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ppt优秀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师说》ppt课件35张

《师说》ppt课件35张

解题
《马说》、《捕蛇者说》、《爱莲说》。
“说”即陈述和解说,“解说……的道理”之意。 “师说”的意思应为“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读准字音
①句读.( ) ④老聃.( ) ⑦苌.弘( ) ⑩嗟.乎( ) 答案:①dòu
②经传.( ⑤谀.( ⑧欤.( ⑪乐.师( ②zhuàn
) ③或不.焉( )
)
学习小结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 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 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名。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柳宗元
本文是针砭时弊之作,韩愈带着很强烈的感情来反抗流俗的嘲笑, 批判当时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目的是为了告诉士大夫 之族要行从师之道、复从师之道、传从师之道。
之。”韩愈在《师说》中也明确提出了择师的标
准: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5)韩愈在《师说》中用“ 古之圣人, 其出人也,远矣 犹且从”三句阐
明了古代圣人良好的学习态度。师而问焉
练习巩固
★ 积累文言知识
1.找出下列通假字并释义: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或师焉,或不焉
“受”通“授”,传授 “不”通“否”
高考链接
(1)(2019·全国卷Ⅲ) 《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
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 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2)(2019·北京高考)有些同学在阅读经典时,只摘抄妙语警句,而不
注重领会思想、汲取智慧。用俗话来说,这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用古诗文名句来说,可谓“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10-2《师说》课件(共31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0-2《师说》课件(共31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圣人无常师
(古)永久的;固定的; (今)平常的
年十七,好古文
(古)秦汉的散文; (今)“五•四”之前的文言文的统称
词类活用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
形容词作名词,疑惑 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 名词作动词,学习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则耻师焉 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传授
2、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指不从师学习
古今异义
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泛指求学的人。 (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所以传道受业 (古)1、用来…的办法(方式、工具、依据等)
解惑也:
2、…的原因/凭借。
(今)表因果关系。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今))无没论有,。不论。
这类人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
不一定
介词,比 懂得道理
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
专门研究 代词,此
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1、作者用孔子的言行,阐述了什么
第 三
观点?(本段分论点)

圣人无常师。
2、本段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先秦及秦汉散文
普遍
小学而大遗:
(古)小的方面学到。 (今)初等教育的学校。
吾从而师之:
(古)跟随 并且。 (今)连词,表目的和结果
今之众人:
(古)一般人、普通人。 (今)许多的人。
非吾所谓传其道 (古)所说的。 解其惑者也: (今)含不承认的意思
师不必贤于弟子: (古)不一定。 (今)不需要。

《师说(韩愈)》教学课件(共63张)

《师说(韩愈)》教学课件(共63张)
实践应用
引导学生关注当前教育热点问题,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组织学生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如支教、教育调查等,将 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韩愈的教育思想,培养良好 的学习习惯和品格。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重点解析
强调了韩愈在文中的教育思想,以及其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影响。
着重分析了《师说》中的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其表达 效果。
本课程总结
• 针对文中的难点和易错点进行了详细讲解和辨析。
本课程总结
01
课堂互动
02
03
04
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形式,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安排了随堂练习和小测验,以 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韩愈尊师重 道、求真务实的人生态度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 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
《师说》的创作背景和思想内容
01
介绍韩愈的生平和思想,探讨《师说》的创作动机和主题思想

《师说》的艺术特色
02
分析《师说》的文笔特点、修辞手法和结构布局,提高学生的
文学鉴赏能力。
课堂互动与讨论
0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师说》的主题意义和现实价值
抒情手法
韩愈在《师说》中运用抒情手法,通过抒发个人情感来表达对社会 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06
《师说》的实践应用
在教育中的应用
培养尊师重道精神
通过学习《师说》,引导学生理解教师的价值和重要性,培养尊 师重道的品质。
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激发学习的 积极性和主动性。
《师说(韩愈)》教学课件

《师说》ppt课件35张

《师说》ppt课件35张

研读文本: 第2 段: 批判不重视师德的错误态度和耻于从
师的不良风气。
论证方法:
研读文本: 第2 段:批判不重视师德的错误态度和耻于从
师的不良风气。 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
古之圣人:从师而问; 今之众人:耻学于师。 对其子:择师而教; 于其身:耻学于师。
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群聚而笑之。
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来分析并批判这种社会风气?运 用了什么论证手法?
论证思路:
第一段使用先总后分的论证思路, 首先,提出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然后,概述教师的职能; 其次,运用道理论证的方法,阐明从师的必要性; 最后,提出择师的标准。
文章内容探究
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论证的?
作者围绕“古之学者必有师”这一中心论点, 先阐述教师的职责,然后运用道理论证的 方法,阐明从师的必要性,最后提出择师 的标准。
研读文本:
第4 段: 赞许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说明 写作缘起。
一、提出中心论点(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之圣人 今之众人
对比论证: 对其子 于其身

二、论证: (2、3)
(批判不重视师 德的错误态度和 耻于从师的不良
百工之人 士大夫
风气)
正面论证:举例论证 引用论证

三、赞许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说明写 作缘起。
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韩氏是望族, 所以后人称之为韩昌黎,曾任吏部侍郎,故 又称“韩吏部”。死后谥“文”,故又称 “韩文公”。
古文运动
唐代中叶韩愈、柳宗元作为领袖发起的以提倡 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
以“文以载道”为理论核心,以儒学复古为号 召,以先秦两汉优秀散文为楷模,用刚健质朴的散文 取代绮丽柔靡的骈文,以达到张扬道统,革新文风和 文体的目的。

《师说》ppt课件36张

《师说》ppt课件36张

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
1.了解“说”的文体知识,认识韩愈其人,以及《师说》写作的时代背 景,从而准确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朗诵课文,读准字音; 3.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文知识,并翻译。
新课讲授
解题
■ ①师: 从师学习。 ■ ②说:是古代散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可以先叙
后议,也可夹叙夹议。 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 可以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如《马说》 《爱莲说》 《捕蛇者说》等就属这类文体。 ■ ③师说,即“说师”,可以理解为“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正面论证
孔子事例 (举例)
(举例、引用) 孔子语录 (引用)
不拘于时 三、缘起 激励后学:李蟠 能行古道
抨宣
击扬
《 耻从 师师 :: 的的 时道


;
高考链接
(1)(2019·全国卷Ⅲ) 《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
韩愈最后的评价是“
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O
29
(2)(2019·北京高考)有些同学在阅读经典时,只摘抄妙语警句,而不注重领
孔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论证方法: 引用论证
概括第四自然段的内容。
古分说
交代写作缘由:作师说赠李蟠 (不拘于时能行古道)
道论明 点写 :作
作者为什么称赞李蟠?
不原 拘因

作者赞扬李蟠,既是对他不从流

俗的肯定,也是对士大夫们“不从师”
吾师道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不足为外人道也
道相似也 策之不以其道
释义项(或用法) 动词,传授 动词,流传 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名词,道理 名词,风尚 动词,说 名词,道德学问 名词,方法

《师说》 课件(优秀课件) (46张PPT)

《师说》 课件(优秀课件) (46张PPT)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 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 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 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愈以是得狂名。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注:①魏晋氏以下:魏晋南北朝时以九品中正制选官,在 各州郡查访评定州郡士人,将他们分成九等,造成“上品 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情况。此风气至唐仍有所沿袭, 大家子都入弘文馆、国子监,学与不学都可为官。②抗颜 而为师。抗颜,不看别人脸色,态度严正不屈;抗颜而为 师,严正不屈的做起老师来了。③指目:手指而目视。④ 牵引:拉拉扯扯状。⑤增与为言辞:增添一些言辞(造谣) 来毁谤韩愈 。
成为愚人
表示推测语气,大概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 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其:代词,他的 而:连词,表示顺承关系 于:介词,对于 耻师:以从师为耻 焉:语气词;
惑:糊涂
之:代词,指童子
爱其子 2
于其身
从师而问 耻学于师
择师而教 耻学于师
百工之人 不耻相师
3 士大夫之族 群聚而笑之
结 果 论述中心
圣益圣 愚益愚
小学 大遗 士大夫之 智不及巫 医乐师百 工之人
批判不重师 道,耻学于 师的不良世 风,正反对 比,论证了 从师学习的 重要性。
圣人无常师1。孔子师2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 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 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1名词,老师;2意动用法,以……为师 徒:这些人,这类人 不必:不一定; 于:介词,比 攻:学习、研究

《师说》教学张PPT精品课件

《师说》教学张PPT精品课件
第四段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加红的词。
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六艺:指六经,即《诗》《书》《礼》《乐》 《易》《春秋》六部儒家经典。经:两汉及其 以前的散文。传:古称解释经文的著作为传。 通:普遍。
②不拘于时,学于余 于①:被。于②:向。 ③余嘉其能行古道 嘉:赞许,嘉奖。
④作《师说》以贻之。以:连词,来,用来。贻:赠送。
解读标题


从师学习
古代散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围 , 可以先 叙后议 , 也可以夹叙夹议,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 事物的见解。“说”与“论”相比要随便些 。 像《 捕蛇者说》《马说》《爱莲说》都属“说 ” 一类文 章。“说” ,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 都可以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
2.请把本段文字翻译为现代汉语。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 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 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翻译: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 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 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 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 罢了。
⒀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族:类。弟子:学生。 云:如此,这样。
《师说》教学课件30张
《师说》教学课件30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加红的词。
⒁彼与彼年相若也 ⒂官盛则近谀
彼:他。相若:相近。 盛:高大。 谀:谄媚。
⒃君子不齿
不齿:不屑与之同列,即看不起。
⒄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⒅其可怪也欤!
乃:竟然,却。及:比得上。 其:语气副词,表感叹语气,真是。

《师说》ppt(优秀课件)

《师说》ppt(优秀课件)
社会风气
当时社会上存在着严重的“耻学 于师”的现象,求师学道被视为 不光彩的事情,韩愈对此进行了 批判。
作者生平
01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 ,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 人,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
02
韩愈曾任刑部侍郎、吏部侍郎等 职,是唐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唐 宋八大家”之一。
创作背景
03
韩愈认为,教师需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能够有效
地传授知识给学生。
对学习态度的启示
勤奋学习,不断积累
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韩愈认为,学习需要勤奋努力,不断 积累知识,才能取得进步。
韩愈认为,学习需要持之以恒,坚持 不懈,不能轻易放弃。
虚心请教,不耻下问
韩愈认为,学习过程中应该虚心请教 ,不耻下问,不断吸取他人的优点和 长处。
01
对比论证
文章中多次运用对比论证,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
的对比,突出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择师的标准。
02 03
排比句式
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句式,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 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等,增强了文 章的气势和说服力。
语言简练
文章的语言简练有力,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和修饰,却能够准确地表达 出作者的思想和观点,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师说》ppt(优秀课 件)汇Biblioteka 人:可编辑2023-12-23
目录
CONTENTS
• 《师说》的背景与作者 • 《师说》的内容解析 • 《师说》的教育意义 • 《师说》的影响与评价 • 《师说》的实践与应用
01 《师说》的背景与作者
背景介绍
时代背景
唐朝中期,随着门阀制度的衰落 ,士族门阀逐渐失去了对教育的 垄断,庶族开始崛起。《师说》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4/12
13
3.六艺经传 “六艺经传”指 “六经”的经文和传文。六艺,此处是指六经, 即《诗》《书》《礼》《乐》《易》《春秋》,有时指礼、乐、射、 御、书、数等。“传”指传记,解释六经的著作,如:《春秋左 氏传》《诗经毛氏传》等。“六艺经传”一词源于《史记·太史 公自序》中所引其父司马谈之言:“夫儒者以六艺为法,六艺经 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
2020/4/12
12
2.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它是针对 六朝以来泛滥的浮靡文风而发起的,韩愈和柳宗元是这场运动 的主将。他们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文 章要像先秦西汉散文那样言之有物,要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 朝以来单纯追求形式美、内容空洞的骈骊文章。
2020/4/12
10
1.文体知识——说 “说”是古代用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 既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表明作者的见解,说 明寄寓的道理。 《 文 章 辨 体 序 说 》: “ 说 者 , 释 也 , 解 释 义 理 而 以 己 意 述 之 也。”“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
2020/4/12
14
一、诵读第 1 段,完成以下问题。 步骤一 掌握基础 1.解释下列加点的通假字的意思。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_受__,__同__“__授__”__,__教__授________
2020/4/12
15
2.解释下列句中多义词的意义。
(1)固 本课:①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___副__词__,__本__来_________ 链接: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___形__容__词__的__使__动__用__法__,__使__…__…__坚__固0/4/12
5
《昌黎先生集》,有《〈张中丞传〉后序》《送李愿归盘谷 作品
序》《杂说》《进学解》《原道》《原毁》等散文名篇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反对六朝以来浮华艳丽的文 风,竭力主张“文以载道”,提出了“惟陈言之务 评价 去”“辞必己出”的口号,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极其深 远。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 大家”之首
2020/4/12
16
(2)乎
本课:①生乎.吾前 __介__词__,__在_________ 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__介__词__,__比__________ ③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__语__气__词__,__表__反__问_______
第二单元 获得教养的途径
师说
2020/4/12
1
◎语林撷英 [课内名句]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020/4/12
2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 未见其明也。 4.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2020/4/12
6
◎人物颂歌 功不在禹下
这是一座肃穆端庄的祠宇,正殿中央塑有韩愈像,两旁塑侍从 张千、李万。祠内石柱镌刻对联、四壁环生历代碑刻 40 面,记 载着韩祠的历史和韩愈治潮业绩以及颂扬韩祠的诗文。正殿左 侧有碑刻“功不在禹下”,这句话本出自韩愈的文章。在古代 神权、皇权的双重压抑下,韩愈认为治人的思想比治水还艰难,
2020/4/12
8
斗转星移,许多事情已经渐行渐远,许多故人已经淡出记忆, 可人们对韩愈的印象从来不曾模糊。一个普通人能够成为千百 年的榜样,一句话能够成为天下人效法的准则,这是何等的伟 大与荣耀啊!
2020/4/12
9
唐代仍在沿袭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 文馆和国子监。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柳宗元说: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未闻有师;有,辄 哗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 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 为言辞。”由此可见,韩愈作《师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 观点,是难能可贵的。韩愈写这篇文章时三十五岁,正在国子 监任教。
2020/4/12
3
[相关名句]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2.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
——[宋]李觏《广潜书》
3.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康有为《政论集·在浙之演说》
4.片言之赐,皆事师也。——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自序》
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020/4/12
7
用此称赞孟子传播儒家思想的功绩不比大禹治水低,后人反过 来引用他的话来赞颂他,足见韩愈在人们心中的位置。潮州的 山因韩愈而称韩山,潮州的水因韩愈而称韩江,潮州的许多街 道、学校,也因韩愈而得名。韩文公祠的一副对联,道出了民 众的心声:“辟佛累千言,雪冷蓝关,从此儒风开岭娇;到官才 八月,潮平鳄渚,于今香火遍瀛洲。”的确,千百年来,因为韩 愈,潮州具有了个性特色的地域文化,成为礼仪之邦和文化名 城!
2020/4/12
11
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 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 “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如“马说”从字面上可以解作 “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爱莲说》《马说》 《捕蛇者说》《师说》《黄生借书说》都属于这一文体。
③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 _____形__容__词__,__固__执__;__顽__固_______
④吾义固.不杀人《墨子·公输》 ______副__词__,__从__来__;__素__来________
⑤藉弟副令词毋,斩必,;而一戍定死者固.十六七《陈涉世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里仁》
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2020/4/12
4
◎作者档案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 因为昌黎(今河北昌黎县)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又称其为 韩昌黎。他二十五岁中进士,二十九岁以后才步入仕途, 简介 累官至吏部侍郎。中间曾几度被贬,他的整个中年时代 是不得志的。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死后谥 “文”,故又称“韩文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