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三 个 压 痛 点 小 结

合集下载

宣氏(宣蜇人)压痛点推拿

宣氏(宣蜇人)压痛点推拿

宣氏(宣蜇人)压痛点推拿压痛点推拿一、压痛点按摩术压痛点按摩术是把以经络穴位为基础的传统中医按摩和现代疼痛医学新学科—软组织外科学相结合,强调以按摩肌肉等软组织骨骼附着处—病灶压痛点为特点的按摩新技术(类似但又有别于中医的以痛为腧)。

按摩疗法是祖国医学的宝贵遗产,有着悠久的历史。

近年来,按摩这一独特的疗法得到国家和社会高度重视,其独到的医疗和保健作用早已被人们所认识、接受甚至青睐。

随着社会、医学的进步,按摩也在不断发展进步,国内外出现了很多新学说,新观点和新技术。

“压痛点按摩”疗法就是其中之一。

压痛点按摩疗法中的压痛点位置是在肌肉的骨骼附着处-骨膜上。

压痛点在人体上的分布是有一系列规律的,他们由点成线,由线成面、由面成体,在人体某个疼痛部位构成一个立体致痛区域,即软组织损害病变区。

压痛点有规律的分布于人体的头、颈、背、肩、腕、手、腰、骶、臀、腿、膝、足等部位。

压痛点推拿按摩治疗疼痛的原理,是建立在软组织无菌性炎症学说基础上的。

这个学说全面阐述了软组织疼痛的发病机制、病理学、征象学、诊断与治疗等方面。

针对这些有规律的压痛点进行治疗,可以取得立杆见影的、稳定的、可预见的满意疗效。

压痛点按摩疗法还可以治疗很多因软组织损害引起的内科疾病,如椎基底动脉供血紊乱、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循环系统功能紊乱、呼吸系统功能紊乱、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消化系统功能紊乱泌尿生殖或运动系统功能紊乱等。

举例如非气质性病变的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炎、痛经、尿频尿急等,通过一系列有规律的压痛点治疗,可达到90%以上的治愈效果。

压痛点部位的肌肉软组织劳损按损伤程度可分为三期,初期、中期、后期。

初期:急性损伤期或慢性劳损时间不长,肌肉软组织未变性,处于痉挛期,所占数量少中期:劳损比较重,时间较长,肌肉软组织轻微变性,所占数量大后期:劳损严重,时间长,肌肉软组织变性严重,所占数量少肌肉软组织劳损在初期、中期阶段按摩治疗效果好,后期按摩治疗效果不大。

能判断病情的12个压痛点

能判断病情的12个压痛点

能判断病情的12个压痛点
压痛点的诊治作用:
胆石点:患者表述肝区痛,或从肝后方痛及肩膀,这时可按压患者的胆石点,如果胆石点有压痛及耳穴胆点有压痛,则表示有胆结石。

肾石点:太溪穴上面一寸至二寸的范围,可诊断和治疗肾结石。

耳穴心点:动脉血管阻塞时,患者会有固定点的心刺痛,在耳穴心点会有压痛。

三阴交:子宫卵巢有淤积时,三阴交会有压痛。

阑尾穴:足三里下一寸的位置,可诊断和治疗阑尾炎。

孔最穴:可用于痔疮的诊断和治疗。

第三胸椎下(身柱穴):肺癌的压痛点。

第五胸椎下:脊柱的第五胸椎下有压痛,表示心脏结构有问题,红斑狼疮患者也会在此有压痛。

第六胸椎下(灵台穴):第六胸椎下(灵台穴)有压痛表示血癌(白血病),代表奶水或精子逆流入督脉。

第八胸椎下(消渴穴):可用于诊断和治疗糖尿病。

第九胸椎下(筋缩穴):肝癌的压痛点。

第一腰椎下(悬枢穴):淋巴癌的压痛点。

倪海厦讲课笔记(人纪---针灸)

倪海厦讲课笔记(人纪---针灸)

倪海厦教授讲课笔记人纪---针灸1、针灸使用时机及禁忌气血亏虚、重病、大失血、元气衰、同房后、运动后、大汗后、醉酒时不针。

解酒:三棱针在耳穴眼处点刺放血。

针后清淡饮食,忌辣、酒、蒜等。

2、灸法针力不及的时候用灸,气血亏虚之时,用灸法。

热证,流汗多、津液多的地方不灸。

久+火,艾:艹,水,性向下;艾条燃烧之时,烟往上走,实则,力向下走(举例:地上一堆艾草燃烧,地面其他地方也有冒烟,可证实。

)灸后不饮茶。

隔蒜灸:放在舌上,治久咳,白色入肺,辛辣入肺;隔盐灸:肚脐;隔姜灸:广泛。

灸的用途:毒蛇、蝎子、破伤风、蜘蛛、疱疹。

铺棉灸的源起蜘蛛网灸。

疱疹:头尾隔姜灸或铺棉灸,薄涂一层凡士林,全蝎磨粉放8-10粒胶囊。

灸的大原则:痛灸到不痛,不痛灸到痛。

针灸的禁忌:针而勿灸,灸而勿针,针经为此常叮咛,庸医针灸一齐施,徒施患者炮烙刑。

3、针灸的急救方法针人中、十宣放血(五指握在一起)、足十宣、针涌泉(双侧1-1.5寸)、百会放血(床沿头低,下放水桶)。

4、火罐的作用:放血、吸脓血蚂蟥(动物天性,喜欢腐烂的东西,吸脓血)5、下针入穴处肌肉之间、肌骨之间、肌筋之间、筋筋之间、筋骨之间;成人留针、小儿不留(<1岁4);春夏下针较浅,秋冬较深;“药不瞑眩疾弗繆”出自后汉书,晕针,效果一般较好,此处所指晕针,非临床因紧张、饥饿、姿势等因素所引起的晕针。

临床晕针处理:先下人中,胸腔的扣子打开,再不醒就十宣放血。

6、十二经纳天干、地支歌诀天干:以十二经配十天干,见王国瑞《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是大肠辛是肺,壬属膀胱癸肾藏。

”杨继洲《针灸大成.卷五》增加:“三焦亦向壬中寄,心包同归入癸方。

”此为子午流注纳甲法的理论基础之一。

五行中分阴阳,脏为阴,腑为阳。

地支:以十二个时,辰(地支)与十二条经脉相配,见杨继洲《针灸大成·卷五》:“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梁宁产品思维第十课: 痛点、痒点、爽点都是产品机会(必学)

梁宁产品思维第十课: 痛点、痒点、爽点都是产品机会(必学)

10 痛点、痒点、爽点都是产品机会上节课我们讲了点线面体。

不管你是做一个产品,接触一个产品,还是接触一个人,总得从一个点开始。

今天我们就来讲点。

痛点是恐惧我们做产品不可避免地就要谈一个词叫痛点。

什么叫痛点?我搜了一下,在“什么是痛点”的问题下,排第一的答案是:“对于产品来说,痛点多是指尚未被满足的、而又被广泛渴望的需求。

”这个答案当然不对。

没有被满足用户只是难受而已,不能拿用户的难受当痛点,或者产品的切入点。

为什么?我在下面会讲到。

反而一些网友讲自己的案例,非常有意思。

一个叫子柳的网友说:手机上一天到晚都会收到推销的广告电话,恨不得卸载手机的通话功能,直到我遇上某某号码通。

碰到头疼脑热的小病,跑医院能把人折腾死,又不敢乱吃药,这时候有一个App就很好地解决了我的问题。

一个叫舒大畅的网友说:当年的海飞丝广告就很打动我。

我第一次拜访岳父岳母,肩上都是头皮屑,让老人一脸嫌弃;面试的时候衣服上都是白点,让面试官皱眉头……这些都是很痛的事情。

你注意一下,上述场景中用户决定要用什么产品帮助自己时,他们用的一个词是“怕”。

痛点是恐惧。

接下来,我要讲一篇文章叫《如何抓住用户痛点做产品》。

这篇文章的说法是错的,所以我当作错误示范来讲。

张太太是个全职太太,全职在家带两个孩子。

她每天早上起床后,要先给两个宝宝做早饭,老大吃完后就要去幼儿园。

张太太要推着婴儿车让老二坐在里面,再牵着老大的手把孩子送到幼儿园。

之后,她要赶紧回家,哄老二吃饭,并陪他玩耍。

到幼儿园放学时,张太太又要带着老二去接老大。

到家后先生也要下班了,她又要开始准备晚饭。

张太太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自己的想法和梦想,但实际上家务活已经占去了她所有时间。

接着这篇文章对张太太做痛点分析。

张太太没有自已的时间,时间全部被孩子占据了,能不能有一款产品解决张太太的问题?这不是她一个人的痛,这是一群忙于家庭生活的、大多数女性的痛。

这是痛点吗?当然不是,因为这中间没有恐惧。

扳机点和压痛点

扳机点和压痛点

在临床进行疼痛诊疗、体检患者时,对于一些因为神经反射或者放射痛的检查会和治疗密切相关,眼光不会囿于局部的痛点,而是寻找病源所在。

但是,很少仔细思考是不是所有的阳性体症的痛点(也可以是压痛点)都是扳机点?问题一、二者的定义和关系?问题二、治疗的区别?问题三、根据自己临床经验,试举例说明。

讨论的问题可能很简单,但是我想还是很实用的,尤其对于初学者来说!会对临床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压痛点:只要施加4kg左右的压力(指甲缺血变白时的压力)即可产生疼痛的感觉,这称为压痛阳性(还可根据施压的压力大小和疼痛反应的程度进行分级,通常分四级,用“+”表示),该点称为压痛点。

扳机点(trigger point):只要施加4kg左右的压力即可产生疼痛的感觉,除了局部的疼痛以外,在远离压痛点的部位出现疼痛、麻木或其它感觉异常,有时与神经干受刺激时产生的放射痛极为相似。

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压痛点仅仅是触压局部痛,而扳机点在局部压痛的同时有远离局部的牵涉痛。

例如,肩关节前、外方痛,严重时放射到肘部和手指,有时可有手指发麻,病程长者还有肩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夜间睡觉不能患肩受压。

颈椎检查正常,神经系统检查正常。

喙突,大小结节,肩峰等处压痛阳性,冈下窝的冈下肌、小圆肌和大圆肌附着处压痛并有向肩部和上肢和手的放射痛或麻木。

如有两人,一人先压住肩袖处痛点,引出疼痛,另一人按压冈下窝引发牵涉痛,此时肩袖部的压痛减轻或消失。

治疗方法很多,本质上说,只要是能破坏扳机点的结构的治疗方法都有效,国内目前常用的有普通推拿、强刺激推拿、局部注射、针灸、温热密集银质针针刺、小针刀、手术松解等。

一般来说,只要消灭了冈下窝三肌的扳机点,患者肩部的疼痛不治而愈,功能也会逐渐恢复。

这个问题并不简单,其实临床中绝大部分的软组织疼痛均和肌筋膜疼痛综合症有关。

这一问题得不到重视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这些治疗都不挣钱,远不如激光消融、射频毁损、臭氧注射和脊柱融合费用高,因此疼痛“专家”们都不太重视。

宣蛰人软组织疼痛强刺激推拿压痛点(解剖图)精编版

宣蛰人软组织疼痛强刺激推拿压痛点(解剖图)精编版

宣蛰人软组织压痛点强刺激推拿系统介绍——全身压痛点小结一、枕项部压痛点检查(13个压痛点)枕外隆凸压痛点——枕骨上项线和项平面压痛点——颞骨乳突压痛点——下颌支和颧弓压痛点——颈椎棘突压痛点——项伸肌群和项筋膜压痛点——颈椎板压痛点——颈椎后关节突压痛点(切记颈6—胸2后关节)——颈椎横突间压痛点——胸骨颈切迹压痛点——胸锁乳突肌下端压痛点——胸大肌锁骨前方压痛点——前斜角肌下端压痛点。

二、背部压痛点检查(5个压痛点)胸椎棘突(侧方)压痛点——背伸肌群和背筋膜压痛点——胸椎板压痛点——胸椎后关节压痛点(切记颈6——胸2后关节)——胸椎横突尖压痛点。

三、肩胛压痛点检查(10个压痛点)肩胛骨上角压痛点——肩胛骨脊柱缘压痛点——冈上肌肩胛骨压痛点——斜方肌肩胛冈-肩峰-锁骨压痛点——冈下肌肩胛骨压痛点——小圆肌和大圆肌肩胛骨压痛点——三角肌锁骨-肩峰-肩胛冈压痛点——肱三头肌长头肩胛下唇压痛点——肩胛骨喙突压痛点。

四、上臂压痛点检查(13个压痛点)冈上肌肱骨压痛点——冈下肌肱骨压痛点和小园肌肱骨压痛点——肱三头肌外侧头肱骨压痛点——肩胛下肌肱骨压痛点——大圆肌肱骨压痛点和背阔肌肱骨压痛点——胸大肌肱骨压痛点——三角肌肱骨压痛点——肱骨内上髁压痛点和尺神经沟压痛点——肱骨外上髁压痛点和肱骨远端桡屈侧肘关节囊压痛点。

五、前臂和手部压痛点检查近侧局限压痛点治疗为主。

六、腰部和腰骶部压痛点检查(8个压痛点)腰椎横突尖压痛点——第12肋骨下缘压痛点——腰椎棘突端和骶中嵴端压痛点——腰椎板和骶骨背面压痛点——腰椎后关节压痛点——骶棘肌下外端附着处压痛点——骶嵴压痛点——腰部深层肌和腰背筋膜压痛点。

七、臀、髋、大腿根部、耻骨联合压痛点检查(15个压痛点)髂胫束压痛点——臀上皮神经压痛点——髂后上棘和髂翼外面内侧压痛点——阔筋膜张肌压痛点——臀小肌压痛点——臀中肌压痛点——坐骨大切迹缘压痛点——臀下神经压痛点——臀上神经压痛点——骶骨背侧压痛点(骶尾骨背侧原发性压痛点)——大腿根部压痛点(耻骨上支---耻骨结节---耻骨下支/坐骨支压痛点—坐骨结节外侧面压痛点)——腹直肌和棱锥肌耻骨联合压痛点——耻骨下支和坐骨支内侧面压痛点(耻骨弓压痛点)——髂前下棘压痛点。

肾及输尿管压痛点

肾及输尿管压痛点
CATALOGUE
预防与保健
预防肾及输尿管疾病的生活习惯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每天至少喝8杯水,有助于保持 肾脏的正常功能和预防尿路感 染。
控制体重
肥胖会增加肾脏负担,保持健 康的体重有助于预防肾脏疾病 。
均衡饮食
摄入适量的蛋白质、脂肪、碳 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 避免过度摄入高盐、高糖和高 脂肪食物。
预防复发
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预 防疾病的复发,采取相应 的预防措施。
压痛点的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
针对不同病因,采用相应的药物 治疗,如抗生素、利尿剂、抗结
核药物等。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泌尿系统疾病,如肾 结石、肾积水等,可能需要手术
治疗。
其他治疗
如物理治疗、中医治疗等,可根 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05
血压监测
高血压会对肾脏造成损害,定期监测 血压有助于及时发现并控制高血压。
出现压痛症状时的自我处理方法
休息
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 累,适当休息有助于缓
解压痛症状。
热敷或冷敷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热敷 或冷敷,可以缓解肌肉
紧张和疼痛。
药物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 使用一些非处方药或中 药来缓解疼痛和不适感

压痛点的位置、程度和性质可以反 映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发展阶段,有 助于医生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治疗效果评估
治疗后,压痛点的变化可以作为评 估治疗效果的指标,有助于调整治 疗方案。
压痛点的治疗原则
病因治疗
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相 应的治疗方法,如抗炎、 排石、抗结核等。
缓解疼痛
在病因治疗的基础上,采 取适当的止痛措施,缓解 患者的疼痛症状。
叩诊

扳机点和压痛点教学教材

扳机点和压痛点教学教材

扳机点和压痛点在临床进行疼痛诊疗、体检患者时,对于一些因为神经反射或者放射痛的检查会和治疗密切相关,眼光不会囿于局部的痛点,而是寻找病源所在。

但是,很少仔细思考是不是所有的阳性体症的痛点(也可以是压痛点)都是扳机点?问题一、二者的定义和关系?问题二、治疗的区别?问题三、根据自己临床经验,试举例说明。

讨论的问题可能很简单,但是我想还是很实用的,尤其对于初学者来说!会对临床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压痛点:只要施加4kg左右的压力(指甲缺血变白时的压力)即可产生疼痛的感觉,这称为压痛阳性(还可根据施压的压力大小和疼痛反应的程度进行分级,通常分四级,用“+”表示),该点称为压痛点。

扳机点(trigger point):只要施加4kg左右的压力即可产生疼痛的感觉,除了局部的疼痛以外,在远离压痛点的部位出现疼痛、麻木或其它感觉异常,有时与神经干受刺激时产生的放射痛极为相似。

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压痛点仅仅是触压局部痛,而扳机点在局部压痛的同时有远离局部的牵涉痛。

例如,肩关节前、外方痛,严重时放射到肘部和手指,有时可有手指发麻,病程长者还有肩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夜间睡觉不能患肩受压。

颈椎检查正常,神经系统检查正常。

喙突,大小结节,肩峰等处压痛阳性,冈下窝的冈下肌、小圆肌和大圆肌附着处压痛并有向肩部和上肢和手的放射痛或麻木。

如有两人,一人先压住肩袖处痛点,引出疼痛,另一人按压冈下窝引发牵涉痛,此时肩袖部的压痛减轻或消失。

治疗方法很多,本质上说,只要是能破坏扳机点的结构的治疗方法都有效,国内目前常用的有普通推拿、强刺激推拿、局部注射、针灸、温热密集银质针针刺、小针刀、手术松解等。

一般来说,只要消灭了冈下窝三肌的扳机点,患者肩部的疼痛不治而愈,功能也会逐渐恢复。

这个问题并不简单,其实临床中绝大部分的软组织疼痛均和肌筋膜疼痛综合症有关。

这一问题得不到重视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这些治疗都不挣钱,远不如激光消融、射频毁损、臭氧注射和脊柱融合费用高,因此疼痛“专家”们都不太重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世纪60年代初起,笔者对全身软组织损害性疼痛作了系统性研究,提出所有的椎管内外软组织损害性疼痛都存在局部无菌性炎症,明确地提出引起腰骶臀腿痛或头颈背肩臂痛的发病机制,不是神经根或神经干受慢性机械性压迫,而是软组织损害部位存在无菌性炎症的病理变化,其化学性刺激作用于椎管内后椎管外神经末梢才引起疼痛,从而提出了软组织无菌性炎症致痛学说,由于这种研究和这个学说是建立在病理学基础上,把正在遭受软组织损害的严重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故而其研究结果符合客观现实,具有实际的临床治痛意义。

2、原发因素——急性损伤后遗、慢性劳损形成或未知因素引起的疼痛。

急性损伤后遗2—1、骨科治疗的三大原则:正确复位、确实固定、功能锻炼(早期及时地进行有系统的)。

2—2、笔者认为急性损伤并非软组织损害的原发因素,而是未能治愈而后遗下来的软组织无菌性炎症之病理变化,才会引起原发性腰痛、腰骶痛、臀痛、大腿根部痛、头痛、项颈痛、背痛、肩痛、锁骨上窝痛等,包括四肢部位软组织急性损伤后遗的损害性疼痛在内。

为此,笔者提出,如何治愈软组织的饿急性损伤,尽可能消除其内在的创伤性无菌性炎症的病理基础。

慢性劳损形成2—3、它与软组织急性损伤后遗的区别在于不具备任何明显的外伤史,也无疼痛、淤血肿胀或功能障碍等软组织损伤征象。

早期的软组织牵拉性刺激实质上是一种最为轻微的、临床上不具备任何征象的损伤。

长期下去,形成无菌性炎症反应,引起不同程度的疼痛。

2—4、损害性软组织受到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发热等炎症以及劳累或内分泌紊乱等内部因素的影响;或轻度外伤、气候改革、寒冷、等外界因素的诱惑,则往往引起疼痛的发作。

即当无菌性炎症加剧,疼痛也就加重;炎症消退时,疼痛也会减轻或消失。

3、继发因素——肌痉挛、肌挛缩3—1、肌痉挛:人体有生命力的骨骼肌在正常情况下具有一定的张力现象,称为肌肉紧张力,简称肌紧张。

肌紧张是有生命力的骨骼肌的生理现象,并非病理状态。

软组织骨骼附着处的疼痛,必然累及所属肌肉或与其相关联的肌群进一步收缩,从而达到减轻疼痛的一种反射性反应。

3—2、肌挛缩:较长时期的肌痉挛,其肌肉和筋膜本身因供血不足和新陈代谢障碍,出现病理改变,造成肌孪缩,它是晚期继发因素的临床表现。

总之,肌痉挛和肌挛缩所引起的病理变化,可以成为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头、颈、背、肩、臂、腰、骶、臀、臀痛的主要的继发因素。

第十八章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头、颈、背、臂、腰、骶、臀、腿痛的病理发展过程1、一侧的腰痛日久可向对侧发展,而单独的腰痛日久可以向下发展,或向上发展,高位的疼痛日久向低位;低位的疼痛日久向高位发展。

2、腰部软组织的负重作用和活动读较颈项部强大,故而临床上原发性腰痛或腰骶痛的发病率远较原发性颈项痛或枕项痛就高得多。

3、上肢传导征象以滑动按压脊柱颈胸段伸肌群棘突—椎板——后关节附着处、冈下肌、大圆肌或小圆肌肩胛骨背面附着处的压痛点,下肢传导征象以滑动按压腰部深层肌腰骶椎附着处、骶棘肌髂后上棘内上缘附着处或阔筋膜张肌、臀中肌和臀小肌髂翼外面附着处的压痛点均为常见。

4、传统概念公认的器质性病变所引起的诸种临床表现,实际上多由躯干背面的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所引起的,在上述各个特定部位的压痛点上行强刺激推拿多可立竿见影地显著缓解各别的功能紊乱或失调等临床表现,收到短期或近期的治疗效果。

5、软组织外科学新学说公开提出,极大多数躯干腹面被传统概念公认的、与人体各个系统功能紊乱或失调有关的诸种临床表现主要是躯干背面相应的椎管外软组织损害向前传导影响所致。

6、笔者摸索出一种比较可靠的鉴别方法,即对通过体格检查基本上排除有因可查的其他发病疾患后,以强刺激推拿(必要时用银质针针刺)正确地滑动按压(或针刺)这些特定部位的压痛点,而使这些局限痛和相应的功能紊乱或失调的临床表现立即消失或显著改善者,基本上可以肯定这些临床表现主要由于椎管外软组织损害而来;反之,应考虑来自其他器质性病变。

7、正常神经根或神经干受单纯渐增的慢性机械性压迫刺激是不应该引起疼痛的。

还由于正常的神经组织对上述慢性压迫具有强大的抗压作用,一般不易引起神经功能障碍;即使压迫作用特别强,最多引起不重的麻木或轻度麻痹。

如果正常神经根组织受急性机械性压迫的刺激,会按受压程度的不同立即引起神经功能障碍从麻木、麻刺到完全麻痹,但也不是疼痛。

对鞘膜外具有无菌性炎症病变脂肪的神经根或神经干而言,则这种慢性机械性压迫刺激时,均可出现先痛而后因压迫作用而有可能合并麻木;如果炎性神经干受周围损害性软组织突发性肌痉挛或肌挛缩的急性压迫的刺激,则轻者显著加重麻木的程度;重者极有可能在剧痛后立即并发相应的肢体局限性麻痹,严重病例由于在这个椎管外软组织病变部位中的众多炎性周围神经干(支)受突发性肌痉挛或肌挛缩的急性压迫的刺激,常表现为肢体的不完全或完全瘫痪。

综上所述,椎管外软组织损害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有两个主要的环节。

一个是原发性急性损伤后遗或慢性劳损形成的软组织疼痛;一个是因疼痛所引起的肌痉挛或肌挛缩。

8、发病机制;“痛则不松,不松则痛”;病理发展过程:“因痛增痉(挛)”,“因痉(挛)增痛”;治疗原理:“去痛致松,以松致痛”。

9、大多数腰腿痛或颈臂痛应用椎管外软组织松解手术治愈疗效的验证,传统的“放射痛”、“根性痛”或‘牵涉痛“纯属椎管内发病因素引起的概念,全是想象代替现实的错误认识。

10、还有极少数病例并发躯干下部和下肢的奇冷感,有的整年穿皮毛裤和皮毛靴宝暖,笔者采用定型的腰臀部和大腿根部的软组织松解手术或密集型压痛点银质针针刺,均取得远期治愈显效率。

第十九章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压痛点和传导痛的介绍及其检查方法(P303——P381)一、概述一、压痛点(tender point)1、特定部位的压痛点在人体某个疼痛部位的出现,不是孤立的一个压痛点,而是由不少具有规律的一群压痛点。

2、一群压痛点由点成“线”、由线成“面”,由面成“体”,在人体某个疼痛部位构成一个立体致痛区域——软组织损害性病变区。

3、压痛点的解剖特点:在软组织(特别是骨骼肌、筋腱)骨骼附着处。

4、压痛点病理特点:存在无菌性炎症病变。

5、压痛点同激痛点(区)的区别:前者在肌肉筋膜等起止点的骨骼附着处,后者在神经肌肉的运动点上。

6、人体疼痛部位出现的压痛点应有原发和继发之区分。

原发性痛点散发出来的疼痛会波及病变区周围的正常软组织,形成一疼痛反应区,出现与主诉痛不相上下的早期反应痛。

7、在治疗中不区分原发性还是继发性压痛点,错误地把疼痛反应区作为主治目标而忽视了软组织病变区,本末倒置的治式,必然会使治疗失败。

8、原发性疼痛引出的原发性疼痛可在躯干对侧或沿肢体某侧远离原发性压痛点的一个或几个部位形成了疼痛传导区。

例如:肩胛骨背面软组织损害时,其中的冈下肌、大圆肌和小圆肌骨骼附着处的原发性疼痛可传导至前胸部或传导至肩关节前、外、后三个方向,最多见的是沿上肢的被侧直达手指,常在肱骨三角肌附着处周围或肱骨外上髁部形成一疼痛传导区。

腰骶部软组织损害时,其中腰3——骶4部骶棘肌、多裂肌和回旋肌骨骼附着处的原发性疼痛可向前传导至下腹部形成一疼痛传导区;最多见的是沿臀部、大腿外后侧、小腿外侧直至足趾,常在下肢外侧、腓骨小头部或外侧形成一疼痛传导区。

9、晚期病例,当软组织病变区的原发性疼痛经久未愈,会致使疼痛反应区或疼痛传导区中受累软组织骨骼附着处出现继发性无菌性炎症病变,就形成了继发性压痛点,此时单独针对软组织病变区的原发性压痛点进行治疗是无济于事的。

只有先针对远原发性压痛点,以后再针对继发性压痛点一并进行治疗,才能达到痊愈的目的。

二、传导痛1、“牵涉痛”的发病机制建立在椎管内神经根的机械性压迫致痛学说基础上。

2、“传导痛”的发病机制却建立在椎管内外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致痛学说基础上。

3、裂状肌处于臀部的深部,当一般的急性损伤的外力或慢性劳损的牵拉性刺激作用于臀部时,首当其冲的是局部皮肤、浅层的皮下组织和臀肌,而深层的裂状肌受影响最小,多不易受累。

针刺验证明确了常见的裂状肌与坐骨神经干的粘连属继发性病理改变;随着原发性疼痛的治愈,继发性病理变化也可逐渐自行消失。

4、古人的理论建立在经络学说的基础上,软组织外科学的理论建立在对应补偿调节和系列补偿调节两种学说的基础上的。

5、压痛点检查是软组织外科学最为重要的基本功,必须完全认识压痛点的性质、分布部位及其传导循行规律,全面掌握和正确使用压痛点的检查方法,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提高认识,敢于创新。

三、压痛点检查方法1、头颈背肩臂痛或腰骶臀腿痛不是单独由一个压痛点所引起的,而是由不少具有规律的一群压痛点所组合,形成这一症候群,故需要有一整套概念全面地了解这些压痛点。

2、检查压痛点时可以采取俯卧位、仰卧位、侧卧位、坐位或立位。

3、检查者在压痛点上滑动按压时,只能利用肩关节的活动起作用,而不能利用指间关节、指掌关节、腕关节或肘关节的活动。

4、检查压痛点的关键在于准。

即选准压痛点、压准压痛点。

在准的基础上,无须化大力气,可以引出剧痛反应。

病人觉得有几十斤重的压力施加于压痛点上,难以忍受时,说明操作者的准起的作用。

5、滑动按压——用拇指末端符合末节指骨顶端的某一着力点,在压痛点上适度压紧,并作小幅度的左右或上下快速度的滑动。

6、应该指出:头颈、躯干前部和四肢的原发性软组织损害是比较少见的,它们的酸、胀、重、麻、痛及其多种不适征象多属躯干后部软组织损害的向外周传导的继发征象或由此而形成的继发性软组织损害的局部征象。

7、临床上缺乏主诉的疼痛,这类压痛点称潜性压痛点;受体内的内部因素(病毒感染和内分泌失调影响)和外界因素(风、寒、暑、湿、劳)的刺激而诱发的,可使潜性压痛点出现主诉疼痛者,这类压痛点称显性压痛点。

8、压痛点四类指标的评估8—1、高度敏感:剧痛反应的各项指标均属阳性者;8—2、中度敏感:局部剧痛,、无剧痛反应出现者;8—3、轻度敏感:局部有可忍受的轻痛而无剧痛反应者;8—4、不敏感:局部紧压感而无疼痛引出者。

四、系统介绍1、发病因素分为两种,因急性损伤后遗或慢性劳损形成的头、颈、项背、肩胛、臂部骨骼附着的软组织发生无菌性炎症反应、炎性粘连、炎性纤维组织增生、炎性组织变性和挛缩引起疼痛者,称为原发性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头颈背肩臂痛或原发性头颈背肩臂部软组织损害。

因腰骶部骨骼附着处软组织损害的疼痛向上传导引起征象者,称为继发性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头颈背肩臂痛;如果疼痛经久不愈,会形成继发性无菌性炎症病变,称为继发性头颈背肩臂部软组织损害而加重征象。

头、项颈、背、肩胛、臂痛压痛点和传导痛(一)、枕项部压痛点1、枕外隆凸压痛点:斜方肌上端腱性组织附着、项韧带。

2、枕骨上项线和项平面压痛点:上斜方肌—半棘突(深层),头夹肌—头最长肌(深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