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观后感
《隧道》观后感

《隧道》观后感金成勋导演的一六年新作《隧道》,为近来正火热的韩国现实类电影再添一把火。
近两年,金成勋导演推出了两部电影,《走到尽头》和《隧道》,一改其前几年的风格,加入了韩国批判政府、批判社会的大潮。
他携手实力派演员河正宇,根据现实生活改编,为观众带来了这部深刻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
隧道的原事件是韩国的一次隧道坍塌事故,令人遗憾的是,最终遇难者未能幸免于难。
而在影片中,男主角李正洙却幸运地遇到了仍在坚持救援的队长。
然而,电影毕竟是电影,存在一些与现实不符的地方。
比如,救援工作进行了那么多天都没有打通通道,而李正洙仅仅按了一下喇叭,隧道就瞬间被挖通,要是早这么高效,正宇欧巴也不至于在地下被困那么久。
言归正传,《隧道》的主题无疑是批判社会和人性。
那么,它是如何体现这一主题的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影片中有一些看似与主题无关的细节,却也值得一提。
比如,李正洙在给妻子打电话时,说要给女儿买生日礼物,女儿则大声叫嚷着要小狗。
而当他遇到另一名被困者时,对方恰好带着一只小狗。
一开始,小狗要喝水,吃他的蛋糕,他不停地骂着“狗崽子”。
但从什么时候起,他对小狗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呢?又是从什么时候起,他们变成了相依为命的伙伴呢?我认为,大概是在他让小狗不要踩到前面的砖以免伤害到被困者的时候,他才意识到狗也是通人性的。
而当小狗在即将再次发生坍塌时狂吠救他一命时,他们真正成为了性命攸关的伙伴。
这或许也反映了在那种绝境下,人的行为还不如一只狗。
讽刺政府是这部电影的主要目的之一,这一点在影片的开头就有所体现。
有一个不太引人注意的细节是,国家领导到现场所谓的“时差救援活动”,实际上只是与李正洙的妻子合了个影。
经过政府和交通部门的一番阻挠,影片最后李正洙被救出来后,领导急忙过来合照,得到的结果是记者问他想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他回答:“都给我滚,你们这些混蛋!”这是多么痛快的一幕!然而,最终的报道却是李正洙感激地向社会竖起了大拇指。
这是多么大的讽刺!苟延残喘的生命却被如此多人无视,难道不应该反思吗?韩国电影的大胆之处在于敢于直面现实,只有揭示现实,才能进行审视和改变。
电影隧道观后感

电影隧道观后感前几天,我看了一部叫《隧道》的电影,看完之后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
这部电影讲的是男主在回家路上,经过一条隧道时,突然隧道坍塌,他被困在了里面。
这可真是够倒霉的,好好的开个车,莫名其妙就被埋在了地下。
电影里对男主被困后的细节描写,真的让我感觉仿佛自己也置身在那黑漆漆、又狭小的空间里。
男主一开始还挺冷静,试图通过手机联系外界。
他那手机屏幕发出的微弱光芒,在黑暗中一闪一闪的,就像他心里那一点点还没熄灭的希望。
他哆哆嗦嗦地拿着手机,眼睛里满是惊恐和无助,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不停地往下流,一滴一滴地掉在地上,那声音在寂静的隧道里显得格外清晰。
他先是给老婆打了电话,听到老婆声音的那一刻,他的声音都颤抖了,带着哭腔说:“亲爱的,我被困在隧道里了。
”他老婆在电话那头瞬间就慌了神,那哭声隔着电话都能让人感受到绝望。
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男主的手机电量越来越少,他不得不节省着用。
每一次点亮手机屏幕,他的眼神都充满了焦虑,生怕这是最后一次能看到光亮。
而且隧道里的空气也越来越稀薄,他呼吸都变得困难起来,大口大口地喘着气,就像一条离开水的鱼。
他在车里到处翻找着能有用的东西,把后备箱里的矿泉水和零食都找了出来。
那一瓶瓶矿泉水,在他眼里简直就是救命的宝贝。
他一小口一小口地抿着水,心里盘算着还能撑多久。
那零食包装被他撕开的时候,发出的“呲啦”声,在安静的隧道里显得特别刺耳。
救援工作展开了,可过程那叫一个曲折。
外面的人也是状况百出,有媒体为了抢新闻,不顾救援人员的阻拦,一个劲儿地往前冲,差点耽误了救援进度。
那些救援人员也是顶着巨大的压力,脸上的疲惫和无奈清晰可见。
有个救援队员在下去探查情况的时候,不小心受了伤。
男主看着受伤的救援队员,心里充满了愧疚,觉得是自己连累了别人。
他不停地说着对不起,声音里充满了自责。
就在大家都以为很快就能把男主救出来的时候,却发现图纸错了,之前的努力都白费了。
这消息一出来,所有人都傻眼了,男主更是觉得自己彻底没希望了。
绘本隧道读后感

绘本隧道读后感
《绘本隧道》是一本非常有意义的绘本,它讲述了一个小兔子
在隧道中探险的故事。
这本书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还教会了
他们如何勇敢面对困难,勇敢探索未知世界。
小兔子是一个非常好奇的动物,它总是喜欢探索未知的领域。
有一天,它听说了隧道里有很多宝藏,于是决定去寻找。
但是隧道
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危险,小兔子在前进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
但是小兔子并没有因此而退缩,它勇敢地面对每一个挑战,最终找
到了宝藏,也学会了很多东西。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小兔子的勇气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它并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地面对,不断寻找解
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精神对于孩子们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它教会了
他们如何勇敢面对困难,如何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另外,这本书还教会了孩子们如何勇敢地探索未知的世界。
隧
道是一个未知的领域,充满了各种危险和挑战,但是小兔子并没有
因此而放弃,而是勇敢地前进,不断探索。
这种精神对于孩子们来
说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它教会了他们如何勇敢地面对未知,如何不
断地学习和成长。
总的来说,《绘本隧道》是一本非常有意义的绘本,它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还教会了他们如何勇敢面对困难,如何勇敢地探索未知的世界。
我相信,这本书一定会对孩子们的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让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变得更加勇敢和坚强。
《隧道尽头》影评观后感

《隧道尽头》影评观后感《隧道尽头》影评观后感:这一次,爱赢了愚子这部口碑不错的西班牙影片,围绕着隧道内外发生的各种或惊险或温馨的故事,最后交汇在一起引爆高潮,整部电影在情节上或许有令人诟病的地方,但仍不失精彩。
相比起男主角和黑帮之间的斗智斗勇以及隧道里面的惊魂几刻,个人觉得男女主角与小女孩三个人之间的关系变化更令人关注,惊悚中的脉脉温情很是令人动容,他们的人生轨迹和命运走向也成了影片最牵动人心的地方。
从电影开始的几个镜头,观众可以大致了解男主角华金的生活背景。
到处散落的书籍和电子设备,意味着这个坐在轮椅上的男人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IT男。
他所住的这座冷落死寂的大宅,也曾经生活着幸福美满的一家人。
接下来通过女主角看到的烧毁的车辆和几张照片,我们可以进一步获悉这个家庭过往的一些信息。
曾经幸福的一家三口。
不难判断,这个曾经有房有车有狗的中产家庭遭遇了一场惨烈的车祸,导致了母女双亡,华金双腿瘫痪的悲剧。
从此,孤独潦倒的他把自己封闭在留有美好回忆的房子里,终日与香烟、老狗、电脑为伴。
为了避免房子因为无力偿还的债务被法院拍卖,华金决定把二楼出租。
打开房门的那一刻,像极了经典电影《嫌疑犯X的献身》里男主角打开门看见那对邻居的情景。
不管华金愿不愿意,他的生活注定将从此改变。
起初,长期一个人生活的华金对女租客的到来甚为不惯,然而,对方的热情与善意很快就消除了他们之间的隔膜。
这时,发生了一件对他来说具有重要意义的事。
女租客的女儿,一个不说话的六岁小女孩贝蒂,和华金那条他准备实施安乐死的老狗建立起了亲密的关系。
小女孩的到来让老狗和它的主人都获得了新生。
当看到已经很久没有站起来的爱宠竟然慢慢站起来,而小女孩不顾妈妈的劝阻扑向狗狗把它抱在怀里的时候,毫无疑问,眼前的一幕不可避免地让华金想起了自己死去的女儿。
触景生情的他百感交集,不忍再看,拼命想忍住眼泪但终于还是情绪崩溃,掩面而泣。
这场哭戏,男主角演绎得极到位。
这场痛哭,是对他长久抑制的情感的一次释放,也是对悲痛往事的一次哀悼。
《隧道》观后感

《隧道》观后感《隧道》是一部由韩国导演金基德执导,裴斗娜、崔岷植主演的悬疑片。
整部电影以一个普通人突遭车祸后被困在隧道里的故事为主线,展现了生命的脆弱以及人性的真善美。
观看完这部电影,我深受触动,产生了许多思考和共鸣。
首先,电影以一个常人的遭遇为出发点,通过一系列的刻画和情感引导,成功唤醒了人们对生命的珍惜之情以及对困境中斗争精神的赞美。
主人公被困在隧道中,既有生理上的巨大压力,也有对家人的担忧,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努力设法寻找生存的希望。
电影展示了人在逆境中的勇敢和坚持,有时候我们会觉得生活中的困难无法面对,但是电影却告诉了我们,只要我们拿出勇气和智慧,面对困难,我们一定能够找到希望和出路。
其次,电影还通过主人公与外界的联系,揭示了人际关系以及社会关系。
在困境中,主人公的家人和救援人员的默契合作,使他们能够在有限的资源下取得胜利。
这些情节不仅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和支持,也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合作和信任,才能克服困难。
而片中描绘的救援人员的职业精神、责任意识以及政府的及时响应和支持也让我感受到了社会力量的重要性,它是一种有力的支持和保障,给予人们信心和力量。
另外,这部电影还以一种很淡然的方式展现了主人公在困境和等待之中的变化和成长。
一开始,主人公还对外界抱有希望,期盼着外界的援助能够及时到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开始接受了现实,也变得越来越坚强。
面对粮食的短缺,他学会了节约,用最小的食物来满足自己的需求;面对孤独的等待和时间的拖延,他学会了寻找乐趣和自娱自乐。
最终,他终于脱离了困境,活下来了。
这个过程中,主人公通过自我调整和经验的积累,变得更加坚韧和成熟。
我认为,这部电影在悬疑的背后还有一种隐忍和顽强。
综上所述,《隧道》并不是一部单纯的悬疑片,它通过主人公的遭遇和经历,触动了观众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唤起了对生命的重视,对斗争精神的赞美,对人际关系和社会力量的思考。
这是一部催人深思的电影,它不仅仅是一次观影体验,更是一次人生的启示。
隧道 观后感

隧道观后感一最近,我有幸参观了一座隧道,它位于城市的地下。
这是我第一次进入隧道,也是第一次感受到地下世界的神秘和特殊。
进入隧道之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圆形洞口,就像是进入了一个巨大的龙穴。
随着电梯缓慢下降,我感受到了来自地下深处的寒意,伴随着洞壁上冰冷的墙壁。
隧道内的灯光昏暗,映照出阵阵微弱的光线,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二走进隧道后,我感觉到了一种压迫感。
这种压迫感不仅来自于地下的环境,还来自于隧道内的巨大气压。
隧道内充满了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音和震动,这使得我有种置身于喧嚣的大都市的感觉。
然而,隧道内的环境与外界的嘈杂相比,更具有封闭和压抑的感觉,仿佛被隔离于外界的喧嚣中。
这让我想到了人在现代社会中的繁忙和压力,每个人都在不断地奔波和努力,而隧道则成了那个奔波和压力的象征。
三随着隧道深入,我逐渐体会到了隧道所蕴藏的深度和神秘。
隧道中设置了一些展板,介绍了隧道的建设过程和设计理念。
这些展板告诉我,隧道的建设不仅仅是为了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更是为了连接城市的内外。
隧道的设计精细,考虑了各种因素,如水质、保温效果等,以确保隧道的安全和可靠。
这让我想到了人在追求目标和梦想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坚持和努力,正如隧道建设者在建设隧道时的细致考虑。
四除了隧道的深度和神秘,还有一点让我印象深刻,那就是隧道所带来的污染问题。
随着车辆不断进出,隧道内的空气变得越来越浑浊。
这给我一种被困于封闭空间的感觉,仿佛无法逃离,无法呼吸到新鲜空气。
这让我想到了当今社会压力和污染给人们带来的负面影响。
人们在奔波和努力的过程中,也需要留出时间和空间,让自己得到解放和放松。
五在参观隧道的过程中,我也不禁思考起自然与建设的关系。
隧道是人为创造的,是为了解决城市交通问题而建造的。
然而,在建设隧道的同时,我们也不可忽视对自然的破坏和影响。
在建设隧道之前,或许这里是一片美丽的自然景观,而随着隧道的建设,这一片美丽的景色被破坏。
这让我思考起如何平衡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的保护之间的关系,让两者相互融合而不是相互冲突。
观后感_隧道

观后感_隧道隧道,是一种神奇的存在,它将人们带入了另一个世界。
曾经,我有幸经历了一次隧道之旅,它带给我深深的触动和体验。
在那段旅程中,我不仅感受到了隧道背后的工程奇迹,还体味到了其中蕴含的人文情感。
以下是我对这次观察的一些感受和思考。
首先,隧道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工程感悟。
隧道是人类智慧和技术的结晶,它不仅要经历严格的设计和筹备,更要经受实际施工的考验。
在进入隧道之前,我看到了许多正在进行的施工工地。
工人们努力挖掘,机器轰鸣,充满了现代工业的力量和精确。
隧道的建造需要各个环节配合,每一项工作都必须精益求精。
我思考着,这背后是多少工程师的智慧和努力,是多少工人的汗水和辛劳。
隧道的存在和运行,是一个庞大系统的体现,是人类迈向先进文明的见证。
其次,隧道给我带来了关于时间和空间的思考。
在隧道的黑暗中,时间仿佛失去了它的意义。
我看不到外面的世界,只能感受到车厢中微光的映照。
隧道内没有景色,没有窗户,我不知道前方是什么,后方又有什么。
我觉得自己仿佛进入了一个时空隧道,与现实世界暂时隔绝。
这让我想到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和好奇心。
隧道将时间和空间拉长,使人们进入思考和探索的过程。
或许,在这种隔绝的状态下,人们可以更深入地思考自己的内心世界,迸发出无限的创造力。
另外,隧道也给我带来了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
在隧道中,我看到了许多不同的人,有工作人员,有旅行者,有老人、有孩子。
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经历和故事。
但是,在隧道里,我们都成为了平等的旅行者,用相同的方式经历着旅程。
这让我想到,在人类社会中,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故事和角色,但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是平等的。
隧道让我们感受到了团结的力量和生命的无限可能。
最后,隧道也给我带来了对内心与外部环境的对话。
在隧道中,我与内心交流,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隧道的黑暗和寂静没有压迫感,反而带给我一种宁静和专注的感觉。
我在思考中与内心对话,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和目标。
隧道也提醒我,人们应该时刻保持与内心的对话,真实地面对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隧道观后感200字

隧道观后感200字隧道观后感我曾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有幸参观了一座迷人的隧道。
这个隧道位于山脚下,坐拥一片湖泊和绿树环绕的自然景观,给人一种宁静和祥和的感觉。
我从未在现实中见过如此美妙的隧道,这次的观后感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
当我踏入隧道的瞬间,一种莫名的兴奋和好奇心涌上心头。
我感受到了隧道中散发出的凉意,仿佛置身于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地方。
墙壁是由坚实的石头构成的,上面还有精美的浮雕,让我联想到曾经的古代建筑。
这些精细的装饰让整个隧道充满了艺术的氛围。
随着我继续向前走,隧道的长度似乎变得无限延伸。
我起初以为只是一个普通的通道,但越往里走,我却发现这是一个世界的窗口。
隧道两侧的壁画展示着不同的景色和故事,犹如一幅幅活生生的画作。
有的壁画展示了宏伟壮丽的山脉,有的展示了美丽的风景和繁花似锦的花朵。
每一幅壁画都饱含着艺术家的心血和对自然的热爱,让人赞叹不已。
隧道中还有一股淡淡的花香,我想这一定是来自壁画中绘制的鲜花。
我仔细观察了周围,发现这些花朵看起来是如此真实,仿佛可以伸手触摸到它们的芬芳。
或许这就是艺术的力量,能将虚幻的事物变得如此真实,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在隧道的尽头,我看到了一扇敞开的大门。
它散发着温暖和神秘的光芒,像是召唤着我前去探索。
我毫不犹豫地走进门口,眼前的景象让我瞠目结舌。
我置身于一个蔚蓝色的海洋中,海浪拍打着礁石,阳光洒在身上,让人感到无比的舒适和宁静。
这是我从未见过的美景,如同梦幻般的存在。
隧道观后感,这次的经历让我深深地明白了艺术的力量。
艺术能够将现实世界和虚幻世界连接在一起,让人们在欣赏中得到愉悦和满足。
隧道中的壁画和花朵塑造出一个完整的世界,让我仿佛置身其中。
隧道尽头的海洋更是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无穷的力量。
这次隧道观后感带给我很深的思考,让我明白了艺术不仅仅是一种欣赏,更是一种与大自然相互融合的方式。
艺术带给我们美的享受,同时也能让我们更加热爱自然环境,保护环境。
正是由于我们的热爱,才能够创造出更多像这座隧道一样的艺术品,使人们在欣赏中得到快乐和满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隧道》后感
与《釜山行》类似,《隧道》也是作为一部在灾难面前展现人性丑恶和真善美的韩国电影。
一旦涉及纯粹的人祸,韩国灾难电影多会注入社会批判。
监管部门玩忽职守、各路媒体消费悲情、政府人员现身做秀,虽然以这样的设置去还卑微个体生命尊严的立意俨然已成“套路”,但仍让观众为之动容、起敬。
《隧道》主要讲述了男主李正洙在回家途中经过隧道时隧道突然塌方男主为了逃生而孤军奋战的故事。
整部电影在情感和对社会暗黑的呈现上有着人工的刻意,尤其在黑化政府上具有很强的讽刺意义。
建成通车一个月能发生坍塌的“豆腐渣”隧道,电视台为了获得收视率不顾主人公的生命安全进行电视直播,领导人出现总是先拍照,记者争先恐后的拍照以及派无人机阻碍救援行动,因隧道设计图的错误导致救援行动错误延迟了救援时机·····等等,整部电影有着相当多可笑的画面,极大地讽刺了整个社会机制。
而也正是社会机制的“缺陷”,进一步烘托出人性的真善美。
救援队长金大庆从一开始就时刻担心主人公的安危,通过电话耐心安抚鼓舞主人公并教导他如何生存下来,亲自进入隧道进行探察差点舍命,到最后即使所有人放弃了主人公仍然坚持希望坚持救援。
作为贯穿了整个救援行动的人物,金大庆的刻画虽然有点可笑但依然非常可赞。
特别是影片最后把主人公救出来后因没有跟领导合照而无法上救援飞机时,金大庆面对记者勇敢而有力地喊出自己的心声:“都给我滚吧,你们这些混蛋”。
李正洙竖起大拇指表示极大的赞同,这一结尾不仅极大地讽刺了政府的无能、媒体的无良以及各个社会机制,更是嘲讽了那些无视生命尊严的作为和态度。
而在被困于隧道废墟里自己的生命也面对严峻考验的情况下,主人公李正洙也是展现自己人性的一面。
在废墟里发现了同为幸存者的女子美娜,缺乏水的情况下,李正洙犹豫了一下还是分享了水给她,手机剩不多电的情况下,也是让美娜与她母亲通上了最后一次的电
话。
最后发现美娜早已身受重伤并死去,李正洙流下了悲痛的眼泪。
他痛恨的不是水被浪费于一个死人身上,而是自己已经无法实现他与美娜的承诺。
还有主人公与小狗的相处。
虽然小狗偷吃了李正洙留给女儿的蛋糕使他非常生气,但后来并没有嫌弃小狗,而是与它融洽相处,也是正是有小狗的陪伴,使李正洙在生命的挑战道路上没有那么寂寞。
最后在废墟再次坍塌时小狗对着李正洙爬进去的洞吠叫,也是侧面烘托了李正洙对待小狗的温和。
李正洙作为整部电影的主角演技十足,使得整部电影更加饱满生动。
当然整部电影也不乏温情的场面。
李正洙给女儿买蛋糕,与老婆的多次通话,在废墟中美娜与母亲的通话,李正洙与美娜通过唯一的广播台听古典音乐······这些画面使整部电影有血有肉,也是展现了在灾难面前的温情和面对灾难的乐观精神。
还有一个事件也是值得反思的。
当花了大量人力物力的救援行动失败了,人心惶惶时,依然坚持进行救援行动。
而在这时,救援行动的场工头在救援工作中意外殉职,这是值得可敬的,但偏偏演化成谴责花了大量人力物力去救仍未救出的李正洙一人,加上媒体的无良炒作,加大了救援行动的终止速度。
这也是一个社会道德问题。
当一个人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去救援他人而最后牺牲了自己时,这应该是值得敬佩,值得赞扬的,而不是从另一个角度去谴责被救者。
生命有危险,谁有不想。
整片集温情、悲伤、幽默、感动、讽刺于一身,也是一部有着许多值得思考的电影。
灾难无情,人间真情。
在灾难面前,我们如何去做好一切救援工作,如何去安抚被困者、受伤者及家属,如何集大家的力量去实施救援······等等,这些在电影中都有充分地反映出来。
还有我们也要学会去如何在灾难中自救、生存以及帮助他人。
这些都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