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边塞诗

合集下载

关于边塞诗初中积累

关于边塞诗初中积累

关于边塞诗初中积累1.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一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六2.只愁飞诏下青冥。

不应霜塞晚,横看诗成。

一周紫芝《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3.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一唐.陈陶.《陇西行》4.胡人吹笛成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

一高适《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塞上闻笛》5.照野族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

一周密《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6.万马不嘶,一声寒角,令行柳营。

一刘过《沁园春·张路分秋阅》7.无数铃声遥过磺,应驮白练到安西。

一唐.张籍.《凉州词》8.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一唐.王贺.《南国》9.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一唐.王昌龄.《出塞》10.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一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11.卷旗夜劫单于帐,乱研胡儿缺宝刀。

一马戴《出塞词》12.人依远成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一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七13.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一李颁《古意》14.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一高适《蓟中作》15.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一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16.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辛弃疾《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17.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磺寒光生铁衣。

一李益《度破讷沙二首·其二/塞北行次度破讷沙》18.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一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三19.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一唐.王翰.《凉州词》20.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0一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一21.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一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22.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

一周紫芝《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23.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一唐.李顾.《古从军行》24.卷旗夜劫单于帐,乱研胡兵缺宝刀。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复习鉴赏——战争边塞诗》课件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复习鉴赏——战争边塞诗》课件

③激励边将建功立业的心情。
从军行(其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①青海:湖名,在今青海省。雪山:指祁连山。②玉门关:故址在 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 ③楼兰:汉时西域诸国之一,故址在今新疆罗布泊附近。
有人说“黄沙百战穿金甲”中的“穿” 字生动传神,你觉得“穿”字有怎样的表 达效果?(3分)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甲诗开篇写杨花落尽、子规哀啼,渲染暮春冷落、凄凉的气氛 B.乙诗“沙似雪”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月下大漠苍茫的景象。 C.“夜郎西”“回乐烽”既表明地点,也能引发对特定情景的联想。 D.两首诗都从视觉、听觉和嗅觉等角度描写景物,使人如临其境。 5.这两首诗都写到“月”,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3分)
边关将士戍边生活 的艰苦。
对塞外壮丽风光 的喜爱和赞美。
边塞诗歌情感五大主题
描写塞外奇丽壮阔的自然风光。 抒发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英雄豪情。 报国无门的悲愤、壮志难酬的无奈及归家无望的哀痛。
表达征人久戍边关的思乡念亲之愁和长年征战的悲苦。 讽刺穷兵黩武的统治者,厌恶战争,向往和平。
小试牛刀-5分钟
西北边塞荒芜萧索,边地的荒凉之声和着营地的号角声从四面八方传入 耳中,重重叠叠的高山下,落日斜照,浓重的烟雾笼罩下的一座孤零零的 城池,城门紧闭,让人不禁产生紧张压抑之感。描绘了一幅边塞荒凉肃杀 的战地风光。
课堂小结
1.学会鉴赏边塞诗的方法,紧抓诗歌关键字词, 判断出各类手法,体会诗人情感 2.把鉴赏的方法运用在其他诗歌中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古诗文梳理8、边塞征战类(6首)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古诗文梳理8、边塞征战类(6首)

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地
万里赴戎机⑱,关山度 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北方的寒气
⑲若飞。
气传金
,寒
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映
光照铁衣㉒。将军百战死, 照着将士们的铠甲。将士死沙场,有的征战数年
胜利归来。
75
76
77
78
79
80
教材原文
参考译文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 胜利归来朝见可汗,可汗坐在朝堂
离;双兔傍㊱地走㊲,安能
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
辨我是雄雌?
认;雄雌两兔贴近地面跑,怎能辨
别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呢?
75
76
77
78
79
80
教材原文
参考译文
【重点注释】①唧唧:叹息声。②当户织:对着门织布。③机杼声:织布机发出的声
音。杼,织布的梭子。④唯:只。⑤何所思:想的是什么。⑥忆:思念。⑦军帖:军
中的文告。⑧点兵:征兵。⑨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军书,军中的文书,
这里指征兵的名册。十二,表示多数,不是确指。⑩爷:和下文的“阿爷”一样,都
指父亲。⑪市:买。⑫鞯:马鞍下的垫子。⑬辔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⑭
旦:早晨。⑮溅溅:水流声。⑯胡骑:胡人的战马。⑰啾啾:马叫的声音。⑱戎
机:战事。⑲度:越过。⑳朔:北方。㉑金柝:古时军中白天用来烧饭、夜里用来打
七下
具体篇目
不慕名利、深明大义的巾帼英雄形象,体现
了木兰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纯
朴的优秀品质。
及表达
《使至塞上》(P77):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
情感
挤而产生的孤寂心情,以及在面对大漠雄浑
八上
的景色时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

部编版语文中考二轮复习课件:边塞征战类诗歌专题复习

部编版语文中考二轮复习课件:边塞征战类诗歌专题复习

诗歌分类整理
重点梳理
名句技法品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炼字、情感:“大”写出了边疆沙漠的浩瀚无边,“孤”写出了景物的单调, “直”表现孤烟的劲拔、坚定之美。“孤”“直”二字写出景物的简单纯净,有 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圆”“直”二字不仅准确地描画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 现了诗人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奇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 描画中。笔力苍劲,意境雄浑,壮阔深邃,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
模拟大练兵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模拟大练兵
(1)下面对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句以简练的笔墨写自己奉命出使。“单车”是说自己随从不多,规格不高。“欲问边”交 代了出使的目的,即前往边塞慰问将士。 B.颔联两句一虚一实,既叙事又写景。诗人将自己比作飘飞的蓬草、北归的大雁,暗写自己被 排挤出朝廷的飘零孤寂之感。 C.颈联历来为人称道。“孤烟”本显苍凉,“直”却给人以劲拔、坚定之态;“落日”本带给 人伤感之情,“圆”字却又显得亲切温暖。 D.尾联巧用“燕然”典故,既感慨自己遭逢种种厄运、不得朝廷重用的境遇,又赞扬了将士们 奋勇杀敌、以身报国的爱国热情。 E.这首诗角度新颖,艺术构思不落俗套,语言自然精炼,写景状物逼真传神,抒发情感深沉饱 满,情景交融,内蕴丰富,意境雄浑。 (2)此诗除了反应边塞生活,还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考点聚焦整合
边塞征战类诗歌
【常见意象】
从用品看: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等。
从地名看:夜郎、楼兰、单于、玉门关、关山等。
从景物看:大漠、烽烟、落日、黑云、长城、黄沙、秋月、雪山、孤城、归雁等。

中考必考题古诗词鉴赏复习PPT:边塞诗(11张精要)

中考必考题古诗词鉴赏复习PPT:边塞诗(11张精要)

(三)春夜闻笛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这两首诗都写了夜闻笛声。在两首诗中,笛声各引发了什么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春夜闻笛》引发的是谪迁之人盼归的愁怨。 《夜上受降城闻笛》引发的是戍边将士思乡的惆怅。
3、揭露战争的残酷与黑暗 ①战争导致民生凋敝(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②统治者穷兵黩武(天子非常赐颜色) ③将领无能邀功冒进(身当恩遇常轻敌;元嘉草草) ④ 军中苦乐不均(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三、意境
1、地点: 塞下、胡天、楼兰、匈奴、龙城、青海、陇西、轮台、碣石、蓟北、玉门关、 萧关、榆关、天山、关山、燕然、大漠、瀚海
4、王昌龄《出塞》 爱国之志;思家之情;将领无能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燕山。
五、典例分析
(一)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岑参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2、意象 ①寒冷类:风、霜、冰、雪、露、雁 ②空旷类:大漠、瀚海、黄沙、关山、胡天、 ③雄浑类:千嶂(山)、长河、旷野、圆日、金戈铁马 ④萧条类:白草 ⑤紧张类:长云、狼烟、烽火、羽书 ⑥冷清类:落日、孤城、角声、月色
3、特点: 苍凉悲壮(哀景)、雄浑壮丽(乐景);紧张惨烈(气氛);豪迈悲愤(情感)
②轮台:庭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⑴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中考语文考点复习资料初中边塞诗词赏析

中考语文考点复习资料初中边塞诗词赏析

修辞手
五、“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在文中的作用 送别前,送别时,临别时,送别后 是 。
五全文四次写雪,请分别默出,并说说在什么时 恋恋不舍 惆怅 候: 。 六、“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表现诗人送友人 的 深情,又透出自己思乡的 之情。
七、全诗结构上大开大阖,波澜起伏,错综复杂,以 为 中心线索,抒情写景,显得不枝不蔓,章法严谨。 雪 八、诗情调 ,写边塞大风大雪着力表现奇异雄伟雪景, 写惜别没有浓重的感伤情绪,描绘送别场面带有雄浑色彩。 九、委婉写出思乡之情的句 子: 。 十、赏析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赏析:烽火台上燃起的那一股浓烟显得格外醒目,孤字写 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着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 毅之美。沙漠上无山峦树木,那横贯其中的黄河,就非用 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落日本来伤感,这里圆字却给人 亲切温暖苍茫之感。本句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 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感受。把自己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在 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 主旨:描写西北边疆的奇异风光,流露出对朋友的惜别 之情,表现出戍边将士及诗人蔑视困难的豪迈气概和壮 烈胸怀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背景 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 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 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三、边塞诗的艺术风格: 有的豪放旷达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有的雄奇壮美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有的豪壮悲慨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有的委婉清丽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中考复习专题之边塞征战诗专题

中考复习专题之边塞征战诗专题

5
1
1
18年 省考 观沧海
3
1
2
1
1
19年 省考 南乡子
2
2
1
2
明确复习重点:
内容理解、主旨情感 多以“问答题”形式考查 重what,轻why
写作手法
画面描述、意象意境
遣词炼字、语言风格
文学常识
提防出现在选择题中
作业:以表格形式整理10首边塞征战诗
篇目
使至塞上 王维
八上p59
主要内容
what
思想情感
• 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 出使路途之遥远。
• 5.“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这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 如何判断 2 归纳特征 3 常考题型
如何判断
看标题
边塞诗标题--常含“塞、征、军、塞上、塞下、征人、从 军”等字词。
看作者
边塞诗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翰、王维等。 以岑参、高适为最著名,故又称”岑高诗派“。
如何判断
看意象
1、与战争有关地名: 居延、萧关、受降城、瀚海、轮台、夜郎、楼兰、阴山、凉州、边关、玉门关等; 2、与战争有关的少数民族称呼: 胡、羌、羯、夷、单于等; 3、与战争有关的景物: 大漠、烽烟、黑云、秋月、雪、霜、冰、孤城、雁、长城、黄沙、北风、明月、 斜阳、黑山、鹰扬、箭飞、马走。 4、与战争有关的器物: 金鼓、旌旗、烽火、剑、弓、号角、辕门、戈、矛、戟、斧、刀、战车、烽火等 5、与战争有关的乐曲: 羌笛、胡笳、芦管,《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 6、与战争有关的典故:燕然勒功(把功勋刻在石头上)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边塞诗鉴赏(含答案)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边塞诗鉴赏(含答案)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边塞诗一、边塞诗的概念。

边塞诗词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开始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宋年间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词流派。

二、边塞诗的意象:1、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旗、鼓、干、戈,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

2、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如大漠、长城、黄沙、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单于、吐谷浑,羌笛、胡笳、琵琶、芦管,《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

三、边塞诗常见的表现手法:1、借景抒情:例如[王昌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2、借事言志:例如[李益·塞下曲]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

3、直抒胸臆:例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用典、对比、虚实结合……四、边塞诗的思想感情。

1、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报效祖国的激情[杨炯·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2、有抒写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愁别恨[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3、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以及对帝王穷兵黩武的不满[杜甫·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4、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

[王维《使至塞上》]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岑参]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中考链接】(一)陇西行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1、结合诗中词语,说明前两句描写一个怎样的场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诗的后两句历来为后人所称道,试对其精妙之处作简要分析。

(二)从军行李白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从 军 行 》王昌龄
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 • • • • •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 益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
• 凭君莫话封侯事, 一将功成万骨枯。” 曹松 •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 人。”陈陶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 山。”王昌龄 • “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 舞。” 高适
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 1.融情入景、以景衬情: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王昌龄) • 野云万里无城郭, 雨雪纷纷连大漠。(李颀) • 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王昌龄) •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 乱走。(岑参) • 表达效果:渲染气氛、烘托情感(正衬:凄清单 调的景——思乡、幽怨的情,奇异壮阔的景—— 豪壮、昂扬的情;反衬:艰苦恶劣的环境——对 英勇威猛将士的赞美之情)
• 陇西行 作者:陈陶 •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 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 这首诗是对战争所造成的不幸的控诉,人 人读了都感到沉痛! • 登幽州台歌 作者: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 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渴望建功立业却报国无门的伤感和孤独
赏析边塞诗的一般方法
边塞诗赏析牛刀小试
• (2012湖北襄阳 •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会神。“千骑卷平冈” 句中“ ”字用得好,妙在: 。(2分) • 11.“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 这篇词中的名句,请说说你的理解。(2分)
• 夜上受降城闻笛 作者:李益 •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 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 这首七绝是历来传诵的名篇。霜月、芦笛、乡思, 构成一幅思乡图,意境感人 • 凉州词 作者: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 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 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 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 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这首诗通过描写边塞 玉门关的荒凉空旷,表达了作者孤独、悲凉的心 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戍边将士的同情。
边塞诗的风格
• 或奇丽峻峭,雄浑挺拔;或清 新幽雅,缠绵悱恻;或慷慨高 歌,响遏云天,或低徊浅唱, 感慨万端;或令人热血沸腾, 欲跃马横戈,或使人愁肠寸断, 想折戟断刀……
• 凉州词 (唐)王翰 •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 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 后两句“作旷达语,倍觉悲痛。”历来评注家也 都以为悲凉感伤,厌恶征战。 • 从 军 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 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 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 蒙暗淡的景色里。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 描写转为直接抒情。为国杀敌建功立业的信念和 豪情
• 10.“卷”(1分);“卷”字极言行走 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 擞(1分)。11.(运用典故)表达了 作者企望为国御敌立功、报效国家的 雄心壮志(1分)和关怀国家命运的爱 国精神(1分)。(共2分)
• 2012湖南长沙)(一)使至寨上王维 •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 走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 13.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 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 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 人怎样的情感?(3分)
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 风沙;
• 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金鼓、旌旗、
烽火、长云、戈矛剑戟、 斧钺刀铩、 雁飞鹰扬 、箭飞马走 ;
• 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胡 羌 羯 夷指
少数民族) 碛西 轮台 龟兹 夜郎; 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 阳关、凉州、楼兰。 • 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羌笛、琵琶、胡 笳、芦管、角、鼓。
•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 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对统治者不重用人才的不满 • 逢入京使 作者:岑参 •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 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 在路上遇见回京的使者,请他捎句话给家 人不要挂念,这是人之常情,但通过诗人 表达出来就深了一层,结句尤让人觉得似 含有无数悲辛。
回顾所学
• 渔家傲· 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 •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 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 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回顾所学
• 逢入京使 岑参 •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 出塞 王昌龄 •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 从军行王昌龄 •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3.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 景物(1分);营造了“苍茫”(或“空旷”“旷 远”“辽阔”“广袤”等,意思相近即可)的意境 (1分);表现了孤寂的情感(1分)。
•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 凉州词 王 翰 •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 (1)前人对这首诗的后两句持两种不同 的理解:一说作“悲伤语读”,另一 说作“谐谑语读”。你赞成哪一种?请 阐述具体理由。 • (2)若按你的理解,诗的前两句的气氛 描写对整首诗思想情调的表达,产生 怎样的作用?
边 塞 诗
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 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 是边塞生活的艺术反映 • 边塞诗的主要特点,从内容来看,主要有边塞风光: 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统治者: 穷兵黩武;将士们:艰苦生活、报国豪情;家乡: 思乡念亲;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从主旨来 看,可以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可 以状写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离恨;可以表 现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可 以宣泄对统治者穷兵黩武开边的不满;而诗中流露 的也可能是矛盾的复杂的情感:慷慨从军与久戍思 乡的无奈;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的冲突;献身为国 与痛恨庸将无能的悲慨。从风格来看,主要有雄壮 豪迈、豪放旷达、雄壮悲慨、委婉清丽等。
• 1.关注诗歌的作者,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 2.关注诗歌的意象,弄清景物描写与所抒之情的 关系。 • 3.抓住直接抒情议论的句子。 • 入夜思归切,笛声清更哀。(李益) • 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王翰) •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 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 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
回顾所学
• •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 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雁门太守行 李贺 •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 声满天秋色里,寒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 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 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 2.对比: •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 (王翰) •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李白) •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 • 表达效果:突出和强调。如用内地和边 塞的景物对比,突出边塞环境的艰苦。
• 3.虚实结合: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 (高适) • 表达效果:运用想像,拓展诗歌内容, 形成时空的对比。
• 参考:4.(1)一说:诗的三、四句是对当前 戍卒生活的一个完整反映,他们酣饮时的 豪爽是思归不能,借酒强欢,以慰苦心的 反常心理,低沉感伤才是潜隐其后的真实 征人心态。另说:诗的三、四句是席间的 劝酒之辞,意思是说,莫要笑话我们会醉 卧沙场,我们不是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吗? 这里表现出的是豪放开朗的感情,是连死 亡都无所谓的勇气。(2)按第一种理解:诗 的前两句通过描写戍卒酣饮时激昂畅快的 气氛,有力地反衬了征人郁闷感伤的哀痛 之情。按第二种理解:诗的前两句通过描 写戍卒酣饮时激昂畅快的气氛,烘托了将 士们豪放开朗的性格。
四、愿意戍守边关、渴望建功立业, 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南园》 李贺 •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 军 行》 王昌龄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塞下曲》李 白
五、厌恶连年战事,批评边将无能, 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回顾所学
• 从军行 杨炯 •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 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 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 使至塞上 王维 •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 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 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回顾所学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 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 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 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 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天 山。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空 间 拓 展
• • • • • • • •
4.用典故: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 闻道玉门犹被遮, 应将性命逐轻车。(李颀)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 表达效果:使诗歌内容凝练、含义深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