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精)

合集下载

机械制造工艺 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制造工艺 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设计的背景和目的机械制造工艺是机械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为日后从事机械制造工艺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深入了解和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各个环节和流程,通过实际制作一个复杂的机械零部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本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 机械零部件的设计学生需要选择一个具有工程意义的机械零部件进行设计,要求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工艺难度,能够涉及到机械制造工艺的多个环节和工艺流程。

设计过程需要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学生需要熟悉并掌握该软件的使用方法。

2. 工艺规程的制定在完成机械零部件的设计后,学生需要制定详细的工艺规程,包括工艺路线和加工工艺参数等。

要求学生考虑到各种工艺因素,如材料的选择、加工方法、工艺装备等,以确保零部件能够按照设计要求加工出来。

3. 工装夹具的设计学生需要根据零部件的形状和加工要求,设计并制作必要的工装夹具,以便于零部件的加工和组装。

工装夹具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到加工精度、工装夹持力和生产效率等因素。

4. 加工工艺的实施学生需要实际使用机床和加工设备,按照制定的工艺规程和使用的工装夹具,对机械零部件进行加工。

加工过程中需要注意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确保加工质量和人身安全。

5. 零部件的检验和评价学生需要对加工完成的零部件进行检验和评价,包括尺寸、形状和表面质量等方面。

评价结果需要与设计要求进行比较,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设计报告的要求完成课程设计后,学生需要撰写一份详细的设计报告。

报告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设计的背景和目的:介绍设计的背景和目的,以及本课程设计的意义和价值。

2.设计方案的描述:详细描述机械零部件的设计方案,包括设计过程、设计思路和设计依据等。

3.工艺规程的制定:描述制定工艺规程的过程和方法,包括工艺路线和加工工艺参数等。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班级:XXXXXXXXXX姓名:XXXXXXXXXX学号:XXXXXXXXXXX指导老师:XXXXXXX目录目录一.零件分析零件分析1.1零件尺寸,公差,粗糙度标注零件尺寸,公差,粗糙度标注1.2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1.3零件的技术要求分析零件的技术要求分析二.根据生产纲领和生产类型确定工艺的基本特征根据生产纲领和生产类型确定工艺的基本特征2.1生产纲领和生产类型生产纲领和生产类型2.2基本特征基本特征三.确定毛坯类型和制造方法,绘制毛坯—零件合图零件合图3.1毛坯种类毛坯种类3.2毛坯结构尺寸,形状毛坯结构尺寸,形状 3.3确定余量,绘制毛坯—零件合图零件合图四.工艺规程设计工艺规程设计4.1定位基准选择定位基准选择4.2工艺路线拟定工艺路线拟定4.2.1确定各加工面的加工方法确定各加工面的加工方法4.2.2加工阶段的划分加工阶段的划分4.2.3工序组合原则工序组合原则4.2.4加工顺序的安排加工顺序的安排4.2.5热处理工序的安排热处理工序的安排4.2.6工艺路线拟定工艺路线拟定五.选择加工设备及工艺装备选择加工设备及工艺装备5.1机床选择机床选择 5.2工艺装备选择六.加工工序设计加工工序设计6.1加工余量确定加工余量确定6.2确定切削用量确定切削用量6.3工时定额确定工时定额确定七.设计小结设计小结八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序言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

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

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把所学的工艺理论和实践知识,在实际的的工艺、夹具设计中综合地加以运用,进而得到巩固、加深和发展,提高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搞好毕业设计和从事相关的技术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通过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锻炼:设计,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锻炼:1、能熟地运用机械制造技术课程及其他相关课程中的基本理论,以及在生产实际中学习到的实践知识,正确地和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工艺路线的合理拟定等问题,从而保证制造的质量、生产率和经济性。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轴套座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机制126 _______________ 姓名:孙梓宸学号:1120180058指导老师:郑军 ___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2014年6月29日 __________机械鸟汽车工程曇旄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轴承座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 __________ 机制226 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 1.1.20:L80058 __________ 学生姓名: ________ 孙梓宸________________ 指导老师: ________ 郑军__________________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2014年6月29日设计任务书 (4)课程设计说明书正文 (5)序言 (5)一、.......................................................... 零件的分析6二、........................................................ 工艺规程设计7三、........................................................ 专用夹具设计14四、......................................................... 课程设计总结16五、................................................................ 致谢18六、............................................................ 参考文献19附件 (20)机碱鸟汽车工程拷眈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轴承座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生产纲领中批或大批)设计内容:1、任务书和对应零件图1套2、毛坯图1张3、机加工工艺过程卡1套4、机加工工序卡1套5、夹具设计图(含装配图和必要零件图)1套6、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班级机制126设计者孙梓宸指导教师郑军2014年6月29日序言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毕业设计是我们完成本专业教学计划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使我们综合运用所学过的基本课程,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去解决专业范围内的工程技术问题而进行的一次基本训练。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机械制造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1.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起源、发展及其在现代制造业中的应用。

2.掌握常用的机械加工方法、工艺过程和工艺参数。

3.熟悉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的编制方法和原则。

4.掌握机械制造质量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6.具备编制简单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的能力。

7.能够运用质量控制方法对机械制造过程进行监控和改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增强学生对机械制造行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3.培养学生严谨治学、勤奋钻研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机械制造工艺学的起源与发展、机械加工方法、工艺过程与参数、工艺规程编制、机械制造质量控制等。

1.机械制造工艺学的起源与发展:介绍机械制造工艺学的起源、发展及其在现代制造业中的应用。

2.机械加工方法:介绍常用的机械加工方法,如铸造、焊接、切削、磨削等。

3.工艺过程与参数:讲述工艺过程的组成、特点和顺序,以及工艺参数的确定方法。

4.工艺规程编制:介绍工艺规程的编制方法、原则和注意事项。

5.机械制造质量控制:讲述机械制造质量控制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践。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讲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实际案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机械加工方法及其工艺参数。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国内知名出版社出版的《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材。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领域的经典著作和最新研究成果。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以丰富教学手段。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42775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42775

工艺过程设计1.计算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该产品为一个壳体零件。

该产品年产量为2400台,设其备品率为10%,机械加工废品率为1%,现制订该齿轮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1(βα++=Qn N)(%%112000βα++⨯=年件/2220= 齿轮零件的年产量为2220件,现已知该产品属于中型机械,根据表1.1-2生产类型和生产纲领的关系,可确定其生产类型为中批生产。

2.审查零件图样的工艺性该零件作外壳用。

铸件符合IB/T 5939-91之规定。

铸件尺寸公差:Q/SDL30001-03 CT10材料为:ZG310-570成批大量生产砂型铸造型及壳型 铸钢CT10 、MA-H非加工内表面涂防火材料,外表面涂两遍消防红旗,涂漆厚度均匀且无漆滴;水压密封试验,水压2.0MPa ,持续5min ,各处不允许泄露。

零件图样的视图正确、完整,尺寸、公差及技术要求齐全。

3.定位基准的选择该零件为带孔的盘装零件,孔是其设计基准(亦是装配基准和测量基准),为避免由于基准不重合而产生的误差,应选孔为定位基准,即遵循“基准重合”原则。

4.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该零件的加工面有外圆、内孔、端面、锥面、槽等。

参考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其加工方法选择如下:(1)φ5.0-0.1-1300的外圆面:公差等级为IT10,表面粗糙度为Ra 3.2m μ,经粗车、半精车(表1.4-6)。

(2)φ500的内圆孔:公差等级为IT10,表面粗糙度为Ra 6.3m μ, 经粗镗(表1.4-6)。

(3)φ25的圆孔:公差等级为IT11,位置度0.5mm, 经钻、扩(表1.4-6)。

(4)φ27的圆孔:公差等级为IT11,位置度0.5mm, 经钻、扩(表1.4-6)。

(5)φ660的外圆:公差等级IT12,表面粗糙度为Ra 12.5m μ,经粗车即可(表1.4-6)。

(6)左端面: 公差等级IT8,表面粗糙度为Ra 3.2m μ,经粗车、半精车(表1.4-6)。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 程设计的实践案例
案例背景:某 机械制造企业 生产过程中遇
到的问题
案例目的:通 过实践案例, 了解机械制造 工艺学的应用
案例内容:包 括产品设计、 工艺规划、生 产管理等环节
案例结果:通 过实践案例, 提高了生产效 率和产品质量
案例一: 汽车制造 工艺设计
案例二: 飞机制造 工艺设计
确定课程目标: 明确课程设计的 目的和要求
制定课程计划:包 括课程内容、教学 方式、考核方式等
实施课程教学:按 照课程计划进行教 学,注重实践操作
课程考核与评价: 对学生的学习成果 进行考核和评价, 及时反馈和改进
制定课程设计的计划和时 间表
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实施课程设计和实施方案
确定课程设计的目标和 要求
制定教学 计划:根 据课程内 容,制定 详细的教 学计划和 时间表
准备教学 材料:包 括教材、 教具、实 验设备等
实施教学: 按照教学 计划,进 行课堂教 学和实践 操作
评估教学效 果:通过考 试、作业、 实验等方式, 评估学生的 学习效果和 教学质量
确定课程目标:明确课程设计的目的和预期成果 制定课程大纲:包括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 编写课程教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 准备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具、实验设备等 实施课程教学:按照课程大纲和教案进行教学 课程评价与反馈:对课程进行评价和反馈,不断改进和完善课程设计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设计报告:要求报告内容 完整,格式规范,语言通 顺
设计质量:包括设计思路、设计方法、设计效果等 工艺水平:包括工艺流程、工艺参数、工艺设备等 创新性:包括创新点、创新思路、创新效果等 实用性:包括实用性、可操作性、可推广性等 团队协作:包括团队协作能力、团队沟通能力、团队协调能力等 报告撰写:包括报告格式、报告内容、报告质量等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1. 引言机械制造工艺学是机械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本课程设计指导书旨在指导学生进行相关课程设计,并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知识。

2. 课程设计目标本课程设计旨在达到以下目标:•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能够应用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学生的分析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设计内容本课程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3.1 总体设计要求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学生需要完成以下任务:•确定设计主题和目标;•分析和选择适合的机械制造工艺;•进行设计方案的制定和优化;•完成相应的实验和测试;•撰写设计报告和进行总结。

3.2 详细设计内容本课程设计的详细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材料的机械加工性质和选择;•机械加工过程中的刀具选择和切削力分析;•机械加工中的工艺参数优化;•确定合适的加工工艺流程;•制定整体的机械加工方案;•进行加工实验和测试;•分析实验结果,评估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撰写设计报告并进行总结。

4. 设计要求和评分标准4.1 设计要求学生在完成课程设计时,需要满足以下要求:•深入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知识;•综合应用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设计方案合理,达到预期的设计目标;•实验和测试结果准确可靠;•撰写设计报告规范、详尽、清晰。

4.2 评分标准课程设计的评分将根据以下方面来进行评估:•设计思路和方法的合理性(30%);•设计方案的完整性和创新性(30%);•实验和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0%);•设计报告的质量和完整性(20%)。

5. 实施计划本课程设计的实施计划如下:•第1周:确定课程设计主题和目标;•第2-3周:学生进行相关理论学习,并进行初步方案制定;•第4-6周:学生进行实际实验和测试,并进行数据分析;•第7-8周:学生完成设计报告的撰写和总结。

机械制造工艺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制造工艺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1. 引言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于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理解,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课程设计的目的、内容、步骤和评估要求。

2. 课程设计目的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将能够:- 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理论;- 熟悉机械制造过程中所需的工艺流程和设备; - 掌握机械制造工艺实践的基本能力; -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程设计内容本课程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制造工艺计划的编制:学生将对给定的零件进行工艺流程的设计,包括加工工序、加工顺序、工艺参数等。

- 加工试验的设计与实施:学生将根据工艺计划,选择合适的设备和刀具,进行加工试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 加工过程分析与优化:学生将对加工试验的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 制造工艺文档的编制:学生将整理课程设计过程中所产生的资料,编写制造工艺文件。

4. 课程设计步骤本课程设计将依照以下步骤进行: 1. 分组:学生将组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由3-4名学生组成。

2. 选题:每个小组按照教师指导,从给定的零件中选择一种进行加工。

3. 制造工艺计划的编制:小组根据选定的零件,设计制造工艺计划,包括工艺流程、设备选择、工序顺序、工艺参数等。

4. 加工试验的设计与实施:小组根据制造工艺计划,选择合适的设备和刀具,进行加工试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5. 加工过程分析与优化:小组分析加工试验的结果,找出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6. 制造工艺文档的编制:小组整理课程设计过程中所产生的资料,编写制造工艺文件,包括工艺流程表、工艺参数表、加工实验报告等。

7. 呈现与评估: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制造工艺文件,并进行评估和讨论。

5. 课程设计评估要求课程设计的评估将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 制造工艺计划的合理性和完整性; - 加工试验的结果和数据记录; - 加工过程分析和问题改进方案; - 制造工艺文档的规范性和内容完整性; - 小组合作和个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序言一.零件的分析 (2)(一)零件的作用 (3)(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3)二.工艺规程的设计 (3)(一)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4)(二)基面的选择 (4)(三)制定工艺路线 (4)(四)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7(五)确立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9)三.夹具设计 (16)(一)问题的提出 (16)(二)夹具设计 (17)四.工序简图 (21)五.参考文献 (26)序言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机械设计装备及夹具设计的学习,汇总所学专业知识如一体,让我们对所学的专业课得以巩固、复习及实用,在理论与实践上有机结合;使我们对各科的作用更加深刻的熟悉与理解,并为以后的实际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些次设计中我们主要是设计CA6140拨叉的铣床夹具。

在此次课程设计过程中,我小组成员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完成了此项设计。

在此期间查阅了大量的书籍,并且得到了有关老师的指点。

一、零件的分析(一)零件的作用题目所给的零件是CA6140车床的拨叉。

它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档,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工作,获得所需的速度和扭矩的作用。

零件上方的φ25孔与操纵机构相连,二下方的φ60半孔则是用于与所控制齿轮所在的轴接触。

通过上方的力拨动下方的齿轮变速。

两件零件铸为一体,加工时分开。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CA6140车床共有两处加工表面,其间有一定位置要求。

分述如下:1. 以φ25mm孔为中心的加工表面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φ25H7mm的孔,以及φ42mm的圆柱两端面,其中主要加工表面为φ25H7mm通孔。

2. 以φ60mm孔为中心的加工表面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φ60H12的孔,以及φ60H12的两个端面。

主要是φ60H12的孔。

3. 铣16H11的槽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此槽的端面,16H11mm的槽的底面,16H11mm的槽两侧面。

4. 以M22×1.5螺纹孔为中心的加工表面。

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M22×1.5的螺纹孔,长32mm的端面。

主要加工表面为M22×1.5螺纹孔。

这两组加工表面之间有着一定的位置要求,主要是:(1)φ60孔端面与φ25H7孔垂直度公差为0.1mm.。

(2)16H11mm的槽与φ25H7的孔垂直度公差为0.08mm。

由上面分析可知,加工时应先加工一组表面,再以这组加工后表面为基准加工另外一组。

2、工艺规程设计(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零件材料为HT200,考虑零件在机床运行过程中所受冲击不大,零件结构又比较简单,生产类型为中批生产,故选择木摸手工砂型铸件毛坯。

查《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第38页表2.2-3,选用铸件尺寸公差等级为CT-11,加工余量等级为H。

(2)、基面的选择(1)、粗基准的选择在选择粗基准时,一般遵循下列原则:(1)保证相互位置要求原则;(2)保证加工表面余量合理分配原则;(3)便于工件装夹原则;(4)粗基准一般不重复使用的原则;(5)为了保证所有加工表面有足够的加工余量,选用加工余量小的表面作粗基准,不要用同一尺寸方向上。

为了方便装夹,以及依据以不加工表面为基准和毛皮表面质量较好者为基准的原则,选底端面为基准。

(2)、精基准的选择主要考虑基准重合的原则,选用统一的基准有利于保证零件的精度。

多用“一面两孔”的定位方式定位,所以选择小头孔轴线和底面为精基准。

(3、制定工艺路线制定工艺路线的出发点,应当根据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以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以及加工方法所能达到的经济精度得到保证。

在生产纲领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机床配以专用工具卡,并尽量使工序集中来提高生产率。

除此之外,还应当考虑经济效果,以便是生产成本尽量下降。

查《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第20页表1.4-7、1.4-8,选择零件的加工方法及工艺路线方案如下:工艺路线方案一:工序 1:以Ф40的下平面为基准,粗铣两端通孔Ф22上表面。

工序 2:精铣φ40上平面,保证表面粗糙度3.2。

工序3:扩、粗铰、精铰两小端头孔至Ф22,保证表面粗糙度1.6工序4:粗镗Ф55的孔。

工序 5:半精镗Ф55的孔,保证表面粗糙度3.2。

工序6:粗镗Ф73孔的上端面。

工序 7:半精镗Ф73孔上端面,保证表面粗糙度3.2。

工序 8:钻Ф6.9的孔、钻Ф8锥销孔。

工序9:攻丝、精铰Ф8孔,保证粗糙度1.6。

工序10:切断。

工序11:检验。

工艺路线芳案二:工序 1:以Ф40的下平面为基准,粗铣两端通孔Ф22上表面。

工序2:精铣Ф40上表面工序3:粗镗Ф55的孔。

工序4:半精镗Ф55的孔,保证表面粗糙度3.2。

工序5:扩、粗铰、精铰两小端头孔至Ф22,保证表面粗糙度1.6。

工序6:粗铣Ф73孔的两端面。

工序7:精铣Ф73孔两端面,保证表面粗糙度3.2。

工序8:钻Ф6.9的孔、钻Ф8锥销孔。

工序9:攻丝、精铰Ф8孔,保证粗糙度1.6。

工序10:切断。

工序11:检验。

工艺方案的比较及分析:上述两方案:方案一:是先加工内孔φ22, 再以φ22孔为基准加工φ55内孔,而方案二:先镗孔φ55,以底面及φ22外圆面为基准,再以φ55内孔及上平面加工φ22孔。

由零件图可知φ22孔的设计基为准φ55孔的中心线,所以加工φ22孔时定位基准最好为φ55孔的中心线,可保证其加工的位置精度,符合中批生产要求,方案二较为合理。

最终工艺路线工序 1:以Ф40的下平面为基准,粗铣两端通孔Ф22上表面。

工序2:精铣Ф40上表面(以φ22孔外表面及底面为基准,选用X5032立式升降台铣床和专用夹具)工序3:粗镗Ф55的孔。

(以φ40上平面及φ22内孔为基准,选用TGX4132B立式单柱坐标镗床和专用夹具)工序4:精镗Ф55的孔,保证表面粗糙度。

工序5:扩、粗铰、精铰两小端头孔至Ф22,保证表面粗糙度(以φ40上平面及φ22孔外表面为基准,选用Z3025摇臂钻床和专用夹具)。

工序6:粗铣Ф73孔的两端面。

(以φ40上平面及φ22的内孔为基准)工序7:精铣Ф73孔两端面,保证表面粗糙度。

工序8:钻Ф6.9的孔、钻Ф8锥销孔。

(以φ40上平面及φ22的内孔为基准)工序9:攻丝、精铰M8螺纹孔,保证粗糙度。

工序10:切断。

工序11:检验。

(4)、机械加工余量的确定、工序尺寸及毛坯的确定零件材料为HT200,考虑零件在机床运行过程中所受冲击不大,零件结构又比较简单,生产类型为中批生产,故选择木摸手工砂型铸件毛坯。

根据上述原始材料及加工工艺,分别确定各加工表面的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如下:1、两端通孔Ф22上表面考虑手工砂型铸件毛坯的表面粗糙度,而加工表面的表面粗糙度要求为,工序基准尺寸为40mm的要求,故采用粗铣一次,精铣一次,粗铣加工余量2.0mm,(《简明手册》2.2-4尺寸公差等级CT-11,加工余量等级MA-H级),精铣加工余量1.0mm,(《简明手册》2.3-21。

2、两端通孔考虑到通孔的表面粗糙度,公差等级IT7,加工要求很高,故采用扩、粗铰、精铰的工序,根据《简明手册》P64表2.3-8查得如下数据:精铰加工余量为0.06mm,工序经济精度等级为IT7,表面粗糙度,基本工序为50mm。

粗铰加工余量为0.14mm,工序经济精度等级为IT8,表面粗糙度,基本工序为50mm。

扩孔加工余量为1.8mm,工序经济精度等级为IT11,基本工序为50mm。

3.中间孔考虑到中间孔的表面粗糙度,采用粗镗、半精镗的加工工序,根据《简明手册》P64表2.3-8查得如下数据:半精镗加工余量为1.5mm,表面粗糙度,基本工序为30mm。

粗镗加工余量为2.0mm,表面粗糙度,基本工序为30mm。

4.中间孔两端面根据表面粗糙度,尺寸精度等级的要求,采用粗铣、精铣的工艺,粗细的加工余量,2.0mm,精铣加工余量为1.0mm,(《简明手册》表2.3-21)。

(五)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的确定工序 1:以Ф40的下平面为基准,粗铣两端通孔Ф22上表面。

1)已知毛坯加工余量为2.0mm,毛坯长度方向的最大加工余量为2.0mm,一次加工即可。

2)根据《实用金属切削加工工艺手册》表10-212,选用YG8硬质合金刀,根据《机械加工工艺手册》P1019表8-14,每齿进给量f=0.20-0.29mm/z。

3)根据《机械加工工艺手册》P1021表30-23可以直接查出铣削速度:Vc=60-110m/min。

取Vc=60m/min。

4)现采用X51立式铣床参数(《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明手册》表4.2-36)取500r/min,故实际切削速度为Vc=62.8/min。

5)工作台每分钟进给量应该为差机床数据得(见《机械制造工艺手册》表4.2-37)取400m/min。

6)切削工时:。

工序2:精铣Ф40上平面(1)以φ22孔外表面及底面为基准,选用X5032立式升降台铣床和专用夹具。

(2)根据《实用金属切削加工工艺手册》(P942)表得,采用直柄立式铣刀,dw=40,z=8。

又根据《实用金属切削加工工艺手册》(P942)表8-15得,每齿进给量,取。

(3)切削速度 Vc=10m/min。

(4)取主轴转速为80r/min,故实际切削速度为Vc=10m/min。

(5)工作台每分钟进给量应该为查机床数据得(见《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表4.2-37)取130m/min。

(6)切削工时:工序3:粗镗Ф55的孔。

(1)、以φ40上平面及φ22内孔为基准,选用TGX4132B立式单柱坐标镗床和专用夹具。

(2)选用硬质合金镗刀刀头,其加工余量z=3.0mm。

(3)确定进给量,根据《实用金属切削加工工艺手册》P1278表,每齿进给量(4)主轴转速:根据T68立式钻床参数《简明手册明手册》表4.2-20取n=300r/min,故实际切削速度为Vc=50.4m/min。

(5)切削工时:工序4:半精镗Ф55的孔(1)、选用硬质合金镗刀刀头,其加工余量z=1.0mm。

(2)、确定进给量,根据《实用金属切削加工工艺手册》P1307表,每齿进给量(3)、主轴转速:根据T68立式钻床参数《简明手册明手册》表4.2-20取n=350r/min,故实际切削速度为Vc=54.58m/min。

(4)、切削工时:。

工序5:扩、粗铰、精铰两小端头孔至Ф22,保证表面粗糙度1.6。

1:扩孔Ф21.8mm(1)、以φ40上平面及φ22孔外表面为基准,选用Z3025摇臂钻床和专用夹具。

(2)、加工余量z=0.08mm。

(3)、确定进给量,根据《简明手册》表5-6,每齿进给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