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

篇一: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目录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目录

篇二: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5.1.1相交线

教学目标: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

3.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重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教学反思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先请同学观察本章的章前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学生活动:口答哪些道路是交错的,哪些道路是平行的.

教师导入:图中的道路是有宽度的,是有限长的,而且也不是完全直的,当我们把它们看成直线时,这些直线有些是相交线,有些是平行线.相交线、平行线都有许多重要性质,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所以研究这些问题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是有用的,也将为后面的学习做些准备.我们先研究直线相交的问题,引入本节课题.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

学生活动:观察上图,同桌讨论,教师统一学生观点并板书.

【板书】∠1与∠3是直线AB、CD相交得到的,它们有一个公共顶点O,没有公共边,像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学生活动:让学生找一找上图中还有没有对顶角,如果有,是哪两个角?学生口答:∠2和∠4再也是对顶角.紧扣对顶角定义强调以下两点:

(1)辨认对顶角的要领:一看是不是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对顶角与相交线是唇齿相依,哪里有相交直线,哪里就有对顶角,反过来,哪里有对顶角,哪里就有相交线;二看是不是有公共顶点;三看是不是没有公共边.符合这三个条件时,才能确定这两个角是对顶角,只具备一个或两个条件都不行.

(2)对顶角是成对存在的,它们互为对顶角,如∠1是∠3的对顶角,同时,∠3是∠1的对顶角,也常说∠1和∠3是对顶角. 2.对顶角的性质

提出问题:我们在图形中能准确地辨认对顶角,那么对顶角有什么性质呢?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选代表发言,井口答为什么.【板书】∵∠1与∠2互补,∠3与

∠2互补(邻补角定义),

∴∠l=∠3(同角的补角相等).

注意:∠l与∠2互补不是给出的已知条件,而是分析图形得到的;所以括号内不填已知,而填邻补角定义.

或写成:∵∠1=180°-∠2,∠3=180°-∠2(邻补角定义),∴∠1=∠3(等量代换).

学生活动:例题比较简单,教师不做任何提示,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解题过程,请一个学生板演。

解:∠3=∠1=40°(对顶角相等).∠2=180°-40°=140°(邻补角定义).∠4=∠2=140°(对顶角相等).三、范例学习

学生活动:让学生把例题中∠1=40°这个条件换成其他条件,而结论不变,自编几道题.

变式1:把∠l=40°变为∠2-∠1=40°变式2:把∠1=40°变为∠2是∠l的3倍变式3:把∠1=40°变为∠1:∠2=2:9 四、课堂小结

学生活动:表格中的结论均由学生自己口答填出.

五、布置作业:课本P3练习

5.1.2垂线(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想像、归纳概括、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用几何语言准确表达能力.

2.了解垂直概念,能说出垂线的性质“经过一点,能画出已知直线的一条垂线,并且只能画出一条垂线”,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重点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性质和画法.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

1.学生观察教室里的课桌面、黑板面相邻的两条边,方格纸的横线和竖线??,思考这些给大家什么印象?

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指出:“垂直”两个字对大家并不陌生,但是垂直的意义,垂线有什么性质,我们不一定都了解,这可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篇三: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年级:姓名: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下册

数学教案(七年级下册)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1相交线

教学目标: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

3.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重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先请同学观察本章的章前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学生活动:口答哪些道路是交错的,哪些道路是平行的.

教师导入:图中的道路是有宽度的,是有限长的,而且也不是完全直的,当我们把它们看成直线时,这些直线有些是相交线,有些是平行线.相交线、平行线都有许多重要性质,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所以研究这些问题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是有用的,也将为后面的学习做些准备.我们先研究直线相交的问题,引入本节课题.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

学生活动:观察上图,同桌讨论,教师统一学生观点并板书.

【板书】∠1与∠3是直线AB、CD相交得到的,它们有一个公共顶点O,没有公共边,像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学生活动:让学生找一找上图中还有没有对顶角,如果有,是哪两个角?学生口答:∠2和∠4再也是对顶角.紧扣对顶角定义强调以下两点:

(1)辨认对顶角的要领:一看是不是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对顶角与相交线是唇齿相依,哪里有相交直线,哪里就有对顶角,反过来,哪里有对顶角,哪里就有相交线;二看是不是有公共顶点;三看是不是没有公共边.符合这三个条件时,才能确定这两个角是对顶角,只具备一个或两个条件都不行.

(2)对顶角是成对存在的,它们互为对顶角,如∠1是∠3的对顶角,同时,∠3是∠1的对顶角,也常说∠1和∠3是对顶角. 2.对顶角的性质

提出问题:我们在图形中能准确地辨认对顶角,那么对顶角有什么性质呢?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选代表发言,井口答为什么.【板书】∵∠1与∠2互补,∠3与

∠2互补(邻补角定义),∴∠l=∠3(同角的补角相等).

注意:∠l与∠2互补不是给出的已知条件,而是分析图形得到的;所以括号内不填已知,而填邻补角定义.

或写成:∵∠1=180°-∠2,∠3=180°-∠2(邻补角定义),∴∠1=∠3(等量代换).

学生活动:例题比较简单,教师不做任何提示,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解题过程,请一个学生板演。

解:∠3=∠1=40°(对顶角相等).∠2=180°-40°=140°(邻补角定义).∠4=∠2=140°(对顶角相等).三、范例学习

学生活动:让学生把例题中∠1=40°这个条件换成其他条件,而结论不变,自编几道题.变式1:把∠l=40°变为∠2-∠1=40°变式2:把∠1=40°变为∠2是∠l的3倍变式3:把∠1=40°变为∠1:∠2=2:9 四、课堂小结

学生活动:表格中的结论均由学生自己口答填出.

五、布置作业:课本P3练习

教学后记:

5.1.2垂线(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想像、归纳概括、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用几何语言准确表达能力.

2.了解垂直概念,能说出垂线的性质“经过一点,能画出已知直线的一条垂线,并且只能画出一条垂线”,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重点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性质和画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1.学生观察教室里的课桌面、黑板面相邻的两条边,方格纸的横线和竖线??,思考这些给大家什么印象?

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指出:“垂直”两个字对大家并不陌生,但是垂直的意义,垂线有什么性质,我们不一定都了解,这可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2.学生观察课本P3图5.1-4思考:固定木条a,转动木条,当b 的位置变化时,a、b所成的角a是如何变化的?其中会有特殊

情况出现吗?当这种情况出现时,a、b所成的四个角有什么特

殊关系? 教师在组织学生交流中,应学生明白:当b的位置变化时,角a从锐角变为钝角,其中∠a是直角是特殊情况.其特殊

之处还在于:当∠a是直角时,它的邻补角,对顶角都是直角,即a、b所成的四个角都是直角,都相等.

3.师生共同给出垂直定义.

师生分清“互相垂直”与“垂线”的区别与联系:“互相垂直”指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垂线”是指其中一条直线对另一条直线的命名。如果说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时,其中一条必定是另一条的“垂线”,如果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则它们必定“互相垂直”。 4.垂直的表示法.

垂直用符号“⊥”来表示,结合课本图5.1-5说明“直线AB 垂直于直线CD,垂足为O”,则记为AB⊥CD,垂足为O,并在图中任意一个角处作上直角记号,如图. 5.简单应用

(1)学生观察课本P6图5.1-6中的一些互相垂直的线条,并再举出生活中其他实例. (2)判断以下两条直线是否垂直:

①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是直角; ②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相等; ③两条直线相交,有一组邻补角相等;

④两条直线相交,对顶角互补. 二、画图实践,探究垂线的性质

1.学生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已知直线L的垂线.

(1)已知直线L(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L),画出直线L的垂线.待学生上黑板画出L的垂线后,教师追问学生:还能画出L 的垂线吗?能画几条?通过师生交流,使学生明确直线L的垂线有无数多条,即存在,但有不确定性.教师再问:怎样才能确定直线L的垂线位置?在学生道出:在直线L上取一点A,过点A画L 的垂线,并且动手画出图形.

教师板书学生的结论:经过直线上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经过直线L外一点B画直线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从中你又得出什么结论? 教师板书学生的结论: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 教师让学生通过画图操作所得两条结论合并成一条,并板书: 垂线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变式训练,巩固垂线的概念和画法,如图根据下列语句画图: (1)过点P画射线MN的垂线,Q为垂足;

(2)过点P画射线BN的垂线,交射线BN反向延长线于Q点;

(3)过点P画线段AB的垂线,交线AB延长线于Q点.

学生画完图后,教师归结:画一条射线或线段的垂线,就是画它们所在直线的垂线. 三、课堂小结

本节学习了互相垂直、垂线等概念,还学习了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画法,并得出垂线一条性质,你能说出相关的内容吗?

四、布置作业:课本P7练习,P9.3,4,5,9.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篇)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 篇)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生活入手,结合教材内容。通过本学期数学课堂教学,夯实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学思维模式。最终圆满完成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任务。 二、情况分析: 通过上学期的考试,我们发现这个班的学生数学成绩并不理想。基础知识不扎实,计算能力差,思维不灵活,缺乏创新思维能力,特别是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低。整体来看,低分多,两极分化比较严重。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实数和相交线及平行线,理解平行线的判定及其证明;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学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不等式的具体解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提取数学信息,发展几何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特别是独立探索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认识数学源自生活实践,最终回归生活。

四、教材分析 第5章,交线和平行线:本章主要研究有理数的基本性质和运算。本章重点介绍有理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本章的难点是理解有理数的基本性质和运算规则,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和计算。 第六章、实数:本章主要是学习单项式和多项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重点内容是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及去括号的法则及整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难点在于理解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 第七章,平面笛卡尔坐标系:本章主要研究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方程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及应用。本章的重点内容是理解平等的基本属性;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想。本章的难点在于解一元一次方程,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实用的问题。 第八章:二元线性方程组和不等式:本章主要研究线段和角度的性质。本章的重点是区分直线、射线、线段和角度的性质和计算;了解补角和余角的性质和应用。本章的难点在于线段和角度的计算。 五、教学措施 1.深入研读教材,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备课,精心设置课堂教学内容和模式。搞好每一节课,看好每一张试卷,做好每一节课,组织好每一次考试。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调查,向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有趣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数学特长生。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的两个角叫做同位角,它们的度数相等。 ②在两条直线(被截线)的异侧,都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 同一侧,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内错角,它们的度数相等。 ③在两条直线(被截线)的同一侧,都在第三条直线(截线) 的同一侧,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同旁内角,它们的度数互补。 7、平移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按照某 个距离移动,移动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形状、大小、方向都相同。平移的性质: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和方向,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本文介绍了平面几何中的角度和平行线的相关概念和性质。其中,角度分为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平行线的判定包括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和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命题和定理的概念,以及平移变换的性质。最后,文章对实数进行了分类,包括按定义分类和按性质符号分类。 科学记数法是一种将数表示为(1≤<10,n为整数)形式的 记数方法。

平面直角坐标系由有序数对和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其中,有序数对是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 数对,记做(a,b)。横轴是水平的数轴,也称为x轴或横轴;纵轴是竖直的数轴,也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对于平面内任一点P,过P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 足分别在x轴,y轴上,对应的数a,b分别叫点P的横坐标和 纵坐标,记作P(a,b)。坐标轴上的点不在任何一个象限内, 而两条坐标轴将平面分成四个部分,右上部分叫第一象限,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叫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坐标轴上的点有特殊的坐标特点,如x轴正半轴上的点的坐标为(a,0),y轴负半轴上的点的坐标为(0,-b)。点P(a,b)到x 轴的距离是|b|,到y轴的距离是|a|。对称点的坐标特点包括: 关于x轴对称的两个点,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y轴对称的两个点,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点,横坐标、纵坐标分别互为相反数。

新人教版初中7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完整教案(最新)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人教版教材(改版后)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5.1 相交线 8.1 二元一次方程组 5.2 平行线及其判定 8.2 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5.3 平行线的性质 8.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5.4 平移 8.4 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第六章实数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6.1 平方根 9.1 不等式 6.2 立方根 9.2 一元一次不等式 6.3 实数 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7.1 平面直角坐标系 10.1 统计调查 7.2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10.2 直方图 10.3 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 1

2 课题:5.1.1 相交线 【学习目标】 1.了解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角,理解并掌握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2.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推导过程,并会用这个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辨别对顶角与邻补角,培养识图的能力。 【学习重点】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及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学习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自主学习】 1.阅读课本P 1图片及文字,了解本章要学习哪些知识?应学会哪些数学方法?培养哪些良好习惯? , 2.准备一张纸片和一把剪刀,用剪刀将纸片剪开,观察剪纸过程,握紧把手时, 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引发了什么变化? . 如果改变用力方向,将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又发生什么了变化? . 3.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是两条相交的直线, 剪纸过程就关系到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的问题, 阅读课本P 2内容,探讨两条相交线所成的角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 【合作探究】 1.画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例如: (1)∠AOC 和∠BOC 有一条公共边.....OC ,它们的另一边互为 ,称这两个角互 为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2)∠AOC 和∠BOD (有或没有)公共边,但∠AOC 的两边分别是∠BOD 两边的 ,称这两个角互为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 2.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两直线相交 所形成的角 分类 位置关系 数量关系 43 2 1O D C B A 3.用语言概括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的两个角叫邻补 _O _D _C _B _A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学计划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课程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小编为大家整理归纳了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一、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承担七(1)(2)两班的数学教学,两班学生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学习,虽然期末考试成绩可以,但是发现两班学生尖子生少,中等生较多,差生较多,上课很多学生不认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不是很好,学生整体基础参差不齐,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多数学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掌握,成绩稍差。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要有待加强,还要提升整体成绩,适时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抽出一定的时间强化几何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 2、教材分析: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本章主要在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的基础上,探索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①、相交②、平行。本章重点:垂线的概念和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本章难点:证明的思路、步骤、格式,以及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应用。 第六章、实数:了解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平方根与立方根.会求一个数的平方根与立方根.2.了解无理数、实数的概念,实数与数轴一一对应的关系,能估计无理数的大小,能进行实数的计算.本章重点: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平方根与立方根.会求一个数的平方根与立方根.本章难点:实数的概念,实数与数轴一一对应的关系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本章主要内容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其简单的应用。有序实数对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点一一对应的关系。本章重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理解与建立及点的坐标的确定。本章难点: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坐标及点的位置的确定。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本章主要学习二元一次议程(组)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与应用。本章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及实际应用。本章难点: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本章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简单应用。本章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与简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6篇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6篇 篇一:最新2021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一 学习目标: 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意义。 2、会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能借助数轴正确的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3、通过探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以及解集的确定,渗透转化思想,进一步感受数形结合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4、体验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学习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学习难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确定。 一、学前准备 【回顾】 1、解不等式,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预习】 1、认真阅读教材34-35页内容

2、____________ _ 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______ _______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叫做解不等式组。 4、求下列两个不等式的解集,并在同一条数轴上表示出来 ① 二、探究活动 【例题分析】 例1. (问题1)题中的“买5筒钱不够,买4筒钱又多”的含义是什么?例2. (问题2)题中的相等关系是什么?不等关系又是什么? 例3. 解不等式组 【小结】 不等式组解集口诀 “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解不了”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四种类型如下表: 不等式组(aax>b x>b 同大取大 (2)x

xax 2x≥-1 的解集是_ __; (2)不等式组x<-1x<-2 的解集;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5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5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 一、教学内容分析 1.2有理数1. 2.2数轴。这一节是初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从知识上讲,数轴是数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它主要应用于绝对值概念的理解,有理数运算法则的推导,及不等式的求解。同时,也是学习直角坐标系的基础,从思想方法上讲,数轴是数形结合的起点,而数形结合是学生理解数学、学好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日常生活中带见的用温度计度量温度,已为学习数轴概念打下了一定的基础。通过问题情境类比得到数轴的概念,是这节课的主要学习方法。同时,数轴又能将数的分类直观的表现出来,是学生领悟分类思想的基础。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1)知识掌握上,七年级的学生刚刚学习有理数中的正负数,对正负数的概念理解不一定很深刻,许多学生容易造成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 (2)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学生对数轴概念和数轴的三要素,学生不易理解,容易造成画图中掉三落四的现象,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和生理特征,学生的好动性,注意力容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三、设计思想 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研究新问题,是我们组织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小学里曾学过利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为此我们可引导学生思考:把射线怎样做些改进就可以用来表示有理数伴以温度计为模型,引出数轴的概念。教学中,数轴的三要素中的每一要素都要认真分析它的作用,使学生从直观认识上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1概率 1.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如果事件A发生的频率n/m会稳定在某个常数p附近,那么这个常数p就叫做事件A的概率。 2.随机事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做随机事件。 3.互斥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叫做互斥事件。 4.对立事件:即必有一个发生的互斥事件叫做对立事件。 5.必然事件:那些无需通过实验就能够预先确定它们在每一次实验中都一定会发生的事件称为必然事件。 6.不可能事件:那些在每一次实验中都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称为不可能事件。 2相交线与平行线 1.相交线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和平行两种。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时,称这两条直线相交。 2.垂线 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即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直线的垂线,交点叫垂足。

3.同位角 两条直线a,b被第三条直线c所截(或说a,b相交c),在截线c的同旁,被截两直线a,b的同一侧的角,我们把这样的两个角称为同位角。 4.内错角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两个角分别在截线的两侧,且夹在两条被截直线之间,具有这样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5.同旁内角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在截线同旁,且在被截线之内的两角,叫做同旁内角。 6.平行线 几何中,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也永不重合)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平行线的性质: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③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7.平移 平移,是指在同一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直线方向做相同距离的移动,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运动,简称平移。 3平面直角坐标系 1.定义: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习惯上取向右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取向上方向为正方向;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2.平面上的任意一点都可以用一个有序数对来表示,记为(a,b),a是横坐标,b是纵坐标。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各章节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各章节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直线与角 1. 定义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概念,了解直线的性质。 2. 知道角的概念和角的分类,包括锐角、直角、钝角和平角。 3. 掌握角的度量单位:度和弧度。 4. 学习如何用直尺和量角器画角。 第二章:平行线与平面 1. 学习如何用直尺和圆规做等分线段、垂线、平行线、垂直平分线 和角的平分线。 2. 理解平行线与转角的关系,学会证明平行线与转角的基本性质。 3. 掌握平面的概念,理解平面的性质和表示方法。 4. 学习如何判断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包括平行、垂直和交叉。 第三章:三角形 1. 知道三角形的定义和分类,包括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 三角形和普通三角形。 2. 掌握三角形内角的和定理和外角的性质。 3. 学习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包括SSS、SAS、ASA和AAS。 4. 理解三角形中的全等概念,学会判断和证明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第四章:四边形 1. 知道四边形的定义和分类,包括矩形、正方形、菱形、平行四边 形和梯形。 2. 掌握矩形、正方形和菱形的性质,包括边长、对角线、内角和面 积的计算方法。 3. 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包括对角线的关系、内角和、面积和周 长的计算方法。 4. 理解梯形的定义和性质,学会计算梯形的面积和周长。 第五章:图形的变化 1. 了解图形中的平移、旋转、翻折和对称等基本变化。 2. 学习如何用折纸法进行图形变化。 3. 理解相似图形的概念和性质,学会判断和证明两个图形是否相似。 4. 掌握相似图形的计算方法,包括比例尺和相似比的计算。 第六章:数的运算 1. 复习整数的概念和运算法则,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2. 学习分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包括分数的四则运算和混合运算。 3. 掌握百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包括百分数与分数的转换。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案例是教学理论的故乡。一个典型的案例有时也能反应人类认识实践上的真谛,从众多的案例中,可以寻觅到理论假定的支持性或反对性论据,并避免地道从理论的研究进程中的偏差。今天作者在这里整理了一些最新202X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最新202X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学习目标 1.经历视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换等活动,进一步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2.掌控直线平行的条件,领会归纳和转化的数学思想 学习重难点:探索并掌控直线平行的条件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一、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 二、练一练1、判定题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内错角也相等.( )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互补,那么同旁内角相等.( ) 2、填空1.如图1,如果∠3=∠7,或______,那么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如果∠5=∠3,或笔________,那么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 如果∠2+ ∠5= ______ 或者_______,那么a∥b,理由是__________. (2) (3) 2.如图2,若∠2=∠6,则______∥_______,如果∠3+∠4+∠5+∠6=180°, 那么____∥_______,如果∠9=_____,那么AD∥BC;如果∠9=_____,那么AB∥CD. 三、挑选题 1.如图3所示,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CD的是( ) A.AB∥EF,CD∥EF B.∠5=∠A; C.∠ABC+∠BCD=180° D.∠2=∠3 2.右图,由图和已知条件,下列判定中正确的是(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大全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大全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1相交线 1、假如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就说这两条直线相交,该公共点叫做两直线的交点。 2、假如两个角有一个公共边,并且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互为邻补角。性质:邻补角互补。〔两条直线相交有4对邻补角。〕 3、假如两个角的顶点一样,并且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互为对顶角。性质:对顶角相等。〔两条直线相交,有2对对顶角。〕 5.1.2垂线 4、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5、由直线外一点向直线引垂线,这点与垂足间的线段叫做垂线段。 〔要找垂线段,先把点来看。过点画垂线,点足垂线段。〕

6、垂线段是垂线上的一局部,它是线段,一端是一个点,另一端是垂足。 7、垂线画法:①放:放直尺,直尺的一边要与直线重合; ②靠:靠三角板,把三角板的一直角边靠在直尺上; ③移:挪动三角板到点; ④画线:沿着三角板的另一直角边画出垂线. 8、垂线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直线垂直。 9、过一点画线段(或射线)的垂线,就是画这条线段(或射线)所在直线的垂线. 10、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垂线段最短.〕 11、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间隔。 5.1.3同位角、同旁内角、内错角 12、同位角:假如两个角都在被截的两条直线的同方向,并且都在截线的同侧,即它们的位置一样,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形如字母“F”。 13、内错角:假如两个角分别在被截的两条直线之间〔内〕,并且分别在截线的两侧〔错〕,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形如字母“Z”。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最新最全)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最新 最全)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相交线 相交线是指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这个公共点叫做两条直线的交点。例如,直线AB和CD相交于点O。 对顶角是指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对顶角,顶点相同,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满足这种关系的角互为对顶角,对顶角相等。对顶角是成对出现的。 邻补角是指有一条公共边,角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满足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领补角。与补角相比,邻补角既要满足数量关系又要满足位置关系。 二、垂线

垂直是指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要判断两条直线互相垂直,需要找到两条直线相交时四个交角中一个角是直角。 垂线的表示可以用“⊥”和直线字母表示垂直。例如,如图,a、b互相垂直,O叫做垂足,a叫做b的垂线,b也叫做a的 垂线。则记为:a⊥b或XXX;若要强调垂足,则记为:a⊥b,垂足为O。 垂线的书写形式如图,当直线AB与CD相交于O点, ∠AOD=90°时,AB⊥CD,垂足为O。反之,若直线AB与 CD垂直,垂足为O,那么,∠AOD=90°。 垂线的画法如图,已知直线l和l上的一点A,作l的垂线。则所画直线AB是过点A的直线l的垂线。需要用到的工 具有直尺和三角板。 垂线的性质有两条: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

中,垂线段最短。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是三种角的分类,它们出现在一条直线与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况下。同位角是指在截线上、同向且在截线同侧的两个角,例如∠1和∠5,∠4和∠8.内错角 是指在截线上、反向且在截线两侧的两个角,例如∠3和∠5,∠4和∠6.同旁内角是指在截线上、反向且在截线同旁的两个角,例如∠3和∠6,∠4和∠5. 平行线是指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我们通常用符号“//”表示平行。平行线的画法可以通过帖线、靠尺、移点 和画线等方法实现。平行公理指出,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由此推论出平行线具有传递性,即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判定平行线的方法有三种: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和同旁内角互补。如果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则这两条直线平行。此外,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主要包括相交线与平行线、平面直角坐标系、三角形、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和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述六章内容.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邻补角 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2.对顶角 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像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3.垂线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

4.平行线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5.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所形成的八个角中,有四对同位角,两对内错角,两对同旁内角. 同位角:∠1与∠5像这样具有相同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内错角:∠4与∠6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同旁内角:∠4与∠5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

6.命题 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 7.平移 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8.对应点 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中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样的两个点叫做对应点. 9.定理与性质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10.垂线的性质 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11.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平行公理的推论: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12.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3.平行线的判定 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本章使学生了解在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相交与平行的两种位置关系,研究了两条直线相交时的形成的角的特征,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所具有的特性,两条直线平行的长期共存条件和它所有的特征以及有关图形平移变换的性质,利用平移设计一些优美的图案. 重点:垂线和它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它的性质,平移和它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知识点归纳 本文将对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的知识点进行详细归纳,包括代数与方程、图形与变换、数据与概率等几个主要章节。 一、代数与方程 1.一元一次方程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移项、合并同类项、整理得到最简形式。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加减法相消、等式交换律、等式传递律等。 -方程的应用:根据实际问题建立方程并解答。 2.一元一次方程组 -解一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方法:消元法、代入法。 -方程组的应用:根据实际问题建立方程组并解答。 3.平方根与开方 -定义和性质:平方根的定义、非负实数的平方根、开方的性质等。 -计算与应用:求平方根的计算、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4.整式与分式 -整式的定义和运算:常数、变量、系数、次数等概念;整式的加减乘除。 -分式的定义和运算:有理数的概念;分式的加减乘除。 5.线性方程与线性不等式

-线性方程与线性不等式的关系:线性方程的解集与线性不等式的解集。 -解线性不等式的基本方法:正负法、图像法、代入法等。 二、图形与变换 1.平面图形的认识 -几何图形的分类:点、直线、线段、射线、角、多边形等。 -基本图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矩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的性质。 2.平面坐标系与直角坐标系 -平面坐标系: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定义,点的坐标表示。 -直角坐标系:x轴、y轴、原点、象限的概念。 3.图形的相似与全等 -相似图形的判定: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全等图形的判定: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4.初中常见几何命题证明 -平行线之间的性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 -三角形之间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 三、数据与概率 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数据的收集方法:观察法、测量法、调查法等。 -数据的整理与分析:频数表、频数直方图、频数折线图等。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精选11篇)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精选11篇) 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教学工作者们又将迎来新的教学目标,该写为自己下阶段的教学工作做一个教学计划了,那么一份同事都拍手称赞的教学计划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篇1 一、学情分析: 从上学期的总体情况来看,七8班比七7班成绩稍微好点,但是两个班学生两极分化已经较严重,这学期学习内容比较难,两极分化将会更严重。七8班成绩中上的学生较多平均分相对七7班会略高。在学习态度上,大部分学生学习习惯较差,上课不能认真听讲,希望通过接下来的努力能改善他们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六章,第1章:平行线。第2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3章:整式的乘除。第4章:因式分解。第5章:分式。,第6章:数据与统计图表 教材每章开始时,都设置了章前图与引言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在教学中,适当安排如“观察与猜想、试验与探究、阅读与思考、信息技术应用”等以及栏目,让我们给学生适当的思考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自主学习。在教材各块内容间,又穿插安排了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等的数学活动,不但扩大了学生知识面,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数学文化价值的体验与数学的应用意识。习题设计分为;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广探索三类,体现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 整个教材体现了如下特点: 1、现代性——更新知识载体,渗透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引入信息技术。 2、实践性——联系社会实际,贴近生活实际。

3、探究性——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机会,获取知识技能。 4、发展性——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 5、趣味性——文字通俗,形式活泼,图文并茂,趣味直观。 三、常规落实 本学期要做好教学常规的切实落实。备课要精,既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密切生活实际和学生实际,整合教学资源,运用好多媒体教学,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利因素,为教学服务。做到向每一节课要质量。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认真批改作业,并做好个别学生的辅导工作,对疑难问题及时有效地解决。落实好教学十字方针,备课精,上课实,堂堂清,日月清。 四、教研工作 认真学习业务理论,并做好一周一次的业务笔记,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积极参加一切课题研究活动,敢想敢干,敢于创新,不怕失败。在学习策略上及时指导学生,培养思维,方法技巧,提升能力。及时对教学活动作出反思,每周写出一至两个教学反思,真正体会自己的优缺点,做到有的放矢,进一步提高自己。每周及时上传四个教案和四个课时作业。认真做到备学生。每周整理出一个精品教案,及时上传。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积极利用和制作课件,提高自己电化教学能力。 五、学困生转化 积极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对学习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帮助他们找到应对措施,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对学困生进行转化,针对其弱点不专心,几何不入门等进行及时点拨,引导,训练,使其成绩有明显提高,更上升一个等级。 六、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到教学相长。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及时反馈学习信息,搞好学习评价,教会学生学习,做学生的引导者。 2、随时培养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概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材是初中数学的重要教材之一,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本册教材主要包括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概率与统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的知识点较为广泛,难度逐渐加大。 二、知识结构 本册教材的知识点主要包括整数、有理数、代数式、方程、三角形、四边形、圆等。这些知识点被有机地整合在各个章节中,从简单到复杂,层层递进,形成了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在编排上,教材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学生逐步掌握数学知识。 三、重点与难点 本册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理数的运算:有理数是初中数学的基础之一,要求学生掌握其加、减、乘、 除等基本运算,以及运算的法则和技巧。 2.代数式的变形:代数式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代数式的化 简、变形等基本技能,能够进行简单的代数运算。 3.方程的求解:方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求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 的求解方法,理解方程的基本性质和概念。 4.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三角形是初中几何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求学生掌握三 角形的基本性质和判定条件,能够解决与三角形相关的问题。 5.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四边形是初中几何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求学生掌握四 边形的基本性质和判定条件,能够解决与四边形相关的问题。 6.圆的性质与判定:圆是初中几何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求学生掌握圆的基本性 质和判定条件,能够解决与圆相关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

针对本册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建议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实物操作法:通过实物操作,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 学概念和性质。 2.讲解与示范法: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理解 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运用。 3.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促 进他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4.个性化学习法: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和辅导方 案,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5.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 养他们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五、习题解析 本册教材的习题主要包括基础题和拓展题两种类型。基础题主要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基本技能;拓展题主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在解析习题时,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题目的本质和解题思路,让他们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书写规范和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数学观点和思路。 六、教学建议 为了更好地使用本册教材,教师需要遵循以下教学建议: 1.熟悉教材:教师应全面熟悉教材的内容和结构,了解每个章节的重点和难点, 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含反思)

5.1相交线 5.1.1相交线 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重点) 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重点、难点) 3.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这座宏伟的大桥,它的两端有很多斜拉的平行钢索,桥的侧面有许多相交钢索组成的图案;围棋棋盘的纵线相互平行,横线相互平行,纵线和横线相交.这些都给我们以相交线、平行线的形象.在我们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那么两条直线相交形成哪些角?这些角又有什么特征?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 【类型一】对顶角的识别 下列图形中∠1与∠2互为对顶角的是() 解析:观察∠1与∠2的位置特征,只有C中∠1和∠2同时满足有公共顶点,且∠1的两边是∠2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故选C. 方法总结:判断对顶角只看两点:①有公共顶点;②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类型二】邻补角的识别 如图所示,直线AB和CD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1的邻补角是________. 解析:根据邻补角的概念判断:有一个公共顶点、一条公共边,另一边互为延长线.∠1和∠2、∠1和∠4都满足有一个公共顶点和一条公共边,另一边互为延长线,故为邻补角.故

答案为∠2和∠4. 方法总结:邻补角的定义包含了两层含义:相邻且互补.但需要注意的是: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一定互补,但互补的角不一定是邻补角. 探究点二:对顶角的性质 【类型一】 利用对顶角的性质求角的度数 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若∠BOD =42°,OA 平分∠COE ,求∠DOE 的度数. 解析:根据对顶角的性质,可得∠AOC 与∠BOD 的关系,根据OA 平分∠COE ,可得∠COE 与∠AOC 的关系,根据邻补角的性质,可得答案. 解:由对顶角相等得∠AOC =∠BOD =42°.∵OA 平分∠COE ,∴∠COE =2∠AOC =84°.由邻补角的性质得∠DOE =180°-∠COE =180°-84°=96°. 方法总结: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在图中找出对顶角和邻补角,根据两种角的性质找出已知角和未知角之间的数量关系. 【类型二】 结合方程思想求角度 如图,直线AC ,EF 相交于点O ,OD 是∠AOB 的平分线,OE 在∠BOC 内,∠BOE =1 2 ∠EOC ,∠DOE =72°,求∠AOF 的度数. 解析:因为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较复杂,所以想到列方程解答,根据观察可设∠BOE =x ,则∠AOF =∠EOC =2x ,然后根据对顶角和邻补角找到等量关系,列方程. 解:设∠BOE =x ,则∠AOF =∠EOC =2x .∵∠AOB 与∠BOC 互为邻补角,∴∠AOB =180°-3x .∵OD 平分∠AOB ,∴∠DOB =12∠AOB =90°-3 2x .∵∠DOE =72°,∴90°- 3 2 x +x =72°,解得x =36°.∴∠AOF =2x =72°. 方法总结:在相交线中求角的度数时,就要考虑使用对顶角相等或邻补角互补.若已知关系较复杂,比如出现比例或倍分关系时,可列方程解决角度问题. 【类型三】 应用对顶角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如图,要测量两堵墙所形成的∠AOB 的度数,但人不能进入围墙,如何测量?请 你写出测量方法,并说明几何道理. 解析:可以利用对顶角相等的性质,把∠AOB 转化到另外一个角上. 解:反向延长射线OB 到E ,反向延长射线OA 到F ,则∠EOF 和∠AOB 是对顶角,所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电子课本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电子课本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电子课本 第一章算式 一、算式 算式是表示数学运算的式子,由数、运算符和符号组成。 如:8 + 5 = 13 这是一个算式,其中8和5是数,+是运算符,=是符号。 二、算式的性质 1. 交换律 a + b = b + a 例: 4 + 5 = 5 + 4 2. 结合律 (a + b) + c = a + (b + c) 例:(3 + 4) + 5 = 3 + (4 + 5) 3. 分配律 a × ( b + c) = a × b + a × c 例:2 × (3 + 4) = 2 × 3 + 2 × 4 三、算式的简化 简化一个算式,就是把它化为最简形式。 如:6 + 0 = 6 这个算式可以简化为6。 四、算式的推广 给定一个规律,可以用代数式来表示。 如:用代数式表示第n项。

an = 2n + 1 表示第n项为2n + 1。 五、练一练 1. 化简下列算式: (1)8 + 0 = 8 (2)4a + 3a = 7a (3)(8 + 5) + 3 = 16 2. 填写空缺项: (1)7 + ____ = 15 答案:8 (2)9 × ____ = 81 答案:9 (3)(8 − 5) × 4 = ____ 答案:12 (4)____ × 5 + 7 × 5 = 60 答案:8 (5)36 − ____ = 15 答案:21 (6)____ ÷ 8 = 7 答案:56 第二章整数 一、自然数 自然数包括0和比0大的正整数,用符号N表示。如:0,1,2,3,4,5,…… 二、整数 正整数、负整数、0组成整数,用符号Z表示。如:……,-3,-2,-1,0,1,2,3,……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全面精华详细)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全面精华详细)

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 相交线 一、相交线两条直线相交,形成4个角。 1、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相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特点是两个角共用一条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邻补角互补;相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特点是它们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对顶角相等。 ①邻补角: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如:∠1、∠2。 ②对顶角: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条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条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如:∠1、∠ 3。 ③对顶角相等。 二、垂线 1.垂直: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垂线: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两条直线垂直,其中一 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3.垂足:两条垂线的交点叫垂足。 4.垂线特点: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6、垂直的表示方法:垂直用符号“⊥”来表示,若“直线AB垂直于直线CD,垂足为O”,则记为AB⊥ CD。 7、垂线的性质: 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性质3:如图2所示,当 a ⊥ b 时, = = = = 90°。反之,。。。。。 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8个角。(3线8角) 1.同位角:(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旁,第三条直线的同一侧)在两条直线 的上方,又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位角。如: ∠1和∠5。 2.内错角:(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两侧)在两条直线之间, 又在直线EF的两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内错角。 如:∠3和∠5。 3.同旁内角:(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同侧)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旁内角。如:∠3和∠6。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