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膏药的配方及制作
各种膏药的配方

各种膏药的配方膏药,是一种外用药物制剂,广泛应用于治疗皮肤疾病、关节疼痛、肌肉拉伤等症状。
膏药有许多种类,各种膏药的配方也各不相同。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膏药配方,其中包括中药膏药和化学膏药。
中药膏药配方:1. 温经散寒型膏药配方:- 熟附子粉:10克- 细辛粉:10克- 川芎粉:10克- 红花粉:10克- 辣椒粉:5克- 蜂蜜:适量将以上中药材粉末混合均匀,加入适量蜂蜜调匀,制成膏药。
此膏药适用于寒邪入侵引起的关节疼痛、肌肉酸痛等症状。
2. 活血化瘀型膏药配方:- 当归粉:20克- 三七粉:10克- 桃仁粉:10克- 红花粉:10克- 白芷粉:10克- 乳香粉:5克- 蜂蜜:适量将以上中药材粉末混合均匀,加入适量蜂蜜调匀,制成膏药。
此膏药适用于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皮肤疾病、瘀血等问题。
化学膏药配方:1. 抗菌消炎型膏药配方:- 聚合物基质:100克- 抗菌药物:适量- 消炎药物:适量将聚合物基质与抗菌药物、消炎药物混合均匀,制成膏药。
此膏药适用于皮肤创伤、感染等情况。
2. 缓解肌肉疼痛型膏药配方:- 聚合物基质:100克- 镇痛药物:适量- 消肿药物:适量将聚合物基质与镇痛药物、消肿药物混合均匀,制成膏药。
此膏药适用于肌肉拉伤、炎症等症状。
以上仅为部分常见膏药配方,具体的制作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还需遵循医师的指导。
在使用膏药前,请确保清洁患处,并避免过敏成分。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膏药只适用于外用,切勿内服。
结语:膏药作为一种常见的外用药物,有各种各样的配方和用途。
中药膏药以天然草本植物为主要原料,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等特点,适用于中医理论所述的病理类型。
化学膏药则以化学合成物为主要成分,具有抗菌消炎、镇痛消肿等作用,常用于现代医学所治疗的症状。
无论是中药膏药还是化学膏药,正确的制作和使用方法至关重要。
在使用膏药前,务必阅读说明,并严格遵循医嘱或药品说明书上的用法和用量。
如果出现不适或过敏反应,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就医。
各种膏药的自制配方大全

各种膏药的自制配方大全驱风止痛膏1.药物组成天南星粉,半夏粉,川芎粉,草乌粉各30克,薄荷脑,樟脑,胡椒粉各10克,松香1000克,蜂蜡90克,花生油210毫升。
2.制作方法先将松香、蜂蜡、花生油熬至滴水成珠,加入前四种药粉至不粘手为度,入冷水一周后加后三种药粉即成。
每贴用3-5天。
3.主治范围风湿腰腿痛及跌打损伤。
4.方剂来源黑膏药网。
新型黑膏药1.药物组成A.麻黄45 稀签草50 海风藤50 羌活50 桂枝35 生马钱子30 田七10 生龙骨15 炮甲15 白附子30 乳香20 没药20筚拨30 山萘20 独活20 玄参25 当归40 荆芥35 双花30 川椒40 干姜45 急性子30 木瓜45 川芎40 牛膝50杜仲50 生川乌40 生草乌40 生南星40 生半夏40 牙皂50 云南一枝篙50B公丁香血竭各12 土鳖虫炒白介子煅自然铜红花川断蜈蚣全虫五倍子水牛角粉各20 乳香没药各6共为细末.2.制作方法将处方A的药物水煎三次,头两次煎三小时过滤,第三次煎两小时过滤,合并三次滤液熬成流浸膏.膏药制作方法:医用压敏热溶胶1000克,放入锅内加热融化,先将药粉徐徐加入搅拌均匀,然后再加入流浸膏,50毫升氮酮,继续搅拌,然后摊膏.3.主治范围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症.4.注意事项忌食鱼腥,牛肉,狗肉,鸡,竹笋等发物。
5.方剂来源黑膏药网。
自制痹痛膏1.药物组成川乌80g 草乌80g 川芎80g 威灵仙80g全蝎80g 土元80g 乳香80g透骨草8g 没药80g 大黄80g 杜仲80g 川断80g 僵蚕80g 白芷80g丹参80g 骨碎补80g 远志80g 冰片80g 黄芩80g 黄柏80g姜黄80g 地龙80g 山奈8 0g 苦参80g 干姜80g 防己80g 甘草80g2.制作方法共研极细沫,加入2%的72-6透皮剂,采用水凝胶技术制成水凝胶痹痛药贴,贴患处,1贴/48小时,20天/1疗程。
养生药材膏药配方大全

养生药材膏药配方大全
在传统中医中,膏药是一种常见的外用药物,具有通经活络、消肿止痛等功效。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养生药材膏药配方,供参考使用。
1. 活血化瘀膏:适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等症状。
配方包括红花、川芎、桃仁、没药、乳香等药材,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用麻油熬煮,冷却后加入蜂蜡制成膏状。
2. 风湿止痛膏: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肌肉酸痛等。
配方中常见的药材有独活、秦艽、桂枝、细辛、白芷等,同样需要用麻油熬煮,最后加入蜂蜡凝固。
3. 温经散寒膏:适用于寒湿引起的关节疼痛、肌肉僵硬等。
配方中常用的药材有附子、干姜、肉桂、艾叶等,熬煮方法与前述相似。
4. 清热解毒膏:适用于皮肤炎症、疮疡肿毒等。
配方中常见的药材有金银花、连翘、黄芩、黄连等,熬煮后加入蜂蜡制成。
5. 滋阴补肾膏:适用于肾阴虚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症状。
配方中常用的药材有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枸杞子等,熬煮后加入蜂蜡。
6. 益气健脾膏: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等症状。
配方中常见的药材有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等,熬煮后加入蜂蜡。
7. 安神助眠膏:适用于失眠多梦、心悸不安等症状。
配方中常用的药材有酸枣仁、远志、龙骨、牡蛎等,熬煮后加入蜂蜡。
8. 养颜美容膏:适用于皮肤干燥、面色无华等症状。
配方中常见的药材有白芍、当归、阿胶、白芷等,熬煮后加入蜂蜡。
每种膏药的制作都需要遵循严格的比例和熬煮时间,以确保药效。
在使用前,应先进行皮肤测试,以避免过敏反应。
此外,膏药的使用应遵循医嘱,不宜自行随意使用。
中医特效膏药制作及配方分享

中医特效膏药制作及配方分享
1.红花膏药
红花膏药主要用于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材料包括:红花、川芎、川穹、各适量。
制作方法如下:
步骤1:将红花、川芎、川穹研磨成细粉。
步骤2:按1:1:1的比例混合,加入适量的凡士林,混合均匀。
步骤3:在膏药表面涂抹一层薄薄的凡士林,避免其干燥。
2.白芷膏药
白芷膏药主要用于清热解毒、祛风止痛。
材料包括:白芷、苦参、透骨草、各适量。
制作方法如下:
步骤1:将白芷、苦参、透骨草研磨成细粉。
步骤2:按2:1:1的比例混合,加入适量的凡士林,混合均匀。
步骤3:在膏药表面涂抹一层薄薄的凡士林,避免其干燥。
3.当归膏药
当归膏药主要用于补血养血、活血化瘀。
材料包括:当归、红花、山楂、各适量。
制作方法如下:
步骤1:将当归、红花、山楂研磨成细粉。
步骤2:按2:1:1的比例混合,加入适量的凡士林,混合均匀。
步骤3:在膏药表面涂抹一层薄薄的凡士林,避免其干燥。
制作中医特效膏药时需要注意的几点:
1.材料选择:选择新鲜药材,无杂质,品质良好的药材;
2.配方比例:根据药效需要和临床疗效,合理搭配药材比例;
3.辅料添加:辅料的添加可以提高膏药的粘性和服用体验;
4.搅拌均匀:在混合药材和辅料时,需要充分搅拌均匀,确保药物成分充分混合;
5.保存方式:膏药制作后,可以将其保存在干燥,阴凉处,但需要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
各种膏药的配方

各种膏药的配方(一)(本方剂请咨询医师或药师后使用)五虎痹症膏1.药物组成A组:生马钱子60 g,生川乌30 g,生草乌30 g,生南星30 g,生半夏30 g,当归30 g,五加皮30 g,透骨草30 g,肉桂30 g,川芎45 g,细辛15 g,干姜30 g,红花30 g,杜仲30 g,冰片30 g,吲哚美辛片25 mg X80片,苯海拉明片25 mg X40片。
B组:松香720 g(用量为A组药粉的1,5倍),樟脑夏天用144 g(占松香用量的20%)、冬天用158 g(占松香用量的22%),凡士林43 g(占松香用量的6%),远红外陶瓷粉72 g(占松香用量的10%),“新我”氮酮29 mL(占松香用量的4%)。
2.制作方法上述A组药物研为细粉,过80目~100目筛,称量混合均匀,密封备用。
松香压成粗粉入铁锅或电热锅内,文火加热至完全熔化,加入樟脑、凡士林搅拌使其完全熔化后加入混合均匀的A组药粉,最后依次加入远红外陶瓷粉、氮酮,完全搅拌均匀后即可进行摊膏,制成每帖40 g的五虎痹症膏,装袋密封,阴凉处保存。
3.主治范围颈肩腰腿痛4.治疗效果颈椎病20人,治愈12人,好转6人,无效2人。
肩周炎19人,治愈12人,好转5人,无效2人。
腰椎病23人,治愈7人,好转14人,无效2人。
骨性关节炎28人,治愈18人,好转8人,无效2人。
跟骨骨质增生38人,治愈34人,好转3人,无效1人。
网球肘20人,治愈14人,好转3人,无效3人。
软组织损伤40人,治愈32人,好转7人,无效1人。
5.注意事项①用药期间可与牵引、针灸、按摩方法同治。
②忌食生冷、油腻食物。
③孕妇禁用。
6. 方剂来源河南省滑县焦虎乡小马村红飞卫生所杨红飞速效黑膏药(止痛用)1.药物组成生川乌10,生草乌10,蝎子,10,蜈蚣,10,乳香10,没药10,红花10,血竭10,穿山甲10,透骨草10.2.制作方法香油4两,桐油3两,棉子油3两,黄丹4两,将香油、桐油、棉子油倒入锅内,加热至40-80度后,将生川乌、生草乌、蝎子、蜈蚣、红花、山甲、透骨草倒入油内煎熬,待药物外表呈深褐色,内部较黄色为度,油温约在200-250度左右时,离火降温过滤。
二十五种中医传统膏药配方及制法大全太珍贵了

二十五种中医传统膏药配方及制法大全太珍贵了1.红花膏:材料包括红花、白花油、蜂蜜等,将红花粉末加入白花油中搅拌均匀,再加入适量的蜂蜜熬制成膏剂。
2.步摇膏:材料包括黄连、广木香、白花油等,将黄连和广木香粉末加入白花油中搅拌,熬制成膏剂。
3.逍遥丸:材料包括川芎、丹参、红花、冰片等,将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末,与黄芪、丹皮等材料混合,加入适量的蜂蜜熬制成膏剂。
4.熊胆膏:材料包括熊胆、雄黄、赤石脂等,将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末,与朴硝、黄芩煎煮浓缩后加入蜂蜜制成膏剂。
5.四绝膏:材料包括红花、麝香、防风、冰片等,将以上材料加入适量的蜂蜜熬制,再加入乳香、没药等材料制成膏剂。
6.红霉素膏:将红霉素加入适量的凡士林中,充分搅拌均匀,制成膏剂。
7.金银花膏:材料包括金银花、红花油等,将金银花研磨成粉末,与红花油混合,熬制成膏剂。
8.鱼腥草膏:将鱼腥草研磨成粉末,与甘油、凡士林混合搅拌,制成膏剂。
9.灵芝膏:将连翘、野菊花、灵芝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的凡士林搅拌,制成膏剂。
10.黄连追风膏:材料包括黄连、追风草、红花油等,将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末,与红花油混合炼制,制成膏剂。
11.艾叶膏:将新鲜艾叶研磨成粉末,与适量的凡士林混合,制成膏剂。
12.皂角米膏:将皂角米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的凡士林搅拌,制成膏剂。
13.八卦膏:材料包括细辛、白花油、石膏等,将细辛和石膏研磨成粉末,与白花油混合均匀,制成膏剂。
14.樟脑膏:将樟脑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的凡士林搅拌均匀,制成膏剂。
15.龙脑膏:将龙脑研磨成细末,与植物油混合搅拌,熬制成膏剂。
16.牛黄膏:材料包括牛黄、蜂蜜等,将牛黄研磨成细末,与蜂蜜混合加热熬制,制成膏剂。
17.狗皮膏:将狗皮研磨成细末,加入适量的凡士林搅拌均匀,制成膏剂。
18.防风祛湿膏:材料包括防风、红花油、黄柏、肉桂等,将以上材料研磨成细末,混合加热熬制,制成膏剂。
19.馬應龍膏:将馬應龙散研磨成细末,加入适量的凡士林搅拌均匀,制成膏剂。
干货:膏药配方制作大全(87种)

⼲货:膏药配⽅制作⼤全(87种)中医外治法其中膏剂贴敷治疗学,是⼏千年来与疾病作⽃争中总结出的⼀套独特的,⾏之有效的治疗⽅法。
贴敷疗法由来已久,疗效显着。
然病多从外⼊,医有外治,法以应之,故先取其外。
外贴膏药具有携带⽅便,便于使⽤,疗效肯定,患者多乐于接受的多种优势。
早期市场出现的软膏剂是以橡胶及配合剂组成的,(如氧化锌,凡⼠林,油剂,⽺⽑脂等)组成基质,在加上中药提炼的挥发油或炼膏制成的,现以巴布剂为住的制作模式是对中医传统贴膏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传成。
膏药其实是两个部分,⼀是膏,⼆是药。
膏就是基质,药就复杂了,个⼈有个⼈的⽤药经典,⽤药⽅法和配伍。
膏和药结合达到最合理,最优化才是最佳的结合。
膏药的制作⽅法繁多,各式各样,也不断推新,不断反复实验,并结合现代⼯艺也出现了⼀些新的剂型,各有各的可取之处,⽽不⾜之处也不同程度的出现。
现今膏药可分为硬膏剂和软膏剂:1:传统⿊膏药:以⿇油铅丹炸制收膏,⽤丹区别有可分(⿊膏药,⽩膏药,之分)制作可分为炸料——炼油——下丹——收膏——去毒——滩涂。
优势:传统⿊膏药在临床运⽤⼴泛,疗效肯定,认可度⾼。
缺点:⼯艺烦琐,技术复杂,环境污染,制作不规范,成像不投影,重⾦属含量⾼,季节性制作,不宜操控。
2:传统油蜡膏:以⿇油煎熬取药油后下⽩,黄,⽯蜡等收膏。
制作可分为炸料——炼油——下蜡——收膏——滩涂。
优势:不含重⾦属,操控⽅便,宜学宜⽤,塑形性好。
缺点:⾼温炼药,污染环境,持粘性差,固定不稳定宜脱落。
3:现代橡胶膏:以氧化锌,⽺⽑脂,⼄醇提留成膏。
制作可分为药物⼄醇提留——基质收膏——滩涂——裁切。
优势:⼯艺现代,使⽤⽅便,便于携带。
缺点:载药量⼩,不可反复使⽤,致敏率⾼,制作设备复杂。
4:软膏剂:以药粉加⼊凡⼠林,蜂蜜,⾹油等油性物调制⽽成。
制作可分为研粉——下油性物质——收膏——使⽤。
优势:⼯艺简单,制作⽅便,灵活使⽤。
缺点:不宜固定,持粘性剥离强度根本没有,依靠粘剂敷料固定。
11种膏药秘方

11种膏药秘方在中医药中,膏药是一种常用的外敷方法,用以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消肿止痛等。
本文将介绍11种常见的膏药秘方,帮助读者了解如何制作和使用膏药。
以下是这些秘方的详细讲解:秘方一:桂枝膏药材料:桂枝粉、生姜粉、制何首乌粉、香附粉、五灵脂制作方法:将以上材料按照比例混合,加入适量生姜汁搅拌均匀,制成膏状。
使用方法:将膏药均匀涂抹在疼痛部位,每天使用2-3次。
秘方二:牛黄膏药材料:牛黄粉、桃仁粉、甘草粉、苏子粉、丁香粉、水蜜梨蜜制作方法:将以上材料按照比例混合,加入适量蜜梨蜜调制成膏状。
使用方法:将膏药涂抹在疼痛部位,并轻轻按摩,每天使用2-3次。
秘方三:当归膏药材料:当归粉、白芍粉、香附粉、白芷粉、熟地粉、蜂蜜制作方法:将以上材料按照比例混合,加入适量蜂蜜调制成膏状。
使用方法:将膏药涂抹在疼痛部位,并用纱布包扎固定,每天使用2-3次。
秘方四:龙骨膏药材料:龙骨粉、牛膝粉、制何首乌粉、木瓜粉、紫河车脂制作方法:将以上材料按照比例混合,加入适量清水调制成膏状。
使用方法:将膏药均匀涂抹在疼痛部位,并轻轻按摩,每天使用2-3次。
秘方五:乳香膏药材料:乳香粉、没药粉、龙脑粉、丁香粉、五灵脂、花椒粉制作方法:将以上材料按照比例混合,加入适量橄榄油调制成膏状。
使用方法:将膏药均匀涂抹在疼痛部位,并用纱布包扎固定,每天使用2-3次。
秘方六:玉屏风膏药材料:玉屏风粉、当归粉、白芍粉、防风粉、独活粉、丁香粉、佛手粉制作方法:将以上材料按照比例混合,加入适量橄榄油调制成膏状。
使用方法:将膏药均匀涂抹在疼痛部位,并用纱布包扎固定,每天使用2-3次。
秘方七:青黛膏药材料:青黛粉、马齿苋粉、制何首乌粉、苏子粉、白芷粉、牛膝粉制作方法:将以上材料按照比例混合,加入适量鸡蛋清调制成膏状。
使用方法:将膏药均匀涂抹在疼痛部位,并用纱布包扎固定,每天使用2-3次。
秘方八:白虎膏药材料:白芷粉、薄荷粉、石膏粉、知母粉、人参粉、龙脑粉、五灵脂制作方法:将以上材料按照比例混合,加入适量凉开水调制成膏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种膏药的配方及制作
各种膏药的配方及制作
各种膏药的配方及制作(1)骨仙膏的制作工艺
1、处方:A、生马钱子60g,生川草乌各50g,生南星50g,生半夏50g,甘遂30g,土虫50g,蛴螬30g,七叶一枝花50g,洋金花50g,生白芥子30g,三七粉30g,没药各45g,血竭30g,肉桂30g,细辛45g,冰片20g,樟脑50g,麝香1.0g (可不用),炮山甲45g,蜈蚣30g,全虫30g,生延胡60g,郁金60g,扑尔敏片100片,炎痛喜康片150片。
上列诸药要各取细粉(约100目筛),称量混合均匀。
B:乌蛇60g,灵仙90g,麻黄60g,桂枝90g,鸡血腾90g,桃仁45g,红花45g,当归45g,川芎50g,姜黄50g,生地50g,羌活40g,大活40g,秦艽45g,防风30g,地龙45g,透骨草50g,苍术30g,三棱60g,莪术60g,丹参50g,枳壳40g,牛夕50g,木瓜45g,伸筋草50g,鹿含草90g,海风藤60g,寻骨风60g,申姜60g,山奈60g,干姜120g,苏木60g,桑枝60g,川山龙60g。
2、制作工艺:B水煎二次,每次一小时以上,二次药液混合后过滤,称取膏药基质3200g,以文火熔化后离火,冷却到70度在不断搅拌下缓缓加入流浸膏,完全搅拌均匀后,继续以文火加热使水气去尽,再离火冷却到70度时入A,搅拌均匀后即可进行摊膏。
上述药料可制成每贴重45g的骨仙膏120贴。
做好的膏药装袋置于阴凉处保存。
主治:同灵仙膏。
(2)灵仙膏的制作方法
1、处方:A:生马钱子60g,生草川乌各50g,蜈蚣30g,全虫30g,肉桂30g,生南星50g,生旱半夏50g,粉甘遂30g,洋金花50g,蛴螬30g,生白芥子30g,土虫50g,血竭30g,生乳没各45g,三七粉30g,炮山甲45g,辽细辛45g,七叶一枝花50g,樟脑45g,冰片20g,麝香1g,扑尔敏100片,炎痛喜康150片,氮酮32毫升。
(扑尔敏、炎痛喜康、氮酮不计量)
上列诸药各取细粉(约100目筛)称量混合均匀共896g。
B:乌蛇60g,威灵仙90g,麻黄60g,桂枝90g,鸡血藤90g,桃仁45g,红花45g,当归45g,川芎50g,姜黄50g,生地50g,羌活40g,独活40g,蓁艽45g,防风30g,地龙45g,透骨草60g,三棱60g,莪术60g,丹参50g,米壳40g,木瓜45g,伸筋草50g,鹿含草90g,海风藤60g,寻骨风60g,干姜120g。
2、制作工艺:B水煎二次,每次一小时以上,二次药液混合后用100目筛过滤,将滤液浓缩成流浸膏备用。
称取膏药基质3200g,以文火熔化后离火,冷却到约70度在不断搅拦下缓缓加入流浸膏,完全搅拌均匀后,继续以文火加热使水
气去尽,再离火冷却到70度时入A,搅拌均匀后即可进行摊膏。
上述药料可制成每贴重45g的灵仙膏100贴。
做好的膏药要装袋置于阴凉处保存。
主治:颈、肩、腰、腿痛,骨质增生,急性扭挫伤,风湿类风湿,股骨头坏死。
(3)蠲癌灵
1、处方:A、生马钱子60g,生川草乌各50g,甘遂30g,洋金花50g,七叶一枝花60g,蛴螬30g,生白芥子30g,生乳没各45g,三七粉30g,血竭30g,公丁香30g,辽细辛45g,紫硇砂30g,生南星60g,生旱半夏50g,雄黄45g,蜈蚣10g,全虫30克,蟾酴20g,樟脑20g,冰片45g,麝香3g。
上列诸药各取细粉(约100目筛)称量混合均匀,共888g。
B、白芷50g,姜黄50g,米壳60g,乌蛇60g,灵仙60g,皂刺60g,丹参60g,三棱90g,莪术90g,八月札60g,麻黄60g,桂枝60g,鸡血藤60g,桃仁60g,红花45g,当归50g,川芎50g,生地50g,枳壳50g,地龙60g,透骨草60g,花粉90g,黄柏60g,山奈60g,生元胡30g,天龙45g(壁虎)。
2、工艺:B水煎二次,每次1小时以上,2次药液混合后用100目筛过滤,将滤液浓缩成流浸膏备用,称取膏药基质3200g,以文火熔化后离火,冷却到约70摄氏度时在不断搅拌下缓缓加入流浸膏,完全搅拌均匀后,继续以文火加热使水气去尽,再离火冷却到70度左右入A,搅拌均匀后,即
可进行摊膏。
上述药料可制成每贴重45g的蠲癌灵100贴,做好的膏药要装袋密封置于阴凉处保存。
主治:肝癌、肺癌、食道癌、胃癌、胰腺癌等,对肝硬化亦有显著疗效。
大医精诚
(4)绿云膏
1、处方:黄连、黄柏、黄芩、大黄、元参、木鳖仁、全虫、甲珠各60g,乌蛇20g,蜈蚣40条,铜绿90g(块),松香3500g,麻油1000g。
2、制作:将麻油加热至40-80度时,将诸药下入油内,文火煎熬,约20-30分钟左右,药色为棕褐色,油温为240-260度时,将锅离火,稍凉后,纱布过滤,洗净油锅,将滤油用100目筛再次过滤煎熬至滴水成珠时,油温约320-360度时离火降温至240-260度后,入松香,文火加温至熔化,做老嫩试验,不粘手,拉撕较好为佳,后入冷水中不断拉丝1-2时去火毒分条,浸泡1周后摊膏。
新法制作绿云膏:A、全虫、甲珠、蜈蚣研细粉。
B、黄连、黄柏、黄芩、大黄、木鳖仁、乌蛇(流浸膏)。
(3)麻黄1000g,松香3500g(基质)。
制作:将麻油倒入锅内加热至滴水成珠时离火降温至
240-260度左右时入松香,再加温至溶化,做老嫩试验,到
位后离火降至70-80度左右入流浸膏搅和后将A药加入,搅匀后入水分块浸泡去火毒,1周后摊膏。
或在制作时,先将麻油或和松香制成基质,水浸1周后,加入A、B药收膏。
主治:1、乳腺病。
(1)治疗乳腺增生病,有效率达90%。
能明显缩小肿块减缓胀痛。
(2)对急性乳腺炎未形成脓肿时应用效果显著。
伴有高烧已形成脓肿时配合广谱抗菌素口服或静滴,1周愈。
2、在外科体表感染中的应用(1)毛囊炎;(2)疔;(3)痈;(4)丹毒1周1贴;(5)急性淋巴管炎;(6)甲沟炎;(7)甲下脓肿;(8)疮疡(3-4天愈);(9)腮腺炎;(10)扁桃体炎;(11)淋巴结核。
副作用:红痒疹,膏药规格5×8或5×6。
(5)黄玉膏
1、处方:当归80g,白芷40g,紫草20g,甘草80g,米壳120g,冰片24g,黄蜡120g,香油1000g。
2、制作:将香油加热至40-80度后,把当归、白芷、紫草、甘草、米壳下入油锅内煎熬,油温约240-260度,药色变成黄褐色时过滤去渣,然后把黄蜡入药油加温溶化,待滴水成珠后做老嫩试验,合格后停火降温,待药油将凝时,油温约40度时入冰片收膏。
3、新法制作黄玉膏:(1)冰片。
(2)当归、白芷、紫草、甘草、米壳。
(3)麻油、黄蜡。
制作同绿云膏:
主治:烧伤,糖尿病
引起的疽。
新法制作骨灵膏:(1)细辛、生川乌、乳香、冰片研末。
(2)徐长卿、木瓜、透骨草、红花、土元、栀子、灵仙、大黄、黄芩、红藤。
(3)基质500g。
(6)速效黑膏药(止痛用)
1、处方:生川乌、生草乌、蝎子、蜈蚣、乳香、没药、红花、血竭、穿山甲、透骨草各10g。
2、制法:香油4两,桐油3两,棉子油3两,黄丹4两,将香油、桐油、棉子油倒入锅内,加热至40-80度后,将生川乌、生草乌、蝎子、蜈蚣、红花、山甲、透骨草倒入油内煎熬,待药物外表呈深褐色,内部较黄色为度,油温约在200-250度左右时,离火降温过滤。
然后将药油复入锅,先小火后大火不停的搅动。
此过程是熬制膏药的一个关键,因熬油适中与否决定膏药的质量。
如油熬的不到火候则膏药质量较松,贴着后,受热流动不能固着患部,如熬油大过,不但出膏少,更主要的是使膏药质硬,贴着力小,易于脱落或成废品,熬油恰到好处的标志是滴水成珠。
滴水成珠后,立即将锅离火,等油降至200-250度左右时,下黄丹不停的搅动,一般约为5-10分钟。
下丹后约3-5分钟做老嫩试验,到位后离火降温,然后将乳香、没药、血竭,细粉下锅搅匀。
然后
将膏药倾入备好冷水中,浸泡3-7天,每日换水1-2次去火毒。
在制作时也可将去火毒的膏药块放入锅内加热熔化。
搅拌均匀,然后掺入细料搅匀,即可进行摊贴和收藏。
主治:骨折、手术扭挫伤后遗症及劳损外伤。
风寒湿邪侵袭引发的颈、肩、腰、腿、关节痛、风湿类风湿等骨伤病用之有立竿见影之效。
新法修改方:生川草乌各50g、全虫30g、蜈蚣30g、乳香、没药各45g,红花45g、血竭30g、炮山甲45g、透骨草60g,基质1200g。
制法:将上药研粉入基质成膏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