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农简介
教育传播学 南国农

教育传播学: 南国农导言教育传播学是一门研究教育传播现象和过程的学科,旨在探究教育信息如何通过传播媒介在社会中传递和影响。
南国农是教育传播学领域的重要理论之一,本文将会介绍南国农的背景和理论要点,并探讨其在教育传播学中的应用。
南国农的背景南国农(Ng, Sin-Yee,1955年生)是中国香港教育传播学的著名学者,他从事传媒研究及教育传播研究二十多年,广为人知。
他曾任教于香港大学社会科学学部,研究专长为传媒教育以及传播学的社会影响等。
南国农在教育传播学领域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其中最为重要的理论之一是“认知消息理论”。
南国农的认知消息理论南国农的认知消息理论是他在研究教育传播过程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框架。
根据南国农的理论,认知消息是指通过传媒传播的信息在接受者的认知处理中经历的三个阶段,即感知、理解和记忆。
这三个阶段在教育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影响着信息接收者对所传递的教育内容的认知和理解。
感知阶段感知阶段是信息接收者对教育传播信息进行感知和注意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接收者会对传播信息进行选择性地感知,即根据自身的兴趣和关注点对信息进行筛选。
南国农认为,感知阶段的成功关键在于吸引接收者的注意力,提高信息的关注度。
理解阶段理解阶段是信息接收者对教育传播信息进行理解和解释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接收者会根据自身的背景知识和经验对信息进行理解和解读。
南国农提出,在传播教育信息时,需要注重语言文字的准确性和信息的清晰度,以促进接收者对信息的准确理解。
记忆阶段记忆阶段是信息接收者对教育传播信息进行记忆和保留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接收者会将接收到的信息存储在记忆中,以便后续的回忆和运用。
南国农认为,记忆阶段的关键在于信息的重复和强化,通过不同的方式和媒介传达相同的教育信息,以提高信息的记忆度。
南国农理论在教育传播学中的应用南国农的认知消息理论在教育传播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教育媒介和教育广告等领域。
首先,南国农的理论为教育媒介的设计和制作提供了理论指导。
六盘水师专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问题

第20卷第3期2008年6月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 our nal of L i upans hui T each er s C ol l e geV01.20N O-3J une.2008六盘水师专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问题陈伟(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实验中心;贵州水城553004)摘要: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
吴有良好的获取、处理、传播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对今后参与工作的大学生来说,尤显重要。
关键词:学生;信息;信息素养;培养中图分类号:G40—0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5X(2008)03—0048-02T h e Probl em s of I nf or m a t i on C u l t i vat i on of S t ud ent s i n Li upa nshul T eacher%C oU egeC H E N W ei(L a b C en t er of L i upa nshu i T e ac her s C o l l ege,S hu m h eng553004,Chi na)A bst ra ct:N ow adays it i s ver y i m p or t ant t o enj oy t he a b i li t ie s such鹊ga i ni ng,handl i ng,spre adi ng a nd usi ng i nf or m at i o n as t he coH ege s t udent s w ho w i l l at t end t he j ob i n fu t u re.K e y w or ds:st uden t;i nf or m at i on;ac com pl i sh m ent of i nf o r m at i on;cul t i vat i on21世纪以来.人类正步入以知识经济为主要经济形态的信息社会。
南国农:中国电化教育的奠基人

南国农:中国电化教育的奠基人
文 | 张慕文 刘来兵
南国农(1920-2014)是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 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两面大旗,为中国电化教育学科和
资深电化教育专家、全国教育科学研究终身成就奖获 事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 中国电化教育的
得者、西北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南国农早年在美国哥 奠基人”,被千千万万的教育技术工作者亲切地称为
缅怀
69
现代教育技术在推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2018年4月13日, 教育部印发了《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其中指出要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支撑引 领教育现代化发展。今天,我们在享受教育信息化带来的种种便利时,也不能忘记一个人,他就是在教育技术 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南国农先生。
1980年,电化教育学科两大权威核心期刊——《 电 化教育研究》《 中国电化教育》创办。其中,《 电化教 育研究》由南国农与萧树滋、李秉德一同创办。30多 年来,南国农一直担任《 电化教育研究》的主编。如今, 《 电化教育研究》已经成为面向国内外发行的重要学术
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和RCCSE中 国权威学术期刊。近40年来,《 电化教育研究》作为我 国电化教育的理论前沿高地,在我国电化教育理论研 究、学科建设和事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979年,为了应对电化教育人才不足的困境,教 育部电化教育局委托西北师范学院举办全国性的电化 教育培训班。南国农负责筹办第一期全国电化教育研 讨班。在没有任何经验的情况下,南国农和萧树滋发 动了从兰州到北京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终于,第一 期电化教育研讨班于1979年6月在西北师范学院开班。 这期研讨班,吸引了全国40余所高校的50多名教师参 加。虽然,此次研讨班只有短短两个月,但是它有着 巨大的意义和影响。参加这一期研讨班的成员后来都 成了全国电化教育机构的骨干,在中国电化教育的建 设和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技术学界都 尊称西北师范学院是电化教育界的“ 黄埔军校”,在 学术界一度传为佳话。
2022西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西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目录第一章考前知识浏览1.1西北师范大学招生简章...................... 1.2西北师范大学专业目录........................1.3西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历年报录比.......1.4西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初试科目解析......第二章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就业前景解读2.1西北师范大学专业综合介绍.................2.2西北师范大学专业就业解析.................2.3西北师范大学各方向对比分析.......第三章西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内部信息传递3.1报考数据分析..............3.2复试信息分析..............3.3导师信息了解........第四章西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初试专业课考研知识点4.1参考书目分析..........4.2真题分析................4.3重点知识点汇总分析(大纲)....第五章西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初试复习计划分享5.1政治英语复习技巧5.2专业课复习全程详细攻略5.3时间管理策略及习题使用第六章西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复试6.1复试公共部分的注意事项6.2复试专业课部分的小Tips西北师范大学(050105)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共有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唐宋文学、元明清文学、近代文学、国学与华夏文明六个研究方向。
【学科概况】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语言文学下设的二级学科之一。
本学科以唐代文学研究为龙头,别集研究、地域文学研究、佛教文学研究并重,带动其他文学研究协调发展。
重视传统方法与新方法整合运用,将文学研究、文献研究、比较研究相结合。
突出文学资源的属地特色,强化资料库建设,将丰厚的研究成果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
【培养目标】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批判思维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南国农老师介绍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的要求
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指导下,用三种 技术,做两件事情,实现一个目标。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的要求
教育思想
理论指导 三种技术
现代教学观、现代师生观、现代人才观、学习时空观
现代传媒技术、现代媒体技术、教学设计技术
两件事情:开发、利用教学资源和优化教学过程 一个目标
建立新型教学模式为核心的现代教育体系。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要求
理论指导
贝罗的SMCR理论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要求
理论指导
赞可夫的发 展教学理论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要求
理论指导
巴班斯基的 教学最优化 理论
出版著作(部分) 1984年,《电化教育基础》,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5年,《电化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年,《教育传播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年,《电化教育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信息化教育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年,《信息化教育概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年,《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史》,人民教育出版社。学术论文(部分) 南国农,80年代以来中国电化教育的发展,电化教育研究,2000,12 南国农,90年代以来我国的五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电化教育研究,1996,6 南国农,成功协同教育的四大支柱,开放教育研究,2006,10 南国农,电化教育与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电化教育研究,1997,1 南国农,电教实验发展的新阶段_在电化教育促讲中小学教学优化课题阶段成果交流研讨会上的讲话 南国农,对我国电化教育深入发展的思考,中国电化教育,1997,12 南国农,发展现代远程教育_中国之路,现代远程教育,2005,2 南国农,高校信息化教育课程_教材教法浅析,电化教育研究,2004,11 南国农,教育传播学研究:一个需要关注的领域,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南国农,教育技术理论体系的重构_路线图,现代教育技术,2010,4 南国农,教育技术理论研究的新发展,电化教育研究,2010,1 南国农,教育技术学科建设_中国道路,电化教育研究,2006,1 南国农,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几个理论和实际问题_上,电化教育研究,2002,11 南国农,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几个理论和实际问题_下,电化教育研究,2002,12 南国农,面向21世纪的中国电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1996,3 南国农,让信息技术有效地推进教学改革,中国电化教育,2007,1 南国农,世纪之交_电教者的使命,电化教育研究,1998,1 南国农,我国22年电教发展留下的三笔宝贵财富,2000,10 南国农,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_新使命,电化教育研究,2011,12 南国农,新世纪信息化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推进14345工程,电化教育研究,2003,12 南国农,信息化教育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电化教育研究,2009,8 南国农,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上,电化教育研究,2001,8 南国农,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下,电化教育研究,2001,9 南国农,怎样理解信息技术及其教师素养形成,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1 南国农,中国教育技术发展概述,现代远距离教育,2010,5 南国农,中国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的发展道路,电化教育研究,2005,9 南国农,追踪电教:难忘的回忆与未来的思考,中国电化教育,2011,9
教育技术学十位国内外著名专家

1、南国农(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导,现任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网络学院名誉院长,国家级学术刊物《电化教育研究》杂志主编,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顾问,西北五省电教协会理事长,甘肃教育学会会长,甘肃省政协常委等职务。
主要研究方向: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原理详细资料:1943年毕业于前国立中山大学教育专业,1947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研究院攻读比较教育与视听教育专业,获硕士学位。
1953年任教国立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系,1978年以来,致力于我国电化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
著作甚丰,主编我国第一本《电化教育学》《电化教育学》和《电化教育研究》杂志,是当代知名的电化教育专家,在全国电化教育界享有崇高威望。
科研方向是:电化教育理论,教育传播学和电化教育试验研究等。
南先生曾于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8年获得甘肃省教学名师奖,2010年获“中国教育技术事业杰出贡献奖”,2010年获“情系陇原、献身教育”特别荣誉奖,2011年获得全国教育科学研究终身成就奖等。
成就:1978年以来,电化教育重新起步,南先生、萧先生一起从理论和实践上竖起电化教育这面大旗,使电化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1978年,将电化教育赋予了教育的身份进入教育学。
1979年——1982年,在西北师范大学举办了电化教育研讨班,被誉为中国电化教育的“黄埔军校”。
1980年,创办《电化教育研究》杂志,该杂志成为电化教育的理论阵地。
1983年,在华南师范大学创办新中国第一个电化教育本科专业。
1984年——1990年,担任全国电化教育课程教材编审组组长,该组现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先后担任该协会的负责人有南国农、顾明远、何克抗、徐福荫。
1990年以后,担任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顾问等职。
代表作品:《电化教育基础》《电化教育学》《教育传播学》《信息化教育概论》《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史》2、何克抗(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现任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
国内教育技术学专业知名导师及著名学者介绍(供专业考研同学参考)

一、教育技术学部分知名导师介绍1.何克抗(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现任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
我国一位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
主要学术兼职有:***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全国教育技术学研究会理事长等。
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中文信息处理2.李克东(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导,国家级重点学科教育技术学学科带头人。
***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高等师范学校计算机教育指导组副组长,担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等多项学术兼职。
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技术科学理论、计算机辅助教育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及多媒体计算机技术。
3.南国农(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导,现任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网络学院名誉院长,国家级学术刊物《电化教育研究》杂志主编,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顾问,西北五省电教协会理事长,甘肃教育学会会长,甘肃省政协常委等职务。
主要研究方向:电化教育4.祝智庭(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导、校教育信息网络中心主任。
***高校教育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师范院校计算机教育指导委员会专家,***现代远程教学资源建设项目专家,***基础教育司教育资源建设项目专家工作组副组长。
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技术5.桑新民(南京大学)教授、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教育技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等。
2003 年获首届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教学设计与教学资源开发6.丁新(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导。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
教育技术学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之一。
长期从事教育技术和远程教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较为系统地引入了国际远程教育基础理论,多次参与***有关远程教育重大改革和发展项目的设计与论证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远程教育7.徐福荫(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导。
现任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院长、信息传播研究所所长、教育技术学学科教育电视方向学术带头人。
南国农的学术贡献

南国农的学术贡献南国农先生是中国著名的电化教育专家和现代教育技术先驱,他的学术贡献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电化教育学、中国电化教育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信息化教育、数字化学习、教育信息化、信息教育学科以及电化教育人才的培养。
1.创立电化教育学:南国农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电化教育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电化教育学。
他深入研究了如何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国的电化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
2.推动中国电化教育的发展:南国农先生积极推动中国电化教育的发展,通过各种途径宣传和普及电化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他组织编写了多本电化教育方面的教材,为培养电化教育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
3.倡导现代教育技术:南国农先生始终强调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性,主张将新技术引入教育领域,以促进教育的现代化。
他积极倡导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等技术手段,推动了中国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4.关注信息化教育:南国农先生非常关注信息化教育的发展,他认为信息化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趋势。
他深入研究了信息化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和建议。
5.推动数字化学习:南国农先生积极推动数字化学习的发展,他认为数字化学习是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重要学习方式。
他倡导使用数字化资源和学习平台,以促进教育的普及化和个性化。
6.促进教育信息化:南国农先生始终强调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主张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
他积极参与制定了中国教育信息化的政策和规划,为推动中国教育信息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7.建立信息教育学科:南国农先生认为信息教育学科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积极推动信息教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他组织编写了多本信息教育方面的教材,为培养信息教育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
8.培养电化教育人才:南国农先生非常重视电化教育人才的培养,他认为电化教育是推动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他积极培养和发掘电化教育人才,通过各种途径为电化教育领域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
总之,南国农先生的学术贡献不仅为中国电化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推动了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国的普及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南国农先生人生轨迹中受到的教育与启示庄为其西安交通大学西安 710049南国农先生为正直、慈祥随和、博学多才、执著追求、治学严谨,在教学战线上几十年如一日,他的勤奋和执着追求的事业心一直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深为大家所敬仰和爱戴,他将毕生精力,致力于我国的教育科学研究与实践中,他为推进我国的教育现代化不遗余力,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今年他八十大寿了,首先让我代表大家祝他健康长寿,对他热爱祖国,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对教育事业的一片丹心,无私奉献精神表示崇高的敬意!我与南国农先生初识于1979年2月。
1978年秋我与许多早期参加电教工作的老同志一样从不同的教学工作岗位上调到电教工作的岗位,1979年2月春节前夕教育部在上海召开了教育电影工作会议,陕西省高汝淼和我二人应邀出席,这次会议的组织笄人就是周君达同志。
后来,周君达同志又邀请我、高汝淼和清华的丁连发同赴苏州参加“全国教学电视教材编导研讨会”。
在这次会议上我初识了南国农、萧树滋二位教授,参加这音乐会会议的还有华师的李运林、李克东等20多位老师,当时我们都还是初踏上电教门,第一次知道在国外有现代教育技术专业,萧、南二位是早期从国外回来的教育技术的研究生,是电化教育的先驱者。
至今给我印象非常深的是第一次听到二位先生的发言:一是讲电化教育在国外的名称;二是电化教育的作用应该从扩大教育规模,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三个方面着眼;三是教育片首先要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入手;四是教学片的总称国外统称为教学媒体,我们应该根据中国教学特点可称为教材,如教学电影教材,教学电视教材,我们认识要统一,名称要统一,要有中国特色,所以这次会议的名称第一次用了“教学电视教材编导研讨会”。
这也就是后来南国农先生电化教育定义所提出的“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媒体恰当结合,传递教育信息,以实现教育最优化”的原始思想观点。
1980年5月中央电化教育馆在北京举办教育电影、录像编导学习班,在编导班上观摩了各单位带去的11部教学电影片和48部教学录像片,并从中选出了西安交大的《材料力学绪论》、清华大学的《边杆机构》等8部教学电影、电视片,向教育部领导汇演,得到了教育部领导肯定。
这是中央电教馆在研讨会的第一批电教自编自制的实验性教学影视教材成果。
现在看来,这批早期的成果虽然很不成熟,但却是在正确理论指导下迈出了可贵的第一步,使我们的教学片编制一开始就具有中国的特色,具有教学性与科学性的特性。
回首几十年来电教发展的里程,深深感到这与南、萧二位老师的指导是分不开的。
我们第一代电教工作者在南、萧二位老师指导与教导下,走过了二十多年,从南老师学术思想、电教研究与实验中学到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尤其是他的人格魅力,使我深深感到在南国农先生身上有一股精神力量,我们可以在他的人生轨迹中得到很我教益与启示,更能让新一代的青年学者从南国农先生的成功之路中找到如何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答案。
我的体会是:一、有一个执著追求:做一个有胆识的、开拓的、有创造性的教育工作者南国农先生出生于1920年革命烽火最激烈的江西,从辛亥革命到北伐战争再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江西都处在国内革命战争的前沿。
中国人民在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瓜割后的满目苍夷中再次步入军阀战争,人民革命斗争的战火之中,人民民不聊生,国家贫穷落后,在五四运动之后,西方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民主主义思想在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中广泛传播,俄国革命的一志炮响,马列主义又传入中国,新时代的号角使中国的青年一代觉醒起来。
南国农先生童年、青年时代在家乡就受到爱国主义思想深刻的影响,特别是“九·一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国难当头,抗日烽火已燃遍全国各个角落,“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燃烧了每个有志青年的胸膛,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抗日的浪潮已发展到高峰,当时南国农正就读于南昌心远中学,在老师们的教育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已深深印入莘莘学子之心。
南国农是学校里的优秀学生,更有着强烈的爱国意志和救国热情,他便开始副食同学走上街头,宣传抗日。
19378年“七·七”芦沟桥事件爆发,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华北,继而发动淞沪战役,攻占上海,全国人民再也忍不住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而奋起抗战,他在1938年高中毕业那年,又毅然联合清江县在上海、南昌读书的同学,组织“抗日巡回话剧团”,由他担任副团长,副食剧团南下宣传抗日,在街头演出“放下你的鞭子”等街头话剧,在赣北到赣南影响都很大,他当年才18岁,在特殊年代特殊的环境中,便在抗日熔炉中锻炼了顽强的革命意志和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1939年抗日战争初期,南国农到达抗日后方,进入了迁移到云南的中山大学教育系学习,后又被同学们选举就任中山大学的学生会主席。
在学习与工作中,他与在中山大学执教我国著名爱国剧作家洪深先生交往甚深,受到洪深先生的爱国思想影响更深,此时正是他风华正茂的青年时期,他在学习与工作中懂得了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前途紧紧联系在一起,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处于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一个爱国青年应该将学习与中化民族的抗日解放相结合,要唤起全民族、全人民起来抗击日本侵略者。
他是学习教育哲学的,他的爱国思想自然而然地很容易接受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救国论”,这也是当年很多知识分子承寻找的救国之路。
陶行知是著名的教育家,在国内有很大的代表性,人的教育救国理论深得人心,尤其在青年学生中深得人心。
陶行知提倡“生活教育”,主张用教育的力量“来达民之情,遂民之欲,把天理与人欲打成一片”,他主张前进教育,中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争取大众解放的生活教育,负有历史使命,推进大众教育、平民教育以保卫中国领土主机的完整,争取民族之自由、平等,就成了每个“生活教育”教育家不可推卸的天职,要拿抗战的生活去克服妥协的生活;他的积极反对消极抗日的投降派,主张把教育与抗日结合起来,正确处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应该把生活教育与中华民族的解放,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紧密结合起来,应该用各种手段,包括文艺宣传,戏剧形式等去唤起民众,组织民众,教育民众,换救中国。
南国农在中山大学学习期间对陶行知的教育救国思想,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观”,“教学做合一”,“大教育观”的思想深深扎下了根,这就是他立志要找寻的救国之道。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的责就是教育救国,他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要学好自己选定的教育专业,研究教育理论,把教育事业作为自己崇高的天职,他崇拜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更崇拜陶行知热爱祖国及他坚贞不屈,为人正直,不畏权势,无私无畏的人格魅力。
他更将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名言:“在教育界,有胆量创造的人,即是创造的教育家,有胆量开辟的人,即是开辟的教育家,都是第一流的人物”作为座右铭。
他立志要在一生中把教育事业作为自己实现救国理想的职责,向陶行知先生学习,争取做一个有胆量创造、有胆量开辟的教育家而奋斗终生。
他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信念,1943年大学毕业后,就被当年著名的教育家、教育部长朱家骅选中去教育部工作。
他又将全部的业余时间投入宣传抗日的文艺工作中,经洪深先生的介绍,积极参加爱国话剧的演出工作,去实践陶行知先生倡导的要用各种手段去唤起民众,教育民众,组织民众,换救中国,急取抗日战争的早日胜利。
他在教育部工作一年多以后,又坚决要求朱家骅让他去进行“生活教育”的教育实践,象陶行知一样去办实验学校,受到朱家骅的高度赞赏,同意他的请求派他出任教育部直属的国立“青木头中学”的校长,不久,抗日战争胜利,亥校随教育部迁回南京,改为“国立社会教育学院附中”。
南国农在教学实验的几年中按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办学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教育界有一定的影响,南国农的治学才能初露了头角。
1948年初,英国教育代表团来访,他有机会参加了接待工作,南国农办学成就得到了英国代表团的肯定,也得到朱家骅的赏识,使他有机会得到去英国回访的良机,又得到朱家骅的批准,继萧树滋先生之后,有机会到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研究院去深造,有机会与陶行知一样得到陶行知先生的老师、叛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指导,使他实现自己的教育救国理想能得到理论上的提高、实践上的锻炼。
他选择了比较教育,深入研究各国名家的教育思想,使他在教育思想上更上了一层楼,为争取做一个有胆量创造,有胆量开拓的教育家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1950年在祖国解放不久获得了硕士学位。
二、有强烈的爱国精神:在美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带头回归祖国1948年南国农进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研究院,与萧树滋又在一起。
他们二人都是由朱家骅批准选送去深造学习现代教育与教育技术的,很明显朱家骅对他们寄予厚望。
因为朱家骅是当年国内著名的学者,在知识界中有较高的声誉,有较大的影响,他在国内的威望也被蒋介石所利用。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贪污腐败,民心丧尽,官商投机倒把,物价飞涨,金融严重恶化,加上蒋介石的法西斯统治,特务警察横行于市,人民没有民主自由。
国民党发动内战,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学生运动燃遍了整个中国。
南国农在学校工作看到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政治上的反动,教师已到了教不下去、学生也到了学习不下去的时候了,加上许多正义的知识分子为了民主自由,在斗争中惨遭杀害和被捕坐牢,使他十分痛心,有良心的中国知识分子无不切齿痛恨,随之他加入了反蒋的行列。
不久,他到了美国与萧树滋在一起。
此时树滋已与在美国的冯玉祥将军一起,担任冯玉祥的私人秘书,参加了由宋庆龄、何香凝、李济深等国民党元老领导的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并参加了1948年初在美由冯玉祥、唐明照、赖亚力等发起成立的,由中国共产党、民革、民盟等爱国民主人士组建的《美洲中国和平民主联盟》,实际上领导的是美共中国局书记唐明照。
唐的公开身份是华侨日报社长,总编辑是赖亚力,实际上是中共在美国华侨中办的报纸,是由周总理直接领导的。
该联盟在冯玉祥领导下在美展开了反蒋反内战的爱国和平民主等宣传活动。
南国农到美国后也随萧树滋进行了多方面接触,交识了不少爱国人士,参加了反蒋、反内战活动,接受了很多爱国主义教育,思想观点比较鲜明。
与此同时,他结识了留学生中许多有志爱国青年和进步人士,更明确自己要走什么道路。
在美国与他志同道合、有共同语言的朋友中有华罗庚、老舍等,他们都对中国贫穷落后,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深表不满,对中国前途忧心忡忡,大家在一起探讨救国之道,心心相印。
他们从美国生活杂志中看到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介绍,由衷地产生崇拜之情,并对中国共产党寄予极大希望。
以后他又参加了中国留学生同学会,结识了朱启贤、何基等爱国留学生,在他们中间更多地了解到国内革命斗争的情况,又人《华侨日报》看到国内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国民党军队兵败如山倒,蒋家王朝面临灭亡,看到了中国希望之光,他深感喜悦与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