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三大著名短篇小说家
欧美三大短篇小说家

外国文学之三大短篇小说家契诃夫(1860年-1904年),俄国的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是俄国19世纪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与法国作家莫泊桑和美国作家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是一个有强烈幽默感的作家,他的小说紧凑精炼,言简意赅,给读者以独立思考的余地。
他的作品的两大特征是对丑恶现象的嘲笑与对贫苦人民的深切的同情,并且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的丑恶现象。
代表作品《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小公务员之死》《凡卡》《樱桃园》等。
《变色龙》作品简介巡逻中的督警奥楚蔑洛夫和巡警穿过集市广场时,忽然听见有人在尖声大喊,于是他们朝喧闹的人群走去。
原来,金银匠赫留金想用烟蒂去烫一只无主的小狗的鼻子,却被小狗咬了手指。
见来了督警,于是便向他告状。
一开始,奥楚蔑洛夫很是公正和严历,大声斥骂养狗的人,并要把小狗处死;当听到有人说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时,他立即改变态度,并警告赫留金不要玩花样。
这时巡警说,好像这不是将军家的狗。
他又开始“变脸”,说“这样的小贱种,怎么会是将军养的”,“是该对它进行惩罚的时候了”。
但接着又有人说好像在将军家看到这条狗时,他又改口大骂赫留金。
他对小狗的态度一变再变,当最后从将军家厨师口中得知这是将军哥哥的狗时,他马上大声赞扬小狗是“伶俐的”,“小坏包”。
处置完“事件”后,他警告赫留金说:“我早晚要来收拾你的!”又继续巡逻了。
《变色龙》是契诃夫的许多短篇小说中脍炙人口的一篇。
作家在描述一个警官偶然审理一件人被狗咬的案情中,只用寥寥几笔,就极其简练、锋利地为我们勾勒出一个灵魂丑恶,面目可憎的沙皇走狗——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形象,寄寓着一个发人深思的主题。
作品以善于适应周围物体的颜色,很快地改变肤色的变色龙作比喻,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欧•亨利(1862年-1910年),生于美国北卡罗莱纳州格林斯伯勒,曾当过银行职员、药剂师等。
1896年2月,因受到盗用公款的指控入狱,后逃亡洪都拉斯。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欧•亨利(美)(《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莫泊桑(法)(《项链》、《羊脂球》)、契诃夫(俄)(《变色龙》、《小公务员之死》)文化常识①小说的情节一般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情节发展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
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分析,了解人物在情节中各自表现,能更好地把握人物的性格。
②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有外貌、心理、动作、语言描写,正面描写,侧面烘托3小说概念及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二)整体感知1、速读课文,按小说情节发展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要素将文章分为四个部分,并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明确:开端(第1至11节):年轻画家琼珊不幸被感染肺炎,生命垂危。
发展(第12至36节):琼珊不听劝慰,望叶等死。
高潮(第37至50节):不落的藤叶使琼珊重又燃起了生的欲望。
结局(第51至55节):琼珊脱险,贝尔曼病逝。
揭示叶子不落的谜底。
2、跳读课文,找出时间线索与人物、情节的对应关系。
明确:十一月:琼珊病倒;一天早晨:琼珊病重;整个故事发生这天夜里:贝尔曼画常春藤叶;在四天里第二天早晨:琼珊病危,贝尔曼生病;第三天天色刚明的时候:琼珊病情转好,贝尔曼被送到医院;第四天:琼珊脱离危险,贝尔曼在医院去世。
(三)文本研读朗读文中人物对话,体会人物性格,回答下列问题:1、最后一片叶子与琼珊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最后的藤叶能挽救琼珊的生命?明确:最后一片叶子关系到琼珊的生死。
叶子是希望的象征,如若叶子落了,她也就给自己找到了放弃抗争的理由;当然,只要叶子不落,她就有所期待,有所抗争,在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的鼓舞下,重新振作起来,直到康复。
2、贝尔曼画常青藤本应是小说的重要情节,作者却没有实写,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明确:作品没有实写这一情节,使得小说产生出人意外的效果(欧•亨利式结尾),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我们可以想象,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老人是怎样冒雨踉踉跄跄爬到离地面二十来英尺的地方,颤抖着调拌黄色和绿色,在墙上施展他从未施展的艺术才能,同时也毫无保留地献出了生命。
19世纪中后期文学

1、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家:莫泊桑,短篇小说巨匠。
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羊脂球》、《项链》等,长篇小说《一生》、《俊友》(又译做《漂亮的朋友》等;契诃夫: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变色龙》、《苦恼》、《万卡》、《第六病室》、《套中人》等。
欧.亨利:短篇小说《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等2、陀思妥耶夫斯基“四大长篇小说”《罪与罚》《白痴》《群魔》《卡拉马佐夫兄弟》3、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三大部分: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分析研究私人生活场景,。
最重要最丰富的是“风俗研究”,包括六个生活场景:私人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军事生活场景,乡村生活场景。
4、左拉的三部曲《三明城》,包括:《鲁尔德》、《罗马》《巴黎》。
5、哈代小说的种类:浪漫与幻想小说、机敏和经验小说、性格与环境小说(成就最高)。
哈代被誉为“英国小说家中最伟大的悲剧大师”。
20世纪美国文学1、、希尔德烈斯的《白奴》,美国第一部反蓄奴制的现实主义小说。
斯托夫人,“写一本书发动了一场战争的小妇人”,《汤姆叔叔的小屋》。
豪威尔斯“现实主义的奠基人”,《新财富的危害》。
马克·吐温“文学中的林肯”,“美国文学之父”,代表作品《竞选州长》《汤姆·索亚历险记》(姊妹篇《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欧·亨利《四百万》《麦琪的礼物》。
2、19世纪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三大倡导者——豪威尔斯、亨利·詹姆斯、马克·吐温(“大河情结”)。
3、艾米莉·狄金森,美国19世纪后期最重要的诗人。
4、美国现代主义文学从诗歌开始,以庞德领导的意象派和漩涡派诗歌为发端。
5、弗罗斯特,美国的“民族诗人”,四获普利策奖,代表作品《少年的心愿》、《波士顿之北》。
6、现实主义小说,德莱塞《嘉莉妹妹》《美国的悲剧》《欲望三部曲》——《金融家》《巨人》《斯多葛》7、纳博科夫,“20世纪最后一个伟大的现代主义作家”,《洛丽塔》。
提问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是谁

• 在女子充当男子附属品的社会 里,娘儿们的颈项上、耳朵上 的链儿、环儿都 是古代奴隶 身 上的链铐演化来的。它们好
像是富贵的象征,其实是苦难 的标记。
-----鲁迅
《项链》着眼于人生的变幻,感慨于命运的起伏,向我们 揭示人生旅途和命运遭遇中所蕴涵的 重要人生哲理,并 传递出一种直面人生的精神。这对引发我们对自身所处生 存状态的思考,无疑也有启迪。倘要说,凭着批判现实主 义作家的良知,莫泊桑在《项链》中自有其批判意向的话, 那么,其批判锋芒所指向的 ,实在是使“绝大多数的人 在资产阶级制度下是怎样无限的不幸”(莫泊桑语)的法 国社会现实及其统治者, 而不是横遭厄运的小人物本身。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快速阅读课文,思考:
1、这篇小说的线索是什么? 项链 2、围绕项链主要写了几件事?
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发现项链是假的
3、小说的情节:故事围绕项链展开,小说共 有七个小章节,可分为几个部分:
序幕:玛蒂尔德的“痛苦”与梦想 开端:借项链(参加舞会)
发展:丢项链(舞会结束) 赔项链 还债务(十年艰辛) 高潮、结局——识项链(发现项链是假的)
2、苏联作家苏曼诺夫:“艺术的打击力量要放在最 后。”请你研读作品结尾,说说“发现项链是假的” 这一情节具有怎样的“打击力量”?
巨大的代价∕残酷的“玩笑”∕深刻的嘲弄∕一个 人苦有所值还不算苦,苦得冤枉才是苦不堪言。
3.得知项链是假的以后,玛蒂尔德会有什么表现?
讨论:你更喜欢舞会前的玛蒂尔德还是10年后的玛蒂 尔德?你认为丢失项链对玛蒂尔德是悲剧还是喜剧?
思考并讨论
玛蒂尔德的形象
一、爱慕虚荣、想入非非、不安于现状 --------性格的第一层面
二、诚实、善良、质朴的本色 ---------性格的第二层面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安东·巴甫洛维奇·契(qì)诃(he)夫(1860年1月29日-1904年7月15日)是俄国的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是俄国19世纪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与法国的莫泊桑和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是一个有强烈幽默感的作家,他的小说紧凑精炼,言简意赅,给读者以独立思考的余地。
其剧作对20世纪戏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他坚持现实主义传统,注重描写俄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借此真实反映出当时俄国社会的状况。
他的作品的三大特征是对丑恶现象的嘲笑与对贫苦人民的深切的同情,并且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的丑恶现象。
他被认为19世纪末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中文名契诃夫外文名Anton kowolski vicki Chekhov别名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国籍俄国民族俄国人出生地罗斯托夫州-塔甘罗格出生日期1860年1月29日逝世日期1904年7月15日职业作家毕业院校莫斯科大学信仰东正教主要成就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代表作品《套中人》、《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草原》、《凡卡》等文学运动现实主义逝世地巴登维勒安葬地俄罗斯联邦莫斯科市配偶奥尔加·列昂纳多芙娜·契诃夫个人称号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之一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人物生平契诃夫的签名1860年,契诃夫[1](俄语:Антон Павлович Чехов)于1月29日诞生于俄国罗斯托夫州亚速海边的塔甘罗格。
在家里活下来的六个孩子中排行第三。
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是农奴,凭借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契诃夫的祖父叶果罗夫·契诃夫当上了自己所从属的地主家的糖厂经理,并陆续积累了一笔钱,终于在1841年为自己的全家赎了身。
契诃夫的父亲帕维尔·叶果罗维奇·契诃夫获得自由后娶了一名名叫叶夫根尼娅的服装商人的女儿,在塔甘罗格当杂货店店主。
契诃夫-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

• 1890年是契诃夫人生旅途的一个里程碑,契诃夫只身一人,先坐火车,后骑马、乘船, 来到政治犯流放地库页岛进行实地考察。他形容下的库页岛上地狱般的惨状和西伯利亚 的城市、海参崴的贫穷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对黑暗的现实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逐渐改变了不问政治的心态,开始著述揭露沙俄专制制度下的内幕,小说《六号病房》 和报告文学《库页岛旅行记》均是这次考察之后的产物。
病室,里面关着五 个“病人”。其中33岁的格罗莫夫虽然是“疯 子”,但“深刻纯真的痛苦在他脸上刻下的细纹显 示出智慧和理性”。新来的医生拉京被格莫罗夫不 同凡响的言辞所吸引,常来病室与他交谈辩论,结 果拉京医生也被当作“疯子”关进了“第六病室”。 拉京经受了看守尼基达的一顿拳脚后,转到了伦理 思考的轨道,因为他“跟尼基达同样冷酷的良心使 他从后脑勺直到脚后跟都变得冰凉了”。最后,拉 京在被打后因为中风死了,而拉格莫夫等人仍旧被 禁锢着,受着折磨。
苦恼(1886)
• 80年代中期,最有意义的短篇小说当推《苦恼》,小说描写一个马车夫想把丧子的“苦 恼”向人诉说而又置之不理后,不得不把这“苦恼”说给那匹马听。契诃夫通过对无人 关注一个马车夫的“苦恼”的强调,对人类的“苦恼”作了深层次开掘。他把“我向谁 去诉说我的悲伤?”作为小说题词,也是有意借助这句出自《旧约全书》的语录,把读 者的思路引向对于人生困顿的更为概括的思考。《苦恼》描写的是人的孤独以及人与人 的隔膜,“人与人的隔膜”的主题,后来一直延伸到了契诃夫的后期创作中,也延伸到 了20世纪的世界文学大潮中。
• 一个文官的死(1883) • 胖子和瘦子(1883) • 站长(1883) • 变色龙(1884) • 文官考试(1884)等;
• 另一类是写下层人民的悲惨生活的, 如
变色龙

(5)“他老人家是明白人,看得出来到底谁胡说, 谁像当着上帝的面一样凭良心说话。”
——用比喻的手法,写赫留金在警官面前的 逢迎拍马,表现他既是一个庸俗的小市民, 又是一个有所恳求的“小人物”。
——用双重否定写奥楚蔑洛夫在未知狗的主人时,
(6)“你呢,赫留金,受了害,我们绝不能不管。”
摆出一副“扶弱抑强”的架势,与后面得知狗主 人可能是将军时的态度变化形成强烈对比,造成 绝妙讽刺的效果。
整体感知
3.指出这篇小说三要素。
人物:奥楚蔑洛夫
俄国历史上最黑暗、最反动 环境: 的时期
情节:
整体感知
一个荒唐的年代, 一个善变的警官,
一条咬了人的小狗, 一群无聊的人,
给我们上演了一段可笑而又使人压抑的故事。
整体感知
4.变色龙(警官)先后共变了几次?请用 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几次变化的原因、内 容。 5.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案件时 , 他 的态度是随着什么变化的? 6.在赫留金反复无常的变化中,始终不变 的是什么?
变色龙
契诃夫
作者简介
契诃夫(1860—1904),是19世
纪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 具有世界声誉的短篇小说大师, 与莫泊桑、欧· 亨利并称为世界三 大短篇小说大师。作品有《装在 套子里的人》、《小公务员之 死》、《变色龙》等。 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赞扬他 说:“只需一个词就创造一个形 象,只需一句话就可以创作一个 短篇故事,而且是绝妙的短篇故 事。”
厉凶狠的人。
探究交流
“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 有。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 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 一样;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
描写了社会环境的冷清、萧条, 这正是军警宪兵当道的沙皇统治下的 俄国社会的写照,交代了“案子”发 生的社会背景。
短篇小说三圣手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
(1860年-1904年)
《套中人》 《变色龙》
《小公务员之死》
变色龙(节选)
“这儿出了什么事?”奥楚美洛夫挤到人群中去,问道。 “你在这儿干什么?你干吗竖起手指头?……是谁在嚷?” “我本来走我的路,官长,没招谁……”赫留金凑着空拳头咳嗽,开口说。 “我正跟米特利〃米特利奇谈木柴的事,忽然间,这个坏东西无缘无故把我的 手指头咬一 口。……请您原谅我,我是个干活的人。……我的活儿细致。这得赔我 一笔钱才成,因为我 也许一个星期都不能动这根手指头了。……法律上,官长,也 没有这么一条,说是人受了畜 生的害就该忍着。……要是人人都遭狗咬,那还不如 别在这个世界上活着的好。……” “嗯!……好,……”奥楚美洛夫严厉地说,咳嗽着,动了动眉毛。“好。…… 这是谁 家的狗?这种事我不能放过不管。我要拿点颜色出来叫那些放出狗来闯祸的 人看看!现在也 该管管不愿意遵守法令的老爷们了!等到罚了款,他,这个混蛋, 才会明白把狗和别的畜生 放出来有什么下场!我要给他点厉害瞧瞧……叶尔迪陵,” 警官对警察说,“你去调查清楚 这是谁家的狗,打个报告上来!这条狗得打死才成。 不许拖延!这多半是条疯狗。……我问 你们:这是谁家的狗?” “这条狗象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人群里有个人说。 “席加洛夫将军家的?嗯!……你,叶尔迪陵,把我身上的大衣脱下来。……天 好热!大概快要下雨了。……只是有一件事我不懂:它怎么会咬你的?”奥楚美洛 夫对赫留金说。“难道它够得到你的手指头?它身子矮小,可是你,要知道,长得 这么高大!你这个手 指头多半是让小钉子扎破了,后来却异想天开,要人家赔你钱 了。你这种人啊……谁都知道 是个什么路数!我可知道你们这些魔鬼!” “他,官长,把他的雪茄烟戳到它脸上去,拿它开心。它呢,不肯做傻瓜,就咬 了他一 口。……他是个无聊的人,官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三大著名短篇小说家
法国的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
代表作品:《漂亮朋友》、《羊脂球》、《项链》、《我的叔叔于勒》。
一生写短篇小说将近300篇。
他的短篇小说构思别具匠心,情节变化多端,描写生动细致,刻画人情世态惟妙惟肖,令人读后回味无穷。
他的作品深受叔本华的影响,渗透了浓厚的悲观主义。
莫泊桑早年犯有神经痛和强烈的偏头痛,巨大的劳动强度与未曾收敛的放荡生活,使他逐渐病入膏肓。
直到1891年,他已不能再进行写作,在遭受疾病残酷地折磨之后,在1893年7月6日逝世,年仅43岁。
他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9篇中短篇小说,及三部游记。
他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他出身于法国诺曼底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
中学毕业后,普法战争爆发了,他应征入伍,两年的兵营生活使他认识了战争的残酷,祖国的危难启发了他的爱国思想。
战争结束后,他到了巴黎,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同时开始了文学创作。
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
以后离职从事专门的文学创作,并拜福楼拜为师。
10年间他写了300多个短篇和6个长篇,其中许多作品流传深广,尤
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
长篇有《她的一生》《漂亮朋友》(《俊友》)等;中短篇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
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的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俄国的契诃夫(1860-1904),安东尼·巴甫洛维奇·契诃夫,祖父是赎身农奴。
父亲曾开设杂货铺。
1876年破产,全家迁居莫斯科。
但契诃夫只身留在塔甘罗格,靠担任家庭教师以维持生计和继续求学。
1879年进莫斯科大学医学系。
1884年毕业后在兹威尼哥罗德等地行医,广泛接触社会底层平民、了解生活,这对他的文学创作有好的影响。
美国的欧·亨利(1862-1910)其笔名,原名为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
美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之一。
曾被评论界誉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
他的作品构思新颖,语言诙谐,结局常常出人意外,代表作有小说集《白菜与国王》、《四百万》、《命运之路》等。
其中一些名篇如《爱的牺牲》、《警察与赞美诗》、《带家具出租的房间》、《贤人的礼物》、《最后一片藤叶》等使他获得了世界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