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基础复习题
自然科学基础期末复习综合练习

自然科学基础期末复习综合练习一、填空题1.地球的外部圈层有大气圈、-----------和生物圈组成。
2.核酸可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RNA)两大类。
3.船上的旅客看到岸边的树向正南方向移动,旅客是以船为参照物的,这时船朝----------方向行驶。
4.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把-----------转变为有机物,同时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贮藏起来。
5.人类的营养素主要包括糖类、脂类、---------------矿物质、维生素等。
6.解决能源问题的出路,归纳为四个字,就是开源节流。
开源是-----------;节流就是节约使用能源,特别重视节约矿物燃料。
7.人类利用煤,-----------------和天然气作为原料,它们被称为矿物能源。
8.用大小不同的力按同一个琴键时,发出的声音的响度不同,这是由于琴键振动的------------不同。
9.生物对环境产生很大作用,它能改变----------,影响水循环,并参与岩石和土壤的形成。
10.工业“三废”指的是废气、废水、----------。
二、选择题1.陆地地貌有五大类型,其中地表起伏大,绝对高度大于500米的类型是()。
A、高原B、平原C、山地D、丘陵2.葡萄糖是生物体内的()。
A、储能物质B调节物质C、主要组成物质D、主要能源物质3.对于作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因为是匀速,所以物体的速度是不变的。
B、因为是匀速,所以物体运动的周期是不变的。
C、因为是匀速,所以物体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D、因为是匀速,所以物体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转过的角度相等。
4.根据太阳的位置确定的本地或本经度的时间称为()。
A、地方时B、标准时C、区时D、法定时5.人类和高等动物唯一的生殖方式是()。
A、同配生殖B、异配生殖C、卵式生殖D、孤雌生殖6.达尔文进化学说的核心是()。
A、适者生存B、遗传和变异C、生存斗争D、自然选择7.通常不用作合成纤维原料的是()A、聚酸树脂B、聚苯乙烯树脂C、聚酸胺树脂D聚丙烯腈树脂8.原子核能来源于()A、质子的内能B、中子的动能C、电子的势能D、核子的结合能9.以下各例中不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复习及答案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复习及答案第一单元运动和力一、填空1、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的位置改变叫做(),在描述这种现象时,这个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
为了使某些问题简化,不考虑物体大小与形状,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一个点,叫做()。
但像位移这样即有大小又有方向,叫做(),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叫做()。
2、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叫做(),而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叫做()。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在真空中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
3、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者静止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4、力和()是分不开的,不能离开它而独立存在,物体受()力是向下,()力是向上的,()是向前的,()力是向后的。
物体各部分受到重力的作用,其总效果相当于地球对物体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就是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
力有(大小)有(方向),还有(作用点)5、发生形变的物体因为要恢复原来的形状,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这种力叫做()。
6、弹簧发生形变时,弹力大小跟弹簧伸缩的长度成正比,这个规律叫做()磨擦力可以分为()()()。
9、冲量是是()和()的乘积。
动量的变化等于冲量,这是结论叫做()10、物体对竖直悬线的拉力等于零的的种状态叫做()。
11、抛体运动可以分解成水平方向的(),和垂直方向的()。
在斜抛运动中,从物体被抛出的地点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叫做(),物体到达的最大高度叫做(),当射角为()时,距离最远。
12、最简单的圆周运动叫做(),向心力、向心加速度方向指向15、物体和稳度跟它的()和()有关。
二、问答题一类题:1、加速度物体速度的改变量跟所经历时间的比值,叫做运动物体的加速度。
2、离心运动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合力突然消失或者不足以提供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的情况下,做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这种运动叫做离心运动3、胡克定律弹簧发生形变时,弹力的大小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
这个规律是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的,叫做胡克定律。
自然科学基础期末复习综合练习

自然科学基础期末复习综合练习一、填空题1.通常药物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两类。
维生素C属于________。
2.科学上用三要素进行力的描述,这三要素是力的大小、_____和作用点。
3.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家庭中的电灯、彩电、冰箱等家用电器之间的连接方式是_____联,它们的工作电压是_________。
4.科学上规定光在1年内走过的距离称为_______。
5.马有白色的和黑色的两种。
白色由显性基因(B)控制,黑色由隐性基因(b)控制。
现有一头白色的公马与一头黑色的母马交配,产出一头黑色的小马。
那公马与母马的基因应该分别是______和________。
6.新陈代谢包括_______和异化作用,它们是两个作用相反,但又相互依赖的过程。
7.地球公转的特点是具有严格的轨道、周期和__________。
8.人在运动时的呼吸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学生的剧烈运动如百米赛跑属于___________。
9.已知热的传递有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____________。
10.地球的生物圈是指地球表层生物有机体及其生存___________的总称。
二、单项选择题1.某学生在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已将天平调好,估计物体质量约20g,将物体和砝码分别放入左右盘中后,发现指针偏向左侧,他应该()A.减少砝码B.增加砝码C.向左移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D.向右移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2.下面关于重力方向叙述正确的是()A.竖直向下并指向地心B.垂直于地面C.垂直于水平面D.与海拔高度有关3.目前已知化合物的总数达3000万种,其中最多的是含()元素的化合物。
A.氢B.氧C.氮D.碳4.下列现象中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自行车内胎“放炮”B.铜器上长铜绿C.蜡受热熔化D.气球爆炸5.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糖水B.牛奶C.酱油D.水6.对长时间高烧的病人,医生常在患者的身上涂酒精来降低体温,这是因为()A.酒精易蒸发并在蒸发时吸收热量B.酒精易蒸发并在蒸发时放出热量C.酒精熔点较低,不易凝固D.酒精有香味,利于患者吸收7.胎儿的性别是由()决定的。
《自然科学基础》期末复习综合练习

《自然科学基础》期末复习综合练习一•填空题1. 2003年春节期间,许多报纸报道:在空调列车上发生多起乘客精神病发作事件,导致多人死亡,这是由于超员过多,车厢封闭引起__________ 污秽,二氧化碳浓度上升,负离子浓度降低,危及大脑神经系统而造成的。
2•宇航船在返回大气层时,由于________ 会产生高温(高达5000C),这时所有耐熔物质都会熔化。
因此,为了保护船舱,通常要在船身上涂一层耐烧蚀材料。
2003年2月1日0: 40分美国哥伦比亚号宇航船在返回地球时于大气层上空爆炸,其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破损。
3 .近年来大脑研究发现,脑的发育与不饱和脂肪酸有密切关系。
目前应市的被称为“脑黄金”的DHA就是从深海鱼油中提取的不饱和程度很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近年来许多城市的环保部门按日或按周公布大气环境质量的3项指标,它们是:_________ 、氮氧化合物(或二氧化氮)及二氧化硫。
5.自从1999年上半年爆发“比利时肉鸡”事件以来,世界各国对二恶英这种物质引起了高度重视,它主要来自垃圾焚烧等过程,是一种新的___________ 。
6 •三国时代蜀国名将关云长武艺高强,勇猛无比,而且坐骑是著名的赤兔马,日行千里。
在一次战斗中,敌方将领使用绊马索这样一种隐蔽地面附近的拉紧的绳索,使飞奔的马匹被绊上而向前跌倒。
这是由于奔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我国明代著名的民族英雄于谦,少有大志。
他在12岁(一说17岁)时,写过一首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该诗描写了_______________ 的生产过程。
8 •碘是一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如缺碘,婴儿将会弱智、畸形,成年人将会出现大脖子,它被称为智慧元素。
为了供应充分的碘,我国政府用______ 作碘的载体,在其中掺入碘的化合物,并于2000年庄严地实现了这一承诺。
自然科学基础考试复习(1)

《自然科学基础》考试复习(1)(2005年10月19日)1.古代中国有哪四大发明,为什么中国明代中期的自然科学落后了?2.太阳中心说的主要内容、意义。
3.什么是19世纪的三大发现?4.20世纪科技发展的特点。
5.近代化学中有哪些伟大的发现。
6.科学观察有哪些主要作用?7.近代生物学中最重要的成就有什么。
8.科学的含义及作用。
9.实验方法进行观察研究有哪些特点?10.科学抽象有哪些主要途径?11.逻辑思维的基本方法有哪些?简单介绍之。
12.如何对观察、实验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总结?13.什么是宇宙?宇宙包括哪些主要的天体类型?14.简述银河系的结构。
15.太阳大气的各个层次是什么?16.地球的海陆分布有何特点?17.列举元素、单质和无机化合物各五种。
18.什么是元素周期律?19.什么叫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的单位是什么?物质的量和物质的质量有什么关系?20.对于同主族元素或同周期元素来说,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21.生物和非生物有何基本特征的区别。
22.什么叫电泳现象?为什么会出现电泳现象?23.什么是酶?酶的专一性如何体验?24.染色质和染色体有什么概念上的差别。
25.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什么?26.什么是细胞分化?有何意义?27.原核生物界和真核生物界的主要区别?28.植物界包括几大类植物?29.脊椎动物包括哪几类动物?30.动物和植物的主要区别是什么?31.什么是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内容是什么。
32.运动物体的加速度越大,则物体的速度也越大,这种说法对么?为什么?33.若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方向和速度方向不一致,该物体会做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为什么?34.动量和动能有什么区别联系?35.什么是动能定理?36.什么是动量守恒定律?37.气候如何形成?变化的因素是什么?38.四季如何区分?气候变迁的原因是什么?39.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怎么样的?如何确定公转的周期?40.地球自转有什么特征?41.如何划分地球的五带?42.什么是季风?是如何形成的?43.常用的历法有哪些?各自有什么特点?44.气候形成和变化的因素是什么?45.光合作用有何重大意义?46.简述食物的消化过程。
自然科学基础复习题

《自然科学基础》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 2004年5月17日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发布公告,浙江中部、南部各海域赤潮总面积已达到3900km2。
赤潮是哪一类环境污染造成的?( C )A.大气污染B.土壤污染C.富营养化污染D.光化学烟雾污染2.美国人捕获萨达姆之后,利用DNA鉴定技术判定他确是其人。
这是因为DNA(B )A.是一类血细胞,每个人不同B.是一种遗传物质,每个人不同C.是一种消化液,每个人不同D.是一类内分泌腺,每个人不同3.若不慎将体温计打破,散落出来的水银(Hg)会产生有毒蒸气,此时可以撒硫粉来处理。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g+S= HgS,其反应类型属于( B )A.分解反应B.化合反应C.复分解反应D.置换反应4. 生活中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B )A. 家电的金属外壳一定要接地B.用燃着的木条检查煤气的泄漏C.用医用酒精消毒体温计 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5.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根据下面不同地表的水土流失情况(降雨量346mm),你认为哪一类地表最有利于防治荒漠化?(A.林地B.草地C.作物地D.裸地6. 热带兰花蜜蜂以前是利用口器舔食花蜜的,现在发现它们是吮吸花蜜的。
据研究表明,吮吸的采蜜方式比舔食的采蜜方式效率更高。
这说明了( A )A.生物自身能发生改变B.生物圈的演化过程C.生物能够改变环境D.生命的进化历程7. “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是我国航天史上的重大里程碑。
下列关于航天员杨利伟在“神舟”五号机舱内生活的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D )A.他不能喝水,因为在失重状态下肾脏无法形成尿液B.他不能说话,因为在失重状态下声带无法振动发声C.他一直漂浮在机舱内,因为在太空中他的质量很小D.他可以写字记录,因为在太空中摩擦力还是存在的8. 下列实验都要借助显微镜进行间接观察,其中必须在高倍物镜下观察的是( B )A.观察蛔虫和蛔虫卵B.观察植物细胞的叶绿体C.ABO血型鉴定D.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9. 将一盆小型盆栽植物放入大的广口瓶内,用玻璃盖密封,约一个月,观察到植物状态正常,瓶壁内侧有水滴出现,如图所示。
自然科学基础试题(二)

自然科学基础试题(二)(一)填空题(16分,每小题2分)1.自然科学实践中常用的基本科学方法有:观测与实验、调查与统计以及某些探索性方法。
2.决定力的作用效果的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3.分子动理论的三个要点是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4.声音的三要素是响度、音调、和音色。
5.欧姆定律表明,通过导体的电流I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6.生产和生活中常用的三酸是盐酸、硫酸、硝酸。
7.主要的化学反应类型有无机反应、有机反应、聚合反应。
8.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指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二)判断题(24分,每小题2分)1.1962年出版的爱因斯坦的《寂静的春天》,开始了环境保护的新时代。
( )2.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是牛顿第二定律。
( )3.热力学第一定律就是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的表现形式。
( )4.频率是弹簧振动中通过的路程。
( )5.绝缘体中是没有电的。
( )6.臭氧是有臭味的氧气。
( )7. 煤气的致毒成分是CO。
( )8. 细胞是生物构成的基本单位。
( )9. 无氧呼吸中没有氧气参加。
( )10. 现在地球上的生物仍然在进化。
( )11. 光年是时间的表述。
( )12.物体受力才会运动。
( )(三)单项选择题(12分,每小题2分)1.“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第一句描述的运动的参考系是()。
A. 竹排 B. 青山与河岸 C. 河岸D. 流水2.对水的蒸发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水在沸腾时才会蒸发hao123精彩资讯,每日最新最热随时头条新闻娱乐八卦精彩视频 2 B. 水在冷却成冰后就不蒸发 C. 水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D. 水在受热时才会蒸发3.判断一种食物是酸性食品还是碱性食品是根据( )。
A.食物的口感B.食物水浸汁的PH C. 食物的成色的鲜艳度D.食物在人体内的代谢产物的性质4.新陈代谢是指()。
自然科学基础 期末复习

第一章1、近代自然科学诞生阶段的三件大事(1)太阳中心说向神学的挑战(2)血液循环学说对神学的打击(3)伽利略为近代自然科学开辟道路2、19世纪的三大发现是:细胞学说、达尔文进化论、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3、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的是伽利略。
4、提出燃烧作用的氧化学说和确定质量守恒定律的是法国化学家拉瓦锡。
5、假说的基本特征是:具有一定的科学根据、具有一定的猜测性。
6、科学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探索、解释、检验。
7、自然科学是以自然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实验是研究自然科学的基本方法。
8、原子是参与化学反应的最小微粒。
第二章1、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同心圈层。
最外部是地壳,地心部分称为地核,其间为地幔。
地球外部圈层,是由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组成的,各圈层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分界。
2、新陈代谢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它们是两个作用相反,但又相互依赖的过程。
3、下图为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a)图中左侧表示地震波波速随深度的变化曲线,,虚线E为横波,实线F为纵波,其判断依据是横波传播速度小于纵波。
b)图中右侧为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B表示莫霍面,其外侧的地幔为固态,其内侧C层靠近B面的物质为液态,判断依据是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C)地球的岩石圈是由地壳和地幔最外层组成的。
4、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5、夜空中的点点繁星差不多都是恒星。
6、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1)充足的能量,太阳是地球上生命的源泉;2)适宜的温度;地球的地理和天文环境3)液态水是生命赖以生存的保证;4)浓厚的大气.7、海底地貌中深度和坡度很小的是大陆架,坡度较大的是大陆坡;大洋的主体是大洋盆地,深度很大但坡度很小。
8、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它的通式是H2NCHRCOOH。
9、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核酸可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两大类。
10、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同心圈层。
最外部是地壳,地心部分称为地核,其间为地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共有()种。
2、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两大遗传规律是()提出来的。
3、DNA双螺旋结构是由()科学家提出来的。
4、构造运动按其运动方向可分为( )和( )。
5、新元素、新材料能推动历史大踏步前进。
()的使用标志农业时代的到来, ()的发明标志工业时代的到来,()的应用标志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6、万有引力的表达式:()。
7、当我们站在火车站台上,列车飞速驶来时,听到它的汽笛声分外尖厉,当它一过我们身边而高速离去时,其汽笛声立刻变为低沉。
这是由于声音的频率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效应。
8、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
()。
9、自然界中力可以统一到四种相互作用中去,他们是()、()、()、()。
10、19世纪末物理学史上的三大发现是:()、()、()。
11、核能的获取方式有:()和()。
12、太阳系8大行星中,( )星最近被降级为矮行星,因此太阳系中只有8大行星。
13、地球的外部圈层由大气圈、( )和生物圈组成。
14、板块构造学说提出全世界由六大板块构成,分别是亚欧大陆板块、( )、印度洋板块、( )、 ( )和 ( )。
1、DNA成分中不含的碱基是()。
A、U
B、A
C、C
D、G
2、在19世纪达尔文通过坏球考察,提出()。
A、基因的分离规律
B、DNA双螺旋模型
C、生物进化论
D、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3、在DNA分子中,正确的碱基配对是()
A、A对G
B、C对G
C、A对C
D、T对G
4、牛顿出版的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叫《自然()的数学原理》
A、现象
B、科学
C、哲学
D、规律
5、中生代包括( )
A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 B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
C二叠纪三叠纪白垩纪 D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
6、1900年,历史上第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表彰他发现了()。
A.伦琴,X射线
B.居里夫人,放射性
C.居里夫人,X射线
D.J.J.汤姆孙,放射性
7、3、核力是()
A、强相互作用
B、电磁作用
C、弱相互作用
D、引力作用
8、原子序数大于()的天然存在的元素都具有放射性。
A、82
B、83
C、85
D、86
9、下列( )被称为温室气体。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氮
D、一氧化碳
10、
1、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
2、在生命起源过程中,其中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是在原始海洋中进行的。
()
3、在mRNA中AUG蛋白质合成的起始密码()
4、电流的磁效应是由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的。
()
5、真空中电磁波的速度小于光速。
()
6、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
7、结合能和比结合能是原子核稳定程度的量度,比结合能越小,核越稳定。
()
8、质子和中子都不是最基本的粒子,它们都由三个夸克组成。
()
9、小行星绝大多数运行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
10、土壤的酸碱度用pH值表示,pH=7为酸性。
()
1、为什么说生物是进化的?(5分)
1、试计算N核的结合能和比结合能?(8分)
(mH=1.007825, mn=1.008665, mN=14.0067)
2、某人从家里出发以0.8c的速度乘火箭飞向太空经过了10天,当他回到家时,问家人发现他走了多少天?(7分)
试述什么是可持续发展观,并说明可持续发展观的深刻含义。
(10分)
2、试述中国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10分)
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共有()种。
2、核酸是生物大分子的重要种类,它可以分为()和()两大类。
3、构造运动按其运动方向可分为( )和( )。
4、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历史,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的变革,()的使用标志农业时代的到来,()的发明标志工业时代的到来,()的应用标志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5、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m/s。
6、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是()和()。
7、微观粒子既具有()性又具有()性。
8、知识经济的特征表现为:()化、()化、()化等。
9、引起基本粒子反应的三种基本作用是()、()、()。
10、太阳系是一个以()为中心天体的天体系统,主要包括()大行星和它们的卫生,以及慧星、流星体和其他星际物质。
11、。
板块构造学说提出全世界由六大板块构成,分别是亚欧大陆板块、( )、印度洋板块、( )、 ( )和 ( )。
1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转,如果在北极上空俯看,其方向是()时针的
13.地球表层物质的聚集态的特点是()、液态、()三态并存。
1、RNA成分中不含的碱基是()。
A、T
B、A
C、C
D、G
2、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有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大分子发生在()。
A、原始海洋
B、原始大气
C、原始地球
D、原始海洋和原始大气
3、获得染色体作为基因的载体的第一个实验证据的科学家是:()。
A、萨顿
B、摩尔根
C、达尔文
D、孟德尔
4、牛顿创立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A、实验法
B、归纳、演绎法
C、逻辑推理法
D、发现法
5、下列不包含地月系的天体系统是:()
A. 总星系
B. 银河系
C. 河外星系
D. 太阳系
6、恐龙生活于()
A中生代B新生代C古生代D元古代
7、历史上第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因发现了X射线而获得,他是()。
A.伦琴
B.居里夫人
C.卢瑟福
D.J.J.汤姆孙
8、核能获取的方式有()
A、重核聚变
B、轻核裂变
C、重核聚变和轻核聚变
D、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
9、放射性是指某元素的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出()而转变成别的元素的原子核。
A、电子
B、质子
C、中子
D、α或β粒子
10、下列( )能引起光化学烟雾。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氮
D、一氧化碳
1、遗传因子是摩尔根提出来的。
()
2、四个氨基酸缩合生成四肽,在这个过程中脱下来3分子水。
()
3、证明DNA和蛋白质谁是遗传物质问题的实验是转化和转导实验。
()
4、电可以产生磁,磁也可以产生电。
()
5、光是电磁波。
()
6、电子与光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
7、结合能是原子核稳定程度的量度,结合能越小,核越稳定。
()
8、质子和中子都不是最基本的粒子,它们还可再分。
()
9、小行星绝大多数运行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
10、土壤的酸碱度用pH值表示,pH=7为酸性。
()
1、中心法则?(5分)
2、试计算N核的结合能和比结合能?(8分)
(mH=1.007825, mn=1.008665, mN=14.0067)
2、在地面上的观察者测量到一以0.8C运动的宇宙火箭上的一把沿着运动方向放置的尺子,长度为0.6m,在火箭上的观察者测的这把尺子有多长?(7分)
1、试述什么是可持续发展观,人们的消费观念应怎样改变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10分)
2、试述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以亚洲为例)。
(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