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欧美三大短篇小说家

外国文学之三大短篇小说家契诃夫(1860年-1904年),俄国的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是俄国19世纪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与法国作家莫泊桑和美国作家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是一个有强烈幽默感的作家,他的小说紧凑精炼,言简意赅,给读者以独立思考的余地。
他的作品的两大特征是对丑恶现象的嘲笑与对贫苦人民的深切的同情,并且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的丑恶现象。
代表作品《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小公务员之死》《凡卡》《樱桃园》等。
《变色龙》作品简介巡逻中的督警奥楚蔑洛夫和巡警穿过集市广场时,忽然听见有人在尖声大喊,于是他们朝喧闹的人群走去。
原来,金银匠赫留金想用烟蒂去烫一只无主的小狗的鼻子,却被小狗咬了手指。
见来了督警,于是便向他告状。
一开始,奥楚蔑洛夫很是公正和严历,大声斥骂养狗的人,并要把小狗处死;当听到有人说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时,他立即改变态度,并警告赫留金不要玩花样。
这时巡警说,好像这不是将军家的狗。
他又开始“变脸”,说“这样的小贱种,怎么会是将军养的”,“是该对它进行惩罚的时候了”。
但接着又有人说好像在将军家看到这条狗时,他又改口大骂赫留金。
他对小狗的态度一变再变,当最后从将军家厨师口中得知这是将军哥哥的狗时,他马上大声赞扬小狗是“伶俐的”,“小坏包”。
处置完“事件”后,他警告赫留金说:“我早晚要来收拾你的!”又继续巡逻了。
《变色龙》是契诃夫的许多短篇小说中脍炙人口的一篇。
作家在描述一个警官偶然审理一件人被狗咬的案情中,只用寥寥几笔,就极其简练、锋利地为我们勾勒出一个灵魂丑恶,面目可憎的沙皇走狗——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形象,寄寓着一个发人深思的主题。
作品以善于适应周围物体的颜色,很快地改变肤色的变色龙作比喻,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欧•亨利(1862年-1910年),生于美国北卡罗莱纳州格林斯伯勒,曾当过银行职员、药剂师等。
1896年2月,因受到盗用公款的指控入狱,后逃亡洪都拉斯。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欧•亨利(美)(《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莫泊桑(法)(《项链》、《羊脂球》)、契诃夫(俄)(《变色龙》、《小公务员之死》)文化常识①小说的情节一般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情节发展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
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分析,了解人物在情节中各自表现,能更好地把握人物的性格。
②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有外貌、心理、动作、语言描写,正面描写,侧面烘托3小说概念及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二)整体感知1、速读课文,按小说情节发展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要素将文章分为四个部分,并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明确:开端(第1至11节):年轻画家琼珊不幸被感染肺炎,生命垂危。
发展(第12至36节):琼珊不听劝慰,望叶等死。
高潮(第37至50节):不落的藤叶使琼珊重又燃起了生的欲望。
结局(第51至55节):琼珊脱险,贝尔曼病逝。
揭示叶子不落的谜底。
2、跳读课文,找出时间线索与人物、情节的对应关系。
明确:十一月:琼珊病倒;一天早晨:琼珊病重;整个故事发生这天夜里:贝尔曼画常春藤叶;在四天里第二天早晨:琼珊病危,贝尔曼生病;第三天天色刚明的时候:琼珊病情转好,贝尔曼被送到医院;第四天:琼珊脱离危险,贝尔曼在医院去世。
(三)文本研读朗读文中人物对话,体会人物性格,回答下列问题:1、最后一片叶子与琼珊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最后的藤叶能挽救琼珊的生命?明确:最后一片叶子关系到琼珊的生死。
叶子是希望的象征,如若叶子落了,她也就给自己找到了放弃抗争的理由;当然,只要叶子不落,她就有所期待,有所抗争,在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的鼓舞下,重新振作起来,直到康复。
2、贝尔曼画常青藤本应是小说的重要情节,作者却没有实写,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明确:作品没有实写这一情节,使得小说产生出人意外的效果(欧•亨利式结尾),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我们可以想象,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老人是怎样冒雨踉踉跄跄爬到离地面二十来英尺的地方,颤抖着调拌黄色和绿色,在墙上施展他从未施展的艺术才能,同时也毫无保留地献出了生命。
欧美三大短篇小说家

外国文学之三大短篇小说家契诃夫(I860年-1904年),俄国的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是俄国19世纪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与法国作家莫泊桑和美国作家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是一个有强烈幽默感的作家,他的小说紧凑精炼,言简意赅,给读者以独立思考的余地。
他的作品的两大特征是对丑恶现象的嘲笑与对贫苦人民的深切的同情,并且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的丑恶现象。
代表作品《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小公务员之死》《凡卡》《樱桃园》等。
《变色龙》作品简介巡逻中的督警奥楚蔑洛夫和巡警穿过集市广场时,忽然听见有人在尖声大喊,于是他们朝喧闹的人群走去。
原来,金银匠赫留金想用烟蒂去烫一只无主的小狗的鼻子,却被小狗咬了手指。
见来了督警,于是便向他告状。
一开始,奥楚蔑洛夫很是公正和严历,大声斥骂养狗的人,并要把小狗处死;当听到有人说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时,他立即改变态度,并警告赫留金不要玩花样。
这时巡警说,好像这不是将军家的狗。
他又开始“变脸”,说“这样的小贱种,怎么会是将军养的”,“是该对它进行惩罚的时候了”。
但接着又有人说好像在将军家看到这条狗时,他又改口大骂赫留金。
他对小狗的态度一变再变,当最后从将军家厨师口中得知这是将军哥哥的狗时,他马上大声赞扬小狗是“伶俐的”,“小坏包”。
处置完“事件”后,他警告赫留金说:“我早晚要来收拾你的!”又继续巡逻了。
《变色龙》是契诃夫的许多短篇小说中脍炙人口的一篇。
作家在描述一个警官偶然审理一件人被狗咬的案情中,只用寥寥几笔,就极其简练、锋利地为我们勾勒出一个灵魂丑恶,面目可憎的沙皇走狗一一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形象,寄寓着一个发人深思的主题。
作品以善于适应周围物体的颜色,很快地改变肤色的变色龙作比喻,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欧?亨利(1862年-1910年),生于美国北卡罗莱纳州格林斯伯勒,曾当过银行职员、药剂师等。
1896年2月,因受到盗用公款的指控入狱,后逃亡洪都拉斯。
提问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是谁

• 在女子充当男子附属品的社会 里,娘儿们的颈项上、耳朵上 的链儿、环儿都 是古代奴隶 身 上的链铐演化来的。它们好
像是富贵的象征,其实是苦难 的标记。
-----鲁迅
《项链》着眼于人生的变幻,感慨于命运的起伏,向我们 揭示人生旅途和命运遭遇中所蕴涵的 重要人生哲理,并 传递出一种直面人生的精神。这对引发我们对自身所处生 存状态的思考,无疑也有启迪。倘要说,凭着批判现实主 义作家的良知,莫泊桑在《项链》中自有其批判意向的话, 那么,其批判锋芒所指向的 ,实在是使“绝大多数的人 在资产阶级制度下是怎样无限的不幸”(莫泊桑语)的法 国社会现实及其统治者, 而不是横遭厄运的小人物本身。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快速阅读课文,思考:
1、这篇小说的线索是什么? 项链 2、围绕项链主要写了几件事?
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发现项链是假的
3、小说的情节:故事围绕项链展开,小说共 有七个小章节,可分为几个部分:
序幕:玛蒂尔德的“痛苦”与梦想 开端:借项链(参加舞会)
发展:丢项链(舞会结束) 赔项链 还债务(十年艰辛) 高潮、结局——识项链(发现项链是假的)
2、苏联作家苏曼诺夫:“艺术的打击力量要放在最 后。”请你研读作品结尾,说说“发现项链是假的” 这一情节具有怎样的“打击力量”?
巨大的代价∕残酷的“玩笑”∕深刻的嘲弄∕一个 人苦有所值还不算苦,苦得冤枉才是苦不堪言。
3.得知项链是假的以后,玛蒂尔德会有什么表现?
讨论:你更喜欢舞会前的玛蒂尔德还是10年后的玛蒂 尔德?你认为丢失项链对玛蒂尔德是悲剧还是喜剧?
思考并讨论
玛蒂尔德的形象
一、爱慕虚荣、想入非非、不安于现状 --------性格的第一层面
二、诚实、善良、质朴的本色 ---------性格的第二层面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安东·巴甫洛维奇·契(qì)诃(he)夫(1860年1月29日-1904年7月15日)是俄国的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是俄国19世纪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与法国的莫泊桑和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是一个有强烈幽默感的作家,他的小说紧凑精炼,言简意赅,给读者以独立思考的余地。
其剧作对20世纪戏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他坚持现实主义传统,注重描写俄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借此真实反映出当时俄国社会的状况。
他的作品的三大特征是对丑恶现象的嘲笑与对贫苦人民的深切的同情,并且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的丑恶现象。
他被认为19世纪末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中文名契诃夫外文名Anton kowolski vicki Chekhov别名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国籍俄国民族俄国人出生地罗斯托夫州-塔甘罗格出生日期1860年1月29日逝世日期1904年7月15日职业作家毕业院校莫斯科大学信仰东正教主要成就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代表作品《套中人》、《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草原》、《凡卡》等文学运动现实主义逝世地巴登维勒安葬地俄罗斯联邦莫斯科市配偶奥尔加·列昂纳多芙娜·契诃夫个人称号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之一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人物生平契诃夫的签名1860年,契诃夫[1](俄语:Антон Павлович Чехов)于1月29日诞生于俄国罗斯托夫州亚速海边的塔甘罗格。
在家里活下来的六个孩子中排行第三。
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是农奴,凭借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契诃夫的祖父叶果罗夫·契诃夫当上了自己所从属的地主家的糖厂经理,并陆续积累了一笔钱,终于在1841年为自己的全家赎了身。
契诃夫的父亲帕维尔·叶果罗维奇·契诃夫获得自由后娶了一名名叫叶夫根尼娅的服装商人的女儿,在塔甘罗格当杂货店店主。
世界三大小说家小说家

世界三大小說家世界三大著名短篇小說家是指法國的莫泊桑(1850-1893),俄國的契訶夫(1860-1904),美國的歐·亨利(1862-1910)三位文學大師。
莫泊桑居伊·德·莫泊桑(Guy de Maupassant 1850--1893) :19世紀後半期法國優秀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曾拜法國著名作家福樓拜為師。
一生創作了6部長篇小說和350多篇中短篇小說,他的文學成就以短篇小說最為突出,對後世產生極大影響。
他擅長從平凡瑣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義的片斷,以小見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實。
他的短篇小說構思別具匠心,情節變化多端,描寫生動細緻,刻畫人情世態惟妙惟肖,令人讀後回味無窮。
1880年發表第一個中篇小說《羊脂球》,此後陸續寫了一大批思想性和藝術性完美結合的短篇小說,博得世界短篇小說巨匠的讚譽。
他的創作廣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十九世紀後半期的法國社會現實,無情地揭露了資產階級道德風尚的醜惡,對下層社會的“小人物”寄予同情。
小說構思新穎,描寫生動,人物語言個性化,佈局謀篇別具匠心。
短篇的主題大致可歸納為三個方面第一是諷刺虛榮心和拜金主義,如《項鏈》、《我的叔叔於勒》;第二是描寫勞動人民的悲慘遭遇,讚頌其正直、淳樸、寬厚的品格,如《歸來》;第三是描寫普法戰爭,反映法國人民愛國情緒,如《羊脂球》。
莫泊桑短篇小說佈局結構的精巧。
典型細節的選用、敘事抒情的手法以及行雲流水般的自然文筆,都給後世作家提供了楷模。
代表作有中篇小說《羊脂球》、《項鏈》、《我的叔叔於勒》等,長篇小說《一生》、《俊友》(又譯做《漂亮朋友》等。
他寫的《福樓拜家的星期天》被選入2001年、2009年和2010年七年級下冊的語文書。
安東·巴甫洛維奇·契訶夫十九世紀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戲劇家、短篇小說藝術大師。
他的早期合作諷刺和揭露了俄國社會官場人物媚上欺下的醜惡面目,寫得諧趣橫生,發人深思。
契诃夫-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

• 1890年是契诃夫人生旅途的一个里程碑,契诃夫只身一人,先坐火车,后骑马、乘船, 来到政治犯流放地库页岛进行实地考察。他形容下的库页岛上地狱般的惨状和西伯利亚 的城市、海参崴的贫穷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对黑暗的现实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逐渐改变了不问政治的心态,开始著述揭露沙俄专制制度下的内幕,小说《六号病房》 和报告文学《库页岛旅行记》均是这次考察之后的产物。
病室,里面关着五 个“病人”。其中33岁的格罗莫夫虽然是“疯 子”,但“深刻纯真的痛苦在他脸上刻下的细纹显 示出智慧和理性”。新来的医生拉京被格莫罗夫不 同凡响的言辞所吸引,常来病室与他交谈辩论,结 果拉京医生也被当作“疯子”关进了“第六病室”。 拉京经受了看守尼基达的一顿拳脚后,转到了伦理 思考的轨道,因为他“跟尼基达同样冷酷的良心使 他从后脑勺直到脚后跟都变得冰凉了”。最后,拉 京在被打后因为中风死了,而拉格莫夫等人仍旧被 禁锢着,受着折磨。
苦恼(1886)
• 80年代中期,最有意义的短篇小说当推《苦恼》,小说描写一个马车夫想把丧子的“苦 恼”向人诉说而又置之不理后,不得不把这“苦恼”说给那匹马听。契诃夫通过对无人 关注一个马车夫的“苦恼”的强调,对人类的“苦恼”作了深层次开掘。他把“我向谁 去诉说我的悲伤?”作为小说题词,也是有意借助这句出自《旧约全书》的语录,把读 者的思路引向对于人生困顿的更为概括的思考。《苦恼》描写的是人的孤独以及人与人 的隔膜,“人与人的隔膜”的主题,后来一直延伸到了契诃夫的后期创作中,也延伸到 了20世纪的世界文学大潮中。
• 一个文官的死(1883) • 胖子和瘦子(1883) • 站长(1883) • 变色龙(1884) • 文官考试(1884)等;
• 另一类是写下层人民的悲惨生活的, 如
语文知识:03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语⽂知识:03世界三⼤短篇⼩说家俄国契诃夫、法国作家莫泊桑和美国作家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短篇⼩说家”。
(1)法国莫泊桑(1850年8⽉5⽇—1893年7⽉6⽇),19世纪后半叶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莫泊桑被誉为“世界短篇⼩说之王”,代表作品有《项链》《漂亮朋友》《⽺脂球》和《我的叔叔于勒》等。
他继承了福楼拜、巴尔扎克、斯汤达等现实主义⼤师的写实传统,同时⼜追随左拉等⾃然主义先驱⼈物,在写作中他正视现实、尊重历史,特别是不让⾃⼰在作品中出现。
他的⽂章中⼏乎找不到平铺直叙的说教,他的创作最⼤特点就是善于隐藏⾃⼰。
同时,他更巧妙地掌握了如何在隐藏的同时,传达给读者⾃⼰的观点,最终给读者以启迪和教育。
莫泊桑从描写司空见惯的平凡⼩事着⼿,把短篇⼩说的技艺运⽤到了尽善尽美的极致,形成了逼真、⾃然的写作风格。
他的叙述笔调⼏近⽩描,⽣动⽽惜墨如⾦,寥寥数笔,⼈物的环境、⽓氛跃然纸上。
(2)美国欧•亨利(1862年9⽉11⽇—1910年6⽉5⽇),美国现代短篇⼩说之⽗,他的作品有“美国⽣活的百科全书”之誉。
其主要作品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最后⼀⽚叶⼦》、《⼆⼗年后》等。
他善于捕捉⽣活中令⼈啼笑皆⾮⽽富于哲理的戏剧性场景,⽤漫画般的笔触勾勒出⼈物的特点。
作品情节的发展较快,在结尾时突然出现⼀个意料不到的结局,使读者惊愕之余,不能不承认故事合情合理。
这就是⼈们常说的 “欧•亨利笔法”。
(3)俄国契柯夫(1860年1⽉29⽇-1904年7⽉15⽇),俄国19世纪末期最后⼀位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师。
代表短篇⼩说《给博学的邻居的⼀封信》(处⼥座)、《变⾊龙》、《⽪靴》、《马姓》、《凡卡》等。
他坚持现实主义传统,注重描写俄国⼈民的⽇常⽣活,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物,借此真实反映出当时俄国社会的状况。
他的作品的两⼤特征是对丑恶现象的嘲笑与对贫苦⼈民的深切的同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三大著名短篇小说家是指法国的莫泊桑(1850-1893),俄国的契诃夫(1860-1904),美国的欧·亨利(1862-1910)三位文学大师。
居伊·德·莫泊桑: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曾拜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为师。
他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0多篇中短篇小说,文学成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
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
他的短篇小说构思别具匠心,情节变化多端,描写生动细致,刻画人情世态惟妙惟肖,令人读后回味无穷。
1880年发表第一个中篇小说《羊脂球》,此后陆续写了一大批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短篇小说,博得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赞誉。
他的创作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十九世纪后半期的法国社会现实,无情地揭露了资产阶级道德风尚的丑恶,对下层社会的“小人物”寄予同情。
小说构思新颖,描写生动,人物语言个性化,布局谋篇别具匠心。
代表作有中篇小说《羊脂球》、《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长篇小说《一生》、《漂亮的朋友》等。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戏剧家、短篇小说艺术大师。
他的早期作品讽刺和揭露了俄国社会官场人物媚上欺下的丑恶面目,写得谐趣横生,发人深思。
80年代中期,他创作了既幽默又富于悲剧的短篇小说,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被侮辱被损害的不幸生活,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
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变色龙》、《苦恼》、《万卡》、《第六病室》、《套中人》、《假面》、《牡蛎》、《必要的前奏》、《脖子上的安娜》、《乞丐》、《彩票》、《名贵的狗》等。
契夫创造了一种风格独特、言简意赅、艺术精湛的抒情心理小说。
他截取片段平凡的日常生活,凭借精巧的艺术细节对生活和人物作真实描绘和刻画,从中展示重要的社会内容。
这种小说抒情气味浓郁,抒发他对丑恶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把褒扬和贬抑、欢悦和痛苦之情融化在作品的形象体系之中。
他认为:“天才的姊妹是简练”,“写作的本领就是把写得差的地方删去的本领”。
他提倡“客观地”叙述,说“越是客观给人的印象就越深”。
欧•亨利(真实姓名威廉·西德尼·波特):曾被评论界誉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现实主义著名作家。
曾被诬告罪入狱三年。
后迁居纽约,专事写作,他几乎每周写一篇短篇小说,供报刊发表。
他一生创作了近三百篇短篇小说和一部长篇小说,对腐朽的资本主义制度、反人道的法律、虚伪的道德给予揭露和讽刺。
欧·亨利善于描写美国社会尤其是纽约百姓的生活。
他的作品构思新颖,语言诙谐,结局常常出人意外;又因描写了众多的人物,富于生活情趣,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
代表作有小说集《白菜与国王》、《四百万》、《命运之路》等。
其中一些名篇如《爱的牺牲》、《警察与赞美诗》、《带家具出租的房间》、《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藤叶》等。
从题材的性质来看,欧·亨利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类以描写美国西部生活为主;一类写的是美国一些大城市的生活;一类则以拉丁美洲生活为对象。
这些不同的题材,显然与作者一生中几个主要生活时期的不同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三类作品当中,无疑又以描写城市生活的作品数量最多,意义最大。
欧亨利式结尾: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