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及复习要点

合集下载

人教一年级数学下全册7大复习重点考点(附期末易错题)

人教一年级数学下全册7大复习重点考点(附期末易错题)

人教一年级数学下全册7大复习重点考点(附易错题)第一重点:认识图形(二)一、图形可分为(1)平面图形;(2)立体图形1. 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2. 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二、图形的拼组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也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还可以拼成一个大三角形。

2.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至少需要4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体至少需要8个小正方体。

3. 两个长方形能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

(两个特殊的长方形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4个长方体能拼成一个大的长方体。

第二重点:分类与整理分类的方法:一般是(1)按形状;(2)按颜色;(3)按用途;(4)按种类。

在分类的同时,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第三重点:认识人民币1. 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2. 人民币各单位之间的换算:1元=10角;10角=1元;1角=10分;10分=1角;10角=100分;1元=100分。

3. 主要题型:填合适的单位。

(注意和生活实际联系)计算:元+元角+角满10角记得换成1元元-元角-角“角”不够减向“元”借1元当10角再计算如:(1)2元8角+6角=2元14角=3元4角(2)65元-3元7角=64元10角-3元7角=61元3角4. 解决问题:先画批,找准数据,再列式计算。

列式时用:“几元几角+几元几角”的形式来表示,不用小数形式列式。

5. 换钱:1张10元可以换10张1元。

1张100元可以换5张20元。

1张100元可以换2张50元。

1张50元可以换10张5元。

6. 2.00元=2元;0.50元=5角;59.90元=59元9角;9.25元=9元2角5分。

第四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1.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_知识点归纳总结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_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重点、难点复习一、认识图形1、平面图形的拼组⑴区分正方形和长方形长方形的特点:相对的两条长边相等,相对的两条短边相等。

正方形的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正方形(四条对称轴)长方形(两条对称轴)(2)常见拼组:①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可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

②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长方形。

③四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可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

2、立体图形的拼组(!)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面相同。

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相同,都是正方形。

(2)常见拼组①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可以拼成长方体。

②八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的正方体。

1、方法:①相加算减②分解法过程:如:12—— 9 = 3 把12分解成10和2过程:想先算:10-9=1 则再算:1+2=3★2、应用题:①已知条件里知道了其中一部分和另一部分,求总数,用加法计算。

问题里常见的关键字:一共、共、总的、原有等。

②已知条件里知道了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分类计数的结果。

2、学会单一标准的分类和按不同标准的分类,特别是不同分类标准,分类结果也不一样。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1、10个十是100,读作一百。

100是由10个十或100个一组成,它是一个三位数。

2、数数时,可以一个一个的数,也可以二个二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

★3、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右边)第三位第二位第一位★4、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当计数器上个位或十位一颗珠子都没有时,就写0占位。

5、用计数器表示一个数时,计数器各数位上的珠子数和这个数的个位,十位,百位上的数字相对应。

★6、只有个位的数是一位数,如5、7、2;最大的一位数是9。

有个位、十位的数是两位数,如32、20;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

有个位、十位、百位的数是三位数,如100。

100是最小的三位数。

一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以下是一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1. 算数运算:
- 加法和减法: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认识数字的前后大小关系。

- 数量对应关系:通过数量对应的关系来进行加法运算,如1加1等于2。

- 数字的组成:认识数字的组成结构,十个单位可以组合成1个十位,十个十位可以组合成1百位,以此类推。

- 数字的拆分与组合:通过拆分和组合数字,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 满10进1:当个位数达到10时,拆分成1个十位和0个个位。

2. 计量单位:
- 长度的比较:通过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了解不同长度的大小关系。

- 长度的测量:使用长度单位(如厘米、千米)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 时间的比较:通过比较不同事件的先后顺序,了解时间的大小关系。

- 时间的读法:认识小时、分钟、秒钟的读法和表示方法。

- 时间的测量:使用时钟、钟表等工具来测量时间。

3. 几何图形:
- 比较形状:通过比较不同形状的大小和属性,了解形状的分
类和特点。

- 绘制形状:学会使用直尺、圆规等工具来绘制不同形状。

- 时间的读法:认识小时、分钟、秒钟的读法和表示方法。

- 时间的测量:使用时钟、钟表等工具来测量时间。

4. 数据分析:
- 图形的解读:观察和解读不同图形(如柱状图、折线图、图
片图等)所表示的信息。

- 数据的整理和比较:学会整理和比较不同数据的大小和特点。

- 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
结论。

2022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下册)知识点梳理归纳

2022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下册)知识点梳理归纳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下册)知识点梳理归纳上册一、读数、写数。

1、读20以内的数。

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 19 18 17 ······单数:1、3、5、7、9 ······双数:2、4、6、8、10 ······2、两位数(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

如:A: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 11里有(11)个一。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 12里有(12)个一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 13里有(13)个一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 14里有(14)个一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 15里有(15)个一······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20里有(2)个十; 20里有(20)个一B: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第2位是什么位?(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

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

二、比较大小和第几。

1、例如给数字娃娃排队: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注意做题时,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

一年级数学人教版知识点梳理2024

一年级数学人教版知识点梳理2024

一年级数学人教版知识点梳理2024 1. 统计图形1.棒形图:用一定长度的条形来表示各种数量大小和比较。

2.饼状图:用圆的形状来表示各种数量大小和比较。

2. 数字的认识1.数字的含义与大小。

2.数字的数码及其组成方式。

3.数内数外以及数的大小比较。

4.数字的正反序及其应用。

3. 计算1.加减法的概念及其运算法则;2.简单计算法及其应用;3.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及应用;4.减法的加减法语言转化及其应用;5.顺序计算法及其应用。

4. 分数1.分数的概念及简单认识;2.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转换和化简;3.分数的加减法及其应用。

5. 时间1.会读懂日历、时间;2.会使用时、分、秒、上午、下午、周、月、年等词语;3.能够辨认、比较、估算时间的长度;4.能够根据时间线索写出简单的日志等。

6. 三位数的认识1.三位数的概念及其组成;2.三位数的大小比较;3.三位数的加减法及其应用;4.三位数的数码排列及数码判断。

7. 二位数的认识1.二位数的概念及其组成;2.二位数的大小比较、排序;3.二位数的加减法及其应用;4.二位数的数码排列及数码判断。

8. 一年级数学应试技巧1.能够简单应用思维导图、表格等工具拓展知识;2.能够灵活运用数学计算方法和数学语言。

3.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合适的数学工具,提高解题效率;4.能够掌握数学作答技巧和应试心理,提高应试水平。

以上为一年级数学人教版知识点梳理,按照教材分章节详细列出了所需掌握的知识点。

学生需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以后学习数学非常有用,也是应试的必备知识。

2022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全册(上下册)知识点梳理汇总

2022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全册(上下册)知识点梳理汇总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全册(上下册)知识点梳理汇总一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导语】⼈教版⼩学⼀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包括:学习⽬标、学习难点、知识点概括总结,下⾯就⼀起来学习吧。

以下是整理的《⼈教版⼩学⼀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希望帮助到您。

⼀、学习⽬标: 1.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的语⾔表达; 2.⽐较熟练地⼝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初步学会⽤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使学⽣知道长⽅形、正⽅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4.通过折⼀折、摆⼀摆、剪⼀剪、拼⼀拼,加深对长⽅形和正⽅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5.认识计数单位“⼀”和“⼗”,能够熟练地⼀个⼀个地和⼀⼗⼀⼗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懂得100以内的数是由⼏个“⼗”和⼏个“⼀”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较100以内数的⼤⼩; 6.能够熟练地⼝算整⼗数加⼀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学习难点: 1.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的语⽂试表述; 2.让学⽣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3.通过操作让学⽣明⽩长⽅形和正⽅形各⾃的特点; 4.理解算理,掌握⾃⼰喜欢的计算⽅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计算; 5.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6.数100以内数,特别是数到⼏⼗九、下⼀个整⼗数应该数⼏⼗⽐较困难; 7.了解和掌握个位、⼗位的数位的概念。

理解个位、⼗位上的数所表⽰的意义,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三、知识点概括总结: 1.位置:所在或所占的地⽅,有上下、前后、左右之分。

上:位置⽅位名词,例:汽车在马路的上⾯。

下:位置⽅位名词,例:船在桥的下⾯。

前:位置⽅位名词,例:张三在李四的前排,那么可以说张三在李四的前⾯。

后:位置⽅位名词,例:李四在张三的后排,那么可以说李四在张三的后⾯。

2.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20以内的数字之间的退位减法,例:12-9=3. 3.图形的拼组 4.数⼀数: 5.读数:24读作“⼆⼗四”;169读作“⼀百六⼗九”。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易错梳理)-一年级下册数学单元复习讲义人教版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易错梳理)-一年级下册数学单元复习讲义人教版

认识图形(二)知识盘点知识点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知识点2:用相同的图形拼摆1、把几个同样的三角形长度相等的两条边重合在一起,可以拼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

2、长方形有两条长边和两条短边,两个同样的长方形(短边是长边的一半)的两条长边重合在一起可以拼出一个正方形;两条短边重合在一起可以拼出一个长方形。

知识点3:用七巧板拼平面图形一套七巧板有7块,由1个正方形、1个平行四边形和5个三角组成。

易错集合易错点1:判断图形典例 图形◇(是 不是)正方形。

在正确的答案下面画“√”。

解析 掌握正方形的特征进行判断:正方形四四方方的,4条边直直的,且4条边的长度相等,所以◇是正方形。

解答 是✨针对练习1上面一共有( )个图形,从左边数,长方形排在第( );第( )和第( )个是三角形。

从右边数,第( )个是平行四边形;第( )个是圆。

易错点2:数图形 典例1 数一数,右图中有: ( )个三角形 ( )个长方形 ( )个正方形 ( )个平行四边形 ( )个圆解析 根据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数,可以按从下往上的顺序数,可以标注好数字,方便检验。

解答 2 1 4 4 5典例2 数一数有多少个长方形。

⭐点拨 在判断图形的形状时,受摆放位置的影响,导致判断错误。

⭐点拨 按一定的顺序数图形的个数时,输一个就在相应的图形中标上对应数字,避免重复或遗漏。

⭐点拨 如果图形中并列摆放n 个小长方形,则长方形的总个数就是n +…+3+2+1。

解析这类题应该分类数,先数单个的小长方形的个数,再数由2个小长方形组成的长方形的个数,以此类推……把每类的个数加起来,算出总数。

解答 5+4+3+2+1=15(个)答:一共有15个长方形。

✨针对练习2右图中有多少个三角形?跟踪训练一、用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请把它圈起来。

二、我会填。

1、一个正方形能剪成两个相同的()形,也可以剪成两个相同的()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及复习
要点
知识点梳理
一、认识图形
1、平面图形的拼组
⑴区分正方形和长方形
长方形的特点:相对的两条长边相等,相对的两条短边相等。

正方形的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正方形(四条对称轴)长方形(两条对称轴)
(2)常见拼组:
①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可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

②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长方形。

③四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可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

2、立体图形的拼组
(!)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
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面相同。

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相同,都是正方形。

(2)常见拼组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可以拼成长方体。

②八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的正方体。

★当有好多个正方体重叠在一起的时候,不要忘数最底层或者最后面被遮掉的小
②分解法过程:
如:12—9=12—9=3把12分解成10和2
过程:想先算:10-9=1
则12-9=102再算:1+2=3
1
★2、应用题:
①已知条件里知道了其中一部分和另一部分,求总数,用加法计算。

问题里常见的关键字:一共、共、总的、原有等。

②已知条件里知道了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表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

2、学会单一标准的分类和按不同标准的分类,特别是不同分类标准,分类结果也不一样。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十是100,读作一百。

100是由10个十或100个一组成,它是一个三位数。

2、数数时,可以一个一个的数,也可以二个二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

★3、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右边)
第三位第二位第一位
★4、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当计数器上个位或十位一颗珠子都没有时,就写0占位。

5、用计数器表示一个数时,计数器各数位上的珠子数和这个数的个位,十位,
百位上的数
字相对应。

★6、只有个位的数是一位数,如5、7、2;最大的一位数是9。

有个位、十位的数是两位数,如32、20;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

有个位、十位、百位的数是三位数,如100。

100是最小的三位数。

★7、一个数,个位上是几,表示有几个一;十位上是几,表示有几个十。

反之,这个数有几个一,个位上就是几;有几个十,十位上就是几。

举例:
以333435为例:
①和34相邻的两个数是33和
35;
33和35中间的数是34。

②比34少1的数是33,
比34多1的数是35。

③34前面的数是33,后面的数
是35;
④35比34多1,33比34少1。

以52为例:
①52和60之间的数是:53、54、
55、56、57、58、59;(即大于52小于60的所有数)
②52前面的五个数是:51、50、49、48、47;后面的五个数是:53、54、55、
56、57。

③52前面的第五个数是:47;后面的第五个数是:57。

★9、两位数比较大小,先看十位,十位上大的数就大,当十位相同时,就比个位,个位大的数就大。

★10、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的用法。

两个数相差很大时就用多得多,少得多。

相差很小时就用多一些,少一些。

例如:37634
相比较后,37和6相差很大,就说37比6多得多或6比37少得多。

37和34相差很小,就说37比34多一些或34比37少一些。

11、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如:30+2=32(想:3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数是32。


32—2=30(想:32里去掉2个一,剩下3个十)
口算方法:个位相加,十位不变;个位相减,十位不变。

五、认识人民币
★1、1元=10角(1元钱可以换10个1角)1角=10分(1角可以换10个1分)
1元=100分(1元钱可以换10个10分,即100分)
★2、简单的计算:
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

也就是元和元,角和角,分和分单位都相同的才能计算。

课本51页。

★3、小数表示法。

小数点左边是几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几表示几角,第二位是几表示几分。

写作几元几角几分时,是0的可以不写出。

左右
元。

角分
小数点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相同数位相加减,从个位算起,个位加减个位,十位加减十位。

要算得即对又快,必须分清不进位,进位,不退位,退位。

进位加法可用接数法计算。

★2、用竖式计算进位加法时:①数位对齐,即个位对齐个位,十位对齐十位。

②从个位算起,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十位要加上个位进上来的1。

如:24+8=32
24
+18
32
★3、用竖式计算退位减法时:①数位对齐,即个位对齐个位,十位对齐十位。

②从个位算起,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1,个位作10,个位计算完成后,
十位要减去1。

如:36—8=28。

10
36
—8
28
4、各类分解法
(1)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不进位:35+2=37
想:先算:5+2=7
305再算:30+7=5
7
进位:①35+8=43②35+8=43
想:先算:5+8=13想:先算:35+5=40
305再算:30+13=4353再算:40+5=45
1340
不退位:35—2=33
想:先算:5—2=3
305再算:30+3=33
退位:35—8=27想:个位不够减,从十位拿出一个10和个位合起来再
减,十位3个十拿掉1个十,剩2个十,即20。

2015先算:15-8=7
再算:20+7=27
7
★个位不够减时,要从十位拿出1个十,与个位数合在一起再减,同时十位数必须减少1。

(2)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35+20=5535—20=55
想:先算:30+20=50想:先算:30—20=10
305再算:50+5=55305再算:10+5=15
5010
★5、补充:
各部分名称相应计算公式加法算式加数+加数=和加数=和—加数
减法算式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七、找规律
1、通过颜色,形状找规律。

★2、通过数字的变化找规律,当每个数都不相同时,先算出每两个数之间相差几,然后再找规律。

常用规律:单数135791113151719 21……
双数2468101214161820……
第一要点:认识图形(二)
一、图形可分为(1)平面图形;(2)立体图形
1.平面图形
2.立体图形
2.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至少需要4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体至少需要8个小正方体。

第二要点:分类与整理
分类的方法:一般是(1)按形状;(2)按颜色;(3)按用途;(4)按种类。

第三要点:认识人民币
1.人民币的单位有元(块)、角(毛)、分。

2.人民币各单位之间的换算:1元=10角;10角=1元;1角=10分;10分=1角;10角=100分;1元=100分。

3*. 2.00元=2元;0.50元=5角;59.90元=59元9角;9.25元=9元2角5分。

第四要点:100以内数的认识
1.自然数:用以表示物体的个数或表示事物次序的数。

即数码0,1,2,3,4,……
2.单数:个位上是1,3,5,7,9的自然数。

3.双数:个位上是0,2,4,6,8的自然数(0除外)。

4.整十数:个位上是0的自然数(0除外)。

5个十,5个一,组成起来是55。

(十位上的5表示5个十,个位上的5表示5个一。


读作:五十五(语文用字)写作:55(数学用字)
6.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就是一百。

7*.比较两位数大小的方法:先看十位,哪位数大它就大。

如果十位相同,再看个位,哪位数大它就大。

(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第五要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十位加、减十位,个位加、减个位。

1.不进位的加法20+30=50
67+2=6968+30=98
2.不退位的减法80-50=3069-2=67
98-30=68
二、进位加法(凑十法)
1.凑十歌:一凑九,二凑八,三凑七来四凑六,五五相凑就满十。

2.凑十法的口诀: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加剩数。

第六要点:小括号
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一个算式里没有括号,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