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微生物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知识讲解

实验一  微生物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知识讲解
实验一  微生物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知识讲解

实验一微生物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8课时)

一、目的要求

1、学习配制微生物培养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2、掌握高压蒸汽灭菌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二、基本原理

正确掌握培养基的配制方法是从事微生物学实验工作的重要基础。由于微生物种类及代谢类型的多样性,因而用于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基的种类也很多,它们的配方及配制方法虽各有差异,但一般培养基的配制程序却大致相同,例如器皿的准备,培养基的配制与分装,棉塞的制作,培养基的灭菌,斜面与平板的制作以及培养基的无菌检查等基本环节大致相同。

三、实验材料

1、药品: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琼脂粉、1mol/L的NaOH和1mol/L HCl溶液。

2、仪器及玻璃器皿:电子天平、高压蒸汽灭菌锅、超净工作台、酒精灯、移液管、试管、烧杯、量筒、三角瓶、培养皿和玻璃棒等。

3、其他物品:药匙、称量纸、pH试纸、记号笔、棉花、报纸、线绳和注射器等。

四、操作步骤

(一)玻璃器皿的洗涤

玻璃器皿在使用前必须用洗涤剂洗刷干净,然后用自来水冲净,置于烘箱中烘干后备用。

(二)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配制

1、培养基配制

(1)称量:按培养基配方计算出各成分的用量,然后用电子天平进行准确称量后倒入一烧杯中。

注意:称量药品时,一定要用称量纸而不能用滤纸。称药品用的药匙不要混用,称完药品应及时盖紧瓶盖。

(2)溶解:用量筒称量所需体积的水(根据实验需要可用自来水或蒸馏水),倒

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动溶解即可。

(3)调pH:一般用pH试纸测定培养基的pH,可用1mol/L NaOH或1mol/L HCl 溶液进行调节。调节pH时,应逐滴加入NaOH或HCI溶液,防止局部过酸或过碱,破坏培养基中成分。边加边搅拌,并不时用PH试纸测试,直至达到所需pH为止。

注意:pH值不要调过头,以免回调而影响培养基内各离子的浓度。

2、制备液体培养基

(1)用量筒准确量取20ml培养基,倒入100ml三角瓶中,塞好棉塞,用报纸包好瓶口并用棉线包扎好,灭菌。

注意:倒溶液时不要把瓶口沾湿。包扎时不要把瓶子弄倒而把棉塞弄湿。3、制备固体培养基

(1)平板培养基

A、用量筒准确量取100ml培养基,倒入250ml三角瓶中,加入2g琼脂粉,塞好棉塞,用报纸包好瓶口并用棉线包扎好,灭菌。

B、将洗净烘干的培养皿用报纸包扎好,灭菌。

C、在超净工作台中,将装在三角瓶中已灭菌的琼脂培养基冷至50℃左右倾入无菌培养皿中。温度过高时,皿盖上的冷凝水太多;温度低于50℃,培养基易于凝固而无法制作平板。平板的制作应在火旁进行,左手拿培养皿,右手拿三角瓶的底部,左手同时用小指和手掌将棉塞打开,灼烧瓶口,用左手大拇指将培养皿盖打开,倾入10-15ml培养基,迅速盖好皿盖,置于桌上,轻轻旋转平皿,使培养基均匀分布于整个平皿中,冷凝后即成平板。

(2)斜面培养基

A、用量筒量取100ml培养基,倒入一个烧杯中,加入2g琼脂粉,置于石棉网上加热,用玻璃棒搅动溶解至琼脂粉溶解。

B、将洗净烘干的试管放置在试管架上,用注射器将融化琼脂粉的培养基倒入试管至试管高度的1/4处。

注意:不要将试管口弄脏。

C、待培养基冷却凝固后,塞上棉塞,以2支或4支为一组,用报纸将试管口包扎好,灭菌。

D、灭菌后,趁热将试管口端搁在一根长木条上,并调整斜度,便斜面的长度不

超过试管总长的1/2。

10.无菌检查将灭菌的培养基放入37℃温箱中培养24~48h,无菌生长即可使用,或贮存于冰箱或清洁的橱内,备用。

(三)培养基的灭菌

培养基经分装包扎后,应立即按配制方法规定的灭菌条件进行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四)培养基的灭菌检查

灭菌后的培养基,一般需进行无菌检查。最好取出1-2管(瓶),置于37℃温箱中培养1-2天,确定无菌后方可使用。

五、实验内容

1、根据要求清洗各种玻璃器皿,并进行烘干和包扎。

2、根据要求配制微生物培养基。

3、掌握用高压蒸汽灭菌锅对培养基灭菌。

4、掌握液体培养基、平板培养基和斜面培养基的制备。

六、实验报告

1、记录本实验配制培养基的名称、数量,并图解说明其配制过程,指明要点。

2、记录所做培养基的无菌检查结果。

七、实验思考题

1、为什么微生物实验室所用的三角瓶口或试管口都要塞上棉塞才能使用?能否用木塞或棉皮塞代替?

2、配制培养基时为什么要调节pH?

3、高压蒸汽灭菌为什么比干热灭菌要求温度低、时间短?

4、高压蒸汽灭菌的原理是什么?是否只要压力表上的指针指到所需的压力时就能达到所需灭菌温度?为什么?

5、培养基配制完成后,为什么必须立即灭菌?若不能及时灭菌应如何处理?已灭菌的培养基如何进行无菌检查?

6、请设计实验对饮料进行无菌检查。

附录高压蒸汽灭菌技术

一、目的要求

了解消毒和灭菌的原理,并掌握各种灭菌方法的操作步骤。

二、实验材料

上述配制的培养基,包扎的培养皿、试管,高压蒸汽灭菌锅,注射器,镊子,玻璃涂棒。

三、基本原理

在微生物实验中,需要进行纯培养,不能有任何杂菌污染,因此必须对所用器材、培养基和工作场所进行灭菌和消毒。灭菌是指杀死一定环境中的所有微生物,包括微生物的营养体、芽孢和孢子。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包括直接灼烧、恒温干燥箱灭菌、高压蒸汽灭菌、间歇灭菌、煮沸灭菌等方法。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加热使微生物体内蛋白质凝固变性,从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四、操作步骤

高压蒸汽灭菌是将物品放在密闭的高压蒸汽灭菌锅内,在一定的压力下保持15-30分钟进行灭菌。此法适用于培养基、无菌水、工作服等物品的灭菌,也可用于玻璃器皿的灭菌。

将待灭菌的物品放在一个密闭的加压灭菌锅内,通过加热,使灭菌锅夹套间的水沸腾而产生蒸汽。待水蒸汽急剧地将锅内的冷空气从排气阀中排尽,然后关闭排气阀,继续加热,此时由于蒸汽不能溢出,而增加了灭菌锅内的压力,从而使沸点增高,获得高于100℃的温度,导致菌体蛋白质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在相同的温度下,湿热灭菌的效果好于干热灭菌。有三点原因:1、在湿热灭菌中菌体吸收水分,蛋白质容易凝固变性,蛋白质随着含水量的增加,所需凝固温度降低;2、湿热灭菌中蒸汽的穿透力比干燥空气大;3、蒸汽在被灭菌物体表面凝结,释放出大量的汽化潜热,能迅速提高灭菌物体表面的温度,从而增加灭菌效力。

实验室常用的灭菌锅有非自控手提式高压蒸汽灭菌锅和自控式灭菌锅,其结构和工作原理是相同的。本实验介绍的是半自控高压蒸汽灭菌锅,自控式灭菌锅的使用可参考厂家说明书。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加水:首先将内层锅取出,再向外层锅内加入适量的水,使水面没过加热蛇管,与三角搁架相平为宜。切勿忘记检查水位,加水量过少,灭菌锅会发生烧干引起炸裂事故。

2、装料:放回内层锅,并装入待灭菌的物品。注意不要装得太挤,以免妨碍蒸汽流通而影响灭菌效果。装有培养基的容器放置时要防止液体溢出,三角瓶与试管口端均不要与桶壁接触,以免冷凝水淋湿包扎的纸而透入棉塞。

3、加盖:将盖上与排气孔相连的排气软管插入内层锅的排气槽内,摆正锅盖,对齐螺口,然后以对称方式同时旋紧相对的两个螺栓,使螺栓松紧一致,勿使漏气,并打开排气阀。

4、排气:打开电源加热灭菌锅,将水煮沸,使锅内的冷空气和水蒸汽一起从排气孔中排出。一般认为当排出的气流很强并有嘘声时,表明锅内的空气已排尽,沸腾后约需3分钟。

5、升压:冷空气完全排尽后,关闭排气阀,继续加热,锅内压力开始上升。

6、保压:当压力表指针达到所需压力时,控制电源,开始计时并维持压力至所需的时间。如本实验中采用0.1Mpa,121.5℃,20分钟灭菌。注意:灭菌的主要因素是温度而不是压力,因此锅内的冷空气必须完全排尽后,才能关闭排气阀,维持所需压力。

7、降压:达到灭菌所需的时间后,切断电源,让灭菌锅温度自然下降,当压力表的压力降至“0”后,方可打开排气阀,排尽余下的蒸汽,旋松螺栓,打开锅盖,取出灭菌物品。压力一定要降到“0”后,才能打开排气阀,开盖取物。否则就会因锅内压力突然下降,使容器内的培养基或试剂由于内外压力不平衡而冲出容器口,造成瓶口被污染,甚至灼伤操作者。

8、无菌检查:将已灭菌的培养基放入37℃恒温培养箱培养24h,无杂菌生长后即可使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