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无法预测,为什么会有人连续数十年跑赢市场

合集下载

市场倍增原理

市场倍增原理

市场倍增原理
市场倍增原理是指当一个市场中出现一个新产品或一个新玩法时,会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和竞争者加入,从而促使市场规模扩大,并且为参与者带来更大的商机和利润。

市场倍增原理的核心是创新和竞争。

当一个新产品或新玩法出现时,它往往具有独特的功能、更好的用户体验或更低的价格,这吸引了消费者的兴趣。

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使用并认可这个新产品或新玩法,市场规模也会逐渐扩大。

同时,新产品或新玩法的出现还会激发竞争者的兴趣和挑战精神。

他们会通过推出同类产品或改良现有产品来争夺市场份额。

竞争的加剧会进一步推动市场的扩大,因为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而竞争者则会不断努力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市场倍增原理对参与者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和利润空间。

在市场倍增过程中,创新者往往能够占据先机,成为市场的引领者,并享受第一移动者带来的红利。

同时,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参与者之间的竞争也会逐渐加剧,但仍有机会通过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找到自己的市场定位,实现盈利和增长。

然而,市场倍增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市场规模的扩大并不是无限的,一定程度上受制于消费者的需求和资源的限制。

其次,市场倍增过程中竞争者的不断涌入可能会导致市场竞争加剧,利润空间逐渐被稀释。

因此,参与者需要不断创新和升级,以保持竞争力。

总之,市场倍增原理是一种市场行为规律,它通过创新和竞争促使市场规模扩大,并为参与者带来商机和利润。

参与者需要不断创新和升级,适应市场的发展变化,以获取持续增长的竞争优势。

一个“老韭菜”的投资故事,如何从10万变成100万?

一个“老韭菜”的投资故事,如何从10万变成100万?

⼀个“⽼⾲菜”的投资故事,如何从10万变成100万?说起投资,每个⼈的都有⾃⼰的⼀套理论,但能够持续10年做到盈利,实属不易。

今天和⼤家分享⼀个“⽼⾲菜”的故事,是我看过最富有学习价值的⼀个⼈。

“⽼⾲菜”从2007年进⼊股市,经历了2008年⾦融危机,2015年的⼤⽜市。

从10万本⾦,亏损到只剩2万,再从2万到8万,直到现在的100万。

其中的投资理念是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如何从亏损做到年盈利20%我是2007年⼊市,距离现在差不多是13年的时间。

我⼊市的时候,是在⼤⼀下学期的时候。

那时候我的本⾦是10万,这10万也是我后⾯这13年来投⼊股市的所有资⾦,⼀直都没有再往⾥⾯投过钱。

【内⼼独⽩:如果今年出现我预期的历史⼤底时刻,我才会考虑把我去年开始不断筹集的现⾦再投⼊⼀部分到股市⾥,来为国接盘。

】⼀开始我的想法就是,如果这10万亏光了,就再也不碰股票了。

不过好在,我是⼀个⽐较善于学习和研究的⼈。

这13年过去了,到去年底,我这10万本⾦变成了70万,现在则变成了100万。

总体来说,过去这13年的投资整体是盈利的。

但其实我刚⼊股市的时候,作为⼀个新鲜⾲菜,还是蛮惨的。

这可能是每⼀个⼈进⼊股市,都必须经历的交学费阶段,都得先被割⼀割才能成长。

我2007年⼊市的时候,股市已经4000多点了,当时是A股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波⼤⽜市。

2007年,涨⼗倍的股⽐⽐皆是,催⽣出⼀⼤堆股神。

在这样狂热的赚钱氛围⾥,股市在涨上5000点后,开始了全民炒股。

我当时也是听⼈说股市很赚钱,才拿着家⾥给的10万块钱,投⼊股市。

在⽜市末期赚钱效应更加疯狂,我进⼊股市后不久,这10万块钱,就变成了20万,翻了倍。

当时我也觉得⾃⼰是股神,跟很多新⾲菜⼀样。

不过很快2008年⾦融危机来了,A股从6124点,在短短⼏个⽉时间⾥,暴跌到了1664点。

连⼤盘都腰斩之后再腰斩,其他个股更不⽤说,原先涨⼗倍的股,很多都跌到只剩下1/10不到。

⽽我当时翻了倍的20万,也缩⽔为2万。

成功的秘诀如何利用市场竞争为你带来优势

成功的秘诀如何利用市场竞争为你带来优势

成功的秘诀如何利用市场竞争为你带来优势市场竞争是商业社会中的常态,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个体经营者,都面临竞争的压力和挑战。

然而,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善于利用市场竞争为自己带来优势。

本文将论述成功的秘诀以及如何将市场竞争转化为机遇,从而实现个人和企业的成功。

一、成功的秘诀成功并非偶然,而是一系列因素的综合作用。

以下是一些成功的秘诀,可以帮助个人和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1.创新能力在市场竞争中,创新是立身之本。

只有找到新的面向市场的产品或服务,才能获得竞争优势。

因此,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推陈出新,是成功的关键。

2.市场定位了解市场需求,并准确把握目标受众的喜好和购买力,是成功的秘诀之一。

通过市场定位,企业可以制定合适的营销策略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市场定位,从而减少竞争压力,提高市场份额。

3.优质产品与服务无论竞争环境如何,始终坚持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是获得成功的基础。

只有通过高品质的产品和卓越的服务,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和忠诚度。

4.团队合作在现代商业社会中,团队合作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专业素质和潜力,促进信息流通和相互协作,可以创造更大的价值并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二、利用市场竞争为自己带来优势的方法市场竞争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善于利用市场竞争为自己带来优势,可以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1.认清竞争对手了解竞争对手的产品、定位和策略,是制定应对措施的关键。

通过对竞争对手的分析,可以了解市场的动态和趋势,从而找到自己的差异化竞争策略。

2.策略调整在市场竞争中,不断调整和改进自身的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市场的变化和消费者的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策略、定价策略和营销策略,以应对竞争对手的挑战。

3.与竞争对手合作尽管竞争对手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压力,但与其完全对立,不如考虑与竞争对手进行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通过合作,可以共同研发新产品、拓展新市场,从而提升整体竞争力。

十年一梦:一个操盘手的自白(经典)

十年一梦:一个操盘手的自白(经典)

十年一梦:一个操盘手的自白(经典)我毕业后就来到这家机构,沉浮了这么些年,心中感觉这十年如一场梦。

但也留下了一些观感,看到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名为机构投资者如何看市场的评论,总觉得陌生,还是说说我这样的机构投资者怎么看这个市场的吧。

1、所谓机构盈利模式吴老先生说的没错,这就是一个赌场。

我想这点大家都心知肚明,也不用太多费口舌。

而市场一直在聒噪所谓的盈利模式,说白了就是怎么把人家的钱掏到自己口袋里。

这里当冤大头的是谁?舆论一边倒地都说是散户,其实散户口袋里那三瓜俩枣怎么喂得饱。

如果散户自己损失惨重,人家也是无心之失,不是存心要算计你的,现在看那么多人要上诉,索赔,真是有点啼笑皆非。

中国改革20多年,就是一个国有资产不断流入私人腰包的过程,证券市场又怎么能例外。

其实所谓的盈利模式,就是自己建好老鼠仓,用公家的钱往上打,简单得很。

那一个个坚决的涨停,拉起来气势如虹,毫不哆嗦,是什么让里面的资金如此兴奋,难道是上市公司业绩良好、分配优厚、题材独特?这些都是给别人看的,真正让他们勇往直前的是想到自己的小金库正在跟着不断膨胀,香车豪宅指日可待。

后来市场看到许多大盘股都有大机构入住,欢呼什么“蓝筹时代”。

其实是因为几年的发展,老鼠仓规模已经太大,小盘股已经容纳不下了,改用大盘股做做波段,倒也有滋有味。

那国家亏空了也不好交待啊,放心,国家不会亏的,只要把股价高高的顶在上面,账面上一堆浮赢。

到年末做帐的时候,把筹码倒一遍,浮赢变实赢,当然是会计上的技术,然后明年接着顶,许多人都注意看年底拉尾盘,其实年底突然放量对倒才是主要的,不信去看看k线。

许多人看到一些大机构控盘度太高,还替人家担心怎么出货。

不用担心,过两年,张老总高升了,李老总接任,张老总就算出货给李老总了,李老总好好干,只要不出篓子,会有机会出给王老总的,就是这么简单。

但是去年以来,这种盈利模式不好做了,为什么?市场开始结构性调整引发价值重心下降当然是主因,但如果你够横一样可以继续做。

一位高手总结的中国股市十多年的固定规律

一位高手总结的中国股市十多年的固定规律

一位高手总结的中国股市十多年的固定规律!第一:了解自己个人的习惯爱好和生活经历将反映到他的交易心态与交易风格中去,了解自己非常重要,所以放在第一位。

和技术分析一样,个人的性格也可以通过他的历史来归纳总结,不同的性格和经历将会有适合他的不同的交易策略,只有适合自己的交易系统才能帮助自己成功。

第二:选择市场许多人是没有这个概念的。

但是今天我要告诉你,选择市场是比选择时机还要重要的。

活跃的市场能够帮助你尽快成功,而在低迷的市场中运做,英雄也会气短。

比如说2006年的金属期货市场火暴,当时投入即使不是很懂得基本面或者技术面分析的人也有可能获得暴利。

听说某人2006年获利千倍,我想这不是虚言。

市场的活跃是获利的基础,为什么股民让人觉得可怜?就因为股民踏进了一个圈钱的市场,很少有长胜将军,更不要说是大师了。

是市场导致了你的成败。

对于许多人来说让他们选择市场是天方夜谭,他们的资本和时间限制了他们投向其他市场领域,所以只能在股海里苦苦挣扎,却不知道虽然不能转向其他市场但可以上岸观火,这就注定了大多数人的失败。

若你没办法去选择市场,那么请接着往下看。

第三:选择时机,分辨牛熊再好的市场也要选择合适的时机介入,看错的时间就是对金钱的犯罪。

一买就套影响心态,直接关系今后的成败。

首先是分辨牛市还是熊市。

牛市有牛市的特征,熊市有熊市的特征,这些特征是原始和长久的,就和我们的老祖宗所说的“道”一样,是一种原理,是不变的,变化的只是形式,把握住了精神就可以简单的分辨出来。

牛市与熊市乃是两个大纲。

牛市操作,熊市休息,不要觉得只是口号,而是必须坚决执行的原则,你违逆它就有可能在某一天将你几年辛苦筑就的大厦夷为平地。

继续细分为6种状态:牛市中的熊市,牛市中的牛市,熊市中的牛市,熊市中的熊市,平衡市中的牛市,平衡市中的熊市。

投入的资金比例分别是 30-50%,80-100%,20-30%,0-10%,20-30%,10-20%。

这么细分的结果是为了资金管理。

十年股市让我明白一个道理-无限论股-谈股论金-搜狐社区

十年股市让我明白一个道理-无限论股-谈股论金-搜狐社区

十年股市让我明白一个道理-无限论股-谈股论金-搜狐社区十年股市让我明白一个道理“最初,我理解中股市就像博彩,大家都围着下注,运气好的人赢,运气坏的人输。

后来我理解中的股市就像是一场比赛,技术好的人赢,技术差的人输。

再后来我理解中的股市就像是一条河,大家都在河边走,知足的人赢,贪心的人输。

最后我理解中股市就像你我的人生,你只得到你该得到的东西,而且是一定可以得到。

”——《股剩是怎样炼成的》不经意间又想起自己曾经写过的这段话,回顾这十几年来股海沉浮的悲欢岁月,所有的一切都仿佛发生在昨天。

我有两段人生,一段在尘世间,一段在指数中。

曾几何时,我的心情还总随着上证综指的涨跌而喜忧,每天开盘前的兴奋和收盘后的失落总是反反复复地轮回着。

在经历过这么多年来,一次又一次的洗礼后,上证综指对我来说,似乎已不再仅仅是涨跌那么单纯,它已经成为了我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或者可以这么说,只要翻开这十几年来的上证综指K线图,我仿佛便可以从中间看到我每一段的人生轨迹。

十年股市让我明白一个道理1996年下半年,大学刚毕业的我一时没找到工作待业在家。

每天我以看金庸小说、下围棋混日子。

突然有一天,刘青云主演的《大时代》让我热血沸腾。

从此,股神成了我继赌神、枪神、情圣后又一个新梦想。

为了股神的梦想,我那个春节都没过好,每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胡乱钻研。

为了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我更是厚着脸皮从各大亲戚处收了些压岁钱,又从老妈那哄了几千块,说是将来每年可以参与分红。

1997年春节刚过,我一大早就到了营业部。

这可是平生第一次买股票,心情那个激动啊。

望着满屏滚动的行情,既紧张又迷茫,到底要买哪只股票好呢?左看右看,就是不敢下手,直到快收盘时听到旁边有人指着一只股票小声议论说这支不错。

我那个机灵啊,立马就偷偷买进了,然后就数着涨一分、跌一分地熬到收盘。

就这样,我靠偷听完成了第一笔幼稚的交易。

第二天一大早,就听到伟人邓小平逝世的消息,奔到了营业部,只见个个都脸色凝重说今天要大跌。

缠中说禅108课重点

缠中说禅108课重点

这课是缘起,缠师简单介绍了下讲股票的原因。

“有人说,市场是老人挣新人的钱,而市场中的老人,套个10年8年的一抓一大把。

其实,市场从来都是明白人挣糊涂人的钱。

在市场经济中,只要你参与到经济中来,就是经济人了,经济人当然就以挣钱为目的,特别在资本市场中,没有慈善家,只有赢家和输家。

而不会赢钱的经济人,只是废人!无论你在其他方面如何成功,到了市场里,赢输就是唯一标准,除此之外,都是废话。

”但你的喜好,就是你的死亡陷阱!在市场中要生存,第一条就是在市场中要杜绝一切喜好。

市场中唯一值得天长地久的就是赢钱,任何一个来市场的人,其目的就是赢钱,任何与赢钱无关的都是废话。

而市场中的行为,就如同一个修炼上乘武功的过程,最终能否成功,还是要落实到每个人的智慧、秉性、天赋、勤奋上来!理性来自高水平操作,只有多操作,多总结才能出真知,其余都是假的,所以理性是干出来的,今天,你干了吗?猎手只关心猎物,猎物不是分析而得的。

猎物不是你所想到的,而是你看到的。

相信你的眼睛,不要相信你的脑筋,更不要让你的脑筋动了你的眼睛。

被脑筋所动的眼睛充满了成见,而所有的成见都不过对应着把你引向那最终陷阱的诱饵。

猎手并不畏惧陷阱,猎手只是看着猎物不断地、以不同方式却共同结果地掉入各类陷阱,这里无所谓分析,只是看和干!如果觉得这有点残忍,那就到市场中来,这里有无数的虎豹豺狼,用你的眼睛去看,用你的心去感受,而不是用你的耳朵去听流言蜚语,用你的脑筋去抽筋!”作为散户,我们总喜欢追追小道消息,也很容易迷失在一些社会人士写的文章分析上,回头想想,有很多是很浪费时间的,也容易充满成见,忽然想起那天联通重组利好的跌停,好消息也要看是什么时候啊。

权证的认购和认沽概念:认购权证:是从股票上涨中获利。

当股票跌落至认购权证执行价以下时,投资人可以选择不执行认购权,其损失为初始购买认购权证的费用,认购权证将过期作废,发行公司赚得了权证的发行价。

反之,当股票价格上涨超过执行价时,权证的认购权将被执行,发行公司有义务以执行价将股票卖给权证持有人。

永远不要确认市场转势 直到时间超越平衡

永远不要确认市场转势 直到时间超越平衡

永远不要确认市场转势直到时间超越平衡永远不要确认市场转势直到时间超越平衡』这句话,流传得很广,研究或知道江恩的人大家都能朗朗上口,可是,这句话的翻译得够不够原意?『永远不要确认市场转势』,这段很好理解,且是重点,但大家却是视而不见,根本忽略。

因为多数人的梦想是要逃顶抄底,"不要确认市场转势",那如何摸头测底?所以大家把热点放在『直到时间超越平衡』!这是高上、奥妙又令人耐人寻味的一句话,就让多少人为其竟折腰,并深深探索不休,就是要找到"时间超越平衡"的秘密,如果找到这个秘密,知道什么时候时间超越平衡,不就知道所有的高低拐点,可以逃顶抄底,太值得追寻了!我想,或许思维走错边了!first,remember time is the most important of all factors and not until sufficient time has expired does any big move up or down start.上面应该是『永远不要确认市场转势直到时间超越平衡』的原文,我想,这个"时间"应该不是单纯的『某一个时间点』,江恩说的应该是:要有更多的时间来确认。

至于『超越平衡』的翻译说法,参考今天的走势,看有没有启示:------------------------------------------------------------------first,remember time is the most important of all factors and not until sufficient time has expired does any big move up or down start.1、尝试翻译一下:首先,记住时间是所有因素里最重要的,并且直到时间流逝的足够长,市场才会开始大幅的上下波动。

2、“足够长”和“超越平衡”,都是神文,计量标准是多少呢?----------------------------------------------------------------------还是得看原文才知道啥意思,试着翻译下:首先,请记住时间是凌驾于所有其它因素的首要因素,只有当足够的时间耗尽,大的上升或下降波动才会开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场无法预测,为什么会有人连续数十年跑赢市场
文/君盛天弘黄文杰
【关键字:原油期货、黄金期货、股票资讯、黄金行情、君盛天弘】
为什么经济学家和证券分析师都难以预测经济或者股价的走势?为什么却有极少数投资大师能够几十年持续复利?这两个问题按理说应该是相互矛盾的,既然无法预测,为何又能产生确定性的赚钱结果呢?
有人提出是因为幸存者偏差,然而,三十年以上连续决策取胜恐怕就不能仅仅依靠幸存者偏差解释了。

探索问题,从来都是剥去层层迷雾,追求最深层次的原因。

问题的表象——经济模型的失灵
曾经有人用“在过去的5次经济危机中,经济学家预测到了15次”这样一个段子嘲笑经济学家在经济危机预测方面的无力,不仅如此,经济学家在预测平常的经济事务也常常出错,而经济学家和媒体人常使用经济模型失灵来解释这一问题。

的确,用经济模型失灵解释这一问题看起来是比较恰当的,因为本身经济运行连接着许多要素,而这些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很难用经济模型去解释和预测,但是,如果将其作为根本原因恐怕有些站不住脚。

特别的,很多人也可以通过与数理科学的比较,将经济学列为伪科学,从本质否定经济模型的作用。

同时,回归开头第二个问题,既然如此,怎么还是会有持续跑赢市场的人存在呢?
另类的解释——行为心理与反身性
医学和心理学实验中都有一个要规避的效应——安慰剂效应。

安慰剂效应指病人虽然获得的是假治疗,但却因为相信其治疗有效,而让病患获得了
有用的治疗效果。

安慰剂效应是一种典型的心理暗示,它的存在说明心理暗示有一种比较强大的力量。

同时,这种力量也经常影响经济学家、分析师、甚至整个证券市场。

经济学家和分析师常因为掌握的相关知识超出普通人而过度自信,而曾有统计数据表明,越是自信的经济学家,越有可能预测经济现象,犯错的几率也要比普通人高很多。

同时,心理暗示经常性的将人引入某种单一的线索,更容易遵从情感而非理智。

一些
分析师常会因为对某篇研报付出了相对较大的努力而对其赋予更强烈的意义;而那些
热门股票随着调研机构数量增多,也会增强股民甚至分析师对它的信心,导致人们更
容易忽略一些常识性的经营风险。

索罗斯曾用反身性理论来解释一些经济现象的发生。

他认为,当一件事情有人参与时,参与者对世界的看法始终是片面的、歪曲的,这是易错性原则。

另一个命题则是,这
些歪曲的观点能反过来影响到的与该观点有联系的事情,因为错误的观点会导致不适
当的行动,从而影响事件本身。

这就是反身性原则。

例如,把吸毒成瘾者看成是罪犯导致他们真的产生犯罪行为。

因为误解了问题并干扰
了对吸毒者适当的治疗。

笔者认为,从这个角度可以稍微解释一下后面这个问题,首先,有经验的投资者往往已经掌握了怎样规避情绪对其投资行为的困扰。

其次,他们
要么顺应或者利用这种反身性,要么本身就成为反身性形成的参与者。

第一条既可以对应一些技术分析派别,又可以对应价值投资派别。

而后者,才是他们真正几十年持
续复利的重要原因。

即他们本身成为了反身性出现的促成者。

有趣的类比——蝴蝶效应与量子物理
“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有可能会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
应指的是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都将可能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

这个效应可以用来解释一些天气预报不准的现象,同时,大概也可以解释经济模型出现误差的部分现象。

一般来讲,经济模型都是多因子的,随着建立的因子增多,出现
误差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用比较直观的词语解释就是非线性。

可以结合企业多因素研究理解,支持一个企业的要素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结构,任何一个节点的变化都会引起
其它节点的连锁反应,不能简单用原来我们认为的简单线性因果来解释。

除此以外,还有我们预测不到的不同维度的因素,也在影响着事物的变化。

与此同时,虽然经典物理建立了确定的物理法则,被我们认知为科学,很多人也拿它与经济学的
科学性做类比区分,然而,在量子物理层面,有一些值得关注的有趣类比。

第一个就是海森堡不确定原理,用通俗的话语解释就是粒子根本就不可能同时拥有确
定的动量和确定的位置,同时,也有人认为粒子本身就是一种概率分布。

第二个则是弦论引发的多维空间的猜想。

根据这一理论,粒子是时空中振动的微小的弦。

为了使
这一理论与量子力学相容,这个理论要求时空是十维的。

第一个问题可以引出这样一种思考,既然这个世界不可再分的物质都是一种概率分布,或者说是概率,那么复杂的社会经济活动是否本身也是一种概率形态呢?第二个问题则比较现实,技术图表可以说是通过量价关系来反映现实股价波动的一种升维,那么
用这种升维的方式解释或者交易的话,它的误差和应用的范围具体在哪里?同样的技
术图形会不会来自不同的动因从而影响结果呢?虽然,以上都只是一些尚未定论的猜想,然而,保持对事物本源的开放性探索似乎也是很多投资大师推崇的一点。

问题的回归——概率与确定性
任何一个交易经验丰富的投资者都会发现概率的重要性,不管是基金经理还是专业的
个人投资者,都致力于找寻高胜率和低赔率的机会。

然而,为什么这个人群之中也只
有少数人能做到持续多年复利呢?答案也许就藏在从非线性到确定性的跳跃之中。

首先,遵循概率是第一位,虽然仅仅只有两个字,但了解胜率的背后要掌握丰富的知识,从金融到企业再到科技和人性,每一块拼图都是概率评估的一部分,假如某些部
分有缺陷,即便具有短期业绩,长期来看也会受到时间和风格变化的考验。

其次,是具备干预或者促成确定性的能力。

当资本达到一定程度,就如同大草原上的
狮子,一举一动都有豺狼和秃鹫盯着,更加难以实现复利。

这时候恐怕就需要传递理念、资本运作、创造价值了,这也就是企业家和投资者最后殊途同归的地方。

上述每一步都对人的精力和兴趣有着极大地考验,不管是自我的认知还是外在的认知,对每
个人来说都是一道很难通过的门槛。

所以同任何行业一样,投资也处处充斥着二八法则,不仅如此,即便是经营优秀的企业,也常有其周期存在的,红火几年萧条几年都
是常有的事。

结语
很多人长久以来并没有形成非线性思维,原因在于我们通过科技的进步和全社会的努
力构筑起了一个相对稳定有安全感的社会,绝大多数人从求学到成家再到老去,都有
所差异但是差异不大,但那些不确定性的部分已经由科学家、政治家、企业家、医疗
从业者、军警等社会角色共同承担了下来,而回归人类最初危险的生存环境,不确定
性才是本来面貌。

所以,投资与其它行业没什么不同,一方面是为了资本寻求确定性的安全存放地,另一方面,也是在通过支持企业将无数不确定性变为确定性。

这样的云谲波诡,才是投资世界的常态吧。

责任编辑:风信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