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有益》阅读心得——陈昱雯
开卷有益作文(通用20篇)

开卷有益作文(通用20篇)开卷有益作文篇1老师常常对我们说“开卷有益”,意思是:只要翻开书本,就会有收获,通俗点来说就是书对人很有益。
虽然如此,可小时候的我对于书简直是毫无兴趣,最有趣就是玩。
三年级的一天,我与往常一样做完作业,然后站起来准备与几个小朋友去玩游戏,可我叫破了嗓子,喊了半天才有一两个人零零散散的走过来,我便好奇地往教室里一看,原来他们三个一组、两个一对都围在一块儿看书呢!“这么少怎么玩啊?”我小声嘟囔着,无奈之下我只好解散人群,很不情愿地向同学借了一本《查理和巧克力加工厂》来看。
这时好像有两个小人在争吵,黑小宝说:“嘿!你明明不喜欢看书,还装模作样,别看了!”,白小宝说:“大家都在看呢!去看看吧,说不定你会有收获呢!”怎么办,看还是不看?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我决定看书,白小宝胜利了。
书借来了,我回到座位上轻轻打开它,慢慢地读了起来。
还不到十分钟就只有一行记在我心中慢慢出现“好看,太好看了”也难怪这世上有许多伟大的名人留下数不尽的名言,而最多是关于书籍的。
我不仅车仅在书中,跟随这查理去体验他们生活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读了这本书后,我明白了只要是贪得无厌的人,就永远得不到好果子吃,只有既听话、认真听别人衷心地劝告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敬佩。
去面对看似不公的人生、人生的冷漠就要如同小查理一样开心、乐观,只有这样乐观向上的精神才能激励着我们前行以及面对坎坷时的信心。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开卷有益”这四个字是多少古人用尽一生的心血总结出来的道理,的确开卷有益。
开卷有益作文篇2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是的,书籍就是人类的精神食粮,但有人也说:“开卷未必有益。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会怎么看呢?为此,我班开了个辩论会。
今天大家都很兴奋,因为班上要举行一场辩论会。
我们把桌椅摆成对面对两排,一拨是正方,一拨是反方,正方的观点是“开卷有益。
”,反方的观点是“开卷未必有益。
”每方各有四名辩解员,我是反方的的辩解员。
《开卷有益》的读后感

《开卷有益》的读后感
《开卷有益》的读后感
我读了《开卷有益》这篇文章,深深体会到书是我们的好朋友。
一本本好书,就像一朵朵五彩缤纷的花朵,散发出一缕缕清香,伴我度过童年那快乐的每一天。
“我爱看书,因为我看书,我快乐,我智慧。
我还了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创造,是它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这就是我读书最大的感受。
书,还是一位不说话的好老师。
它教我们爱国、自强、勤俭、仁爱和诚实。
一提起书,有的同学说:“看书,有什么好玩的,打羽毛球,打乒乓球才棒呢!”可我却不这样想,高尔基说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我把这句话牢牢记在心中,看书已经渐渐成为我每天不可缺少的精神粮食。
慢慢地,我看的书自然多了,自然而然地知识积累也多了。
有好书相伴,犹如自己身处永不凋谢的百花丛中,沐浴着阳光和雨露,享受着芳香和安宁。
益书是好朋友,是良师益友,是无锁不开的金钥匙,是马良的神笔……
我在这里还要告诉大家,有些不健康的书则是一剂毒药,是王阎的打手,是剧毒无比的眼蛇。
你一旦接触了这样的书籍,便使人入陷入沼泽,坠入深渊。
若不及时醒悟,便会遭到无发自拔,万劫不复的`后果。
读有益的书,会使人心情愉快,视野开阔;读不健康的书,会使人心情沮丧,视野狭窄。
因此,我们要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
高尔基说过:“爱书吧,它是知识的源泉。
”的确,书是知识的宝库,力量的源泉。
在成长的道路上,书不尽是我们的好朋友,更是我们的向导。
【原创】《开卷有益》阅读心得

《开卷有益: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读书心得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根。
字词通过阅读得到积累,表达的能力依靠模仿他人的表达渐渐成形,没有阅读的语文学习只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当然,阅读的意义绝不仅仅是为了语文学习,知识的积累、眼界的扩展、情感的熏陶、价值观的建立……凡此种种,都有赖于阅读活动。
应该说,阅读能力是个人成长中必须习得的一项基本技能。
在所有的阅读行为中,整本书阅读是一个重点亦是难点。
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尤其如此。
一方面,整本书阅读的体量与一般课文相比大得多,这对于学生的耐性及理解力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另一方面,受制于课堂教学这一模式及常规教学任务的制约,教师无法像讲解一篇课文一样对整本书进行细致的剖析、讲授。
这两方面的原因致使整本书阅读在许多地区的语文教学中出于缺席的状态,只能依靠学生课后自觉。
这无论是对语文教学的发展还是对学生个人的成长来说,都是非常不利的。
针对语文教学中的这一重难点问题,黄会兴联合了众多语文教学方面的专家对此展开研讨,积极实践,而其成果都汇聚在了《开卷有益: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以下简称《开卷有益》)这本书里。
本书里提及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及活动方案等,都是以高中语文教学为前提的,但其对于初中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亦颇具启发意义,为我们之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不少有借鉴意义的思路。
一、课内指导系统化整本书体量庞大,对其展开阅读必须倚赖学生课后自学,但教师一旦全然放手,学生的阅读很可能流于最浅层的浏览,达不到预期的阅读效果,对阅读能力的提高起不到作用。
一些阅读能力较为低下的学生甚至可能会出现弃读的状况。
此外,阅读的成果也有赖于课堂进行检测。
因此,利用少量的课内时间对课外阅读进行必要的指导必不可少。
但关键问题在于,如何进行课内指导。
在目前的语文课堂中,整本书教学以课标内要求的名著为主要内容,主要以学生自读,课堂分享、总结的方式进行。
其中,课堂的分享、总结又以文学常识介绍、作品情节概括、思想感情分析、人物形象剖析及语言等艺术特征的赏析为基本构成,形成了一个相对固化的模式。
开卷有益读书心得体会

开卷有益读书心得体会人生五*缤纷,生命绚丽多*,生活中有许多的情趣,我尤其喜爱读书。
有人认为读书很苦、很累,有人认为读书是在消磨宝贵的时光,也有人认为读书是一种负担,而我认为读书是一件愉快的事。
因为读书能启迪我们的智慧,开拓我们的知识视野,从古至今读书的益处已被人们反复称颂,不知是否每个人都能够认同,而我从读书中的确体会到了至高无上的快乐和满足。
读书是一个求知的过程。
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书不可不读。
试想,倘若世界上没有书籍,人类的思想得不到传播,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书籍是人类的供养品,因为人的活动天地毕竟有限,只有读书才能更好地与我们这个多姿多*的世界接触。
读书足以冶情,足以长才,怡情最见独处幽居之时,其长才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看来读书是有许多好处的,尤其是读那些名人名著,就仿佛是和历史上最杰出的先贤智者相交。
读书能使我们成为快乐的人。
许多名人曾经把读书当成是他们人生的一部分。
曾有名人描述过读书治学的境界,可谓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许多名人名家都是爱书的人,他们大都是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上成名的,在博览群书的过程中获得人生的最大快乐,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
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曾坦诚地说过:“我从来不把书当作伴我消度时光的闲友,而把他们认定是充实和加深我的真正伙伴。
”其实,当我们读书尤其是读一些好书的时候,不仅可以从中获得乐趣与快乐,还能从中领悟书的无穷魅力。
也许,你现在是一个默默无闻的读书者,也许你现在还没有在文学绿地上播种出丰硕的果实;也许你曾在书的海洋中游荡过,而收获很少。
这些对你来说只是一个开始,倘若你能坚持下去,尽力在书海中获得人生的最大的快乐,我相信到那时,你也会如愿以偿,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现实生活伴随着飞快的节奏,人们常为工作和生计四处忙碌,或许他们会经常的抱怨:“生活淡而无味,工作周而复始。
”他们一定无法感到快乐,因为他们把自己套在一成不变的生活程序里,更多的关注于利益和得失,不仅对于外界的精*无知无觉,而且忽视了生活中的点滴快乐,古人曾说:“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语言无味。
开卷有益作文800字

开卷有益作文800字开卷有益作文800字(精选28篇)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开卷有益作文800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开卷有益作文800字篇1世人常说:“开卷有益。
”这话自然不错,多读书一定会有收获,一定会给你带去别样的惊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董其昌说的不错。
古往今来多少人因读书而闻名天下;多少人因读书而众人敬仰;多少人因读书而醍醐灌顶。
读书的益处也只有自己体会过才会明白。
以读书为功夫,是它成为你立于不败之地的“金钟罩”。
毛泽东说过:“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书这东西奇妙的很,若你几日不读便会忘记,所以日日读书才是出路。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他曾用学校给的奖章买了书本和一串红辣椒,日后每当夜中寒冷,他就嚼一颗辣椒驱寒,然后继续读书,终成为我国著名文学家。
这种以读书为技傍身的精神正是让他们打败困难的金钟罩。
以读书为铠甲,让你的心灵注入一丝带着书香气的力量。
苏轼曰:“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
”自古以来的所有名人都是通过读书来升华自己的。
华罗庚用独特的猜书方式,培养了自己的思维力和想象力,终成为令人敬仰的数学家;范仲淹在应天府苦读五年,没有过过舒适的日子,终于领悟了六经的主旨,让所有人佩服;王亚南曾在一艘客船上让人将他绑在柱子上,只为专心读书,最终成为受人尊重的经济学家。
这些人无一不是带着“书香气”的学者,他们真正的与书香气融合为一体,真正意义上的拥有了读书的铠甲。
以读书为方天画戟,使你成为读书这条路上的胜利者。
“光明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
”这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给我们的经验,若你不读书,失败的恶果也只能你自己尝。
匡衡若不奋发苦读便不会“凿壁偷光”;吕蒙若不勤奋读书便不会令人“刮目相看”;马克思若不努力勤奋便不会有《资本论》。
开卷有益读书心得体会

开卷有益读书心得体会
读书对于扩展知识和提高思维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每一本书都是作者思想的结晶,是他们对社会、人生、世界等各个方面的观察和思考。
读书可以帮助我了解不同的观点和想法,拓宽我的思维,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读书不仅能提供新知识,还可以培养我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我可以学会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观点,培养出对文字的敏感性和分析能力。
读书还可以帮助我开阔视野,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风貌。
通过阅读外国文学作品,我可以了解他们的思考方式和生活方式,了解他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读书还可以为我提供精神享受,让我远离纷乱喧嚣的世界,进入一个宁静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我可以与作者的思想互动,感受文字的美感。
同时,读书也可以为我提供逃避现实的机会,让我暂时忘记生活中的烦恼和压力。
总的来说,读书不仅能提供知识,还能提高思维,开阔视野,带来精神享受。
因此,我认为开卷有益,读书应该成为每个人的习惯和生活的一部分。
开卷有益个人总结

开卷有益个人总结
阅读是一种值得鼓励和推崇的好习惯,因为它对个人的发展和成长具有重要的益处。
当我们打开一本书的时候,我们不仅仅是与作者进行对话,更是开启了一段与知识和智慧的对话。
在我个人看来,阅读对于个人的总结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阅读打开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想法和观点,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世界。
这种多元思考的过程可以让个人的思维更加开阔和灵活,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阅读也可以启发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更加有创意和创新。
其次,阅读对于个人的知识积累非常重要。
每本书都是作者付出了大量心血和研究之后的成果,其中蕴含着宝贵的知识和经验。
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我们可以不断学习和吸收新的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智力资源。
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提升自己在各个领域的能力。
此外,阅读也对于个人的情绪管理和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
阅读不仅可以带给我们乐趣和放松,还可以成为一种心灵的寄托和疗愈。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与书中的人物产生共鸣,体验不同的情感和体验,从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
阅读也可以成为一种逃离现实的方法,帮助我们纾解压力和焦虑。
综上所述,开卷有益个人总结的观点是合理的。
阅读不仅可以开阔思维、积累知识,还能够促进情绪管理和心理健康。
因此,我强烈鼓励每个人都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让我们通过阅读来不断提升自己,开拓视野,并享受阅读带给我们的乐趣和益处。
先破后立写开卷有益

先破后立写开卷有益俗话说得好:“走万里路,不如读万卷书。
”又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开卷有益,“卷”即书籍和报刊,就是读书看报必获益处的意思。
对此,我深有体会。
记得去年暑假,在老师的提问中,比如满洲里原先叫什么,如果你读了关于历史的书,你就会轻而易举、信手拈来地应用书上获取的知识和见解,发表自我的看法。
如果你没有阅读这方面的书刊或新闻报道,你就会像个傻子一样,什么也不懂。
在那次讨论会上,由于比较关注历史的我看了不少有关书刊,因而言之成理,论之有据,得到了老师的夸奖。
书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粮食”,没有了它们,时代也不会进步。
当然,书也存有很多种,包罗万有,满足用户了不一样人的须要。
单单是只是依靠教科书上的科学知识就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不断的自学其他的才能变现自我。
有的人说道“有些书不必看看,还是离书离一点不好”。
对于着一点坚信必须存有许多人反对。
对于“不身心健康”的书就是太少看看为精,但有些书,看看了以后,不要过分的沉迷于,也就是就应当看看。
杜甫有一句诗我是很喜爱的“漫卷诗书喜欲狂”。
当我在取得好成绩的时候,大声叫三次,心中实在很舒畅。
难道这还不是读书所得来的结果吗?我的家里存有许多书,我也非常讨厌看电视,但是我们家里存有两种声音一直所苦着我,一边就是看看太多书不行,另一种就是小孩子必须多看电视,这两种声音一直使我很棘手。
爸爸是典型的“读书无用论”支持者。
他说古人一生只读过几本书,就可以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一样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所以,他要我看好的书,不要看没意义的书,看这样子的书不仅浪费时间,还看坏眼睛。
他经常发现我看科普杂志、小说、英语课外书就很反对,有时还愤怒地把书丢掉、撕掉、烧掉,美其名曰:为我的学习减负。
弄得我买了书或借了书都要像小偷一样偷偷摸摸地藏起来看。
妈妈则指出“开卷有益”。
她经常和我一起商量在网上卖什么书,或是吃饭我回去省少儿图书馆借书书籍。
她说道只要我在看电视,就可以赢得科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卷有益: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读书心得
陈昱雯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根。
字词通过阅读得到积累,表达的能力依靠模仿他人的表达渐渐成形,没有阅读的语文学习只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当然,阅读的意义绝不仅仅是为了语文学习,知识的积累、眼界的扩展、情感的熏陶、价值观的建立……凡此种种,都有赖于阅读活动。
应该说,阅读能力是个人成长中必须习得的一项基本技能。
在所有的阅读行为中,整本书阅读是一个重点亦是难点。
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尤其如此。
一方面,整本书阅读的体量与一般课文相比大得多,这对于学生的耐性及理解力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另一方面,受制于课堂教学这一模式及常规教学任务的制约,教师无法像讲解一篇课文一样对整本书进行细致的剖析、讲授。
这两方面的原因致使整本书阅读在许多地区的语文教学中出于缺席的状态,只能依靠学生课后自觉。
这无论是对语文教学的发展还是对学生个人的成长来说,都是非常不利的。
针对语文教学中的这一重难点问题,黄会兴联合了众多语文教学方面的专家对此展开研讨,积极实践,而其成果都汇聚在了《开卷有益: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以下简称《开卷有益》)这本书里。
本书里提及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及活动方案等,都是以高中语文教学为前提的,但其对于初中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亦颇具启发意义,为我们之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不少有借鉴意义的思路。
一、课内指导系统化
整本书体量庞大,对其展开阅读必须倚赖学生课后自学,但教师一旦全然放手,学生的阅读很可能流于最浅层的浏览,达不到预期的阅读效果,对阅读能力的提高起不到作用。
一些阅读能力较为低下的学生甚至可能会出现弃读的状况。
此外,阅读的成果也有赖于课堂进行检测。
因此,利用少量的课内时间对课外阅读进行必要的指导必不可少。
但关键问题在于,如何进行课内指导。
在目前的语文课堂中,整本书教学以课标内要求的名著为主要内容,主要以学生自读,课堂分享、总结的方式进行。
其中,课堂的分享、总结又以文学常识介绍、作品情节概括、思想感情分析、人物形象剖析及语言等艺术特征的赏析为基本构成,形成了一个相对固化的模式。
这一模式几乎涵盖了考试所能考察的全部知识范围,在应试上显现出明显的优势。
但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其一,整本书教学以先课外自读再课内总结的形式进行,无法对学生的阅读过程进行有效的指导。
学生在阅读开始之初,不知道如何去阅读,只是一味地看一个故事;同时,学生在阅读中碰到难题时也不知道如何去解决,常常出现弃读、误读或借助名著导读类的书籍替代自主探究的状况。
而等学生通篇读完了作品,发现自己在某些关键地方出现了理解错误的时候,再要回头重读则极大地加剧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其二,在这种固化的教学模式下,课外整本书阅读与课内的课文教学没有得到有效区分,整本书阅读变成了长篇的课文解读,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发展,使学生产生读作品就是了解这几个方面的错误认识。
从长远来看,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及素养是极其不利的。
其三,这种教学模式其指向的对象是单一的,每次的指导都是以一部具体的作品为对象,缺乏普遍意义。
笔者以为,对于整本书阅读,有效的阅读指导应包括发生在阅读行为之前指导。
而这种指导,一方面应该有其针对性:教师应事先对学生在阅读中可能发生的困难有充分的预计,在阅读之前给予适当的提示与点拨,以使他们的阅读不会偏离轨道,更可以推荐一些其他相关书目,让学生在对比阅读中获得不一样的收获;另一方面,从更广阔的角度对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进行高屋建瓴式的指导也必不可少。
书籍是多样化的,每本书的体裁、特色等都不尽相同,但在这之间,一定存在着某些具有普遍性意义的阅读方法——当然这不是指“文学常识+作品情节+思想感情+人物形象+艺术特征”的固化套路,而是一些更加根本性的、更具创造性同时更能充分发挥阅读个性化的方法。
《开卷有益》就提供了一些这方面的思路。
在“专题问道”这一板块中,编者就将“阅读的奥秘——整本书的阅读策略与方法”这一主题放在了第一个专题来介绍。
本专题中,呈现了伍尔夫的《怎样评判书的优劣》、王云五的《读书十四法》及艾德勒的《阅读与心智的成长》三篇文章。
它们既是很好的课外阅读材料,更是绝佳的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手册。
其中提到的对阅读的看法及阅读的方法等,都不是针对某一本具体的书,而是具有一种普遍性的指导价值。
世上的好书汗牛充栋,学生的阅读不应局限于课标限定的几本中,教师的指导自然也不能仅为了几本名著服务。
教学不应鼠目寸光、局限于考试,而应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二、阅读跟踪精细化
由于整本书阅读都是在课外进行的,且一般需要持续较长的时间,如何在这较长的时间段内确保每位学生按时按量地完成计划进度,是整本书阅读在教学中遇到的又一难题。
一般的跟踪方法有课堂抽问、小测、摘抄等。
就抽问和小测来说,一方面挤占了课堂时间,另一方面,受制于时间、形式的限制,只能选择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进行测试,其直接导致的结果是,这种跟踪只能确保学生“读了”,却无法保证学生读“透”了。
读书笔记能够较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但令人遗憾的是,大多数教师对读书笔记的要求太过笼统且流于浅表,许多读书笔记停留在摘抄好词佳句、就作品抒发一些个人感慨的程度,达不到深入阅读的程度。
《开卷有益》一书在跟踪阅读进度方面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量化表的形式,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打开了新的思路。
在阅读《万历十五年》一书的案例后,附了一份《个人评价量表》。
《量表》将整个阅读过程细化为了三个阶段——初读与感悟、细读与分享、研读与表达。
三个阶段分别以阅读、汇报、写作为主活动进行架构,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从读、说、写三个维度训练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同时,每个阶段又有具体的要求,学生个人及小组依据这些要求给自己的阅读过程打分,通过分数形式直接呈现个人的阅读质量。
相比于传统的跟踪方式,这一方法通过分层细化的方式将阅读成果直观化的同时,真正达到了检测阅读质量的目的。
三、成果反馈多样化
整本书阅读的最终效果要通过其反馈的成果来检验。
现行的教育模式中被普遍采用的反馈形式主要有两种——画思维导图及撰写读书笔记/心得/评论。
前者可以帮助学生对整本书的内容建立形象化认识,后者则能反映学生对整本书(或其某个片段)的理解与感悟。
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这两种方式被反复采用,不少学生已感到倦怠,无法激起他们的热情。
《开卷有益》中呈现的不少反馈形式颇具创造性,很有实践价值。
在对《水浒传》一书进行阅读时,本书设计了这样的阅读活动——学习金圣叹的批注,为选段进行评注。
这一活动形式,贴近选本本身的特点,很好地将中国古典小说与批评本相辅相成这一独特的传统融入其间;夹批的方式能够促使学生深入文本,对句、词进行细细揣摩,提高其文本细读的能力;同时,金圣叹批评本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样本,使其评注行为有所参照、有所指导,而非随意为之。
撰写读书评论作为一种经典反馈形式,也是本书的编者所中意的一种反馈形式。
但区别于一般的自由式评论,本书中的事例给了评论撰写更丰富、更具体的思考向度。
例如在以沈从文的《长河》为核心的群文阅读板块中,编者提供了如下的思考探究方向:
1、从沈从文的为人、创作观及创作的灵感源泉凤凰小镇中,选择一个方面谈感想,或写一篇研究报告。
2、以《长河》中的“夭夭”、《伤逝》中的“子君”及《金锁记》中的“曹七巧”进行形象对比阅读,探究20世纪上半叶中国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3、参考其他人的著作,勾勒沈从文的作家形象。
……
这些选题在题目中暗含了对阅读行为的指导,给了学生多样化的思考角度。
读书笔记不再只是空泛的四个字,而成为具体的问题,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大有裨益。
当然,本书中的例子都是就高中语文学习而言的,具体到初中生,其形式、内容又应有所调整、变通。
整本书阅读是近些年兴起的一种有效的阅读教学模式,在当下的教学体系中其地位正日趋提升,变得越来越重要。
作为一个教学中的新生事物,其在形式、内容等方面都还出于摸索阶段,需要教师们发挥各自的创造性大胆进行各种有益的尝试。
无论其形式有多少变化,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整本书阅读教学对教师个人的阅读能力及阅读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个读不透一本书的教师,是无法教会学生如何读书的。
想要较好地完成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任务,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