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月项目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
台山滨海新城生活服务区项目填海工程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附件1:《台山市滨海新城生活服务区项目填海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1、工程概况台山市滨海新城生活服务区项目填海工程填海项目陆域面积约47.0962万m2,拟形成陆域高程(黄海基面起算)6.0m(使用标高),设计回填标高为5.2m,标高计算及取值符合规范要求,并满足陆域使用要求。
台山市滨海新城生活服务区项目总占地面积470962 m2,四周设置宽60m的公共道路,中间分区设置宽20m的公共道路,道路中间均设置宽5m的公共绿化带,本区共分休闲游览区、体育娱乐区、特色美食区、行政办公区及医疗服务区。
根据本工程的自然条件、周边建筑材料情况以及前期工程经验,本工程海堤采用斜坡式结构形式。
堤心采用10~100kg抛填开山石。
陆域形成工程本阶段考虑了采用回填惰性拆建物料,回填工艺可满足使用要求,推荐陆域形成方案可行、经济合理。
工程总投资28806.64万元。
2、工程分析•污染环节与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间海洋环境污染因素主要有:海堤及隔堰施工产生的悬浮泥沙,海堤、隔堰主体为块石堤心结构,自卸汽车运输开山石直接抛填在原有泥面上,悬浮物产生环节主要发生在抛石时对基床淤泥的扰动,悬浮泥沙产生源强为0.54kg/s;海堤及隔堰建成后再回填惰性拆建物料,推填溢流口泥沙产生量较小。
施工期海洋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海堤及隔堰施工产生的悬浮泥沙会在施工期对海域产生暂时性的影响。
•非污染环节与环境影响分析本工程填海建设改变了岸线走向,填海区域改变了海底地形地貌,将引起工程附近海域水动力条件的改变。
水动力的改变将引起泥沙运移态势,进而引起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的变化。
填海改变了所在海域原有的海底底质环境,并造成一定量的生物损失;海堤及隔堰施工的悬浮泥沙也将对海洋生物生境造成损害,导致生物资源损失。
3、环境现状分析与评价结论环境现状分析采用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于2014年10月(大潮期)、2015年4月(大潮期)在该海域进行的海水水质、沉积物现状、生物生态调查和渔业资源调查。
兵器工业集团精细化工及原料工程项目填海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范文

兵器工业集团精细化工及原料工程项目填海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二〇一四年六月目录一、建设项目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建设项目所在海域环境状况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建设项目对环境、资源、海域功能和其他活动可能造成的影响概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预防或减轻不良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要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要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兵器工业集团精细化工及原料工程项目填海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一、建设项目概况兵器工业集团精细化工及原料工程项目填海造陆工程位于盘锦辽东湾新区总体规划的填海造陆区,并与盘锦辽东湾新区总体规划的大范围填海工程统一实施,本工程为盘锦辽东湾新区总体规划填海造陆的一部分,2010年至2013年初,盘锦辽东湾新区总体规划的填海造陆及围海的围堤建设工程已完成。
由于在未办理相关用海手续的情况下进行了围填海施工,2012年8月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依法对辽滨沿海经济区进行了行政处罚,辽滨沿海经济区依据处罚通知于2012年8月和11月分别想盘锦市海洋与渔业局和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缴纳了罚款共计2.亿元人民币。
本项目范围包括原油存储区、主厂区、动力设施及污水处理区、火炬设施区和引堤管廊带五个功能区,目前项目申请用海范围内的填海造地及管廊带引堤工程已经全部完成。
本项目除主厂区部分已经具备土地手续外其他需申请用海,项目需申请用海面积约337.2335公顷,用海范围内中主厂区、原油存储区、动力设施及污水区东侧位于已经批复的辽滨沿海经济区区域建设用海规划范围内,共计206.503公顷。
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格式与内容

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格式与内容C.1 文本格式C.1.1 文本规格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文本外形尺寸为A4(210mm×297mm)。
C.1.2 封面格式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封面格式如下:第一行书写项目名称:××××工程(居中,指建设项目立项批复的名称,不超过30个汉字);第二行书写:环境影响报告表(居中);第三行落款书写: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单全称(居中,加盖公章);第四行书写:××××年××月(居中);第五行书写:地名(居中)。
以上内容字体字号应适宜,各行间距应适中,保持封面美观。
C.1.3 封里1内容封里1为环境影响评价证书1/3比例彩印件,同时应写明证书持有单位的全称、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传真电话、电子信箱等。
C.1.4 封里2内容封里2中应写明:环境影响评价委托单位全称,环境影响评价承担单位全称(加盖公章),环境影响评价证书等级与编号,环境影响评价单位负责人姓名、职务、职称,技术负责人姓名、职务、职称,评价机构(部门)负责人姓名、职务、职称,项目负责人姓名、职务、职称,校核、审核、审定和批准人的姓名、职务、职称等。
C.1.5 参加评价人员基本情况参加评价工作所有人员的基本情况应按照表C.1内容填写。
C.2 报告表表格与内容C.2.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应按照表C.2的格式与要求填写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表,可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填写空格内容。
C.2.2 工程概况与分析应按照表C.3的格式填写工程概况与分析表。
工程概况与分析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建设项目所在地理位置(应附平面图),建设方案(附平面布置图),工程施工方案与施工方法,工程量及作业时间,生产物流特点与流程,生产工艺及水平,原(辅)材料、燃料及其储运,用水量及排水量等概况;建设项目利用海洋完成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类型和利用方式、范围和面积,建设项目控制或利用海水、海床、海岸线和底土的类型和范围,包括占用海域面积,涉及的沿海陆域面积,占用海岸线和滩涂等概况。
新月项目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附件一:《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新月发展有限企业仓储物流项目海洋环境影响汇报书简本》:1、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1)工程概况拟建项目位于位于湛江东海岛石化产业园区北侧规划地块,目前用地现实状况均为水域(海水),地块北侧隔海与东头山岛相望。
项目地块面积为526亩,地块东侧为华南联合企业原油仓储项目用地,地块西侧为新月企业石化仓储物流地块。
新域仓储物流项目旳库容规模重要受限于本项目旳地块大小和形状,根据有关总平面布置原则和工程技术规范对本油库库区进行布置后,本油库旳建设规模为油品库容54万m3。
其中包括:汽油库容共28万m3,重要储存90号汽油、93号汽油和97号汽油。
建有10000m3内浮顶罐24个,5000m3内浮顶罐8个。
柴油库容共26万m3,重要储存0号柴油。
建有20230m3内浮顶罐8个,10000m3内浮顶罐10个。
本项目经营旳汽油品种重要有90#、93#、97#三种,柴油旳品种重要为0#柴油。
库区内储存汽油旳储罐共有32台,其中10000m3油罐24台, 5000m3油罐8台。
储存柴油旳储罐为18台,其中,20000m3油罐8台,10000m3油罐10台。
根据油品旳特性,本项目旳汽油、柴油均选用内浮顶盖旳地上式储罐。
总平面分为四个功能分区:储油区、汽车装车区、辅助生产区和生产管理区。
(2)工程分析根据工程旳施工方案,涉海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海洋环境影响重要来自于吹填工程。
本项目填海工程采用两艘900m3/h旳绞吸式挖泥船进行吹填,疏浚泥吹到后方围堰区,正常吹填尾水溢流悬浮泥沙浓度为100mg/L,溢流流量为7200m3/h,溢流源强为0.20kg/s。
持续源。
由于在填海工地施工旳人员重要是施工机械旳工作人员,估计填海工程施工工地平均每天旳施工人数为38人,按照用水定额150L/( d·人)计,排放系数按0.9计,则污水产生量为3000L/d(3t/d)。
污水中CODcr以400mg/L、BOD5以200 mg/L、SS以130mg/L计,每天CODcr排放2.28kg、BOD5排放1.14kg、SS 排放0.74kg。
东莞虎门镇环岛路填海工程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

---------------------------------------------------------------最新资料推荐------------------------------------------------------東莞虎門鎮環島路填海工程海洋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簡本附件一:《东莞市虎门镇环岛路填海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1 、工程概况项目名称:东莞市虎门镇环岛路填海工程项目概要:为加强虎门镇与周边区域的联系,打造滨海、亲水、利水与治水的城市景观带,提高威远岛沿太平水道的防洪等级,配合虎门镇实现规划目标,虎门镇人民政府特实施威远岛的环岛路工程。
项目实施后,将大大提升虎门镇的亲水景观,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优美的休闲平台,极大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环岛路起止均在威远大桥,全长15.84km,红线宽46m~59m。
进行填海建设的路段其中一段为一河两岸中心区段(沿江高速~规划一路)一河两岸中心区段(沿江高速~规划一路)的起点正在施工的沿江高速起约3km的路段;另一段为一河两岸中心区段的终点之前的约1.2km长的路段。
两段路的填海面积为5.6456公顷,均位于太平水道西侧。
2 、工程分析((1 )施工期道路填海施工外围堰建成后,且把围堰内的水抽干的状态下进行。
本项目拟采用拉森钢板桩临时围堰方式,拉森钢板桩因为其特殊的板间连接构造,使其具有良好的止水能力,可以满足工程挡土拦泥1 / 11的要求。
其后的搅拌桩施工或者抛石挤淤对海洋环境的影响都在限制在围堰内,仅临时围堰施工时产生的极少量的悬浮泥沙,对水质影响不大。
施工期废水包括施工队伍的生活污水和施工船舶、机械含油污水。
施工项目部拟考虑在威远岛内租用民房做为现场办公和住宿场所。
每天COD cr 排放4.32kg、BOD 5 排放2.16kg、SS排放1.40kg。
由于源强小,且施工期属于短期行为,只要加强生活污水控制并收集处理后排放,对附近海域水环境的影响不大。
深圳市海洋新兴产业基地项目填海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

现状沿江高速和深圳市沙井、福永街道管辖区。本工程地理位置见图 1.2-1,总 平面布置见图 1.2-2。
1
深圳市海洋新兴产业基地项目填海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图 1.2-1
本工程地理位置图
2
深圳市海洋新兴产业基地项目填海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图 1.2-2
本工程平面位置图
1.3 工程分析
1.3.1 施工期污染物排放量汇总
施工期主要污染源统计见表 1.3-1。 施工期主要污染源统计一览表
表 1.3-1 种类 污废水 污染源 船舶生活污水 污染物 COD、BOD5、 SS、NH3-N、 总磷等
3
产生量 6.0m3/d
排放方式 收集后运至岸上处 理
深圳市海洋新兴产业基地项目填海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交由有资质单位处 理 隔油沉淀处理后回 用 处理后回用 处理后回用
养殖废水 钻孔泥浆废水 海堤、防洪渠堤施 工悬浮物 悬浮泥沙 临时航道施工悬 浮物 规划河道、南边水 系疏浚悬浮物 吹填排水悬浮物 施工噪声 施工机械和船舶 施工扬尘 废气 施工机械废气 船舶 固体废物 陆域 生活污水处理设 备
随涨落潮扩散 处理后回用 随涨落潮扩散 随涨落潮扩散 随涨落潮扩散 随涨落潮扩散
3
评价范围及环境敏感目标分布 ........................................................................... 11 3.1 3.2 评价范围................................................................................................... 11 环境敏感目标 ........................................................................................... 11
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深圳赤湾港航股份有限公司

附件一:《东莞深赤湾码头有限公司新增用海项目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1、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1)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东莞市虎门港麻涌港区散杂货码头,东莞新沙南破流水闸与淡水河之间.新增用海项目建设码头岸线50。
86m,为4号~5号(为4号、4a号和5号)泊位工程中的70000DWT散杂货船为主的散杂货通用泊位的北侧岸线。
本项目完成后,根据吞吐量预测及到港船型分析,本工程所在的4号~5号(为4号、4a号和5号)泊位工程建设靠泊70000DWT散杂货船为主的散杂货通用泊位2个和靠泊50000DWT散杂货船为主的散杂货通用泊位1个(考虑驳船转水装卸作业,须兼顾驳船占用泊位),拟利用岸线长度为725。
86m,码头年设计通过能力683万吨,主要经营钢材、化肥、桶装植物油等散杂货的装卸、堆存、运输等业务.本新增用海项目利用岸线50。
86m,用于建设北侧的70000DWT散杂货船为主的散杂货通用泊位的部分岸段。
本项目50.86m码头建成后,码头区纳入4#、5#泊位运营,使得4#、5#泊位的泊位长度增大;后方陆域作为原4#、5#泊位堆场区的扩展。
因此,总体上本项目与4#、5#泊位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运营.(2)工程分析施工期海洋环境影响主要是填海溢流、港池疏浚产生的悬浮物及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船舶的含油废水。
施工场地不设厨房,粪便污水设移动环保厕所集中收集后运至2#、3#泊位的污水处理站处理,生活垃圾、船舶垃圾由陆上接收后同陆域生活垃圾一并交城市环卫部门,最终送入城市垃圾处理厂处理。
施工船舶含油污水由施工单位自行运至2#、3#泊位的污水处理站处理。
港池疏浚施工产生的悬浮泥沙源强为3.1kg/s,本项目在填海区的西北端设置一个溢流口,疏浚泥的泥水比例按1:4,计算得到吹填施工溢流排水量8000m3/h,正常吹填尾水溢流悬浮泥沙的排放浓度设为100mg/L,则溢流口产生悬浮泥沙的源强为0。
22 kg/s。
因此,施工期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不大。
《广东阳东东平中心渔港建设工程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

《广东阳东东平中心渔港建设工程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附件一:《广东省阳东县东平中心渔港建设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1、工程概况由于现有东平渔港存在码头泊位不足、渔港有效掩护水域面积偏小、后勤配套设施滞后、港区陆域面积狭窄等不足,202x年10月农业部正式批复将现有东平渔港建设为国家中心渔港。
建设内容主要有:①在原有100m渔业码头基础上扩建码头360m,共增加10个泊位;②修复西防波堤360m,并沿西防波堤堤头新建防波堤150m;③疏浚港池面积10万m2,大型渔船停泊锚地疏浚面积17万m2,小型渔船停泊锚地疏浚面积40万m2。
总疏浚工程量58.96万m3。
④后勤配套设施规划用地面积43.4354万m2,需填海43.3843公顷,并征用部分土地,新建南护岸834m。
基地包括了综合管理区、水产品精深加工区、水产品交易区、商业服务中心、渔业展览中心、休闲渔业区和污水处理区等公共服务设施。
码头为高桩梁板结构;防波堤为带胸墙的斜坡堤结构形式,采用爆破挤淤法形成堤心石基础,工程所需土石方均来自阳江核电弃土场。
疏浚施工主要采用1艘980m3/h绞吸船直接开挖吹至填海区内,选用1艘4m3抓斗船配200m3的自行驳对码头边角位施工。
陆域吹填所需土石方部分来自港池疏浚泥,部分来自弃土场。
本项目使用海域面积共52.3411公顷。
其中,填海43.3843公顷,防波堤用海 3.8120公顷,码头及栈桥用海 1.7373公顷,港池用海3.4075公顷。
2、工程分析施工期施工期间产生的悬浮泥沙,主要来源于4个方面。
①码头施工平台搭设和灌注桩施工;②防波堤爆破挤淤堤心石;③港池、航道和锚地疏浚;④吹填溢流。
此外,施工期的海洋环境污染因素还有施工队伍产生的生活废水;施工产生的工地废水;施工船舶舱底油污水和机械冲洗、维修产生的含油废水;施工队伍产生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
项目部将租用具备有三级化粪池的民房做为现场办公和住宿的场所,生活污水产生量为16200l/d,其中食堂排放的污水设置隔油隔渣池对其进行处理后排放,粪便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月项目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1、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1)工程概况拟建项目位于位于湛江东海岛石化产业园区北侧规划地块,目前用地现状均为水域(海水),地块北侧隔海与东头山岛相望。
项目地块面积为526亩,地块东侧为华南联合公司原油仓储项目用地,地块西侧为新月公司石化仓储物流地块。
新域仓储物流项目的库容规模主要受限于本项目的地块大小和形状,根据相关总平面布置原则和工程技术规范对本油库库区进行布置后,本油库的建设规模为油品库容54万m3。
其中包括:汽油库容共28万m3,主要储存90号汽油、93号汽油和97号汽油。
建有10000m3内浮顶罐24个,5000m3内浮顶罐8个。
柴油库容共26万m3,主要储存0号柴油。
建有20000m3内浮顶罐8个,10000m3内浮顶罐10个。
本项目经营的汽油品种主要有90#、93#、97#三种,柴油的品种主要为0#柴油。
库区内储存汽油的储罐共有32台,其中10000m3油罐24台,5000m3油罐8台。
储存柴油的储罐为18台,其中,20000m3油罐8台,10000m3油罐10台。
根据油品的特性,本项目的汽油、柴油均选用内浮顶盖的地上式储罐。
总平面分为四个功能分区:储油区、汽车装车区、辅助生产区和生产管理区。
(2)工程分析根据工程的施工方案,涉海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海洋环境影响主要来自于吹填工程。
本项目填海工程采用两艘900m3/h的绞吸式挖泥船进行吹填,疏浚泥吹到后方围堰区,正常吹填尾水溢流悬浮泥沙浓度为100mg/L,溢流流量为7200m3/h,溢流源强为0、20kg/s。
连续源。
由于在填海工地施工的人员主要是施工机械的工作人员,估计填海工程施工工地平均每天的施工人数为38人,按照用水定额150L/( d人)计,排放系数按0、9计,则污水产生量为3000L/d(3t/d)。
污水中CODcr以400mg/L、BOD5以200 mg/L、SS以130mg/L计,每天CODcr排放2、28kg、BOD5排放1、14kg、SS排放0、74kg。
由于污染源强小,只要加强生活污水控制,收集并经过化粪池处理后排放,对附近海域水环境影响不大。
施工期间的船舶含油污水主要来自施工船产生的舱底油污水,油污水中主要含石油类和SS,其平均含量分别达到3428mg/L 和436mg/L。
本项目施工时船舶底油污水等收集集中处理,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不向海中排放,因此对海洋环境影响较小。
施工期间的固体废物主要为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生活垃圾量按每人每天产生0、5kg计。
现场施工人员按照38人计算,施工期每天产生生活垃圾19kg;生活垃圾由专用车船定期收集,运往填埋场妥善处理,没有倾倒入海。
营运期的废水主要包括储罐清洗废水、库区清洗水、生活污水、初期雨水和高浓度清洗废液。
定期清洗储罐排放的废水,大约5年一次,每年排放约80 m3,污水含油量达3000mg/L。
储罐需要定期清洗,聘请专业洗罐公司进行清洗,产生的少量高浓度废液交由洗罐公司收集后回收处理。
该项目的冲洗废水主要来自库区储罐装卸区等的地面冲洗水和泵区洗地水。
污水产生量共为5m3/h(40000t/a)。
库区清洗水污染物主要为石油类(浓度约为80mg/L)和SS(浓度约为150 mg/L)。
泵区洗地水的含油量约为500mg/L,SS约为300mg/L。
该部分污水经油水分离处理达到《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第二时段一级标准后排海。
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本项目定员70人,以每天用水量200L计算(产污系数取0、8),运营期库区生活污水产生量约为11、2m3/d,污水中含COD约300mg/L、BOD5约200 mg/L、SS 约180 mg/L和NH3-N 约35mg/L。
这部分生活污水由生活污水管道收集后,由库区设置的生活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处理工艺采用接触氧化法,出水水质执行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
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本项目采用雨污分流、含油污水与生活污水分流的排水系统,再根据污水性质分布处理。
防护堤内初期雨水送入自建污水处理站;库区内雨水经收集后排入库外的市政雨水管网。
其他的库区含油废水经过库区的污水处理站处理,达到第二时段一级标准后排放进入市政污水管道。
生活排水系统中的粪便污水先经化粪池处理,再与其它生活废水一起排入市政污水排水系统。
本项目营运期员工70人,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70kg/d。
在生活辅助区设置定点设垃圾桶收集员工日常生活垃圾,然后运往垃圾填埋场妥善处理。
2、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水质状况湛江湾海域丰水期主要受到无机氮、活性磷酸盐污染,污染程度中等;枯水期受无机氮、活性磷酸盐、重金属和石油类污染,污染比较严重。
由于湛江湾海域邻近湛江市,且该海域港区众多,城市生活污水和港区日常作业及工业生产排污导致该水域受到外源污染,且越靠近湾里的调顺、霞山、霞海港区,由于受到的影响越大,污染越严重。
湛江湾海域丰水期受陆源污染物污染比较严重,丰水期大量的陆源污染物排海,导致湛江湾海域无机氮、活性磷酸盐严重超标。
而丰水期雨水和径流量的增加,使得重金属和石油类等海上污染物被冲淡稀释,均达到二类标准。
(2)沉积物状况xx年8月调查结果中,湛江港石油类和铅出现超标,其它指标均达到一类标准。
石油类42%超标,最大超标倍数1、9610;铅8%超标,超标倍数1、1345。
从石油类的超标站位分布来看,超标站位主要集中在湛江港航道附近,且湛江湾西北部港区活动频繁的调顺、霞山、霞海港区超标率站位较多。
这一监测结果与xx年监测结果一致。
年11月冬季的调查结果重金属锌、汞和石油类分别出现一个站位的超标,其它站位的各项目均达到海洋沉积物一类标准生物状况丰水期:l 叶绿素a湛江港邻近海域12个调查站位表层水体叶绿素a平均含量为6、30 mgm-3,变化范围在3、84 mgm-3~11、51 mgm-3。
初级生产力结果显示湛江港邻近海域初级生产力平均值为234、88 C/m2•d。
浮游植物湛江港邻近海域的浮游植物计有54种(包括1变种),隶属于3门9目16科25属(表5、3-2和附录),其中硅藻类为主,共22属50种,占总种数的92、59%;甲藻2属3种,占5、56%;蓝藻1属1种,占1、85%。
硅藻种类中,以角毛藻属的种类最多,有20种,占浮游植物种数的37、04%;其次是盒形藻属、圆筛藻属、菱形藻属均为3种,各占5、56%;其余各属各为1种。
甲藻种类中甲藻属2种、多甲藻属1种。
蓝藻只有颤藻属1种。
l 浮游动物经鉴定本次调查的浮游动物由6大类群组成(图5、3-3),共计33种,其中桡足类的种数最多,有19种,占浮游动物种数的57、58%;幼虫类有8种,占24、24%;其余依次是樱虾类2种、毛颚类2种、被囊类1种、枝角类1种。
调查海域的浮游动物密度分布不均匀,平均密度为7807、3 ind/m3,最高值为18412、5 ind/m3,最低值为706、3 ind/m3,两者数值相差悬殊。
浮游动物栖息较密集的区域主要出现在ZJ20站(18412、5 ind/m3)、ZJ14站(16350 ind/m3)、ZJ11站(13368、2 ind/m3)、ZJ9站(12683、3 ind/m3)、ZJ15站(11934、4 ind/m3);低密度区域则出现在ZJ10站(1716、7 ind/m3)、ZJ4站(1444、4 ind/m3)、ZJ1站(706、3 ind/m3),其中ZJ1站密度为海域最低;其余站位的密度范围介于2000~10000 ind/m3之间。
l 大型底栖动物湛江调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已鉴定出34种(附录),其中环节动物(多毛类)19种,甲壳动物5种,软体动物4种,棘皮动物2种,底栖鱼类2种,螠虫动物1种,腔肠动物1种。
环节动物种类占总种数的57、58%,是大型底栖生物主要构成类群。
大型底栖生物种类数的空间分布(图5、3-5)以ZJ6、ZJ4和ZJ1站较多,分别有15种、10种、7种;ZJ14、ZJ15和ZJ17站数量则偏少,各自只有2种。
环节动物在各站均有分布,其中在ZJ6站中出现最多,有11种;软体动物仅分布于12个调查站位中6站;甲壳动物只出现在外湾水域的站位中;棘皮动物分布只分布在ZJ4、ZJ6和ZJ19站;底栖鱼类(ZJ11、ZJ19)、腔肠动物(ZJ1)、螠虫动物(ZJ6)的出现频率均较低。
l 鱼卵与仔鱼鱼卵和仔鱼水平拖网调查共获得鱼卵1333粒、仔鱼61尾,初步鉴定出15种(附录),其中鉴定到种的有4种,鉴定到属的有6种,鉴定到科的有5种,此外还有168粒鱼卵为未定种。
所鉴定出的15种种类中,鲈形目种类最多,有9种,占总种数60%,其次为鲱形目,有3种(占20%),其余是鲑形目、鲽形目、灯笼鱼目各1种。
各调查站位所出现的鱼卵和仔鱼种类数均不多,其中鱼卵出现种类为4~7种,仔鱼种类为2~5种。
次调查所采获的仔鱼数量较少,共61尾,海域密度平均为0、07尾/m3。
其数量最高出现在湾口的ZJ1站,为0、14尾/m3;其次是内水道处的ZJ15站和ZJ17站,分别为0、12尾/m3和0、11尾/m3;其余站位均少于0、10尾/m3,尤以ZJ4站最低,仅有0、03尾/m3。
枯水期:l 叶绿素a本次调查测定结果显示,叶绿素a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45mg/m3~4、11mg/m3,最高值约为最低值的9倍,平均值为1、08mg/m3(见表5、3-13)。
其中,Z13叶绿素含量最高,Z15叶绿素a含量最低。
调查海域的叶绿素a值处于中等水平。
l 初级生产力调查期间,初级生产力水平的变化范围为27、24mgC/m2d ~350、90mgC/m2d,平均值为146、79mgC/m2d(见表5、3-13)。
其中,Z13初级生产力水平最高,Z15最低。
初级生产力水平中等,不同站位差别较大,最高值约为最低值的13倍。
l 浮游植物本次调查经初步鉴定有浮游植物3门28属47种(含4个变种及变型)。
其中以硅藻门出现的种类为最多,达19属33种,占总种类数的70、21%(见表5、3-14);甲藻门次之,出现了8属13种,占总种类数的27、66%;蓝藻出现了1属1种,各占总种类数的2、13%。
硅藻类的圆筛藻属出现的种类数最多,为6种;盒形藻属出现了4种,居第二位;其它属出现的种类较少。
l 浮游动物本次调查的浮游动物经初步鉴定有9个生物类群,共39种(见附录II—湛江港浮游动物种类名录),其中水母类3种,枝角类1种,桡足类19种,樱虾类3种,毛颚类5种, 被囊类1种,海鞘类1种和浮游幼虫类6种。
本次调查海域位于广东西南部沿岸。
该水域既受沿岸低盐水的影响,亦与南海北部表层水团的消长密切相关,浮游动物呈现显著的亚热带种群区系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