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语言的魅力》教案_精选范文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册《语言的魅力》语文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言的魅力》语文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言的魅力》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体会语言的魅力,学会与人沟通的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内容,理解语言的魅力。

(2)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语言、善于表达的情感态度。

(2)引导学生学会文明交往,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体会语言的魅力,学会与人沟通的技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感悟语言的魅力。

2.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学会文明交往。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案例教学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与人沟通的技巧。

五、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情景模拟道具。

4. 相关案例资料。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课文《语言的魅力》的,引导学生关注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

3. 学习生字词:挑选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进行讲解和学习,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内容,理解语言的魅力。

5. 案例分析:呈现相关案例资料,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人物如何运用语言进行沟通,学会与人沟通的技巧。

七、课堂练习1. 口语表达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案例中的情景,练习与人沟通的技巧。

2. 写作练习:以“我眼中的语言魅力”为主题,让学生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语言魅力的理解和体会。

四年级语文下册《语言的魅力》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语言的魅力》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语言的魅力》教案第一章:《语言的魅力》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认识到语言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语言的魅力所在。

2. 培养学生热爱语言、主动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1. 让学生通过实例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2.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教学素材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的魅力。

2. 学生分享: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有趣的语言现象,共同探讨语言的魅力。

3. 教师讲解:通过PPT课件,展示语言的魅力实例,如诗词、成语、歇后语等,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美。

4. 课堂互动:分组进行语言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语言的魅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5.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认识到语言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语言表达自己。

第二章:《语言的魅力》实例分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例分析,深入理解语言的魅力。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分析实例,理解语言的魅力。

2.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教学难点:1. 让学生通过实例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2.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教学素材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实例分析。

2. 学生分享: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有趣的语言现象,共同探讨语言的魅力。

3. 教师讲解:通过PPT课件,展示语言的魅力实例,如诗词、成语、歇后语等,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美。

4. 课堂互动:分组进行语言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语言的魅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5.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认识到语言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语言表达自己。

第三章:《语言的魅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语言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语言的魅力。

四年级语文下册《语言的魅力》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语言的魅力》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语言的魅力》教案第一章:《语言的魅力》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主题——语言的魅力。

2. 引导学生认识到语言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引入话题:探讨语言的魅力所在。

2. 分析语言在生活中的作用:沟通、表达、交流等。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语言的魅力?2. 学生分享对语言魅力的理解。

3. 教师总言的魅力:沟通、表达、交流等作用。

第二章:《语言的魅力》实例分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例感受语言的魅力。

2.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情感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生活中常见的语言魅力实例。

2. 学生讨论实例中语言的魅力表现。

教学步骤:1. 教师展示实例,如:温馨的家人间的问候、朋友间的鼓励等。

2. 学生观察实例,感受语言的魅力。

3.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例中语言的魅力表现。

第三章:《语言的魅力》情景演练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情景中体验语言的魅力。

2. 提高学生运用语言应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设计情景演练,让学生参与其中。

2. 学生运用语言解决问题,展现语言魅力。

教学步骤:1. 教师介绍情景演练背景,如:在公共场所遇到问题。

2. 学生参与情景演练,运用语言解决问题。

3. 学生分享演练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

第四章:《语言的魅力》拓展训练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拓展训练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用语言传递正能量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设计拓展训练,如:即兴演讲、角色扮演等。

2. 学生参与拓展训练,展示语言魅力。

教学步骤:1. 教师介绍拓展训练规则。

2. 学生分组参与拓展训练。

3. 学生分享训练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第五章:《语言的魅力》总结与反思教学目标: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引导学生认识到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语言的情感。

教学内容: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对语言魅力的认识和感悟。

教学步骤: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语言的魅力》教案三篇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语言的魅力》教案三篇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语言的魅力》教案三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语言的魅力》一课讲述了诗人让彼浩勒用有魅力的语言帮助一位失明老人的事。

本节课教学力争以题目《语言的魅力》为线索,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的理解课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在阅读中发现语言的魅力,表达、思维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课文中“春天到了,可是……”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一波才动万波涌”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独自感受这句话在文中带来的“波澜”,体会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课文了描写行人的感情在变,老人的心情在变,在这变化之中,展示了语言所特有的魅力。

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篇一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语言运用得恰当会产生非凡的感染力。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会认“魅、绅、姗、辰”等4个生字,会写“魅、黎、丐、牌、绅、衷、辰、酸”等8个字。

掌握“魅力、乞丐、牌子、绅士、无动于衷、良辰美景、心酸”等词语。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让·彼浩勒添加的那几个字为什么那样有魅力,让学生明白恰当地运用语言,会产生非凡的感染力,能深深地打动人心。

教学难点明白恰当地运用语言,会产生非凡的感染力,能深深地打动人心。

教学建议(一)课前准备课前准备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挂图。

布置学生收集精彩的广告词和打动人心的警示语。

(二)识字写字本课要求学生认识的4个生字,课前可布置学生预习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

教学时可通过检查预习情况,如读生字卡片,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的,以了解学生自学情况,发现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语言的魅力》教案7篇

《语言的魅力》教案7篇

《语言的魅力》教案7篇《语言的魅力》教案篇1师:同学们我们今天继续学习《语言的魅力》,上节课我们说到乞讨的老人因为什么也没得到而非常的悲伤。

最能表现老人悲伤的句子是哪句?生:我,我什么也没有得到。

师:读到这里,老师的内心也涌上了无限的悲伤。

难道这些路人真的没有一点儿同情心吗?生反应不一,有的说“不是”,有的默不作声。

于是老师进行提示。

师:自由读一下课文的2—5自然段,看看过路人到底有没有这份爱心。

生自由读2—5段师:谁来说一下?生:不是路人没有爱心,是老人的牌子没有魅力。

师:你认为路人刚开始没有献出爱心是牌子上的字没有魅力,没有打动他们。

你将课文进行了前后联系,你很会读书。

师:还有那位同学想说?路人其实是有爱心的,还从哪里读出了这种信息?生:在第一段,路人看了木牌上的字都无动于衷。

师:这是最初,那后来呢?生:诗人从他的牌子上添了几个字之后,给他钱的人多极了。

师:通过老人第二次和诗人见面,他的话语里已经告诉我们了,他得到的钱多极了!师:来看老人的这句话,(屏幕出示)哪位同学来读一下?生:老人笑着回答:“先生,不知为什么,下午给我钱的人多极了!”师:从老人的这句话中你又读出了老人此时是一种什么心情?生:非常高兴。

师:那你来读一读,读出老人的高兴。

生:老人笑着回答:“先生,不知为什么,下午给我钱的人多极了!”师:听出老人的高兴了吗?生:听出来了。

师:还读出了什么?再读一读。

生:老人很满意。

师:好,读出你的感受。

生:老人笑着回答:“先生,不知为什么,下午给我钱的人多极了!”师:老师也听出来了,你把“多极了”这几个字加重了一下语气。

体会出了老人的满意。

师:老人还有什么心情?生:他很不解,因为上午没人给他钱,到了下午竟有那么多人给他钱了。

师:从哪里看出老人不解。

生:老人笑着回答:“先生,不知为什么,下午给我钱的人多极了!”师:你把“不知为什么”加重了一下语气。

同学们,老人此时此刻的心情汇成了一句话,老人笑着说生:先生,不知为什么,下午给我钱的人多极了!师:这个时候你的脑海中有什么疑问吗?生:老人不明白,为什么下午给他的钱的人多极了?师:他自己也非常疑惑不解。

《语言的魅力》优质教学设计精选2篇

《语言的魅力》优质教学设计精选2篇

《语言的魅力》优质教学设计6教材分析《语言的魅力》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主体课文,向我们叙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在繁华的巴黎街头,一位衣衫褴褛的盲老人在乞讨,他的身边立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但过往的行人无动于衷。

后来,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在木牌上写上了“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结果,巴黎街头的行人纷纷解囊相助,盲老人得到的钱多极了。

这个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语言的巨大力量——它可以在人与人之间织出爱的纽带。

学情分析通过几年的新课程学习,学生已具备了语言文字的基础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

学生在读文的过程中,要找到最有魅力的语言“春天到了,可是……”并不难,但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品味语言的'魅力,仅仅停留在这里是远远不够的。

教学中,一定要抓住“变化”,让学生自主阅读,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进行阅读反思,和文中的情感产生共鸣,深切感受到语言的巨大魅力。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感受语言的魅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抓住关键的词句理解课文的中心内容。

3.联系生活,尝试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语。

教学重点体会“春天到了,可是……”这句话的巨大作用,感受语言的魅力。

教学难点理解第六自然段,学习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语。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句子纸条、教学时间第二课时教学过程课前游戏:同学们,我知道大家一定都爱玩游戏,今天上课前,我们来玩一个文字游戏()的老师()的同学()的老人()的春天()的语言一、引出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有一种魅力,人人都可以具备,那就是“语言”(出示课件:语言)。

古人云:一言可以定国,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狮。

今天我们继续领略《语言的魅力》吧(齐读课题)。

2.(出示课件)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是通过一件什么具体事例说明“语言的魅力”的?(指名回答。

)二、抓住“变化”,启发思考。

四年级语文下册《语言的魅力》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语言的魅力》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语言的魅力》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课文《语言的魅力》的主要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子。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1.3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珍惜语言的魅力,善于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本课《语言的魅力》是一篇描写语言魅力的文章,通过讲述一个聪明的小男孩运用语言的力量,帮助村庄解决困难的故事,展示了语言的独特魅力。

2.2 教学重点: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感受语言的魅力。

2.3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情感的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通过谈话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语言的魅力。

4.2 朗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语气。

4.3 学习生字词: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组词、造句,巩固记忆。

4.4 理解课文: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4.5 讨论与交流:让学生谈谈对语言魅力的认识,分享自己的经历。

4.6 小结:第五章:课后作业5.1 抄写生字词。

5.2 复述课文内容。

5.3 写一篇关于语言魅力的小作文。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朗读、表达能力的展示。

6.2 作业完成评价:评估学生抄写生字词的准确性、复述课文内容的完整性和小作文的表达能力。

6.3 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进行同伴间的相互评价,以促进彼此的进步。

第七章:教学拓展7.1 语言游戏:设计一些语言游戏,如“词语接龙”、“看图说话”等,让学生在游戏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7.2 角色扮演:分组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

四年级下册《语言的魅力》语文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言的魅力》语文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言的魅力》语文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语言魅力的关注。

2.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语言魅力。

2. 分享一些经典的语文笑话或例子。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日常生活中语言的魅力所在。

2. 让学生分享自己遇到的有趣的语文现象。

3. 教师展示一些经典的语文笑话或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其背后的语言魅力。

第二章:词语的魔力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词语的选择对表达意思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准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分析词语的内涵和情感色彩。

2. 练习运用词语表达具体情境。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一组词语,引导学生分析其内涵和情感色彩。

2. 让学生练习运用这些词语表达具体情境,体会词语的魔力。

第三章:句式的魅力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同句式的作用和魅力。

2.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句式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学习不同的句式结构。

2. 分析句式在表达中的作用和魅力。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不同的句式结构,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

2. 让学生通过例句感受句式在表达中的作用和魅力。

第四章:修辞的技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修辞手法增强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学习比喻、拟人等常见的修辞手法。

2. 分析修辞手法在表达中的作用和魅力。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

2. 让学生练习运用这些修辞手法进行语言表达,体会修辞的技巧。

第五章:语言的魅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语言的魅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魅力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思考语言魅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分享一些实际生活中的语言魅力应用案例。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语言魅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沟通、表达情感等。

2. 让学生分享自己或他人运用语言魅力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案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四年级语文《语言的魅力》教案温馨提示:本文是笔者精心整理编制而成,有很强的的实用性和参考性,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并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套用。

《语言的魅力》讲述了诗人让•彼浩勒用有魅力的语言帮助一位失明老人的事。

下面就是笔者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语文《语言的魅力》教案, 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四年级语文《语言的魅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会12个字, 认识五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练习复述课文, 并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3、感悟春天到了, 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

一句打动人心的原因。

4、联系生活, 根据一定的目的尝试写一句打动人心的话。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人在原来的那句话前加上几个字就能让它产生魅力的原因, 感悟语言的魅力所在。

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书魅力, 指名读。

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魅力这个词, 魅力是什么意思?这节课我们学习语言的魅力(板书语言的魅力), 课文是要告诉我们什么有魅力?二、初读课文, 感知质疑1、自由读全文, 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 在你认为难懂的词句上做上记号。

2、检查认读生字情况, 对容易出错的地方终点强调。

读准下面的词:魅力、衣衫褴褛、佝偻、寒酸、欣慰、陶醉、莺歌燕舞、辛酸、漆黑、绅士注意下面字的写法:牌:左边的上半部分是白字里面有一撇;讨:注意与付区别。

、;币:不要多了一横。

钱与残区别。

你觉得还有哪些字值得你注意, 把刚才提到的几个字和你觉得不太好写的字写两遍, 课后在自己的生字表上描红。

3、交流汇报: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4、把你读后的问题说一说, 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

预设:(1)诗人为什么加上春天到了?(2)为什么加了几个字后, 人们会有这么大的变化?(3)语言为什么会有这么的的魅力?师依据学生质疑归纳核心问题:为什么诗人在木牌上加几个字就产生这么大的魅力?三、比较阅读, 自主感悟1、自己读第一自然段, 说说你读到了什么?2、交流:①老人很可怜:你抓住了哪些词句读到老人很可怜?这是对老人什么的描写?(衣衫褴褛、佝偻、头发花白、表情木然、双目失明。

)盲老人站在木牌旁, 期待着路人的帮助, 路人却无动于衷, 读一读这一段, 边读边思考: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一幅画面?指名读, 你的感受是什么?②诗人很善良、很有爱心说说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体会?3、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边读边体会老人的不幸和读人的善良。

4、学习第二段(1)诗人添上这几个字后, 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先自学, 然后小组讨论, 师重点指导。

(2)诗人前后的变化, 对比着读。

诗人添上这几个字以后, 人们一改原来的无动于衷, 纷纷解囊相助。

齐读人们看了木牌以后的反应。

(抓住大都、无论都等词语来体会这诗人加上的几个字的魅力。

)绅士、贵妇、少男少女:掏;寒酸的小职员:摸。

这里为什么用上了两个不同的动词?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相机理解:寒酸、华丽。

)诗人看了以后也欣慰的笑了, 谁来给欣慰换一个词。

(满意、高兴)(3)指名读, 一人读添字前的内容, 一人读添字后的内容。

其他同学想想前后语气有什么不同?(4)同桌互相练一练。

四、小结:诗人添上春天到了几个字就产生这么大的作用, 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寻找答案。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指名复述一、二段的内容2、诗人添上春天到了几个字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呢?自由读有关段落, 找出答案, 画下来。

二、品读文本, 加深感悟出示第三段第一句话, 齐读一遍, 你会产生什么问题呢?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好吗?3春天到了我们会想到什么?(春天美丽的景象)找出书中这一句读一读, 谁来填这个空。

根据括号中的内容想象一下这叫人陶醉的春天景象, 好吗?春天到了, 我看见了__________, 听到了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这怎能不让我陶醉呢?4、师有感情地说:春天到了, 蓝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 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 尽情地歌唱;小鹿在小溪旁欣赏着自己映在水中的倒影;我们在绿树红花间追逐嬉戏;那红的、黄的、粉的……各种各样的野花盛开怒放, 真是如诗如画的春天。

(板书:万紫千红) 指名读描写春天景色的句子, 自由练读, 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师:春天多美啊!可是盲老人的眼前一片漆黑, 他什么也看不见。

(板书:一片漆黑)盲老人一生什么也看不见, 会更难受, 这多么令人心酸呀,多么令人同情啊!5、人们的同情之心犹然而生。

他们纷纷解囊相助。

板书(解囊相助)6、一句话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的变化?生自由发表。

师:一句话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的变化?魅力在哪里?(这几个字和我什么也看不见合在一起, 使人们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与老人的不幸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这种对比反差给人们的心灵以巨大的冲击, 打动了人心, 触动了人的情感, 唤醒了人们藏在深处的同情心。

拨动了感情深处的心弦, 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三、齐读最后一段, 练习背诵。

四、结合生活实际, 进一步体会语言的魅力。

短短几个字就产生了这么大的作用, 语言是多么有魅力啊!在生活中, 我们也会发现许多有魅力的语言说给大家听听好吗?五、总结全文不同的语言会产生不同的作用, 好的语言, 能给人以美好的享受, 能使人的心灵受到巨大的震撼。

有句名言说得好, “语言不是蜜, 却可以粘住一切”。

希望同学们认真地学好语文, 让你们的语言也具有巨大的魅力吧!板书设计2、语言的魅力漆黑一片万紫千红长叹一声产生同情解囊相助小学四年级语文《语言的魅力》教案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六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 感受语言的魅力。

3.练习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语。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添上那几个字产生的巨大作用, 感受语魅力。

教学难点:理解第六自然段, 学习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语。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师板书魅力, 指名读。

师: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魅力这个词, 魅力是什么意思?这节课我们学习语言的魅力(板书语言的), 课文是要告诉我们什么有魅力?二、自由读全文:读后用简短的语言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三、摘出重点句:通过读书, 你认为没有魅力的语言是哪一句?(板书:我什么也看不见)有魅力的语言又是哪一句?(用红笔在其上方补充春天到了, 可是)四、默读课文:1.从哪看出这句话没有魅力?(读好第1-3自然段)自读、画批, 读后全班交流, 谈谈自己的理解。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体会:(1)抓住无动于衷、淡淡一笑、姗姗而去等词语体会。

(2)从老人的神态、语言去体会。

(3)从老人收入的情况去体会。

2.从哪看出添上几个字以后就变成了有魅力的语言?(读好第4、5自然段)引导学生从老人神态的变化、收入的变化去体会。

师过渡:还是这条繁华的巴黎大街, 还是这个衣衫褴褛、双目失明的老人, 前后却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 这里我们会产生怎样的问题去探究呢?(引导学生提问:这到底是为什么?)教师勾画板书。

(用木牌形状把这句话框起来)学生齐读板书:春天到了, 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

教师读。

(读出感情, 给学生以示范。

)学生再读。

五、自由读第六自然段。

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

教师边演播描绘春天美景的课件, 边深情地说:的确, 对一个正常人来说, 春天是美好的, 那蓝天白云, 那绿树红花, 那莺歌燕语, 那流水人家……这一切多美呀, 多么令人陶醉呀!可是, 对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 却是一片添黑(屏幕随之变黑)你心里是什么滋味?感情朗读第六自然段。

指名朗读。

(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 把自己内心的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试背。

师小结:改动后的这句, 使人从无动于衷(板书)到纷纷相助(板书), 这句话之所以有魅力, 就在于它能打动人心(板书)。

六、语言实践活动。

出示课后的三幅图, 用有魅力的语言给图配上警示语。

给出空白的一句, 让学生写自己选定的内容。

要求:能够打动人心, 以情感人。

写好后, 全班交流。

七、全文小结:诗人让•彼浩勒用富有诗意的语言帮助了一个盲老人, 同学们, 你们看, 语言是多么有魅力呀, 学好它, 能够让我们获得很多幸福。

小学四年级语文《语言的魅力》教案三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 明白语言运用得恰当会产生非凡的感染力。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会认魅、绅、姗、辰等4个生字, 会写魅、黎、丐、牌、绅、衷、辰、酸等8个字。

掌握魅力、乞丐、牌子、绅士、无动于衷、良辰美景、心酸等词语。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文, 理解让.彼浩勒添加的那几个字为什么那样有魅力, 让学生明白恰当地运用语言, 会产生非凡的感染力, 能深深地打动人心。

教学难点★明白恰当地运用语言, 会产生非凡的感染力, 能深深地打动人心。

教学建议(一)课前准备课前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挂图。

布置学生收集精彩的广告词和打动人心的警示语。

(二)识字写字本课要求学生认识的4个生字, 课前可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

教学时可通过检查预习情况, 如读生字卡片, 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的, 以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发现问题, 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要求会认的字中, 姗、辰两个字是前鼻音, 也是翘舌音。

要求会写的8个字中, 魅和丐较难写, 书写时要作重点指导。

魅是半包围结构, 第七笔竖弯钩写时要稍拉长, 以托住里面的未字, 注意提醒学生未不要写成末。

丐字共四笔, 第四笔是竖折弯钩, 书写时要注意它是一笔写成。

酸左边是酉, 不要写成西。

词语的理解可以结合上下文进行, 也可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帮助理解, 还可以让学生、词典。

(三)朗读感悟、理解1.本文通过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道理。

文章语言精练, 情感丰富, 人物对话简洁。

教学应让学生多朗读, 多体会。

先让学生整体阅读, 从读通开始, 然后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在阅读过程中, 自行探究课文意思, 并把不懂的问题做上记号。

鼓励学生和同学一起讨论、交流。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这个故事中明白道理, 体验语言的魅力和情感的力量。

可通过朗读课文, 把我什么也看不见和春天到了, 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进行对比, 引导学生领会加了几个字后, 盲老人行乞的效果为什么大不一样。

要提醒学生反复朗读最后一段话, 要求边读边想象春天万紫千红的景象。

对于那蓝天白云, 那绿树红花, 那莺歌燕舞, 那流水人家, 怎不叫人陶醉呢这一句, 教师可作指导:让.彼浩勒加的那几个字仅仅是为了让人们想象出这样的画面吗?把你的想法跟同学说一说。

使学生体会到万紫千红的春天多么美, 可是盲老人什么也看不见多么不幸。

这样, 学生就自然地体会到加了春天到了, 可是这几个字后, 语言产生了巨大的情感力量, 就能打动人心, 人们就会产生强烈的同情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