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细节大文明:外事礼仪的基本常识

合集下载

涉外礼仪基本的常识

涉外礼仪基本的常识

涉外礼仪基本的常识1、礼仪是人们在对外交往中用以维护自身形象,向交往对象表示敬重与友好的商定俗成的习惯做法。

一个人在公共场合的仪表、礼态和言谈举止,能够反映其个人内在素养和修养。

2、礼仪与文化紧密相关。

不同国家、不同企业具有各自不同的文化基因,相应的礼仪也就会国内国外有别,企业内外有别。

企业员工代表企业参加涉外商务活动,应当重视自己留给客户的第一印象,讲究必要的.礼仪修养,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

3、礼仪要从日常工作做起。

比方:打招呼、打电话、写邮件等待。

二、礼仪基本要求1、外事无小事企业员工在涉外商务活动中的言行,不仅代表本企业,还表达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

为了维护国家形象,遵守外事纪律,应当留意讲话分寸,避开敏感话题。

2、热忱真诚讲礼仪是为了更好地与人沟通。

与人沟通就要热忱真诚,留意眼到、口到、意到。

眼到就是凝视别人要友善。

讲话时要看对方双眼,中间通常不能看,下面尤其不要看。

不管男女,对客户,不能居高临下的俯视,应当实行平视,必要时仰视。

凝视对方的时间,应当是对方和你相处总的时间长度的1/3左右。

问候时要看,引证对方观点是要看,告辞再见时要看、慰问致意时要看,其他时间可看可不看。

口到就是会讲话,会选话题。

讲话是文明程度的表达,也是员工受教育程度的表达。

讲话要看对象,要看场合,要有法规。

意到就是把友善、热忱表现出来。

既要沉着得体,堂堂正正,又不要畏惧自卑,低三下四,更不要自大傲慢,放纵嚣张。

馈赠礼品时要留意场合,讲究气氛,以示诚意。

同时要掌握礼品价值,重视礼品包装。

一般状况下礼品的包装价值不少于礼品价值的1/3。

接受礼品时,应当当场打开包装,观赏礼品,赞美致谢。

3、敬重隐私敬重隐私就是人们在在涉外商务活动中,刻意回避有关个人收支、年龄大小、恋爱婚姻、健康状况、家庭住址、个人经受、信仰政见、所忙事务等话题。

外事礼仪知识

外事礼仪知识

外事礼仪知识外事礼仪知识大全礼仪在什么时候都很重要,尤其是在进行外事活动的时候,下面整理了一些关于外事的礼仪知识,欢迎大家阅读!(一)礼宾次序所谓礼宾次序,是指国际交往中对出席活动的国家、团体、人士的位次按某些规则和惯例进行排列的先后次序。

它体现东道主(东道国)对宾客所给予的礼遇。

礼宾次序在国际性集会上还体现各国的平等地位。

1、礼宾次序的排列依据①按宾客的身份与职务高低来排列。

国际交往活动中,礼宾次序主要按宾客的身份与职务的高低来依次排列。

②按姓氏顺序排列。

多边活动中,礼宾次序可按宾客的姓氏顺序来排列。

③按字母顺序排列。

有的多边活动对来宾的礼宾次序的排列,可以按参加国的国名字母(一般以英文字母为准)来排顺序。

④按通知代表团组成的H期先后排列。

这也是常用的礼宾次序排列方法之一。

⑤不进行任何正式的顺序排列。

实际上,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排列。

在多方外事接待中,此种排列顺序主要适用于如下两种情况:一是没有必要进行顺序排列;二是实在难以进行任何方式的排列。

2、礼宾次序的排列要求(1)在一般社交场合,约定俗成的做法是:凡涉及位次顺序时,国际上都讲究右尊左卑。

(2)—些场合的特殊要求:①同行时。

两人同行,以前者、右者为尊;三人或三人以上同行, 并行以中者为尊,前后行,以前者为尊。

②乘电梯时。

若是乘坐无人值守电梯,志愿者须自己先进后出,以便控制电梯。

若是乘坐有人值守的电梯,则志愿者应当后进后出。

③乘坐轿车时。

一般是五人座轿车,如是司机开车,后排右边为尊,左边次之,前排副驾驶室最小;如是主人开车,则副驾驶室为上座。

上车时,应让尊者先行。

志愿者应请客人由右边上车,然后再从车后绕到左边上车。

④迎宾引路时。

志愿者走在客人前方约一米左右。

⑤上楼时。

尊者在前,下楼时则相反。

⑥在室内。

以朝南或面门的座位为尊位。

(3)重大宴会上的礼宾次序要求重大宴会上的礼宾次序规则,主要体现在桌次、座次的安排上。

国际上的一般惯例,座次高低以离主桌位置远近而定,席位的安排大体按照面门为大,以右为尊的原则。

有关的外事礼仪知识

有关的外事礼仪知识

有关的外事礼仪知识有关的外事礼仪知识(一)礼宾次序所谓礼宾次序,是指国际交往中对出席活动的国家、团体、人士的位次按某些规则和惯例进行排列的先后次序。

它体现东道主(东道国)对宾客所给予的礼遇。

礼宾次序在国际性集会上还体现各国的平等地位。

1、礼宾次序的排列依据①按宾客的身份与职务高低来排列。

国际交往活动中,礼宾次序主要按宾客的身份与职务的高低来依次排列。

②按姓氏顺序排列。

多边活动中,礼宾次序可按宾客的姓氏顺序来排列。

③按字母顺序排列。

有的多边活动对来宾的礼宾次序的排列,可以按参加国的国名字母(一般以英文字母为准)来排顺序。

④按通知代表团组成的日期先后排列。

这也是常用的礼宾次序排列方法之一。

⑤不进行任何正式的顺序排列。

实际上,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排列。

在多方外事接待中,此种排列顺序主要适用于如下两种情况:一是没有必要进行顺序排列;二是实在难以进行任何方式的排列。

2、礼宾次序的排列要求(1)在一般社交场合,约定俗成的做法是:凡涉及位次顺序时,国际上都讲究右尊左卑。

(2)一些场合的特殊要求:①同行时。

两人同行,以前者、右者为尊;三人或三人以上同行,并行以中者为尊,前后行,以前者为尊。

②乘电梯时。

若是乘坐无人值守电梯,志愿者须自己先进后出,以便控制电梯。

若是乘坐有人值守的电梯,则志愿者应当后进后出。

③乘坐轿车时。

一般是五人座轿车,如是司机开车,后排右边为尊,左边次之,前排副驾驶室最小;如是主人开车,则副驾驶室为上座。

上车时,应让尊者先行。

志愿者应请客人由右边上车,然后再从车后绕到左边上车。

④迎宾引路时。

志愿者走在客人前方约一米左右。

⑤上楼时。

尊者在前,下楼时则相反。

⑥在室内。

以朝南或面门的座位为尊位。

(3)重大宴会上的礼宾次序要求重大宴会上的礼宾次序规则,主要体现在桌次、座次的安排上。

国际上的一般惯例,座次高低以离主桌位置远近而定,席位的安排大体按照面门为大,以右为尊的原则。

在正式宴会上,陪同、译员一般不上席,为便于交谈,译员可坐在主人和主宾的背后。

涉外礼仪基本内容

涉外礼仪基本内容

涉外礼仪基本内容外事礼仪,亦称涉外礼仪或国际礼仪,与外事纪律一样,也是外事人员在涉外活动中应当遵守的一种行为标准。

下面我给大家共享涉外礼仪根本内容,盼望能够协助大家!涉外礼仪根本内容一、根本要求讲究仪表与衣帽干净,面、手、衣履要干净。

男子的头发、胡须不宜过长,应修剪整齐。

指甲要经常修剪,一般与指尖等长,不留污垢,保持手部清洁,假设手部有疾症或疤痕要戴手套。

衣着要干净笔挺,不能有褶皱,钮扣均应整齐,裤扣不能在室外或公共场合整理。

衬衣一般为白色硬领,袖与下摆不露出外套,并放入裤内。

要按交际场所或交际须要着装。

礼服、领带或领花应结好,佩戴端正,并备干净手绢与梳子。

皮鞋应擦亮。

不要在人前做剔牙、抠鼻、掏耳、剪指甲、搔痒等不雅的小动作。

也不要在人前打哈欠、伸懒腰、打喷嚏、擦鼻涕、咳嗽,打喷嚏时应用手帕、餐巾纸捂口鼻,面对一旁,幸免发出大声响。

举止大方得体,看法随和端庄,精神饱满自然,言行检点。

站、坐、走都要符合常规,任何失礼或不合礼仪的言行者会被视为有失风光。

说话客气,留意身份。

说话时神情衿持随和,面带微笑。

随意与人攀谈是失礼行为,萍水相逢,应在有人介绍前方可交谈。

遵守公共秩序,不搅扰、影响别人,敬重别人。

不随意指责别人或给别人造成麻烦或不便。

发表争论与指责别人会被认为缺乏教养。

在图书馆、博物馆、医院、教堂等公共场所都应保持静谧。

在隆重的场合,如举办仪式、听讲演、看演出等,要保持安静。

守约遵时。

这是国际交往中极为重要的礼貌。

参与各种活动,应按约定时间到达。

过早抵达,会使主子因打算未毕而尴尬;迟迟不到,那么让主子和其他客人等候过久而失礼。

因故迟到,要向主子和其他客人表示歉意。

万一因故不能应邀赴约,要有礼貌地尽早通知主子,并以适当方式表示歉意。

与人约会不能失约,不能超时。

失约和超时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承诺别人的事情不能遗忘,必需讲“信用”,按时做好。

二、涉外宴请礼仪〔1〕驾驭出席宴请的时间。

依据活动的性质和当地的习惯驾驭时间,迟到、早退、逗留时间过短那么被视为失礼或有意冷落。

有关的外事礼仪知识

有关的外事礼仪知识

有关的外事礼仪知识对外交往要以宽阔的胸怀和精神相处,双方在互利互惠的原则下进行相互合作与交流,即使由于条件所限而难以达成互利协议之时,也不应采取欺诈、强制手段来谋取自身的利益。

下面我给大家分享有关的外事礼仪知识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有关的外事礼仪知识(一)礼宾次序所谓礼宾次序,是指国际交往中对出席活动的国家、团体、人士的位次按某些规则和惯例进行排列的先后次序。

它体现东道主(东道国)对宾客所给予的礼遇。

礼宾次序在国际性集会上还体现各国的平等地位。

1、礼宾次序的排列依据①按宾客的身份与职务高低来排列。

国际交往活动中,礼宾次序主要按宾客的身份与职务的高低来依次排列。

②按姓氏顺序排列。

多边活动中,礼宾次序可按宾客的姓氏顺序来排列。

③按字母顺序排列。

有的多边活动对来宾的礼宾次序的排列,可以按参加国的国名字母(一般以英文字母为准)来排顺序。

④按通知代表团组成的日期先后排列。

这也是常用的礼宾次序排列方法之一。

⑤不进行任何正式的顺序排列。

实际上,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排列。

在多方外事接待中,此种排列顺序主要适用于如下两种情况:一是没有必要进行顺序排列;二是实在难以进行任何方式的排列。

2、礼宾次序的排列要求(1)在一般社交场合,约定俗成的做法是:凡涉及位次顺序时,国际上都讲究右尊左卑。

(2)一些场合的特殊要求:①同行时。

两人同行,以前者、右者为尊;三人或三人以上同行,并行以中者为尊,前后行,以前者为尊。

②乘电梯时。

若是乘坐无人值守电梯,志愿者须自己先进后出,以便控制电梯。

若是乘坐有人值守的电梯,则志愿者应当后进后出。

③乘坐轿车时。

一般是五人座轿车,如是司机开车,后排右边为尊,左边次之,前排副驾驶室最小;如是主人开车,则副驾驶室为上座。

上车时,应让尊者先行。

志愿者应请客人由右边上车,然后再从车后绕到左边上车。

④迎宾引路时。

志愿者走在客人前方约一米左右。

⑤上楼时。

尊者在前,下楼时则相反。

⑥在室内。

以朝南或面门的座位为尊位。

外事礼仪礼节相关常识

外事礼仪礼节相关常识

外事礼仪礼节相关常识外事礼仪礼节是指在国际交往中,按照一定的规范和仪式进行的行为举止。

它是国家间友好交往和互信的基础,也是展示一个国家文化底蕴和形象的重要方式。

本文将介绍外事礼仪礼节的核心内容,包括招待、交流、礼品赠送等方面,以增进读者对国际外交的了解。

一、招待礼仪在招待方面,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礼仪规范,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招待礼仪:1. 客人到达:作为主人,应该提前安排好接待事宜,包括接机、安排住宿等。

迎接客人时要热情洋溢,微笑并握手表示问候。

同时,提供干净整洁的住宿环境给客人。

2. 用餐礼仪:在用餐时,主人要注意客人的饮食习惯和禁忌,以避免尴尬情况的发生。

遵循餐桌礼仪,包括用餐姿势得体、不大声喧哗、不讲究份量等。

3. 礼仪用语:言辞要文雅、客气,避免使用不合适的话语或调侃他人。

对于各种不同场合,要用不同的礼仪用语,例如祝酒词、道别等。

二、交流礼仪在国际交往中,交流礼仪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交流礼仪的常识:1. 问候礼仪:遇到外宾时,可以使用握手、微笑等方式表示问候。

同时,要了解对方国家的问候习惯,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引起误解。

2. 语言交流:在与外宾交流时,要使用国际通用语言或对方母语进行沟通。

如果有语言障碍,可以找翻译或使用简单明了的手势和表情来进行交流。

3. 身体语言:姿势要端正得体,不要乱动、扭曲或嘴巴张大。

此外,要与对方保持适当的目光接触,表现出尊重和关注。

三、礼品赠送礼仪在外事礼节中,礼品的赠送是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和友好行为。

以下是一些礼品赠送的常识:1. 选择合适的礼品:要根据对方的背景、文化和个人喜好选择礼品。

同时,要注重礼品的包装和质量,表达自己的心意。

2. 送礼的时机:要注意送礼的时间与场合,避免显得不合时宜。

一般情况下,在正式会晤或特定节日时赠送礼品更为合适。

3. 送礼的方式:礼品可以亲自送达,也可以通过邮寄等方式送出。

无论哪种方式,都要以谦逊和关怀的态度来表达。

结语外事礼仪礼节在国际交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外交外事礼仪

外交外事礼仪

外交外事礼仪
外交外事礼仪是指在国际交往中需要恰当地运用礼节、态度和行为的一系列规范。

其目的是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互相理解、尊重和合作。

以下是一些外交外事礼仪的基本要点:
1. 尊重对方文化和风俗习惯:在与外国人交往时,要了解对方国家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比如,有些国家的人在交谈时可能会倾斜头部表示同意,而有些则不会。

在拜访他们的国家时,要尊重他们的文化习惯。

2. 使用正确的称谓:称呼对方时要使用正确的称谓。

例如,对于外交官或高级官员,可以使用“大使”或“部长”来称呼。

而对于一般民众,则应使用一般的礼貌用语。

3. 注意礼仪:在社交场合,要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

例如,要避免说庸俗、侮辱他人或不适当的话题。

同时要注意餐桌礼仪,例如用餐时不能吸嘬,使用餐具时要熟练等等。

4. 维护外交职业的形象:外交官要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不得参与任何有损形象的活动。

例如,不得携带武器,不得做出不必要的攻击性言辞等等。

总之,外交外事礼仪是促进国际交流的关键。

遵守礼仪规范,展现出良好的外交形象,将有利于增强彼此的互信和理解,建立友好的国际关系。

涉外礼仪教程

涉外礼仪教程

涉外场合礼仪是指应用于外事活动中,符合外交礼节、国际惯例、宗教文化等要求的行为规范,以增进国际友谊、促进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交流。

尤其在全球化的今天,了解涉外礼仪已成为越来越多人必备的技能。

以下是一份涉外礼仪教程,希望对需要的人有所帮助。

一、基本礼仪1. 仪态端庄在任何场合下都要保持端庄的仪态。

站立时,应双脚并拢,双臂自然下垂;坐着时,应背挺直,不摆动。

无论何时,都要注意个人形象的卫生与整洁。

2. 礼貌交际在涉外场合保持礼貌交际态度,避免使用过于亲昵或口语化的用语,尤其是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时。

礼貌的交际方式可以帮助建立信任、增进交流。

3. 微笑面对面对陌生人或人群时不要紧张,保持微笑的表情来缓和气氛,使自己和他人都感到舒服。

同时,也可以适当运用目光和姿势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情感。

二、餐桌礼仪1. 合理饮食在餐桌上应该控制进餐速度,品尝每道菜肴,并注意食用均衡营养的食物。

对于不喜欢的食物可以礼貌地拒绝,但不要影响其他人的用餐。

2. 用餐方式在用餐时,应该优雅、自然地使用餐具,使用得体的方式进食。

例如,拿餐具时应该在适当的位置拿取,使用时也要注意正确的用法;在进食前应该洗手,并注意个人卫生。

3. 礼貌用语在用餐时,应该使用得体的用语,如“请”、“谢谢”等礼貌用语。

同时,还应该注意与其他人进行适当的交流,以增进感情、拉近距离。

三、礼仪常识1. 普通场合礼仪在各种场合中,应该了解对应的礼仪,如何进场、如何交谈、如何告别等等。

避免出现不礼貌或尴尬的行为,以便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

2. 商务场合礼仪在商务谈判中,应该了解对应的商务礼仪,例如如何与客户沟通、如何签订协议。

完成商务合作的同时,也应该保持商家之间的良好关系。

3. 国际礼仪在国际场合中,应该了解对应的国际礼仪,例如如何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如何进行商务洽谈。

正确的国际礼仪可以有效促进国际间的合作,增进双方之间的友谊。

四、结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是礼仪之邦,也是最讲究礼仪的国度。

涉外礼仪,一般指的是中国人在与外国人进行交际应酬时所须遵守的人际交往的行为规范,每一位涉外人员均须自觉恪守。

在涉外交往中,遵守涉外礼仪也是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形象。

一、外事礼仪的基本常识
1、不卑不亢
是外事礼仪的一项基本原则。

它要求每一个参与外事活动时,都必须意识到,自己在他国人民眼里,是代表自己国家、自己的民族、自己的单位。

要做到从容得体、堂堂正正。

不应该畏惧自卑,低三下四,也不要自大狂傲,放肆嚣张。

2、热情真诚
热情有度待人热情不仅意味着自己对待交往对象具有诚意,也能体现对对方充满了友好、关怀与热诚。

但是,作为外事人员对人热情相待,必须有一个“度”,注意“热情有度”。

3、尊重隐私尊重隐私
实际是上述“热情有度”的顺理成章的推论。

所谓尊重隐私,主要是提倡在国际交往中主动尊重每一位交往对象的个人隐私,不询问其个人秘密,不打探其不愿公开的私人事宜。

目前,在国际社会里,尊重隐私与否,已被公认为一个人在待人接物方面有无个人教养的基本标志。

在涉外交往中,尊重隐私实际上具体表现为人们在交谈中的下述“八不问”:不问收入支出;不问年龄大小;不问恋爱婚姻;不问身体健康;不问家庭住址;不问个人经历;不问信仰政见;不问所忙何事。

4、注重信誉
守信约定在国际社会里,人们十分重视交往对象的信誉,讲究“言必信,行必果”。

慎重许诺:在涉外交往中,基层公务员对外方人士所作出的所有正式承诺必须量力而行,慎之又慎,切勿信口开河,草率许诺,也不要使承诺大而化之,模棱两可。

严守约定:在国际社会中,信用就是形象,信用就是生命。

既然“中国人历来说话都是算数的”,那么基层公务员在涉外交往中就一定要努力恪守约定,兑现承诺,如约而行。

二、外事礼仪的基本要求
1、讲究仪表与衣帽整洁,面、手、衣履要洁净
男子的头发、胡须不宜过长,应修剪整齐。

指甲要经常修剪,一般与指尖等长,不留污垢,保持手部清洁,若手部有疾症或疤痕要戴手套。

衣着要整洁笔挺,不能有褶皱,钮扣均应整齐,裤扣不能在室外或公共场合整理。

衬衣一般为白色硬领,袖与下摆不露出外套,并放入裤内。

要按交际场所或交际需要着装。

礼服、领带或领花应结好,佩戴端正,并备洁净手绢与梳子。

皮鞋应擦亮。

不要在人前做剔牙、抠鼻、掏耳、剪指甲、搔痒等不雅的小动作。

也不要在人前打哈欠、伸懒腰、打喷嚏、擦鼻涕、咳嗽,打喷嚏时应用手帕、餐巾纸捂口鼻,面向一旁,避免发出大声响。

2、举止大方得体,态度和蔼端庄,精神饱满自然,言行检点
站、坐、走都要符合常规,任何失礼或不合礼仪的言行者会被视为有失体面。

3、说话客气,注意身份
说话时神情衿持和蔼,面带微笑。

随便与人攀谈是失礼行为,萍水相逢,应在有人介绍后方可交谈。

4、遵守公共秩序,不打搅、影响别人,尊重别人
不随意指责别人或给别人造成麻烦或不便。

发表议论与指责别人会被认为缺乏教养。

在图书馆、博物馆、医院、教堂等公共场所都应保持安静。

在隆重的场合,如举行仪式、听讲演、看演出等,要保持肃静。

三、外事礼仪的注意事项
1、遵守社会公共道德。

2、遵守时间,不要失约。

严紧在工作和休闲时间打搅外宾。

参加活动要按约定时间到达不守时是失礼的表现。

但也不要过早的到达,以免使主人未准备好而难堪。

3、尊敬老人和妇女,上下车辆,出入门应让他们先行。

4、举止端庄,注意言行,不要做一些异乎寻常的动作;不要用手指指人。

不喧哗、不许放大笑、不在远距离大声喊人,走路不要搭肩膀;站、坐姿势要端正,不要坐在椅子扶手上。

坐下时腿不要乱跷、摇晃,更不要把腿搭在椅子扶手上,也不要把裤管撩起。

手不要搭在临近的椅子背上。

女同志不要叉开双腿。

5、切勿随地吐痰,不乱扔烟蒂或其他废弃物品。

6、公共场合不可以修指甲、挖耳朵、搔痒、摇腿、脱鞋、打饱嗝、伸懒腰、哼小调、打喷嚏、打哈欠时应用手帕捂住嘴鼻,面向一旁,避免发出声音。

7、吸烟应注意场合,参加活动前不要吃蒜、葱等味大的东西。

8、衣着要注意清洁、整齐,特别是衣领和手帕要经常洗换,头发、胡须要经常修整。

9、日常生活中见面时要互致问候,谈话时注意勿谈论疾病与不愉快的事。

10、涉外性送礼在涉外性的各种友好交际中,为了向他人表示慰问、祝贺或感谢,往往需要赠送一些物美价廉的小礼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