的分母作为分母, 最后约分成最简分数。或者先将整数与分数的分母进行约分,再应用前面计算法

则。 注:【任何整数都可以看作为分母是1的分数】 3、 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为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最后约 分成最简分数。 4、 分数连乘:通过几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直接约分再进行计算。 倒数的认识 1、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 求一个数(不为0)的倒数,只要将这个数的分子与分母交换位置。 【整数是 分母为1的分数】 3、 1的倒数是1 , 0没有倒数。 4、 假分数的倒数都小于或等于1(或者说不大于1); 真分数的倒数都大于1。 分数除法 1、 分数除法计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不为0)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2、 分数连除或乘除混合计算:可以从左向右依次计算,但一般是遇到除以一个数, 把它改写成乘这个数的倒数来计算。 【转化成分数的连乘来计算】 3、 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除数小于1,商大于被除数;除数等于1,商等于被 除数。 4、 分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可以用列方程的方 法来解,也可以直接用除法。 注:在单位换算中,要弄清需要换算的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认识比 1、 比的意义: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 2、 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a:b=a ÷b=b a ( b ≠0) 3、 比值: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就叫比值。 注:比值是一个数,可以是整数、分数、小数,不带单位名称。 4、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 不变。 5、 最简整数比:比的前项和后项是互质数。也就是比的前项和后项除了1意外 没有其它公因数。 6、 化简: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对比进行化简,方法:先把比的前、后项变成整数, 再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注:化简比和求比值是不同的两个概念 【意义不同,方法不同,结果不同】 7、 按比例分配问题:将一个数量按照一定比例,分成几个部分,求每个部分是 多少,这类问题称为按比例分配问题。 解决方法:先求出总份数,再求各部分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转化成分数乘法来计算。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新版)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1.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它的长、宽、高。 2.长方体的特征:面——有六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3.正方体的特征:面——有六个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面完全相同;棱——有12条棱,所有的棱长度相等. 4.正方体也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5.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宽×高+高×长)×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6.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7.计量液体的体积,常用升和毫升作单位。 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1升=1000毫升。 8.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 =abh 9.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 =a×a×a= a3 10.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横截面×长V=Sh 11、正方体的棱长扩大n倍,表面积会扩大n 的平方倍,体积会扩大n 的立方倍。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 1.一个数乘分数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分数和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3.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4. 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5.一个数乘真分数(比1小的数)积比原数小;一个数乘比1大的假分数(比1大的数)积比原数大。 6.真分数的倒数都是假分数,都比1大;假分数的倒数是真分数或1,比1小或等于1。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1.比较量=单位“1”的量×分率; 2.单位“1”的量=比较量÷对应分率; 分率=比较量÷单位“1”的量 3.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变号变倒数)。 4.一个数除以比1大的数商会比原数小,一个数除以比1小的数商会比原数大。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知识点整理

3.比值: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就叫比值。 注:比值是一个数,可以是整数、分数、小数,不带单位名称。 4.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5.最简整数比:比的前项和后项是互质数。也就是比的前项和后项除了1意外没有其它公因数。 6.化简: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对比进行化简,方法:先把比的前、后项变成整数,再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注:化简比和求比值是不同的两个概念【意义不同,方法不同,结果不同】 7.按比例分配问题:将一个数量按照一定比例,分成几个部分,求每个部分是多少,这类问题称为按比例分配问题。 解决方法:先求出总份数,再求各部分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转化成分数乘法来计算。 (四)解决问题的策略 用“替换”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问题: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已知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需要(6+3)个小杯。 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大杯,需要(1+2)个大杯。 用“假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问题:在1个大盒和5个同样的小盒中装满球,正好是80个,每个大盒比每个小盒多装8个,大盒里装了多少个球?小盒呢? 分析:假设6个全是小盒→球的总数比80小,把1个大盒换成小盒球的总数比80少8个→小盒:(80-8)÷6=12大盒:12+8=20检验 先假设→再比较(与条件不符)→进行调整→得出结果→检验 (五)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相同。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律: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填空(每空1分,计20分) 1、5÷10=10: ( )=( )%=( )折 2、( )乘6的倒数等于1. 3、甲数的2 1相当于乙数,乙数加上7.5以后与甲数相等,乙数是( ) 4、圆周率是( )和( )的比值,这个比值用字母( )表示。 5、8吨比 ( )吨少 41,( )米比15米多8 3 米。 6、六(1)班女生人数是男生的5 4 ,男生人数是女生的( )%,女生比男生少( )%,女生占总人数的( )%。 7、一根绳子长6米,对折再对折,每段绳长是1米的( ),是这根绳长的( )。 8、甲数的8 1给乙数以后,甲乙两数相等,甲乙两数的比是( ) 9、今年粮食产量比去年增产20% ,今年粮食产量是去年的( )% 10、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的比是( )。 11、冰化成水,体积减少了11 1 ,水结成冰,体积增加( ). 12、一种电扇先后两次降价,第一次降价20%,第二次降价10%,现在的价钱是原来的( )%。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一吨煤用去4 3吨,还剩下它的25%。 ( ) 2、六(1)班植树95棵,全部成活,成活率是95%。( ) 3、圆、长方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 4、20克盐溶解在100克水里,盐占盐水的25%。 ( ) 5、通过一个圆的圆心的线段,一定是这个圆的直径。( )

6、王师傅做了100个零件,2个不合格,又补做了2个合格的,他做这批零件的合格率是100%。……………………………………………………………( ) 三、选择。(填正确答案的序号,计5分) 1、如果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相等,那么面积最大的是( ) A 、圆 B 、正方形 C 、长方形 2、稻谷的出米率大约是………………………………………..( )。 A 、100% B 、70% C 、30% 3、大圆和小圆的半径比是3:2,那么小圆和大圆的面积比是( ) A 、2:3 B 、3:2 C 、9:3 D 、4:9 4、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4:3:2,这个三角形是( )。 A 、等腰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锐角三角形 四、计算。(32分) 1、直接写得数。(4分) 31÷41= 65×103= 54÷34= 25×5 3= 12÷8 3= 1÷75%= 1%÷10%= 42%-0.42= 2、化简比。(2分) 5小时:50分= 3、求比值。(2分) 2.8吨:400千克= 4、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9分) 57÷13-52×131 23÷[9×(65-43)] 36×(32+94-65)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最新最全)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最新最全) 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2、 表面积概念及计算 【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们的表面积】 算法:长方体 (长×宽+长×高+宽×高)×2 (ab+ah+bh )×2 正方体 棱长×棱长×6 a ×a ×6=6 2 a 注:不足6个面的实际问题根据具体情况计算,例如鱼缸、无盖纸盒等等。 3、 体积概念及计算 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 1、 分数乘法算式的意义:比如3× 53表示3个5 3 相加的和是多少,也可以表示3的5 3 是多少?

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解答】 2、分数与整数相乘:用整数与分数的分子相乘的积作为分子,分数的分母作为分母, 最后约分成最简分数。或者先将整数与分数的分母进行约分,再应用前面计算法 则。 注:【任何整数都可以看作为分母是1的分数】 3、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为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最后约 分成最简分数。 4、分数连乘:可用分子连乘的积作为分母,分母连乘的积作分母,计算过程中能约 分的先约分,可以使计算简便。 倒数的认识 5、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6、求一个数(不为0)的倒数,只要将这个数的分子与分母交换位置。【整数是 分母为1的分数】 7、 1的倒数是1 , 0没有倒数。 8、假分数的倒数都小于或等于1(或者说不大于1); 真分数的倒数都大于1。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1、分数除法计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不为0)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2、分数连除或乘除混合计算:可以从左向右依次计算,但一般是遇到除以一个数, 把它改写成乘这个数的倒数来计算。 【转化成分数的连乘来计算】 3、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除数小于1,商大于被除数;除数等于1,商等于被 除数。 4、分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可以用列方程的方 法来解,也可以直接用除法。 注:在单位换算中,要弄清需要换算的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认识比 1、比的意义: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

(完整版)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含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含反思 第七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26页的例9、例10,以及随后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六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猜想、验证、交流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并能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探索数学问题的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资源:学生按小组分别准备30个左右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1.出示萝卜或橡皮泥做成的长方体。 说明:这个长方体的长是3厘米、宽是2厘米、高是2厘米。 提问:我们刚刚认识了体积和体积单位,你有什么办法知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引导学生想到:关键是看这个长方体中包含多少个1立方厘米,也就是可以将它切成多少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 演示切的过程。切完后让学生数一数,明确长方体的体积是包含多少1立方厘米。 2.设疑:萝卜(或橡皮泥)是可以切开的。但并不是所有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物体都是可以切开的。那么又该如何去求那些物体的体积呢?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二、教学例9

1、操作准备。 (1)提出操作要求: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长方体,要求四人小组内每人摆出的长方体各不相同。 (2)将摆出的长方体放在桌上,并编号。 2.观察思考。 (1)提问:你能看出这些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吗? 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并说说是怎样看出来的,然后将这些长方体的长、宽、高依次记录在表格中。 (2)启发:怎样才能知道这些由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摆成的长方体的体积? 引导学生依次去数每个长方体中包含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并记录在表格中。 (3)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核对填写的结果是否正确;选择一些长方体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数出它们所包含的小正方体的个数的。 3.分析推想。 提问:观察表格中的这些长方体的长、宽、高以及它们的体积,再联系刚才数出它们体积的过程,你能从中发现什么?引导学生提出猜想:长方体的体积是它的长、宽、高的乘积。 三、教学例10 1.谈话:通过刚才的操作和讨论,我们提出了一个猜想。那么长方体的体积是不是它的长、宽、高的乘积呢?这个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2.依次出示例10中的三个长方体,提问:如果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出这三个长方体,各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启发:看着图想一想,你能根据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来思考上面的问题吗? 3.提出操作要求:先按自己小组的想法摆一摆,摆好后数一数,看看一共用了多少个小正方体。 学生动手操作。 4.组织交流:摆出的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这个结果与你操作前的想法一样吗? 追问:如果再给你一个长5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你能想像出怎样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摆出来吗?摆出这个长方体一共要用多少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 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3、 1dm3、1cm3以及1L、1mL的 实际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 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5、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过程的探索性,获得成功的乐趣和体验,增强 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体积的意义。 (2)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3)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计算公式。 课时安排 17课时

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2页例1、例2、“练一练”,第4页练习一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立体图形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立体图形的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关系。 教具准备: 长方体模型、框架,课件、长方体形状的纸盒,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平面图形。 今天我们学习立体图形。 像墨水瓶、罐头盒、魔方玩具、牙膏盒、排球、肥皂盒、台灯罩,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出示这组物体的课件)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里面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二、探究新知: 1、说说你见过的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2、出示例1: 拿一个长方体的纸盒来观察: ⑴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哪些面完全相同?从不同角度看一个长方体,最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解方程经典题详解上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解方程经典题详解 1、爱达小学图书室购买的文艺书比科技书多156本,文艺书的本数比科技书的3倍还多 12本,文艺书和科技书各买了多少本? 解题思路,先把题目分解,然后求解,先找出方程的平衡点在于文艺书(我已在题目中标识为红字),而科技书为更恰当的未知数X 设科技书买了X本,题目主干为: 文艺书可表现为1关系式= 3X+12 文艺书可表现为2关系式= X+156 关系式1和2都同为文艺书,列方程式为3X+12=X+156解为:X=72 2、甲有书的本数是乙有书的本数的3倍,甲、乙两人平均每人有82本书,求甲、乙两人 各有书多少本。 解题思路,先把题目分解,然后求解,先找出方程的平衡点在于甲和乙书的总和,而乙为更恰当的未知数X 设乙书为X本,题目主干为: 甲乙总和可表现为1关系式= 3X+X 甲乙总和可表现为2关系式=82×2 关系式1和2都同为文艺书,列方程式为3X+X=82×2解为:X=41 3、一只两层书架,上层放的书是下层的3倍,如果把上层的书搬60本到下层,那么两层 的书一样多,求上、下层原来各有书多少本. 解题思路,先把题目分解,然后求解,先找出方程的平衡点在于上层和下层调整后的数量一样多(我已在题目中标识为红字),而下层为更恰当的未知数X 设下层原有书X本,题目主干为: 上层调整后表现为1关系式= 3X-60 下层调整后表现为2关系式= X+60 关系式1和2相等,列方程式为3X-60= X+60 解为:X=30 4、有甲、乙两缸金鱼,甲缸的金鱼条数是乙缸的一半,如从乙缸里取出9条金鱼放人甲 缸,这样两缸鱼的条数相等,求甲缸原有金鱼多少条. 解题思路,先把题目分解,然后求解,先找出方程的平衡点在于甲缸和乙缸调整后的数量一样多(我已在题目中标识为红字),而甲缸为更恰当的未知数X 设甲缸原有金鱼X条,题目主干为: 乙缸调整后表现为1关系式= 2X-9 甲缸调整后表现为2关系式= X+9 关系式1和2相等,列方程式为2X-9= X+9 解为:X=18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专项练习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专项练习 (时间:90分钟)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在10以内的奇数中,最小的质数是______,最大的合数是______。 2. 一根铁丝长为 3. 你最敬佩的一位数学家是______,他的最大贡献是______。 4. 605-316=______,验算的方法是______或______。 5. 一件上衣46元,一条裤子38元。上衣比裤子贵______元,上衣和裤子一共______元。 6. 将阴影部分与整个图形面积的关系分别用分数、最简整数比、百分数表示 7. 6000千克=______吨______毫米=3分米 53分米=______米______分米20分米=______厘米 5千克=______克6吨300千克=______千克8. 3.125精确到百分位约是______,把0.69万改写成以“一”为单位的数,______。 9. 学校早上8:00上课,一节课40分钟,在______第一节课下课。 10. 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22年2月在我国的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行,这一年的第一季度有______天,下半年有______天。 二、判断题。(共10分) 1. 圆柱的体积比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大3倍.() 2. 要想比较清楚地反映小明成绩的变化情况,应选择条形统计图。

3. 一个数除以7,余数可能是6、5、4、3、2、1。() 4. 在表示数的直线上,右面的数总比左面的数大。(() 5. 个位上是3、6、9的数,都是3的倍数。() 6. 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周长任意一点的连线都是圆锥的高.() 7. 一个数越大,它的因数的个数就越多;一个数越小,它的因数的个数就越小。() 8. 三个圆锥体积的和正好等于一个圆柱的体积。() 9. 教学楼在办公楼的东北方,办公楼就在教学楼的西北方。() 10. 4.5和4.50的大小相同,计数单位不同。() 三、选择题。(共20分) 1. 下列图形中不能密铺的是()。 A .三角形 B .平行四边形 C .正五边形 2. 估算637÷8时,可以把637看成() A .600 B .640 C .700 3. ()是轴对称图形。 A . B .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 册全册教案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展开图,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和对具体实例的观察,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及其常用的计量单位,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实际大小的观念,会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 3、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操作、猜想、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与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4、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5、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以及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与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实际大小的观念,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 四、课时安排: 14课时 第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 教学内容:P1、2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一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来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点、线、面的特 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及正方体的棱,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的能力及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分数混合运算练习题

小学数学《分数的混合运算》练习题 一、填空。( 26 分) 3、 40的 14是( ),比 50少14是( ), 20比( )多14。 4、 一种混凝土沙子 3 份,石子 2 份,水泥 1 份拌在一起,沙子占混凝土的 ( 子 少( )/( ) ,如果需水泥 2吨,那么能拌 ( 5、 一件儿童服装原价 200 元,打八折后现价是 6、 有一份稿件,甲单独打 乙每天打这份稿件的 ( )/( 乙两人合打 ( ) 天完成。 7、 16 千克增加 18 后是 ( 8、 一根电话线用去 58 后, 9、 五( 1 )班男生是女生的 10、 有 200 辆自行车,卖出 4 天打完,乙单独打 ) 。甲、乙两人合打 ) 吨混凝土。 ( ) 元。现价比原价便宜( ) 5 天打完。甲每天打这份稿件的 天要完成这份稿件的 ( )/( ) 千克, 1 6 千克增加 18 千克后是 ( 还剩 6 米,这根电话线原来有 ( 56 , 女生占全班的 ( ) , 710, 还剩( )辆。 ) 千克。 ) 米。 男生占全班的 ( ) 。 ) ,石子比沙 元。 ( )/( ) , 。那么甲、 11、 ( ) 千克比 150 千克多 13 , 比 45 千克少 25 是 ( 、判断。(对的打“V” “甲比乙多 18 1 米增加它的 一堆煤运走了 一班的人数的 ) 千克。 1、 2、 3、 4、 ,错的打“X”。)(4分) ”,也可以说是“乙比甲少 18 ”。 ( ) 18 就是 118 米, 3 千克增加它的 16 , 是 316 千克。 34 , 还剩下 14 吨。 ( 45 与二班人数的 23 相等, ) 则一班的人数比二班的人数少。 、选择题。 ( 把序号填入括号内 ) ( 5 分) 1、 18米的 13与( )米的 15一样长。 D 、 20 16 ,第二代吃了 ( )。 C 、第二袋多 D A 、6 B 、30 C 、15 2、两袋奶糖,第一袋吃了 6 千克,两袋奶糖吃掉的 A 、一样多 B 、第一袋多 3、把 1 0克糖完全溶解在 无法比较 )。 100克水中,糖占水的 ( 111 B 、 110 C 、 19 电视机原价 1000元,先提价 10%,再降价 10%,这时与原价 ( )。 一样多 B 、比原价高 C 比原价低 兄弟俩集邮,哥哥的邮票比弟弟多 1 弟弟的邮票比哥哥少 ( 13 、计算。 A 、 4、 A 、 5、 3, A 、 B 、110 D 、18 D 无法确定 )。 4— 715 = 14 + 15 = 用递等式计算。 -79 - 114 2、 72 B 、12 C 、14 D 、34 34 分) 1、直接写出得数。 35 23 -745 = 29 X 12= -32 = 551 X 17 = (能简便的要简便算) 94 -( 59 + 2521 X 715 ) (14 — 15) - 120 = 34 X 56 - 56 X 34 = 51724 X 34 + 517 12X ( 34 — 12 + 56 ) 17 X : 38 + ( 54 — 56 ) 4825 — 715 X 35 - 745 四、解决问题。 (第 1 ―— 9 题每题 3 分,第 10 题 4 分。 31 分)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试题

1 2006年秋学期六年级数学阶段性调研试卷 2007.1 得分: 一、填空。(25分) 1、53平方米=( )平方分米 2小时20分=( )小时 2、)(12=12:( )=43=( )[小数]=( )[百分数]=)(+618 3、在○里填上>、<或=。 15.3×108% ○ 15.3 3.5×80% ○ 3.5÷80% 54×54 ○ 54+80% 4.7×100% ○ 4.7÷100% 4、按规律填数。 23、1、0.75、60%、 (填小数)、 (填分数)、 (填百分数) 5、( )千克比30千克多20% 30千克比( )千克多20% 6、六(1)班今天出席47人,2人事假,1人病假,今天的出勤率为( )%。 7、一件成衣如果卖200元,则可赚60%,如果卖150元,则赚( )元。 8、小明拿了一些零用钱到商店买铅笔,按原价可买8支,“六一节”学习用品一律八折优惠,那么小明带的钱可买( )支铅笔。 9、在一道减法算式中,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是100,减数与差的比是2:3,则差是( )。 10、一批图书分给六(3)班学生,平均每人可分得12本,若只分给男生,则男生平均每人分得30本,若只分给女生,则女生平均每人分得( )本。 11、钟面上分针长10厘米,时针长6厘米,经过1小时分针针尖所经过的长度是( )厘米,经过6小时时针扫过的面积是( )。 12、 如左图,圆的面积等于长方形的面积 (1)如果圆的周长是20厘米,那么阴影部分周长是( ); (2)如果圆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那么阴影部分面积是( )。 二、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打×。6分) 1、一个数乘51 ,这个数就缩小5倍。 ( ) 2、单独打完一份稿件,甲要m 1 小时,乙要n 1 小时(m 、n ≠0),甲乙合作就要n m +1 小时完成。( ) 3、分数与百分数的意义不完全相同。 ( ) 校区 班级 学号 姓名 ……… …………… … … … … 装 … …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

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2017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概念: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们的表面积 计算公式: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 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或=)2S a b a c b c ?+?+??表(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或2=66S a a a ??=表 注:不足6个面的实际问题根据具体情况计算,例如鱼缸、无盖纸盒等等。 体积(容积)单位进率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3 3 11000m dm = 3 3 11000dm cm = 1升=1000毫升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L=1000m L 31dm =1L 31cm =1m L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容积): 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它们的体积(容器所能容纳其它物体的体积叫做它的容积)。 计算公式: 长方体体积公式=长×宽×高 或 V a b h =?? 正方体体积公式=棱长×棱长×棱长 或 3V a a a a =??=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或 × V S h =底 正方体棱上分割表面涂色:三面涂色有8个, 两面涂色有(n-2)×12个 一面涂色有(n-2)2×6个 没有涂色有(n-2)3个 (二)分数乘法 分数与整数相乘及实际问题: 1.分数与整数相乘:用整数与分数的分子相乘的积作为分子,分数的分母作为分母,最后约分成最简分数。或者先将整数与分数的分母进行约分,再应用前面计算法则。 注:【任何整数都可以看作为分母是1的分数】

最新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概念汇总

1、数量关系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 甲走的路程 + 乙走的路程 = 总路程路程华氏温度(°F )=摄氏温度(°C )×1.8+32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 1、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2、 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它的长、宽、高。 长方体的12条棱有3组,每组的四条棱长度相等。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4+宽×4+高×4=(长+宽+高)×4 长方体放桌面上,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 3、正方体的展开

1).“141型”,中间一行4个图:作侧面,上下两个各作为上下底面,?共有6种基本图形。 2).“231型”,中间3个作侧面,共3种基本图形。见上图 3).“222”型,两行只能有1个正方形相连。 4).“33”型,两行只能有1个正方形相连。 4、长方体的表面积就是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由于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所以可以先求出前面、后面和下面三个面的面积,再乘以2,就可以求出表面积了。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宽×2+长×高×2+宽×高×2 =(长×宽+长×高+宽×高)×2 正方体的六个面完全相同,所以计算时只要算出其中的一个面,再乘6就可以了。 正方体的表面积= 棱长×棱长×6 5、在解决一些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想清楚要算几个面。在解答时,可以把这几个面的面积分别算出来,再相加,也可以先算出六个面的面积总和,再减去不需要的那个(些)面。 一个抽屉有5个面,分别是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底面。所以做这样一个抽屉所需要的木板,只要算出这5个面的面积就可以了。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试卷

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卷 1 一、填空。(20分) 得分 2 1.( )÷20=6÷8=() 24=( ):16=( )% 3 2. 24千克油吃去31,还剩( )千克;如再吃去3 1千克,还剩( )4 千克。 5 3.最大的两位数的倒数是( ),( )的倒数是0.12。 6 4.41分=( )秒 453吨=( )吨( )千克 7 5.比12平方米多31是( ), 40米是( )米的54。 8 6.2:0.16的最简整数比是( ),比值是( )。 9 7.口袋里有7个红球,6个黄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摸到黄球的10 可能性是()()。 11 8.用3个棱长2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12 是( ),体积是( )。 13 9. 有一筐苹果,卖出41后,又卖出4千克,这时还剩16千克,这筐苹14 果原有( )千克。 15 10.27的92是一个数的4 3,这个数是( )。 16 学校 X X X 班级 X X X 姓名 X X X

二、判断题。(5分) 17 1.棱长是6厘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和表面面积想等。( ) 18 2.植104棵树,全部成活,这批树的成活率是104%。 ( ) 19 3.甲数的31和乙数的5 2相等,则甲数小于乙数。 ( ) 20 4.甲绳比乙绳长41,那么乙绳就比甲绳短41 。 ( ) 21 5.因为53 =60%,所以53 千克=60%千克。 ( ) 22 三、选择题。(10分) 23 1.一枚硬币抛向空中10次,背面朝上的可能性是( )。 24 A. 101 B. 51 C. 31 D.21 25 2。如果长方体的长、宽、高都扩大2倍,它的体积就( )。 26 A.扩大4倍 B.扩大8倍 C.扩大2倍 D.没有变化 27 3. 六(1)班中男生占52 ,则女生占男生的( )。 28 A. 53 B. 52 C. 23 D. 32 29 4.如果在一个数的后面加上“%”,则这个数就( )。 30 A.扩大100倍 B.扩大10倍 31 C.缩小100倍 D.缩小10倍 32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 姓名 成绩 一、 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 1.把1∶0.75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 ),它的比值是( )。 2.( )∶( )=0.6=( )÷10=( )% 3.湖滨新区环湖大道,甲车5小时行完,乙车4小时行完,那么乙车的 速度比甲车快( )%。 4.大小两个正方体棱长比是3∶2,那么表面积的比是( ),体积 的比是( )。 5.20千克比( )轻20%, ( )米比5米长5 4 。 6.甲数与乙数的比是7:3,乙数除以甲数的商是( ),甲数占两数和的( )%。 7.甲数的32等于乙数的43,甲乙两数的最简整数比是( )。 8.两个长方形的面积相等,已知两个长方形长的比是8:5,它们的宽的比是( )。 9.两个正方形边长的比是3:5,周长的比是( ),面积比是( )。 10.湖滨新区管委会一根电缆长10米,用去54,还剩( )米,再用去54米,还剩( )米。 二、选择。(每题1分,共5分) 1.六(1)班期末测试的优秀率是98%,六(2)班期末测试的优秀率是

95%,那么( )。 A. 六(1)班优秀的人数多 B. 六(2)班优秀的人数多 C. 无 法确定 2.把20克盐放入200克水中,盐和盐水的比是( )。 A .1:10 B .1:11 C .10:1 D .11:1 3.新区工厂内生产同样的零件,小张用4小时,小李用了6小时,小李和小张的工作效 率比是( )。 A .16 :14 B .2:3 C .3:2 D .14 : 16 4.甲数是乙数的2倍,甲比乙多( )。 A .50% B .100% C .200% 5.一种盐水的含盐率是10%,盐与水的比是( )。 A .1:10 B .1:11 C .1:9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 1.甲数的6 1 等于乙数的51,甲数与乙数的比是6 : 5 ( ) 2.在100克水中放入10克盐,盐的重量占盐水重量的10%。 ( ) 3.如果甲比乙多20%,则乙比甲一定少20%。 ( ) 4. 100 21克可以写成21%克。 ( ) 5.泽达实验室用102粒种子作发芽实验,结果全发芽了,发芽率是102%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展开图,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和对具体实例的观察,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及其常用的计量单位,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实际大小的观念,会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 3、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操作、猜想、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与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4、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5、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

本特征以及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与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实际大小的观念,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 四、课时安排: 14课时 第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 教学内容:P1、2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一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来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点、线、面的特 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及正方体的棱,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的能力及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课前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具和学具。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6六年级上册(全套)试卷【含答案】

第一单元测试卷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姓名: 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安安和奇奇各买了同样的1瓶可乐。安安正好倒满了4杯,奇奇倒满3杯还多了一点,( )用的杯子容积更大些。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桶纯净水的净含量大约是16.8( )。 一盒白色粉笔的体积大约是1( )。 一个橱柜的容积大约是2( )。 3. 7.2dm 3=( ) cm 3 0.35 m 3=( )L 520mL=( )L 3.6dm 3=( )mL 4.一种月饼的包装盒是一个长和宽都是3分米、高是1分米的长方体。盒子的四周贴着一圈包装纸,这圈包装纸的面积至少是( )平方分米,这个盒子的容积大约是( )立方分米。(包装盒厚度忽略不计) 5.把30升盐水装入容积是250毫升的盐水瓶里,能装满( )瓶。 6.如果一个小正方体的棱长是5厘米,那么大正方体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体积是( )立方厘米。 7.有一个长方体,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相邻三个面的面积分别是16m 2、10m 2、15m 2,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m 2。 8.平平发现一个长方体包装盒很有趣,从一个顶点出发的三条棱的长度恰好是三个连续的自然数。如果这个长方体的棱长和是48分米,那么从一个顶点出发的三条棱的长度之和是( )分米。做这个包装盒至少需要( )平方分米的硬纸板,这个包装盒最多能装( )立方分米的物品。 9.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2分米,把它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的长方体后,表面积增加了( )平方分米,每个长方体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 10. 一个正方体的底面积是25平方分米,它的表面积是( )平方分米,它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 11.把一个长124厘米、宽10厘米、高10厘米的长方体锯成最大的正方体, 六年级数学(上) (SJ 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