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

合集下载

《春江花月夜》全文赏析及中心思想

《春江花月夜》全文赏析及中心思想

《春江花月夜》全文赏析及中心思想《春江花月夜》全文赏析及中心思想《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词清语丽,韵调优美,脍炙人口,乃千古绝唱,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

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创造性地再现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如同月光照耀下的万里长江画卷,同时寄寓着游子思归的离别相思之苦。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春江花月夜》全文赏析及中心思想,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张若虚,扬州人。

曾任兖州兵曹。

中宗神龙(705~707)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等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其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

玄宗开元时尚在世。

诗二首,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来抒写真挚感人的离别情绪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婉转悠扬,完全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后人评价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李贺、商隐,挹其鲜润;宋词、元诗,尽其支流",足见其非同凡响的崇高地位和悠悠不尽之深远影响。

该诗中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和"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等皆是描摹细腻、情景交融的极佳之句。

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详细赏析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详细赏析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详细赏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详细赏析《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词清语丽,韵调优美,脍炙人口,乃千古绝唱,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

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创造性地再现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如同月光照耀下的万里长江画卷,同时寄寓着游子思归的离别相思之苦!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详细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详细赏析《全唐诗》中存诗仅两首的张若虚,在唐代灿如繁星的诗人群里实在毫不起眼,然而真正爱国学、爱唐诗宋词的人,想必都知道张若虚及其著名诗篇《春江花月夜》。

据说《春江花月夜》这个题目,始创于那个“全无心肝”的陈后主陈叔宝。

然而陈叔宝究竟在这个美丽的题目下写了些什么,却因诗已失传,无从知晓。

荒淫无道的隋炀帝杨广倒留下了现存最早的两首《春江花月夜》,不过只五言四句,短浅空洞。

陈叔宝还写过一首《玉树后庭花》,常被后人在文论中与《春江花月夜》并提,诗也还留存于世,虽是七言,却仅六句,况且肉麻得紧,与隋炀帝如出一辙,都是臭名昭著的宫体诗。

宫体诗以宫廷为中心,以艳情为内容,描红点翠,堆香砌玉,浮华荒谬,空虚无聊;从梁陈到隋唐,百余年间,主宰文坛,造成诗国的黑暗,遗下无数罪孽。

南朝士族生活优裕,偷安成习,以能作五言诗作为表示自己是士流的手段,如果不会作诗就会被人鄙视、不能参加社会活动,诗歌完全成了荒淫腐朽生活的点缀,建安气质、魏晋风骨早已荡然无存。

唐前期的诗歌创作沿袭了南朝文风,诗人们“竞一韵之奇,争一家之巧。

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

”就是大唐开国创业英主李世民也不能免俗,表现不出象宋太祖赵匡胤《日出》诗那种“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中天万国明”的气魄。

李世民对诗人张昌龄的文澡很赏识,但张昌龄等应进士科不第,李世民问原因,考官说他们文风浮靡,不是好材料,李世民也就默认了。

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同时入霸诗坛,称为初唐四杰。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古诗赏析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古诗赏析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古诗赏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古诗赏析《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

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创造了一个深沉、寥廓、宁静的境界。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春江花月夜》古诗赏析。

欢迎阅读!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望相似一作: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译文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

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诗歌鉴赏】杨广《春江花月夜二首》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杨广《春江花月夜二首》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杨广《春江花月夜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诗歌鉴赏】杨广《春江花月夜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杨光《春江月夜两首歌》原文春江花月夜其一黄昏的河水静静地流着,春天的花朵盛开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春江花月夜夜露含花气,春潭漾月晖。

汉江上的每个女人都抵得上湘川的两个妃子。

杨广《春江花月夜二首》翻译待更新杨广《春江花月夜二首》赏析《月夜春江花》是隋朝皇帝杨广的一首诗。

杨光借用这个标题来产生意义,扫除美。

黄昏时分俯瞰长江岸边,雾气浓重,江面辽阔。

“平静”是指没有海浪。

这条河平坦而安静,河边的春花充满了火焰。

他写的是大潮和汹涌的河水。

“登月”和“带星”搅动着水波,月亮和星星一起闪耀的景象非常壮观,在壮丽的景色中描绘着时间的流逝。

用几行四行诗,收集了春江花和月夜,画出了一幅美丽的江河和月亮的图画。

“波浪将离开月亮,潮汐将带来星星”。

慢慢读,就像欣赏秋天的月夜画一样,它是优雅的。

这句话的优点是它很简单。

“江”和“岱”都是空洞的动词,不会破坏明月少星的稳定美。

杨广这首诗在描绘春江花月夜花开景色这方面,具有开先河之功,起了示范之用。

诗中一个“满”字写出了花多无隙、簇簇挤挤之状。

而“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这佳句描绘了一个绝妙的江流扶明月,潮水拥星光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

而且启发了张若虚的灵感,在他的《春江花月夜》中脱化出:“海上明月”的优美诗句。

“潮水”这一意象又启示张若虚在诗中开拓出一个极为阔大的春江意境。

从杨广的《春江月色》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诗风是美而不艳,柔而不性感,有着义言之风和语言的雅致精神。

杨广的诗风对后代诗人也产生了许多积极影响,他的诗中佳句,常成为后世诗人模仿之,甚至袭用之,如《诗》:“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

斜阳欲落处,一望黯消魂”。

诗中的前3句,就被宋代著名词家秦观在名作《满庭芳》词中几乎完全袭用。

如其中“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就是袭用的例子。

元代著名词家马致远作有一首名词《天净沙?秋思》,其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春江花月夜的原文与赏析

春江花月夜的原文与赏析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潋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纹。

昨夜闲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逞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

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

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

这里的“海”是虚指。

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

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

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

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

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

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

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

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

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

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

《春江花月夜》古诗赏析

《春江花月夜》古诗赏析

《春江花月夜》古诗赏析《春江花月夜》古诗赏析张若虚是唐代诗人,生平留下的资料非常少,连出生和死亡的时间都不清楚,只知道他是扬州人,一生中只留下了两首诗。

但是,这两首诗中的一首,却在千年的历史中脍炙人口,传诵一时,被后人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这首诗,就是《春江花月夜》。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春江花月夜》古诗赏析吧.《春江花月夜》原文: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遶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簾中卷不去,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春江花月夜》翻译: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

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春江花月夜》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春江花月夜》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原文+注释+译文+鉴赏之巴公井开创作原文:春江潮流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堪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注释:(1)滟(yàn)滟:波光荡漾的样子。

(2)芳甸(diàn):芳草丰茂的原野。

甸,郊外之地。

(3)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

形容月光下春花晶莹洁白。

(4)流霜:飞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

在这里比方月光皎洁,月色朦胧、流荡,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

(5)汀(tīn g):水边平地,小洲。

(6)纤尘:微细的灰尘。

(7)月轮:指月亮,因为月圆时象车轮,所以称为月轮。

(8)穷已:穷尽。

(9)江月年年只相似:另一种版本为“江月年年望相似”。

(10)但见:只见、仅见。

(11)悠悠:渺茫、深远。

(12)青枫浦上:青枫浦地名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

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

暗用《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

”浦上:水边。

《九歌·河伯》:“送美人兮南浦。

”因而此句隐含离别之意。

(13)扁舟子:飘荡江湖的游子。

扁舟,小舟。

(14)明月楼:月夜下的闺楼。

这里指闺中思妇。

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哀叹有余哀。

”(15)月徘徊:指月光偏照闺楼,徘徊不去,令人不堪其相思之苦。

《春江花月夜》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

《春江花月夜》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

《春江花月夜》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解读】:篇一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

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

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

这里的“海”是虚指。

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

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

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

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

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

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

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

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

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

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紧承上一句的“只相似”而来的。

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

一轮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

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

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

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

“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

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

“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

“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题1:
春、江、花、 月、夜
文章标题点出 几种意象?
提问2:
(1) 这些意象中重点强调哪 一个意象?
(2)文中的“月”有哪些变化 呢?

以“春、江、花、月、夜”五字逐 步展开,构成一幅天地一体、色彩绚丽 的完整图画。
以“月生——月照——月斜—— 月落”为外在线索 ,呈现出月下静谧、
朦胧、纯净、澄澈的优美意境。展现出 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温庭筠《菩萨蛮》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
相思。
——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李白《把酒问月》
1、思乡怀亲之感:
月亮情结: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江面开阔; 江水与海水相接,水势浩荡,洪波翻涌。 浪滔中涌出一轮明月,冉冉升起。明月 清辉洒在万顷江波上,所见之处水光粼 粼。江水宛然前行,流到了一个芳草萋 萋、繁花满树的幽处。但见月华洒在花 树上,朵朵花儿晶莹可爱。但见月色溶 溶,月光如凝霜朦胧。而江畔沙滩上, 银色沙滩和乳色月光融为一体,无法区 分。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2、清幽雅致之境: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3、凄清孤苦之情: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4、时空永恒之叹:
❖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 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什么地方 的春江没有明亮的月光。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 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的闪烁。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月光象白霜一样从空中流下,感觉不到它的飞翔, 它照得江畔的白沙看不见。
❖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送信的天鹅能够飞翔很远但不能随月光飞到您身边 ,送信的鱼龙潜游很远但不能游到您身边,只能在 水面激起阵阵波纹。 ◆昨日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昨天晚上梦见花朵落在悠闲的水潭上,可怜春天过 了一半还不能回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江水流走春光,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月亮晚晚落 下,如今又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 离无限遥远。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不知有几人能乘着月光回家,只有那西落的月亮摇 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4) “落月”、 “海雾”等衬托其无 限的思念。
春江花月图
春 江 月下沉思图 花 月 思妇怀远图 夜
游子思归图
小结 (一)以月亮从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外在线 索(月生——月照——月斜——月落)。随着 月光的脚步依次描绘了潮水、波光、江流、芳 甸、花林、白沙、夜空、白云、青枫、闺楼、 镜台、江树等一系列景象;一方面,又以月光 统摄各种景物;有意突出它们在月光沐浴下所 显示出的清丽、空明、澄澈、宁静。
❖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明亮的一 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河年初照人?◆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 初照耀着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人生一代代地天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 总是相像。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不知江上的月亮照耀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输 送着流水。
由写景转向观照人生,思索茫 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 关系,以明月长照对照人生短 暂,抒写心中的感叹。(哲理 美)
第三部分:情感美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青枫浦:一名双枫浦。这 里泛指离别地点。
胜: 能承担,能承受。
扁舟子:代指飘泊江湖的 游子。
(1)此四句总写 春江花月夜中思 妇与游子两地思 念。
自古以来,月是个永恒的主题,她是美丽的象征, 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 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 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引发了许多失意文 人的空灵情怀,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因而成 为永恒的象征。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 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与大家一起学习了《春江花月夜》这 首诗的前半部分,把握了诗歌的意境和一些 艺术表现手法,张若虚为我们创造了春江花 月夜的美景已经融进了我们的心灵深处,给 我们留下了不灭的印记。面对明月,诗人又 有些什么样的思考?生发出怎样的感叹,这 就是我们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春 月下之景 江 花 月下之思 月 夜 月下之情
本段景物描写有何特点?
画面清丽,色泽柔和——良辰美景 (1)紧扣题目写作,开篇就对春、江、 花、月、夜进行描绘。 (2)景物极多,但以月光统摄各种景 物,由大到小,由远到近,层次分明地 一一展开。 (3)意境——幽美恬静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3.全诗为我们描绘了几幅图景?
春江花月图
春 月下沉思图 江 花 月 思妇怀远图 夜
游子思归图
置身诗境
一、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置身诗境 一、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开头八句写了什么意象?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
情感内容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把游子思妇 的离愁放到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良辰 美景更衬托出离愁之苦;又以江月与人 生对比,显示人生的短暂,而在短暂的 人生里那离愁就越发显得浓郁。这首诗 虽然带着些许感伤和凄凉,但总的看来 并不颓废。它展示了大自然的美,表现 了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以及对美好生活的 向往。那种对于宇宙和人生的真挚的探 索,也有着深长的意味。
❖ ◆白云一片去悠悠,春枫浦上不胜愁。◆ 游子象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 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 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 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美好的闺房中的门帘卷不去月光,在捣衣石上拂去 月光但它又来了。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 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基础知识
一、结合读音,朗读全诗
yàn 滟滟
xiàn xiān 皆似霰 纤尘
piān dǎo zhēn jié
扁舟
捣衣砧
碣石
diàn 芳甸
xiá 西斜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游子思归图”
(3)游子思归 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本段文字如何表达游 子思归的感情?
(1)在梦中也想归 家,心理描写。
(2)对春光渐逝的 惋惜中,表达其想要 归家的心情。
(3)以 “无限路” 表达其有家却难归的 无奈。
2、“鱼龙”、“鸿雁”两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作简要分析。
鱼龙、鸿雁本来是月光下的景物,此处写出 了月光的清澈。但也是用典——“尺素在鱼 肠,寸心凭雁足”,鱼龙、鸿雁是古代用于 互传音讯的载体,此处暗含有鱼雁不能传音 讯之意。可见二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
思妇怀远,相思无着落。
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思妇怀远图”
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纹。
1、赏析“徘徊”一词的表达作用?
(1)拟人手法,写出月游移不定的动态。
(2)赋予月亮人的灵性,它似乎也为思妇 而伤心、对她怜悯,不忍离去。
(3)与后文的“卷不去”、“拂还来”相 呼应,写出月亮的不忍之心。但此种做法却 惹得思妇更为思念。
(二)开头对春江花月夜景的描写,引发了 第二部分对宇宙人生的思考,并由此进一步 对人生离情作抒写,诗情、画意、哲理三者 有机统一在月亮这一意象中。
(三)融情于景。(开头部分良辰美景使 人渴望团圆,后面写“月徘徊”、“鱼 龙”、“鸿雁”既是情也是景;“落月”、 “流水”等都是游子思念的载体)
(四)感情基调:哀而不伤(“人生代代 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此时相望 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