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理论
决策理论

d2
d21
d22
0.25 θ1
0
0 -10000
0.02 θ2 0.73 θ3
0 -60000 -60000
0
0
0
先不考虑搬走费用及筑护堤费用,放到决策树 中。
决策树:
0
d1 -1700
1
2 -1800
d2
-1700
3
0
d21 -500
d22
-1200 θ1(0.25) 4 θ2(0.02) θ3(0.73)
2、决策(方案):是一种行动,一种方案, 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可供选择的方案。记为 dj(j=1,2,…,n)
3、状态(事件):指决策实施以后可能遇到 的客观状态。例如服装投入市场以后的销售 量大、中、小。记为θ i(i=1,2,…,m)
4、状态概率:是各个状态可能发生的概率(可 能性大小的估计),为主观的估计,根据历史 数据、相关资料、经验得到。记为P(θ i)
在结局结点后标明损益值;
各结点的标号从左至右,从上到下依次标出;
决策树起始于决策结点,结束于结局结点。
3、决策步骤: 计算损益表;
绘制决策树;
从右至左计算各方案的期望值,将计算结果 标在决策分支右端状态结点处;
根据最大收益期望值准则对各方案期望值进 行比较,删去期望值小的方案——“剪支”, 留下来的分支即为最优方案;
1、后悔值(机会损失值,OL):并非决策
者受到的具体损失,而是未采用最优决策以
至于能得而未得到的收益。
2、后悔值表(机会损失表)
dj θ i rij
其中, rij
max j
u
i
j
uij
决策理论的名词解释

决策理论的名词解释决策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它涉及我们在面临多种选择时做出的意识性行动。
决策理论是研究人们在决策过程中所采用的思维方式、决策模型以及影响决策结果的因素的学科。
本文将对决策理论的一些重要概念进行介绍和解释。
一、风险与不确定性在决策理论中,风险和不确定性是两个重要概念。
风险是指决策者在选择时可以预先知道可能发生的结果和概率,因此可以对风险进行合理评估和风险管理。
而不确定性则是指决策者无法准确知道可能发生的结果和其对应的概率,因此无法完全依据风险进行决策。
决策者需要考虑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决策策略。
二、偏见和认知误差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偏见和认知误差的影响。
其中一种常见的偏见是“确认偏见”,即人们更倾向于寻找和接受能够验证现有观点的信息,而忽视那些可能与其观点相悖的信息。
另外,决策者经常存在“损失厌恶”的认知误差,即人们对于可能遭受损失的决策更加敏感。
这些偏见和误差可能导致决策者偏离理性决策,从而影响决策结果。
三、效用理论效用理论是决策理论中的一种经典模型,它探讨了决策者如何根据效用函数对不同决策结果加以评估。
效用函数是反映决策者对不同结果偏好程度的一种量化方法。
效用理论认为决策者通过比较不同结果的效用,选择能够使其获得最大效用的决策。
然而,在实际决策过程中,效用函数的确定和效用的量化都面临一定的困难。
四、群体决策群体决策是指多个决策者共同参与决策过程,各自表达不同观点并通过讨论、协商等方式达成一致意见的过程。
群体决策可以避免个体决策中的偏见和误差,能够综合不同的意见和信息,提高决策的客观性和合理性。
然而,群体决策也存在协调困难、权力分配等问题,在实践中需要巧妙地处理。
五、决策模型决策模型是决策理论中的一种形式化表示,通过制定决策过程中的规则和算法,帮助决策者进行决策。
常见的决策模型包括期望效用模型、成对比较模型、层次分析模型等。
不同的决策模型适用于不同的决策场景,选择适合的模型可以提高决策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行政管理中的决策理论与模型

行政管理中的决策理论与模型在行政管理中,决策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决策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组织的效率和效益。
为了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行政管理领域涌现出了许多决策理论和模型。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行政管理决策理论与模型,以及它们的应用。
一、常见的决策理论与模型1. 理性决策理论理性决策理论是一种基于理性思考和分析的决策方法。
它假设决策者在面对问题时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估各种选择,并选择最优解。
该理论通常包括问题定义、信息收集、评估选择、选择最优解等步骤。
2. 边际效益分析模型边际效益分析模型是一种经济学方法,用于评估决策的成本和效益。
它通过比较每个决策的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以确定最佳决策。
该模型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帮助决策者选择最具效益的方案。
3. SWOT分析模型SWOT分析模型是一种常用的战略管理工具,用于评估组织内外部环境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决策者能够制定出更具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决策方案。
4. 制约理论制约理论是一种基于约束条件的决策模型。
它认为决策者在做出决策时受到各种约束条件的限制,例如时间、资源、法律等。
决策者需要在这些约束条件下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二、决策理论与模型的应用1. 组织管理决策在组织管理中,决策涉及到各个层面和领域。
例如,高层管理者需要做出关于组织战略、资源分配和人员管理的决策;中层管理者需要做出关于部门运营和团队管理的决策;基层管理者需要做出关于日常工作和任务分配的决策。
不同层次的决策需要不同的理论和模型来指导。
2. 政策制定决策政府部门在制定政策时也需要运用决策理论与模型。
例如,制定环境保护政策时,可以运用边际效益分析模型评估各种政策的成本和效益;制定教育政策时,可以运用SWOT分析模型评估教育环境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
3. 危机管理决策危机管理是一项重要的行政管理任务。
在危机事件发生时,决策者需要迅速做出应对措施。
此时,理性决策理论和制约理论可以帮助决策者快速评估各种选择,并选择最佳方案。
决策理论(1)

LOGO
周雪光( 周雪光(2003)对有限理性的理念下的组织 ) 决策模式进行了细分,列出了有限理性下组织 决策模式进行了细分, 决策的4种模式 包括: 种模式。 决策的 种模式。包括:规章制度基础上的决策 组织决策的组织过程; ;组织决策的组织过程;组织决策的解释过程 组织决策过程启动的两个机制, ;组织决策过程启动的两个机制,即问题导向 的决策过程和答案导向的决策过程
LOGO
忠诚与认同机制 主要是指组织成员自觉地服务组织目标, 主要是指组织成员自觉地服务组织目标 而不进行理性 计算。组织中指导个人决策的价值和目标被称之为组织 计算。 目标, 包括组织的服务目标和生存目标。起初, 目标 包括组织的服务目标和生存目标。起初 这些组 织目标主要是通过权威方式影响组织成员, 织目标主要是通过权威方式影响组织成员 但是在很大 程度上, 程度上 这些组织价值内化成为个人心理和习惯一部分 。组织成员通过对组织依附和忠诚使得自身决策自动符 合组织要求。这种忠诚体现在两个方面, 合组织要求。这种忠诚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对组织服 务目标的依附, 二是对组织生存和发展目标的依附。 务目标的依附 二是对组织生存和发展目标的依附。此 组织成员会形成一种“组织性格 而取代“个人性 组织性格”, 时, 组织成员会形成一种 组织性格 而取代 个人性 组织赋予个人角色, 规定个人的特定价值,事实和 格”, 组织赋予个人角色 规定个人的特定价值 事实和 选择方案。 选择方案。
LOGO
有限决策理论特点
首先, 在对目标达到一致意见之后, 首先 在对目标达到一致意见之后 决策过程的第一步 是决策者需要选择满意的标准, 是决策者需要选择满意的标准 即当对各种替代方案进 行选择时, 行选择时 决策者需要考虑在何种程度上达到满意要求 。 其次, 一旦希望提高或达到的标准确定, 其次 一旦希望提高或达到的标准确定 第一个满足或 超过决策者期望或需求的行动方案就会被选择。 超过决策者期望或需求的行动方案就会被选择。 最后, 有限理性决策模型并非同时对所有决策方案进行 最后 选择, 而是按照顺序对决策方案进行排序, 选择 而是按照顺序对决策方案进行排序 进行两两比 较。
决策理论和方法范文

决策理论和方法范文一、基本决策理论1.理性决策理论:理性决策理论认为人们在做出决策时是理性的,会权衡利弊并选择最佳选项。
这种理论假设人们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并具有坚定的目标。
2.不确定性理论:不确定性理论认为在决策过程中存在不确定因素,决策者无法准确预测未来结果。
这种理论通过概率和统计方法来处理不确定性,以帮助决策者做出决策。
3.边际效益理论:边际效益理论认为人们在做决策时会考虑每个决策的边际效益。
边际效益是指每个额外单位的投入所带来的效益变化。
决策者会在边际效益增加的情况下继续投入,直到边际效益减少。
二、常见决策方法1.基于直觉的决策:基于直觉的决策是基于经验和直觉来做出决策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简单的问题,但在复杂问题和不确定性较大的情况下可能会产生偏见和错误判断。
2.经济学决策方法:经济学决策方法是基于经济学原理来做出决策的方法。
它考虑成本和效益,并通过比较不同方案的边际效益来选择最优方案。
3.策略性决策方法:策略性决策方法是基于长期目标和整体视角来做出决策的方法。
它考虑决策的长期影响,以及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以找到最佳的综合解决方案。
4.群体决策方法:群体决策方法是在一个团队或群体中共同讨论和决策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集体智慧的发挥,减少个人偏见和错误判断的可能性。
5.数据驱动决策方法:数据驱动决策方法是基于大数据和分析来做出决策的方法。
它利用数据和统计模型来识别问题和解决方案,并提供决策者需要的信息。
三、决策的影响因素1.价值观和道德:决策者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会对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不同的价值观会导致不同的优先级和决策偏好。
2.心理因素:个体的认知偏见、情绪和心理状态等因素会对决策产生影响。
理解这些心理因素可以帮助决策者意识到自己的偏见,并尽量消除它们。
3.环境因素: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竞争状况、政策改变等因素会对决策产生影响。
决策者需要了解并适应不同的环境因素来做出更好的决策。
四、优化决策方法1.线性规划法:线性规划法是通过建立线性模型来寻找决策变量的最优解。
决策理论与应用

决策理论与应用决策是每个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会面临的重要环节。
无论是个人做出购物决策,还是企业制定战略决策,都需要借助决策理论来进行分析和判断。
本文将介绍决策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应用场景,并探讨其在现实生活和商业领域中的重要性。
一、决策理论基本原理1. 主观理性决策理论主观理性决策理论是指个体在决策过程中基于个人经验和知识进行判断,并通过主观认知和评估来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
这种理论侧重于个人决策者的认知和思维方式,了解他们在决策中受到的影响和偏见,以及如何通过训练和实践来提高决策能力。
2. 风险与不确定性决策理论在现实生活和商业领域中,决策者面临的信息可能不完全,未来的结果也不确定。
因此,决策者需要通过风险与不确定性决策理论来进行决策。
这种理论主要涉及到风险评估、期望值计算和风险决策等方法,帮助决策者在不确定性和风险环境下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
3. 理性经济人决策理论理性经济人决策理论认为决策者在做出决策时是理性的,他们会根据自身的利益最大化来做出决策。
这种理论强调个体的自利性和理性选择,以及决策者对经济利益的追求。
在商业领域中,企业的决策往往基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例如投资决策、定价策略等。
二、决策理论的应用1. 个人生活中的决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面临各种决策,例如购物决策、职业选择、旅行计划等。
借助决策理论,我们可以通过对不同选项的评估和比较,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例如,购物决策中考虑到价格、品质和个人需求,以及对市场信息的充分了解,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明智的购买决策。
2. 组织管理中的决策在组织管理中,决策是企业成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管理者需要根据市场的需求、资源的分配、竞争对手的策略等因素,做出决策以实现组织目标。
通过决策理论的应用,管理者可以制定合理的战略计划、决策流程和绩效评估机制,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
3. 公共决策中的决策公共决策是指政府和相关机构在公共事务中做出的决策。
这种决策往往涉及到公共利益和社会福祉,因此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依据决策理论进行决策。
决策的理论概念

决策的理论概念决策是人们在面临选择时,根据一系列信息和条件,并据此采取行动的过程。
决策理论指的是对决策过程进行辩证分析,总结出一套经过验证的关于如何做出最佳决策的原理和方法。
决策理论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决策的定义和特征、决策的类型、影响决策质量的因素、决策的过程与方法,以及决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等。
首先,决策是一个具有目的、意义和方向的,带有主观意识的选择行为。
决策的特征包括:选择性、目标性、终结性、不可逆性、不确定性等。
选择性指的是在决策过程中需要选择一种或多种方案。
目标性是指决策过程的目标是实现预期的效果。
终结性指的是决策是一个结束性动作,一旦做出决策,就不可能继续对其进行修正。
不可逆性指的是决策的结果是无法完全预测和改变的。
不确定性是指决策过程中信息和条件的不确定性。
其次,决策的类型有很多种。
按照决策的性质和目标,可以分为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操作决策。
战略决策是指高层管理者制定的长期目标和发展方向的决策。
战术决策是指中层管理者在实现战略目标的过程中,对具体业务进行的决策。
操作决策是指一线员工在具体工作中需要做出的决策。
按照决策的结构和内容,可以分为结构性决策和非结构性决策。
结构性决策是指在相对明确、固定的规则和程序框架下进行的决策,它的结果是可以确定的。
非结构性决策是指在缺乏明确规则和程序框架的情况下进行的决策,它的结果是难以预测的。
决策质量的影响因素很多,主要包括信息的可靠性与完整性、决策者的认知能力和偏好、决策者的心理因素、决策环境的不确定性等。
信息的可靠性与完整性是决策者做出决策的基础,信息的不准确性和不完整性会影响决策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决策者的认知能力和偏好是决策的核心,它们的不同会导致不同的决策结果。
决策者的心理因素也会影响决策的质量,例如决策者的心态、态度和价值观等。
决策环境的不确定性也是影响决策质量的重要因素,当环境变化频繁、信息有限时,决策的风险和难度就会增加。
西方经济学中的决策理论

西方经济学中的决策理论西方经济学中的决策理论涵盖了一系列有关经济主体如何做出决策的理论和模型。
决策理论在经济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探讨了人们在面临不确定性和风险时如何进行选择,并通过分析人们的决策行为来解释市场的功能和运作。
一、决策理论的基础决策理论的基础可以追溯到边际效用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们在做出决策时会权衡成本与效益。
经济学家通过研究人们的选择行为和偏好来解释为什么一些决策被做出,而其他选择则被排除。
二、实用主义和效用理论决策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实用主义和效用理论。
该理论主张,人们会根据他们的效用函数来进行决策,即人们会选择使他们获得最大效用的选项。
实用主义和效用理论通过解析个人效用函数、风险偏好和时间偏好来解释人们的决策行为。
三、风险与不确定性决策理论还研究了人们在面临风险和不确定性时的决策行为。
风险是指在已知概率下面临的逆境或不利情况,而不确定性则是指面临无法准确估计概率的情况。
决策理论通过分析人们对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态度来解释决策行为的变化。
四、行为经济学和决策失误决策理论结合了行为经济学的观点,认为人们在做出决策时可能会犯错误。
经济学家研究了人们的认知偏差、情感因素和社会因素对决策的影响。
这些研究揭示了人们在做出决策时可能存在的局限性和失误,为实践中的决策者提供了指导。
五、决策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决策理论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管理、金融和市场领域。
在管理中,理性决策模型被用来指导企业的决策制定。
在金融领域,市场参与者的决策行为被视为影响股票价格和市场波动的因素。
在市场领域,决策理论也被用于分析消费者的选择偏好和购买行为。
结论西方经济学中的决策理论是解释个体和集体决策行为的重要工具。
通过研究人们的决策过程和决策结果,决策理论为经济学家和实践中的决策者提供了理论框架和指导,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市场的运作和经济现象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决策理论
决策理论(Theory Of Decision Making/Decision Theory) 是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起来的系统理论、运筹学、计算机科学等综合运用于管理决策问题,形成的一门有关决策过程、准则、类型及方法的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决策理论已形成了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为代表人物的决策理论学派。
决策理论是有关决策概念、原理、学说等的总称。
“决策”一词通常指从多种可能中作出选择和决定。
行政决策理论是用以指导和阐释行政决策的理论依据。
基本要点
行政决策理论形成于20世纪30~40年代。
首先提出行政决策观点的是美国学者L·古立克。
他在《组织理论》一文中认为决策是行政的主要功能之一。
其后,美国学者C.I.巴纳德在《行政领导的功能》一书中,认为行政决策是实现组织目标的重要战略因素。
这些观点对后来行政决策理论颇有影响。
但行政决策理论体系的形成,并使其在行政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则是由美国行政学家H.A.西蒙实现的。
1944年他先在《决策与行政组织》一文中提出了决策理论的轮廓。
3年后,他出版了《行政行为──在行政组织中决策程序的研究》,成为决策理论方面最早的专著。
此后,他继续研究决策理论和实际决策技术(包括运筹学、计算机学),为决策学成为新的管理学科奠定了基础。
代表性理论
有关决策概念、原理、学说等的总称。
“决策”一词通常指从多种可能中作出选择和决定。
行政决策理论是用以指导和阐释行政决策的理论依据。
行政决策理论的种类较多,不同学者阐述问题的角度也各不相同。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包括以下几种。
完全理性决策论
又称客观理性决策论(objective reason)。
J.边沁、
美国科学管理学家F.W.泰勒等。
经济人具有最大限度的理性,其在决策上的表现是:决策前能全盘考虑一切行动,以及这些行动所产生的影响;决策者根据自身的价值标准,选择最大价值的行动为对策。
这种理论只是假设人在完全理性下决策,而不是在实际决策中的状态。
连续有限比较决策论
代表人物是西蒙。
他认为人的实际行动不可能合于完全理性,决策者是具有有限理性的行政人,不可能预见一切结果,只能在供选择的方案中选出一个“满意的”方案。
“行政人”对行政环境的看法简化,往往不能抓住决策环境中的各种复杂因素,而只能看到有限几个方案及其部分结果。
事实上,理性程度对决策者有很大影响,但不应忽视组织因素对决策的作用。
理性、组织决策论
代表人物有美国组织学者J.G.马奇。
他承认个人理性的存在,并认为由于人的理性受个人智慧与能力所限,必须借助组织的作用。
通过组织分工,每个决策者可以明确自己的工作,了解较多的行动方案和行动结果。
组织提供个人以一定
的引导,使决策有明确的方向。
组织运用权力和沟通的方法,使决策者便于选择有利的行动方案,进而增加决策的理性。
而衡量决策者理性的根据,是组织目标而不是个人目标。
现实渐进决策论
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政治经济学者C.E.林德布洛姆。
他的理论的基点不是人的理性,而是人所面临的现实,并对现实所作渐进的改变。
他认为决策者不可能拥有人类的全部智慧和有关决策的全部信息,决策的时间、费用又有限,故决策者只能采用应付局面的办法,在“有偏袒的相互调整中”作出决策。
该理论要求决策程序简化,决策实用、可行并符合利益集团的要求,力求解决现实问题。
这种理论强调现实和渐进改变,受到了行政决策者的重视。
非理性决策论
代表人物有奥地利心理学家S.弗洛伊德和意大利社会学家V.帕累托等。
该理决策理论论的基点既不是人的理性,也不是人所面临的现实,而是人的情欲。
他们认为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潜意识的支配,许多决策行为往往表现出不自觉、不理性的情欲,表现为决策者在处理问题时常常感情用事,从而作出不明智的安排。
行政决策理论的发展趋势是:①强调人的判断对决策的影响。
如行为决策论探讨决策者寻求次优行为的方法;社会判断论认为决策者受不同性质环境的影响会造成判断上的失实;归属决策论强调决策者在环境变量的作用下会受偶然因素的影响。
②行政决策理论应用范围扩大。
如将决策方法应用于行政管理的有效性的分析;把决策理论引入突发性危机的研究;把决策理论应用于政策分析领域,以研究导致政策失误的原因和场合。
决策理论相关图书
一、西蒙决策理论的基本要点是: 1.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1)决策理论是管理理论发展的新阶段(2)组织就是作为决策者的个人所组成的系统(3)组织的全部管理活动就是决策 2.决策是一个过程(1)情报活动(2)设计活动(3)抉择活动(4)审查活动3.决策应采用“有限度的理性”准则或标准(1)经济人的“绝对的理性”准则(2)组织中人的行为是为实现一定目的,具有有限度理性的以任务为中心的合理地选择手段的”管理人”的行为(3)有限度的理性导致管理人寻求“符合要求的“或“令人满意的”措施4.决策可分为定型化和非定型化决策,且决策技术不同(1)决策的类型(2)决策的技术5.决策和组织机构、集权与分权以及信息联系的关系(1)组织的划分必须以所要作出的决策类型为依据(2)集权和分权不能脱离决策过程而孤立存在(3)直线领导和参谋人员都有决策问题(4)决策前提赖以从一个组织成员传递给另一个成员的任何过程
二、对“西蒙决策理论”的评析 1.决策理论的贡献 2.决策理论的局限性
三、西蒙决策理论的贡献(1)对复杂的管理活动进行了高度的理论概括,并充分考虑经营管理的整个领域及其环境,使管理理论围绕着决策这个中心来发展。
(2)决策理论的系统结构可以向管理者提供一种分析、解决问题的系统方法。
它鼓励管理者去发现和探寻各种潜在性的对策和可能发生的自然状态,并能充分运用各种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形成比较全面系统的管理方法和技术,使管
理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3)管理人(或决策人)的有限度的理性准则对于工商企业经营管理决策具有相当的客观性、可行性和较强的现实意义。
四、西蒙决策理论的局限性(1)决策理论如果作为一种主流的一般管理理论,显然未能全面反映管理活动的规律性,缺乏对一般管理关系和环节的分析,忽视了管理工作要比决策工作多得多、复杂得多这个事实。
所以,从根本上说,它还属于管理方法、手段或技术方面的管理理论。
(2)西蒙的决策理论从本质上说,是管理决策理论,而未包括根据生产、销售资本运营等企业组织的工作内容而进行的业务(或经营)决策内容。
从这个角度来看,它如同其它管理理论一样,没有同企业的经营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不能成为企业管理理论的主流理论。
客观理性决策论
什么是客观理性决策
客观理性(objective reason)客观理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完全运用真正可靠的对于客观现实的知识所做出的理性决策。
方法理性决策是决策者只根据决策任务本身所包含的信息所做出的理性决策。
因为这些信息中除了真实的信息之外,可能还含有不确定的、模棱两可的甚至错误的信息,所以做出的理性决策有可能是破坏性的。
主观理性决策则是决策者把决策任务内部表征与客观现实知识比较和权衡后所做出的理性决策。
所以,内部表征的思想为理性决策行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它主张把理性决策看成是一种信息加工过程,并且可以操作性地定义和判断一种决策行为是否是理性的,因为只要考察决策者对决策任务的表征与决策任务结构之间的关系就行了。
这就可以使研究者更现实地对决策行为做出评价。
客观理性决策论的内容
客观理性决策论又称完全理性决策论。
代表人物有英国经济学家J.边沁、美国科学管理学家F.W.泰勒等。
他们认为人是坚持寻求最大价值的经济人。
经济人具有最大限度的理性,能为实现组织和个人目标而作出最优的选择。
其在决策上的表现是:决策前能全盘考虑一切行动,以及这些行动所产生的影响;决策者根据自身的价值标准,选择最大价值的行动为对策。
这种理论只是假设人在客观理性下决策,而不是在实际决策中的状态。
对客观理性决策构成挑战的情况
到80年代,赫伯特·西蒙进一步对“有限理性”进行了研究,发表了关于有限理性的论文。
他列举了几种对客观理性决策构成挑战的情况:一是风险与不确定性的情况。
客观理性决策只能适用于具有确定性和无风险的行动,但是,绝大多数的行动和政策选择都是具有高度风险和不确定性的。
二是高度复杂性的情况。
客观理性的决策所使用的完备性的计算往往只适用于解决包含因素比较少的公共政策问题,但是,实际需要解决的公共政策问题却是异常复杂的,它超出了一般的计算能力。
三是客观理性的决策往往只适用于少量决策者的政策决定。
当存在多个有利益矛盾的决策主体时,就会产生相互竞争与博弈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