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第三课《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案

合集下载

3.1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学设计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

3.1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学设计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
4.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学会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
5.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文化发展的现状,提出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建议。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世界各国文化特点,培养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认识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平等与相互尊重。
2.理解文化差异,消除对其他文化的偏见和歧视,培养包容心态。
3.感受世界文化的丰富性和独特性,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4.积极参与文化交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世界文化共同发展。
5.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文化多样性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为构建和谐世界贡献力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重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
-难点:消除对其他文化的偏见和歧视,培养包容心态。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多媒体展示世界各国文化的图片、视频等,让学生直观感受文化多样性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分组合作,探究学习:
-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文化多样性的成因、表现及其影响进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3.1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学设计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本章节“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中,学生将通过系统的学习,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文化的定义、特点及功能,理解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和重要性。
2.掌握世界各国文化的基本特征、主要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3.分析文化多样性的成因,探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冲突与融合的现象。
3.案例分析,深入理解: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案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案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案关于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案4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案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及其差异,确认文化多样性的价值2、能力目标;(1)从民族节日、文化遗产中感受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2)认同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尊重文化的多样。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二、教学重点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三、教学难点尊重文化多样性必然性四、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欣赏不同民族文化的魅力,激活学生探究文化多样性的兴趣,深化文化是民族的,同时也是世界的观点。

五、课时安排 1课时六、教学过程引入:展示各国体育项目、标志性的建筑以上这些体育项目以及各国标志性的建筑显示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即世界文化是异彩纷呈,交相辉映的。

(一)异彩纷呈,交相煇映说一说:故宫和泰姬陵各承载哪些文化内涵?(故宫——整体建筑显示了对称的结构,体现的是皇帝的威严,以及震慑天下的皇权意识。

泰姬陵——做工精致,整个建筑是由简单的几何图形构成,充满浓郁的印度色彩,感觉比较神秘,很有宗教文化的韵味。

)1、民族节日各国文化的多样性体现在民族节日上,展示:我国、外国一些典型的传统民族节日的图片,着重比较一下我国春节与外国圣诞节。

说一说:如何看待“中国年轻一代过圣诞成习惯,几乎跟春节平起平坐”这种现象?(学生各抒己见)引用网上的评论:(1)节日的本质就是一种玩与记忆的约定!中国人有中国人的约定,洋人有洋人的约定。

中国人过洋人的节,实在有些变种的感觉。

(2)我自己对圣诞没有特殊的喜好,也没有特殊的反感。

……外国的圣诞是宗教的圣诞,中国的圣诞是商业的圣诞,我的圣诞,就是自己兴奋的圣诞。

(3)为什么圣诞节、情人节这类洋节日在我们这个有深厚传统文化的国度里获得接受和欢迎,我们究竟应该归咎于洋人的文化侵略还是应该反思我们的传统节日欠缺什么。

高中思想政治《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思想政治《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学 生 小组 合 作探究
学 生 总
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4、视频的最后用多种文字展示相约北京,体现了我们对待文化多样性是怎样的态度和原则?
(二)怎样尊重文化多样性?
1、态度:
2、原则:
两道题
结合同学们现实生活中的经验, 想一想哪些东西还可以申报
小 组 讨论
回答
小 组 合作
理解文化多样性的价值与意义, 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树立各民族文
化一律平等的态度。
教学重点
世界文化多样性;尊重文化多样性。
教学难点
世界文化多样性。
教法学法
1.自主学习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3、合作探究学习
教具
多媒体、教材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知识结构
学生活

导入
展示课件过渡
展示图片
展示
欣赏一曲《梅花三弄》,大家猜猜所使用的是什么乐器?
文化是民族的(体现文化的个性),原因是什么
2、中国向现文化的共性),原因是什么
三)文化是世界性和民族性的统一
3、短短几分钟的视频,出现那么多的中国印记,这些印记对中华民族和世界来说有什么意义?
三、尊重文化多样性
(一)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镜头一:猜猜民族服饰? 镜头二:猜猜国家建筑?
大家很快能够从图片中判断出哪个国家, 说明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第三课第一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民族节日知多少?
1、民族节日
(1)含义
2018年法定假日的安排表
古琴
自 由 回答
学 生 自由

高中政治必修三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三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三教案高中政治必修三教案1《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民族节日、文化遗产的认识,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及其差异,确认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二)能力目标;(1)从民族节日、文化遗产中感受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2)认同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尊重文化的多样。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教学重难点重点:文化多样性难点: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各具特色。

不同的国家、民族具有各自特色的文化,这使世界文化呈现出争妍斗艳,五彩缤纷的景象。

如何正确认识、对待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这是本节课探究的问题。

(二)讲授新课探究一:展示不同的建筑,这些建筑承载了什么?说明了什么?各国标志性的建筑显示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即世界文化是异彩纷呈,交相辉映的。

1、异彩纷呈、交相辉映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多样性)最典型的表现形式就是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

探究一:多媒体展示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以及外国的传统节日,感受一下纷呈的民族节日。

(1)民族节日①含义: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②意义:第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第二: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小试牛刀:1、2013年3月13日,是农历的二月二。

农历二月初二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龙头节”,象征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民谚“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的美好愿望。

这表明( )①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②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③透过民族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民族文化的韵味④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解析] 民族节日属于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①观点正确;②③属于民族节日的作用,正确;④观点错误,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案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案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特点,认识到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的态度,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3. 通过对不同文化的学习,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其全球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各国文化特点:饮食、服饰、节日、礼仪等。

2. 文化多样性的表现:语言、宗教、传统习俗等。

3. 文化冲突与融合: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碰撞与交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各国文化特点及其表现。

2. 难点:文化冲突与融合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各国文化特点,分析文化多样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文化冲突与融合案例。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各国文化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各国文化特点,分析文化多样性。

3. 案例分析:选取具体的文化冲突与融合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应对文化冲突,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反思如何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

6. 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一种文化,进行深入了解,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享中的积极参与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文化深入了解的作业质量。

3.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后测试或提问,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

七、教学资源1.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各国文化特点的资料。

2. 图书资源:参考相关书籍,获取更深入的文化知识。

3. 视频资源:寻找展示各国文化的视频资料,用于课堂展示。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文化多样性的概念及重要性。

2. 第二课时:讲解各国文化特点,分析文化多样性。

3. 第三课时:案例分析,理解文化冲突与融合。

4. 第四课时:小组讨论,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5. 第五课时:总结与反思,布置相关作业。

高中政治3.1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3.1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教学内容
个案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达标测试】
1.广州亚运会会徽是“一只火凤凰顶着一个火红的太阳”,核心理念是“五羊圣火”,会徽设计融入了中国文化特色和岭南文化元素,为广州、中国、亚洲乃至全世界贡献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这表明( )
A.不同区域的文化有各自的特色B.要尊重和理解文化的差异和个性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课题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文化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的地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
知道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和应遵循的原则。
2、通过分析文化多样性的含义及其表现,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树立尊重不同民族文化,促进文化的多样性的观念。
2、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文明古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习俗。比如汉族有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端午节、元宵节等;蒙古族有那达慕大会,傣族有泼水节,彝族、白族和纳西族等火把节„„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热衷于过“洋节”,比如圣诞节、情人节等等,与此相对应的却是中国传统日受到“冷落”。针对上述现象,某班同学组织了一次辩论赛,正方主张“抵制洋节”,反方主张“引进洋节”。假如你参与其中一方进行辩论,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4、中西交往源远流长。海纳百川,广交朋友,兼收并蓄,这正是中华文明连绵不断的源泉。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西文化呈现出强劲的交流势头,日益形成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世界文化格局。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应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其原因有哪些?
板书设计
(用案人完成)
C.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行为的评价是不同的

高二政治《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案

高二政治《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案

高二政治《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认识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文化多样性;2.了解文化的内涵和形式,并能通过对不同文化的比较和学习,掌握文化的发展变化和影响因素;3.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民族团结意识。

二、教学内容1.世界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基本特点;2.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的相互影响;3.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区的文化特点和差异。

三、教学方法1.“讲、练、评”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科技手段辅助教学。

四、课堂教学第一课时《什么是文化》1. 自我学习与准备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资料,了解文化的概念与内涵。

2. 教师引导通过展示多元文化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世界文化的基本特点。

3. 课堂讲解1.文化的定义和内涵;2.不同民族地区的文化特征和差异。

4. 课后练习1.阅读文化差异案例,并了解文化冲突的解决方法;2.自行查阅相关资料,对课堂内容进行补充和总结。

第二课时《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的相互影响》1. 自我学习与准备学生通过观看相关视频,了解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的基本特点及其相互影响。

2. 教师引导通过展示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的经典艺术作品和文化符号的对比,引导学生思考文化差异和相似之处。

3. 课堂讲解1.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的基本特点和历史沿革;2.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4. 课后练习1.自主搜索相关资料,了解多元文化的发展、融合和创新;2.建立小组,通过互相交流和探讨,分享彼此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课时《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特色和差异》1. 自我学习与准备学生通过分组调查、时间观察等方式,了解某一民族或地区的文化特点。

2. 教师引导通过展示不同民族地区的文化特色和生活场景,引导学生了解各种文化之间的异同,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3. 课堂讲解1.了解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区的文化特点和差异;2.研究不同文化交流与融合的作用和方法。

4. 课后练习1.分析某一文化的特点和传统,探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2.小组分享文化调查报告,通过讨论和辩论,探究多元文化之间的关系和影响。

3.1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优秀教学案例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

3.1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优秀教学案例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挑战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化现象背后的内涵。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培养他们敢于质疑、善于提问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文化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4.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4.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还注重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文化现象,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培养具有道德品质和公民意识的新时代青年。
5.总结归纳与作业小结,巩固所学知识:在课堂最后,我进行了总结归纳,强调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和正确对待文化现象的态度。同时,布置了一道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并谈谈自己如何正确对待文化差异。这样既能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又能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讲授新知的基础上,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我会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1.你认为文化多样性对个人有何影响?
2.如何正确对待文化差异?
3.请举例说明文化交融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让学生在小组内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互相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同时,教师要关注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2.讲授新知与小组讨论相结合,提高学生参与度:在讲授新知的基础上,我组织了学生小组讨论。通过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化多样性对个人影响、正确对待文化差异等方面,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实践性强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本节课设计了具有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如邀请外国学生进行交流、举办文化展览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文化交融的过程,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政治第三课《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案
【教学内容】
本课时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异彩纷呈,交相辉映”、“透视文化的多
样化”、“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三个小标题。

其中“异彩纷呈,交相辉映”是导引内容,主要是启发学生感受和理
解文化的多样性,赏析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让学生对民族文化、世
界文化产生兴趣。

“透视文化的多样性”重点是提升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论分析和理解。

协助学生理解文化是民族的,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
多样性。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主要引导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树立不同民族相
互尊重,发展本民族文化同时,促动文化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文化遗产是民族
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明确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知道文
化多样性的意义;明确为什么尊重文化多样性,怎样尊重文化多样性。

2、水平目标:从民族节日、文化遗产中感受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认
同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尊重文化的多样。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和意义,尊重世
界文化多样性,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是“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2、教学难点尊重文化多样性必要性。

理解“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
民族文化的内在需要”、“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
然需要”是本课时教学内容中的难点。

【学生分析】
高中学生有一定理解水平和分析判断推理水平。

能自主搜集材料、加工,本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非常有趣,使他们有浓厚的学自主学习
的积极性。

【教学方法】
谈话法,情景教学法,问题教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
2010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已经有2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定参加,到时世博会将会成为一场世界文化的盛宴,充分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

这节课学习
异彩纷呈、交相辉映
探究:看课本28—29页三个镜头。

三个镜头共同说明了什么?
提示:同样是体育运动项目,欧美国家流行击剑,韩国盛行跆拳道,
中国人爱好武术,说明了什么?
提示:同样是建筑,中国的故宫、印度的泰姬陵、希腊的巴特农神庙
建筑风格各不相同,各有特点,说明了什么?
学生:不同国家的文化是不一样的,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老师:世界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民族文化是
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课本上举了两个例子,进一步说明世界文化的
多样性。

1、民族节日
老师: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民族节日是不一样的。

问题: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有哪些?西方欧美国家的节日有哪些?
学生:春节、元宵节、龙头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

学生:圣诞节、感恩节、父亲节、母亲节、情人节、复活节、万圣节等。

问题: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是春节,西方最重要的节日是圣诞节,这两
个节日有什么不同?(由学生自由发挥,引导学生从时间、由来、习
俗三方面比较)
学生:时间:春节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开始,经过除夕、春节,直到
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圣诞节从阳历12月24日开始到第二年1月6日。

起源:春节源于原始社会的腊祭,当时每逢腊尽春来,先民便杀猪宰羊,祭祀神鬼与祖灵,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免去灾祸;12月25日,是基督教徒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称为圣诞节。

圣诞节本来是基督教
徒的节日,因为人们格外重视。

它便成了一个全民性的节日。

风俗:春节:办年货、贴春联、放鞭炮、放烟花、吃水饺、除夕守岁、拜年磕头、压岁钱、上坟拜祖宗、逛庙会、赶年集等。

圣诞节:装饰
圣诞树,点燃圣诞蜡烛,唱圣诞歌,吃圣诞大餐,送圣诞礼物。

老师:从以上的讨论中我们能够体会到,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的哪些
文化因素?
学生: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
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