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关于屈原心得作文最新5篇

合集下载

2024年屈原精神的心得范例(二篇)

2024年屈原精神的心得范例(二篇)

2024年屈原精神的心得范例端午时节来临,粽叶的香气再次唤醒了对端午传说的记忆。

思绪飘向湖边,忆起了楚国的伟大先贤屈原。

“可笑楚江空荡荡,无法洗清忠臣的冤屈。

”对于屈原,他的朝代细节已模糊不清,但他的壮志却清晰如昨——他不愿目睹祖国的覆灭,毅然投身于泊罗江。

历史的课堂中,讲述了屈原的无畏,他具备敢于质疑的理性精神,多次劝诫楚王勿轻信秦国。

他的忠言未被接纳,反遭排挤,流落世间,直至在江中结束生命,以示清正之名。

据说屈原投江前偶遇渔夫,渔夫的惊讶:“你不是三闾大夫吗?”屈原淡然一笑,微微摇头。

面对为何落得如此境地的询问,他无奈地回答:“举世皆浑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因此被放逐。

”渔夫反问:“何不随波逐流?”屈原不为所动,感叹:“怎能让自己洁白如玉的品性,蒙受世俗的尘埃呢?”此刻,或许会认为屈原过于自傲,甚至认为他愚蠢,不懂得审时度势,选择了自寻死路。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为何不先保全自己,日后另寻良策呢?对于这样的疑问,不妨参考前人的评价,王逸曾赞叹:“他具备忠贞的品质,纯洁的本性,正直如砥砺的石,面色如丹青;进言不隐藏其意图,退位也不顾及自身安危,这确实是世间罕见的品行,杰出的英才啊!”这才领悟到屈原那颗冰心玉壶的苦心。

“端午节始于何人之口,万古流传只为屈原。

”五月初五,泊罗江畔的水声回荡,随即归于宁静。

我们理解了屈原的忠诚,投江以示忠贞,表明清白。

于是,后人为了寄托哀思,于这日划船投掷米团,以免鱼虾侵扰他的身体。

深思屈原投江时的心境,是内心的解脱,还是含恨而终?耳边仿佛回响起渔夫离开时的淡然笑语环绕江边,明白屈原带着超然的心情离去,留下淡泊的背影。

他笑看今朝,笑对释怀。

不再多言,仅以《离骚》传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遗憾未能探寻出真理,自己却已先赴湘江,留下《离骚》,让后人明辨是非曲直。

屈原的故事,在历史的长河中仅如红尘一瞬,两千多年的时光转瞬即逝。

尽管江水东流,朝代更迭,那个众人皆醉我独醒,不允世俗玷污纯洁的屈原,将永存于世人心中,一代又一代地见证他的释怀与淡然。

2024年屈原精神的心得(2篇)

2024年屈原精神的心得(2篇)

2024年屈原精神的心得自屈原投江以后,他一直被人们所怀念,我也不例外。

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人物,将屈原投江的日子—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

在每年的端午节,人们都要佩戴花花线、荷包,喝雄黄酒,还要吃粽子和赛龙舟,这种习俗已经连续了两千年之久,这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

屈原以自己强烈的爱国之心和嫉恶如仇、洁身自好的高风亮节,赢得了后人对他的永世敬仰!我很敬佩屈原。

屈原,生于战国时期,楚国人,有一段时间深得楚怀王的赏识。

楚怀王对他言听计从,百依百顺。

而屈原此时就有了一个实施美政的:上有一位举贤任能的君主,下有一群竭智尽忠的臣子,国家就能富国强兵,而且屈原认为他一定能实现他的政治理想。

看到这里,我不禁敬佩他远大的志向和无比耿直的性格。

然而好景不长,不久便遭到了上官大夫的嫉妒,从而在楚怀王面前造谣,说屈原的坏话,令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

屈原绝望了,流落江湖。

但是他依然关心着楚国的一切。

当楚怀王决定与齐国绝交时,屈原不顾自己已经没有了官职,穷困潦倒,毅然决定亲自去齐国说明,但是,齐国已经没有人相信他了,他无功而返,伤透了心。

后来,楚怀王又放走了秦国人质张仪,更令屈原悲愤不已,不顾自己的处境,径直去宫里参见楚怀王。

但是,做出来的事又怎能收回去?屈原又一次失望了。

楚怀王死后,顷襄王把屈原彻底流放了。

可怜的三闾大夫,身形憔悴,面容枯槁,然而还是一片赤诚,把整个的心思放在了对国家的挽救上。

可是事情并不像他所希望的方向去发展。

结果是,不久秦国便挥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看到楚国已经无可救药了,在绝望和悲愤之下,高声呼喊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投进汨罗江,自尽了。

这更令我悲伤不已,感动不已。

悲伤的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就这样去世了。

感动的是因为屈原一颗火热的爱国心!但是,正因为这样,让我认为屈原并不应该死。

如果他听了渔夫的劝告,能够忍着巨大的痛苦,不再那么锋芒毕露遭人嫉恨,楚国也有重建的可能的。

但是,傲骨铮铮的屈原终究是忍受不了内心的痛苦,投江自尽,让楚国再无回天之日。

端午节关于屈原心得作文最新5篇

端午节关于屈原心得作文最新5篇

端午节关于屈原心得作文最新5篇端午节关于屈原心得1每当拜读您的大作、过端午节的时候,我都会情不自禁地为您的遭遇或“下场”感到抱憾。

以您的文才武略,后世百代有谁能与您相比?何苦为了一个楚王,而导致……我佩服您的坚强意志:宁可跳进江水葬身鱼腹也不能让纯洁的品质蒙受世俗的玷污。

您因为一个上官大夫的污蔑,楚怀王与您之间产生了一道隔阂,这使您很痛心地写下了《离骚》。

想来您太过于执拗了。

您何必为了一个楚怀王放弃了一个国家呢?倘若您不想与别人同流合污,还是有几个方案供您选择:一、弃官从文。

您写下的《离骚》、《天问》、《怀沙》……哪个文人墨客不拍手称好。

以您的威望,如果办个文学补习班,那岂不乐益多多。

这样还可以唤醒那些沉睡的人们,唤醒那些被世俗所迷惑的朝廷官员。

那么历史将会被改写。

二、半官半隐。

若您真不想做官,不妨在朝廷挂个公职头衔,领着俸禄,然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再与自己心仪的姑娘结婚生子,子孙满堂,过幸福快乐的日子,不参与政治上的纷争。

三、如果您矢志不移,决意做官,那必须得有所禁忌。

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该执拗时就不要太过死心塌地,当变则变。

但是,汨罗江畔,走来了一位行吟者,他奇才旷世,形容憔悴。

之前,江边的渔父还劝他说:“看开点吧,谁让这世上的人都醉了呢?”只听他长叹一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其实,他明白,自己虽人在江边,而心却永远在楚国,选择了离开,但不身心放弃——您只是容不得浊流和污垢,才只好远离市朝;而毕生的志向,又怎能在市朝中实现。

在这样的矛盾中,您又一次选择,选择了怀沙赴水,一别红尘。

然而,我想问您:高尚者的选择,真的只求无私吗?江水汤汤,我合上历史,顺流东望。

蓦地,我看到了,看到了您紧锁的眉,从容的笑。

渐渐地,我懂了:人生由一个个选择串联而成,而自己的选择,一定要对自己负责。

既如此,那么,在作出选择时,一定要忠于自己的心:无私无怨,无愧无悔——这才是心灵作出的选择。

端午节关于屈原心得2端午——为纪念一个忠心爱国的诗人五月初五,泪罗江边,你,内心充满矛盾,充满无奈,你是多么希望能够报效国家,为国捐躯,可是天妒英才,不识人才得大王不给你机会,他昏庸无能,把大好江山毁于一旦,你被眼睁睁地看着国土被一次次侵蚀,直到再无楚国存在。

端午节学习屈原爱国精神心得体会精选10篇

端午节学习屈原爱国精神心得体会精选10篇

端午节学习屈原爱国精神心得体会精选10篇当中国传统节日遇上屈原的家国情怀,其中蕴含的“红色”底色,也在时间的淘洗下更加历久弥新,熠熠发光。

祖国,是心中强大的精神力量,是心底永恒的烙印,亦是不可替代的诗与远方。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学习屈原爱国精神心得体会精选10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端午节学习屈原爱国精神心得体会1每年端午节来临之际,龙舟竞渡、粽叶飘香,人民以朴素的方式来纪念屈原。

屈原的故事千古传颂、屈原的精神万代流芳。

学习是最好的继承,继承是最好的纪念。

党员干部唯有从“屈原”精神中体悟践行从政之道,才能保持一股劲气、干出一番业绩、守住一份清白,才能真正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为镜,坚定信念跟党走。

“君子之道,莫大乎以忠诚为天下倡。

”屈原一生忠君爱国,纵死不悔。

他始终怀着为国尽忠的信念,为了追求国家富强而殚精竭虑,即使屡遭离间、屡遭流放仍不改其志,直至投身汨罗江,以身许国。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党员干部要以屈原为镜,补足精神之“钙”,筑牢思想之“魂”,始终保持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

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为镜,人民至上暖民心。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

屈原对百姓充满深厚感情,他以民为本,为民请命,不惜触犯贵族垄断集团利益,这在封建社会难能可贵,但最终以失败告终,令人嗟叹。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

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

”党员干部要把人民至上落实到“六稳”“六保”、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具体工作中,努力干出能够获得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业绩。

以“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为镜,清正廉洁作表率。

为官先为人,修为先修身。

屈原所处的楚国朝廷腐败、奸臣当道,他“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始终坚守高贵节操、秉持清醒自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端午节纪念屈原作文(通用11篇)

端午节纪念屈原作文(通用11篇)

端午节纪念屈原作文(通用11篇)端午节纪念屈原作文(通用11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纪念屈原作文(通用11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端午节纪念屈原作文篇1时间过得真快,立夏一过,天气马上热起来了,而今年的端午节也踏着舞步轻快地来了。

走过乡村,每家每户忙碌着,欢声笑语。

一阵水汽从锅里漫开,那种醇醇的香味儿扑鼻而来。

嗯,清香、诱人,那是粽香,浓浓的糯米味裹着淡淡的粽叶儿的清香。

来到城镇,蓄满水的河道上,有节奏的哨声、鼓声、呐喊声,响成一片,十几条龙舟荡漾在碧波里。

龙舟上,十几个青壮汉子,挥舞着手中的浆,喊着号声,奋力向前进发。

众所皆知,端午的由来,起源于一位伟大的诗人——屈原。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

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

同时主持外交事务。

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

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

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

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

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汉北。

流放期间,屈原感到心中郁闷,开始文学创作,在作品中洋溢着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为民报国的热情。

其作品文字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成为中国文学的起源之一,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端午节纪念屈原的作文(精选6篇)

端午节纪念屈原的作文(精选6篇)

端午节纪念屈原的作文端午节纪念屈原的作文(精选6篇)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

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端午节纪念屈原的作文(精选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端午节纪念屈原的作文1最近,我对《数理化通俗演义》这本书爱不释手,里面的每一回都向我演绎了一项人类伟大发现或发明的诞生过程,但让我没想到的是还有屈原和他的著作——《天问》的事情,更没有想到屈原通过一篇《天问》接连问出了整整172个包罗天文地理、日月星辰的问题,推动了后世探究之路。

我合上书,眼前仿佛出现了屈原那瘦长的个子、清癯的脸庞和眼神中呈现出庄严的沉思,他正头戴高高的帽子,身着齐脚的长袍,穿过齐腰深的白艾,踏着岸边的兰草。

他明亮的目光扫过天边的白云,扫过江面远处的烟波,在洞庭湖畔吟诵《天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只有寥寥数语却道出了古人对天地、自然、万物的思考,我不禁想问屈原:“究竟是怎样的动力促使您对天地乾坤进行如此深入的思考,以至于对后世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冥冥之中,屈原似乎听到了我的提问,他那带着楚辞特有的语调悠悠响起:“天地如此神奇,世界变化无穷,我们身边每一个平凡的事物都蕴藏着神秘的信息和力量。

一朵白云、一条溪流,一棵花草树木,一座高山,都值得我们去仔细观察、思考、探究,我们不但要问天、问地,还要问世间万物,甚至问你、问我、问他,身边的任何人、事、物都值得一问,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多问,多问才能多知。

”听了屈原的“密语”,我的脑海中一片清明。

是啊,如果没有屈原那种敢于“问天”的精神,没有柳宗元在《天问》基础上的《天对》传承,那么我们也许看不到这两部旷古烁今的巨作了。

因此,问,是一种精神,一种品质,一种学习的方式,更是在一种探求真知的责任。

关于屈原的心得体会5篇精选

关于屈原的心得体会5篇精选

关于屈原的心得体会5篇精选屈原的洁身自好让我们看到他高尚品德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他缺少忍辱负重与牺牲,接下来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关于屈原的心得体会,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关于屈原的心得体会1苍茫汨罗之上,烟波浩渺,水珠飘浮,树闪影动,你的背影,好像就在昨天。

你出生于楚国的名门之后。

天生的你,应当享受养尊处优,受人爱戴,应当要有一种自高自大的神气。

可你没有,在七国分争的春秋战国时期,一声响亮,震天动地的啼哭,震撼了整个楚朝,那就是你啊。

你拥有与生俱来的优良高贵血统美好的名字。

有卓越不凡的才能是楚国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占尽了天时让人万分羡慕。

你正直不阿虽再次遭贬,你白色的衣袂在狂风中飞舞,你黑色的长须在暴风雨中飞荡,这时的你,思维的火花在你的脑中飞扬,激愤的火焰在你的身上贯穿。

你化激愤悲痛为神奇,写出了字字珠玑,贯古烁今的众多伟大诗篇,《离骚》、《天问》、《九章》……你有杰出的才能,但无用武之地,你有远大的抱负崇高的胸怀,但却因为地不利人不和,最终只能以死明志。

在你的身上,印证了诗人与英雄的悲剧,一生孤独,没有知音小人暗算,帝王不纳,尔虞我诈,战火连连无休止。

你藐视达官贵人贪官污吏,为自己树立了众多敌人。

也许你并不知道,自古以来忠臣总是非死即伤,总是讨不到好处。

或许你知道。

但你那正直、不愿拐弯抹角、洁来洁去的性子却注定成为你一生的绊脚石,你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你已绘制好祖国的蓝图,正待实施。

但,你的梦境很美啊。

可那终究是梦啊。

是虚无的、飘渺的,这个梦境已在摇篮里就被残酷的现实所撕碎,所扼杀。

你没有安于现状,选择了弯曲坎坷的政治道路,你没有弃楚投秦,义无反顾的为这片自己所深爱的土地奋斗、保卫终身。

在你的心中。

“生命诚可贵国家价更高。

”你在听说郢都被攻破之后毫无留恋的与这个世界告别,激愤、悲伤、痛楚,形成了巨大的火焰吞噬着你的心。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你的背影被浪花所掩盖,越来越远。

只有枯木,残花。

最新关于屈原或端午节的随笔

最新关于屈原或端午节的随笔

关于屈原或端午节的随笔导语:屈原,千百年来,人们用包粽子,赛龙舟,等各种各样的方法来纪念他。

下面是随笔网小编整理的《关于屈原或端午节的随笔》,欢迎阅读。

关于屈原或端午节的随笔【第一篇】:我心中的屈原荠是甜的,荼是苦的,荠和荼不可能生长在一起。

兰花要保有自己的幽香,它只能生长在幽深的山谷中。

一个人想要保持自己高贵的人格,他这一辈子,注定要走上一条不归路。

我敬佩屈原,因为他是一个伟大的精灵,身上缀着鲜花、披挂香草,宽大的衣袂,在风中猎猎作响,而那颀长的身躯,却纹丝不动,他浑身散发着兰花的芬香,即使是在两千两百八十年后的今天,仍然散发着千古的清香。

屈原被评为世界四大文化伟人之一,但我怀疑他是否愿意和但丁、莎士比亚、歌德同坐在一个国际殿堂里受大家的崇拜。

许多人一说到屈原就会想到他的《离骚》、他的《九章》、他的《天问》,然后才会感叹他是个爱国而又不得志的诗人。

其实屈原不是诗人,他是一个政治家,一个力图使国家政治修明,繁荣强盛,人们过着“大同”生活的爱国政治家。

他的一生是在追求国家强盛的道路上辗转奔波,但他遭受更多的是猜疑,妒忌、排挤,最后得到的确实流放在外的结局。

我想那是在绝望的情况下,他才拿起沉重的笔,写下自己那无声的哭诉,一个爱国的政治家,却不能在为官上有所作为,而在文字寻找寄托,而现在的我们只记住了他的文笔,却忽略了他的爱国情操,对他而言,那该是怎样的一种悲哀?“高山流水,知音何在?弦声已绝,如何独生?”这是俞伯牙的绝唱,失去钟子期这个知音,他选择了绝弦。

屈原在从政路上,始终一个人蹒跚独行,没有朋友,没有知音,只有敌人,但他从没有选择绝弦。

我曾无数次的想象,如果有佛家所说的“轮回”,我多么想我曾生长在那个时代,我一定会跟随着大夫的脚步,在背后默默支持他,成为这个伟大孤独者的挚友,让他知道,他不是孤单的,他的高洁明志是有人懂得的。

在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时代,他为什么要那么执着呢?“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他没有必要抱着怀王这个刚愎自用的“空木头”,他大可选择到他国寻找其他圣明的国君,但他没有,“历九州而相其君兮,何必怀此都也”,“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方能与世推移”这是贾谊与司马迁对他的劝说,但他仍固执地选择了留下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端午节关于屈原心得作文最新5篇端午节关于屈原心得1每当拜读您的大作、过端午节的时候,我都会情不自禁地为您的遭遇或“下场”感到抱憾。

以您的文才武略,后世百代有谁能与您相比?何苦为了一个楚王,而导致……我佩服您的坚强意志:宁可跳进江水葬身鱼腹也不能让纯洁的品质蒙受世俗的玷污。

您因为一个上官大夫的污蔑,楚怀王与您之间产生了一道隔阂,这使您很痛心地写下了《离骚》。

想来您太过于执拗了。

您何必为了一个楚怀王放弃了一个国家呢?倘若您不想与别人同流合污,还是有几个方案供您选择:一、弃官从文。

您写下的《离骚》、《天问》、《怀沙》……哪个文人墨客不拍手称好。

以您的威望,如果办个文学补习班,那岂不乐益多多。

这样还可以唤醒那些沉睡的人们,唤醒那些被世俗所迷惑的朝廷官员。

那么历史将会被改写。

二、半官半隐。

若您真不想做官,不妨在朝廷挂个公职头衔,领着俸禄,然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再与自己心仪的姑娘结婚生子,子孙满堂,过幸福快乐的日子,不参与政治上的纷争。

三、如果您矢志不移,决意做官,那必须得有所禁忌。

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该执拗时就不要太过死心塌地,当变则变。

但是,汨罗江畔,走来了一位行吟者,他奇才旷世,形容憔悴。

之前,江边的渔父还劝他说:“看开点吧,谁让这世上的人都醉了呢?”只听他长叹一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其实,他明白,自己虽人在江边,而心却永远在楚国,选择了离开,但不身心放弃——您只是容不得浊流和污垢,才只好远离市朝;而毕生的志向,又怎能在市朝中实现。

在这样的矛盾中,您又一次选择,选择了怀沙赴水,一别红尘。

然而,我想问您:高尚者的选择,真的只求无私吗?江水汤汤,我合上历史,顺流东望。

蓦地,我看到了,看到了您紧锁的眉,从容的笑。

渐渐地,我懂了:人生由一个个选择串联而成,而自己的选择,一定要对自己负责。

既如此,那么,在作出选择时,一定要忠于自己的心:无私无怨,无愧无悔——这才是心灵作出的选择。

端午节关于屈原心得2端午——为纪念一个忠心爱国的诗人五月初五,泪罗江边,你,内心充满矛盾,充满无奈,你是多么希望能够报效国家,为国捐躯,可是天妒英才,不识人才得大王不给你机会,他昏庸无能,把大好江山毁于一旦,你被眼睁睁地看着国土被一次次侵蚀,直到再无楚国存在。

大江彭湃,汹涌着向东流去,你的心随着这江水那样起伏不定,江水流逝了多少沧桑,楚国已不复存在,而你更感到前路茫茫。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你轻轻地哀叹,眼角间流下难以掩饰的泪水,一滴滴那么晶莹,发出多么柔弱的泪光,苍白的脸色中,勾住过往,遥望蓝天长长地哀叹一声,无奈的吟唱起一句句诗歌,歌声响彻天地,似乎想激起高高在上的人的“仁义”。

悲哀的声音中,表达了你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你怀才不遇的无奈心情;表达了你对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哀怜之情!但不管你如何大声,可“伯乐”却不知在何处,你的一腔热血只能演变成满腹悲愤。

你无奈,发出千叹万哀都言不了你那悲痛的心情!泪罗江边,大风狂吹,江水更加汹涌,愤怒地拍打着江岸,一男子轻轻一跃,就此殉身。

你,就是这一跃。

从此,大地上就少了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从此,中国传统节日中就多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端午节。

你可知,就在你殉身之后,有多少人为你而泪流满面,直至今日,仍有多少人为你感概不已。

你那可歌可泣的爱国情怀让我们赞叹不已,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一定会继承和发扬你的爱国精神。

从你殉身的那一日,“赛龙舟”便出现了,和“吃粽子”一起成为端午节的特色,和你一起成为中国的传说。

为了什么呢?为了纪念你——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和缅怀你的爱国精神!一本《离骚》,使中华文化增添了新的活力;一个端午节,使中华民族拥有传奇的一面;一种爱国情怀,更使中华人民的情操更高尚!而这一切,都是源自你——屈原。

或许在你投江之前,你为自己无法救黎民于水深火热之中,而感到遗憾,但是我想你现在知道你为中华民族的人民做了那么多事,一定会感到很欣慰。

我为你而骄傲,又为你而悲哀。

骄傲的是我们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而自豪;悲哀的是时代的背景让你的才华无法施展,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却不常有,你是何其不幸地遇到这样的“主”啊!今天,我们仍然过着令人充满思绪的端午节,为的是纪念你——屈原!端午节关于屈原心得3我总觉得屈原之死实在是不值得。

我对他所做出的事情表示理解,但是对于这样的极端做法我并不赞同。

屈原本人自视甚高,这点结论从《离骚》中“帝高阳之苗裔兮”“肇赐余以嘉名”“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这些话中可以轻易得出。

一个“知识分子”,清高是正常的,过分的谦逊才是不必要的,这样既没有魄力,也没有大家风范。

他的理想也很美好,“不抚壮以弃秽兮,来吾道夫先路”。

他虽然有这样的理想,也具备这样的才干,可是没有遇上“圣主“,在楚国日薄西山之际他投江自尽,但这或许不值得。

首先,我对“秦灭六国之时,楚是最冤的“这一论调持有否定态度。

既然是诸侯割据,那弱肉强食就是很正常的事情。

楚怀王够傻,做出来的事情够离谱,也不懂知人善任,最后落得个凄惨的下场就不能算冤,这样的国君领导的国家,不被灭掉才是对其它国家不公平的事情。

所以我的观点就是,屈原这样的行为,虽然有很大一部分出自于对楚国民生疾苦的感慨,但是没有脱离愚忠这一范畴。

他大可以如管仲所言“不盖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在当时,谋士效忠于不同的诸侯王是很正常的事情。

改革政治不是件易事,不流血的改革更是难上加难,在君主不重用时想凭一己之力改革就是根本不可能的。

如果他真的爱这片土地,爱这里的人民,就应该另寻圣主。

助其以更少杀戮的方式夺下楚地,减少战争和不必要的伤亡才是良策。

他一死了之,只能说明其境界未到“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地步。

这里为宋荣子抱不平,为什么他这样的人却没有名气。

当然,这是庸人自扰,宋荣子本人是不会在乎这些的。

不是为明君,那么效忠国家就没有了意义。

如伍子胥一般被杀的臣子还少吗?他爱的应该是国家、土地、人民而非其政治和国君。

既然如此,投靠其它国家似乎就不是什么坏主意,毕竟这样对人民或许会更好。

无论如何,屈原最终选择了死,留给后人一个值得回味的题材,没有人会知道,站在江边的屈原究竟想到了什么,或许他有了足够的理由去死只是我们不知道或者没有想到而已。

所以不过是从个人自由还是从他本人的现实处境出发来说,我们都是不能对他的死做出任何客观评价的,我们所说的一切论断都带有因自己的联想而产生的主观性。

屈原的寂寞我不懂,也不想懂。

端午节关于屈原心得4屈原不是赛艇运动员,却在汨罗江中划了几十年的船。

水流非常急非常湍,随着时间的推移,似乎越来越与屈原作对。

终于有一天,他放弃了,停下桨,跃入江中。

汨罗江,自古以来人们都是这么唤它。

如果只是区区一条江,我相信屈原多喊几个帮手是能逆流而上的。

只怕是,招来尼米兹级航母,也无法与这水流抗争。

因为,这水流,其实代表了一个时代。

中国也可看作没有历史。

哪怕战国也好、明朝也罢,同时代的商鞅被车裂,袁崇焕因反间计以致凌迟于市,这些都是没有过去的历史。

屈原觉得累,那是因为他遭遇到了时代的阻力。

使屈原能孤身奋战如此之久的,是他的爱国忠心。

譬如陈平、韩信,原本是项羽手下,一看跟他干没前途,遂转投刘邦。

而屈原是只会呆在楚国的。

他认为自己是楚国贵族后代,治理好自己的国家理所当然。

也就是说,无论当朝国君如何昏庸无道,比日后阿斗还要像稀泥,他都得尽自己规定的义务,辅佐君王。

这就造成了麻烦。

面对贤君,有屈原如此大臣,那自然良性循环、国泰民安,屈原自身价值也能得到实现。

但是贤君难逢、小人常有,只要君主判断稍有不慎,小人乘虚而入,屈原就更上下受敌了、这和作战类似,歹徒开枪肆无忌惮,警察确受诸多法规的限制。

敌在暗我在明,谗人间之,闲话一多,屈原的政治斗争就失败了。

渔父的话若换个角度去理解,不是“同流合污”,而是“顺应时代”。

依旧是前文所说,敌暗我明的情况下,警察会利用卧底、线人、带罪立功等听起来并不那么光明正大的手段来达成目的。

同样,屈原站在那儿,一副正义凛然的样子,频频提出对国家有益却明显触动贵族利益的改革方案,怎么能不成为众矢之的?范增虽有才能,遇上项羽这般人,越是直谏,效果也就越差。

屈原若能稍稍隐藏一下自己的立场,暗中改革,兴许会有成效。

但最终屈原还是投江了。

他的死留下了什么呢?端午节?还是粽子?端午日人们赛龙舟、抓鸭子,不亦乐乎;我面对餐桌上时常出现的糯米食也再难联想起屈原。

他的如此行为导致失败在那个黑暗的时代是必然结果,但失败并不等同与自杀,别的出路也是有的。

反而,他的死无形中助长了只图利益的官员的嚣张气焰。

我更愿相信屈原是累了倦了失去动力了才放手的。

因为如果是他企图通过自己的一死换取世人的觉醒,那么他多半会大失所望。

楚国灭亡,随后两千年间,只有更浑浊的江水,犹如一条条墨流。

端午节关于屈原心得5文天祥说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是古往今来无数义士烈汉们的特征。

屈原,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生前空有一腔热忱,却报国无门,最后郁郁而终。

面对君王的昏庸,无理的放逐,小人的污蔑,百姓的疾苦,楚国的危在旦夕,他虽毫无办法,但复兴楚国的希望,却一天也没有熄灭过,他一直对楚国还抱有一线希望,一直期盼着怀王能够醒悟。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而楚国的形势依然十分危险。

他越来越老了,对于楚国,他已丧失了希望。

他把自己满腹的忧愁愤恨都写成了诗篇。

他知道楚国已要灭亡,但他死也要死在这片他热爱的土地上。

五月初五这天,他昏昏沉沉的走到了汨罗江边。

他在清澈的江水里看见了自己的白发,心里像波浪一样翻腾起来。

他在江边踱着,他决心用自己的生命去警告那些卖国的小人,激发全国百姓的爱国赤忱。

他解下衣服,奋力向江心一跳。

我不知道他是以何种心情何种脚步来到汨罗江边的,但我知道,站在汨罗江边的屈原,是何等的伟大,何等的无畏。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他的志,他忠诚为国,热爱百姓的宏图大志,这也是他的心,他饱受折磨,无可奈何的失落之心。

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他的爱国精神,已经在中国人民心中生了根。

如今,我沉浸在屈原的伟大人格里,有着畅快淋漓的感觉,我想,如果这是一次心灵的旅行,那么,这一定是次不悔的旅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