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专题练习(生版)

合集下载

【高中古诗词阅读】高考备考:边塞战争诗专练(附答案及解析)

【高中古诗词阅读】高考备考:边塞战争诗专练(附答案及解析)

【高中古诗词阅读】高考备考:边塞、战争诗专练(附答案及解析)高考备考:边塞、战争诗专练一、边塞诗的特点常见意象:秋月、孤城、黄沙、冰雪、大漠、惨烈悲壮的战役等景观;描写有旗鼓、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与战争有关的器物;高考备考:边塞、战争诗专练一、边塞诗的特点常见意象:秋月、孤城、黄沙、冰雪、大漠、惨烈悲壮的战役等景观;描写有旗鼓、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与战争有关的器物;楼兰、天山、阴山、长城、玉门关、瀚海、轮台等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单于、都护、将军、征人、胡儿等与战争有关的人;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梅花落》、《关山月》等乐器与乐曲。

意象的特点:荒凉、单调、旷远、开阔。

内容及感情:①有报效国家的激情、建功立业的渴望;②有对帝王黩武的不满、有对残酷征战控诉;③有久戍边关的乡愁、无路请缨的怨恨。

总之,边塞诗词以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基本特征,但也有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等等。

表达技巧:多用比喻、夸张、典故、渲染、衬托、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等技巧。

二、练习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前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第三句写的是什么内容,它对最后一句起什么作用?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龙钟:湿漉漉的样子。

(1)“双袖龙钟泪不干”诗人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2)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2021高考江苏卷]读诗,做题。

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边塞诗专题训练15题和山水田园诗专题训练15题.doc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边塞诗专题训练15题和山水田园诗专题训练15题.doc

边塞诗情感把握训练题江苏省泰州中学鞠景祥1、军城早秋严武○注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问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答: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

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问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斗志昂扬的豪迈情怀。

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2、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岑参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问1:本诗刻划了一个将军的形象,说说这个将军的形象特点。

答:将军不畏艰苦,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

问2:本诗最后一句写出唐军的怎样气势?答:写出了唐军荡平敌寇的雄心壮志,豪气干云的盛大气势。

3、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 都护:当时边疆重镇都护府的长官。

燕然:本来是地名,即爱杭山,在今蒙古共和国境内,因为东汉将军窦宪大破匈奴,曾在燕然山刻石记功,所以后来以“勒石燕然”作为保卫祖国、立功边疆的代称。

问1: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答:2.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

4、塞下曲王昌龄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①。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②,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⑧。

注:①萧关:古关塞名,故址在宁夏固原县。

②幽并客:指幽州、并州武勇之人。

⑧紫骝:骏马名。

问1:前四句写边塞景物,其中“空”、“寒”二字有什么含义?答:边塞的艰苦。

边塞诗专题练习

边塞诗专题练习

边塞诗专题(zhuāntí)练习一、知识(zhī shi)储备1、概念(gàiniàn):反映边塞(biān sài)征战生活的诗作。

2、边塞诗的常用(chánɡ yònɡ)意象从用品看: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从地名和民族名看: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从景物看: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意象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

3、边塞诗歌体现的主题思想(1)、表达了对良将尽早出现的渴望和对边疆和平的向往,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2)、揭露了军中苦乐不均的丑恶现象和对下层士兵的深切同情,如“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3)、对不义战争的控诉,对和平的渴望与追求,如“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4)、表现出从军将士的洒脱,和抒发了他们心中的无奈,如“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5)、表现出戍边将士深深的乡思之情,也抒发了军嫂们无尽的思念与惆怅,如“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6)、表现出戍边将士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和赞扬了他们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

5、风格——雄壮豪迈。

意境——奇丽壮阔二、专题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征人怨柳中庸(zhōngyōng)岁岁金河(jīn hé)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sān chūn)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jùtǐ)说明。

答: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shù biān)生活。

(2) 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①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②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③怨气候酷寒,④怨景色单调。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边塞诗(答案版)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边塞诗(答案版)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边塞诗(答案版)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边塞诗边塞诗是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开始形成的一种以反映唐、宋年间边境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词流派。

边塞诗的意象主要与战争有关,包括器物、地点、人、事、物等。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借景抒情、借事言志、直抒胸臆等。

边塞诗的思想感情包括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报效祖国的激情,抒写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愁别恨,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以及对帝王穷兵黩武的不满,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

以下为边塞诗的鉴赏训练:1.塞下XXX北风凋白草,XXX。

夜后XXX,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

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首联描写的是北方边塞的环境,包括北风、白草、XXX 等,营造了一种荒凉、寒冷的氛围。

这种环境的描写,不仅为诗歌增添了一种独特的情境,更重要的是表现了边塞战争的残酷和艰苦,凸显了边塞士兵的英勇和不屈精神。

是唐代长安城的外城。

⑤百夫长:古代军队中的一种官职,指率领百人的军官。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从军的青年,他在战争中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但依然坚定地选择了从军。

诗中“烽火照西京”、“铁骑绕龙城”等词语,生动地描绘了战争的场面,表现出诗人的豪情壮志。

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淡漠态度,更加强调了他的忠诚和正义感。

改写: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年轻人从军的故事,他在经历了战争的种种磨难后,依然坚定地选择了从军。

诗中生动描绘了战争的场面,表现出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同时,诗人的“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表达了他对功名利禄的淡漠态度,更加突显了他的忠诚和正义感。

删除注释。

2.XXX XXX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不畏牺牲的英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于祖国的热爱和民族精神的弘扬。

诗中“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XXX”表达了诗人为了祖国的荣誉和尊严,不惜付出生命的决心和勇气。

而“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则表现出诗人对于战争牺牲者的怀念和缅怀之情。

边塞诗专题练习

边塞诗专题练习

边塞诗专题练习作者:更新:2010-11-24 18:47:31【课堂演练】1、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①诗句中有②写了。

(1)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 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第一句:第二句:第三句:第四句:(2)①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②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③怨气候酷寒,④怨景色单调。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转应曲戴叔伦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

山南山北雪晴。

千里万里月明。

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1)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这首词描绘了的画面:,,,,。

表达了戍边将士对,对,诗人对。

1)这首词描绘了萧瑟凄清,山川寂寥的画面;边塞将凋的枯草,积满山山岭岭的冰雪,初晴的夜空普照大地的明月,偶尔传来的悲切呜咽的胡笳声,孤独苦守的赢弱老兵……(2分)表达了戍边将士对长期戍边生活的极度愁怨,对家乡的极度思念,(1分)诗人对将士们的同情。

(1分)(2)简要赏析这首词中两组叠句(“边草”、“边草”与“明月”、“明月”)的表现效果。

答:“边草”叠用,营造了意境,提供背景,烘托了心理状态。

“明月”叠用,营造的意境,烘托了情绪。

叠句重唱,增强。

渲染气氛。

(2)“边草”一叠,营造了荒草连天,茫无际涯的荒凉意境,为老兵提供了活动的背景,烘托了老后空虚彷徨的心理状态。

(1分)“明月”一叠,营造了月光满地,冷清凄苦的意境,烘托了老兵望月怀乡、辗转难眠的思乡情绪。

(1分)叠句重唱,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音韵美。

(1分)渲染了“愁绝”的气氛。

(1分)3、塞下曲王昌龄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①。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②,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⑧。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边塞诗鉴赏复习及练习含答案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边塞诗鉴赏复习及练习含答案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边塞诗鉴赏练习知识链接一、【边塞诗概述】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初盛唐边塞诗繁荣,一方面在于强大的边防和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另一方面在于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入幕制度”的刺激。

文人普遍投笔从戎,赴边求功。

正如杨炯诗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王维诗句“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城。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岑参诗句“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

”边塞诗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

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

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

其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

其中,初、盛唐边塞诗多昂扬奋发的格调,艺术性最强。

骆宾王是初唐写作边塞诗较多的作家。

此后其他著名诗人如:杨炯、陈子昂、杜审言等人也创作边塞诗。

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维(他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

除此之外,盛唐大诗人李白、杜甫都写过边塞诗。

二、【边塞诗常见术语等】意象:烽火、狼烟、画角、宝剑、马、铠甲等。

用品:金鼓、旌旗、烽火、羽书、干戈、吴钩、鸣镝、矛、剑、戟、斧、钺、刀、铩地名和民族名: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碛qi、轮台、龟兹、夜郎;单于、吐(而谷5)浑出的)、胡、羌、羯、夷、楼兰、安西乐器或古曲:如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杨柳:汉横吹曲辞名《杨柳枝》的省称,又名《折杨柳》。

唐俗,赠别常以柳枝,取其“丝长”(与“思长”谐音)之意。

故《杨柳枝》也多用作送别曲。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歌词云:“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下马吹长笛,愁杀行客见。

”语义双关又埋怨杨柳尚未返青]、《落梅花》、《关山月》景物: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三、【边塞诗特点】一是浓郁的汉代情结。

边塞诗练习题学生版

边塞诗练习题学生版

边塞诗鉴赏练习题1 塞下曲戎昱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⑦,烟尘飞至今。

[注]①骎骎qīnqīn:马跑得很快。

②卢龙塞:古地名。

(1)请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5分(2)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5分2 陇西行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合诗中词语,说明前两句描写一个怎样的场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诗的后两句历来为后人所称道,试对其精妙之处作简要分析。

3 从军行李白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分析诗中“碎”“独”的表达效果。

这首诗在选材上有怎样的特点,请作简要的分析。

4 从军行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诗的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设置了怎样的背景?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5 从军行唐·杨炯烽火照西京①,心中自不平。

牙璋②辞凤阙③,铁骑绕龙城④。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⑤,胜作一书生。

[注释]①西京:此指长安,今陕西西安。

②牙璋:玉制的兵符;③凤阙:汉代建章宫的圆阙上有金凤,故称凤阙。

④龙城:又称龙庭,匈奴的名城,此借指敌人的重要都城。

⑤百夫长:率领一百名兵卒的下级军官。

首诗的颈联分别是从哪两个角度来描写的?描写的内容是什么?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 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春风一夜满关山。

从军北征李益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1)两首诗都描写“雪”“月”,在诗中分别起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这两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专题训练主题立功边塞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专题训练主题立功边塞

诗歌专题训练-----主题“立功边塞”一、阅读下面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张判官赴河西王维单车曾出塞,报国敢邀勋。

见逐张征虏①,今思霍冠军。

沙平连白雪,蓬卷入黄云。

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

【注】①张征虏:指三国蜀国名将张飞。

刘备占领荆州后任命张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封新亭侯。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是为即将出塞的张判官写的送别诗,诗歌开篇写出了张判官的志向,他是为报国而出塞,把个人功名置之度外。

B.颔联连用“张征虏”“霍冠军”的典故,希望朋友能够像张飞和霍去病一样立功边塞,名垂青史。

C.王维的诗歌在描述景物时善于构图,颈联“连白雪”与“入黄云”纵横交织,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D.尾联的“慷慨”“高歌”,写作者送别友人时,虽然自身抱负难以实现,但对友人出塞充满了理解、支持和勉励之情。

2.本诗与《使至塞上》都是王维的作品,两诗的颈联都是对沙漠场景的描述。

两诗颈联对画面的描述有何异同?请结合两诗内容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望蓟门①祖咏②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③,论功还欲请长缨④。

【注】①蓟门:在今北京西南,是唐朝屯驻重兵之地。

②祖咏:开元十二年进士,因为性格不偶流俗,不被当朝重用。

③投笔吏:汉人班超家贫,常为官府抄书以谋生,曾投笔叹曰:“大丈夫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

”④请长缨:汉人终军曾自向汉武帝请求:“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缨:绳。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的“惊”字指震惊、震撼,体现出了边防地带的豪壮景象带给诗人的深切感受。

B.首联呈现出当年燕昭王为招聘贤才所修筑的黄金台,这里有屯驻的营盘,笳鼓喧喧。

C.颈联描写沙场烽火、海畔云山,月光、火光交织成一片,表现出了塞上壮伟异常的景象。

D.全诗紧扣一个“望”字,前六句写“望”之所见,尾联写“望”后之感,格调低沉、悲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边塞诗专题练习
一、知识储备
1、概念: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

2、边塞诗的常用意象
从用品看: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从地名和民族名看: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从景物看: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
——意象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

3、边塞诗歌体现的主题思想
(1)、表达了对良将尽早出现的渴望和对边疆和平的向往,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揭露了军中苦乐不均的丑恶现象和对下层士兵的深切同情,如“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3)、对不义战争的控诉,对和平的渴望与追求,如“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4)、表现出从军将士的洒脱,和抒发了他们心中的无奈,如“醉卧
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5)、表现出戍边将士深深的乡思之情,也抒发了军嫂们无尽的思念与惆怅,如“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6)、表现出戍边将士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和赞扬了他们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

5、风格——雄壮豪迈。

意境——奇丽壮阔
二、专题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七首(其五)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1)第一句写景对于诗歌所描写的战事起了什么作用
(2)“红旗半卷”用什么手法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
2、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 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3、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塞下曲
戎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⑦,烟尘飞至今。

[注]①骎骎(qīnqīn):马跑得很快。

②卢龙塞:古地名。

(1)请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5分)
(2)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5分)
4、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下曲
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①。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②,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⑧。

注:①萧关:关塞名,故址在宁夏固原县。

②幽并客:指幽州、并州武勇之人⑧紫骝:骏马名。

(1)这首是写边塞征战之诗,唐代的《塞下曲》(以及《塞上曲》)源于汉乐府,但又是乐府新诗。

第一句中的“空”字写出了,渲染了。

“八月萧关道”既点明了又点明了。

“处处黄芦草”写出了。

(2)这首诗前四句重在描写萧关仲秋的自然环境,后四句写了两类人:和。

分析作者对两类人的不同的情感态度。

5、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诉衷情
南宋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①。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身谁料,心在天山②,身老沧州③。

【注释】①梁州:今陕西南郑一带。

②天山:在新疆境内,汉唐时为西北边陲。

心在天山,即犹有万里从军之志。

这里代指抗金前线。

③沧洲:水边。

陆游晚年退居山阴湖边的三山村。

(1)、上阕“尘暗旧貂裘”句的诗眼是什么请作分析说明。

“关河梦断何处”中的“梦”是一个怎样的梦
(2)、分析“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的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

6、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转应曲
戴叔伦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

山南山北雪晴。

千里万里月明。

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1)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简要赏析这首词中两组叠句(“边草”、“边草”与“明月”、“明月”)的表现效果。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⑴前两句描写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全诗表达什么情感
⑵试从色彩、动静结合的角度分析一下本诗所表现出来的诗情画意。

8、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出关①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

②旆(pèi),旌旗。

(1)“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出塞
马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1)第二句“马头冲雪过临洮”中“冲”字如果换成“冒”字好不好为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3分)
(2)请结合诗歌的内容,简要赏析本诗人物形象。

(5分)
10、(2010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习题。

雨雪曲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
河南兰考)人。

历仕梁、陈、隋三朝。

②榆溪:指边塞。

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5分)
(2).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