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midas Building进行超限分析基本流程指导书

合集下载

Midas Building 迈达斯 说明书

Midas Building 迈达斯 说明书

北京迈达斯技术有限公司目录1.midas Building 2012 版本程序构成2id B ildi中代表2.midas Building中代表结构设计软件发展方向的标志性功能1.midas Building 2012 版本程序构成(1)基本模块(2个,结构大师、基础大师)基本模块(2个结构大师基础大师)(2)增值模块(3个模块组合、共17个模块)-高端分析模块组合(5个模块)-校审和校核模块组合(5个模块)-常规设计模块组合(7个模块)1. 基本模块-结构大师基本模块结构大师---混合结构设计-钢筋砼结构设计钢结构设计SRC结构设计-线弹性时程分析-转换梁设计-异形柱、异形墙、异形板、弧墙、弧梁1. 基本模块-基础大师基本模块基础大师梁板式平板式-独基-桩基-筏基(梁板式、平板式)-桩筏-条基-独基+防水板-三维地质模型2. 增值模块-高端分析模块组合(5个)增值模块高端分析模块组合(个)-性能设计-静力弹塑性分析-动力弹塑性分析-强柱弱梁系数-导入实配钢筋2. 增值模块-校审和校核模块组合(5个)增值模块校审和校核模块组合(个)---强条、超限校审系统与Gen 互导软件-导入PKPM 模型与Etabs 互导软件-与PKPM 参数及主要分析设计结果比较软件2. 增值模块-常规设计模块组合(7个)增值模块常规设计模块组合(个)-施工图(地上)-施工图(基础)-含钢量统计-设计工具箱(详细计算书)-RC 结构优化设计-人防设计-建模师(读取建筑图生成结构模型系统)2.midas Building 代表结构设计软件未来发展方向的标志性功能(1)结构分析的准确性()(6)性能设计的先进性()(2)参数结果的开放性(3)校审功能的创新性(7)弹塑性分析方便性(8)优化设计的经济性(4)与其它程序的兼容性(9)自动成图的探索性(5)强柱弱梁系数的实用性(10)基于网络的效率性(1)结构分析的准确性1)混合结构分析的准确性结构分析准确性¾考虑不同材料的阻尼比(基于应变能的振型阻尼比法)¾整体分析-混合结构(上钢下混)-混合结构(外钢内混)-定义不同材料的阻尼比-在定义反应谱时勾选考虑不同材料阻尼比的影响-提供网架建模助手,便于整体分析2)分析模型的准确性按梁建模、按墙分析、按转换转换梁分析模准确性(按梁建模按分析按转换梁设计)¾转换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按梁分析,用调整刚度解决模型不准确问题•转换梁上部剪力墙没有细分,造成梁上墙设计内力不准确•转换楼层没有设置为弹性板,造成梁内力不准确3)活荷载不利布置可考虑对其他楼层梁及竖向构件的影响活荷载利布考虑对其他楼层梁向构件影考虑对其他楼层梁竖向构件的影响考虑对其他楼层梁、竖向构件的影响仅考虑对本层梁的影响(偏于不安全)4). 异形板导荷的准确性)异形板导荷的准确性异形板导荷准确的重要性:¾影响周边竖向构件的轴压比和变形变形差¾造成周边框架梁配筋不准确:导荷不准确引起的+竖向构件变形差不准确引起的异形板导荷准确模拟隔墙荷载(2)参数结果的开放性)振型质量参与系数的开放1). 振型质量参与系数的开放2). 偶然偏心尺寸的开放)偶然偏尺寸的开放高规4.3.3广东补充规定:e i =0.1732r i 开放偶然偏心取值3). 风荷载的迎风面宽度的开放)风荷载的迎风面宽度的开放¾目前存在的问题:迎风面宽度取值偏小程序自动实际宽度迎风面宽度开放迎风面宽度4). 截面有效高度计算中默认钢筋直径的开放5). 详细设计过程的开放)详细设计过程的开放(3)校审功能的创新性1). 输入建筑位置、设防分类等信息)输入建筑位置设防分类等信息2). 自动校审荷载、材料、截面和结构布置(强条、超限)3). 自动校审、(强条、超限))自动校审分析设计参数和结果(强条超限)4). 自动校审经济性)自动校审济性5). 提供校审记录单)提供校审记录单输出校审记录单6). 对校审NG结果的错误定位)对校审结果的错误定位错误自动定位功能7). 校审依据与规范条文联动)校审依据与规范条文联动查看规范校审依据功能(4)与其他程序的兼容性1). 基本参数对比)基本参数对2). 分析参数对比)分析参数对3). 设计参数对比)设计参数对)整体结果对4). 整体结果对比-周期、质量、位移角、剪重比、刚重比、层结果、调整系数)构件结果对5). 构件结果对比-可指定楼层、指定构件、指定误差范围(5)强柱弱梁系数的实用性1). 考虑楼板贡献、采用实配钢筋计算)考虑楼板贡献采用实配钢筋计算强柱弱梁系数限值(抗规6.2.2):一级框架结构和9度一级框架最小值为1.2,2~4级为1.1-输入要考虑的翼缘宽度-实配钢筋或计算配筋*超配系数(6)性能设计的先进性1). 提供抗规、高规两种方法 整体控制参数(选择抗规时) ---既可以整体做,也可以选择构件做)提供抗规高规两种方法承载力验算整体控制(选择抗规时)层间位移角整体控制(选择抗规时)1). 提供抗规、高规两种方法 选择构件的性能目标(选择高规时,可指定关键构件等构件类型))提供抗规高规两种方法2). 按平法方式的图形结果(按地震动))按平法方式的图形结果(按地震动)轴力水准–弯矩水准–剪力水准系数-系数-系数中震:(或小震、大震)系数=验算内力/承载力2). 按平法方式的图形结果(按内力输出))按平法方式的图形结果(按内力输出)小震水准-中震水准-大震水准系数-系数-系数弯矩:(或轴力、剪力)系数=验算内力/承载力)文本结果(小震中震大震下各内力项验算) 3). 文本结果(小震、中震、大震下各内力项验算))表格结果(小震中震大震下各内力项验算) 4). 表格结果(小震、中震、大震下各内力项验算)(7)弹塑性分析的方便性1). 一键式的前处理操作)键式的前处理操作只需键只需一键即可生成分析数据(铰类型、铰特性、荷载、收敛条件)。

Midas Building超限报告.ver20130122

Midas Building超限报告.ver20130122

Midas building 弹塑性分析报告Ver.20130123By COok目录一工程算例简介二小震分析对比三building大震弹塑性分析四building弹塑性分析效率一工程算例简介本工程算例共2层地下室,底板面标高为-6.5m;地面以上12层,首层层高为5.4m,标准层层高为4.0m,地面以上总高度为46.9米,建筑物顶部一层将两个塔楼连接,形成连体结构。

在连体结构底部设置4.45米高度钢桁架2榀,支撑在两个塔楼之间。

本工程设防烈度为7度(0.1g),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类别为Ⅲ类。

标准层图见图1~3,轴侧图见图4。

图1 地下室标准层图2 标准层一图3标准层二图4 三维轴侧图二小震分析对比分别采用SATWE和Building 2个不同力学模型的程序对结构进行对比计算,判断结构计算模型的合理性。

1)周期对比2) 层质量对比注:building在计算周期时未勾选统计地下室质量。

三building 大震弹塑性分析1) 大震采用的地震波2)自动梁柱塑性铰定义、剪力墙纤维单元定义3)非线性时程荷载分析工况设置初始重力荷载采用1DL+0.5LL,地震波选取TH7TG040(1985,llo_10_m)地震波,X单向加载,地震波时长42.25s,时间增幅为0.005s,阻尼矩阵采用瑞利阻尼,由程序自算得到。

4)大震弹塑性分析结果①基底剪力对比大震X向时程分析一层剪力为25327.9kN,小震X向一层剪力为8217kN,大震剪力是小震的3.08倍。

②层间位移角对比③典型梁构件滞回曲线(M-θ)典型柱滞回曲线(N-M相关曲线)④柱极限状态⑤梁绞状态⑥墙绞状态四building弹塑性分析效率本工程算例共14层,高57.85米。

梁塑性铰考虑了弯矩绞和剪切绞,柱塑性铰考虑了轴力,剪力以及弯矩绞,墙采用纤维划分单元竖向共划分5份,水平向划分为3份纤维。

计算分析时中间数据占用硬盘空间超过110G以上,整条地震波运算时间大概为13小时左右,分析完成后提取结果信息时间超过12小时,其中内存占用一直保持在30G以上,CPU占用在30%以上,最终结果保存了26.6G。

迈达斯教程及使用手册

迈达斯教程及使用手册

06-定义边界条件
MIDAS/Civil 里包含多种边界表现形式。这里介绍的比较常用的一般支撑、节点弹性支 撑、面弹性支撑、刚性连接等边界条件的定义方法。
4-5
一般支撑是应用最广的边界条件,选择要施加一般支撑的节点,选择约束自由度方向 即完成一般支撑的定义。节点弹性支撑的定义方法同一般支撑,不同的是在定义约束的自 由度方向要输入约束刚度。 面弹性支撑不仅可以针对板单元来定义弹性支撑条件,而且可以对梁单元、实体单元 来定义面弹性支撑。这种支撑条件在模拟结构与土体的连接条件时应用比较广。需要输入 的参数地基弹性模量,这个可以在地质勘查报告中 查得。图 1 所示为面弹性支撑定义对话框。 对于弹性连接和刚性连接涉及的都是两个节 点间的连接情况。对于弹性连接选择连接的自由度 方向和该方向的刚度参数就可以了,弹性连接的方 向是按照连接的两个节点间的局部坐标系方向来 定义的 (如图 2) !刚性连接是强制从属节点的某些 自由度从属于主节点(如图 3 所示) 。
4-11
图 3 车辆类型选择
图 2 车道面定义
子荷载工况定义
各 子荷 载工 况组合类型 图 4 移动荷载工况定义
4-12
加载位置
计算内容
桥梁等级 冲击系数计算方 法和计算参数
注意事项总结: 1、车道面只能针对板单元定义,否则会提示“影响面数据错误” 。 2、车道定义中,当为多跨桥梁时,对应下面的车道单元应输入不同的桥梁跨度。该功 能主要为了对不同跨度的桥梁段赋予不同的冲击系数。 3、移动荷载工况定义中当考虑各子荷载工况的组合效果时,组合系数在各子荷载工况 定义中的系数中定义。 4、移动荷载分析控制选项中影响线加载点的数量越多在移动荷载追踪时荷载布置位置 越精确;计算内容选项中如果不选择计算应力,那么在后处理中将不会显示由移动 荷载引起的结构应力;当冲击系数不按基频来计算时,选择规范类型为其他规范, 这里提供了多种常用的冲击系数计算方法(图 6) 。

midas Building在软件校核中的使用攻略

midas Building在软件校核中的使用攻略
midas Building的基本操作入门指导
midas Building 第三代结构设计软件
2- 对比模型的调整流程
模型一致性的调整 常见问题三:刚性杆的定义
操作步骤:
1. 树形菜单双击选择刚性杆截面后点击F2激活; 2. 每次选择刚性杆的两节点,将其定义为刚接,将激活的所有的刚性杆都进行定义; 3. 双击树形菜单刚性杆截面,点击Delete键进行删除。
midas Building 第三代结构设计软件
1- 模型导入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 模型导入的常见问题: 问常题一见:导点击入“错楼误层定判义断”按钮时,弹出“楼层定义”的对话框,对话框中没有楼
层数据。
原因:在STAWE中没有分析设计,楼层数据无法进行读 入。
解决方法: 1. 在STAWE中进行分析设计,再进行PM-SAP-8的相关 操作; 2. 直接手动输入楼层数据。
midas Building 第三代结构设计软件
目录
1 模型的导入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 2 对比模型的调整流程 3 调整参数的设置对结果的影响 4 软件处理差异化的总结 5 结果对比工具的使用
midas Building的基本操作入门指导
midas Building 第三代结构设计软件
1- 模型导入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 模型导入的基本流程
将墙厚度内的小剪力墙进行合并统计
将梁宽度内的小段梁进行合并统计
midas Building的基本操作入门指导
midas Building 第三代结构设计软件
2- 对比模型的调整流程
模型一致性的调整
常见问题一:构件丢失的情况,悬挑板丢失。
在PMCAD中建模的悬挑板,在PMSAP中生成模型时丢失,导致导入到 Building中也丢失了。

Midas说明书

Midas说明书

一: 操作步骤:1: 执行PM正常操作退出;2: 接力PMSAP8 –空间结构建模及分析(普及版)3: 进入PMSAP后需输入工程名,目前限制的工程名是“TEST”4: 进入PMSAP后选择菜单—“导入PM平面模型”5: 点击菜单后弹出如下对话框:(1)读取PM楼面导荷载结果,会将板荷载转换为梁/墙荷载(2)不读取的话,会直接转换PM里的楼面荷载6: 读取PM模型后执行菜单:7> 在PKPM工程文件夹下增加一个文件:文件名: “FloorInfo.Txt”格式如下:*Ground-5.8*FLOOR;FloorNum , Height1, 42, 4………………………..8> 运行转换程序,选择文件夹进行转换二:限制条件1>不支持任意多变形截面及截面102>截面9会被转换为截面23>截面25会被转换为截面154>截面1如果采用钢材的话会被转换为混凝土材料,需用户重新设定5>截面4会被转换为截面36>C型为正值时开口方向会与PKPM相反7>CR型都会被转换为对称截面8>PMSAP无法读入多塔信息里设置的各层层高?9>不支持越层构件,支持层间构件10>弧构件会被转为直构件11>楼板的标高升降无法读取,厚度为0的板会被转换为虚板(厚度100)12>楼板类型转换为刚性,需用户自行设置13>不支持楼板的局部洞口转换14>支撑在PMSPA导出时变成了柱!!(增加自动判断支撑的功能??)15>柱有可能在PMCAD转到PMSAP中时由层间构件被切割成2段柱16>PMSAP中的墙荷载值导出的有问题?(主要是局部梯形荷载,局部均布荷载两个类型有端荷载值有问题, 都变成了三角形) 但幸运的似乎一般板折算到墙上的荷载都为满布的梯形荷载17>悬挑板无法传递到PMSAP中(包括纯悬挑板与非纯悬挑板)18>注意SRC截面转换后直接分析的话可能会提示弹性模量不正确,应该是Building导入的一个Bug,在编辑截面的对话框下确认下此截面的弹性模量即可.三:分析结果对比(PM倒荷)南北九楼对比(王工)注:PKPM混凝土容重取为25 ,Building地面加速度取10总质量误差0.5%梁丽娉020——61133618——501Lianglp@QQ:286236291四:板荷载读取对比PKPM第二标准层(恒载):五: 工程实例比较混凝土容重25; 其余默认读取PM楼面荷载, Building导荷。

20170420-第二讲 midas Building的建模操作指导-(下)

20170420-第二讲  midas Building的建模操作指导-(下)

轴向刚度 旋转刚度
适用范围:适用于带有柱下独 立桩基础、桩筏、承台梁的地 上结构模型的受力分析。
midas Building的基本操作入门指导
midas Building 第三代结构设计软件
应用3:模拟地下室的横向约束
考虑步骤:
1. 通过菜单 结构 > 标准层和楼层 > 标准 层和楼层来解除约束地下室的横向位移。
应用4:考虑地下室周端土对结构约束的效果 考虑步骤:
1. 通过菜单 结构 > 标准层和楼层 > 标准层和楼层来解除约束地下室的横向位移; 2. 选择地下室周边节点,定义土弹簧刚度。
midas Building的基本操作入门指导
midas Building 第三代结构设计软件
2. 释放约束的定义
a. 主梁和次梁铰接
midas Building的基本操作入门指导
midas Building 第三代结构设计软件
边界和荷载定义的主要菜单:
1. 荷载参数定义(荷载控制、风荷载、地震荷载、人防荷载); 2. 构件荷载定义(楼板、梁、墙、隔墙荷载、线、柱、点、强制位移); 3. 时程荷载定义 (荷载数据、地震波); 4. 温度荷载定义; 5. 荷载表格:荷载数据的显示和编辑。
midas Building的基本操作入门指导
midas Building 第三代结构设计软件
地下室的约束作用
考虑回填土对结构的约束作用,程序自动约束了 地下室各楼层的两个平动自由度和平面内的旋转 自由度。 当室外地面标高处在地下室楼层标高以下时,该 楼层将自动解除回填土的约束。用户也可以指定 解除约束的楼层。
midas Building的基本操作入门指导
midas Building 第三代结构设计软件

midas_Building_性能设计手册

midas_Building_性能设计手册
1
使用业主有特殊要求的工程
2
b. 抗规的性能设计方法 抗规 3.10 和抗规附录 M 将性能目标分为 1、2、3、4 个等级,并给出了性能化 设计的方法。下表是抗规附录 M 中提供的各性能目标的承载力计算方法和变形 目标控制值。
性能 要求 性能 1
性能 2
地震 作用 小震 中震 大震 小震 中震
不考虑
包含风荷载 不包含风荷载
设计值 标准值
不包含风荷载 极限值
考虑 不考虑
不考虑
常规设计 M.1.2-3 M.1.2-4 超过极值后 降低少于 5%
明显< [∆ue] <2 [∆ue]
<4 [∆ue], 有明显塑性变形
最小剪压比要求 强剪弱弯系数:抗规 6.2.4 要求一级框架结构和 9 度一级框架的框架梁、
连梁为 1.1,其它低等级可取 1.0(条文说明);抗规 6.2.5 要求一级框架结构 和 9 度一级框架的框架柱和框支柱为 1.2,其它低等级可取 1.0(条文说明); 抗规 6.2.8 要求 9 度一级剪力墙为 1.1,其它低等级可取 1.0(条文说明); 弹塑形分析:通过动力弹塑形分析确认同一构件的不同铰类型出现顺序, 要求弯矩铰要快于剪力铰出现。
3. 操作说明 ................................................................................................................................10 (1) 整体参数设置 ............................................................................................................10 a. 选择“抗规”选项时.............................................................................................10 b. 选择“高规”选项时.............................................................................................11 (2) 具体构件控制 ............................................................................................................13 a. 在整体控制中选择“抗规”时.............................................................................13 b. 在整体控制中选择“高规”时.............................................................................14 (3) 查看性能设计结果 ....................................................................................................15 a. 图形结果 ................................................................................................................15 b. 文本结果 ................................................................................................................16 c. 表格结果 ................................................................................................................17

(整理)运用midas_Building进行超限分析基本流程指导书

(整理)运用midas_Building进行超限分析基本流程指导书

运用midas Building进行超限分析基本流程指 * 导 * 书初稿:王明校对:李法冰审核:卫江华审定:陈德良(2012.12版)目录1 运用midas进行超限分析基本流程简介 (3)2 反应谱分析、设计基本流程及要点 (4)2.1 概述 (4)2.2 基本流程 (4)2.3 反应谱分析要点及注意事项 (5)3 弹性时程分析基本流程及要点 (10)3.1 概述 (10)3.2 基本操作及要点 (10)4 静力/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基本流程及要点 (15)4.1 概述 (15)4.2弹塑性分析基本流程 (16)4.3静力弹塑性分析要点 (16)4.4动力弹塑性分析要点 (20)5 相关补充分析与计算 (21)5.1 温差工况分析 (21)5.2 楼板详细分析 (23)5.3 转换结构分析 (24)5.4 舒适度分析 (25)5.5 工程量统计 (26)6 主要附件一览表 (29)7 主要参考文献 (30)1 运用midas 进行超限分析基本流程简介midas building/Gen 在超限分析流程中应用的主要环节可见如下示意图1.1。

图1.1 超限分析基本流程示意图注:1.图中黄色框选内容为可运用midas Building/Gen 进行分析主要内容。

或大震2 反应谱分析、设计基本流程及要点2.1 概述反应谱分析是抗震设计中最常用的分析方法,反应谱分析中需要定义设计反应谱、振型组合方法、地震作用方向等数据。

设计规范一般考虑地震强度和远近的影响、建筑的重要性等综合因素提供了设计反应谱函数。

2.2 基本流程图2.2.1 运用midas Building 进行反应谱分析基本流程图注:1. 实际工程中基本以PKPM 导入为主,已进行过的数十个分析显示:模型中构件与荷载能够完全准确导入,但所有参数需要重新定义,具体导入过程详见[附件一]。

若导入ETABS 模型,出错较多,可尝试通过广厦或盈建科二次转换;2. 若仅进行反应谱阶段分析,则无需进行设计(浪费时间);3. 本过程参数调整阶段基本流程见下图2.2.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 30
基准方中建筑设计事务所结构专业
1 运用 midas 进行超限分析基本流程简介
midas building/Gen 在超限分析流程中应用的主要环节可见如下示意图 1.1。 确定需要超限审查
文献[1]~ [7]
性能目标确定
文献[1]~ [2]
加强措施 调整
小震
中震
反应谱分析
线弹性时程分析 包络
[3 荷载→荷载控制]
荷载控制与 Setwe 参数设置基本一致,个别不同见下图。
设置升降温差即可 生成温度作用工 况,作为超高结构 补充分析。
图 2.3.6 荷载控制参数设置
7 / 30
运用 midas Building 进行超限分析基本流程指导书
[2 分析设计→控制信息→特征值分析]
特征值分析是分析结构固有振动特性的分析方法, 是反应谱分析和振型分解时程分析的 必要前提。其中,兰佐斯法的计算速度快,适合大型工程;子空间迭代计算比较稳定,适合 各类工程
3.2 基本操作及要点
弹性时程分析基本流程见下图 3.2.1。 反应谱分析操作 1 荷载-地震波选取与输入 2
反应谱分析
时程分析
设计
其他详细分析 承载能力(塑性铰属性等) 推覆力施加或 地震波输入 (大开洞楼板详细分析、超长 温度作用分析、楼板舒适度 分析等)
静力/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
大震
未达到性能目标 计算结果分析与判别 经济性评估 完成
图 1.1 超限分析基本流程示意图 注:1.图中黄色框选内容为可运用 midas Building/Gen 进行分析主要内容。
2.2 基本流程
PKPM 模型 1 midas 模型 参数调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3
设计 2
分析
图 2.2.1 运用 midas Building 进行反应谱分析基本流程图 注: 1. 实际工程中基本以 PKPM 导入为主,已进行过的数十个分析显示:模型中构件与荷载能够 完全准确导入,但所有参数需要重新定义,具体导入过程详见[附件一]。若导入 ETABS 模 型,出错较多,可尝试通过广厦或盈建科二次转换; 2. 若仅进行反应谱阶段分析,则无需进行设计(浪费时间) ; 3. 本过程参数调整阶段基本流程见下图 2.2.2。 结构 模型控制
[1 结构→楼层材料]
若按需定义了各楼层材料等级并“自动生成”信息后,构件强度信息显示并未修改,则 可以通过“构件信息列表”手动修改。
点取生成列表
图 2.3.3 获取构件列表方式
[1 结构→模型主控]
类似于通用有限元软件, 各类构件网格划分可自主定义, 尤其对于转换结构或错层结构, 可细化转换梁或其上所抬剪力墙的网格尺寸。 弹塑性分析时, 需要考察更加明确的损伤情况, 也需要在此进行细化(注意区别于墙元纤维划分) 。
文献[3]

可定义质量参与系数, 程序自动选取振型数。
1 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2 考察长悬挑竖向自振 频率时,选取 Z 方向。
图 2.3.7 特征值分析参数设置
[2 分析设计→控制信息→调整信息]
可以对结构整体或分类构件设置实配钢筋/计算配筋参数,主要影响: 1 计算梁、板构件的挠度和裂缝宽度(文献[15]7.1 节、7.2 节); 2 对于 9 度设防结构及一级框架结构, 用于地震作用下框架梁和连梁端部剪力基框架柱 端弯矩和剪力的调整系数的计算(文献[1]6.2 节, 文献[2]6.2 节); 3 弹塑性分析时,计算塑性铰特性值; 4 后续含钢量统计。
图 2.3.4 网格尺寸定义
6 / 30
基准方中建筑设计事务所结构专业
[1 结构→模型主控→对墙洞口连梁的处理]
依据跨高比确定连梁的计算方式(杆单元或墙元)可自主定义,一般采用程序默认方式 (可参考文献[12]) 。
图 2.3.5 强弱连梁跨高比界限定义
[2 构架→楼梯板]
可实现考虑楼梯参与整体结构的分析, 在三维视图中分别建立相应梯柱、 梯梁并拉设楼 梯斜板与休息平台,计算中梯梁与梯柱以杆单元计算,板类构件则以板单元计算(PKPM 中 梯板以宽扁梁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基本失真超筋)。
结构 标准层与楼层
结构 楼层材料
分析设计 自动生成
分析设计 控制信息
荷载 荷载控制
分析设计 分析设计
图 2.2.2 参数调整基本流程图
4 / 30
基准方中建筑设计事务所结构专业
2.3 反应谱分析要点及注意事项 [1 结构→标准层与楼层]
进行“设计”阶段时,需定义为“弹性板” ;进行“楼板详细分析”时,依需要定义为 弹性膜或弹性板(主要区别为是否考虑整体计算得出的板边界位移参与分析) 。
[1 结构→标准层与楼层→定义材料]
类似于通用有限元软件,可自主定义材料属性,程序默认为各材料的标准属性。
去除 GB 方可修改
按需定义容重
按需定义强度设计 值。如转换结构中 转换层构件混凝土 参入玻璃纤维,其 抗拉、抗剪强度设 计得以提高。
图 2.3.1 材料属性定义
[1 结构→标准层与楼层→地下室信息]
只能完全嵌固或完 全自由
图 2.3.2 地下室信息定义
5 / 30
运用 midas Building 进行超限分析基本流程指导书
如需要定义周侧土体对于结构抗侧抗度的影响, 可在结构外围设置固定点, 并拉以弹簧 模拟边界条件,其刚度 K 值与 PKPM 地下室信息所填 m 的换算关系详见[附件二]。
8 / 30
基准方中建筑设计事务所结构专业
图 2.3.8 超配系数系数设置
9 / 30
运用 midas Building 进行超限分析基本流程指导书
3 弹性时程分析基本流程及要点
3.1 概述
《抗规》 5.1.2-3[1]: 特别不规则的建筑、 甲类建筑和表 5.1.2-1 所列高度范围的高层建筑, 应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震下的补充分析,地震波选取内容(略) ; 《抗规》5.1.2-5[1]: (内容略) 《高规》4.3.4-3[2]:7~9 度抗震设防的高层建筑,下列情况应采用弹性时程分析法进行 多遇地震下的补充分析(是对振型分解反应谱分析的补充) : 1) 甲类高层建筑结构; 2) 表 4.3.4 所列的乙、丙类高层建筑结构(高度超限均属此类) ; 3) 不满足本规程第 3.5.2~3.5.6 条(竖向不规则)规定的高层建筑结构; 4) 本规程第 10 章规定的复杂高层建筑结构。
3 / 30
运用 midas Building 进行超限分析基本流程指导书
2 反应谱分析、设计基本流程及要点
2.1 概述
反应谱分析是抗震设计中最常用的分析方法, 反应谱分析中需要定义设计反应谱、 振型 组合方法、地震作用方向等数据。设计规范一般考虑地震强度和远近的影响、建筑的重要性 等综合因素提供了设计反应谱函数。
基准方中建筑设计事务所结构专业
运用 midas Building 进行超限分析基本流程
指 * 导 * 书
运用 midas Building 进行超限分析基本流程指导书


1 运用 midas 进行超限分析基本流程简介 ................................................................ 3 2 反应谱分析、设计基本流程及要点 ....................................................................... 4 2.1 概述 ................................................................................................................. 4 2.2 基本流程 ......................................................................................................... 4 2.3 反应谱分析要点及注意事项 ......................................................................... 5 3 弹性时程分析基本流程及要点 ............................................................................. 10 3.1 概述 ............................................................................................................... 10 3.2 基本操作及要点 ........................................................................................... 10 4 静力/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基本流程及要点 ........................................................ 15 4.1 概述 ............................................................................................................... 15 4.2 弹塑性分析基本流程 .................................................................................... 16 4.3 静力弹塑性分析要点 .................................................................................... 16 4.4 动力弹塑性分析要点 .................................................................................... 20 5 相关补充分析与计算 ............................................................................................. 21 5.1 温差工况分析 ............................................................................................... 21 5.2 楼板详细分析 ............................................................................................... 23 5.3 转换结构分析 ............................................................................................... 24 5.4 舒适度分析 ................................................................................................... 25 5.5 工程量统计 ................................................................................................... 26 6 主要附件一览表 ..................................................................................................... 29 7 主要参考文献 ......................................................................................................... 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