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公开课教学设计_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一、课程标准内容

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了解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概况。

2、知道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和君主专制制度的实行;

3、了解楔形文字;理解《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和历史价值。

1、阅读“古代两河流域的地图”,分析地理环境对两河流域文明形成的影响,初步学习根据图例,观察地图,提取历史信息的方法;通过地图比较和绘制时间轴,培养历史时空观。

2、阅读有关《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史事”,了解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及该法典的特点,初步学习从历史文献中发现历史信息、分析问题的方法。

3、通过分析法典条文,培养阅读文献资料的能力。使学生知道古代两河流域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人类文明是在适应与改造自然环境中发展起来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古代东方文明是在适应与改造大河自然环境中发展起来的,让学生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

2、两河文明留给人类的文化遗产是宝贵的,必须十分珍视。

三、教材分析

本课课程标准表述为“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本课为世界历史第一单元第2课。这一单元作为世界古代史的开篇,分别介绍古代亚非的三个大河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就是其中之一。再加上以前学过的黄河流域的中国,这些文明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本课分为三个小标题: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巴比伦王国和《汉谟拉比法典》。其结构层层深入,古巴比伦王国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高峰,《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课文对《汉谟拉比法典》的介绍最为详尽,以点见面,让我们以此为窗口,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

四、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初三年级的学生,对中国历史已完整学习,具备初步的历史分析能力,但是世界历史才刚开始系统学习,可通过与中国史联系、对比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世界历史的时空体系。通过给出一些文献、图片资料,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史料,分析史料的能力。

五、重点难点

重点:1、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概况;

2、汉谟拉比的统治和《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

难点:《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和历史地位。

六、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歌曲《爱在西元前》。上课,同学们好!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相信有不少同学听过,歌词里的一些内容和我们今天的学习有关。例如古巴比伦王、汉谟拉比法典、底格里斯河、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泥板与楔形文字。同学们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什么内容了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位置

说到两河流域,它是如何的得名的?出示地图,请同学们观察地图,这里为何被称为两河流域?“两河”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意思是“两河之间的地方”。再出示今日西亚的地图,这里大体上就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这里的地理环境具有怎样的特点?同学们可以回顾一下地理课上对西亚气候的描述。整个西亚地区,大部分是干旱少雨的热带、亚热带沙漠,但在这片狭长的地带却诞生了辉煌的古代文明。为什么呢?因为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不但带来了灌溉的水源,还冲刷出了肥沃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当地的居民充分利用了两河带来的水源和沃土,发展起了灌溉农业,两河文明就这样诞生了。人类文明就是在适应与改造自然环境中发展起来的。

2.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进程

两河流域文明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请快速浏览全文,给两河流域的文明进程绘制一个时间轴。学生通读课文,将时间轴中的重要时间和事件补充完整。

早在约公元前3500年起,两河流域南部就逐渐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这些城邦小国常常混战不休,这块鹫碑就是在战争中得胜的一位国王为纪念战功而制作的,因碑上刻有飞翔的鹫鸟而得名,反映了苏美尔各城邦之间的混战。

到公元前24世纪,两河流域完成了初步的统一。这张图片上阿卡德的国王萨尔贡四处征服,他的领土“从日出处”(东部的埃兰)到“日落处”(西部的叙利亚和巴勒斯坦),从“上海”(地中海)到“下海”(波斯湾)。此后,两河流域几度统一,也屡遭外族入侵和内部战乱。

到公元前18世纪,一位强大的国王出现了,他就是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位国王汉谟拉比。他使得古巴比伦王国成为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一个高峰。一会我们将会详细了解。

古巴比伦王国灭亡后,两河流域还经历了亚述帝国和新巴比伦王国时期。人首牛身雕像是亚述雕塑的代表作之一。新巴比伦王国在联合米底消灭亚述之后,它的一位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为满足王后思乡之情,修建了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可惜现已不存在。

新巴比伦王国后来被伊朗高原上兴起的波斯帝国消灭,它的灭亡标志着两河流域历史独立发展的完结。从此它被一个又一个的外族入侵和统治,直到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入侵并统治这里。

从时间轴我们可以看到两河流域文明在人类历史上出现得很早,到底多早?我们不妨和另外三个亚非文明古国对比一下,学生翻阅本书第一和第三课。约公元前3500年开始,尼罗河下游陆续出现若干小国,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初步统一。古代印度大约是公元前23世纪起,出现了早期文明。在时间轴上同中国对比,中国早期有氏族农耕文明,到公元前2070年建立了第一个王朝夏朝,古巴比伦王国就大约在这一时期,而新巴比伦王国时期,我国则大约处于西周。不过我国的文明一直传承了下来。从时间来看,两河流域文明,在亚非几个文明古国中是属于较早出现的。

再从从空间来看,请在世界历史地图上标出几个亚非文明的位置。从空间分布我们发现,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产生的,亚非地区的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都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所以,两河流域的文明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3.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贡献

那么,两河流域文明有哪些代表性的贡献呢?苏美尔人发明的楔形文字是世界上较早的文字之一。为什么叫楔形文字?因为这种文字是用尖头的芦苇杆或木棒做笔,在未干的软泥板上压刻出符号,符号形状很像一条条木楔子,由此得名。流传下来的泥板文书记载了法律、案件、卜辞、医案、教科书等许多内容。楔形文字的发明有力地推动了西亚文化的发展。

两河文明的历法也很有特色。苏美尔人制定了阴历,以月亮的阴晴圆缺作为计时标准,定每个月29或30天,12个月为1年,每年354天,并通过设置闰月调整阴历和阳历之间的天数差距。

60进位制的发明和使用也是两河流域文明的重大贡献,直到现代世界有些领域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