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专题练习(生版)

合集下载

边塞诗专题练习(生版)

边塞诗专题练习(生版)

边塞诗专题练习一、知识储备1、概念: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

2、边塞诗的常用意象从用品看: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从地名和民族名看: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从景物看: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意象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

3、边塞诗歌体现的主题思想(1)、表达了对良将尽早出现的渴望和对边疆和平的向往,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2)、揭露了军中苦乐不均的丑恶现象和对下层士兵的深切同情,如“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3)、对不义战争的控诉,对和平的渴望与追求,如“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4)、表现出从军将士的洒脱,和抒发了他们心中的无奈,如“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5)、表现出戍边将士深深的乡思之情,也抒发了军嫂们无尽的思念与惆怅,如“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6)、表现出戍边将士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和赞扬了他们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

5、风格——雄壮豪迈。

意境——奇丽壮阔二、专题练习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七首(其五)王昌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1)第一句写景对于诗歌所描写的战事起了什么作用(2)“红旗半卷”用什么手法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2、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 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3、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塞下曲戎昱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⑦,烟尘飞至今。

边塞诗诗歌练习题

边塞诗诗歌练习题
王安石
白沟河边蕃塞地,送迎蕃使②年年事。蕃马常来射狐兔,汉兵不道传烽燧。
万里锄耰接塞垣,幽燕桑叶暗川原。 棘门灞上③徒儿戏,李牧廉颇莫更论。 [注]①宋嘉祐四年,王安石出使辽国,来回经过白沟,有感于现实,写了这首诗。 ②送迎蕃使,自宋真宗景德元年起,北宋每年向辽交纳大量银绢作为“岁 币”,两国岁岁通使。③棘门、灞上,均为汉时军事地。公元158年,匈奴大 举进犯,汉文帝派遣徐厉、刘礼分别驻守棘门、灞上,视察后,说:“灞上、棘 门军,若儿戏尔,其将固可袭血虏也。”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前句点题,点出白沟为两国边界;后句写北宋每年向辽交纳 “岁币”的事实。 B.颔联前句写辽国人经常来边境狩猎野兽,暗示了两国通使后民 众之间互有往来。 C.颈联写宋辽边疆万里农田,无险可据;幽燕则桑林密蔽川野,表现 了诗人的担忧。 D.诗歌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如古今将领的对比以及南北边境 地区情况的对比。
3.D项,“天涯兄弟”指的是那些身在天涯的戍边将士们。
4.本诗在抒情上有何特点?联系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本诗采用了借景抒情和直抒胸臆的手法。首联借孤独传信 的南飞白雁,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眷恋;尾联直抒胸臆, 表达了因长期征戍而产生的思乡的苦闷、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白沟行①
(一)阅读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和陆明府赠将军重出塞外 陈子昂
忽闻天上将,关塞重横行。始返楼兰①国,还向朔方②城。
黄金装战马,白羽③集神兵。星月开天阵,山川列地营。 晚风吹画角,春色耀飞旌。宁知班定远④,犹是一书生。 [注] ①楼兰:汉代西域的一个国家,故址在今新疆罗布泊西若羌县一带, 后改名鄯善。②朔方,汉代所设的边郡,在今内蒙古。③白羽:指白旄, 一作用白旄牛尾装饰竿顶的旗。④班定远,指投笔从戎的班超,因功封定 远候。

边塞诗测试及答案

边塞诗测试及答案

边塞诗测试及答案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边塞诗练习答案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答案:①早秋、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②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

③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补充: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

②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2、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出关①徐兰凭山储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注]①关,指居庸关。

②旆(pèi),旌旗。

(1)诗的前二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①更喜欢本诗。

②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情作了铺垫。

③“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④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

(比较鉴赏,写出为什么)(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答:①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

②“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边塞诗专题训练15题和山水田园诗专题训练15题.doc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边塞诗专题训练15题和山水田园诗专题训练15题.doc

边塞诗情感把握训练题江苏省泰州中学鞠景祥1、军城早秋严武○注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问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答: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

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问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斗志昂扬的豪迈情怀。

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2、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岑参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问1:本诗刻划了一个将军的形象,说说这个将军的形象特点。

答:将军不畏艰苦,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

问2:本诗最后一句写出唐军的怎样气势?答:写出了唐军荡平敌寇的雄心壮志,豪气干云的盛大气势。

3、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 都护:当时边疆重镇都护府的长官。

燕然:本来是地名,即爱杭山,在今蒙古共和国境内,因为东汉将军窦宪大破匈奴,曾在燕然山刻石记功,所以后来以“勒石燕然”作为保卫祖国、立功边疆的代称。

问1: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答:2.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

4、塞下曲王昌龄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①。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②,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⑧。

注:①萧关:古关塞名,故址在宁夏固原县。

②幽并客:指幽州、并州武勇之人。

⑧紫骝:骏马名。

问1:前四句写边塞景物,其中“空”、“寒”二字有什么含义?答:边塞的艰苦。

边塞诗三首练习

边塞诗三首练习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
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关山。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

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①记梦:记录梦境;师伯浑,词人的朋友。

②雪晓清笳乱起:大雪飘飞的清早笳声乱起。

笳,古代军队中用的一种管乐器。

③想关河:想必这样的边关河防。

④雁门:雁门关,在今山西省代县西北。

⑤青海际:青海湖边。

青海湖在今青海省。

⑥睡觉:睡醒。

⑦漏声断:漏声尽。

指夜深。

漏,古代
计时器。

⑧自许句:自己许下诺言在万里疆场为国杀敌,建功立业。

⑨残:此指头发脱落稀疏,意即年老。

[。

边塞诗四首练习

边塞诗四首练习

边塞诗四首练习一、填空:1、王昌龄是时期著名诗人之一,(流派)诗人,世称或。

擅长七言绝句,号称。

其边塞诗既多且好,尤其善于多方面表现征戍者的,创造出一种独特的、相交融的深沉风格。

2、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

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白草折()狐裘()风掣红旗()锦衾薄()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胡天八月即飞雪(即:)⑵将军角弓不得控(控:)⑶瀚海阑干百丈冰(阑干:)⑷风掣红旗冻不翻(翻:)⑸去时雪满天山路(去时:)3、吟诵下列诗句,挑选句中的一个字仔细品味,说说它的好处。

⑴胡天八月即飞雪。

⑵愁云惨淡万里凝。

4、诗歌前十句描写的是边塞风光,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特点。

二、同步解读欣赏下面诗歌,回答问题:[甲]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①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②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乙]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④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5、同为写雪,但两诗呈现出来的雪景却有不同的特点。

试作说明。

6、“诗言志”,“志”指的是思想感情。

摘出甲乙两诗中能体现诗人情感的诗句,说说各自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甲:诗句:情感:乙:诗句:情感:7、揣摩品味甲乙两文中加点的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万里雪飘(形象地描绘出大雪纷纷扬扬,随风飘舞的情态。

B.惟余莽莽(叠音,读来音响浑厚,富于音乐美,渲染出磅礴的气势。

C.北风卷地白草折(描绘出雪前狂风肆虐的声势,渲染肃杀的气氛。

D.散入珠帘湿罗幕(细致形象地写出了雪花点点飘落进来,轻盈飘洒,给人以欣喜和暖意。

高中语文边塞诗歌练习

高中语文边塞诗歌练习

边塞诗歌鉴赏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南梁诗,完成下面小题。

从军行刘孝仪冠军①亲挟射,长平②自合围。

木落雕弓燥,气秋征马肥。

贤王皆屈膝,幕府复申威。

何谓从军乐?往返速如飞!【注】①冠军:诸军之首,这里指汉名将霍去病。

①长平:指大将军卫青。

2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起笔即将读者带入一场出击敌虏的宏伟战事之中,在纵横千里的背景上,展示两支雄师直捣匈奴的雄奇景象,笔力劲健,令人快意振奋。

B.首联重点描写神勇过人的汉将形象,颔联呈现于读者眼前的则是万千汉骑的雄壮军容,展现了汉军将士们手控雕弓、足蹬壮骑的骠勇之态。

C.颈联中,诗人分咏出击匈奴中敌我景象,叙我军语带夸耀之气,述敌虏则笔含嘲讽之意,画面交叠着一片降幡屈膝的颓容,笔法颇具映衬之妙。

D.结尾是两句问答之语,“往返速如飞”既是对前句“何谓从军乐”这一设问的回答,又表达出了将士们渴望战争结束,迅速返家的急切心情。

26.结合全诗,谈谈你对“何谓从军乐”中“乐”的理解。

(6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前出塞九首(其九)杜甫从军十年余,能无分寸功。

众人贵苟得①,欲语羞雷同。

中原有斗争,况在狄与戎。

丈夫四方志②,安可辞固穷。

【注】①苟得:苟且贪得,不当得而得。

①四方志:指为国戍边。

2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征夫”口吻概述自己从军已久,然后发出诘问,暗示军中官兵不公的黑暗现实。

B.颔联紧承首联,描述了军中将士争功贪赏的情状,“征夫”也想报功但又因害羞而作罢。

C.颈联表面上写“征夫”对国家内忧外患状况的担忧,实则是抒写诗人内心的此种情感。

D.诗中表现“征夫”对功赏的态度,以浅显的语言刻画出“征夫”鲜明的形象。

28.诗歌尾联的含义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征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6分)25.D26.①乐在将士骁勇善战:霍去病、卫青两位将领亲袭敌虏,可谓雄姿英发,勇武过人;将士们手控雕弓,足蹬壮骑,亦是轩昂骠勇,军容壮盛。

边塞诗专题训练

边塞诗专题训练

高二语文边塞诗练习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边塞景象?起何作用?(2)“风吹一夜满关山”指的是什么?此句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2. 从军行七首(其一)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注:无那,无奈,指无法消除思亲之愁。

(1)这是一首采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

前三句叙事,描写环境,采用了层层深入,反复渲染的手法,创造气氛,为第四句抒情作铺垫。

那么,诗人选用了哪些意象,层层深入地刻画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深挚感情的?(2)“无那金闺万里愁”,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征人思念亲人,怀恋乡土的情感,但不直接写,偏从深闺妻子的万里愁怀反映出来,这种手法,在抒发情感上起到怎样的作用?3.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诗歌重视炼字炼句,语言精练,富于表现力。

试结合诗的第三联作简要分析。

4.军城早秋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1)前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2)三、四两句写出了诗中这位将军怎样的形象特点?5. 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③,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释]芦管:即芦笛。

(1)诗的前两句写景,分别是什么角度来写的?渲染了什么气氛?(2)分析诗中是怎样把景色、声音、感情三者融为一体的。

6.渔家傲北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注释】燕然未勒:燕然,山名(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后汉书.窦宪传》载,窦宪出击匈奴,追北单于,“登燕然山,去塞三千里,刻石勒功”而还。

【解说】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边塞诗专题练习
一、知识储备
1、概念: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

2、边塞诗的常用意象从用品看: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从地名和民族名看: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从景物看: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
——意象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

3、边塞诗歌体现的主题思想
(1)、表达了对良将尽早出现的渴望和对边疆和平的向往,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2)、揭露了军中苦乐不均的丑恶现象和对下层士兵的深切同情,如“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
(3)、对不义战争的控诉,对和平的渴望与追求,如“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
4)、表现出从军将士的洒脱,和抒发了他们心中的无奈,如“醉卧
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5)、表现出戍边将士深深的乡思之情,也抒发了军嫂们无尽的思念与惆怅,如“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
(6)、表现出戍边将士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和赞扬了他们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4、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

5、风格——雄壮豪迈。

意境——奇丽壮阔
二、专题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七首(其五)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1)第一句写景对于诗歌所描写的战事起了什么作用
(2) “红旗半卷”用什么手法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
2、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 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 ,请作简要赏析
3、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塞下曲
戎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⑦,烟尘飞至今。

[注]①骎骎(q n q in):马跑得很快。

②卢龙塞:古地名。

(1) 请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5 分)
(2) 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5 分)
4、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下曲
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①。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②,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⑧。

注:①萧关:关塞名,故址在宁夏固原县。

②幽并客:指幽州、并州武勇之人⑧紫骝:骏马名。

(1)这首是写边塞征战之诗,唐代的《塞下曲》(以及《塞上曲》)源于汉乐府,但又是乐府新诗。

第一句中的“空”字写出了,渲染了。

“八月萧关道”
既点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点明
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处处黄芦草”写出
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这首诗前四句重在描写萧关仲秋的自然环境,后四句写了两类
人: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 。

分析作者对两类人的不同的情感态度。

5、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诉衷情
南宋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①。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身谁料,心在天山②,身老沧州③。

【注释】①梁州:今陕西南郑一带。

②天山:在新疆境内,汉唐时为西北边陲。

心在天山,即犹有万里从军之志。

这里代指抗金前线。

③沧洲:水边。

陆游晚年退居山阴湖边的三山村。

(1)、上阕“尘暗旧貂裘”句的诗眼是什么请作分析说明。

“关河梦断何处”中的“梦”是一个怎样的梦
(2)、分析“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的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

6、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转应曲
戴叔伦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

山南山北雪晴。

千里万里月明。

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1)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简要赏析这首词中两组叠句(“边草”、“边草”与“明月”、“明月”)的表现效果。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⑴前两句描写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全诗表达什么情感
⑵试从色彩、动静结合的角度分析一下本诗所表现出来的诗情画意
8、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出关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

②旆(p e i),旌旗。

(1)“马后桃花马前雪” 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出塞
马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1)第二句“马头冲雪过临洮”中“冲”字如果换成“冒”字好不
好为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3 分)
2)请结合诗歌的内容,简要赏析本诗人物形象。

(5 分)
10、(2010 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习题。

雨雪曲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
河南兰考)人。

历仕梁、陈、隋三朝。

②榆溪:指边塞。

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1)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分)
(2) .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 、“地
之后,暗”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 6 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