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第三章 有机体染色体和基因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册生物三四章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生物三四章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生物三四章知识点本文主要介绍七年级下册生物学课程中第三和第四章节的知识点。

一、第三章:生命的延续——遗传1. 遗传的基本概念遗传是指父母转移到后代的特征和基因的现象,主要通过基因的组合和突变进行遗传。

在遗传中,孟德尔基因定律是基因学研究的重要发现,即一个特征必须有两个基因,一个基因来自于双亲,基因可以分裂,并遵循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2. 遗传信息的表征方式生物遗传信息可通过DNA分子上的四种碱基(腺嘌呤,胸腺嘧啶,鸟嘌呤,鸟嘌呤)来表征。

其细胞遗传信息的表征方式主要是遗传物质的细胞核、染色体、DNA带及所编码的蛋白质。

3. 染色体的基本结构染色体是人或动植物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在有丝分裂时可看到。

染色体由DNA、RNA、染色质、液晶体和核仁组成。

人类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其中一对性染色体,22对体染色体。

4. 遗传突变遗传突变是指DNA分子的变化,其可分为基因突变、染色体突变、基因组突变等,其突变后的基因会造成一些调整,使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影响生命的进化。

二、第四章:生命的多样性——植物1. 植物的形态和生长特点植物的形态因生长环境的影响和进化逐渐变化,植物茎、叶、根、花有不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

植物的生长受到光线、温度、水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还有自身的基因、内分泌调节等影响。

2. 植物的繁殖方式种子繁殖是植物的主要繁殖方式,在进行有性繁殖过程中,受精卵结成种子,然后在适当的环境下发芽生长为植物。

同时还有无性繁殖方式,如分株、扦插、嫁接等。

3. 植物光合作用植物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的过程。

光合作用是植物维持生命和生长的重要来源之一。

4. 植物的分类和分布植物按照子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方式进行分类。

植物分布范围广、有300多万种不同类型,包括水生植物、陆生植物、常绿植物、落叶植物、草本植物、木本植物等,其分布也各不相同。

以上是七年级下册生物学课程中第三和第四章节的主要知识点介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理解这些基本知识,以建立对于生命的延续和生命的多样性的科学意识。

2019年高中生物第三章遗传和染色体本章整合课件苏教版必修2

2019年高中生物第三章遗传和染色体本章整合课件苏教版必修2
本 章 整 合
专题一 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比较
基因的分离定律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 对等位基因的遗传行为,如: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 等位基因的遗传行为,如:
研究 对象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 细胞学 在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彼 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 基础 此分离 色体随机组合
遗传 实质
基因的分离定律 F1 形成的配子类型 遗 传
2 种,比例为 4 种,比例为 1∶1∶1∶ 1∶1 1(或 2n,数量相等) F1 测交后代基因 2 种,比例为 4 种,比例为 1∶1∶1∶ 型、表现型 1∶1 1(或 2n,数量相等) 3 种,比例为 F2 的基因型 32 或 3n,比例略 1∶2∶1 2 种,比例为 22,比例为(3∶1)2 或 2n,比 F2 的表现型 3∶1 例为(3∶1)n ①都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核遗传 ②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两个定律同时起作用。在减数分裂 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等 位基因分离的基础上自由组合 ③分离定律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
(2)性状分离比推断法 ①9∶3∶3∶1→AaBb×AaBb ②1∶1∶1∶1→AaBb×aabb或Aabb×aaBb ③3∶3∶1∶1→AaBb×Aabb或AaBb×aaBb ④3∶1→Aabb×Aabb、AaBB×AaBB、AABb×AABb、 aaBb×aaBb
专题三 概率的基本运算法则 (1)加法定理:两个互不相容的事件A与B的和的概率,等于事件A 与B的概率之和,即P(A+B)=P(A)+P(B)。如豌豆豆粒颜色是“黄色” 或“绿色”的概率,等于它们各自概率之和(其和为1)。 (2)乘法定理: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事件同时出现的概率,等于它 们各自概率的乘积,P(AB)=P(A)· P(B)。如豌豆豆粒出现“黄色”同 时又出现“圆粒”的概率是它们各自概率之积。

初生物第三单元复习(第三章

初生物第三单元复习(第三章

初生物第三单元复习(第三章)1. 引言初生物的第三单元是关于第三章的复习,本章主要涉及生物学中的染色体和遗传基因的概念。

染色体是生物体中一种特殊的细胞结构,而遗传基因则是控制个体遗传特征的基本单位。

本文将系统地介绍染色体和遗传基因的相关知识。

2. 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染色体是生物体细胞核中的结构,它承载着遗传信息。

染色体由DNA、蛋白质和其他分子组成。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能够有效地传递遗传信息,并且在细胞分裂时进行复制和分离。

2.1 染色体的结构染色体的结构可以分为四个层次:染色质、染色体纤维、染色体亚结构和染色体。

•染色质是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它由DNA、蛋白质和其他组分组成。

•染色体纤维是染色质的进一步组织,它在细胞分裂时进行可见的缠绕和解缠。

•染色体亚结构是染色体纤维的更高级组织形态,它由连续的染色体区域组成。

•染色体是最上层的结构,它是染色体亚结构的可见部分。

2.2 染色体的功能染色体在生物体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传递遗传信息:染色体携带着生物体的全部遗传信息,包括形态、生理和行为等特征。

•稳定遗传物质:染色体能够保护遗传物质免受损害,并且在细胞复制过程中确保准确地复制和传递。

•参与调控基因表达:染色体上的基因可以通过染色质的结构和化学修饰来调控基因的表达。

3. 遗传基因的概念和分类遗传基因是决定个体遗传特征的基本单位。

遗传基因由DNA链组成,它包含了编码蛋白质的遗传信息。

3.1 遗传基因的概念遗传基因是指在染色体上的一个特定基因区域,它决定了特定性状的表达。

一个基因可能存在于染色体上的不同位点,不同的基因变异形成了基因的不同等位基因。

3.2 遗传基因的分类根据基因的功能和表达方式,遗传基因可以分为以下几类:•顺式遗传基因:这些基因决定了生物的可观察性状,如花色、眼色等。

•序贯遗传基因:这些基因决定了生物在生长和发育过程中的顺序和时机。

•调控遗传基因:这些基因参与调控其他基因的表达,对生物的生理和行为特征发挥重要作用。

高二生物知识点第三章

高二生物知识点第三章

高二生物知识点第三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在高二生物学科中,第三章是关于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的知识点。

本章主要介绍了遗传学的基本原理以及生物遗传中的常见现象。

下面将以有机的方式呈现给你。

一、遗传学基本原理1. 遗传物质的发现遗传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孟德尔通过豌豆的实验证明了遗传物质的存在,并提出了遗传物质的基本规律。

随后,DNA(脱氧核糖核酸)被确认为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

2. DNA结构的解析在20世纪50年代,华生和克里克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这一发现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DNA由四种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和鳕胸腺苷)组成,通过碱基对的配对方式,形成了稳定的双螺旋结构。

3. 遗传信息的传递遗传信息是通过DNA中的基因来传递的。

基因是生物体内携带遗传信息的最小单位,它决定了个体的性状和特征。

通过DNA 的复制和转录,基因信息得以传递和表达。

二、遗传的基本规律1. 孟德尔遗传规律孟德尔通过对豌豆的实验发现了遗传的基本规律,即性状的遗传是离散和分离的。

他总结了两个重要的规律:显性规律和隐性规律。

2. 随机配对和自由组合定律随机配对和自由组合定律是遗传学中的重要规律。

根据这两个定律,基因的组合方式是随机的,遗传信息在每一代中重新进行组合,从而造成了遗传的多样性。

三、遗传变异的原因1. 突变突变是生物遗传变异的一种重要原因。

突变是指基因或染色体的突发性改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突变可以是自发发生的,也可以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2. 随机配对和基因重组随机配对和基因重组是遗传变异的另外两个重要原因。

随机配对导致基因的重新组合和排序,基因重组则进一步增加了基因的多样性。

这些过程使得每一代个体的基因组合都是独特的。

四、遗传变异的意义1. 物种适应性遗传变异在物种的适应性中起着重要作用。

如果一个物种中没有遗传变异,那么在环境发生变化时,整个物种可能会灭亡。

而有了遗传变异,个体的多样性可以提高物种的生存和繁殖能力。

高一生物必修2第三章知识点: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高一生物必修2第三章知识点: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高一生物必修2第三章学问点:基因是有遗传效应
的DNA片段
对人类来说,生物太重要了,人们的生活到处离不开生物。

小编打算了高一生物必修2第三章学问点,希望你喜爱。

1、基因的定义(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DNA能遗传物质的条件:a、能自我复制 b、结构相对稳定? c、储存遗传信息 d、能够限制性状。

3、DNA分子的特点:多样性、特异性和稳定性。

千变万化的碱基排列依次确定DNA的多样性
特定的碱基排列依次确定每一个DNA的特异性
4、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
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依次就代表着遗传信息,而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依次又导致了限制不同性状的基因之间的差别。

归根究竟,生物性状的遗传就是基因通过四种脱氧核苷酸的序列来传递和表达信息的。

总结:基因与染色体(染色质)、DNA、性状、遗传信息的关系
①从基因在染色体(染色质)上的关系看:基因在染色体上具有肯定的位置,并且呈线性排列。

基因与染色体的行为具有一样性。

②从基因与DNA的关系看:每个DNA分子上有很多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片段不肯定是基因) 。

③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看:基因是限制生物性状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④从基因与遗传信息的关系看: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依次包
含着遗传信息。

对于某个基因来说,其“依次”是固定的,而不同的基因,其脱氧核苷酸的依次又是各不相同的。

高一生物必修2第三章学问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生物高一第三张知识点

生物高一第三张知识点

生物高一第三张知识点生物高一第三章知识点生物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探讨着生命的起源、结构、功能及演化规律,每一个学习生物学的学生,尤其是高一生物学学习者,都应该对第三章的知识点有所了解和掌握。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高一生物学第三章的重要知识点。

遗传与变异遗传是指生物体将自己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的过程。

在生物学中,遗传的基本单位是基因。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通过遗传物质的转移和复制来实现遗传。

变异是指在遗传的基础上,由于基因的突变、基因组重组等产生新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过程。

变异使得种群的基因组丰富多样,也为物种的进化和适应提供了可能。

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基因是DNA的一部分,它决定了生物体的遗传特征和功能。

基因主要由编码区和非编码区组成。

编码区是指物种基因组中具有编码功能的DNA区域,编码了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

非编码区是不具备编码功能的DNA序列,但在基因的调控和表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遗传的模式与规律遗传的模式和规律包括孟德尔遗传规律、连锁性状的遗传、基因重组、基因突变等。

孟德尔遗传规律提出了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的概念,为后续的基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连锁性状的遗传是指两个或多个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同时遗传给后代的现象,违背了孟德尔遗传规律。

基因重组指的是在有性繁殖过程中,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重新组合的现象。

基因突变则是指基因的突发性改变,可能会引起生物体遗传特征和表现型的变异。

DNA复制与蛋白质合成DNA复制是指细胞在有性或无性生殖过程中,DNA分子能够通过自身复制产生一模一样的复制体。

DNA复制是生物体遗传信息传递的基础,也是生命物质传承的重要环节。

蛋白质合成是指细胞在遗传信息指导下,将DNA中的基因信息转译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的过程。

蛋白质是生物体体内最重要的功能性分子,参与了几乎所有细胞活动的调控。

突变与自然选择突变是生物遗传中重要的变异因素,它使得种群内个体变异丰富。

自然选择是指由于环境适应性而促使部分个体存活和繁殖的过程,是进化论的核心概念之一。

有机体、染色体、基因组与基因

有机体、染色体、基因组与基因
2 性质:大多数以环状双链DNA的形式存在。 线粒体DNA mtDNA 叶绿体DNA ctDNA
线粒体基因组
不同生物mtDNA大小差异很大。如哺乳动物 的 线 粒 体 基 因 组 很 小 , 长 十 几 个 kb , 只 占 总 DNA的0.5%,每个线粒体中平均有2.6个mtDNA 分子。酵母线粒体基因组84 kb,植物的线粒体 基因组则较大,大多在100kb以上。 线粒体可以有本身的转录和翻译系统,它 编码部分自身所需蛋白和tRNA、 rRNA等。
1986年美国能源部宣布实施这一草案;
1987年美国能源部(DOE) 和国家健康研究院(NIH) 为HGP下拔了经费1.66亿 美元,开始筹建HGP实验 室;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988美国成立了“国
家人类基因组研究中
心”由诺贝尔奖获得 者Watson J出任第一 任主任。
二、世界的行动
1987年,意大利的国家研究委 员会(NRC)组织了15个 (后来发展到30个)实验室, 开始HGP的研究; 1989年2月,英国的HGP开始 启动;
等细胞器,本身不能繁殖,也不能新陈代谢,所以病毒显示生命特征状态的过程, 即不属于真核也不属于原核。但病毒可保存几十年。
烟草 mosaic
病毒
第二节 染色质与染色体
• 染色体由染色质组成。 • 染色质由DNA、蛋白质和少许
RNA组成。 • 染色质和染色体在化学组成上没
有大的区别,只是在构象和形态 上有差异。
无核膜、核仁 极少或无 无细胞骨架 环状、裸露 厌氧或好氧
有核膜、核仁 有
有细胞骨架 线状与蛋白质结合
好氧
三、病毒(Virus)
病毒是不是有机体?是有生命,还是非生命?尚无定论。 病毒感染有机体,引起有机体害病,它是活的,是有生命的有机体。然而

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一)

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一)

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一)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前言:在生物学必修一的第三章中,我们学习了生物的基因组结构和表达,探讨了基因是如何决定生物形态和功能的。

下面是对这一章节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正文:1. 基因和染色体•基因是由DNA组成的,能够编码一种蛋白质或调控其他基因表达的片段。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人类细胞内除了性染色体外,还有22对体染色体。

•每个人细胞内有两条染色体,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

2. DNA的结构•DNA由脱氧核糖(deoxyribose)和磷酸基团构成。

•DNA的碱基有四种:腺嘌呤(A)、胸腺嘧啶(T)、鸟嘌呤(G)和胞嘧啶(C)。

•碱基配对原则:A与T配对,G与C配对。

3. DNA的复制•DNA的复制是指将一条DNA分子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复制成两条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复制过程中,DNA的两条链会分开,然后根据碱基配对原则合成新的链。

4. 基因的表达•基因的表达是指基因信息从DNA中转录成RNA,并在翻译过程中合成蛋白质。

•转录是指DNA的信息被转录成mRNA,然后通过核糖体和tRNA的作用合成蛋白质。

•在转录过程中,需要启动子和终止子的存在。

5.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发生了改变,可以是基因的缺失、替代、插入等。

•基因突变可能导致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从而影响生物的形态和功能。

结尾:通过对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基因的结构和表达,以及基因突变对生物的影响。

这些知识点对我们深入理解生物的本质和进化过程非常重要。

希望通过本篇总结,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

请大家继续加油学习,探索更广阔的生物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病毒(virus 寄主为动、植物) 使用真核生物的遗传法则 噬菌体(phage 细菌病毒) 适应了原核生物的遗传策略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区别:
核膜 核仁 染色质 细胞壁 细胞器
原核细胞
无核膜,故无成形的 细胞核 无
只有裸露的DNA,无 染色质
由粘多糖构成 没有内质网、高尔基 体、线粒体、叶绿体
真核细胞
46(23) 20(10)
☆ C值(C-value):在真核生物中,每种生物的单倍体 基因组的DNA总量总是恒定的,称为C-值【Cvalue is the quantity of DNA in the genome (per haploid set of chromosomes).】
C是每种生物的一个特征,不同生物之间差别很大
有核膜 有
有染色质 由纤维素构成
细胞器较多
二、相关概念
☆ 基因组(genome):是指细胞或生物体的全套遗传物 质,即生物体维持配子或配子体正常功能的全套染色体 所含的全部基因(DNA)。
比如人基因组的全长为大约3 X 109对碱基,编码 3-4万个 蛋白分子
细菌或噬菌体、病毒- --单个染色体中所含 的全部基因(DNA)
m-RNA Protein Transacetylase
b、包括功能相关的RNA基因也串联在一起(rrn 操纵元), 如:16S rRNA、23S rRNA、5S rRNA基因转录在同一个 转录产物中
c、蛋白质基因通常以单拷贝的形式存在
d、RNA基因多拷贝 大多数的E.coli菌株都含 有七个rrn (其中六个分布在 E.coliDNA的双向复制 起点附近)
阴影部分为一个门内C-值的范围
植物
动物
真菌 等 细菌
☆ C值矛盾(C-value paradox C-悖理):形态学的复杂 程度与C-值的不一致称为C-矛盾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体现
之一:物种之间--形态学的复杂性和C-值的复杂性不成正相关 a、生物进化程度与C-值的矛盾 两栖类与哺乳类之间 b、亲缘关系相近的生物C-值相差较大 例1:两栖类的C-值范围 例2:一种普通果蝇的基因组为1.4 X108,而一种普 通家蝇的为8.6 X 108
低等真核生物中与形态学复杂程度相关,但高等真核生物 中变化很大 DNA content of the haploid genome is related to the morphological complexity of lower eukaryotes, but varies extensively among the higher eukaryotes.
☻ E.coli的基因结构的特点 a、功能相关的几个结构基因以操纵元(operon)的形式存在
其中包括共同的调节基因、启动子(promoter)、操作子 (operator),在基因转录时协同动作
RegulatoryGene
Operon
i
po
z
y
a
DNA
β -Galactosidase
Permease
第三章 有机体、 染色体和基因( Nhomakorabea、12)
• 第一节 生命有机体 • 第二节 原核生物染色体和基因 • 第三节 真核生物的染色体 • 第四节 真核生物的基因
第一节 生命有机体
一、生命有机体的划分
按照细胞的结构和遗传物质在细胞内的分布,生命有机体可 大致划分为: 原核生物( Prokaryotes )
之二: 与预期的编码蛋白质的基因的数量相比,基因组的 DNA含量过多
例:人类与E.coli编码基因数目的比较研究 E.coli. 4 X 106bp DAN 约编码3000种基因 人类29 X 108 bp 的DNA 是大肠杆菌的700多倍 有上百万个基因???
此外:根据不同细胞中的 mRNA数目来估算表达基因的方法, 哺乳动物的每种表型的细胞表达的基因约为1 X 104个
2、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 (1) 染色体DNA
对数生长期的E.coli (2~4个类核)--丰富的基因组 DNA ◙ 类核中,染色体DNA成分占80%,其余为RNA和蛋白质
◙ 4.6 x 106bp的基因组DNA 与多种DNA结合蛋白质组装成 E.coli的染色体
◙ 基因组DNA为双链环状,总长度为1100~1400μm,1400 个基因都已定位
果蝇基因组 的基因 (Genes in Drosophila genome)
第二节 原核生物染色体和基因
一、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E.coli )
1885 Theodor Escherich (德国) 原命名为 Bacterium coli 将其属名改为 Escherichia 是为了纪念发现者
(2) 质粒DNA (plasmid DNA) 细菌中另一类遗传物质
环状DNA,存在于染色 体之外,能自我复制
质粒也携带许多基因, 如:抗生素抗性基因
1、大肠杆菌在实际工作中 的重要性
经常被当作是所有生物的 原型(archetype)
a、在实验室中容易操作
b、生长迅速,要求营养物质简单,能进行很多生理生化过程 c、其有性生殖的存在使得遗传学的研究成为可能(遗传杂
交、遗传性状 存在性状 ) d、能够供应细菌病毒的生长,使病毒的本性即病毒扩增的
深入研究成为可能
真核生物( Eukaryotes ) ☆ 原核生物( Prokaryotes ) 遗传物质--类核或拟核 习惯上也称为染色体
类核或拟核
☆ 真核生物( Eukaryotes )
遗传物质集中存 在于核膜包围的 细胞核中,并与 特殊的蛋白质结 合为核蛋白-- 染色体
☆ 超分子的亚细胞生命形式 繁殖必须在寄主体内进行,因而遗传机制与寄主密切相关
◘ 持家基因(housekeeping gene):有些基因是在所有的 细胞类型中都表达的,即这些基因的功能为所有细 胞所必须(或称组成型基因 constitutive gene)
◘ 奢侈基因(luxury gene):仅在某种特定类型的细胞中表 达的基因
※ 这样整个哺乳动物的基因数目要多于每种细胞的表达数, 估计应该有1 X 105个(不同书上有一定偏差) 约为大肠杆菌的30倍,那么90%以上的DNA功能和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