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楼兰古城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十一课 楼兰古国

第十一课  楼兰古国

第十一课楼兰古国教案设计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通过教学,要求学生全面掌握本课的词语,达到听说读写用的全面要求,为理解课文扫除障碍,重点词语和句式要求会造句。

2、通过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意义和用法,达到能利用其做各种练习。

掌握近义词语用法对比。

3、熟练朗读课文,语音基本正确,语调较为自然。

4、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运用所学的词语、语法结构,语篇表达形式较完整的表达自己的见解或要说的话。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生词57个专名8个2、重点词语:来往(动)、考察(动)、细致(形)、清除(动)、隐约(形)、聚集(动)、罚(动)、恶劣(形)3、次重点:注意多音字“都、重、露、恶、埋”的读音4、语言点:甚至(副、连)、只有(副)、除了…以外…、家(后缀)、使(动)、对(介)、各…各…(固定格式)、可见(连)、不可、非…不可5、词语辨析:考察∕考查6、课文:《楼兰古国》7、课后练习三、教学方法:精讲多练,以练为主。

四、课时安排本课共需4讲,8学时教学内容一、课文《楼兰古国》二、生词57个三、重点词语:8个;语言点:10个近义词语用法对比:组四、课后练习第一讲(1—4学时)一、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 2、询问考勤二、检查复习:(一)抽背上节课课文并找学生回答问题(二)检查学生的汉语展示《分工不同》三、检查预习情况。

(一)要求学生齐读生词并纠正发音错误。

(二)要求学生回答:①楼兰古国遗址在哪儿? (位于……)②为什么说楼兰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地方?③为什么有人怀疑楼兰国只是一个传说? (因为除了……以外,……根本……)④是谁在什么时候在哪儿发现了楼兰古城遗址?⑤现在的楼兰是什么样的?⑥考古学家在楼兰城内发现了什么?这些文物的发现说明了什么?(三)判断①古城的遗址位于新疆境内的一个大沙漠的西南。

(错)②楼兰古国只是一个传说罢了。

(错)③环境恶化是楼兰古国消失的最主要的原因。

(对)(四)听写词组、句子:1—6段:1.楼兰古城2.古城的遗址3.位于新疆境内4.一个大沙漠5. 丝绸之路6.交通要道7.外交使者8.来往不断9.人口稠密10.经济繁荣11.政治中心12.像谜一样13. 神秘地消失了14.有人怀疑15.关于楼兰的记载16.找不到证据 17.瑞典地理学家18.向世界宣布19.考古学家20.1关注的热点21.发生灾难22.解开古楼兰之谜23.深入沙漠 24.进行考察 25.献出生命 26.埋在黄沙下27.露出一点儿木桩28.进行挖掘 29.认真细致 30.一段城墙 31.一座佛塔木头房屋33.清除黄沙 34.生命之水 35.从西北流入36.楼兰居民 37.汉文木简 38.玻璃用品39.西亚风格的毛布40. 文物被发现 41.文化交流的产物 42.隐约地告诉7—10段:1.各种各样的解释 2.环境恶化 3.罗布泊绿洲 4.十多万平方公里 5.动物聚集 6.根据出土文物分析 7.种过小麦 8.生产过日常用品 9.发现许多古墓10.相当讲究11.规模稍大12.圆形木材围绕在周围 13.满眼黄沙 14.破坏了生态环境 15.破坏水源 16.绿洲沙漠化 17.不可避免 18.必然结果 19.尝到自己种下的苦果 20.明确记载着 21.当时的法令 22.严禁砍树23.罚马一匹 24.保护自己的家园 25.古尸的肺 26.有很多沙粒 27.恶劣的环境 28.曾经繁荣一时的名城 29.留下教训 30.不可能恢复的程度2、领读,抽读,齐读生词和词组;并作词组扩展四、学习新课:(一)导入课文:我想首先请问同学们一个问题,提到丝绸之路你会让你想到什么画面或者哪些词语……(文明、文化交流、商人、贸易、来往、经济、繁荣、沙漠、骆驼、木卡姆、刀郎……)丝绸之路:传统的丝绸之路,从中国古代的都城长安开始,到罗马为止,全长6640公里。

2020春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件:第五章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020春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件:第五章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人类向环境的索取超过环境 承受能力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环境问 题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 壤污染
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
区 表现 固体废弃物污染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别 方式 噪声污染
土地盐碱化
放射性污染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
海洋污染
生物多样性减少
联系
都是环境问题的基本形式,环境污染往往会导致生态破 坏
境问题更加严峻。
问题思考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①发展中国家多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环境承受着经
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的双重压力;②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
到发展中国家;③发展中国家限于经济技术水平较低,没有足够能
力进行环境整治。
自主预习
自我检测
(3)全球性环境问题 世界部分地区的环境问题,其中有些环境问题已经超越国界和地 域的界线,甚至发展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如酸雨、臭氧层破坏、 全球变暖等。还有些环境问题,如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 水体污染等,也有从局部向全球蔓延的趋势。 问题思考我国长江以南地区酸雨严重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①我国长江以南各大城市中,燃烧的大多是含硫量高的煤, 酸性气体排放量大;②南方土壤呈酸性,大气中灰尘颗粒均呈酸性, 难以中和大气和雨水中的酸;③南方多丘陵,酸性气体不易扩散,而 北方地形平坦辽阔,风力强劲,易于酸性气体扩散;④南方气候湿润, 降水多,而北方气候相对干燥,降水较少。
自主预习
自我检测
二、选择题 读漫画《逼牛太甚》,完成下题。 A.过度垦荒,水土流失 B.过度放牧,草场退化 C.建设占地,耕地减少 D.森林破坏,土地荒漠化 解析:依据图示“违法占地”信息可知,该漫画反映的是建设占地、 耕地减少的环境问题。 答案:C

楼兰古城 城廓之国

楼兰古城  城廓之国

大批的考古学家、地理、地质学者接 踵而至。他们是:
1905年美国的亨廷顿探险队;
1906年英国的斯坦因探险队;
1908--1909年日本的大谷光瑞超 探险队;
1910--1911日本的大谷光瑞、枯 瑞超第二次探险队。
生态环境的破坏
楼兰曾是个河网遍布、 生机勃勃的绿洲。
太阳墓考古现场
太 阳 墓 复 原 图
恶劣的自然环境
楼兰地处内陆,气候干燥, 久而久之,原来芳草遍地的绿 洲再也留不住一片绿色。
战争
战争直接导致楼兰古国的消亡也是完全 可能的。在海上贸易时代之前,东西方贸易 只有一条漫长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 沿线各国,就成了周边列强掠夺的重要对象。
新路线的开辟
★自敦煌进入西域的古道有了很 大的发展。
“太阳墓”外表奇特而壮观,围绕墓穴的是一层套一层的共 七层由细而粗的圆木。木桩由内而外,粗细有序。圈外又 有呈放射状四面展开的列木,井然不乱,蔚为壮观,整个 外形酷似一个太阳,很容易让人产生各种神秘的联想。 “太阳墓”的盛行,大量树木被砍伐,使楼兰人在不知不 觉中埋葬了自己的家园。据已发现的七座墓葬中,成材圆 木达一万多根,数量之多,令人咋舌。


★海上通道的开辟
民工们在挖掘楼兰佛塔(斯文·赫定摄)
楼兰居住遗址(斯坦因摄)
雕花木窗((青铜时 代) 小河墓地出土 (2003年)。
石器(石器时 代),罗布泊地区 (斯坦因采集)。
木雕人面像(青铜时代) 小河墓地(2003年出土)
木雕人面像(青铜时 代)
小河墓地(日本大谷探险 队征集)
彩绘木棺,魏晋(3 世纪~4世纪),楼兰 古城北古墓出土
木雕(3世 纪~4世 纪),楼 兰遗址出 土(斯 文·赫定挖 掘)。

楼兰古国 ppt课件

楼兰古国 ppt课件
故事:他说,他的父亲是个考古 语言学家,
著名的楼兰女尸出土时,发现她 的身边陪葬着
一个美丽的陶罐,上面刻着许多 密密麻麻的象
形文字。后来陶罐运回京城,在 他父亲和有关
科学家苦心研究下,终于破解了 这些文字,原
来,这竟是一个男人写给他心上 女人的缠绵情书,
为了让女人记住他,他就花了许多年的时间,将 情书刻在陶罐上送给她,那个女人想来也是个情种, 就在她离开世界的那一天,她嘱咐家人将这充满爱 意的陶罐葬在她身边。时间流逝了几千年,山河走 旧了,人也走远了,惟有 这情这爱依然光鲜,宛 若九月里不起眼的黄菊花,年年岁岁在风中笑。

敦西精布楼国楼
煌北 绸,、)址个古

之东于。在古国 路当阗西今代名 的白,南中小。
兰 国
要龙北通国国楼
冲堆通且新,兰
。,车末疆国是
通师、罗都中

▪ 楼兰古城遗址是全国重点丈物保 护单位,位于东径89°55′22〃, 北纬40°29′55〃〃,若羌县境内 罗布泊以西,北距孔雀河故道南 岸16公里,东距罗布泊北岸28公 里处,整个遗址散布在罗布泊西 岸的雅丹地形之中。
城障关在扜为楼帝耆兰臣,兰派劫兰
成。至楼泥王兰元降王。于既兵西屡
为魏楼兰城,,凤汉,后是降讨汉次


楼兰古城现占地12万平方米,接近正方形,边长约330米 整个遗址散布 在罗布泊西岸的雅丹地貌群中。 楼兰古城遗址西北距库勒尔市350公里,西南据 若羌县成330公里
记得有一个好朋友曾经对我讲过 这样一个
兰消失于战争, 水干,生态恶
公元五世纪后, 化,上游河水
楼兰王国开始 被截后改道,
衰弱,北方强 楼兰败于人们
国入侵,楼兰 不得不离开楼

《楼兰古城资料》PPT课件

《楼兰古城资料》PPT课件

消失之谜
• 1878年,俄国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考察了罗布泊,发现中国地图上标 出的罗布泊的位置是错误的,它不是在库鲁克塔格山南麓,而是在阿尔金山 山麓。当年普尔热瓦尔斯基曾洗过澡的罗布泊湖水涟漪,野鸟成群,而今却 成了一片荒漠、盐泽。也就是说,罗布泊是个移动性的湖泊。 罗布泊怎会游移呢? • • • •




山上、山下实行季 节性轮牧:
新疆的草场类 型属于山地草场, 山上、山下实行季 节性轮牧:冬季在 山麓地带的草场放 牧(2000米以下) 夏季在山地林带以 上的草场放牧 (2000米以上)。
牧场转场
锡林郭勒草 原
呼伦贝尔草原
三河牛
优良畜品种
三河马
优良畜品种
滩 羊
优良畜品种
细 毛 羊
降水量逐渐 减少
年降水量50200毫米对应 荒漠草原
年降水量 200-400毫米 对应原
草原
荒漠
荒漠草原
西部
温带 草原
森林 草原
东部
地形
读“西北地区”,回答:山脉:
阴山 ;B___________ 祁连山;C___________ 阿尔泰山 A___________ ;
• •
探险队
• • • • • 大批的考古学家、地理、地质学者接踵而至。他们是: 1905年美国的亨廷顿探险队; 1906年英国的斯坦因探险队; 1908--1909年日本的大谷光瑞超探险队; 我国科学家到楼兰考察,开始于1927年。当年随中瑞 (典)西北科学考察团来楼兰的著名考古学家黄文弼和地 理学家陈宗器,曾先后数次到达罗布泊北岸考察,发掘遗 址,出土了70多枚写有明确的西汉纪年的汉文木简,发掘 了汉代烽燧遗址,还出土了相当数量的铜器、铁器、漆器、 木器和骨、石、陶器,以及丝、麻织品残片。黄文弼就他 在罗布泊地区的考古工作,发表了专著《罗布泊尔考古 记》,楼兰地区的古代文明在中国学者的手中揭开了新的 一页。黄文弼是我国解放前唯一到过罗布泊地区进行考察 工作的中国考古学家。

第二章 第一节 第三课时

第二章   第一节  第三课时

宜林则林 宜牧则牧
现有林地
作为防护林
绿洲边缘的 灌草林带
已荒漠化的地方
发展林业、牧业
退耕还林 退耕还牧
d.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能源问题
解决能源
的途径
开源
营造薪炭林 新建沼气池 利用风能、太阳能
节流 推广省柴灶
e.控制人口增长 控制人口增长 提高人口素质


建立人口、

资源、环境

协调发展的

思考:分析楼兰古城兴衰的原因?
兴: (1)塔里木河带来丰沛的水源(上游有大量冰雪融水和
山地降水补给) (2)大片胡杨树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衰: (1)自然原因:深居内陆,降水少,温带荒漠广布,容
易引起沙漠扩张。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导致植被破坏,水源减少;
盲目垦荒,农业用水量加大,导致塔里木河流量锐减,大片 胡杨树枯死;乱砍滥伐,砍伐胡杨树,毁林开荒。
a生物措施——绿洲地区——多层防护林体系
绿洲外围的 沙漠边缘 前沿地带
(绿防洲护内林部网)
荒漠植物的生态适应
荒漠植物一般具有强大的耐旱力,有的根系和地下茎特别 发达,以便从土壤和岩隙间吸收水分;有的茎叶具毛或刺 ,或退化无叶,以减少蒸腾;有的具有耐盐特性。
沙坡头草方格沙障
沙坡头草方格沙障
c.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启示:楼兰古城的消失告诉我们荒漠化有可能会带 来哪些危害?
①生态环境恶化
②威胁基础设施
③为沙尘暴提供沙源
7
恶果:沙尘暴
恶果:沙尘暴
恶果:沙尘暴
恶果:沙尘暴
面对日益扩大的荒漠化,人类应从哪些方面来防治呢?
新疆坎儿井——利用地下水

揭开神秘楼兰古城面纱 美丽小河公主 组图

揭开神秘楼兰古城面纱 美丽小河公主 组图

揭开神秘楼兰古城面纱美丽小河公主组图揭开神秘楼兰古城面纱美丽小河公主组图对一个探险旅游者来说,新疆有一处地方是充满吸引力的。

这个被称为“沙漠中的庞贝”的神秘古城,就是西域古国楼兰。

这里悠久的历史、天方夜谭似的传说故事是多么令人神往;它那神秘地在地球上消失,又意外地出现,引起多少人的兴趣——许多中外游人和探险家都不辞辛劳地沿着丝绸之路向西进发,去目睹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古楼兰。

楼兰古城位于今天中国新疆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若羌县北境,罗布泊以西,孔雀河道南岸7公里处,整个遗址散布在罗布泊西岸的雅丹地形之中。

中国史籍中最早关于楼兰王国的具体记载,见于《史记?大宛列传》。

根据记载,我们知道楼兰是一个西域小国,建国于盐泽边上,有城郭,然而“兵弱易去”。

这里的“盐泽”,指的是罗布泊。

到汉代史学家班固撰写《汉书》时,楼兰王国有1570户人家,共14100口人,国都名“打泥”。

《汉书》进一步介绍了楼兰的生态环境:“地沙卤少田,寄田仰谷分国。

国出玉,多葭苇(芦苇)、枝柳(红柳)、胡桐家胡杨)、白草(芨芨)。

民随畜牧,逐水草。

有驴马,多骆驼。

能作兵,与婼羌同。

”汉昭帝时~楼兰改国名为鄯善~并请求朝廷驻军伊循。

昭帝便在伊循城臵都尉~行屯田。

从此楼兰便成为中央政府控制西域的战略支点。

东汉时,楼兰在丝绸之路上依然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东汉政府在楼兰大规模屯田,开发楼兰。

此后直至魏晋累几百年之久,楼兰一直是内地通往西域的重要交通枢纽,再后来,楼兰便很少见于史载,逐渐地神秘消失了。

楼兰在历史上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枢纽,中西方贸易的一个重要中心。

司马迁在《史记》中曾记载:“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

”这是文献上第一次记载楼兰城。

西汉时,楼兰的人口总共有1万4千多人,商旅云集,市场热闹,还有整齐的街道,雄壮的佛寺、宝塔。

然而当时匈奴势力强大,楼兰一度被他们所控制,他们攻杀汉朝使者,劫掠商人。

汉武帝曾发兵破之,俘虏楼兰王,迫其附汉。

但是楼兰又听从匈奴的反间之计,屡次拦杀汉朝官吏,汉昭帝元凤四年(公元前77前,大将军霍光派遣傅介子领几名勇士前往楼兰,设计杀死了楼兰王尝归,立尝归的弟弟为王,并改国名为鄯善,将都城南迁。

八年级地理探究楼兰古城消失的原因课件全国通用

八年级地理探究楼兰古城消失的原因课件全国通用
高原隆起是地域因素

除了全球气候的变化之外,青藏高原的隆起是地域性 中最重要的原因。在距今7到8万年前,青藏高原快速隆升。 这种隆起对中国西北部的气候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由于罗 布泊所处的地理位置位于东亚西北内陆,每年,太平洋和 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几乎都很少到达这里。 当全球气候发生变化时,整个东亚西部都开始出现了 干旱和沙漠化、戈壁化趋势。在这期间,罗布泊开始从南 向北推移。在距今7万年左右的时候,湖面急剧下降到最 后接近湖底。因湖底地形的高低不平,原先巨大统一的古 罗布泊分解成现在的台特玛湖、喀拉和顺湖和北面较大的 罗布泊。 在地域性因素中,还有一点必须值得注意,据说从近 来的遥感资料判断,孔雀河上游曾发生了一次大的滑坡事 件。这次滑坡整个堵塞了孔雀河的河流通道,致使罗布泊 的来水被断。现在的问题是还不知道这次滑坡的具体时间, 它是否发生在罗布泊干涸之前还有待于研究。


三、环境问题
• 当楼兰古城成了一定的规模了,它的人口 激增,那么就会对它周围的水源有了很大的 要求,还有人们对它周围环境的破坏,最主 要的是,沙漠的河流多为内流河就是流着流 着会消失的河,这种河易改道,河改道后楼 兰的水源自然就成了问题,到最后水枯人去, 楼兰就只能成为一座荒城了。 至今千载的岁月足以让楼兰成为一片废墟
一、全球气候旱化是大背景

大约万年前,地球环境发生了空前的变化,即由末次冰期的干冷环 境演变成冰期后时期的湿润环境,借此契机,人类文化也由旧石器时代 进入新石器时代。而一万年之后,地质环境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性变化, 距今约10000年至8000年为升温期,距今约8000年至3000年为高温期 (气候适宜期),距今3000年至今为降温期。这三大环境格局变化为地质、 生物、化学与物理的古环境研究所证实,只是在三阶段划分的时间上, 由于方法、地点或研究对象的不同而略有出入。这种环境气候的变化规 划了人类的活动范围与方式。 以楼兰为例,新石器时代人类便涉足这里,青铜器时代这里人口繁 盛,这时恰值高温期,罗布泊湖面广阔,环境适宜。但此后进入降温区 后,水土环境变差,河水减少,湖泊缩减,沙漠扩大。在距今约2000年 左右旱化加剧,这表现在中国北方广大地区冰进发生,黄土堆积,湖沼 消亡,海退发生。 楼兰古城的消亡大约在公元前后至四世纪(中原的汉朝到北魏时期), 这时正是旱化加剧的时期。其实,在这一旱化过程中,不仅是楼兰古城 消亡,而且由于沙漠扩大,先后发生尼雅、喀拉墩、米兰城、尼壤城、 可汗城、统万城等的消亡。 楼兰古城的消亡是在中国北方,甚至是世界气候出现旱化的大背景 下发生的,它不是一个孤立的空间,只是由于楼兰处在干旱内陆,这里 人文与自然环境的变化更显著罢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楼兰古城(共17张PPT) 地理——楼兰古城(共17张PPT)
经验教训
地理——楼兰古城(共17张PPT)
第 3 部分 经验教训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 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面对日趋严重的环境问 题,我们应积极采取措 施。 类似楼兰的情况可采取 封杀禁牧,合理用水, 生态移民等措施,保护 好现有资源,以实现人 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 发展。
第 2 部分 消失之谜
斯文·赫定在这里发掘了大量文物, 回国后,他把文物交给德国的希姆 莱鉴定。经鉴定,这座古城是赫赫 有名的古国楼兰,整个世界震惊了。 经历史学家和文物学家长期不懈的 努力,楼兰古国神秘的面纱被撩开 了一角。
第2部分
第 2 部分
消失原因
说法一:楼兰消失于战争
说法二:楼兰衰败于干旱、缺水,生态恶化,上 游河水被截断后改道,人们不得不离开楼兰
王国的范围东起古阳关附 近,西至尼雅古城,南至 阿尔金山,北至哈密。
第1部分
楼兰商旅云集,市场热闹,还有整齐的街道,雄壮的佛寺、宝塔。 然而当时匈奴势力强大,楼兰一度被他们所控制,他们攻杀汉朝使 者,劫掠商人。汉昭帝元凤四年公元前77前,大将军霍光设计杀死 了楼兰王尝归,立尝归的弟弟为王,并改国名为鄯善,将都城南迁。 但是汉朝并有放松对楼兰的管理,"设都护、置军候、开井渠、屯田 积谷",楼兰仍很兴旺。
地理——楼兰古城(共17张PPT)
地理——楼兰古城(共17张PPT)
THANKS
地理——楼兰古城(共17张PPT)
地理——楼兰古城ppt课件
楼兰古城
の消失
1——楼兰
地理——楼兰古城ppt课件
昔日繁华 消失之谜 经验教训
楼兰——昔日繁华
第 1 部分:楼兰——昔日繁华
楼兰古国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国家,位于罗 布泊西部,处于西域的枢纽,在古代丝绸之路 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第 1 部分
中国史籍中最早关于楼兰王国的具体记载,见于《史 记·大宛列传》。根据记载,楼兰是一个西域小国, 建国于盐泽边上,有城郭,34;,指的是罗布泊。到汉代史学家班固撰写《汉 书》时,楼兰王国有1570户人家,共14100口人,国 都名"打泥"。《汉书》进一步介绍了楼兰的生态环 境:"地沙卤少田,寄田仰谷分国。国出玉,多葭苇 (芦苇)、枝柳(红柳)、胡桐家胡杨)、白草(芨芨)。 民随畜牧,逐水草。有驴马,多骆驼。能作兵,与婼 羌同。"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王昌龄《从军行》
楼兰在唐朝还是边陲重镇
第 1 部分
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 千一百里。
--- 《 史记》 它西南通且末、精绝、拘弥、于阗,北通车师,西北通焉耆,东当白龙 堆,通敦煌,是扼丝绸之路的要冲。

消失之谜
第 2 部分 消失之谜
……
第2部分
同时
随着青藏高原在距今7到8万年前的快 速隆升,罗布泊由南向北迁移,干旱 化逐步加剧,最后导致整个湖泊干涸。 流入罗布泊的塔里木河下游被流沙淤 塞,楼兰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人口 被迫外迁。
第2部分
所以
这既是全球性的问题,也是地域性的问题,除了自然方面 的原因,还有人为方面的因素。
œœ
1900年3月,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沿塔里木河向 东,到达孔雀河下游,想寻找行踪不定的罗布泊。 3月27日,探险队到达了一个土岗。这时,糟糕的 事情发生了,斯文·赫定发现他们带来的水泄漏了 许多。他们于是去寻找水源,令人难以置信的一 幕发生了,一座古城出现在他们的眼前:有城墙,
有街道,有房屋,甚至还有烽火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