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测量学
心理测量学

心理测量学第一章心理测量的理论基础一、心理测量的基础1、心理测量的定义测量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使用工具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2、测量的基本要素参照点:绝对参照点、相对参照点。
单位:要有确定的意义、要有相等的价值。
3、测量的量表称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比率量表4、心理测量的特征间接性:我们只能通过一个人对测验项目的反应来推断出他的心理品质。
相对性:测量就是看每个人处在这个序列的什么位置上,由此测得一个人智力的高低、兴趣的大小。
客观性:客观性是对一切测量的基本要求。
5、心理测量的分类按功能分能力测验、成就测验、人格测验按对象分个别测验、团体测验按形式分纸笔测验、操作测验、口头测验、电脑测验按目的分描述性测验、诊断性测验、预示性测验按要求分最高行为测验、典型行为测验按速度和难度分速度测验、难度测验按性质分构造性测验、投射性测验按解释分常模参照测验、标准参照测验按应用分教育测验、职业测验、临床测验二、经典测量理论(CTT)(一)心理特质的可测性1、心理特质的特征(1)特质是一组内部相关行为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2)特质是“一种一般的神经心理系统,它可以综合不同的刺激,使人对这些刺激做出相同的反应。
”(3)特质是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特点。
(4)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是由多种特质分多个层次有机组合而成的。
(5)特质可以决定一个人对特定刺激的反应倾向,可以对人的行为进行某种预测。
2、可测性假设(1)凡客观的事物都有其数量;(2)凡有数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
3、经典测量理论的数学模型(1)观察分数:实测分数。
(2)真分数:反映被试某种心理品质真正水平的数值。
(3)误差分数(4)数学模型:X=T+E4、经典测量理论的假设公理“一均,两相关”(1)若一个人的某种心理品质可以用平行测验反复测量多次,则其观察分数的平均值会接近真分数。
(2)真分数与误差分数之间的相关为零。
(3)各平行测量上的误差分数之间的相关为零。
心理测量学

一.名词解释测量:测量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的过程。
心理测验: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作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
随机误差:是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偶然因素引起的而又不易控制的误差,它使得多次的测量结果不一致。
这种误差的大小变化和方向是随机的,其变化是没有无规律的。
系统误差:是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因素引起的恒定的有规律的误差,它稳定地存在于每一次测量中,这种误差叫做系统误差。
真分数:真分数指的是在测量没有误差时所得到的真值。
信度:信度是指用同一个测量工具反复测量某人的同一种心理特质,其多次测量结果间的一致程度,也叫测量的可靠性。
复本信度:又称等值性系数,它是以两个等值但题目不同的测验(复本)同时来测量同一群体,然后求得被试者在两个测验上得分的相关系数,这个相关系数就代表了复本信度的高低。
重测信度:又称稳定性系数。
它的计算方法是采用重测法,即使用同一测验,在同样条件下对同一组被试者前后施测两次测验,求两次得分间的相关系数。
效度:在心理测验中,效度是指所测量的与所要测量的心理特点之间的符合程度,或者说是一个心理测验的准确性。
项目分析:项目分析是指根据被试的反应对组成测验的各个题目(项目)进行分析,从而评价其功用的程序和方法。
常模:根据标准化样本的测验分数经过统计处理而建立起来的具有参照点和单位的测验量表。
分数的转换:按某种规则将原始分数转化为导出分数的过程。
标准分数:就是将原始分数与团体的平均数之差除以标准差所得的商数。
以Z表示,又称作Z分数。
临床诊断法:根据直觉的经验,主观地将各种因素加权,从而获得结论或预测的方法。
指导语:对测验目的的说明和对题目反应方式的解释,有时包括对特殊情况发生时应如何处理的指示。
智力测验:指由经过专门训练的研究人员采用的标准化的测验量表对人的智力水平进行科学测量的一个过程。
心理测量学:心理测试与评估工具

心理测试与评估工具的注意事项与伦理原则
心理测试与评估工具的注意事项
• 选择合适的测试与评估工具,确保其 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 注意测试的环境和条件,确保测试过 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 对测试结果进行正确的解释和报告, 避免误导和歧视
心理测试与评估工具的伦理原则
• 尊重被试者的知情同意权,确保测试 过程的自愿性和保密性 • 保护被试者的隐私和权益,避免测试 结果的不当使用和泄露 • 遵循心理测试与评估工具的使用指南 和规定,确保测试过程的规范性
心理测量学:心理测试与评估工具
心01理测量学的基本概念与
重要性
心理测量学的定义与起源
心理测量学是一门研究心理测试与评估工具的科学
• 心理测试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和程序, 对个体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进行定量或定 性的测量和评估 • 心理评估工具是指用于测量和评估个 体心理特征和行为的各种方法和手段
心理测量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 初
• 贝克抑郁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 BDI): 美国心理学家贝克制定的一个用于评估抑郁症状的自陈量表
• 心理健康测试与评估工具的特点 • 心理健康测试与评估工具通常采用自陈量表、他评量表等形式, 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 心理健康测试与评估工具可以评估个体的心理症状、心理适应 等方面的心理健康状况
心04理测量学在心理咨询与
治疗中的应用
心理测量学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 心理测量学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评估咨询者的心理状况和需求,为心理咨询提供依据 • 评估咨询者的心理问题,为心理咨询制定合适的干预方案 • 评估咨询者的心理变化和进展,为心理咨询提供反馈和调整依 据
心理测量学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心理测量学

课堂练习:
某班学生参加数学测验,随机抽取10名同 学依照成绩排列大小分别是: 90 89 85 78 77 73 69 66 65 60
请问:得分85分的百分等级 (答案:75%)
2、百分点: (1)百分点也称百分位数(PP) ,计算处于某一百分 比例的人对应的测验分数是多少。 例如:挑选出得分高的20%的受测者,就是要选择百分 等级是80的测验分数。
四、按测验的方式分类
(一)个别测验 (二)团体测验
五、按测验的要求
(一)最高作为测验: 求受测者尽可能做出最好的回答。这主要与认 知过程有关,有正确答案。成就测验、学绩测 验属于最高行为测验。 (二)典型行为测验: 典型行为测验要求受测者按通常习惯方式做出 反应,没有正确答案。人格测验属于典型行为 测验。
计算方法:直线内插法 例如:高考的最高分是650分,其百分等级是100,最低 分是105分,百分等级是1,要录取20%的学生进入大学, 百分等级为80的百分位数 (答案:540分)
二、测量要素
任何测量都具有两个要素:参照点和单位 (一)参照点有两种:1、绝对零点 2、相对零点 (理想的参照点是绝对零点)
(二)单位是测量的基本要求,没单位就无法进行测量 好的单位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为有确定的意义: 对同一单位的理解相同。
二为有相同的意义:相邻单位间的差别是一样的。
三、测量量表(从低到高的四种量表)
第一单元 常模团体
一、常模团体的性质
常模团体是由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人所组成的一个 群体,或者是该群体的一个样本。
1、对测验编制者而言,常模团体要能够代表总 体: 选择常模团体的步骤: 确定一般总体——确 定目标总体——确定样本。 2、对测验的使用者来说,要考虑的问题是,现 有的常模团体哪一个最合适。 (例如,人员安置时,同一个分数就可以与各种 不同工种的常模比较)
心理测量学

(4)對來自不同測驗的分數,不能簡單比較,而要進行等值變 換後進行比較。
返回 目錄
報告分數時需要注意的問題
(1)不向被試及相關人員直接報告測驗分數,而是應報告分 數所能說明的意義及相應的建議,以免造成誤解; (2)避免使用專業術語; (3)要保證當事人理解測驗測量或預測的是什麼; (4)要使當事人知道他是在和什麼樣的團體進行比較; (5)要使當事人知道如何運用測驗分數。 (6)要估計到測驗可能給被試帶來的消極影響; (7)要讓被試積極參與測驗分數的解釋。
返回 目錄
3. 測量量表及其種類
如將事物某一屬性的可能值全部列出並按其相對位置排 列,就構成一個測量尺規,這一尺規也叫測量量表。可以將 測量量表劃分為四種:
(1)命名量表 ; (3)等距量表;
(2)順序量表; (4)等比量表
這裏需要注意:各種量表值的意義、量化水準、測量值 允許的運算都不同,具有的測量功能也一樣。2. 心理測量的基本要素
測量有兩個基本要素:參照點和單位 。其中參照點包 括絕對和相對參照點;單位是測量中的等值單元,它必須 具備兩個條件:有確定的意義、有相同的價值。
就心理測量來說:第一,幾乎沒有絕對零點,大多是 以相對零點來進行的;第二,很少有相等單位,所以在對 測量值進行解釋時更多看其相對意義。
(4)與受測者建立良好的協調關係
主試的一個重要素質,就是要取得被試的合作,使 他們按照要求進行測驗。能力或成就測驗,發揮最 佳水準;人格測驗,真實反映情況。
友好、愉快、放鬆的自然態度,真誠、鼓勵又有些 權威感的人格特質。
測驗方式與年齡:年齡小的被試更多要通過遊戲、 口語化的提問和圖片來進行測驗,年齡大一些的被 試更多通過競賽精神來激發測驗動機。
新教材-心理测量学

心理测量的基本要素
测量对象
测量过程
心理测量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特质、行 为特征和认知能力等,包括智力、人 格、能力等方面。
心理测量过程包括施测、计分和解释 三个环节,要求标准化和客观化,以 提高测量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测量工具
心理测量的工具包括问卷、量表、测 验等,用于测量个体的心理特质和行 为特征。
心理测量的误差来源与控制
心理测量学在教育、人力资源、临床心理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为个体和团体的评 估和的方法对人 类心理特征进行测量和评估的过
程。
心理测量的准确性对于个体和团 体的评估和发展至关重要,能够
提供客观、量化的数据支持。
心理测量学的发展对于心理学学 科的发展和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 义,能够推动相关领域的研究和
测量结果的适用性和可比性造成挑战。
标准化问题
03
心理测量需要标准化,但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的标准化样本选
择存在差异,导致测量结果的可比性受到限制。
心理测量的未来发展方向
01
02
03
技术创新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人 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 提高心理测量的准确性和 效率。
跨文化研究
加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心 理测量研究,提高测量结 果的适用性和可比性。
。
提供反馈和建议
根据分析结果,向被试者提供 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
04 心理测量的应用领域
教育领域的应用
评估学生能力
心理测量可以帮助教育者评估学 生的能力水平,了解学生的学习 风格和兴趣,为个性化教育提供
依据。
选拔人才
通过心理测量,可以选拔具有特 殊才能的学生,如发现学生的艺 术、音乐、体育等方面的潜力。
THANKS FOR WATCHING
《心理测量学》课件

引入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进行更为智能、精准的测量,推动测量新模式、新机理。
3 发展互联网应用
通过互联网和移动端的应用,创新心理测量的方式和手段。
心理测量的分类
智力测量
评估个体在思维能力、学习能力、问题解决 等方面的表现。
人格测量
评估个体的人格特质、兴趣爱好、价值观念 等方面的表现。
心理病理测量
评估个体心理健康状态变化及其带来的影响。
行为测量
评估个体行为的反应、倾向及发展趋势等。
心理测量的标准化
1
效度
2
测量结果应当反映所要测量特质的真
实状态。
3
可靠性
测量结果应当具有一致性和重复性, 避免误差。
标准化
使测量结果具有普遍性、可比性和解 释性,加强心理测量的可靠度和效度。
心理测量的误差
标准差误差
由于个体差异、试题设计等原 因,测量数据出现偏差。
反应偏误
测量误差
由于受试者对试题的个人喜好、 态度、心理因素等的影响而引 起的偏误。
由于测量工具、环境、测量人 员等原因,测量数据出现误差。
心理测量的应用
领域 军事 教育 临床 社会
主要应用 选拔军人、评估战斗员能力、分析战场信息等。
学生成绩评估、选材、选专业、升学考试、招 生等方面。 诊断、评估、治疗、康复的辅助手段。 评估社会人员各类能力、洞察社会现象变化等。
心理测量的未来发展趋势
1 发展数据挖掘
以大数据、云计算为基础,实现信息多源整合,更好地挖掘隐含知识。
《心理测量学》PPT课件
心理测量学是一门研究将心理可观测特性转化为数值形式并进行量化分析的 学科。
心理测量的历史
1
心理测量学知识

• 海拔、摄氏温度 • 4、等比量表:含有相等单位,有绝对零
点
• 长度、质量、时间
心理测量学知识
7/35
第二单元 心理测量基本概 • 一、心理测量定义 念
• 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操作程序,经过观察 有代表性行为,对于贯通在人全部行为活动中心 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一个科学伎俩。
• 心理测量对象是人行为,严格说,只是做测验行 为。
3000人 • 4、标准化样组是一定时空产物
心理测量学知识
19/35
三、取样方法
• 1、简单随机取样 • 2、系统抽样 • 3、分组抽样 • 4、分层抽样
心理测量学知识
20/35
第二单元 常模类型
• 一、发展常模 • 1、发展次序量表 • 葛塞尔发展程序表: • 运动水平、适应性、语言、社会性 • 皮亚杰守恒: • 5岁 质量守恒 • 6岁 重量守恒 • 7岁 容量守恒
r r SEd S 2
xx
yy
SEd 6 2 0.90 0.94 2.4
90 85 5 2.41.96 4.7
差异显著
心理测量学知识
27/35
第四节 测验效度
• 1、效度定义:所测量与所要测量心理特 点之间符合程度。
• 2、效度性质 • 相对性 • 连续性
心理测量学知识
28/35
心理测量学知识
21/35
2、智力年纪
• 实例: • 某儿童7岁组题目全部经过;8岁组经过4题;
9岁组经过3题;10岁组经过2题;11岁组后没 有答对。
• 智力年纪=7岁+4X2月+ 3X2月+2X2月 =8岁6个月
心理测量学知识
22/3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测量学》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0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0分。
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20分。
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题)
1、首个提出“心理测验”(mental test)这一术语的学者是:
a 卡特尔
b 高尔顿
c 比奈
d 桑代克
2、被称为智力测验鼻祖的是:
a 桑代克
b 麦考尔
c 比奈
d 斯皮尔曼
3、测量的基本要素是d
a 参照点和量尺
b 单位和量尺
c 量尺和测量工具
d 参照点和单位
4、由于枪的准星歪斜导致的射击精度下降,其误差来源属于:
a 随机误差
b 抽样误差
c 系统误差
d 测量误差
5、延迟复本信度的误差方差属于:
a 时间取样和内容异质性
b 评分者差异和内容异质性
c 内容取样和时间取样
d 内容取样和内容异质性
6、不能用于描述一个测验有效程度的概念是:
a 内容效度
b 效标关联效度
c 表面效度
d 结构效度
7、如果经过项目分析,测验中某个项目的区分度是0.35,对此项目的评价是:
a 很好,可以直接接受
b 良好,修改会更好
c 尚可,仍需修改
d 很差,必须淘汰
8、在向测验对象报告测验结果时,下列那种行为是不恰当的:
a 使用报告阅读者能够理解的语言文字。
b 保证报告阅读者知道这个测验测量或预测的是什么,但不必作详细的技术性说明。
c 如采用常模参照,必须告知与什么团体进行的比较。
d 应该强调测验结果的客观性,确保报告阅读者信任测验报告。
9、能力倾向测验的理论基础是:
a 双因素智力理论
b 多因素智力理论
c 三元智力理论
d 层次智力理论
10、从测验的开发方法来判断,MMPI属于:
a 逻辑分析法
b 因素分析法
c 经验法
d 综合法
主观题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2.5分,共2题)
1、投射测验
2、结构效度
二、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1、列表比较四种测量量表的差异
2、简述构成良好效标的条件有哪些?
三、论述题(每题5分,共2题)
1、什么是测量的信度?影响信度的因素有哪些?
2、请阐述传统智力测验存在的问题
《心理测量学》作业答案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题)
参考答案:
1. a
2.c
3.d
4.c
5.c
6.c
7.b
8. d
9. b 10. c
主观题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2.5分,共2题)
1、投射测验:一种人格测验类型,是向被试题提供一些未经组织的刺激情境,让被试在不受限制的情境下,自由表现出他的反应,分析反应的结果,便可推断被试的人格结构。
③施测情境方面,在实施测验时,考场是否安静,光线和通风情况是否良好,所需设备是否齐备,桌面是否合乎要求,空间阔窄是否恰当等等都可能影响到测量的信度。
④测量工具方面,以测验为代表的心理与教育测量工具是否性能稳定是测量工作成败的关键。
一般地,试题的取样、试题之间的同质性程度、试题的难度等是影响测验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⑤两次施测的间隔时间,在计算重测信度和稳定性与等值性系数(复本信度之一)时,两次测验相隔时间越短,其信度值越大;间隔时间越长,其他因素带来影响的机会就多,因而其信度值就可能越小。
2、请阐述传统智力测验存在的问题
答案要点:
(一)传统智力测验的结构效度
(二)传统智力测验的功能
(三)传统智力测验的公平性
1.性别差异
2.职业差异
3.文化和教育差异
(四)传统智力测验的预测效度(智商的稳定性与不稳定性)
1.智力随年龄成熟而发展
2.智力随环境而变化
3.智力随个性特质的不同而产生不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