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国卷III高考满分作文:最后一课上的师生情 【高考作文】

合集下载

2019年全国III卷高考作文 毕业前最后一节课

2019年全国III卷高考作文 毕业前最后一节课

2019年全国III卷高考作文(适用地区: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西藏)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围绕漫画,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毕业前最后一节课晨林同平时一样,这是我们高中岁月的最后一节课。

班主任孔老师只说了两句话就再也没有开口了。

尽管这样,我的脑海里却浮想联翩,把高中三年关于孔老师授课的有趣片段快速地放了一遍电影。

这个看上去像教授一样的孔老师,非常有学问。

他是我们的语文老师。

也许是教语文的缘故,孔老师讲课的声音总是抑扬顿挫的,完全就是一副老夫子的模样。

他以前从来不像今天这节课一样,只说两句话就戛然而止了。

看着脑袋越来越秃的孔老师,我不禁想起他给我们授课的一些生动情境,这些情境就像撒落盘中的珍珠一样,颗颗明亮,粒粒晶莹。

授课亮点一:《再别康桥》是我们高一学习的一首现代诗。

孔老师不仅播放这首诗的录音给同学们听,还向大家介绍了诗人徐志摩和才女林徽因优美的爱情故事。

他栩栩如生的语言表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不知不觉中喜欢上了他的语文课。

授课亮点二:《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孔老师对《红楼梦》作品及作家曹雪芹的介绍花了整整一节课的时间。

经过“老夫子”生动的讲述,让我对《红楼梦》的文学艺术价值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对这部鸿篇巨著产生了仰慕之情。

经过孔老师深入浅出的分析,让我对宝黛钗三人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作为三个优秀的青年,作品中有他们令人可爱的地方,同时也有他们性格上的弱点和缺陷。

关于这一点,孔老师强调,现代人在欣赏名著时,应当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去看待作品中的人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会作家塑造文学形象的初衷。

授课亮点三:同其他语文老师一样,孔老师对如何提高语文写作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他曾这样给我们分析道:高考作文一般以议论文为主,在构思这种文体时,抓住“摆事实讲道理”六个字就可以了。

2019年高考全国3卷优秀作文毕业前最后一课范文8篇

2019年高考全国3卷优秀作文毕业前最后一课范文8篇

2019年高考全国3卷优秀作文毕业前最后一课范文8篇第1篇:最后一课上的师生情毕业前最后一节课,老师跟同学们说:“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

”简单的一句话,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已经跃然纸上。

在我们的学习生涯中,师生之情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这一师生情谊的深厚和情感,对我们人生的影响不可估量。

师者为何人?《师说》中提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教师不仅承担着传授知识的任务,还肩负着育人的使命,让祖国的花朵随着时代的发展,德智体美劳都有全面的进步,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而在这花朵的培育当中,是时间、是青春、是情感的投入,而最后一课上的“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便是一个侧影。

“你们再看看书”是一种寄予厚望的良苦用心。

在《老师?好》这部电影中,于谦所饰演的老师一心把学生的前途放在心上,可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看到班上有同学放弃学业,到处到街上去寻找他,用尽办法使他迷途知返;看到班上的学生安静同学利用自己的时间为其他同学进行高考复习,担心影响她的学习而强烈反对,与此同时,还免费给这些同学上课;看到高考临近,要求学生停止一切课外活动。

但是关婷婷同学不顾反对,坚持带领同学们参加比赛,为老师夺回第一名后,他邀请同学们到家里吃饭,讲述自己的北大故事??????所有的一切,都是这位老师,也是现实生活中千千万万个老师为了学生的成长用心奉献的真实写照。

“我再看看你们”是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

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从中学校园走出,走进象牙塔,走进社会,而老师一直留在校园,送学生离开,也盼望着学生常回来看看。

如果说学生是箭,那么老师是弓,箭在磨炼中逐渐变得坚硬笔直,而弓也鼓足了劲,让自己充满力量,从而箭才能射得更准,抵达目的地。

让箭射中靶心,是弓的使命,也是弓的成就感所在,但是,与此同时,看着箭的远去,也难免有一丝失落与不舍。

“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更是一种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

2019年全国III卷高考范文满分作文作文

2019年全国III卷高考范文满分作文作文

漫画中最后一堂课,“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

”老师这样说道,看似平淡无奇的一句话深深地刺痛了我,引起了我的思考!埋首试卷堆的我们感受到了吗?只追求课堂高效的老师们能说出吗?一味追求分数为高考焦躁的家长们能允许这样的上课方式吗?答案恐怕令人失望!面对现实我仍然要说:莫让高考淡化了师生情。

师生情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有岳武穆每年祭奠恩师,并在恩师坟墓前拉大弓以表志向。

为何今天却出现了温儒敏先生所说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为何会有名牌大学生大放厥词我考上大学全靠自己,孩子一毕业家长不认识老师!这些现实都拷问着我们!为何?请听我缓缓道来:正如漫画所言,最后一堂课,孩子们你们看看书!为什么要看书?因为明天要高考!要升学!要应试!应试是每个国家都有的情况,但是在中国却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全民陷入了高考分数的功利圈中,孩子从小被家长、学校灌输优秀的标志就是分数高!就是升学!造成了孩子唯“分数论”只要我成绩好!其他可以忽略不计!课堂上孩子只在乎知识含量!得分技巧!对于那些春风化雨的教育引导则是麻木不仁或者打上废话的标签。

在学校的各种数据、数表的考核下我们的一部分老师成了唯“高效课堂”的忠实粉丝,不多讲一个与知识无关的字!另外一部分老师只能在满足应试的前提下,带着镣铐,在最后的时间,默默地看着孩子们!将关心、关爱埋藏在心中。

诚然这也与中国人表达情感委婉含蓄不外露,默默地付出,无声地奉献有关!与我们当前高中教育育人方式陈旧落后有关!还有其他不能一一列举的原因,但是原因中的主要方面却不可回避!面对诸多原因!面对漫画警醒!及时矫正才是正途!我想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症下药。

首先,我们惊喜地发现国家近几年来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宏观方面对整个社会进行了引领,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自觉意识到这一点!从内心破除唯分数论的顽疾!其次,学校和家长也应该明确成人为首,多关心孩子的德育!让学校成为师生情谊的成长园而不是扼杀地!再次,老师们应该主动地表达对学生们的关爱、关心、呵护之情!不要让应试压缩了情感的空间!最后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在与老师相处的每一份每一秒中都应该用心去体会!让尊师优秀的传统文化流传,让师生情谊永远传承!一幅漫画万千思绪!让我们铭记莫让高考淡化了师生情!让我们的每一节课都是知识与生命的共振!让老师看着我们的时候!我们也能看着老师的眼神!。

高考满分作文:最后一课上的师生情

高考满分作文:最后一课上的师生情
或许,我们还会看到教育中的一些令人惋惜的现象;可能,我们也会见到社会中感恩之情的缺失。但是令人感到欣慰的是,这些年来,随着尊师重教的提倡,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多的优秀的高校毕业生愿意进入到这一领域来发光发热,为国家之根本——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尽管任重而道远,而我们一直走在路上。
而我说:“历史是改换容颜,改革开放的幸福!”
改革开放40年前,中国如一幅尚未完成的拼图,零散而又默不作声地在一个角落,没有改变,也没有人提出改变。
他,邓小平。他改变了历史,改变了中国。是他,使中国变得璀璨耀眼!
中国在改变……
昔日步行路程的人们,不需再长途跋涉,大街上来来往往的汽车足以将你带到所需的去处。要去异乡?不用再带上一些干粮,用双足行走几十里的路程,一只可以在天上飞行的“大鸟”——飞机,就可以让你舒适省时地到达目的地。
“我再看看你们”是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从中学校园走出,走进象牙塔,走进社会,而老师一直留在校园,送学生离开,也盼望着学生常回来看看。如果说学生是箭,那么老师是弓,箭在磨炼中逐渐变得坚硬笔直,而弓也鼓足了劲,让自己充满力量,从而箭才能射得更准,抵达目的地。让箭射中靶心,是弓的使命,也是弓的成就感所在,但是,与此同时,看着箭的远去,也难免有一丝失落与不舍。
“你们再看看书”是一种寄予厚望的良苦用心。在《老师·好》这部电影中,于谦所饰演的老师一心把学生的前途放在心上,可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看到班上有同学放弃学业,到处到街上去寻找他,用尽办法使他迷途知返;看到班上的学生安静同学利用自己的时间为其他同学进行高考复习,担心影响她的学习而强烈反对,与此同时,还免费给这些同学上课;看到高考临近,要求学生停止一切课外活动。但是关婷婷同学不顾反对,坚持带领同学们参加比赛,为老师夺回第一名后,他邀请同学们到家里吃饭,讲述自己的北大故事······所有的一切,都是这位老师,也是现实生活中千千万万个老师为了学生的成长用心奉献的真实写照。

2019全国卷3高考语文作文范文

2019全国卷3高考语文作文范文

2019全国卷3高考语文作文范文2019年高考语文考试已经结束,今年全国卷3语文作文材料与师生情有关,下面是最新发布的作文范文,请阅读!恩情永怀,此生不忘我国古代一文学大家韩愈曾说过:“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意思是说古代求学的人必须有老师。

老师,是用来传授、教导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但如今的老师所要掌握的可不仅仅只是教导学业,解决问题了.还要关心学生的各种情况,简直就是第二个妈呀!恰巧,我的班主任就是其中一员。

她是一位30岁左右的漂亮女老师,岁月没有在她的身上留下一点痕迹,一对星眸,两弯柳眉,真是国色天香啊!特别是她平时脸上总挂着一点淡淡的微笑,使人如沐春风。

但你也不要被她的表面现象所迷惑,她严肃的时候可不比那黑脸包青天逊色多少。

曾有人对我说过:“描写一个人,就要写她的不同之处。

”但我认为只有那些最基本,最显而易见的东西才是最应该写的。

因为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并不是所有老师都可以抵住诱惑,因为各种指标,升学率,奖金都渐渐蒙住了他们的双眼。

因此,我为我的老师能够对待学生大度,关心学生细腻而自喜。

我的爱好比较广泛,其中最喜欢的是绘画。

无聊时,哪里都是我的画板。

一天早读时我没有背书,而是趴在桌子上画画,突然一阵惊呼从身后响起:“哎呦,画的不错嘛”。

差点把我吓死,这不是老师的声音吗?完了,这次完了。

我转过头去,看到一张此时我不想见到的脸庞。

她这时又调转语气说:“虽说绘画是你的爱好,老师不该阻止,但你也不能不分场合,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的时间很宝贵,人在这时记忆最佳,不易忘,你可要珍惜啊。

”说完便走了我见过许多老师在遇见学生犯错时的态度,但从没见过教训学生前夸他们的。

为此,我对老师的大度而感到羞愧,我低下头,在心中默想:“对不起,老师,我一定改正过来”。

除大度之外,我还亲身体验过老师对待学神的细腻之处。

去年冬至的时候,老师特地做了些饺子,拿到班里来让大家品尝,吃的那叫一个热火朝天;还有前天外面风大,尘土飞扬,老师就从家里带来一些口罩分发给大家,让大家到外面去带上注意防尘。

优秀高考范文《最后一课上的师生情》中文800字

优秀高考范文《最后一课上的师生情》中文800字

优秀高考范文《最后一课上的师生情》中文800字
《最后一课上的师生情》
今天是最后一课了,时光飞逝,在这短短三年里,我们从懵懂无知的小孩胖鼓着脸来到教室,到现在也能简单地了解一些社会知识了。

往日几乎遗忘的不安和困惑,一点一滴的升华为今日的执著的信念。

老师的细心引导,使我们扎根于真理的基石,引领我们走上正道。

三年的校园生活里,有遗憾也有喜悦。

有时有烦闷,也有欢笑;有时会失落,也有希望,可爱的同学和老师,都为这三年的美好加添了色彩。

最后一课,师生情暖如春,满溢在教室里。

老师从昨日起,就一直筹划着这惊喜,把大家带回童年,让我们重温深厚的亲情、友情和爱情,留住熟悉而宁静的岁月。

师生情,可以说是这三年改变我们的最大动力,老师的悉心引导,让我们了然于心,深知以知行合一的大道理。

这一瞬间,就让我们知道,生活之乐就在点滴之中,细节之美正在渐渐变革着我们。

愿未来的日子里,在老师引领下,我们每一个人不断成长,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更明亮,更快乐!。

2019年全国高考III卷满分作文3篇

2019年全国高考III卷满分作文3篇

2019年高考全国III卷满分作文3篇
2019年全国高考3卷满分作文:3
爱的目送
毕业前最后一节课,老师对学生说:“我再看看你们。


即将说再见,老师不舍,要“再看看"。

是啊,人生路那么漫长,可老师能陪伴学生走过的,终究只有一段路。

这段路是艰辛的,传道、授业、解惑,都是这条路上必经。

老师要对学生们倾囊相授,让学生从不知到知之;要对学生正确引导,让学生不仅学会知识,还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对学生倍加关怀,让学生感觉到他们不仅在获得知识,寻求真理,更在得到老师的爱。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著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陶行知先生如此,图中的老师如此,普天之下的老师也莫不如此。

也因着这一颗心,才有了“我再看看你们”的那份不舍。

当然,除了不舍,还有希冀。

正如图中老师对学生说的那句:“你们再看看书。

”。

《最后一课上的师生情》作文800字_初三优秀作文

《最后一课上的师生情》作文800字_初三优秀作文

《最后一课上的师生情》作文800字_初三优秀作文最后一课上的师生情今天是我初中最后一节课,也是最后一次在这所学校里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上课。

这节课的特殊性使得我异常期待,整个上午我都情不自禁地又想起了我六年来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度过的点点滴滴。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子洒进教室,映在那张古老的黑板上,显得格外温暖。

老师们一个个整装待发,一本本教科书整齐地摆在讲台上,仿佛在向我们散发着浓浓的书香味道。

我的心情异常激动,却也带着一丝伤感,因为今天是与老师和同学们最后一次在一起上课。

上课铃响起,班主任老师迈着坚定的步伐走进教室,她脸上洋溢着笑容,眼中透露出丝丝不舍。

她站在讲台上,目光扫视着整个教室,然后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同学们,今天是我们六年级的最后一节课,也是我们在这个学校的最后一次上课。

回想起这段时间,我们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许多美好的回忆。

我想对你们说:不管走到哪里,无论将来会有怎样的风雨,你们永远都是我的好学生。

我会一直祝福你们,希望你们能成为有用的人。

”班主任的话语打动了我的内心,教室中也响起了同学们认同的掌声。

我看着她,心中涌起了无尽的感激之情。

这些年来,班主任不仅教会了我们知识,更是无私地为我们付出了很多。

她像一位慈母般关怀着我们的成长,用她无微不至的关注和细心的教导塑造了我们的品格和人生观。

我深深地感到自己是多么幸运,能够在这样一个温暖的环境里成长。

下课铃声响起,同学们有些慌张地收拾书包,有些嘀咕地相互询问着明天是否能够再见。

我怀着一颗激动却也有些忐忑的心情走出教室,向着学校大门的方向走去。

身后传来了熟悉的脚步声和叮当作响的钢笔轻敲声,我知道是老师在赶来送别我们。

走到大门口,我看到了老师们在门口向我们挥手告别。

他们的身影逐渐变小,但却越来越明亮。

我不禁想起老师们曾经耐心细致地教导我们知识,曾经与我们一起分享快乐,共同度过成长的阶段。

他们的教诲和关怀让我心怀感激,也更加珍惜这段美好的时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全国卷III高考满分作文:最后一课上的师生情【高考作文】满分作文
最后一课上的师生情
毕业前最后一节课,老师跟同学们说:“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

”简单的一句话,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已经跃然纸上。

在我们的学习生涯中,师生之情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这一师生情谊的深厚和情感,对我们人生的影响不可估量。

师者为何人?《师说》中提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教师不仅承担着传授知识的任务,还肩负着育人的使命,让祖国的花朵随着时代的发展,德智体美劳都有全面的进步,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而在这花朵的培育当中,是时间、是青春、是情感的投入,而最后一课上的“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便是一个侧影。

“你们再看看书”是一种寄予厚望的良苦用心。

在《老师?好》这部电影中,于谦所饰演的老师一心把学生的前途放在心上,可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看到班上有同学放弃学业,到处到街上去寻找他,用尽办法使他迷途知返;看到班上的学生安静同学利用自己的时间为其他同学进行高考复习,担心影响她的学习而强烈反对,与此同时,还免费给这些同学上课;看到高考临近,要求学生停止一切课外活动。

但是关婷婷同学不顾反对,坚持带领同学们参加比赛,为老师夺回第一名后,他邀请同学们到家里吃饭,讲述自己的北大故事.所有的一切,
都是这位老师,也是现实生活中千千万万个老师为了学生的成长用心奉献的真实写照。

“我再看看你们”是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

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从中学校园走出,走进象牙塔,走进社会,而老师一直留在校园,送学生离开,也盼望着学生常回来看看。

如果说学生是箭,那么老师是弓,箭在磨炼中逐渐变得坚硬笔直,而弓也鼓足了劲,让自己充满力量,从而箭才能射得更准,抵达目的地。

让箭射中靶心,是弓的使命,也是弓的成就感所在,但是,与此同时,看着箭的远去,也难免有一丝失落与不舍。

“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更是一种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育是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

”而能起到这种真正的撼动力量的,唯情感莫属了。

情感由人产生,并且在人与人之间流动,而这一流动会闪烁着夺目的光芒。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所有的付出,都在春风化雨中成为另一种感动。

是春华秋实的回馈,带来的是满足;是把感动记在心间,跃然于纸上;是爱的传递,“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无论是哪一种,这种情感都是当今浮躁而又功利的社会中无比珍贵的东西。

或许,我们还会看到教育中的一些令人惋惜的现象;可能,我们也会见到社会中感恩之情的缺失。

但是令人感到欣慰的是,这些年来,随着尊师重教的提倡,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多的优秀的高校毕业生愿意进入到这一领域来发光发热,为国家之根本——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尽管任重而道远,而我们一直走在路上。

毕业前的最后一节课,一句“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中所蕴含
的情感打动了人心,又引发了许多感慨。

爱的目送
毕业前最后一节课,老师对学生说:“我再看看你们。


即将说再见,老师不舍,要“再看看”。

是啊,人生路那么漫长,可老师能陪伴学生走过的,终究只有一段路。

这段路是艰辛的,传道、授业、解惑,都是这条路上必经。

老师要对学生们倾囊相授,让学生从不知到知之;要对学生正确引导,让学生不仅学会知识,还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对学生倍加关怀,让学生感觉到他们不仅在获得知识,寻求真理,更在得到老师的爱。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著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陶行知先生如此,图中的老师如此,普天之下的老师也莫不如此。

也因着这一颗心,才有了“我再看看你们”的那份不舍。

当然,除了不舍,还有希冀。

正如图中老师对学生说的那句:“你们再看看书。


对于老师而言,即将挥手作别的是学生。

老师希望学生再看看书,字短情长:再看看书,学生们才能更熟练地掌握所学知识,更好地应对考试,更稳健地走好未来的路。

师生一回,学生们终究要远行,老师能给他们的,是不舍,是希冀,是一场充满爱的目送。

这样充满爱的目送,我一定是拥有过的,可惜的是,在我拥有的时候不曾有太强烈的感受,直到毕业多年,才在回忆中享用。

譬如我在大学毕业后回东北故乡探亲的时候,小学班主任远远看见我并喊我名字,说看
背影也看得出是自己曾经教过的学生,说这些话的时候,班主任老师眼里满是真挚。

那之后我在反问自己,如果是我远远看到老师的背影,我认得出么?恐怕不能。

譬如我的初中语文老师在多年之后托人打听我的手机号码,同我联系,只是想知道我过得怎么样,她说她会为我骄傲,而我呢?接到语文老师电话那一刻,我除了感动,更多的是羞愧,我可能对老师也有一样的牵挂?上述种种,应了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老师对我们那份爱,那份不舍与希冀,总是在分别之后,才被感知。

老师们知道的,是分别时,他们对学生们那一场爱的目送。

老师们不知道的,是分别后,他们也正在或终将成为学生们心中一道爱的风景,随着时光永恒。

今天,因着图中这一场爱的目送,也让我想对曾经教过我的老师说一句:“请让我再看看书,也请让我再看看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