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数字音视频技术及应用-课程介绍
《数字影音处理》课程标准

《数字影音处理》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数字媒体类影像与影视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图形图像处理》《视听语言应用》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掌握数字影音处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短视频制作》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108学时,6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数字媒体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字媒体类影像与影视技术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数字视频合成能力的培养,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影像与影视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和数字视频合成师等岗位需求,围绕数字视频合成的关键能力,反映数字影音处理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体现科学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数字影音处理的工作过程为主线,设置模块和教学单元,将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职业素养有机融入,遵循学生认知和技能形成规律,按由单一到综合、从知识了解到应用分析的顺序,序化各教学单元的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数字影音处理的基本流程和影像剪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会应用软件进行影视后期处理,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职业观念。
1.掌握非线性编辑、蒙太奇、景别、镜头等相关概念,知晓键控等各类特效的含义。
2.掌握素材采集、音视频编辑、字幕制作、影片输出的方法,能熟练运用蒙太奇等视听语言手法进行视频剪辑。
3.掌握视频的编辑与制作方法,能进行视频特效制作、后期合成、字幕制作、声音处理和作品集成与输出。
4.具有安全、环保、生态理念,具有市场分析、风险防控和成本控制意识。
《数字音视频处理技术》教学大纲

《数字音视频处理技术》教学大纲《数字音视频处理技术》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数字音视频处理技术学时:64学分:3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考核方式:考查)专业学生开课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数字音视频处理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专业的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选修课程。
随着多媒体技术日益成熟,使用数字音视频处理技术来处理各种媒体在师范生以后的工作过程中显得十分重要。
本课程的目的和要求是:1. 使学生了解数字音视频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数字音视频技术的基本原理,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2. 使学生掌握专业音视频软件的使用方法,能够进行音视频的采集与编辑操作,并能进行典型的艺术特效处理。
4.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创造能力和多媒体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
本课程总授课64学时,在第六学期开设,为考查课程,其中理论教学为32学时,实践教学为32学时。
二. 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章节内容学时第一章数字音视频处理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2第二章音频技术概述 2第三章音频处理 8第四章视频技术概述 2第五章视频处理 12第六章音视频处理技术综合应用 6实验一音视频软件的安装与基本操作 2实验二音频采集与编辑 4实验三数字音频特效与合成 6实验四视频采集与编辑 4实验五数字视频特效 8实验六音视频处理技术综合应用 8合计 64第一部分理论教学第一章数字音视频处理技术的产生与发展(2学时) 主要内容:1. 数字音视频处理技术的基本概念;2. 数字音视频处理技术的产生与发展过程;3. 数字音视频处理的主要研究内容;4. 数字音视频处理的软硬件环境。
要求:1. 了解数字音视频处理技术的基本概念、产生与发展过程;2. 了解数字音视频处理的技术概况和主要研究内容;3. 了解数字音视频处理的软硬件环境要求;4. 了解常见的音视频处理软件及其功能特点。
第二章音频技术概述(2学时)主要内容:1. 声音信号的数字化过程;2. 音频设备的连接与调试;3. 音频处理的特点和技术指标。
《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教学大纲

《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课程类别:素质选修课/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选修/必修计划学时:48计划学分:4先修课程:无选用教材:《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移动学习版)》适用专业: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艺术设计专业、动画设计专业二、课程简介数字媒体技术是依靠计算机技术来处理媒体信息、图形图像、声音视频、交互操作以及相关事务的先进技术。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等新型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媒体技术在很多行业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针对数字媒体技术,本课程先从理论知识入手,介绍数字媒体的基本概念、关键技术、信息系统等,然后融合数字媒体的实践,讲解数字媒体在不同领域的使用与操作方法,加强学生的实践与动手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掌握各类数字媒体作品的设计和制作方法,包括动画、影视和多媒体作品;掌握常用媒体素材处理的技巧;从而能独立设计和完成小型数字媒体作品,具备数字媒体技术的综合实践能力。
三、课程教学要求注:“课程教学要求”栏中内容为针对该课程适用专业的专业毕业要求与相关教学要求的具体描述。
“关联程度”栏中字母表示二者关联程度。
关联程度按高关联、中关联、低关联三档分别表示为“H”“M”或“L”。
“课程教学要求”及“关联程度”中的空白栏表示该课程与所对应的专业毕业要求条目不相关。
四、课程教学内容五、考核要求及成绩评定注:此表中内容为该课程的全部考核方式及其相关信息。
六、学生学习建议(一)学习方法建议1.以讲授为辅、上机演示为主;2.理论配合实例进行学习,提高学生对数字媒体作品的制作能力;3.采用多媒体教学、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学生课外阅读参考资料《Premiere数字影视剪辑(项目式全彩微课版)》七、课程改革与建设本课程属于数字媒体与艺术设计类新形态丛书,采用“本章导读→目标掌握→课堂案例→知识讲解→课堂实训→课后练习”的结构进行讲解,以激发读者的学习兴趣;相对于纯理论知识的枯燥讲解方式,本课程先从最基础的知识开始,循序渐进、层层深入,使读者对数字媒体软件的应用有全面的了解。
数字影视创作课程介绍

数字影视创作课程介绍
数字影视创作课程是一门涵盖电影制作、数字媒体技术和视觉艺术的综合性课程。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影视创作课程已成为许多学生和职业人士追求的热门选择。
这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影视制作的全面理解和技术能力,使他们能够在电影、电视、动画、游戏等领域中展现自己的创意和才华。
数字影视创作课程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制片和导演技术,学生将学习电影和电视制作的基本原理,包括剧本撰写、导演技巧、摄影和剪辑等方面的知识。
2. 视觉艺术和设计,学生将学习如何运用视觉艺术和设计原理来创作各种数字媒体作品,包括电影、动画和游戏。
3. 数字媒体技术,学生将学习使用各种数字工具和软件来进行影视制作,包括视频编辑软件、特效制作工具和动画软件等。
4. 制作实践,课程通常会包括实际的制作项目,学生将有机会亲自参与影视作品的创作和制作过程。
数字影视创作课程的学习将使学生掌握专业的技能和知识,为他们未来在影视行业中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这门课程也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能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数字影视创作人才。
总的来说,数字影视创作课程将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影视制作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在竞争激烈的影视行业中脱颖而出,成为具有创意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数字音视频技术讲义第二章 数字视频基础

2.2 光和电磁波谱--• 人类感受到的可见光的彩色范围占电磁 波的一小部分。 • 电磁波可用波长、频率或能量来描述。
2.3 图像感知和获取
• 各类图像都是由“照射”源和形成图像 的“场景”元素对光能的反射与吸收相 结合而产生的。 • 照射可由电磁能源产生:如雷达、红外 线、X射线。---, • 照射可由非传统光源产生:如超声波、 计算机产生的照射模式。 • 把照射量变为数字图像的三种主要传感 器装置。如下图2.12。---,
• 人眼的锥状细胞是彩色视觉的传感器, 实验结果已确定人眼中的6~7百万个锥状 细胞可分别对应于红(65%,700nm )、 绿 ( 33% , 546.1nm ) 、 蓝 ( 2% , 435.8nm )3个视觉。 • CIE标准只是实验数据的近似,没有单--。 • 图2.2.6显示了人眼对红、绿、蓝光吸收 的平均试验曲线。 • 当 λ < 400nm或 λ >760nm时,V(λ ) =0,说明了人眼已没有亮度感觉。
2.4.2 数字图像表示
• 取样和量化的结果是一个实际矩阵。 • 假如一幅图像f(x,y)被取样,则产生的数 字图像有p行q列。 • 坐标(x,y)的值是离散量,对离散坐标 量取整。 • 原点的坐标值是(x,y)=(0,0)其它依 次类推。
2.4.3 空间和灰度级分别率 • 取样值是决定一幅图形空间分辨率的主 要参数。 • 灰度级分辨率是指灰度级别中可分辨的 最小变化。 • 考虑到硬件方面的因素,灰度级数通常 是2的整数次幂,一般取8比特。 • 通常把大小为P*Q,灰度为L的数字图像 称为空间分辩率为P*Q像素、灰度级分 辩率为L的数字图像。
2.5 三基色原理
• 根据人眼的视觉特性,在彩色重现过程 中,并不要求恢复原景物辐射光的光谱 成分,重要的是应获得与原景物相同的 彩色感觉。 • 比若,某一单色光的彩色感觉,也可以 由不同光谱分布的色光的组合而成。
《数字视频处理及应用》课件第6章

图 6-3 基于DCT的顺序编/解码过程的系统框图
1) DCT变换 JPEG将源图像的每个8×8子块进行DCT变换,以消除 图像块各像素在空间域的相关性。在变换之前,除了要对 原始图像进行分割(一般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之外,还要 将数字图像采样数据从无符号整数转换到带正负号的整数, 即把范围为[0,28-1]的整数映射为[-28-1,28-1-1]范围内 的整数,目的是为了降低DCT运算时的内部精度要求。二 维8×8子块的DCT /IDCT分别定义为
6.2 图像编码标准
JPEG是联合图像专家组(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的缩写,该专家组隶属于ISO/IEC的联合技术第1委 员会第29研究委员会的第1工作组(ISO/IEC JTC1/ SC29/ WGl),WGl已经制定了几种图像压缩编码的国际标准,其 中包括JPEG和JPEG 2000。
根据上述分析,采用累进编码模式的系统结构与图6-3 基本相同,只是在量化器与熵编码之间应增加一个缓冲存 储器,以供存放一幅图像数字化后的全部DCT系数。这样, 系统便可以多次对缓冲器中存储的DCT系数进行扫描,并 分批进行熵编码。
4. 基于DCT的分层编码模式 在分层编码模式中,一幅原始图像被分成多个低分辨 率的图像,然后分别针对每个低分辨率的图像进行编码, 具体过程如下:首先把一幅图像分成若干低分辨率的图像, 然后对单独的一个低分辨率的图像进行压缩编码,其编码 方法可以选用无失真编码,也可以采用基于DCT的顺序编 码,或基于DCT的累进编码。根据不同的用户要求,采用 不同的编码方法。当接收端接收上述发送信息后,进行解 码,进而重建图像,然后将恢复的下一层低分辨率的图像 插入已重建图像之中,以此来提高图像的分辨率,直至图 像分辨率达到原图像的质量水平。必须说明的是,基于 DCT的JPEG压缩算法,其压缩效果与图像的内容有关,一 般高频分量少的图像可以获得较高的压缩比。
《数字视频处理及应用》课件第1章

1.1.2 数字视频处理系统组成 一个基本数字视频处理系统的构成可用图1-1来表示。
2. 输出模块 视频输出的主要功能是将经过系统处理后的视频图像信号以 用户能感知的形式显示出来。目前,常用的显示设备有阴极射线 荧光屏(CRT)、液晶显示屏(LCD)、等离子体显示屏(PDP)、 场发 射显示板(FED)等。 在诸多显示器中,阴极射线荧光屏的发展历史最久,技术最成 熟。液晶显示屏的主要特点是高性能、彩色、高分辨率、快速、 轻薄, 但工艺复杂、成本高。等离子体显示屏的主要特点是大屏 幕、全彩色和视频显示, 其主要应用领域是公共场所信息显示、 广告、电视和HDTV等。场发射显示板被认为是CRT的最好继承 者, 具有CRT的优点,又克服了CRT体积笨重的缺点,而且功耗较低, 但其结构复杂、封装困难、寿命问题还未解决,一旦寿命和制造 问题得到解决,FED将会成为新一代的显示器。
3. 计算机领域中的应用 近年来,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视频技术已广泛应用于 计算机领域。现在计算机几乎都配置有视频解压缩卡、CDROM和视频播放软件,这种多媒体计算机集视频画面的真实 性和计算机的交互性于一体,已成为当前计算机领域的热门 话题。 数字视频处理技术在计算机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多 媒体计算机、视频数据库、交互式电视、三维图形图像、 多媒体通信、动画设计与制作、视频制作、虚拟显示等。
4. 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在工业生产方面,流水线上机械零件的自动检测、分类、 内部结构分析或裂缝检测等,都可基于数字视频处理技术实 现。在智能交通方面的应用包括车速、车型、车牌的识别, 交通流量的监视以及车载导航系统等。在体育方面,视频图 像处理技术应用于运动员动作分析,能够提高训练水平。此 外, 数字视频处理技术在卫星遥感、天气预报、军事、电子 图书馆、电子新闻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数字音视频技术讲义第一章 绪论

1.3数字图像处理的应用实例
1.3.1 伽马射线成像
• 伽马射线成像的主要用途:核医学和天 文观察。 • 在核医学中,这种处理是将放射线同位 素注射到病人体中,当这种物资衰变时 放射出伽马射线,然后用伽马射线检测 器收集到的放射物产生图像。 • ---,
1.3.2 X射线成像
• X射线是最早用于成像的电磁辐射源之一。 • 最熟悉的X射线应用是医学诊断。 • X射线还被广泛用于工业和其他领域,如 天文学。 • X射线管是带有阴极和阳极的真究来源于两个 主要应用领域: 一、为了便于人们分析而对数字音视频进 行改进。 二、为了使专用设备自动理解而对~数据进 行存储、传输与显示。 (本课程一、二、四、五章:视频处理, 3.4.4 NICAM728数字伴音系统)
1.1数字视频图像处理的概念 • 视觉是人类最高级的感知器官。 • 人类视觉感知只限于电磁波谱的波段。-
一、数字音视频终端接收方法的研究 (一)数字视频信号的信源解码 1、数字视频码流输出系统与解复用技术 2、数字视频信源解码的实现方法 (二)数字音频信号的信源解码 1、数字音频码流输出系统 2、数字音频信号的处理方法 (三)数字信号的信道解调 1、基于数字广播的DVB系统 2、STB相关技术及实现方法 二、上海有线电视台数字电视播控系统
数字音视频技术
• 教学目的:本课程是信息与通信专业本科生的专 业选修课程(关于教材),通过学习初步了解与 掌握数字音视频信号编码、解码、制式等,为图 像处理、图像通信打好基础。
• 教学要求:~数字视频概念、应用、基础, ~传输 原理,数字处理的优点,画中画原理, NICAN728数字音频系统,~信号形成和编、解码 原理,图像变换及MATLAB实现等。
• 低级、中级、高级(来区分各个学科): (1)低级处理:降低噪声的图像预处理、 对比度增强和图像尖锐化。 (2)中级处理:涉及分割以及缩减对目标 物的描述,使其更适应计算机处理。它 以输入是图像,输出是图像的特征为特 点的。 (3)高级处理:涉及在图像中被识别物体 的总体理解,以及执行与视觉相关的识 别函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媒体与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一词源自“Multime多重、复合
1
介质、媒介和媒体
● 多媒体定义 多媒体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像、图形、动画、音频、视
频等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建立逻辑关系和人机交互作用的产物。
•主要指不断变化的电视图像,即动态图像,或活动图像、 运动图像
•研究对象以彩色为主
数字视音频技术
•数字视频技术需要用到大量与数学、信息理论、 信号处理、生理、心理等相关基础知识
•狭义数字视频技术:
–也称计算机视频技术,主要讨论视频信息的获 取、描述、数字化、编码、压缩、传输、存储
和显示。
–基本上是对视频数据自身的加工处理,它不包 括太多对信息内容的理解
编辑、存储、传输及重现等环节全部采用数字化
的技术。
• 包含:
– 音频技术 – 视频技术
数字音视频技术
•音频(audio)
•通常指正常人耳所能听到的,相应于正弦声波的任何频 率。
•正常人耳的音频范围一般约为20Hz~20kHz,人说话的
语音范围常取300Hz~3400Hz的频率范围。
•视频(video)
FRAME 05
FRAME
06
FRAME 07
单画面矢量动画、多画面帧动画
● 音频对象
文字 图形 图像 动画 音频
● midi音频 ● wav音频 ● mp3压缩音频
音频数字信号、压缩音频信号
● 视频对象
文字 图形 图像 动画 音频 视频 音频 + 视频 Audio Vedio Information
主编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6.3
课程主要内容
•数字音视频基础
•数字音视频编码基础
•数字音视频压缩编码
•数字音视频编码标准 •数字音视频信号传输 •数字音视频存储 •数字视频应用
谢 谢
Thank
You
大 家
2
3
4
多媒体技术
所涉及的对象 多媒体 多媒体 多媒体
文字
各类文字和符号
● 矢量图形对象
文字 图形
通过计算而描述的矢量图形
● 位图图像对象
文字 图形 图像
用像素点描述的自然影像
● 动画对象
文字 图形 图像 动画
单画面矢量动画
多画面帧动画
FRAME
01
FRAME
02
FRAME 03
FRAME
04
END
视频数字信号AVI、压缩视频信号MPG
● 控制对象
文字 图形 图像 动画 音频 视频 控制
Button
Menu
1. 概述
2. 课程演示 3. 课间音乐 4. 课堂作业
采用按钮、菜单实现媒体间的控制功能
数字音视频技术
定义:
• 是对音视频信息(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 画、视频等)进行采集、获取、压缩、解压缩、
数字音视频技术
•发展中的视频处理技术领域在不断扩大:
包括对视频流中预期目标的实时检测 对数字视频中特定感兴趣特征的检索 将场景视频流中的自然人与人工制作的物体合成 视频数据库管理中的摘要生成—将视频流分割成 有代表性的镜头
使用教材
•数字音视频技术及应用
(第二版)
• 吴韶波,顾奕,李林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