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案例分析
精神分裂症案例

精神分裂症案例
小莹,现年24岁,某专科学校毕业后在某外贸部门搞财务。
其身材苗条、面容姣好,虽未身着名牌服装,因会搭配穿着和修饰,故穿着打扮非常得体,显得贤淑且端庄秀丽,在读专科学校时被同学誉为“校花”,整天被充满爱慕之心的男同学捧着、追着。
20岁大专毕业参加工作后,开始颇受单位的男士们的“关注”。
但近2年来,同事们渐渐发现小莹不再像以前那样梳妆打扮,穿着也不再得体,常常是邋邋遢遢的,身上也发出一阵阵浓烈的汗臭味,上班迟到早退,工作效率明显下降且总是出差错,对领导、同事与家人、朋友的关心、询问不理不睬,对年老多病的父母漠不关心,不论谁问她问题,均回答极为简单。
小莹的姑姑来广州出差,发现其种种异常并详细询问了其父母以后,怀疑其可能有“心理问题”而带到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精神科就诊,经详细的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精神检查,精神科的专家诊断小莹患有“精神分裂症”。
分析:精神分裂症常起病潜隐,发展缓慢,初期有时只表现为懒散,随着疾病的加重,会有思维障碍、情感淡漠、幻觉、妄想等。
然后社会功能受到严重损害,整个精神活动趋向衰退。
小莹缓慢发病,应答问题简单,情绪反应平淡,对家人,对自己漠不关心,缺乏生活的动力,社会功能,工作能力等受到影响,考虑为精神分裂症。
当发现周围有类似症状的人,要多关心他们,必要时送医院确诊。
精神分裂症案例分析

精神分裂症案例分析12社2 120114018 李纪丹精神分裂症患者是一类特殊的群体,很多的家属和朋友在面对家人异常行为表现的时候,不知道患者是处在一种病态的状态之下,希望能够通过解释和讲道理帮助患者减轻症状,但是往往不能如愿,患者在这种病态之下很难能够听进别人的话,对自己的状态也不是很清楚,自知力比较差,需要家属主动要求患者就医才能帮助患者改善症状。
通过《犯罪心理》中里奥.詹金斯的案例进行分析。
一、一般情况介绍里奥.詹金斯男性三十岁左右曾在疾病控制中心任实验助理二、主要症状表现里奥左臂曾患带状疱疹,对其注射疫苗进行治疗后因药效原因产生瘙痒感。
医生对其解释是药物正常反应,药效过后就会转好。
但是里奥坚持认为医生在注射疫苗时添加了蟑螂幼虫,并且医生们在合谋置他于死地。
在药效过后仍产生幻觉,看见自己手臂皮肤内有蟑螂在蠕动。
并且坚信一切都是国家和政府的阴谋,不相信医生的诊断。
曾绑架新闻调查记者想让其报道自己体内的虫子,揭露阴谋。
失败后,又绑架一名科学家。
曾抽出自己的血并认为自己的血是黑色的,自己生了病。
当科学家指出血是正常的红色时,里奥认为是科学家污染了样本。
并且在科学家指出他可能精神方面有些问题时,狂怒将科学家杀害。
曾经将自己手臂皮肤割开为了取出在其中爬行的虫子。
在餐厅会认为饮用水都有问题,已经被政府动了手脚,目的是让所有人被感染。
坚信自己正在被国家追杀,因为自己正努力将国家和政府的阴谋揭露。
会将朋友的敲门声幻听成警察上门抓捕的声音。
三、症状分析根据DSM-IV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来看特征性症状有妄想、幻觉和明显的紧张状态。
并且这些症状均在一个月内有明显表现。
社交或职业功能不良:六个月以前就从原工作单位辞职,没有再次出去工作。
表现出自起病以来在显著较长时间内,一个以上重要的方面的功能如工作、人际关系或自我照料明显的较起病前差的多。
病期:病情的持续性表现已有六个月,在这六个月内至少一个月符合特征性症状。
法律精神医学案例个案(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张某某,男,35岁,已婚,某市居民。
因反复出现幻听、妄想等症状,被家人送至当地精神卫生中心就诊。
经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张某某在患病期间曾多次出现伤害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严重危害了社会治安和他人的人身安全。
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公安机关对张某某进行了法律精神医学鉴定。
二、诊断过程1. 初诊张某某首次就诊时,表现为幻听、妄想、思维紊乱等症状。
精神检查发现,患者对幻听内容有明显的恐惧、焦虑情绪,对妄想内容坚信不疑。
此外,患者还伴有明显的睡眠障碍、情绪不稳定等症状。
2. 鉴定过程(1)询问病史:详细了解患者患病以来的症状、病程、治疗经过等。
(2)精神检查:对患者的认知功能、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
(3)躯体检查:排除躯体疾病导致的精神症状。
(4)实验室检查:进行脑电图、影像学检查等,排除脑部器质性病变。
(5)心理测量:进行量表评估,如SANS、SAS等,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根据以上检查结果,结合临床经验,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三、法律精神医学鉴定1. 鉴定目的评估张某某的精神状态,判断其是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2. 鉴定过程(1)询问病史:了解患者患病以来的症状、病程、治疗经过等。
(2)精神检查:对患者的认知功能、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
(3)评估患者的刑事责任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判断患者是否具有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根据以上检查结果,鉴定结论为:张某某患有精神分裂症,目前处于急性期,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四、案例分析1.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精神疾病,具有病程长、病情反复、社会功能受损等特点。
张某某在患病期间,因精神症状的影响,多次出现伤害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严重危害了社会治安和他人的人身安全。
2. 在此案例中,法律精神医学鉴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对张某某的精神状态进行评估,确定了其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从而为其提供了法律依据。
讨论式案例分析模式- 精神分裂症案例

如患者要求出院,你如 何处理?与患者及其家 属就出院问题迚行沟通 的重点内容有哪些?
补充病史:由患者丈夫决定非自愿住院治疗。 入院常规检查多数结果正常,但血钾、钠略 低。减量奎硫平至400mg/日,合并帕利哌酮 缓释片3mg/日,3天后加到6mg/日,并继续 合并氯硝安定4mg/日。约10天病情开始改善, 无明显药物反应。遂在1周内减停奎硫平,换 成帕利哌酮缓释片9mg/d。此后患者病情持 续改善,住院1个月,幻听、妄想均消失,睡 眠好,但仍有猜疑,并有锥体外系副反应。
应制定怎样的维 持治疗方案?
补充病史:由患者丈夫决定非自愿住院治疗。 入院常规检查多数结果正常,但血钾、钠略 低。减量奎硫平至400mg/日,合并帕利哌酮 缓释片3mg/日,3天后加到6mg/日,并继续 合并氯硝安定4mg/日。约10天病情开始改善, 无明显药物反应。遂在1周内减停奎硫平,换 成帕利哌酮缓释片9mg/d。此后患者病情持 续改善,住院1个月,幻听、妄想均消失,睡 眠好,但仍有猜疑,并有锥体外系副反应。
下一步如何处理? 为什么?
补充病史:门诊给予喹硫平治疗, 一周内 逐步加量至600 mg/d。病情继续加重,失 眠及行为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明显。 两周后复诊精神检查: 接触被动,由其丈夫及弟弟拉入诊室,情 绪极为紧张,可查出大量言语性幻听,内 容如前,仍存在明显被害妄想,且更多涉 及家人,为此夜间不敢入睡,甚至彻夜不 眠。
谢谢参与
关键讨论点: 1 、幻听和被害妄想在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中的 价值? 2、精神分裂症的起病年龄和预后的关系?维持 治疗的重要性?
参考信息: 幻觉和妄想都是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 持续存在的言语性幻听和原发性妄想均具有 诊断价值;起病年龄较晚有利于预后。维持 治疗对于减少复发或再住院具有肯定的作用。 (《精神病学》人卫 第5版)
18精神分裂症药案例分析及测试

精神分裂症药案例分析
拓展提高
患者,男性,22岁,因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入院治疗。 医生给予氯丙嗪口服,300mg,一日2次。治疗7周后 患者精神症状有所好转,但出现肌张力增高、动作迟 缓、流涎、手抖、坐立不安、反复徘徊等现象。 1.请分析该患者的药用的合理性? 2.对于该患者应采取哪些用药护理措施? 3.如果这些表现持续存在,应采取何种措施对抗?
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规划教材
护理药理学(用药护理)
Pharmacology in Nursing
精神分裂症药案例分析及测试
精神分裂症药案例分析
任务导入
精神分裂症药案例分析
1.说出使用盐酸氯丙嗪的目的是什么? 任务描述 2.患者用药后会有哪些预期表现?
3.针对此患者,护士应如何完成用药护理程序?
精神分裂症药的练习测试
3. 患者,男25岁,精神病急性发作时肌内注射氯丙嗪,站立时
晕倒,诊断为直立性低血压。根据患者的情况,应该选用下列
哪种药物救治(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肾上腺素 B.糖皮质激素 C.氯丙嗪
D.去甲肾上腺素
E.麻黄碱
谢谢
精神分裂症药案例分析
任务解析
1.选用药物的依据
该患者为典型的精神分裂症。可选用吩噻嗪类的 氯丙嗪、氯氮平、利培酮等。该类药物能显著缓 解或消除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兴奋、躁狂、幻觉、 妄想等症状,尤其对急性发作和具有明显阳性症 状的患者疗效佳。
精神分裂症药案例分析
任务解析
2.患者的预期表现
患者用药后原有的症状得到改善。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 和用药时间延长患者很快会出现口干、便秘、低血压、 锥体外系反应、内分泌紊乱甚至精神异常等不良反应, 此时采取对应的护理措施,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须提示医 生调整药物剂量并采取相应的对抗措施。
精神病法律法规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精神疾病已经成为影响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精神卫生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保障精神疾病患者的合法权益。
本案例以患者自愿住院与医疗机构监管的法律纠纷为切入点,探讨精神病法律法规在实际操作中的运用。
二、案情简介2019年,某市精神卫生中心接收了一名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患者李某。
在办理入院手续时,李某表示自愿住院治疗,并签署了《自愿住院协议书》。
入院后,李某接受了相应的治疗,病情有所好转。
然而,在住院期间,李某因病情反复,对治疗效果产生了质疑,认为医院的治疗方案不合理,要求出院。
此时,李某与医院产生了纠纷。
三、争议焦点1. 李某是否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能否自主决定住院?2. 医院在患者自愿住院的情况下,是否负有监管义务?3. 李某要求出院,医院是否应予批准?四、法律法规分析1. 民事行为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八条,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在本案中,李某已成年,且具备一定的劳动能力,可以视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因此,李某有权自主决定住院。
2. 医疗机构监管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第二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住院患者的监管,确保患者的人身安全。
在本案中,医院在患者自愿住院的情况下,负有监管义务。
医院应当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确保患者的人身安全。
3. 患者要求出院的处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第二十四条,患者要求出院的,医疗机构应当评估患者的病情,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决定是否批准出院。
在本案中,李某要求出院,医院应当评估其病情,并决定是否批准出院。
五、判决结果法院审理认为,李某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有权自主决定住院。
医院在患者自愿住院的情况下,负有监管义务,但李某要求出院,医院应予批准。
法院判决:医院应立即批准李某出院,并赔偿李某住院期间的医疗费用。
法律案例及分析启示(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2018年6月,张某某与李某某因琐事发生争执,张某某持刀将李某某刺伤。
李某某经抢救无效死亡。
案发后,张某某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实。
经鉴定,张某某患有精神分裂症,但案发时处于发病间歇期,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二、案例分析1. 张某某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张某某持刀故意伤害李某某,造成李某某死亡,其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
2. 张某某患有精神分裂症,但案发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八条第三款规定,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张某某在案发时虽患有精神分裂症,但已处于发病间歇期,具有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因此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3. 张某某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实,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张某某在案发后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实,符合自首的规定,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三、启示1. 加强对精神病人的监管和救治。
本案中,张某某患有精神分裂症,但未得到及时救治和监管,导致其犯罪行为的发生。
这提示我们,应当加强对精神病人的监管和救治,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
2. 严格审查犯罪嫌疑人是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在办理刑事案件时,司法机关应当严格审查犯罪嫌疑人是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确保案件审理的公正性。
3. 重视自首情节的认定。
自首情节是刑法规定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情节之一。
司法机关在办理案件时,应当重视自首情节的认定,鼓励犯罪嫌疑人主动投案自首。
4.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
通过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引导公民自觉遵守法律法规,预防和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
大学生突发精神分裂症事件的案例分析与启示

大学生突发精神分裂症事件的案例分析与启示本文在对大学生突发精神分裂症实例分析的基础上,得到以下启示:必须建立一套健全的危机管理机制,从而做到事前预警及时,保证信息畅通;事中快速应对,多方沟通;事后消除负面影响,总结经验教训。
标签:大学生;突发精神分裂症;应对策略;危机管理机制一、实例分析1、事件(1)2014年9月13日中午两点,湖北民族学院学生科接到当地派出所电话,声称该院一名大一女生(A同学)报警说有人对她进行性骚扰,接到电话后本人与班主任第一时间向领导汇报并及时赶到派出所,在派出所办公室内,A同学声称有两名男生正在通过电磁波对她进行性骚扰。
民警和我们均判断A同学可能存在精神问题,出现幻觉。
随后,我们将A同学接回学院办公室,并立即联系其家长,其父坦言A同学有过精神病史。
在心理咨询中心专业老师的建议下,我们与A同学进行了谈话,帮助学生尽快平复心情。
第二天家长赶到学校,经家长与学院领导双方协商,同意A同学休学一年,回家治疗,待康复后返校学习。
(2)2015年9月20日凌晨三点,本人接到保卫处电话,了解到本院一名大一学生(B同学)大喊大叫,宣称要跳楼,并且中途有过用刀砍门和踢门的行为。
我们联系到家长才了解到,B同学曾患精神分裂症,随身携带有药,吃药后能有效控制病情。
我们随即劝其吃药,吃药后不久,该生终于在值班室休息。
其父亲赶到学校后,B同学强烈要求退学回家,经过与学院领导充分沟通协商后,其父决定让B同学申请退学。
退学后其父亲与我们联系表达了谢意,并向我们反馈由于病情太重,B同学已经送至当地精神病院治疗。
2、原因分析仔细分析对比这两起案件,不论是事件本身,还是两个学生本人的基本情况,都有很多共同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事发时间。
两起事件都是新生在军训期间突发精神分裂症。
(2)两名学生都有精神病史,并且病因都是因为中学学习压力较大。
(3)两名学生都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来稳定病情,且发病前几天都没有按时吃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分析(5)
蔡**,女,26岁,翻译。
98年2月与男友吵架,失眠,少语,哭,说活着没意 思,前途渺茫,自责,说不是好孩子,做错了许多 事,对不起父母,未治疗,4月自语,说话带死字, “玩死”,“吃死”,疑心别人议论她,认为自己 想的事别人都知道了,说家里有窃听器,5月加重, 说自己怀孕了,是黎明的,要和黎明结婚,大喊要 生孩子了,5月26日入院。
李* ,女,23岁,某饭店职员。
三年前大专二年级实习时,中午饭后腹痛,趴在桌 子上哭,同学问话不答,被送回家。回家后对父母 说她活不了,班里另一个同学在她的饭里下毒,是 因为嫉妒她,想取代她好当班长。第二天跑到班主 任那儿要求辞去班长,恐惧,不敢再去实习。一月 后来就医,就医时不敢与医生交谈,怕医生与害她 的同学是一伙的。追问病史,未引出疑心同学下毒 前有情绪变化。近几日失眠。
维思通2mg/日,两周内加至4mg/日,六周后缓解。
案例分析(4)
江**,女,36岁,医生,未婚。 在家休病假一周(心肌炎,后得知是托朋友开的假。) 同事去家里探望时发现她兴奋,言语乱,手里端着饼说 “来了,来了。”同事问什么来了,她说了一大通,谁 也没听懂,哭笑无常,送来门诊。检查接触差,脸上, 腿上有青紫。问她怎么弄的,答:“昨天把指甲剪了, 你看双手不一样,男女有别,这算什么,他说我破 鞋……”边说边笑,继而又哭。当日入病房,语乱,可 引出可疑物理影响妄想,被害妄想等,听到别人说她破 鞋。 服氟哌啶醇 3mg/ 日,一月症状消失,回忆欠佳,说记不 得了。
谢 谢!
治疗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药物治疗:足量足程
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啶醇、舒必 利等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奎硫 平、阿利哌唑等
电抽搐治疗:适用部分急性期患者 心理及康复治疗:主要用于缓解期病人 维持治疗 针剂 口服药(五氟利多)
案例分析(3)
精神分裂症案例分析
北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济中医医院 神经内科
典型病例(1)
李某,男,42岁,一年前因生意失败,回北京借居在父母家。 入院半年前的一个深夜,患者发现对面楼里有灯光照到自己的 房间。此后渐渐发现街坊邻里常常“话里有话”,内容多涉及 患者的隐私,开始怀疑自己的房间被人录音、摄像。入院前三 个月,患者听到脑子里有一个自称“国家安全部少校”的人同 自己讲话,声称他已成为“全国一号嫌犯”,正在对他实施全 面监控。后又出现一个自称是“老书记”的女声为患者辩解, 说患者是一个好同志。“少校”与“书记”在许多方面都发表 针锋相对的意见,令患者不胜其烦。入院前半个月,患者多次 走访各个政府部门,要求“澄清事实”、“洗脱罪名”,并计 划给世界各大报章写信,申诉自己“受人迫害”的经过。入院 诊断:精神分裂症,偏执型。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最为常见 起病年龄较晚,多在中年 起病较缓慢 以妄想为主要表现,常伴有幻觉 病程进展较缓慢 疗效相对较好
典型病例(2)
佟某,男, 29岁, 19岁进父亲所在的工厂当工人, 生性内向腼腆,胆小。 25 岁后因无女友,屡次要求 父母介绍对象。前后见过 17 位姑娘。最初约会时, 患者很注重自己的仪表,并事先买好不少小吃。后 患者只穿工作服会客,见面时低头看地,不发一言。 同时工作能力逐渐下降,从较有技术的钳工调至车 工、保洁员、门卫,最后病休在家。入院检查时患 者多低头呆坐,对大多数问话无反应,偶尔以点头、 摇头表达意见。在病房内多独处一隅,基本不与他 人交往。入院诊断:精神分裂症单纯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