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形态特征的辨认

合集下载

小麦的分类和形态特征

小麦的分类和形态特征

小麦的分类和形态特征
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l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
小麦的分类和形态特征简要概述如下:
小麦分类:①按生长季节: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

冬小麦秋季播种,越冬后春季返青,夏季收获;春小麦则春季播种,同年内夏末或秋季收获。

②按穗型结构:有硬粒型、半硬粒型和软粒型等,依据籽粒硬度划分。

③按遗传特性:可分为普通小麦(六倍体)、二粒小麦(四倍体)和一粒小麦(二倍体)等。

形态特征:①根茎叶: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茎秆直立丛生,叶鞘无毛,叶片条状披针形。

②花与果实:穗状花序圆柱形,含多朵小花,成熟后形成颖果,即小麦粒。

③颖果结构:果皮与种皮愈合,横切面显示果皮表皮细胞壁厚,中层细胞数列,有明显横细胞排列。

④籽粒构造:由外至内包括角质层、糊粉层、胚乳和胚,胚乳富含淀粉,为主要食用部分。

小麦是全球广泛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子(颖果)不仅是人类主食,也是加工面包、面条等多种食品的原材料。

小麦质量快速鉴定的7个方法

小麦质量快速鉴定的7个方法

小麦质量快速鉴定的7个方法1.小麦品种的鉴定用肉眼辨别小麦的品种和外观,分清白皮麦、红皮麦、硬质麦、软质麦以及麦质的优劣。

颗粒粗圆、饱满均匀的质优;皱缩狭细、腹沟深而参差不齐,有虫蚀痕迹的质劣。

麦粒横断面鲜明,呈玻璃质,组织结构坚实、紧密,一般为硬质小麦;麦粒横断面呈粉状质,组织松软,且粉色较白,一般为软质小麦。

2.小麦水分的鉴定(1)手抓法。

用手插进麦堆内,感觉阻力较小,有滑感,满抓一把小麦,紧握有咔咔咔的声音,拳头两端小麦溢出较快,这样的小麦水分在 13%以内;如手插进麦堆内,感觉有一定阻力,满抓一把小麦紧握声音较小,拳头两端外溢较少、较慢,这样的小麦水分在 14%左右;如手插进麦堆内,阻力较大,有潮湿感觉,满抓一把小麦紧握无声,掌心感觉让劲,拳头两端小麦不易溢出,这样的小麦水分在 15%以上。

(2)齿咬法。

用牙齿咬麦粒,声音清脆,横断面整齐,无毛边,为硬质的小麦,水分均在 12%左右; 如咬了 10 粒小麦,有 8 粒稍露牙,能发响声,断面齐,稍有毛边,但另外两粒较软,水分约在 13%左右;咬时响而不脆,牙咬压力大,稍带软性,横断面起毛边,水分约在 14%左右咬时声小且横断面不齐,甚至成锯齿形,不起粉状,水分约在15%左右。

3.小麦杂质的鉴定用手插进麦堆内,手背朝上,抓起一把麦粒,左右徐徐摇动,泥沙杂质留在手心,再辨别其含杂程度。

用手抓满满一把小麦,约重 25g, 看不出明显杂质,将小麦在手掌上颠落后,除留于掌握上有少量的砂泥或并肩泥外,约留 2 粒左右的荞籽,其含杂量在 2%左右。

4.小麦容重的鉴定(1) 水分相同、质量相同、品种不同( 硬质、软质麦)的小麦。

硬质麦容重比软质麦容重大 15~20g/L, 水分在 13%以内,麦色鲜明,无虫蛀,籽粒饱满均匀,腹沟很浅。

这样的小麦容重:硬质麦约为 780~790g/L, 水分在 13.5%左右,籽粒满,麦色光亮正常,腹沟深,不完善粒 2%左右,硬质小麦容重为 770~780g/L 升。

小麦品种识别

小麦品种识别

小麦品种识别小麦是世界上最早的栽培植物之一,也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总贸易额最大、营养价值最高的粮食作物之一,在中国是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粮食作物。

营养价值方面,小麦籽粒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且小麦耐储藏,是重要的商品粮食作物。

生产方面,小麦适应性广,产量稳定,并且可以充分利用冬、春季节复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与总产量。

我国常年种植面积为3000万公顷左右,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食和战略性粮食储藏品种。

面对21世纪中国及世界的粮食安全问题,小麦生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小麦基本属性1、小麦的基本形态特征小麦属于禾本科(Poaceae.),小麦属(TriticulnL.) ,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中空,叶子宽条形,子实椭圆形,腹面有沟。

子实供制面粉,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由于播种时期的不同有春小麦、冬小麦等.自花授粉.禾本科小麦属的重要栽培谷物。

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茎具4~7节,有效分蘖多少与土肥环境相关。

叶片长线形;穗状花序直立,穗轴延续而不折断;小穗单生,含3~5(~9)花,上部花不育;颖革质,卵圆形至长圆形,具5~9脉;背部具脊;外稃船形,基部不具基盘,其形状、色泽、毛茸和芒的长短随品种而异。

颖果大,长圆形,顶端有毛,腹面具深纵沟,不与稃片粘合而易脱落。

2、小麦的分类小麦按播种季节可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一般春小麦蛋白质含量高于冬小麦,但春小麦的容重和出粉率低于冬小麦。

小麦按皮色的不同,可分为白皮小麦和红皮小麦两种。

白皮小麦呈黄色或乳白色,皮薄,胚乳含量多,出粉率较高,红小麦呈深红色或红褐色,皮较厚,胚乳含量少,出粉率较低;小麦按籽粒的质地不同,可分为硬质小麦和软质小麦。

具体的分类如下:①、硬白: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不低于90%,角质率不低于70%的小麦。

②、软白: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不低于90%,粉质率不低于70%的小麦。

③、硬红: 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不低于90%,角质率不低于70%的小麦④、软红: 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不低于90%,粉质率不低于70%的小麦。

小麦种子生产基础—小麦品种性状识别

小麦种子生产基础—小麦品种性状识别

五、倒后补救
1. 不要人工扶理和扎把,顺其自然,使其慢慢恢复生长。 2.倒伏后,可喷洒磷酸二氢钾(150-200g/667m2)溶液 3.加强病害防治。倒伏的麦田易使条锈病、白粉病、赤 霉病大流行,要加强这些病的防治工作。
工倒 扶伏 理后 或不 扎要 把人
小麦品种粒部性状及识别
小麦不同品种之间粒部性状有较大差异,是识别 品种特性的主要依据之一。小麦粒部性状主要包括以 下几方面。
一、粒型 二、粒长
三、粒色 四、粒质 五、籽粒饱满度
小麦品种粒部性状及识别
一、粒型
1、长圆形:子粒细长,上、中、下宽度相差不大 2、卵圆形:下部宽、顶部狭窄 3、椭圆形:中部宽,上部和下部窄 4、圆形:籽粒短而圆,上、下的宽度比中部稍窄
一、倒伏危害
倒伏的危害程度与倒伏发生的早晚及程度有关,倒伏发 生越早,损失越大。孕穗期倒伏,减产50%左右;开花至蜡 熟期倒伏减产20-40%;蜡熟期后倒伏,减产5%-10%,重要 是造成收获困难,脱粒、掉穗而影响产量。
1. 倒伏后机械收割困难,且易落粒、断穗影响产量。 2.灌浆前早期倒伏主要影响粒数和粒重;灌浆后晚期倒伏 主要影响粒重,最终影响产量和子粒饱满度,从而影响种 用价值。 3.倒伏后,易导致穗发芽,影响发芽率降低种用价值。
(二)播种前种子处理
用40%矮壮素667平方米用75ml或30g原粉对水后均匀拌 种,晾干后播种。也要用多效唑100-300mg/kg喷洒在麦种上, 晾干后播种。
(三)精量播种
建 立 合 理 群 体 结 构 。 如 河 南 种 植 大 穗 型 品 种 , 播 量 56kg/667m2。多穗型品种,如豫麦18,播量6-7kg/667m2,并 大力推广宽窄行种植,坚持精量匀播。

小麦的形态特征

小麦的形态特征

小麦的形态特征小麦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其形态特征对于识别和研究小麦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小麦的根系、茎、叶、花和果实等方面,详细介绍小麦的形态特征。

一、根系小麦的根系发达,主根粗壮,呈锥形向下延伸。

在主根的基部有许多侧根分布,形成根系的完整结构。

根系的主要功能是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并固定植物在土壤中的位置。

二、茎小麦的茎直立,高度一般在50-100厘米之间,具有一定的抗倒伏能力。

茎的表面光滑,有许多节,每个节上生长着一对叶子。

茎的内部有髓腔,可以输送水分和养分。

三、叶小麦的叶片狭长而尖,呈线形。

叶片的表面光滑,有绿色的色素。

叶子排列成两列,分别生长在茎的两侧。

叶片的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将阳光转化为植物所需的能量。

四、花小麦的花生长在茎的顶端,通常是以穗的形式出现。

小麦的花序是由许多小花组成的,每个小花都有花瓣和雄蕊。

花瓣呈黄绿色或白色,花粉呈淡黄色。

小麦的花主要用于传粉,使雌蕊受精并形成果实。

五、果实小麦的果实是由花受精后发育而成的,通常是一颗颗的颗粒状结构。

小麦的果实被外层的颖被包裹着,颖被的颜色和形状各不相同。

果实的内部是由胚乳和胚芽组成的,胚乳中富含淀粉和蛋白质,是小麦的主要食用部分。

总结起来,小麦的形态特征包括根系发达、茎直立、叶片狭长、花序成穗状和果实为颗粒状。

这些形态特征使小麦能够在土壤中生根发芽,吸收水分和养分,进行光合作用,并最终形成果实。

了解小麦的形态特征不仅有助于我们识别小麦种类,还有助于研究小麦的生长发育规律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希望通过对小麦形态特征的介绍,能够增加大家对小麦的了解和认识。

小麦形态特征的辨认.

小麦形态特征的辨认.

⼩麦形态特征的辨认.实验⼆⼩麦种、变种和品种的鉴别⼀、⽬的根据⼩麦种、变种和品种麦穗的特征特性,练习识别⼩麦种、变种和品种的⽅法。

⼆、材料⼩麦各个种及本地区栽培品种的麦穗;⼩麦种及变种的标本。

三、⽤具和药品放⼤镜、实验针、烧杯、培养⽫、滤纸;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苯酚(⽩碳酸)等。

⼩麦植物学的分类是按形态学的特征、结实器官的特点与⽣物学特性,将相似的⼩麦类型组成⼀个分类单位,由这些单位再组成⼀个分类系统。

根据⼩麦类型在分类系统中的地位,就能了解它们在形态学和⽣物学上的特征特性,以及它们的亲缘关系,以便有效地加以利⽤,创造新类型,培育成新品种。

但由于⼩麦植物学分类主要是根据形态上的差异,没有注意到⼩麦类型形成发展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以及它们在⽣产上的经济价值。

因此,为了更好地利⽤现有的品种资源,还必须认识⼩麦的品种。

⼩麦品种是⼈类创造的栽培植物群体,是农业⽣产上的重要⽣产资料。

因⽽⼩麦品种是经济上的类别,不是植物学上的分类单位,⽽且品种在经济上的价值还具有时间性和地区性。

这在认识、选育和利⽤⼩麦品种上均具有⼗分重要的意义。

(⼀)⼩麦种⼩麦属于⽲本科(Gramineae Juss.),⼩麦属(Triticum L.)的植物。

这⼀属包括许多种,过去按形态特征曾被定名为20多个种,以后,根据详细的形态⽐较和细胞学研究,⼜将这些种归并为三个系统:⼀粒⼩麦系、⼆粒⼩麦系和普通⼩麦系。

三系之间染⾊体数⽬不同,成倍数性关系,都是7的倍数。

⼀粒系体细胞的染⾊体是14条(2×7=14),⼆粒系是28条(4×7=28),普通系则为42条(6×7=42)。

故⼀粒系的各个种称为⼆倍体,⼆粒系的各个种称为四倍体,普通系的各个种称为六倍体⼩麦。

遗传学和细胞学的进⼀步研究表明,不少的种间存在着⼀系列形态上的过渡类型,⽽且有些种间染⾊体组相同,种间相互杂交能得到正常的后代。

所以有些遗传育种者根据染⾊体组的异同,提出新的分类体系,将⼩麦属过去的种归并为五个种,即⼀粒⼩麦(⼆倍体)、圆锥⼩麦(四倍体)、提莫菲维⼩麦(四倍体)、茹可夫斯基⼩麦(六倍体)和普通⼩麦(六倍体)五个种,但旧的分类体系⾄今仍为⼀般⼈所沿⽤。

南方小麦和北方小麦的外形特征

南方小麦和北方小麦的外形特征

南方小麦和北方小麦的外形特征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根据生长地区的不同,可以分为南方小麦和北方小麦。

虽然南方小麦和北方小麦都属于小麦的品种,但是它们在外形特征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南方小麦和北方小麦的外形特征。

首先要说一下南方小麦的外形特征。

南方小麦属于冬小麦,生长在我国的南方地区,主要分布在江浙沪、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南方小麦的外形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颗粒大小饱满。

南方小麦的颗粒大小一般比较饱满,而且颗粒之间的空隙相对较小。

这是因为南方地区的气候温暖湿润,适宜作物生长,所以南方小麦的颗粒在生长过程中可以得到充分的水分和养分,因此颗粒大小饱满。

颜色稍微偏黄。

由于南方地区的气候相对潮湿,加之冬季阳光照射时间较短,所以南方小麦的颜色一般会稍微偏黄。

这也是南方小麦外形特征的一大特点。

颖壳颜色较浅。

南方小麦的颖壳一般是比较浅的颜色,与成熟的小麦颗粒相比,颖壳颜色相对较浅。

这也是南方小麦的一个显著的外形特征。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一下北方小麦的外形特征。

北方小麦属于春小麦,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北方地区,如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

与南方小麦相比,北方小麦在外形特征上也存在一些差异。

颗粒较为硬实。

北方地区的气候条件相对南方地区更加干燥,因此北方小麦的颗粒一般较为硬实,而且颗粒之间的空隙相对较大。

这也是北方小麦外形特征的一个显著特点。

颜色稍微偏白。

由于北方地区阳光照射时间较长,气候条件较为干燥,所以北方小麦的颜色一般会稍微偏白。

这与南方小麦的颜色偏黄有一定的区别。

这也是北方小麦外形特征的一个重要方面。

颖壳颜色较深。

与南方小麦相比,北方小麦的颖壳一般是较深的颜色,与成熟的小麦颗粒相比,颖壳的颜色相对较深。

这也是北方小麦的一个显著的外形特征。

通过以上的介绍,可以看出南方小麦和北方小麦在外形特征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这些差异主要是由于两者生长地区的气候和环境条件不同所导致的。

小麦形态特征

小麦形态特征

小麦形态特征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过程中形态特征变化非常显著。

本文将从小麦的根系、茎、叶和花部四个方面,分别讲述小麦的形态特征。

一、根系形态特征小麦的根系分为主根和侧根两部分。

主根是小麦生长最初形成的根,从根颈部向下延伸,作为支撑植物体的主要部分。

侧根则是从主根向两侧生长的根,主要用于吸收水分和养分。

小麦的根系一般比较发达,但深度较浅,根长与地表周转层深度大约在同一水平面上,这是因为小麦属于早熟作物,所以不需要太深的根系去吸收土壤深处的养分。

二、茎形态特征小麦的茎是由一系列类似节的单位构成的。

茎的主体高度大约在1米左右,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逐渐加粗加长,呈现出锥形,顶部的穗部长出花粒。

小麦茎的内部存在底部结构化的空隙,这是穗部内壳表皮发育旺盛所导致的,有利于水分和养分的运输。

三、叶形态特征小麦的叶子是植物的主要光合器官之一,呈线状披针形。

小麦的叶子成对生长于茎上,叶柄呈空心状。

叶子的背面有许多淡绿色的小点,这是叶绿体的分布,表明小麦叶子的内部组织是具有充分的结构域的。

小麦叶片的叶脉呈平行直线状,叶尖呈钝头,末端带有钩状弯曲。

四、花部形态特征小麦的花部是穗部的形态特征之一,不同品种小麦的穗部形态也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小麦的花部为一根长形的花茎,上面长有许多小花,内部有雄蕊和柱头,外层为颖花被,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

不同品种的小麦穗部颖花被颜色和形状不同,有芒种和光颖种之分。

通过对小麦根系、茎、叶和花部形态特征的剖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小麦的外形结构,更有助于我们在农业生产中合理的种植和管理小麦。

同时也说明了小麦亦是一个奇妙生命体,充满了神奇的生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小麦种、变种和品种的鉴别一、目的根据小麦种、变种和品种麦穗的特征特性,练习识别小麦种、变种和品种的方法。

二、材料小麦各个种及本地区栽培品种的麦穗;小麦种及变种的标本。

三、用具和药品放大镜、实验针、烧杯、培养皿、滤纸;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苯酚(白碳酸)等。

小麦植物学的分类是按形态学的特征、结实器官的特点与生物学特性,将相似的小麦类型组成一个分类单位,由这些单位再组成一个分类系统。

根据小麦类型在分类系统中的地位,就能了解它们在形态学和生物学上的特征特性,以及它们的亲缘关系,以便有效地加以利用,创造新类型,培育成新品种。

但由于小麦植物学分类主要是根据形态上的差异,没有注意到小麦类型形成发展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以及它们在生产上的经济价值。

因此,为了更好地利用现有的品种资源,还必须认识小麦的品种。

小麦品种是人类创造的栽培植物群体,是农业生产上的重要生产资料。

因而小麦品种是经济上的类别,不是植物学上的分类单位,而且品种在经济上的价值还具有时间性和地区性。

这在认识、选育和利用小麦品种上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小麦种小麦属于禾本科(Gramineae Juss.),小麦属(Triticum L.)的植物。

这一属包括许多种,过去按形态特征曾被定名为20多个种,以后,根据详细的形态比较和细胞学研究,又将这些种归并为三个系统:一粒小麦系、二粒小麦系和普通小麦系。

三系之间染色体数目不同,成倍数性关系,都是7的倍数。

一粒系体细胞的染色体是14条(2×7=14),二粒系是28条(4×7=28),普通系则为42条(6×7=42)。

故一粒系的各个种称为二倍体,二粒系的各个种称为四倍体,普通系的各个种称为六倍体小麦。

遗传学和细胞学的进一步研究表明,不少的种间存在着一系列形态上的过渡类型,而且有些种间染色体组相同,种间相互杂交能得到正常的后代。

所以有些遗传育种者根据染色体组的异同,提出新的分类体系,将小麦属过去的种归并为五个种,即一粒小麦(二倍体)、圆锥小麦(四倍体)、提莫菲维小麦(四倍体)、茹可夫斯基小麦(六倍体)和普通小麦(六倍体)五个种,但旧的分类体系至今仍为一般人所沿用。

我国小麦生产上栽培的品种绝大多数属于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其他的种多系零星分布,其中以密穗小麦、圆锥小麦、硬粒小麦较多。

东方小麦和波兰小麦仅有极少数品种在个别地区栽培。

根据新的分类体系:普通小麦和密穗小麦均为六倍体,属普通小麦种;圆锥小麦、硬粒小麦、东方小麦和波兰小麦均为四倍体,属圆锥小麦种。

这里按照传统习惯和名称将我国小麦主要栽培种的特征列在表2-1中,可据以区分我国小麦主要的栽培种。

麦穗的特征易受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异,因而鉴别小麦的各个种时,不能仅凭个别的特征,而应综合地从全部特征来鉴定。

(二)小麦变种普通小麦又称软粒小麦。

它是小麦中分布最广、经济价值最高的一个种。

这个种在我国有许多变种,据鉴定,除云南亚种的6个变种外,共有80多个变种。

小麦变种分类的主要特征是芒的有无、穗子(护颖)有无茸毛、穗和芒的颜色,以及籽粒的颜色。

少数变种还需要用芒色来鉴定。

鉴别时,必须在日光下,采用成熟而又发育良好的麦穗,按下述标准进行鉴定。

芒的有无麦穗上下都有芒,且其长度在2厘米以下者为有芒变种。

全穗无芒或麦穗上部小穗有少数短芒者属于无芒变种。

穗(护颖)有无茸毛在护颖上,以及外颖的裸露部分上都生着茸毛的小麦属有茸毛的变种。

穗的颜色穗色分红、白、黑及带有黑色斑点的烟灰色。

在鉴别淡红色和草黄色的麦穗发生困难而不易区别时,可将护颖放于5%的氢氧化钠溶液内,经过15-20分钟后观察。

如为红色的穗子就会变成褐色,而白色的穗则仍然是草黄色。

芒的颜色芒分白色、红色和黑色。

白穗小麦的芒通常都是白色。

红穗小麦上的芒也通常是红色。

但在白色穗、红色穗和黑色穗上都可以观察到黑色的芒。

种子的颜色种子的颜色分红色和白色。

红色的种子在种皮的表层有褐色素。

由于种子硬度不同,红色可以变动在玫瑰色、淡褐色,直到褐色。

白色种子也可以从乳白色到淡黄色。

鉴别种子的颜色要在日光下,采用成熟的种子。

对颜色上难以区分的品种,可用碱溶液来加以处理。

或者放入水中煮沸后观察。

碱溶液处理是将种子放5%的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溶液中,经过15—20分钟后立即观察,白色种子呈浅黄色,红色种子则呈深红褐色。

水煮法则是将样本种子装入纱布袋中,放入盛有开水的烧杯中煮沸15—20分钟取出(煮沸时间不可延长)。

随即加以鉴定,白色种子仍然是浅黄色,而红色种子则变成红褐色。

普通小麦变种的主要特征如表2-2,可据以鉴定普通小麦的变种。

(三)小麦品种小麦品种的基本特征是穗的形状、芒的有无、护颖的形状、护颖颖咀和颖肩的形状、种子形状,以及其在苯酚作用下的着色情况等。

小麦品种的形态特征如图2-1~5,可综合地根据这些特征按下列标准鉴别小麦的品种。

穗的形状穗形分纺锤形、长方形、圆锥形和棍棒形(大头形)四种(如图2-1)。

鉴别穗形时,应注意栽培条件对穗形的影响。

芒的有无及其特点芒分为长芒、短芒、顶芒和无芒四类。

有芒的品种还要注意其长短、粗细及其分布的方向。

芒是很容易随生育条件而发生变化的,鉴别品种应予以注意。

护颖的形状护颖是由两个面组成的。

一面窄一面较宽。

它们以龙骨为分界。

护颖的形状是根据宽的一面来决定的。

护颖的形状分长圆形、椭圆形、卵圆形、长方形和圆形(如图2-2)。

鉴别时应采用穗子中部小穗的护颖,这样的护颖最典型。

护颖颖咀的形状颖咀的形状分钝形、锐形、鸟嘴形和弯曲形(如图2-3)。

颖咀的形状是会随着生育条件而发生变化的,主穗与分蘖穗亦有不同,应根据整个植株的情况综合地来加以鉴别。

护颖颖肩的形状颖肩的形状可根据颖肩的方向(从颖咀基部到护颖外缘)分无肩、斜肩、方形和丘形(如图2-4)。

颖肩的形状在整个穗子不同部位上是有变化的,某些小麦品种的穗子可能有各种类型的颖肩。

种子的形状种子形状分长圆形、卵形、椭圆形和圆形(如图2-5)。

种子的颜色一般分红色和白色。

红色包括淡棕色和深红色;白色包括粉白、透明白、乳黄、透明黄、琥珀色等。

在直接观察不易区别种子颜色时,可用苯酚(石碳酸)溶液处理种子,使其染色,按其着色程度更精确地来鉴别小麦品种。

以上所述是一般鉴别小麦品种的基本特征和标准,可据以鉴别小麦品种。

但鉴定时必须根据较多的特征综合地进行鉴别。

不能由一、二特征的变异而误认为是混杂。

因为有些特征易随外界条件而发生变异。

同时,还应采用变异较小的部分来观察分析。

如选择正常发育植株上的主茎,而不取分蘖;取穗子中部的小穗,而不取穗子基部与顶端的小穗。

但有的特征也必须分不同部位来加以鉴定。

除上述鉴别小麦品种的特征外,其他如植株形态、芽鞘颜色、幼苗习性、幼苗颜色、茸毛有无、植株高矮,以及田间生育情况等也是区分小麦品种的重要依据。

、物候期1、播种期:播种的日期,以月/日(下同)。

2、出苗期:全区有50%幼芽露出地面的日期。

3、三叶期:全区50%植株,第三片叶(心叶)露出2厘米以上。

4、分蘖期:全区有50%的植株,第一分蘖露出叶鞘的日期。

5、返青期:冬小麦早春解冻后,全区50%的植株,叶片呈现鲜绿色,开始恢复生长的日期。

6、拨节期:全区50%的植株第一节抽出地面1~2厘米(用手能摸到茎节)的日期。

7、孕穗期:全区有50%植株的剑叶全部露出叶鞘,茎秆中上部呈纺锤形的日期。

8、抽穗期:全区有50%的麦穗顶部小穗(不连芒)露出剑叶的日期或叶鞘中上部裂开见小穗的日期;密穗类型品种的麦穗不一定自叶鞘顶端伸出,可按其叶鞘侧面露出半个穗的日期。

9、开花期:全区50%的麦穗中部小穗开花的日期。

10、成熟期:可分为三个阶段,均以穗中部籽粒为准。

①乳熟期:麦穗籽粒已形成,并接近正常大小,淡绿色,内部充满乳浆的日期。

②蜡熟期:麦粒大小和颜色接近正常,内呈蜡质状,且易被指甲划破,腹沟尚带绿色。

③完熟期:其籽粒大小定形、颜色正常、变硬、植株茎秆除上部2~3节茎节外,其余全部呈黄色的日期。

一般以完熟期作为成熟期的标准。

11、收获期:记载实际收获的日期。

12、生育期:从出苗到成熟的日数。

二、形态特征1、幼苗生长习性:在出苗后一个半月左右记载,分三级,“伏”(匍匐地面),“直”(直立),“半”(价于二者之间)。

2、株型:抽穗后根据叶和铅垂线的夹角分为三级。

紧凑,平角小于15°;中等,夹角在15°~30°之间;松散,夹角在30°以上。

3、叶相:孕穗期根据茎叶夹角和长相情况分挺直、下披和中间三级。

4、叶色:分深绿、绿、浅绿三种。

腊粉多的品种可记为“兰绿”(拨节后一次记载)。

5、株高:成熟前,测量自分蘖节至穗顶(不连芒)或从地面量至穗顶的群体高度(单位:厘米)。

分高秆、中秆、矮秆三级。

高秆,100厘米以上。

中秆,80~100厘米。

矮秆,80厘米以下。

6、茎粗:量茎的地上部第二节间的直径粗度,分粗、中、细三级,大于6毫米为粗;小于4毫米为细,两者之间为中。

7、芒:芒色:分白、红、黑三种。

芒长:分长芒、短芒、曲芒、顶芒、无芒。

长芒,芒长40毫米以上。

短芒,穗的上下均有芒,芒长40毫米以下。

曲芒,芒的基部膨大弯曲。

顶芒,指穗顶有芒,芒长5毫米以下,下部无芒。

无芒,指完全无芒或极短。

8、颖壳:毛,分有茸毛与无茸毛两种。

壳色,分红、白、黄三种。

9、穗形:分五种。

纺锤形,穗子两端尖,中部稍大。

长方形(柱形),穗子上、下、正面、侧面基本一致。

圆锥形,穗部下大、上小,或分枝呈圆锥状。

棍棒形,穗子下小,上大,上部小穗着生紧密,呈大头状。

椭圆形,穗短,中部宽,两端稍小,近似椭圆。

10、穗长:取20~25株量主穗,自穗节至顶端(不连芒)长度(单位:厘米)。

11、小穗数:分别记载每穗的总小穗数,结实小穗数及不结实小穗数,一般取样25穗计算。

12、小穗密度:测量麦穗中部10个小穗的穗轴长度(单位:厘米)。

13、小穗粒数:指中部小穗的结实数。

14、粒形:分长圆形、卵圆形、圆形。

15、粒色:分“红”与“白”两种。

16、籽粒饱满度:按种子饱满程度分饱满、半饱、秕三种。

三、生育动态1、发芽试验:随机取有代表性的样品种子300粒,分为3组,即重复3次,发芽皿(或盘子)内铺上纱布(或砂子),再将种子放入。

发芽最低需水量为种子重量40~45%,置于20~25℃变温条件下,3天测定发芽势,7天测定发芽率。

发芽势(%)=3天内发芽种子数/供试种子粒数*100发芽率(%)=全部发芽种子粒数/供试种子粒数*1002、出苗率:三叶在试验区内选择3~5个一米长样点,调查苗数,计算其平均出苗率。

出苗率(%)=已出苗数/播种粒数*1003、基本苗数:于全苗至三叶期半,选有代表性的固定段内,数清苗数,折算成万/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