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成因探讨
铅锌矿矿石发生及成因研究

研究新型开采技术,提高矿石开采效率 优化开采工艺,降低开采成本 研究矿石选矿技术,提高矿石选矿效率 研究矿石冶炼技术,提高矿石冶炼效率
研究铅锌矿矿石的物理和化学 性质
探索铅锌矿矿石在环保领域的 应用
研究铅锌矿矿石在能源领域的 应用
探索铅锌矿矿石在材料领域的 应用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铅锌矿矿石发生及成 因研究
汇报人:
目录
铅锌矿矿石的发生
铅锌矿矿石的成因
铅锌矿矿石的开采 与利用
未来研究方向
铅锌矿矿石的发生
地质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 作用等
矿石类型:硫化物型、氧化物型、碳酸 盐型等
成矿元素:铅、锌等金属元素
矿石特征:颜色、光泽、硬度、密度等
成矿条件:温度、压力、时间、水等
冶炼:将铅锌矿矿石进行冶炼,提取铅和锌金属 制造:将提取的铅和锌金属用于制造各种产品,如电池、电缆、合金等
回收:对废弃的铅锌矿矿石进行回收,提取其中的铅和锌金属,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环保:在开采和利用铅锌矿矿石的过程中,注意环境保护,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开采方法:露天 开采、地下开采、 综合开采
环境保护措施:减 少粉尘、噪音、废 水排放,保护生态 环境
资源回收利用: 提高矿石利用率, 减少浪费
绿色矿山建设:推 广清洁能源,降低 碳排放,实现可持 续发展
未来研究方向
探讨不同类型铅锌矿矿石的 成因差异
研究铅锌矿的形成机制和演 化过程
研究铅锌矿矿石与围岩的关 系和相互作用
探索铅锌矿矿石的赋存规律 和分布特征
卤化物型铅锌矿:主要 成分为卤化铅锌,如萤 石、石膏等,通常与石 盐、钾盐等共生。
全球分布: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中国、秘鲁、墨西哥等国家 中国分布: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湖南、甘肃等省份 矿床类型:主要有碳酸盐型、硫化物型、氧化物型等 成因类型矿石的成因
铅锌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铅锌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刘扩龙,孙晓飞,季 春(陕西地矿区研院有限公司,陕西 咸阳 712000)摘 要:我国是铅锌矿产资源储量丰富的国家之一,全国现有铅锌储量1亿多吨,位列世界排名的亚军。
对铅锌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其矿床成因进行分析,有助于推动国内铅锌矿产的持续开发利用。
本文首先对目前国内的铅锌矿床分布和成因进行分析,研究了国内铅锌矿产成矿的优势和特点,对现有矿产的类型进行了说明。
之后对铅锌矿产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探讨了不同区域铅锌矿床的主要分布规律和特点。
最后以国内铅锌矿床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流体特征的具体状态特点。
关键词:铅锌矿床;成矿;流体特征;成因分析中图分类号:P6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0)20-0074-2Characteristics of ore-forming fluid in Pb-Zn deposit and analysis of its genesisLIU Kuo-long, SUN Xiao-fei, JI Chun(Shaanxi Geology and Mineral Research Institute Limited,Xianyang 712000,China)Abstract: China is one of the countries with rich reserves of lead and zinc mineral resources. The analysis of metallogenic fluid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 of lead-zinc deposits is helpful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lead-zinc deposits in China.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distribution and genesis of lead-zinc deposits in China, studies the advantag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ead-zinc deposits in China, and explains the types of existing minerals. After that, the distribution law of lead-zinc deposits is studied, and the main distribution law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ead-zinc deposits in different regions are discussed. Finally, the origin of lead-zinc deposits in China is analyzed and the specific state characteristics of fluid characteristics are put forward.Keywords: lead zinc deposit; mineralization; fluid characteristics; genetic analysis铅锌资源是世界资源领域比较丰富的种类,地球5大洲的50多个国家都蕴含丰富的铅锌资源。
川滇黔地区MVT铅锌矿床分布_特征及成因

布于永善、 巧家及东川地 区。震旦系 中的大 型矿床 有巧家 茂 祖、 会东大梁子、 会理天宝山 , 中型矿床有永善金沙厂、 会泽五 星厂、 宁南银厂沟、 鲁甸乐红 , 小型矿床 5 处。 下寒武统梅 树村 组、 渔户 村组 主要 为白 云 岩、 含磷 白 云 岩、 白云岩夹燧石条带。该地层中分布的矿床规模一般不大 , 主要分布于永善、 东川地区 , 大多与震旦系矿体共生。 中泥 盆统曲靖 组和上泥盆 宰格组 , 主要为 碳酸盐岩台 地 潮坪相的稳定系列 内源干、 湿白云 岩、 灰岩及 碎屑岩 , 主要 分 布于昭通、 彝良、 鲁甸、 及昆明华宁等地 , 产出彝良毛坪中型铅 锌矿床 , 小型矿床 2 处。 下石 炭统摆佐 组主要为台 地边缘浅 滩相晶质白 云岩、 异 地碳酸盐 岩建 造 ( 赵准 , 1995) 。主 要分 布于 滇 东、 滇东 北 地 区。产出有会泽矿山厂、 麒麟厂大型矿床及小型矿床 8 处。 下二叠统栖霞茅口组也 是主要的赋矿层位 , 为浅海 _广 海 碳酸盐岩建造 , 产出罗平富乐厂中型矿床 , 小型矿床 3 处。 此外 , 中奥陶统宝塔组、 中上 奥陶统 大箐组、 中志 留统 石 门坎组等层位 , 都赋存有铅锌矿床 , 含矿层位均为碳酸盐岩。 2. 2 区域背景及控矿构造 M V T ( 密西西比河谷型 ) 矿床 是一类 主要 赋存于 白云 岩 中以铅锌为主要矿 产的后生热液矿床。在空间上基本分布于 古老克拉通的边缘 及内部 ( Brabbon et al. , 1992; Eisenlohr et al. , 1994; Ramboz et al. , 1988) 。川滇黔多金 属成矿区处 于 扬子地台西南 缘 , 为克 拉通 边缘 地带 , 这与 世界 其他 地区 的 M V T 铅锌矿床所处的地 质背景 相似。矿床 在构造 上主要 受 褶皱和断层的控制 , 主要分布于向斜和背斜的轴部、 翼部以及 断层的两侧部位 ( 图 1 、 表 1) 。 二级深大断裂 的交汇地段及区域性背斜的倾伏端控制矿 群或矿 田的分 布 , 例如 : 在宁南、 巧 家地区 的矿床 位于 SN 向 小江断裂和 NW 向则木河断裂的交 汇地带 ; 会泽矿 群位于 小 江断裂和 NE 向的威信_会泽断裂、 金牛厂断裂的交汇 地段 。 褶皱和断裂的复 合部 位 或构 造破 碎带 往往 是良 好的 定位 空 间。如天宝山矿床受控于天宝 山复式向 斜 SE 翼的 次一级 倾 伏背斜和 SN 向益门断裂派生的 NW W 向隐伏 断裂的复合 部 位 ( 王小春 , 1992) ; 金 沙厂 矿床位 于巧 家_莲峰 二级深 大断 裂 派生的金沙逆断层与金 盆短轴 背斜倾 伏端的 交汇处 , 矿化 在 背斜轴部和倾伏端最强 ; 茂租矿床位于巧家_莲 峰二级深大 断 裂派生的茂租断裂和甘 树林复 式向斜 的复合 部位 ; 大梁子 矿 床则位于断裂所 造成的 地堑式破 碎带中 ( 林 方成 , 1994) 。 层 间构造和断裂是有利的 储矿空 间 , 层 状矿体 是矿化 沿层间 滑 动、 层间虚脱和层间破碎带发育造成的 , 矿体形状基本上与地 层产状一致 ; 脉状矿体则是矿液沿次级断层充填交代而成 ( 刘 文周等 , 1994) 。 2. 3 矿体特征 铅锌矿体多呈脉状、 似层状、 透镜状、 扁豆状、 囊 状产于白
福建莆田泗洋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度大于 5 0m,呈喷发不整 合覆 于第 三段之 上 。 5
断裂构造 发育 ,主要有北 ( 东)东 向 、北西 向以及火 山环状构造 。 北西 向断 裂 :为 区内主要 断 裂 ,控 制 了区域 构 造线 、火 山喷 发 盆地 和 大量 斑 岩 脉 的分 布 ,主要有泗 洋一风迹 和云顶 山一 观后 断裂带 ,并 与北 ( )东 向断裂共 同控 制 V级 火山机 东
维普资讯
第
3 期
福
建
地
质
G oo yo uin e lg f j F a
29 5
福 建 莆 田泗洋 铅 锌矿 地 质 特征 及成 因探讨
梁 乐辉
( 建 省 闽东 南 地 质 大 队 ,泉 州 ,3 2 1 ) 福 60 1
摘 要
泗 洋 铅 锌 矿产 于 南 园组 第 三 段 中 酸一 性 火 山碎 屑 岩 中 ,矿 体 呈 透 镜 状 、脉 状 ,受 酸
构 呈 北 西 向 串珠 状 排 列 以 及 脉 状 的 黄 铁 绢 英 岩 、石 英 脉 、 铁一 脉 及 银 一 一 ( ) 等 矿 化 锰 铅 锌 金
脉 。断裂具 多期活动特 征 ,属张扭性 ,是 区内最 主要的控矿 、贮矿构 造 。 北 ( )东 向断裂 :常表现 为密集 的节理 、劈 理 ,亦 见有 构 造角 砾岩 等 。断裂 多平 直 , 东 少数 具舒缓波状 ,局部旁侧 发育 片理 化现象 。沿断 裂带常被 晚期脉岩 侵入 ,属压 扭性 ,为区 内成 矿期后断裂 ,对 区内银 、铅 、锌 等矿化 带起破坏 作用 。 火 山构造 :区域上分 布有凤迹 火山环状 构造 、金 芝火 山环 状构造 ,二者共 同组 成泗洋一 凤迹晚侏 罗世 晚期 火 山喷发盆地 。放 射状 、环状断裂 发育 ,地层 呈环状 分布 ,火 山喷发 中心 次火 山岩发育 。火山环状 断裂也是该 区主要 控矿构造 之一 ,泗 洋矿 区位 于金芝火 山环状构造
云南会泽铅锌矿矿物结构构造特征成因意义分析及矿床成因探讨

( 2 ) 方铅矿 、 闪锌 矿 、 黄 铁 矿 和方 解 石 几种 常 见
提 出较 多 的认识 。关 于该矿 床 的各种 研 究成 果 近 几 矿 物彼 此之 间普遍具 共结 边结 构 , 接 触边 缘多具 平 滑 年也做 出了很多 , 但对 有关 矿物成 因学 方面研 究工 作 的共结 边结构 特征 ( 图版 3 、 4、 5 、 6 、 7 、 8 、 1 0 ) 。 做 的较 少 , 特 别 是 对矿 物结 构构 造 特 征 的分 析研 究 。
物结构构造特征的成 因矿物学分析 , 认为这些矿石 的结构构造明显的区别 于一般的热液成因矿石类 型, 属于液态分离作用形成 的, 成矿 流体 为 富含碳酸组分的硫化物矿浆 。 结合 区域上前人研究资料分析 , 认 为会泽铅锌矿是源于峨眉地幔柱 , 该矿床是由富含碳 酸组分 的硫化物矿浆脉动
充填贯入而成的一种新类型矿床 , 成矿流体具有低温远距离迁移的能力和特 点。
3 8
新
疆
有
色
金
属
增刊 1
云南会泽铅锌矿矿物结构构造特征 成 因意义分析及矿床成 因探讨
刘 峰 徐 洪 波
( 华 北地 质勘查 局综合 普 查 大队 河 北燕郊 0 6 5 2 0 1 )
摘 要 通过 对云南会泽铅锌矿的多重包含结构 、 共结边结构 、 自形结构等和豆状 ( 滴状 ) 构造 、 透镜状 、 复条带状构造等一些典 型矿
组合而成复条带 , 产状与矿体及 围岩地层产状近一致 后 , 还未进行较完全 的聚集形成较独立 的组分 , 就在
要 矿体 产状 与围 岩地层 产状 近一致 , 少量 似层状 矿体
的分支 切穿 围岩地 层 。
Hale Waihona Puke 2 样 品特征 构 造 闪锌矿 , 硫 化矿 物和 方解 石形 成互 包含 ( 图版 5 、
辽宁省本溪县三沟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
.
P dl
、 、
j t
一 一
\
\ // \
/
/
,
H
|
l l
\、r 、
.
|
\
~
化 形 成 的 。 矿床 的脉 状 矿 体 、 镜状 矿 体 , 能是 沉 积 成 岩 , 本 透 可 变 质作 用 时形成 的矿 体 或矿 化 , 在后 期地 质 事件 中演 变 的 结果 。 () 矿 热 液 性 质 2成 通 过 对矿 床 中石 英 气 液 包 裹 体 成 分 测 定 总 结如 下 : 1包 体成 分 以 H2 为主 , ) 0 含量 可 达 9 %, 次 为 C 2 5 其 O、 、 K N  ̄C C  ̄ Mg2 I F, 相 成 分 有 C CH 。 a、 H 、 a2 + C - 气 , 0、 4
图 2 矿 体 与岩 性 、 构造 关 系 示 意 图 () 矿 温度 3成 32 构 造 因 素 . 矿 石 中的 主 要 金 属硫 化物 方 铅 矿 、 锌矿 、 铁 矿 及 石 英 闪 黄 中 均 有气 液 包 裹 体 存 在 。 据 3 个 样 品 测 定 结 果 ,爆 裂 温 度 : 1 本 区兰花 岭背斜控 制着 区内三各矿段呈 “ ” u 字形分布。 方铅 矿 3 6 ~ 30 , 锌 矿 2 7 0℃ 6℃ 闪 7 ℃~ 3 7 , 英 3 l ~ l℃ 石 3℃ ( 2 图 ) 3℃ 4 4℃ 断裂 是本 区重 要控 矿因素之一 , 主要起导矿和容矿作用 4 0 。均 一 温度 石英 8 ℃ ~ 3 3 。 () 矿机 制 4成 三 矿 段 的 矿体 5 %以上 赋 存 在 断 裂 中 ,并 且 大部 分 矿 体 赋 存 5 从 以上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物质来源分析, 该矿床成矿过 在 大 石 桥 组 二段 片岩 与三 段 大 理岩 地 层 界 面及 其 附近 的 断裂 。 接受了来 自古陆上风化分解的碎 李家沟 的层 间断裂控制着该矿段主要矿体的分布及形态和产 程是元古代早期裂谷槽下沉, 这些物质被搬运到裂谷海槽中, 并同裂谷海 状变 化; 苏家沟 F 断裂 ( l NE向张扭 性断裂) 与兰花岭背斜交 屑物和化学分解物, 槽发展过程中大量的海底火山喷气、 热液物质( 包括 P 、 nF 、 bZ 、e 切部位 是矿体最集 中, 矿石质量最好 的地段 。( 3 图 ) u、) s 一起沉淀下来 , 形成了浪子山组和大石桥组的铅锌矿源层 两组 断裂交汇 部位 ( 或层状铅锌矿化) 吕梁期地壳运动 , 。 辽东裂谷槽褶皱回返, 同 时产生变质热卤水使沉积在地层 中的 P 、 n b z 等元素迁移、 富集 , 形成 区 内沉 积一 变质 矿床 。 印支 运动 , 尤其 是燕 山运 动 伴 随着 构造 岩 浆 活动 , 终 形成 沉 积一 变 质一 岩浆 热 液 改 造矿 床 。 最 4 结 束 语 根 据 以上 所 述 , 质 特 征 及 控 矿 因 素 , 将 三 沟 铅 锌 矿 床 地 可 的主 要 特 点 归 纳 如 下 : () 体受 一 定 层 位 、 性 、 造 联 合 制 约 , 花 岭 岩 体 是 1矿 岩 构 兰 成矿 的重 要 热 源 。 () 2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辽河群海相沉 积地层 。 图 3 矿 体 与 构 造 关 系示 意 图 () 3 矿石组分及 围岩蚀变类型简单, 成矿热液类型为 l ~ ( +
新疆鄯善县觉东铅锌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探讨

2 . 1 地层
( 1 ) 地球 物理 : 矿 区的重力 梯级带 密集 , 梯 级带走 向
为北东东 向。布格异常形态简单 , 梯级带部位等值线发 生扭曲, 反 映有不均 匀 的密度体 分布 。矿 激 电异 常带
走 向为 近 东 西 向 , 异常带宽 2 0 0 -3 0 0 m, 长8 0 m 左右, 异 常衬 度 不 明 显 , 幅值 最高 仅为 2 左 右, 电 阻 率 在 3 0 0 ~6 O 0 Q・ m之间; 对 应地 表为矿 化蚀 变带 。 ( 2 ) 地 球化 学 : 矿 区 1: 5 万化 探异 常形态 为不规 则
关 键词 : 新疆 ; 觉 东铅 锌矿 ; 地质特 征 ; 成矿模 式 中图分类 号 : P 6 1 2 文献标 识码 : B 文章 编号 : 1 O 0 4 —5 7 1 6 ( 2 O 1 3 ) 0 2 —0 1 2 5 一O 4
新疆鄯善县觉东铅锌矿北距吐鲁 番市 1 5 0 k m, 北
西距托 克逊 县城 1 5 0 k m。矿 区面 积 1 5 k mz 。通 过 新 疆
0 . 3 ~1 . 0 m, 长5 ~2 0 m, 局部见零星方铅矿化、 孔雀石 化。少量北北东 向的辉绿岩脉发育 , 出露宽约 0 . 5 ~ 5 m, 长几 十米至 上 百 米 。距 觉 东矿 区北 西 约 1 0 k m, 有
觉东 铅锌 矿位 于塔 里木 板 块 北缘 一艾 尔 宾 晚古 生
矿 区总 体表 现为 一较大 宽缓 的背 斜构 造 , 轴 向为北 西 向, 轴 部 由萨 阿尔 明组 第 二岩 性 段组 成 , 次 级 的褶 皱
较为发育, 可恢复出 3 个背斜及 2 个向斜矿区断裂为受 区域褶皱构造影响下产生 的配套断裂 , 分为 3 组, 北西
栖霞山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研究

总第224期2018年10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南㊀方㊀金㊀属SOUTHERNMETALS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Sum.224October㊀2018㊀㊀收稿日期:2018-03-29㊀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南岭地区稀有金属矿产综合勘查示范 基金资助项目(2017YFC0602402)ꎻ中南大学 创新驱动计划 基金资助项目(2015CX008)㊀作者简介:尤海涛(1993-)ꎬ男ꎬ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硕士研究生ꎬ研究方向:矿床地球化学.㊀文章编号:1009-9700(2018)05-0015-04栖霞山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研究尤海涛1ꎬ2ꎬ邹海洋1ꎬ2(1.中南大学有色金属成矿预测与地质环境监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ꎬ湖南长沙410083ꎻ2.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ꎬ湖南长沙410083)摘㊀要: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成矿区带ꎬ栖霞山铅锌银多金属矿床规模巨大ꎬ品位富ꎬ是我国一个重要的铅锌矿区.选取与主成矿期有关的黄铁矿进行原位微量元素和硫同位素的测定.结果显示ꎬ黄铁矿δ34S值的变化不大ꎬ分布范围为+4 16ɢ~-5 51ɢꎬ平均值为+0 38ɢꎬ为单一岩浆来源.黄铁矿中硫低于标准值ꎬ有亏损现象ꎬ也证明其为岩浆热液来源.关键词:栖霞山ꎻ原位硫同位素ꎻ原位微量元素ꎻ矿床成因中图分类号:P578ꎻP618.401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GeologicalCharacteristicsandGenesisoftheQixiashanPb ̄ZnDepositinJiangsuYOUHai ̄tao1ꎬ2ꎬZOUHai ̄yang1ꎬ2(1.KeyLaboratoryofMetallogenicPredictionofNonferrousMetalsandGeologicalEnvironmentMonitoringꎬMinistryofEducationꎬCentralSouthUniversityꎬChangshaꎬ410083ꎬP.R.Chinaꎻ2.SchoolofGeosciencesandInfo ̄PhysicsꎬCentralSouthUniversityꎬChangshaꎬ410083ꎬP.R.China)Abstract:TheMiddle ̄LowerYangtzeRiverValleyMetallogenicBeltisanimportantmetallogenicbeltinChina.TheQixi ̄ashanPb ̄Zn ̄Agpolymetallicdepositislargescaleandrichingrade.Itisanimportantlead ̄zincdepositinChina.Insitutraceelementsandsulfurisotopeswereconductedonthepyriteassociatedwiththemainmineralizationperiod.Theresultsshowthattheδ34Svalueofpyritedoesnotchangemuchꎬrangingfrom+4.16ɢto-5.51ɢꎬwithanaveragevalueof+0.38ɢꎬwhichisasinglemagmasource.Sulfurinpyriteislowerthanthestandardvalueandthereisalossphenomenonꎬwhichalsoprovesthatitisasourceofmagmatic ̄hydrothermalfluid.Keywords:QixiashanꎻinsituSisotopeꎻinsitutraceelementsꎻoregenesis0㊀引言栖霞山铅锌银多金属矿床ꎬ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目前发现的最大的铅锌银多金属矿床ꎬ矿石品位富ꎬ矿床规模巨大ꎬ开采历史已达五十多年.一直以来ꎬ关于栖霞山铅锌矿的矿床成因ꎬ不同的学者见解不一[1-5].本文旨在通过详实的野外地质调查㊁岩矿石样品的采集㊁综合的室内测试分析ꎬ并利用前人的研究成果ꎬ结合与主成矿期有关的黄铁矿原位的硫同位素㊁原位的微量元素等先进研究手段ꎬ重点探讨栖霞山铅锌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㊁成矿流体性质及演化㊁成矿作用过程及矿床成因类型.1㊀区域地质背景栖霞山铅锌银多金属矿床属于长江中下游的宁镇地区ꎬ其大地构造位置(图1)位于扬子陆块区的下扬子前路盆地的中部ꎬ该地区西北部与秦祁昆造山系接临ꎬ东南部是武夷-云开-台湾造山系.而栖霞山铅锌银多金属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断裂拗陷带的宁镇断褶束西部ꎬ北面是长江大断裂ꎬ西南部靠着宁芜火山岩盆地.在成矿区带上属于环太平洋构造岩浆活动成矿带的长江中下游铁㊁铜㊁铅锌㊁金多金属成矿带宁镇多金属成矿亚带.㊀Ⅳ-11大别-苏鲁地区(Ⅳ-11-2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系折返带)ꎻⅥ-1下扬子陆块(Ⅵ-1-1下扬子(苏皖)前陆盆地ꎬⅥ-1-2怀玉山-天目山被动边缘盆地ꎬⅥ-1-3鄂中碳酸盐台地ꎬⅥ-1-4幕阜山(鄂东)被动边缘盆地ꎬⅥ-1-5江南古岛弧ꎬⅥ-1-6宣春断陷盆地)ꎻⅥ-2上扬子古陆块(Ⅵ-2-1米仓山-大巴山基底逆推带ꎬⅥ-2-3川中前陆盆地ꎬⅥ-2-4扬子陆块南部碳酸盐台地ꎬⅥ-2-5上扬子东南缘被动边缘盆地ꎬⅥ-2-6雪峰山陆缘裂谷盆地ꎬⅥ-2-7湘桂断陷盆地)图1㊀下扬子陆块及邻区大地构造分区简图(据潘桂堂等ꎬ2009ꎻ毛景文等ꎬ2009改编)㊀㊀宁镇地区地层发育较为复杂.区内最古老的变质岩基底固结于晚元古代的晋宁期ꎬ主要为浅变质的片岩和变质火山岩.盖层由震旦系-古近系组成ꎬ总厚度达10000m.震旦系主要为一套海相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建造ꎬ厚约800mꎬ砂页岩经轻微变质成千枚岩ꎬ主要发育于镇江东部ꎬ地层中的铜㊁铅㊁锌㊁锰等金属元素丰度比区域内其他地层都高.寒武系-三叠系主要为一套海相碳酸盐岩㊁碎屑岩和陆相碎屑岩建造ꎬ厚约2000mꎬ大面积发育于隆起区的复背斜部位ꎻ侏罗系-白垩系以陆相碎屑岩堆积为主ꎬ其次为火山岩ꎬ分布于复向斜间和宁镇隆起四周的火山岩盆地内ꎻ新生界古近系㊁新近系出露很少ꎬ第四系则广泛分布于全区ꎬ以湖相㊁冰缘融冻堆积㊁冲积相为主.从印支运动开始ꎬ宁镇地区的构造变形就比较强烈ꎬ尤其属印支运动晚期的南象运动和燕山运动最为剧烈ꎬ此二构造活动基本决定了宁镇地区的构造格局ꎬ发育有大量的褶皱和断裂构造.但最新的喜马拉雅运动也对该区现有的构造格局有一定的影响.褶皱构造走向总体近东西向ꎬ主要包括龙潭-仓头复背斜㊁宝华山-巣凤山-石头岗复背斜㊁汤山-仑山复背斜ꎬ范家塘复向斜㊁华墅-亭子复向斜.背斜核部通常为志留系地层ꎬ而翼部通常为泥盆系㊁二叠系地层ꎻ向斜核部通常为三叠系地层ꎬ而翼部却由石炭二叠的地层组成.背斜构造通常表现为紧闭状ꎬ地层陡倾ꎬ有时甚至发生倒转ꎻ而向斜通常较为开61南㊀方㊀金㊀属SOUTHERNMETALS2018年第5期㊀㊀阔ꎬ地层也较为平缓.区域断裂构造主要分为两组ꎬ一组为近东西向的纵向压扭性断裂ꎬ具有等位性ꎬ多发育在背斜的翼部ꎬ走向平行于褶皱轴向ꎬ常被横向断裂错为数段ꎻ其表现形式多为逆断层或者是逆掩断层ꎬ使上下盘地层常被连续性破坏ꎬ致使地层缺失或重复.另一组断裂为近南北向的张扭性横向断裂ꎬ常具有等距性和多期活动的特点ꎬ早期形成者具有明显的控岩控矿作用.本区燕山期岩浆活动剧烈ꎬ而燕山期又以燕山晚期活动最为剧烈.从晚侏罗到早白垩ꎬ表现为一个连续的岩浆活动过程ꎬ有多阶段多其次多旋回的特点.燕山早期(145Ma)主要形成辉长岩㊁辉石闪长岩㊁橄榄辉长岩㊁角闪岩.岩浆活动剧烈的燕山晚期又分为三次侵入活动ꎬ第一次形成了钠化(石英)闪长玢岩ꎬ第二次形成了花岗闪长斑岩㊁石英闪长斑岩㊁二长花岗(斑)岩.从东到西依次表现为西区的板仓杂岩体㊁其林门杂岩体ꎬ中区的高资杂岩体㊁安基山杂岩体㊁新桥杂岩体㊁石马杂岩体ꎬ以及东区的谏壁杂岩体.总之ꎬ燕山期的岩浆活动产生的是一套从超基性至超酸性的岩石组合ꎬ但主要为中酸性岩类.2㊀矿床地质特征矿区发育的地层主要是志留纪-侏罗纪的地层ꎬ分为上下两个构造层ꎬ下构造层由志留系到三叠系的海相碳酸盐岩及碎屑沉积岩㊁陆相碎屑沉积岩和海陆交互相沉积岩组成.由老到新依次为:中志留统坟头组(S2f)ꎬ上泥盆统五通组(D3w)ꎬ石炭系金陵组(C1j)㊁高骊山组(C1g)㊁和州组(C1h)㊁黄龙组(C2h)㊁船山组(C3c)ꎬ二叠系栖霞组(P1q)ꎬ侏罗系中下侏罗统象山群(J1-2xn)ꎬ上侏罗统西横山组(J3x)以及第四系(Q4).矿区构造ꎬ矿区的上下两个构造层呈不整合接触ꎬ褶皱和断裂构造十分发育ꎬ对于成矿而言有重要意义.关于褶皱ꎬ上下两个构造层褶皱形式截然不同ꎬ具体表现如下:上构造层主要是中下侏罗统的象山群以舒缓开阔的褶皱覆盖在下构造层倒转紧闭同斜褶皱之上.矿区断裂比较发育ꎬ按照产状和发育的地质部位ꎬ本文将其分为3种类型:1)北东东-近东西向的纵断裂ꎻ2)北西向横断裂ꎻ3)北东向横断裂ꎻ4)断碎不整合面.这些断裂大部分发育于印支期强烈的褶皱之后ꎬ到燕山期又有复活ꎬ构成区内的主要控矿断裂.矿区岩浆岩鲜见ꎬ目前地表和深部钻孔都未揭露到岩浆岩ꎬ矿区东南侧6km处发现出露有燕山期的安基山岩体(花岗闪长岩)ꎬ西南部9km处见板仓岩体(辉石闪长岩)出露.区内在甘家巷矿段地表及个别钻孔深部见到了闪长玢岩的岩脉.然而ꎬ根据航磁资料揭示ꎬ在栖霞山象山砂岩分布区存在低缓磁异常ꎬ据此推测深部可能有隐伏岩体存在[6-8].矿体的围岩蚀变较弱ꎬ仅在矿体顶底板出现数十厘米宽的褪色蚀变带ꎬ蚀变主要包括硅化㊁碳酸盐化㊁大理岩化㊁重晶石化㊁绢云母化.深部零星见绿泥石㊁绿帘石㊁透辉石㊁透闪石等于侵入岩相关的接触变质现象.这可能预示着深部有隐伏大岩体的存在.矿石矿物以闪锌矿㊁方铅矿㊁黄铁矿㊁菱锰矿为主ꎬ局部见大量的黄铜矿㊁磁铁矿及少量的磁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㊁方解石ꎬ少量的重晶石㊁白云石㊁绢云母㊁绿泥石等ꎬ局部见透闪石㊁透辉石及绿泥石.经过总结发现ꎬ深部的黄铜矿㊁磁铁矿㊁透辉石㊁透闪石的含量较浅部有升高的现象.这也说明深部可能存在着隐伏岩体.矿石结构主要为粒状结构㊁镶嵌结构㊁交代结构㊁显微压碎结构ꎬ次为乳滴状结构显微包含结构㊁浸蚀结构㊁骸晶结构㊁草莓状结构等.矿石构造主要为致密块状构造㊁角砾状构造㊁浸染状构造ꎬ其次为团块状㊁脉状㊁网脉状㊁条带状㊁层纹状㊁揉皱状构造等.3㊀成因探讨与分析3.1㊀主量元素特征分析对赋矿地层和矿石进行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Fe2O3/(Fe2O3+FeO)比值可一定程度显示环境的氧化还原程度.计算发现Fe2O3和FeO总体呈正相关ꎬ但越往深部ꎬ呈逐渐降低的趋势ꎬFe2O3/ (Fe2O3+FeO)比值逐渐降低ꎬ反映了成矿环境总体为还原环境.3.2㊀黄铁矿的原位微量元素黄铁矿的铁㊁硫含量标准理论值为w(Fe)46 55%ꎬw(S)53 45%ꎬ一般跟热液成因有关的黄铁矿硫是亏损的ꎬ而沉积形成的黄铁矿硫一般高于理论值或者接近理论值.通过大量的黄铁矿样品原位微量元素测定ꎬ发现黄铁矿的硫都有亏损的现象ꎬ表现出热液成因.3.3㊀黄铁矿原位硫同位素根据前人研究成果ꎬ世界上有3种不同的δ34S71㊀总第224期㊀㊀㊀㊀㊀㊀尤海涛ꎬ等:栖霞山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研究㊀㊀㊀㊀来源[10-11]:第一种是地幔或深部地壳来源ꎬδ34S接近于0ꎬ变化范围为0ʃ3ɢꎻ第二种是现代海水或者海相蒸发的硫来源ꎬδ34S约为+20ɢꎻ第三种是生物成因的硫或者沉积成因的硫ꎬδ34S常常表现为负值.根据大本的研究[12]ꎬ通过对世界上一些著名热液矿床的硫同位素统计研究ꎬ成矿热液δ34SΣS在0值附近ꎬ说明矿床在成因上与岩浆热液有关.栖霞山硫化物硫同位素组成见表1.表1㊀栖霞山硫化物硫同位素组成㊀样品编号硫化物种类样品描述δ34Sɢ4604-9-8-1.004604-9-9-0.784604-5-1Py46线与主成矿期有关的黄铁矿3.894604-5-21.534604-5-34.164602-8-1-5.51㊀㊀测定结果表明ꎬ黄铁矿δ34S值的变化不大ꎬ集中在一个很窄的范围ꎬ分布范围为+4 16ɢ~-5 51ɢꎬ极差很小ꎬ平均值为+0 38ɢꎬ接近0 00ɢꎬ揭示单一来源的特征.陈好寿等(1994)总结出我国与岩浆作用有关的铅锌矿床硫化物的硫同位素变化范围为-5ɢ~5ɢ[9].因此ꎬ可以判定栖霞山铅锌银多金属矿床的硫为深部岩浆来源.但是ꎬ注意到有一个δ34S值为-5 51ɢꎬ并结合镜下黄铁矿的沉积特征及分布形态ꎬ可以推测其为生物沉积成因.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ꎬ总结发现栖霞山铅的来源有两种ꎬ主要地幔铅和上地壳铅[2].结合C㊁O和H㊁O同位素特征ꎬ认为栖霞山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期后热液ꎬ并有大气降水和围岩中水混入[2ꎬ5]ꎻ流体包裹体特征反映成矿流体属于中低温㊁低盐度的流体[4].4㊀结论综上所述ꎬ栖霞山铅锌银多金属矿床成矿环境总体上处于一个还原环境.与主成矿期有关的黄铁矿中硫低于标准值ꎬ有较明显的硫亏损现象ꎬ揭示了其岩浆热液成因.黄铁矿δ34S平均值为+0 38ɢꎬ显示主要为岩浆硫来源.因此ꎬ目前认为栖霞山铅锌银多金属矿床属于以岩浆期后热液为主的多源热液矿床.致谢:本文的完成ꎬ南京栖霞山铅锌矿的领导与工作人员给与了大力的支持和帮助!论文在修改过程中编辑同志给予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此一并表示深深的感谢!参考文献[1]㊀桂长杰.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山铅锌矿矿床成因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ꎬ2012.[2]㊀张明超.江苏栖霞山铅锌银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ꎬ2015.[3]㊀付强.栖霞山铅锌多金属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模式探讨[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ꎬ2011. [4]㊀于海华.南京栖霞山铅锌矿床成矿作用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ꎬ2016.[5]㊀陈伟.江苏栖霞山铅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ꎬ2016. [6]㊀杨元昭.南京栖霞山多金属矿区弱缓磁异常的性质及地质找矿意义[J].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报ꎬ1989(2):202-208.[7]㊀刘沈衡.南京栖霞山铅锌多金属矿床重磁异常及矿床成因解释[J].地质找矿论丛ꎬ1991ꎬ6(1):76-84. [8]㊀王世雄ꎬ周宏.关于开发利用南京栖霞山矿区物化探资料的地质方法问题[J].地质学刊ꎬ1993(2):107-113.[9]㊀陈好寿.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M].江苏:浙江大学出版社ꎬ1994.[10]CHAUSSIDONMꎬLORANDJP.Sulphurisotopecompo ̄sitionoforogenicspinellherzolitemassifsfromAriege(North-EasternPyreneesꎬFrance):Anionmicroprobestudy[J].GeochimicaetCosmochimicaActaꎬ1990ꎬ54(10):2835-2846.[11]ROLLINSONHR.Usinggeochemicaldate:evaluationꎬpresentationꎬinterpretation[M].NewYorkꎻJohnꎬWi ̄ley&Sonsꎬ1993:1-352.[12]OHMOTOHꎬRYERO.Isotopesofsulfurandcarbon[A].In:BernesHLed.GeochemistryofHydrothermalOreDepositsEdition.NewYork:JohnWileyandSonsꎬ1979ꎬ509-567.81南㊀方㊀金㊀属SOUTHERNMETALS2018年第5期㊀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成因探讨
本文章对安徽省某一区域内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特征及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及形态特征进行了探讨,并详细分析了其成矿成因。
标签:安徽省区域成矿铅锌矿地质特征矿产成因
该区铅锌矿床大地构造单元隶属于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台坳,宁芜陷断束,贵池~繁昌断褶束。
从志留纪系中三叠世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本区沉积了以浅海相为主的碎屑岩及碳酸盐岩。
地层出露齐全,厚度基本稳定,岩性岩相变化不大,岩浆活动贫乏,构造活动微弱,显示了地台型的构造属性。
中生代以来,经历了印支、燕山多旋回的构造~岩浆作用,形成了结构复杂的地台盖层褶皱断裂带,使构造格局发生巨大的变化。
印支运动结束了该区域长期的海相沉积历史,使整个地区褶皱上升,开始了陆相沉积的新阶段,并将地层卷入北东向展布的褶皱带中。
1矿区地质
1.1地层
矿区内分布的地层从下二叠统孤峰组开始至下三叠统南陵湖组,自老到新从南到北分布。
二叠系位于平地,三叠系组成山区,南陵湖组分布最高。
出露比较好的为下三叠统各组,余为第四系或火山岩覆盖。
地层走向北西,倾向北东。
1.2构造
1.2.1褶皱构造
①基底沉积岩,为繁昌复向斜舒家店背斜北东倾没端的北西翼,为一单斜构造,地层向北东倾斜,倾角平缓,约每隔200米出现一次由陡到缓或由缓到陡的台阶,陡的倾角约40°,缓的倾角小于20°。
②盖层火山岩,为中分村复向斜的次级褶皱八分村背斜南东翼,为单斜构造,向南东倾斜,倾角30°~40°,有火山岩且产状向北倾斜或近直立,则为次火山岩的侵出相或溢出相及次火山岩相。
1.2.2断裂构造
矿区内断裂构造不甚发育,全是基底褶皱构造的横向或斜交断裂,对矿体影响不大。
1.2.3火山口构造
矿区内火山碎屑岩所分布的区限,包含部分粗粒碎屑熔岩的分布范围,基本上是张家冲火山口的边缘界限,总形状呈椭圆形,长约1300m,平均宽约950m。
按工程初步控制的火山颈投影位置,相当在于ZK006~ZK402附近,仍呈椭圆形,长约470m,宽约200m。
1.3岩浆岩
矿区内未出露侵入岩体,矿区内出露的火山岩主要为早白垩世的蝌蚪山旋回,以及晚侏罗世赤沙旋回、中分村旋回。
1.4围岩蚀变
变质作用分布范围广、种类多,主要是在岩浆结晶过程的继续和发展,受本身气化热液的影响所发生的交代作用的结果。
蚀变种类多数与原岩的成分有关,如酸性岩以高岭土化、泥化为主;中性岩类以绿泥石化、碳酸盐化为主;沉积岩类以硅化为主。
蚀变带很不规则,大致可分为:矿体上盘蚀变为碳酸盐化、绿泥石化,少量高岭土化;矿体内为硅化、重晶石化、菱铁矿化;矿体下盘为高岭土化或泥化,局部黄铁矿化。
2矿体地质
由于赋矿的火山碎屑岩和火山熔岩产出的空间变化,加上矿体受表生氧化作用的影响,从而出现矿体厚度在空间上的变化较大,矿体的个数较多。
该矿体主要赋存在火山颈筒的上喇叭口斜坡部位,以硫化铅锌矿体为主,赋矿岩石以火山凝灰岩为主。
矿体倾向358°,倾角变化较大(13°~33°),平均25°,矿体沿走向延伸700m,沿倾向延深100m~310m,向两端趋于尖灭状态,沿倾向同样是中间厚度大,向上、向下厚度逐渐变小,厚度变化系数为97.45%,厚度变化属不稳定。
矿体平均品位:Pb0.917%,Zn0.797%,沿走向矿体品位中间贫,往两端Pb逐渐变富,Zn往西品位逐渐上升,往东品位逐渐下降,甚至达不到边界品位;沿倾向(4线)Pb从地表向下延深品位逐渐变贫,Zn在中间厚大部位品位高,向上、向下逐渐变小。
品位变化系数Pb为102.52%,Zn为89.76%,品位变化属较均匀。
矿体厚度与品位关系总体显示为:沿走向厚度大、品位低;厚度小、品位高;沿倾向无规律性,有的剖面厚大部位品位高,有的剖面则相反。
3矿床成因
3.1找矿标志
①主火山机构外围环状裂隙或环状次火山岩脉发育地区;②粗粒级火山碎屑岩呈火山锥状堆积,并环绕流面产状陡的酸性火山熔岩分布区段;③地表裸露出强硅化粗粒级火山碎屑岩组成地貌上突出的“硅质帽“地段;④火山碎屑岩中有Pb、Zn、Mn铁帽分布,且伴生重晶石化或菱铁矿化;⑤化探次生晕Pb、Zn、Ag、Cu、Mo、As组合异常分布地段;⑥在次生晕异常配合下,中强度的激电
异常由埋藏浅的强铅锌矿化所引起的。
3.2控矿因素
繁昌狮子山主火山口的南侧寄生式火山机构为控矿构造;破火山口的喇叭口斜坡带和顶部崩塌陷落区为容矿构造;爆发相和火山颈相粗~细粒级从熔结角砾凝灰岩~火山凝灰角砾岩~晶屑凝灰岩,到基底的灰岩质岩屑凝灰角砾岩为容矿层位或容矿岩石;含Pb、Zn丰度高的三叠系中、下统灰岩系火山岩基底地层为控矿构造的基底背景;富碱、钙碱系列的与火山最后一次喷发相对应的流纹质熔岩(Pb、Zn丰度值高),其喷溢和侵入为矿质来源的内生背景;火山口附近爆发相的下盘溢出相内侧或基底震碎带(即床下盘)和侵出相外侧(即矿床下盘)为矿床的边界。
3.3矿床成矿基本规律
①繁昌狮子山主火山口的南侧寄生式火山机构为控矿构造;破火山口的喇叭口斜坡带和顶部崩塌陷落区为容矿构造;②爆发相和火山颈相粗~细粒级从熔结角砾凝灰岩~火山凝灰角砾岩~晶屑凝灰岩,到基底的灰岩质岩屑凝灰角砾岩为容矿层位或容矿岩石;③富碱、钙碱系列的与火山最后一次喷发相对应的流纹质熔岩(Pb、Zn丰度值高),其喷溢和侵入为矿质来源的内生背景。
从矿体主要产出部位和赋矿岩性分析,长时间的岩浆强烈爆发和喷溢,伴生次生火山岩的侵入,岩浆演化晚期火山射气加上热液长时间的充填交代作用,是本矿床的主要成因。
根据岩矿鉴定,脉石矿物重晶石普遍见有大量气液二相包裹体,以气相为主,此外电气石的出现和磷灰石较多存在,都是火山热液作用的结果。
所以矿床成因属陆相火山射气~热液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