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合集下载

医院突发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医院突发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为确保医院在发生突发辐射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应急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保障患者、工作人员及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确保辐射事故发生后,医院能够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及时控制事故发展,减少辐射污染和事故损失。

2. 确保事故发生后,对受影响的患者、工作人员及公众进行妥善救治和安置。

3. 提高医院应对突发辐射事故的能力,确保医院辐射安全管理工作持续改进。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医院辐射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辐射事故应急工作的全面领导、指挥和协调。

2. 设立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应急工作的日常管理和组织实施。

3. 各科室、部门职责如下:- 放射科:负责辐射事故的监测、报告和处理;- 医务科:负责患者救治、转诊和安置;- 护理部:负责患者护理、应急物资准备和人员培训;- 安全保卫部:负责现场警戒、人员疏散和交通管制;- 设备科:负责辐射设备检修和维护;- 急诊科:负责事故现场紧急救治;- 质量控制科:负责辐射事故的评估和监测;- 行政办公室:负责应急工作的信息报送和对外联络。

四、应急响应程序1. 发现辐射事故:放射科发现辐射事故后,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

2. 启动应急响应: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各相关部门和人员。

3. 现场处置:应急指挥部根据事故情况,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到达现场进行处置。

- 确定事故等级:根据事故影响范围、辐射剂量和事故性质,确定事故等级。

- 控制事故发展:采取措施切断事故源,防止辐射污染扩散。

- 救治伤员:对受辐射影响的伤员进行紧急救治,并送往指定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 疏散人员:根据事故等级和辐射污染范围,组织受影响人员疏散至安全区域。

- 环境监测:对事故现场及周边环境进行辐射监测,确保辐射水平达标。

4. 事故调查:应急指挥部组织相关部门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查明责任。

5. 信息发布:应急指挥部及时向公众发布事故信息,消除恐慌。

医院辐射事故处理应急预案

医院辐射事故处理应急预案

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及时应对医院辐射事故,保障患者、工作人员及公众的健康与安全,降低辐射事故的危害,提高医院辐射事故应急处理能力,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医院辐射事故应急处理规定》等。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院发生的各类辐射事故,包括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事故;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人员受到异常照射的事故。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2.1 应急领导小组成立医院辐射事故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辐射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

组长:院长副组长:副院长成员:医务科、护理部、保卫处、设备科、放射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

2.2 应急小组应急领导小组下设以下应急小组:(1)现场处置组:负责现场事故处理、人员救护、警戒、疏散等工作。

(2)医疗救护组:负责伤员救治、医学观察、心理疏导等工作。

(3)环境监测组:负责辐射环境监测、污染控制、污染清除等工作。

(4)信息报告组:负责事故信息的收集、整理、报告等工作。

(5)物资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的调配、供应等工作。

三、应急响应3.1 事故报告(1)发现辐射事故后,事故现场相关人员应立即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

(2)应急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应在第一时间向相关部门报告。

3.2 事故处置(1)现场处置组应立即赶赴现场,进行事故现场处理,包括隔离、警戒、疏散等工作。

(2)医疗救护组应立即对伤员进行救治,并进行医学观察和心理疏导。

(3)环境监测组应立即对辐射环境进行监测,控制污染,清除污染源。

(4)信息报告组应立即向相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原因、人员伤亡、辐射剂量等。

3.3 事故善后处理(1)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分析事故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2)对受辐射影响的个人进行健康监测,必要时进行医学治疗。

(3)对事故现场进行清理,恢复环境。

医院辐射事故应急预案流程

医院辐射事故应急预案流程

一、事故发生前的预防措施1. 制定完善的辐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辐射安全职责。

2. 定期对放射性设备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3. 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辐射防护培训,提高其辐射安全意识。

4. 加强对放射性物质的管理,严格执行“双人保管、双人使用”制度。

5. 设置警示标志,提醒公众注意辐射安全。

二、事故发生时的应急响应1. 事故报告(1)放射工作人员发现辐射事故后,立即向科室负责人报告。

(2)科室负责人在接到报告后,立即向医院辐射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报告。

(3)医院辐射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在接到报告后,立即向当地环境保护部门和公安部门报告。

2. 事故现场处置(1)关闭射线源,保证患者立即脱离有害射线。

(2)组织人员疏散,设置警戒区域。

(3)对事故现场进行隔离,防止放射性物质扩散。

(4)对受污染的设备和环境进行清洗、消毒。

3. 受伤人员救治(1)立即对受伤人员进行急救,防止病情恶化。

(2)根据受伤程度,将伤员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3)对受照剂量较大的患者,进行放射病诊断、治疗和长期医学跟踪观察。

4. 事故原因调查(1)对事故现场进行勘查,查找事故原因。

(2)对相关人员进行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

(3)对事故原因进行通报,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三、事故后续处理1. 事故总结(1)对事故原因、处理过程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

(2)将事故总结报告报送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2. 资料归档(1)将事故报告、调查报告、处理措施等资料进行归档。

(2)将事故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布,接受公众监督。

3. 预防措施改进(1)根据事故原因,对辐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修订。

(2)加强对放射性设备的检测和维护,提高设备安全性能。

(3)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再次培训,提高其辐射安全意识。

四、应急演练1.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

2. 演练内容包括:事故报告、事故现场处置、受伤人员救治、事故原因调查等。

3. 演练结束后,对演练过程进行总结,找出不足之处,及时改进。

医院放射科辐射事故应急预案方案

医院放射科辐射事故应急预案方案

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应对医院放射科可能发生的辐射事故,保障医护人员、患者及公众的健康与安全,降低辐射事故带来的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院放射科在日常诊疗过程中发生的辐射事故,包括但不限于放射性同位素丢失、失控、泄漏、辐射设备故障等。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2.1 组织机构成立医院放射科辐射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负责辐射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

2.2 小组成员及职责(1)组长:分管院长,负责全面领导辐射事故应急处理工作。

(2)副组长:放射科主任,负责具体组织实施辐射事故应急处理工作。

(3)成员:医务科、护理部、保卫科、后勤保障部、设备科、财务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

2.3 应急处理小组应急处理小组由以下人员组成:(1)现场指挥员:负责现场指挥和协调应急处理工作。

(2)现场救护员:负责对受辐射人员实施紧急救护。

(3)环境监测员:负责对辐射事故现场进行监测。

(4)疏散引导员:负责对现场人员进行疏散和引导。

(5)物资保障员:负责提供应急物资保障。

三、事故预防与监控3.1 预防措施(1)加强放射诊疗设备的维护与管理,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2)严格执行放射性同位素的使用、储存、运输等操作规程。

(3)对放射诊疗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4)加强辐射事故隐患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3.2 监控措施(1)对放射诊疗场所、设备和人员进行定期监测,确保其符合辐射防护要求。

(2)对放射性同位素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管理,确保其安全使用。

(3)建立辐射事故报告制度,对辐射事故进行及时上报和处理。

四、应急响应4.1 事故报告(1)发生辐射事故后,现场人员应立即向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报告。

(2)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处理工作。

辐射事故应急预案5篇

辐射事故应急预案5篇

辐射事故应急预案5篇辐射事故应急预案11、辐射事故严重度与分类1.1、特别重大辐射事故指I、Il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或射线装置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或导致3人以上(含3人)急性死亡的:1.2、再大辐射事故指l、lI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或装置失控导致2人以下(含2人)急性死亡或肯10人以上(含10入)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的;1.3、较大辐射事故指lI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或装置失控导致9人以下(含9人)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的;1.4、一般辐射事故指lV、V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或装置失控导致人员受到超过年剂量限量的照射;2、应急救援组织与职责2.l、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宣炎明(企业法人)联络方式:l3806293166副总指挥张建平(公司主要负责人)联络方式:139****2998观察员张智斌(管理部门负责人)联络方式:139****9419成员各部门、车间负责人辐射事故发生后,所在部门应立即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事故情况,由总指挥或副总指挥按事故严重度启动全部或部分应急救援计划,并立即报告省、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及安全、公安、卫生有关行政管理部门。

应急救援指挥部接到辐射事故报告,应立即赶赴事故现场,组织人员疏散,设置警示区域标志,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造成损失。

2.2、应急救援外部联络;发生辐射事故,应保护现场,积极组织救护,在紧急状况下向外部救援:环保监督(联络方式:015-12369)医疗救护(联络方式:0513-120)消防救护(联络方式:0513-l19)公安援助(联络方式:0513-110)内部24小时联络生产安技部3、应急准备3.l、质控部现场安全防护责任人曹佳云为放射源、同位素射线和射线装置日常使用、储存、管理职能部门,必须严格执行放射源、同位素射线和射线装置有关舰定,做好各项防范措施的落实。

一旦发现放射源丢失、脱落、被盗或射线装置失控事故,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立即报告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人。

医院突发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医院突发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提高医院应对突发辐射事故的能力,保障患者、职工及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医院正常医疗秩序,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污染防治法》、《医疗机构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编制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在放射诊疗过程中发生的各类辐射事故,包括但不限于放射源泄漏、放射性物质泄漏、放射性污染、辐射设备故障等。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2.1 应急指挥部成立医院突发辐射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应急响应工作。

2.1.1 指挥长:由院长担任。

2.1.2 副指挥长:由分管副院长担任。

2.1.3 成员:医务科、护理部、保卫科、放射科、设备科、急诊科、后勤保障部门等相关负责人。

2.2 应急小组根据事故类型,成立相应的应急小组,负责具体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2.2.1 医疗救治小组:负责事故现场伤员的救治工作。

2.2.2 环境监测小组:负责事故现场辐射环境监测工作。

2.2.3 物资保障小组:负责应急物资的筹备和供应工作。

2.2.4 信息报道小组:负责事故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工作。

2.2.5 疏散撤离小组:负责事故现场及周边人员的疏散撤离工作。

三、应急处置程序3.1 初步响应3.1.1 发生辐射事故后,事故现场工作人员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包括切断电源、关闭设备、隔离事故现场等。

3.1.2 同时,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事故情况,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类型、人员伤亡情况等。

3.2 启动应急预案3.2.1 应急指挥部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小组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3.2.2 各应急小组按照预案要求,迅速到达事故现场,开展相应工作。

3.3 医疗救治3.3.1 医疗救治小组负责事故现场伤员的救治工作,包括现场急救、转运等。

3.3.2 对事故现场伤员进行分类救治,优先救治重伤员。

3.4 环境监测3.4.1 环境监测小组对事故现场及周边环境进行辐射监测,评估辐射污染程度。

医院核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医院核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一、总则1. 为加强医院核辐射事故应急管理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2. 本预案适用于我院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核辐射事故,包括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事故,以及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人员受到异常照射的事故。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医院核辐射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全院核辐射事故应急管理工作。

2. 应急指挥部下设以下工作小组:(1)现场处置小组:负责事故现场的调查、监测、处置和人员疏散等工作。

(2)医疗救治小组:负责伤员的救治、转运和后期康复等工作。

(3)环境监测小组:负责事故现场及周边环境的监测,评估辐射水平。

(4)信息联络小组:负责与上级部门、其他医疗机构及新闻媒体的沟通协调。

三、事故报告与信息发布1. 事故发生后,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同时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环境保护部门及公安部门。

2. 根据事故严重程度,按照应急预案要求,及时、准确、客观地发布事故信息。

四、事故处置1. 现场处置:(1)现场封锁:事故发生后,立即封锁事故现场,防止人员进入。

(2)人员疏散:根据事故情况,组织受辐射影响区域人员疏散。

(3)事故调查:调查事故原因,查明事故责任。

(4)监测与评估:对事故现场及周边环境进行监测,评估辐射水平。

2. 医疗救治:(1)伤员救治:组织专业医疗团队对伤员进行救治,确保伤员生命安全。

(2)转运:根据伤员情况,及时转运至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治疗。

(3)康复:对伤员进行后期康复治疗,提高生存质量。

3. 环境监测与评估:(1)对事故现场及周边环境进行监测,评估辐射水平。

(2)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4. 事故调查与处理:(1)调查事故原因,查明事故责任。

(2)根据事故调查结果,依法对责任人进行处理。

五、应急演练1. 定期组织开展核辐射事故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放射源辐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范文(三篇)

放射源辐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范文(三篇)

放射源辐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范文是为了在放射源辐射事故发生时,确保人员安全、最大限度减少辐射损害、组织有效救援和防护措施的预先制定方案。

以下是放射源辐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一般内容:1. 及时报警:当发现放射源辐射事故时,应立即向相关部门报警,报告事故的位置、事故情况和可能的辐射参数,以便相关救援力量及时到达现场。

2. 紧急疏散:在辐射事故发生时,周围地区的人员应立即疏散至安全区域,避免暴露在辐射源附近。

3. 封锁隔离:对事故现场进行封锁和隔离,以防止辐射扩散和更多的人员受到辐射。

4. 辐射监测:利用辐射监测设备对事故范围内的辐射水平进行实时监测,确保人员在辐射水平安全的范围内活动。

5. 救援行动:组织专业救援队伍进行救援行动,包括紧急治疗伤员、处理辐射源和清理现场等。

救援人员应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并遵循辐射防护原则。

6. 医疗救护:根据辐射伤害情况,对伤员进行紧急救护和转移,及时提供相应的医疗救治。

7. 群众防护:向周围地区的居民提供必要的辐射防护知识,指导他们在事故发生期间自我防护,并提供相关的辐射监测和医疗援助。

8. 事故调查与善后: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责任进行调查,并制定善后措施,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上述是放射源辐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一般内容,具体的预案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和放射源的特点进行制定和完善。

放射源辐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范文(二)放射源辐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一、基本情况放射源辐射事故是指由于放射源的泄漏、散布、失控或其他原因导致辐射剂量升高,对人体、环境造成事故性危害的事件。

放射源辐射事故具有反应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危害性大等特点,要求应急救援机构必须迅速行动。

二、应急救援机构及职责划分1. 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指挥协调应急救援行动;2. 辐射监测组:负责对事故现场和周边环境进行辐射监测,提供监测数据和分析报告;3. 人员救援组:负责抢救伤员、疏散人员,确保伤员及时得到救治;4. 救援装备组:负责调配和使用必要的救援装备;5. 技术专家组:提供专业意见和技术支持;6. 综合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沟通联络等保障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区人民医院
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根据国务院第449号令《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为进一步加强对放射源,射线装置的安全监控管理,防止与减少辐射事故的发生,完善辐射事故预警机制,增强对辐射事故的应变处置能力,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辐射事故严重度与分类
1、特别重大辐射事故
指I、Il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或射线装置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或导致3人以上(含3人)急性死亡的;
2、再大辐射事故
指l、lI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或装置失控导致2人以下(含2人)急性死亡或10人以上(含10入)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的;
3、较大辐射事故
指lI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或装置失控导致9人以下(含9人)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的;
4、一般辐射事故
指lV、V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或装置失控导致人员受到超过年剂量限量的照射;
二、应急救援组织与职责
l、应急救援指挥部
总指挥:联络方式:0371-
副总指挥:联络方式:0371-
观察员:联络方式:0371-
成员:
辐射事故发生后,所在部门应立即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事故情况,由总指挥或副总指挥按事故严重度启动全部或部分应急救援计划,并立即报告省、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及安全、公安、卫生有关行政管理部门。

应急救援指挥部接到辐射事故报告,应立即赶赴事故现场,组织人员疏散,设置警示区域标志,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造成损失。

2、应急救援外部联络;
发生辐射事故,应保护现场,积极组织救护,在紧急状况下向外部救援;
环保监督 (联络方式:)
医疗救护 (联络方式:0371-120)
消防救护 (联络方式:0371-l19)
公安援助 (联络方式:0371-110)
内部24小时联络0371-
三、应急准备
1、现场安全防护责任人
为放射源、同位素射线和射线装置日常使用、储存、管理职能部门,必须严格执行放射源、同位素射线和射线装置有关归定,做好各项防范措施的落实。

一旦发现放射源丢失、脱落、被盗或射线装置失控事故,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立即报告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人。

2、安全管理责任人
为放射源、同位素射线和射线装置日常安全监督检查,协助上级部门做好法律法规宣传贯彻,过程评估安全管理职能部门。

必须对使用、储存、转让过程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并做好记录备案,接到事故报告,应在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入指挥下及时做好应急预案的组织实施和善后处理工作。

3、安全保位负责人
为放射源、同位素射线和射线装置防盗监督职能管理部门。

必须经常性组织对放射源、射线装置储存状态的安全保卫。

定期检查,并做好记录备案,一旦发生辐射事故,立即迅速将误照人员送往市级以上医疗机构进行医学检查和治疗,并做好放射人员病史档案记录。

4、其他相关责任人
(1)防护责任人
按有关放射源、同位素射线和射线装置安全规程,对作业场所做好安全剂量检测,检查作业岗位人员正确佩带个人计量仪状况。

一日发生误照事故,应立即采取收源措施,迅速报告事故情况。

(2)储存保管责任人
对每班次使用放射源、同位素射线和射线装置工作完毕,进行安全检查确认无误后收回保管储存。

一旦发生放射源、射线装置丢失、被盗事故,应保护好现场,并立即向部门负责人或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

(3)门卫巡查负责人
组织门卫值班人员做好放射源、射线装置存在无人操作状况下的夜间、节假口、休息期间的安全保卫检查。

发现被盗、丢失应立即向本地公安部门报告。

做好对特殊场所或区域人员进出询查,防止无关人员进入重要场所。

(4)职业危害防护人
定期做好放射件作业人员健康体检,建立职业卫生健康档案。


旦发生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或职业卫生措施未落实,应及时向有关部门和公司负责人报告。

(5)常规检查责任人
定期对射线装置,安全防护装置进行检修,保障设备设施,安全防护装置灵敏、可靠、运行是好,并做好记录。

对从事射线装置检修、保养人员监督做好自我保护。

四、培训与演练
l、管理部应建立员工教育培训制度,按规定做好从事放射性探伤作业人员的取证、复证工作。

2、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应急预案演习,并以观察员身份参与应急预案演习的实践评估,校正应急预案准确性、适用性。

五、应急响应
辐射事故应急响应程序分为三级:
1、一级应急预案(省、市级)
发生较大辐射事故,由单位应急救援指挥部迅速向省、市有关部门报告后,由省、市根据事故性质启动一级预案程序。

2、二级应急预案(单位级)
发生一般辐射事故或火警事故,需要单位有关部门共同配合、统一协调,由单位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或副总指挥根据事故性质、特点启动二级预案程序。

3、三级应急预案(部门级)
指放射源脱落,射线装置发生故障而引发的事故,由部门采取操作措施和防护技术,及时排除故障,控制事故影响的应急预案。

六、应急响应程序
l、安全连锁失灵或人员误照射
(l)立即切断射线装置的总电源,疏散无关人员,迅速戒严事故现场,报告公司主要负责人和安全部门进行事故处理,并组织现场检测,在2小时上报环保、公安管理部门,并做好放射事故档案记录;(2)迅速安排受照人员接受医学检查和救治,建立并保存相应的医疗档案;
(3)放射事故发生后,积极配合环保、公安等管理机火做好事故检查和善后处理;
2、立即收元源,停止探伤作业;
(1)向领导和安全管理部门报告,禁止打开屏蔽防护门私自进入暴光室内排除故障;
(2)在安全管理人员监控下:
a、操作人员如实反映放射源失控前后的操作细节情况,分析原因;
b、确认故障原因,拟订排除方案;
e、进行模拟实验,逐个方案比较;
d、选择切实可行方案进行实施,排除故障操作;
e、确认探伤设备已进入安全状态后,人员方可进入暴光室;
(3)若上述实施方案失败;
a、封闭暴光室,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控制室,并立即向单位主要负责人报告;
b、向环保等管理部门报告,主动接受业务监督指导;
e、确认无法排除故障时,立即要求探伤设备生产厂家业技术人员前来处理:
3、放射源丢失、被盗;
(1)保护被盗现场,禁止任何人员进入:
(2)立即报告公司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部门:
(3)单位主要负责人确认事故后,应在2小时内向当地环保、公安等部门报告;
4、主动配合环保、公安、卫生等部门做好事故调查工作做好现场救护;
发生辐射事故后,应急救援指挥部启动应急预案,单位各相关部门应立即赶赴事故现场,救援人员必须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做到召之即来,快速反映,尽一切力量防止事故扩大,不能延误补救和救援时间。

XXXX区人民医院
二○一一年一月一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