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女性形象比较

合集下载

美国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研究

美国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研究

美国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研究美国文学中,女性形象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研究对象。

女性形象不仅是文学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也是反映作者对女性问题和社会角色的思考和表达。

本文通过分析美国文学中几个经典的女性形象,探讨了女性在文学中的独特表现和意义。

1. 艾米丽·狄金森(Emily Dickinson)艾米丽·狄金森被誉为美国诗歌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她的诗歌在个人、思想、感情等方面具有非凡的独立性和原创性。

狄金森的诗歌中大量地强调了女性自我意识,她批判了女性应该被动、虚弱和无助的传统形象,把女性主体性和独立性展现得淋漓尽致。

她的《没有物质美》表达了女性对物质和表面美感不屑一顾的批判态度;《力量的活力》中写到“我的思想和我的举止都是自由的”,展现了女性独立自主的精神。

通过狄金森的诗歌,我们可以看到女性在文学中刻画自我意识和自我解放的形象。

2. 斯嘉丽·奥哈拉(Scarlett O'Hara)《飘》的女主角斯嘉丽·奥哈拉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女性形象。

她的个性坚强、果敢、自信,却也容易被视为虚伪、利己和不道德。

她在小说中经历了家族的沦落、个人的挫败和爱情的离奇曲折,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了困境。

斯嘉丽的形象被看作是对当时美国南方妇女形象的极端扭曲和反叛,她展现了女性自信和独立精神的另一面。

而同时,斯嘉丽的形象也被批判为过分崇拜权力、金钱和男人,对于女性自我定位的反思和质问仍然存在。

3. 伊迪丝·惠顿(Edith Wharton)伊迪丝·惠顿是美国文学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女性作家之一,她的小说中塑造了很多精致而复杂的女性形象。

惠顿的小说反映了当时美国社会的种种变化和矛盾,她的女性形象则展现了女性在那个时代中的各种角色和命运。

例如,在《纯真年代》中的榜样女性莉莲是一个勇敢的独立者,她不屈服于世俗的眼光和传统的限制,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独立的经济地位。

而《红房子》中的莉莲则是一个情感空虚而迷茫的女子,她在爱情和婚姻中受到了现实的压迫和伤害。

中西方文学中女性形象比较

中西方文学中女性形象比较

中西方文学中女性形象比较第一篇:中西方文学中女性形象比较中西方文学中女性形象的比较就我个人读书的体悟来说,东西方文学中对于女性角色的描写还是有很大差异的。

很对西方文学都有女人出轨的描写,似乎一个贵妇人有情夫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巴尔扎克的很多书都有这方面的描写,福楼拜最喜爱的角色包法利夫人也是因为出轨而香消玉损,就连“纯洁”的茶花女也是一个被包养的高级妓女。

当然,这些女性的丈夫也是有很多情妇的。

但是对比中国,男人有三妻四妾也是正常的,女性一旦出轨便是十恶不赦,潘金莲、阎婆惜等有外遇的女性几乎是遗臭万年。

中国古代女性的地位低,这可以解释一切,因为地位低,所以受约束,无法独立,受压迫,性格懦弱。

如果深究的话恐怕不只是封建礼教的约束几字可以概括的,这篇文章以我的能力只能浅谈几个方面了。

其实中国文学对于女性真善美的赞美也是很多的,中国古代女子大多都是以端庄、温婉、传统的形象示人,这样的女子是被人赞美的,比如秦香莲,至今,我们也是偏爱淑女的。

长期以来, 相当一部分女子已把男权文化观念积淀在自己的潜意识中, 进而把这种不平等的要求变成了自觉的意识, 为了别人的意见而改变了自己的价值, 她们终于在男权文化的氛围中迷失了自我。

“ 她们”就是中外文学史上为数不少的“ 淑女”形象。

我们中国没有歌德,没有他所创造的“永恒的女性引我们上升”,没有但丁的《神曲》里引导他上天堂的理想的恋人贝亚德丽采,但是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加起来,总量上对女性的表现力超过西方。

对于表现女性独立人格的追求,有非常清楚的认识,比如屈原的《湘君》《湘夫人》。

写男女爱情的诗歌更多了,西方的带有女性主义倾向作品比唐代传奇的《莺莺传》、《红拂传》晚好多年才出现,唐代传奇《莺莺传》能塑造莺莺这个形象是很了不起的。

《红拂传》写私奔,写红拂女慧眼识英雄于未遇之时,刻画了一位聪明机智豪爽的女子。

经后人一再改编成剧本,又被画家们画了又画。

唐代传奇就是这样的了,更不用说《红楼梦》中的林黛玉。

解读近代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解读近代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解读近代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每一个时代的女性形象都有所不同,在近代英美社会下的女性形象,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和解读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对那个时代的女性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近代英美文学的女性形象由不同背景、不同文化、不同背景下的文人创造出来的,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各不相同,不同的个性、不同的背景等,但她们都共同反映出了那个时代的人文背景和社会风俗。

通过解读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对于了解当时的社会和西方女性有重大的意义。

一、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作品女性形象解读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文学史上重联盟要的转折点,在这个时期,人们的思想开始觉醒,特别是被封建束缚了几千年的女性意识在这一阶段得到解放。

在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到女性的形象是单纯善良忠于爱情的,并且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

就算是生长在官宦家的小姐,也会执着的追求爱情,冲破封建束缚,追求自由的爱情。

例如在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文学作品中,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堪称世界经典。

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就算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家庭有纠葛,他们之间的爱情不符合封建社会思想,但是罗密欧仍然选择与朱丽叶在一起。

朱丽叶的美丽善良真诚深深打动着罗密欧。

朱丽叶为了追求自己的爱情,不惜放弃一切,与自己的家庭相抵抗,与封建社会斗争到底。

在朱丽叶身上可以看到典型的欧洲文藝复兴时期女性对追求自由婚姻爱情的渴望我鲜明的女性特征。

在特定的环境中,朱丽叶的女性形象深入人心,至今仍然成为屹立在世界文学艺术的长廊。

而莎士比亚的另一作品《麦克白》中的麦克白夫人却是另一女性形象。

这些女性追求的只是人性的放纵,她们有野心,欲望强烈,这些女性形象把人性的丑恶一面彰显出来。

可见,在文艺复兴时期,女性的形象是多种多样的。

二、十八到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时期文学作品女性形象解读在18到19世纪的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又有了改变。

这一时期英美国家的资产阶级崛起,经济迅速发展,对于人文思想影响深远。

这一时期涌现出了大批的个性独立的女性作家,她们的文学作品塑造了一系列丰富独立的女性形象。

浅谈外国外国文学中的女性

浅谈外国外国文学中的女性

浅谈外国外国文学中的女性一.古希腊女性谈到古希腊的女性,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联想到女神,她们多数拥有尊贵的身份,美丽的容貌,神奇的魔法。

实际上,希腊女性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与希腊的男性公民享有同等的社会地位,在父权制社会中,古希腊女性和古代所有女性一样,处于屈从于男性统治的地位,无法支配自己的命运.如古代希腊神话中的欧罗巴,虽贵为尊贵的公主,但也难以反抗宙斯。

宙斯轻易的便可将貌美如花的欧罗巴掳走,得知真相以后欧罗巴也只能顺从毫无怨言。

在希腊神话中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当貌美的女性被某位英雄看上,面对权力等各方面都比自己强大的男性面前女人没有任何选择也没有说不的权力。

二.中世纪女性中世纪早期基督思想中认为女性是不洁的,卑贱的,是男性追求精神生活与灵魂解脱的障碍。

因此,这是的西方女性地位仍极其低下。

然而在经历了漫长的“文化黑暗期”后,中世纪末期西欧工商业发展、城市生活开始复苏,人们的生活环境、生活条件日益改善,女性的地位与生活状态也随之发生微妙改变。

自12 世纪起,对玛利亚的崇拜逐渐开始盛行起来。

人们渐渐相信圣母玛丽亚是远离罪行的,上帝所有的恩典都通过她才赐福到人类身上,圣母拯救了夏娃的罪过‘她体现了夏娃所没有的一切优良品德:贞洁、谦卑、恭顺和屈从,玛利亚成了完美的化身,她的德行在神秘的光环里恒久闪耀。

中世纪中后期,贵族们对于女性的看法逐渐的变化, 尊重女性、赞美女性成为男子的一种修养和美德。

盛行于这一时期的“骑士爱情,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骑士爱情的主角通常是地位比较低的粗鄙骑士与出身高贵、举止文雅高傲的贵妇人。

虽然通常这种爱情不会有婚姻的结果,但在那些浪漫的骑士看来,灵魂间的交往比肉体的交往强上一千倍。

在骑士爱情中被骑士所爱的女性都具有一种理想的光辉,在骑士们看来,那些美丽、优雅、有教养的贵妇人不是和男人同样的肉身,她们简直就是仙女,男人能够崇拜她、服侍她、为她献身是莫大的光荣。

因而骑士对己所爱的人都是毕恭毕敬,保护她、爱护她,在她面前温顺得像一只绵羊"(贺璋璐,西欧中世纪的女性观浅探[J 1. 学术研究,2004(9) :91 一93. )。

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人物形象鉴赏

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人物形象鉴赏

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人物形象鉴赏外国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通常是作者用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手段,不仅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形象特征,还承载着作者对于社会、人性、命运等问题的思考和观察。

本文将选取几个高中语文中常见的外国文学作品,对其中的人物形象进行鉴赏。

一、《简爱》中简·爱《简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于1847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小说的主人公简·爱是一个具有坚强意志和独立人格的女性形象,她的形象塑造了勃朗特对于女性地位、婚姻制度和个体自由的思考和观察。

简·爱生活在一个贫困而封闭的家庭中,受尽了家庭成员的冷落和虐待。

但她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希望和追求,她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赢得了一份教师的职位。

这是简·爱独立自强的一个体现,她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并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地位。

简·爱是一个内心坚强而独立的女性,她对于自己的感情和婚姻有着清晰的认知和坚定的态度。

当她爱上了罗切斯特先生时,她敢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坚持自己的原则和尊严。

她不愿意成为罗切斯特先生的情妇,因为她明白这样的妥协将会伤害自己的尊严和自由。

简·爱的形象通过对于婚姻制度的思考和批判,展现了勃朗特对于女性地位和个体自由的关注和呼吁。

二、《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于1719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一个人在荒岛上的生存和自救的故事。

小说的主人公鲁滨逊是一个坚强、聪明和乐观的人物形象,他的形象塑造了笛福对于人类意志和智慧的赞美和探索。

鲁滨逊在一个航海事故中被困在了荒岛上,他面临着食物短缺、野兽猛兽的威胁和孤独寂寞的困境。

他并没有放弃希望和生活的意志,他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努力,建造了一个小屋,种植了粮食,驯化了野兽,最终成功地在荒岛上生活了28年。

鲁滨逊的形象展现了人类的意志和智慧的力量,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克服了荒岛上的种种困难,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生存和自救。

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人物形象鉴赏

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人物形象鉴赏

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人物形象鉴赏外国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充满着生动的个性,他们具有各自的特点、结构和命运,通过对其形象的描写和表现,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以下是我对几位外国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鉴赏和评价。

《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班纳特伊丽莎白·班纳特是《傲慢与偏见》中的女主人公,她聪明、机智、果敢、善良,勇于拥抱真实的自我和世界。

伊丽莎白是她所在社交阶层中的一个反叛者,她不愿意妥协自己的原则和对人的价值观,坚定地拒绝了那些以社会地位、财富和门第为前提的婚姻。

她是一个现代的、浪漫的和独立的女性形象,她的出现预示着人们对传统观念的解放和对自由和平等的渴望。

伊丽莎白的性格具有自我尊严的特点,她坚持自己的看法和态度,为自己的思想和信念而战。

但是,她并不是一个傲慢自大的人,她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不断地自我纠正和进步。

伊丽莎白的形象表达了女性自我解放的力量和意义,她成为了现代女性的精神榜样和固有价值的象征。

《罪与罚》中的罗迪翁·拉斯柯尔尼科夫罗迪翁是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小说《罪与罚》中的主人公,他是一个被社会排斥和嘲笑的人,他的贫穷和病态使他对世界充满了绝望和愤慨。

罗迪翁的性格既复杂又丰富,他有着强烈的良知和思想,却在现实中陷入了境况的被动和难以解脱的苦难。

罗迪翁的形象表现出人的内在复杂性和社会的虚伪和罪恶。

他的形象是对人性的深刻探索和对社会现状的尖锐批判。

罗迪翁是杂乱无章的、混乱的、无序的现代性的体现,他是一个孑然一身的反叛者,标志着俄国文学的开端。

《格列佛游记》中的格列佛格列佛是乔纳森·斯威夫特的小说《格列佛游记》中的主人公,也是著名的虚构人物。

他是一个冒险家和旅行家,用他的智慧和勇气,挑战了许多令人难以置信的奇遇和冒险。

格列佛的性格既是善良、正义、聪明,又有些单薄和超脱。

格列佛的形象代表了人们对忠诚、勇气和冒险的向往和追求。

他是一个冒险家和探险家,意味着人们不断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的精神。

中外文学中的经典女性形象之比较

中外文学中的经典女性形象之比较

中外文学中的经典女性形象之比较作者:黄苓来源:《北极光》2015年第10期摘要:中国古代诗歌集《诗经》和莎士比亚戏剧《威尼斯商人》都塑造了一些新颖的女性形象,都反映了各自文化背景和特定时代下的女性生活状况和社会现实,我们由此对比中外文学中的经典女性形象,从而对中外文学中的女性意识和文化价值有更清楚的判断和认识。

关键词:女性形象;诗经;威尼斯商人任何一种文学形象都是由一定的社会现实所赋予的,女性形象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群体,更是一个社会现实的缩影。

《诗经》中就刻画了许多的富有魅力的女性形象,其中涉及到女性的诗歌篇幅达到101篇,占整个《诗经》的三分之一,第一次创造了“女性美”,莎士比亚笔下的《威尼斯商人》虽然和《诗经》所处的时代相去甚远,但是欧洲商业革命、金钱狂热的社会环境下,也创造了像鲍西娅这样机智勇敢的经典女性形象。

二者在审美价值、道德形象和反映社会现实的意义之上有一定的共通之处,比较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助于我们对于女性意识和社会现实的认识和把握。

一、各自独特的审美价值观《诗经·国风》中的女性形象有着与生俱来的自然之美,也就是作者喜欢通过大自然的衬托来彰显女性之美,如《陈风·月出》中的“佼人”,将女性比作月光一样美丽纯洁;《周南·桃夭》以春日里的桃花来赞美美女;《卫风·硕人》中“手如柔荑……齿如瓠犀”,都是通过自然界一些固有的美丽的色彩、形状、气味,再通过人的一定的主观意识,在自然之美的基础上衬托出一个纯天然的美丽女性形象。

而在《威尼斯商人》之中,女性形象是通过戏剧剧情的发展、翻转以及男性形象的衬托之下而产生的一种人格之美,直接描写鲍西娅的外在之美的笔墨很少,反而在鲍西亚等几个女性自主选择婚姻,出谋划策的情节上大费周章,可以说莎士比亚笔下的女性形象已经反转了男性第一性的意识,这种女权意识正是莎翁对于女性独特的审美所在。

二、“自由”少女和理性女主的形象《诗经》中描写少女形象的篇幅很多,如《郑风·溱洧》:“溱与洧……方秉?兮。

英美文学中女性形象的分析研究

英美文学中女性形象的分析研究

英美文学中女性形象的分析研究在英美文学中,女性形象一直是一个备受讨论和探讨的话题。

女性在文学中的呈现方式,不仅仅反映了作者对女性的认知和思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态度和观念。

在本文中,将从几个角度出发,对英美文学中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传统女性形象的代表在英美文学中,传统女性形象的代表可以说是吉英·奥斯汀的小说主人公。

她们通常是温柔、贤淑、委曲求全的女性,处于严格的社会等级体系中,只能选择在家中默默无闻地度过一生。

但是,这些女性形象也并非单纯无趣的,她们通常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反抗精神,对传统社会结构和女性角色有所质疑。

如《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班纳特,她在面对传统的爱情观和男女平等等问题时,表现出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反抗精神。

二、女性主义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女性主义小说中的女性形象通常更加鲜活多元化,她们并不完美,也不一定贤淑,但是她们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和思考方式。

其中,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使女的故事》,可以说是女性主义小说的代表作。

在这部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呈现和探讨是整个故事的核心:主人公奥芙雷德被迫生下孩子,丧失了自由和人格,深陷到男性社会和宗教信仰的双重压迫中。

她在这种压迫中,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行动,逐渐找回自我,并试图从压迫中挣脱出来。

这种女性形象的呈现,引发了当时社会对女性权利和自由的讨论,也成为了女性主义理论的一部分。

三、多元化女性形象的体现随着时代的变迁,女性形象在文学中的呈现也发生了变化。

如今,在英美文学中,女性形象已经变得更加多元化和复杂。

现代女作家试图通过多种手段和方式,来呈现和分析女性形象的突破和追求,如朱莉娅·阿尔瓦雷兹的小说《时间的翅膀下》。

在这部小说中,女主人公是一个跨越几代的女性,她们的生命经历和思想观念千差万别,但是她们都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寻找和追求自由和独立。

这种多元化的女性形象,是对传统女性形象的重构和创新,同时也反映了当今社会中女性价值观和追求的复杂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法利:结婚后,先后与才华洋溢的赖昂和贵族鲁道夫私通, 发:在她暂时住在富家小姐爱丽米亚家中的时候,企图用 色相勾引爱丽米亚的哥哥挤入上流社会;嫁给爵士的儿子; 私通勋爵斯丹恩。 包法利:幻想轰轰烈烈的爱情,忽视丈夫和孩子;私通有才 华的赖昂和贵族鲁道夫;赊购大量服饰打扮自己,满足虚 荣心。
3、悲惨的结局 (生活潦倒和惨遭抛弃)
倍基:因私通斯丹恩被丈夫抛弃;斯丹恩误以为被他们夫妇 欺骗,也与倍基决裂,倍基从此过上潦倒的生活。 包法利:被花花公子鲁道夫无情抛弃;求助亍情人赖昂受到 冷漠,绝望中服毒自杀,痛苦死去。
二、不同点
1、倍基:思想成熟,富有心 计,懂得愚弄男人。 包法利:思想天真,没有心 计,被男人所愚弄。 包法利 倍基
• 评价:
• 萨克雷借助倍基的悲惨命运讽刺了追求名利的社会丑态, 有批判性;但在倍基晚年改邪归正,从事慈善事业,也表 达了作者对社会怀有希望。
• 福楼拜在描写包法利夫人的悲惨命运,也夹杂着对社会的 同情与惋惜。小说中的包法利以服毒自杀为结尾,表达了 作者对社会的绝望情绪。
外国文学-谈女性形象比较
萨克雷《名利场》蓓基·夏泼与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爱玛·包法利
汉语104 张庆喜
小组讨论成员:张庆喜 戴祺 殷莹 吴菲菲
蓓基·夏泼与爱玛·包法利的形象比较
VS
蓓基·夏泼与爱玛·包法利形象的异同
一、相同点: 1、行为不检点 (出卖色相与背叛丈夫)
倍基:勾引爱丽米亚的哥哥;在当家庭教师的时候,以各种 拙劣的手段勾引爵士毕脱,而自己却暗中嫁给了爵士的儿 子罗登;结婚后又与年纪很大的斯丹恩勋爵私通。
两人物形象异同的原因与评价
• 原因:社会背景
• 萨克雷:十九世纪的英国工商业发达,中上层社会各界人 物追逐名利、争权夺位盛行,萨克雷是一位犀利而无情的 讽刺家,他极力的描写了当时名利场的社会,极大讽刺了 那些争名夺利,势利虚荣的丑恶行径,带有一定的批判性。
• 福楼拜:十九世纪法国七月王朝。福楼拜创作态度严谨, 真实的反映了当时法国广阔的社会生活,谴责了社会环境 的庸俗与堕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