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县梅里坑钼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探讨
钼矿PPT

12
南中国最富潜质的钼矿
全球钼矿资源储量及分布
全球钼资源分布呈现高度的不均衡状态,主要分布在中国以及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钼资源国,根据美国地质勘探局的统计资料显示,中国的钼资源 占全球钼资源储量的 38.4%以及储量基础的 43.7%。
美国是世界第二大钼资源国,占全球钼储量及储量基础的分别约 31.4%和 28.4%。
9
南中国最富潜质的钼矿
钼和钼消费
钼,化学符号为 Mo,是一种银白色的可锻金属,主要用于生产低合金钢、合金钢、不锈钢、工 具钢、铸铁、超级合金、钼基合金等的添加剂。添加钼可以使各类合金钢的强度、韧性、耐热 性、耐蚀性和可焊接性大大提高。
全球钼的消费情况 从全球市场来看,对钼的消费需求主要来自钢铁业。钼作为合金钢中重要的 添加剂,在一定程度上有着不可替代性,所以钢铁业对于钼的需求一直稳定 而强劲。从国际钼业协会的统计资料来看,全球约75%的钼产品以焙烧钼精 矿或钼铁等钼炉料的形式应用于钢铁业,而其他25%则用于钼化工、钼金属 制品等行业。 钼的最终消费领域包括建筑工程、机械制造、汽车、造船、航空器、石油管 道与钻井平台以及生产催化剂、色素、润滑剂等化工产品。
详查
时间:2009年10月至今 累计施工坑道两条; PD01平峒,累计施工235.45米 PD02平峒,累计施工73.7米 地形测量1.76Km2 (注:探矿权面积7.46平方公里)
详情请参看《详查报告》等资料!
24
南中国最富潜质的钼矿
超高品质——领先上市公司
梅里坑 勘查出的7条 钼矿化体
25
南中国最富潜质的钼矿
超大储量——预估价值超千亿元
目前探明钼金属储量:1.8 万吨 勘探面积:1.64平方公里 初探深度:150米-200米 目前只探明了约 1 / 5
浅析江苏某地区钼矿成矿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

浅析江苏某地区钼矿成矿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姚维军;许生武;刘峰【摘要】某地区钼矿体赋存在草庙岩体与围岩接触带中,与花岗斑岩、斑状花岗岩关系密切.岩石中发育的节理裂隙控制了脉状钼矿(化)体和热液蚀变的空间分布,是区内主要容矿、控矿构造.蚀变主要以各种脉体出现,硅化、钾长石化与矿化关系最为密切.钾长石化以线型蚀变为主,硅化从早期到晚期均可见到.该区燕山期斑岩岩株、岩脉,岩石内发育的节理裂隙以及硅化、钾化等蚀变现象是主要的找矿标志.【期刊名称】《世界有色金属》【年(卷),期】2018(000)007【总页数】2页(P87-88)【关键词】钼矿;成矿地质特征;蚀变特征;找矿标志;胡寨地区【作者】姚维军;许生武;刘峰【作者单位】江苏省地质勘查技术院,江苏南京 210049;江苏省地质勘查技术院,江苏南京 210049;江苏省地质勘查技术院,江苏南京 2100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65自2009获得矿权后,对该地区进行了物探、钻探等地质勘查工作和同步科研工作。
虽然在该地区发现了中酸性斑岩体及与之相关的钼矿(化)体,但北部变质岩地区浮土覆盖厚,工作难度大,严重制约了对该区钼成矿研究工作。
在目前所获资料的基础上,重新讨论地区钼矿成矿特征、成因和找矿标志。
1 成矿地质背景地区位于郯庐断裂带以西,华北陆块东南缘,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华北克拉通东部鲁西地块南缘—丰沛近东西向隆起构造带—华栖凸起东部。
以新太古代泰山岩群变质岩为结晶基地,上覆古生界—新生界沉积盖层[1]。
2 矿体地质特征矿(化)体主要分布于岩体与围岩接触带附近,规模较小,均为低品位矿体,钼矿体就位样式主要为脉状,由含矿脉体及蚀变岩组成。
岩体内的脉体较宽,宽者可达1cm,而围岩内脉体较细小,<1mm。
伴生矿主要为Au、Ag,其中Au主要赋存在石英脉或长石石英脉中。
矿体Mo品位最高为0.11%,平均品位0.033%。
2.1 矿石矿物钼矿石中主要有益组分为Mo,伴生Au、Ag等有益元素,少量达到综合利用的指标。
广东省五华县分水凹锡多金属矿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66找矿技术P rospecting technology广东省五华县分水凹锡多金属矿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廖 静,朱沛云(广东省有色金属地质局九三一队,广东 汕头 515041)摘 要:分凹锡多金属矿床为广东莲花山断裂带南西段的一个中高温热液锡多金属矿床。
矿区内共划分为分水凹锡铜铅锌矿、曾子凹铅锌锌矿、打矿岽锡钨矿与新作塘钼矿共4个区段,各区段矿体主要赋存于早白垩世中粗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ηγK)与上侏罗-下白垩统南山村组(JKn)流纹质火山碎屑岩及下侏罗统吉水门组(J1js)沉积碎屑岩接触带附近,控矿构造主要为北东向莲花山断裂形成的一系列次级断裂或裂隙;硅化、绿泥石化、褐铁矿化、石榴石化、白云母化等蚀变强烈地段是该矿床的重要找矿标志。
关键词:分凹锡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找矿标志;莲花山断裂带;广东省中图分类号:P6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2)04-0066-3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criteria of Fenshuiao tin polymetallic mining areain Wuhua County, Guangdong ProvinceLIAO Jing, ZHU Pei-yun(Nonferrous Metals Geological Bureau of Guangdong Province 931 Battalion,Shantou 515041,China)Abstract: Fenshuiao Tin polymetallic deposit is a middle-high Temperature Hydrothermal Tin polymetallic deposit in the south-west part of Lianhuashan fault zone, Guangdong Province. The mining area is divided into four sections: Fenshuiao tin-copper-lead-zinc Mine, Zengziao lead-zinc Mine, Dakuangdong-tin-tungsten Mine and Xinzuotang Molybdenum Mine, the ore bodies of each section are mainly located in the contact zone between the early Cretaceous meso-coarsely porphyritic biotite Adamellite (ηγK) and the rhyolitic pyroclastic rock of the Upper Jurassic-Lower Cretaceous Nan Shan Estate formation (JKn) and the sedimentary clastic rocks of the Lower Jurassic jishuimen formation (J1js) , the ore-controlling structure is mainly a series of secondary faults or fissures formed by the ne-trending Lianhuashan fault, and silicification, chlorite, limonization, Garnet and Muscovite are the important prospecting indicators of the deposit.Keywords: Fenshuiao Tin polymetallic deposit; geological features; prospecting criteria; Lianhuashan fault zone; Guangdong Province收稿日期:2022-02作者简介:廖静,女,生于1988年,壮族,广西来宾人,本科,地质矿产勘查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矿产勘查。
江西修水县梅子坑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 1江西 省地质 矿产勘查 开发局 赣东 北地 质大 队, 江西上饶 3 4 0 ) 3 0 0
( 南京地质 矿产研 究所 , 苏 南京 20 1 ) 2 江 10 6
摘 要 : 子 坑 钼 矿 位 于 九 岭钨 钼成 矿 带 , 中型 石 英 脉 型 钼 矿 床 。 区 内地 层 和 岩 浆 岩 钼 元 梅 为 矿 素 含 量 分别 是 克 拉 克 值 的 4 倍 和 2 倍 。矿 体 赋 存 于 双 桥 山 群 修水 组 浅 变 质 岩 系 中及 北 西 向 断 3 1 裂 控 制 的 裂 隙密 集 带 中 ; 矿石 主要 类 型 为 石英 脉 型 , 石 有 益 组 分 为 辉 钼 矿 , 成 于 石 英 一 黄铁 矿 形
( ) 向斜轴 部近 东西走 向 , 图1 , 以蓟县系双 桥 山群 修水 组地层 为核部 , 双桥 山群 安乐林 组地层 为两翼 , 被晋 宁期九岭 岩体 侵入 , 皱构造 不完整 。区域 出露 的地层 主要 为元古 界和第 四系 褶 ( ) 北 东东 向 、 图2 。 北北 西 向断裂发育 , 规模 均较大 , 前者 多 为明显 的左 行扭 动兼有 压性特 征 ,
资
源
调
查
与
环
境
第3 卷 1
第3 期
RES oU RCE U RVEY & ENVI SS RONM ENT
V0I 3l No. . 3
文章 编 号 : 6 14 1 ( 0 0 0 — 9 — 8 17 -8 42 1) 3140
江 西修 水 县梅 子坑 钼矿 床 地质 特 征 及 成 因初 探
( ) ~7 及钾长 花 岗岩 ( 1 组成 , 中花 岗 闪长岩 年龄 为 (2 _ 1 ) j大致 相 当于晋 ~ %) 其 8 0 - 0 Ma5, Z - L 宁晚期 。燕 山期 岩浆 岩多侵 入九岭 岩体 中 , 呈规模 大小 不 等的岩基 、 岩株 、 岩瘤 、 岩墙 、 岩脉 ,
永梅凹陷带铁多金属矿成矿特征与找矿方向

永梅凹陷带铁多金属矿成矿特征与找矿方向周延;武玲;康丛轩;范飞鹏;陈乐柱;骆学全【摘要】通过对永梅凹陷带内铁多金属矿床的赋矿层位、沉积特征、成矿物质来源以及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活动的叠加—改造作用进行研究,探讨了矿床成因和找矿方向.结果表明:①永梅凹陷带内铁多金属矿的赋矿层位以经畲组下部为主,其次为栖霞组上部,铁质主要来源于海相火山作用;②铅、锌、钨、锡等金属元素具有沉积和岩浆双来源;③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活动对铁多金属元素具有活化转移和叠加富集作用,空间上形成了铁-钼、铁-铅-锌多金属矿.基于上述结论,认为区内马坑式铁矿是海相火山沉积-岩浆热液叠加改造形成的,该区下一步找矿方向应为凹陷带东南部梅县玉水—龙岩马坑—德化阳山一线的超壳断裂带两侧,对于区内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期刊名称】《金属矿山》【年(卷),期】2015(000)009【总页数】5页(P85-89)【关键词】马坑式铁矿;海相火山作用;成矿特征;矿床成因;找矿方向【作者】周延;武玲;康丛轩;范飞鹏;陈乐柱;骆学全【作者单位】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6;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6;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6;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6;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6;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166;P611形成于晚古生代的永梅凹陷带是武夷山地区最重要的铁多金属成矿带,区内有以马坑铁( 钼) 矿为代表的一批中—大型铁多金属矿,如中甲铁矿、樟坑铁( 铜钨锡) 矿、汤泉铁矿等,找矿潜力较大。
该类矿床具有相似的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特征,被称为马坑式铁矿,关于其成因主要有( 海相火山) 沉积[1-2]和接触交代后生[3-5]2 种观点。
前者认为铁质来源于火山( 陆源) 碎屑,成矿方式是沉积,强调晚石炭世海相火山作用对铁矿的控制作用,但无法解释与铁矿伴生的钨钼、铜、铅锌矿床的成因; 后者认为铁矿与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活动关系密切,是典型的热液型-矽卡岩型矿床,但无法解释赋矿层位稳定、大量存在沉积型铁矿石的事实。
广东五华白石嶂钼矿区矿床地质特征_古润平

资 源 调 查 与 环 境 第32卷 第1期2011年 RESOU RCES SU RVEY &ENVIRONM ENT V ol .32 N o .1文章编号:1671-4814(2011)01-037-08广东五华白石嶂钼矿区矿床地质特征古润平1,古锐开2(1广东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九三一队,广东汕头515041)(2广东省地质局七二三地质大队,广东梅州514031) 摘要:白石嶂钼矿区归属于环太平洋钼成矿带华南褶皱系钨-铜-钼成矿省,成矿于中生代燕山期。
矿床赋存于燕山二期细粒二云母花岗岩株南东端西侧与上三叠-下侏罗统地层的接触带,白石嶂断裂(F 19)与杨塘断裂的交汇部位。
本文从区域地质背景入手,着重研究了地层、构造、岩浆岩与成矿的关系;并对矿床的成矿专属性作了初步探讨。
文章对围岩及其蚀变特征与矿体/矿石赋存特征、矿体规模之间的关系作了较深入的分析;并在分析成矿物质来源、总结矿化富集规律的基础上,结合粤东地区钼矿成矿特征,总结出本区控矿地质条件与成矿规律,为粤东地区该类矿床的寻找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关键词:燕山期花岗岩;岩体接触带;控矿构造;复合改造;矿物共生组合;元素富集特征;广东五华中图分类号:P 618.65 文献标识码:A1 引言广东五华白石嶂钼矿区的登记面积为2km 2,矿业权人是梅州市恒兴矿业有限公司。
广东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九三一队受矿权人委托,于2009年对矿区展开了补充勘探工作;发现矿体沿倾向还有较大规模的延伸,为矿区取得了良好的远景。
矿区现已查明的钼金属量为46438.6吨(111b+122b+332+333) ;考虑到矿区远景,其资源储量规模可达中型或以上。
1 区域地质本区在大地构造上隶属于华南加里东准地台(一级构造单元)中的永梅上古台坳(三级构造单元)南部边缘;矿区位于紫惠坳褶断束(三级构造单元)与永梅上古台坳交接处北侧[1]。
广东省五华县白石嶂矿区7~10线+232米标高以下补充勘探报告。
广东省五华县田布锡多金属矿地质特征研究

广东省五华县田布锡多金属矿地质特征研究曾斌【摘要】田布锡多金属矿处于武夷成矿带南两段,区内矿产主要有钨、锡、钼、铜及稀有稀土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
本文通过对广东省五华县田布锡多金属矿地质特征、矿化特征、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其矿床成因,认为该矿床属于高热液石英脉型矿床。
【期刊名称】《资源信息与工程》【年(卷),期】2017(032)002【总页数】2页(P23-24)【关键词】锡多金属矿;地质特征;高温热液矿床【作者】曾斌【作者单位】广东省地质局第六地质大队,广东江门529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研究区区域上位于粤华夏陆台东南地洼区,龙川大断裂与莲花山深断裂(五华段)所夹持地带,全国重点成矿区带——武夷成矿带南西段。
北东与永(安)—梅(州)坳陷铜铅锌多金属成矿远景区接壤。
华南重要成矿期侵入岩-燕山期花岗岩和成矿构造-华厦构造系构成本区的基本地质格局,华夏钨锡铅锌铜铁成矿亚带覆盖全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
1.1 地层区域内出露地层有震旦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和第四系地层,其中以侏罗系地层分布最广。
前泥盆系地层分布于北西部,为一套厚度较大的由浅变质砂泥岩、板岩、千枚岩的类复理石建造。
盖层为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及白垩系等地层。
二叠系主要分布于中北部,由滨岸泻湖相碎屑岩及浅海碳酸盐台地相组成,岩性为石英砂岩、泥岩、粉砂岩及灰岩等;三叠系主要分布在西部,为一套浅海-河流三角洲相碎屑岩,岩性主要为石英砂岩、粉砂岩、泥岩、泥质粉砂岩、砂砾岩及煤线等;侏罗系分布于大部分地区,主要为一套浅海泻湖相-浅海潮坪相碎屑岩沉积;白垩系分布于东部,为一套淡水湖泊-冲积扇相碎屑岩,岩性主要为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砂砾岩等。
1.2 构造区内构造运动强烈,由于燕山运动,使上三叠统-白垩系地层褶皱隆起,形成北东向复背斜,并伴随形成以北东向为主的断裂构造。
岩浆活动频繁,变质作用明显,显示成矿地质条件有利,矿产丰富,其中燕山早期构造阶段是主要的成矿期。
广东省五华县白石嶂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分析

广东省五华县白石嶂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分析[摘要]为了在粤东地区寻找钼多金属矿取得突破,总结成矿规律,指导粤东地区钼矿的找矿工作,通过对白石嶂钼矿床开展深部探边摸底找矿,找矿取得突破,目前钼矿资源储量规模已达中型,认为白石嶂矿床为粤东地区典型钼矿床,通过研究矿床的地质特征、矿化特征及成矿物质来源,提出找矿方向,对指导粤东地区寻找该类矿床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燕山期花岗岩控矿构造矿物共生组合元素富集特征广东五华0引言粤东地区是钼矿找矿多年来没有取得突破的地区,为了加大对粤东地区钼找矿取得突破,以指导该区的区域性找矿工作,近年来,通过运用地球化学特征、深部找矿理论,结合地质成矿规律,重点研究花岗岩体内外接触带及旁侧断裂构造,矿体赋存特征显示出矿体经多期复合改造的特点,初步认为矿床为高温热液为主的气化~高温热液矿床,资源储量具中型规模;通过以白石嶂钼矿床找矿为突破口,总结成矿规律,指导该区的找矿工作,可望提供更多的钼矿产地。
1区域地质本区在大地构造上隶属于华南加里东准地台(一级构造单元)中的永梅上古台坳(三级构造单元)南部边缘;矿区位于紫恵坳褶断束(三级构造单元)与永梅上古台坳交接处北侧。
前泥盆纪主要有浅变质的板岩、硅质岩和变质石英砂岩,以及具明显片理的片麻岩,属本区的基底构造层,为一套浅海相复理石建造。
2矿区地质特征矿区位于北西向杨塘断裂与北东向白石嶂断裂(F19)的交汇部位,矿体(脉)则产于断裂旁侧近东西走向的次级裂隙中。
2.1地层出露地层主要有前泥盆系(AnD)变质岩系及上三叠---下侏罗统(T3-J1)上段沉积岩。
前泥盆系为本区变质较深的岩石,白石嶂岩体(γ52(2))侵入其中;岩体接触带因同化作用而形成眼球状混合岩,个别地段出现边缘混合岩。
上三叠---下侏罗统出露于矿区东南侧,前泥盆系推覆其上。
2.2构造矿区断裂构造发育,成矿作用时期较长,矿体赋存状态反映出多期断裂的复合改造特征;成矿前断裂是对成矿有利的控矿构造,成矿后断裂则对矿体的连续性起着破坏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华县梅里坑钼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探讨
[摘要]研究了五华县梅里坑钼多金属矿的地质特征,对钼多金属矿的特征及构造进行了阐述,并对其变化进行了研究。
钼多金属矿的产生会伴随有一些矿物,这都是我们找矿的有利依据及方法。
[关键词]钼多金属矿地质特征找矿
[中图分类号] P6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 (2015)-5-31-2
1引言
五华县梅里坑钼多金属矿区位于广东省五华县贵人嶂――桃君前一带,为一个石英脉型钼矿床。
2区域地质特征
2.1勘查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南褶皱系,粤北、粤东北-粤中坳陷带,永梅-惠阳拗陷永梅凹陷断束之上,白垩、第三纪断陷盆地构造运动形成的五华盆地西南部外侧,处于北东走向的五华-深圳断裂、紫金-博罗断裂之间。
2.2区域上处于燕山期构造阶段,属一向斜盆地的高基坪群底部同时覆盖于蓝塘群不同层位之上,呈不整合接触。
而穿过矿区的杨塘髻背斜轴南起杨塘髻向北经上村、甘?f尾、走马岗至杨枚坑一带,主要由蓝塘群下亚群构成,两翼保存
不全,或被花岗岩侵入,或被断层断失,此背斜构造内部之次级褶皱很多,多数为北东向或者北北西向。
2.3矿区内主要为北东向的梅里坑断层为主,并且花岗岩窿起时形成花岗岩岩墙亦呈北东向展布。
区域上钨、钼、铁矿在多处产出,各矿区矿化条件及矿石品位都非常良好。
3矿床地质特征
3.1地层
区域背景内分布的地层有侏罗系下统蓝塘群、第四系等,由老到新分述如下:
3.1.1蓝塘群(J1ln)
上亚群(J1lnc):分布于吉岭湾、蓝坑口一带,主要由一厚层灰白色长石石英砂岩开始,向上为一套紫红色的页岩和杂色砂岩所成。
中亚群(J1lnb):分布于小都圩一带,此亚群主要系中粒、细粒含白云母长石(或不含长石)石英砂岩夹页岩或粉砂质泥质页岩与砂岩互层。
下亚群(J1lna):分布于杨塘髻背斜轴部位,主要由黑色炭质页岩、灰黑色炭质页岩、灰黑色粉砂泥质页岩(具条带构造)构成,并夹有砂岩层。
3.1.2第四系(Qaal)
主要分布于水口圩西的梅江两岸,成分为褐黄色的泥砂砾层。
砾石为砂岩,为半滚圆的等轴和扁圆状,大小1-3cm,
分选性不好,与下伏基岩之接触不平
3.2构造
3.2.1褶皱
周江向斜:向斜轴被发育于蓝坑口附近之北西向断层错开,西部往北错,而南部则向南移。
向斜轴走向为北东东-南西西,枢纽西南部向北东东倾伏,而于东部樟树窝附近又拱起,与西北翼的杨塘髻北斜相邻,倾向一般南南东,东南翼因断层关系与高基坪群火山岩及次火山岩接触而发育不全。
杨塘髻背斜:与周江向斜毗邻,北斜轴向与周江向斜一致。
南起杨塘髻向北经上村、甘?f尾、走马岗至杨枚坑后伏于第四构造阶段南雄群之下,全长26公里,由蓝塘群下亚群构成。
其东南翼即为周江向斜之西北翼,倾向南东至南南东,西翼保存不全,或被花岗岩侵入,或被断层断失,就沿保留部分来看倾向在杨塘髻至上村一带为北西,而于走马岗至杨枚一带则北北西,倾角30o-60o。
北背斜构造内部之次级褶皱亦很多,其性质及规模同于周江向斜。
3.2.2断裂
西侧基本属五华-深圳断裂带影响范围,主要构造属燕山期运动产物,加之由于后期喜山期构造叠加干扰,断裂构造显得较复杂,但总的北东向断裂占着主导地位。
北西-南东向及北北西-南南东向断裂
蓝坑口断裂:位于区域西部,发育于蓝塘群岩层中,长14Km,北端被花岗岩所侵入,南端则被一近东西向断裂所切失,断裂延伸方向340°-160°,西盘相对南移。
水平断距2Km。
未见断层面及破碎现象,断层性质不明,晚于早侏罗世,属于燕山构造运动阶段产物。
北东-南西向断裂
五华大断层:东起水口圩南,向西南经黄沙、高车头、两口塘、苏芋坪、半坑一直向西南延伸,断层面一般倾向北西(300°-320°),只是在最东北段之局部地方转向北倾,倾向一般25°-40°。
断层南段为高基坪群酸性火山岩(局部为蓝塘群砂页岩),为一正断层,断距3000m以上。
4岩浆岩
4.1燕山三期侵入岩(γy3)
产于图幅内外北东、西、南西以及北西外侧大部区域,侵入于侏罗系蓝塘群及高机坪群,岩石为中粗粒角闪石黑云母花岗岩及各种粒度的黑云母花岗岩,所构成成岩体大小不一。
中心相(内部相)为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过度相为中粒黑云母花岗岩,在某些岩体边部发育着很窄的细粒花岗岩。
4.2脉岩
图幅区内外北西部分可见细粒花岗岩岩脉或岩珠,一般离接触带不远,未见一定的分布规律,岩石为浅灰色,均粒。
在图幅外南侧还存一条北东向展布的石英斑岩,明显受北东向的构造控制影响。
5矿体特征
通过前期工作,在勘查区内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中发现十条含钼石英矿化脉(点),其中7条钼矿体,呈脉状,形状明显受后期断裂构造影响。
7条钼矿体由东向西依此编号为1、2、3、4、5、6、7号,7条矿体的围岩均为黑云母花岗岩,其他矿化点在主要分布在工作区东北部。
据现有勘查工程,对矿体控制程度不够,延深和延长情况未能控制。
已知每条矿体现有特征分述如下:
1号矿体:地表出露脉体宽60cm(石英脉宽38cm,两侧蚀变带宽22cm),沿走向出露约30m,产状较陡,倾向253°,倾角73°老窿控制长约4m,掌子面矿体仍存在。
老窿刻槽样钼品位为0.42%,样长60 cm;地表露头刻槽采样钼品位为0.32%,样长55cm;加权平均品位为0.37%,坑道尚未揭露;
2号矿体:地表出露脉体长约40m,宽30cm(其中石英脉宽15cm,蚀变带宽15cm),倾向255°,倾角72°。
地表露头刻槽样显示钼品位0.30%。
3号矿体:地表出露脉体长约22m,宽40cm(其中石英脉宽20cm,蚀变带宽20cm),倾向255°,倾角75°,见矿老窿控制沿脉长约52m,矿体最宽50cm,最窄处33cm,平
均约40cm宽,老窿距离地表斜距78m,掌子面矿化仍存在,地表和坑道刻槽样分析钼平均品位0.19%。
4号矿体:地表出露脉体长约10m,宽40cm(其中石英脉宽25cm,蚀变带宽15cm),倾向252°,倾角77°,见矿老窿控制沿脉长约34m,矿体最宽50cm,最窄处33cm,平均约40cm宽,掌子面矿化仍存在,老窿距离地表矿体斜距64m,深部见矿钻探工程取样长视厚度1m,倾角75°,该矿体钼元素品位0.093%-0.35%,加权平均品位0.17%,平均厚度0.43m。
5号矿体:地表采石场出露脉体长约22m,宽40cm(其中石英脉宽25cm,蚀变带宽15cm),倾向255°,倾角79°,见矿老窿控制沿脉长约20m,矿体最宽45cm,最窄处30cm,平均约40cm宽,掌子面矿化仍存在,距离地表矿体斜距55m,深部见矿钻探工程取样长真厚度0.5m,倾角77°,该矿体钼元素品位0.19%-0.48%,加权平均品位0.327%,总体平均厚度0.45m。
6找矿前景及方向
随着我们对钼多金属矿的了解加深,我们也深刻的意识到这种多金属矿的重要性和寻找这种多金属矿的难度。
随着我们国家对各种资源的需求量的增大,我们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应大大加大。
本勘查区内有钼矿、钨矿等矿种矿体存在,矿化主要赋存于燕山期花岗岩中的石英脉中,岩墙呈北
东向展布,明显受构造控制影响。
而矿体整体走向为北西向,与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关系密切,因此成矿条件较为有利。
因此下一步我们就要准备对本区域的开发和利用。
7结束语
随着国家的发展进步,各种矿物资源被大量需求,因此我们目前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运用我们地质人多年的经验和
找矿方法,快速准确的寻找矿床。
经过对钼多金属矿的地质特征分析及找矿前景的探讨,我们已经充分了解了这种矿物资源的特点,这样就可以让我们更加快速准确的找到资源。
这也是我们进行其他找矿活动的借鉴,只有充分掌握了其特点和特征,我们才可以快速准确的找到矿物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