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试卷测试卷附答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试卷测试卷附答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试卷测试卷附答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试卷测试卷附答案

一、选择题

1.把一把直尺和一块三角板ABC 含30度,60度,按如图所示摆放,直尺一边与三角板的两直角边分别交于点D 和E ,另一边与三角板的两直角边分别交于点F 和A ,∠CED=50°,则∠CFA 的大小为( )

A .40?

B .50?

C .60?

D .70?

2.如图,修建一条公路,从王村沿北偏东75?方向到李村,从李村沿北偏西25?方向到张村,从张村到杜村的公路平行从王村到李村的公路,则张杜两村公路与李张两村公路方向夹角的度数为( ).

A .100?

B .80?

C .75?

D .50?

3.如图,AB CD ∥,154FGB ∠?=,FG 平分EFD ∠,则AEF ∠的度数等于

( ).

A .26°

B .52°

C .54°

D .77°

4.如下图,下列条件中:①∠B+∠BCD=180°;②∠1=∠2;③∠3=∠4;④∠B=∠5,能判定AB ∥CD 的条件为( )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

5.下列命题中,假命题的个数为()

(1)“是任意实数,”是必然事件;

(2)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

(3)若某运动员投篮2次,投中1次,则该运动员投1次篮,投中的概率为;

(4)某件事情发生的概率是1,则它一定发生;

(5)某彩票的中奖率为10%,则买100张彩票一定有1张会中奖;

(6)函数与轴必有两个交点.

A.2 B.3 C.4 D.5

6.下列语句是命题的是 ( )

(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如果两个角的和是180度,那么这两个角互补;(3)请画出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4)一个锐角与一个钝角互补吗?

A.(1)(2)B.(3)(4)C.(2)(3)D.(1)(4)

7.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有()个

①对顶角相等,邻补角互补

②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的平分线平行

③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④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A.0 B.1 C.2 D.3

8.如图,下列条件:

①,②,③,④,⑤中能判断

13241804523623

∠=∠∠+∠=∠=∠∠=∠∠=∠+∠

l l的有( )

直线12

A.5个B.4个C.3个D.2个

9.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a∥b,b∥c,则a∥c

B .若∠1=∠2,则a∥c

C .若∠3=∠2,则

b∥c

D .若∠3+∠5=180°,则a∥c

10.下列命题中,属于假命题的是( )

A .如果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1:2:3,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B .内错角不一定相等

C .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D .若数a 使得a a >-,则a 一定小于0 11.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

A .如果一个数的相反数等于这个数本身,那么这个数一定是0

B .如果一个数的倒数等于这个数本身,那么这个数一定是1

C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这个数本身,那么这个数一定是0

D .如果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这个数本身,那么这个数一定是0 12.如图,若∠1=70°,∠2=110°,∠3=70°,则有( ).

A .a ∥b

B .c ∥d

C .a ⊥d

D .任两条都无法判定

是否平行

二、填空题

13.如图, 已知//AB CF ,//CF DE , 90BCD ∠=?,则D B ∠-∠=_________

14.如图,直线MN∥PQ,点A 在直线MN 与PQ 之间,点B 在直线MN 上,连结AB .∠ABM 的平分线BC 交PQ 于点C ,连结AC ,过点A 作AD⊥PQ 交PQ 于点D ,作AF⊥AB 交PQ 于点F ,AE 平分∠DAF 交PQ 于点E ,若∠CAE=45°,∠ACB=∠DAE,则∠ACD 的度数是_____.

15.已知:如图放置的长方形ABCD 和等腰直角三角形EFG 中,

∠F=90°,FE=FG=4cm ,AB=2cm ,AD=4cm ,且点F ,G ,D ,C 在同一直线上,点G 和点D 重合.现将△EFG 沿射线FC 向右平移,当点F 和点C 重合时停止移动.若△EFG 与长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是4cm 2,则△EFG 向右平移了____cm .

16.如图,长方形ABCD 的周长为30,则图中虚线部分总长为____________.

17.如图,点A 、B 为定点,直线l ∥AB,P 是直线l 上一动点,对于下列各值:①线段AB 的长;②△PAB 的周长;③△PAB 的面积;④∠APB 的度数,其中不会随点P 的移动而变化的是(填写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______________.

18.如图,将直角三角形ABC 沿斜边AC 的方向平移到三角形DEF 的位置,DE 交BC 于点G ,BG =4,EF =12,△BEG 的面积为4,下列结论:①DE ⊥BC ;②△ABC 平移的距离是4;③AD =CF ;④四边形GCFE 的面积为20,其中正确的结论有________(只填写序号).

19.如图,ABC ?沿着由点B 到点E 的方向,平移到DEF ?.若10BC =,6EC =,则平移的距离为__________.

20.如图,AB ∥CD ,∠1=64°,FG 平分∠EFD ,则∠EGF=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21.已知:如图所示,直线MN ∥GH ,另一直线交GH 于A ,交MN 于B ,且∠MBA =80°,点C 为直线GH 上一动点,点D 为直线MN 上一动点,且∠GCD =50°.

(1)如图1,当点C 在点A 右边且点D 在点B 左边时,∠DBA 的平分线交∠DCA 的平分线于点P ,求∠BPC 的度数;

(2)如图2,当点C 在点A 右边且点D 在点B 右边时,∠DBA 的平分线交∠DCA 的平分线于点P ,求∠BPC 的度数;

(3)当点C 在点A 左边且点D 在点B 左边时,∠DBA 的平分线交∠DCA 的平分线所在直线交于点P ,请直接写出∠BPC 的度数,不说明理由.

22.已知//AB CD ,点E 、F 分别在AB 、CD 上,点G 为平面内一点,连接EG 、

FG .

(1)如图,当点G 在AB 、CD 之间时,请直接写出AEG ∠、CFG ∠与G ∠之间的数量关系__________.

(2)如图,当点G 在AB 上方时,且90EGF ?∠=, 求证:90?∠-∠=BEG DFG ;

(3)如图,在(2)的条件下,过点E 作直线HK 交直线CD 于K , FT 平分DFG ∠交

HK 于点T ,延长GE 、FT 交于点R ,若ERT TEB ∠=∠,请你判断FR 与HK 的位置关系,并证明. (不可以直接用三角形内角和180°)

23.如图1,AB CD ∥ ,130PAB ∠=? ,120PCD ∠=? ,求APC ∠的度数.

小明的思路是:过P 作//PE AB ,通过平行线性质来求APC ∠. (1)按小明的思路,求APC ∠的度数; (问题迁移)

(2)如图2,//AB CD ,点P 在射线OM 上运动,记PAB α∠=,PCD β∠=,当点P 在B 、D 两点之间运动时,问APC ∠与α、β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问题应用):

(3)在(2)的条件下,如果点P 在B 、D 两点外侧运动时(点P 与点O 、B 、D 三点不重合),请直接写出APC ∠与α、β之间的数量关系.

24.如图①,已知直线12l l //,且3l 和12,l l 分别相交于,A B 两点,4l 和12,l l 分别相交于

,C D 两点,点P 在线段AB 上,记1 23ACP BDP CPD ∠∠∠∠∠∠=,=,=.

(1)若120,355??

∠=∠=,则2∠=_____;

(2)试找出123∠∠∠,,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应用(2)中的结论解答下列问题;如图②,点A 在B 处北偏东42?的方向上, 若

88BAC ?∠=,则点 A 在C 处的北偏西_____的方向上;

(4)如果点P 在直线3l 上且在,A B 两点外侧运动时,其他条件不变,试探究

1 23∠∠∠,,之间的关系(点 P 和,A B 两点不重合),直接写出结论即可.

25.如图1.已知直线AB

ED .点C 为AB ,ED 内部的一个动点,连接CB ,CD ,

作ABC ∠的平分线交直线ED 于点E ,作CDE ∠的平分线交直线BA 于点A ,BE 和

DA 交于点F .

(1)若180FDC ABC ∠+∠=?,猜想AD 和BC 的位置关系,并证明;

(2)如图2,在(1)的基础上连接CF ,则在点C 的运动过程中,当满足CF AB ∥且

3

2

CFB DCF ∠=∠时,求BCD ∠的度数.

26.如图,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 (﹣4,﹣1)、B (﹣2,1),将线段AB 平移至线段CD ,使点A 的对应点C 在x 轴的正半轴上,点D 在第一象限. (1)若点C 的坐标(k ,0),求点D 的坐标(用含k 的式子表示); (2)连接BD 、BC ,若三角形BCD 的面积为5,求k 的值;

(3)如图2,分别作∠ABC 和∠ADC 的平分线,它们交于点P ,请写出∠A 、和∠P 和∠BCD 之间的一个等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图1,将线段AB 平移至线段CD ,连接AC 、BD .

(1)已知A (﹣3,0)、B (﹣2,﹣2),点C 在y 轴的正半轴上,点D 在第一象限内,且三角形ACO 的面积是6,求点C 、D 的坐标;

(2)如图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一定点M (1,0),两个动点E (a ,2a +1)、F (b ,﹣2b +3).

①请你探索是否存在以两个动点E 、F 为端点的线段EF 平行于线段OM 且等于线段OM ,若存在,求出点E 、F 两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②当点E 、F 重合时,将该重合点记为点P ,另当过点E 、F 的直线平行于x 轴时,是否存在△PEF 的面积为2?若存在,求出点E 、F 两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8.如图,已知直线//AB CD ,,M N 分别是直线,AB CD 上的点.

(1)在图1中,判断,BME MEN ∠∠和DNE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在图2中,请你直接写出,BME MEN ∠∠和DNE ∠之间的数量关系(不需要证明);

(3)在图3中,MB 平分EMF ∠,NE 平分DNF ∠,且2180F E ∠+∠=,求FME ∠的度数.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A 【分析】

先根据∠CED=50°,DE ∥AF ,即可得到∠CAF=50°,即可得出∠CFA 的大小. 【详解】

解:∵DE ∥AF ,∠CED=50°, ∴∠CAF=∠CED=50°, ∴∠CFA=90°-50°=40°, 故选:A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解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B

解析:B 【分析】

根据平行线同位角相等和同旁内角互补的性质,即可完成求解. 【详解】

∵王村沿北偏东75?方向到李村 ∴175∠=

∵从张村到杜村的公路平行从王村到李村的公路,且从李村沿北偏西25?方向到张村 ∴()()2180125

180752580∠=-∠+=-+=

∴张杜两村公路与李张两村公路方向夹角的度数为80? 故选:B . 【点睛】

本题考查了方位角、平行线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平行线同位角相等和同旁内角互补的性质,从而完成求解.

3.B

解析:B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26GFD ?∠= ,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52ECD ?∠=,因此可计算的AEF ∠的度数. 【详解】

解:∵AB CD ∥, ∴180FGB GFD ∠+∠=?, ∴18026GFD FGB ∠=?-∠=?, ∵FG 平分EFD ∠, ∴252EFD GFD ∠=∠=?, ∵AB CD ∥,

∴52AEF EFD ∠=∠=?. 故选B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角平分线的性质: 角平分线可以得到两个相等的角.

4.C

解析:C

【详解】

解:①∵∠B+∠BCD=180°,

∴AB∥CD;

②∵∠1=∠2,

∴AD∥BC;

③∵∠3=∠4,

∴AB∥CD;

④∵∠B=∠5,

∴AB∥CD;

∴能得到AB∥CD的条件是①③④.

故选C.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解题关键是合理利用平行线的判定,确定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平行线的判定: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5.C

解析:C

【解析】

试题解析:(1)“a是任意实数,|a|-5>0”是不确定事件,是假命题;

(2)抛物线y=(2x+1)2的对称轴是直线x=-,是假命题;

(3)若某运动员投篮2次,投中1次,则该运动员投1次篮,投中的概率为,是假命题;

(4)某件事情发生的概率是1,则它一定发生,是真命题;

(5)某彩票的中奖率为10%,则买100张彩票中奖的可能性很大,但不是一定中奖,是假命题;

(6)函数y=-9(x+2014)2+与x轴必有两个交点,是真命题,

则假命题的个数是4;

故选C.

考点:命题与定理.

6.A

解析:A

【分析】

根据命题的定义对四句话进行判断.

解:(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它是命题;

(2)如果两个角的和是90度,那么这两个角互余,它是命题;

(3)请画出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它不是命题;

(4)一个锐角与一个钝角互补吗?,它不是命题.

所以,是命题的为(1)(2),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许多命题都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一个命题可以写成如果…那么…形式.有些命题的正确性是用推理证实的,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

7.B

解析:B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平行公理、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判断即可.

【详解】

解:对顶角相等,邻补角互补,故①是真命题;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的平分线平行,故②是假命题;

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故③是假命题;

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故④是假命题;

故正确的个数只有1个,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的公理和应用,命题的真假判断,正确的命题叫真命题,错误的命题叫做假命题.判断命题的真假关键是要熟悉课本中的性质定理.

8.B

解析:B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对各小题进行逐一判断即可.

【详解】

解:①∵∠1=∠3,∴l1∥l2,故本小题正确;

②∵∠2+∠4=180°,∴l1∥l2,故本小题正确;

③∵∠4=∠5,∴l1∥l2,故本小题正确;

④∠2=∠3不能判定l1∥l2,故本小题错误;

⑤∵∠6=∠2+∠3,∴l1∥l2,故本小题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判定,熟记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9.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进行判断即可.

解:A、若a∥b,b∥c,则a∥c,利用了平行公理,正确;

B、若∠1=∠2,则a∥c,利用了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正确;

C、∠3=∠2,不能判断b∥c,错误;

D、若∠3+∠5=180°,则a∥c,利用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正确;

故选C.

考点:平行线的判定.

10.D

解析:D

【分析】

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对A进行判断;根据内错角的定义对B进行判断;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对C进行判断;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对D进行判断.

【详解】

解:A、如果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1:2:3,则三个角的度数分别为30°,60°,90°,所以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所以A选项为真命题;

B、内错角不一定相等,所以B选项为真命题;

C、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所以C选项为真命题;

D、若数a使得|a|>-a,则a为不等于0的实数,所以D选项为假命题.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命题的“真”“假”是就命题的内容而言.任何一个命题非真即假.要说明一个命题的正确性,一般需要推理、论证,而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举出一个反例即可.

11.A

解析:A

【分析】

根据相反数是它本身的数为0;倒数等于这个数本身是±1;平方等于它本身的数为1和0;算术平方根等于本身的数为1和0进行分析即可.

【详解】

A、如果一个数的相反数等于这个数本身,那么这个数一定是0,是真命题;

B、如果一个数的倒数等于这个数本身,那么这个数一定是1,是假命题;

C、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这个数本身,那么这个数一定是0,是假命题;

D、如果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这个数本身,那么这个数一定是0,是假命题;

故选A.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命题与定理,关键是掌握正确的命题为真命题,错误的命题为假命题.12.A

【详解】

解:∵∠4=∠1=70°,∠2=110°,

∴∠4+∠2=180°;

∴a∥b.

∵∠2≠∠3,

∴c与d不平行.

故选A.

二、填空题

13.90°

【分析】

根据AB∥CF,可得出∠B和∠BCF的关系,根据CF∥DE,可得出∠FED和∠D 的关系,合并即可得出∠D―∠B的大小

【详解】

∵AB∥CF,∴∠B=∠BCF

∵CF∥DE

∴∠

解析:90°

【分析】

根据AB∥CF,可得出∠B和∠BCF的关系,根据CF∥DE,可得出∠FED和∠D的关系,合并即可得出∠D―∠B的大小

【详解】

∵AB∥CF,∴∠B=∠BCF

∵CF∥DE

∴∠FCD+∠D=180°

∴∠FCD+∠D-∠B=180°-∠BCF,化简得:∠D-∠B=180°-(∠BCF+∠FCD)

∵∠BCD=90°,∴∠BCF+∠FCD=90°

∴∠D―∠B=90°

故答案为:90°

【点睛】

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解题关键是将∠BCD分为∠BCF和∠FCD,然后利用平行线的性质

进行角度转换.

14.27°.

【解析】

【分析】

延长FA与直线MN交于点K,通过角度的不断转换解得∠BCA=45°.

【详解】

解:延长FA与直线MN交于点K,

由图可知∠ACD=90°-∠CAD=90°-(45°

解析:27°.

【解析】

【分析】

延长FA与直线MN交于点K,通过角度的不断转换解得∠BCA=45°.

【详解】

解:延长FA与直线MN交于点K,

由图可知∠ACD=90°-∠CAD=90°-(45°+∠EAD)=45°-∠FAD=45°-(90°-∠AFD)=∠AFD,

因为MN∥PQ,所以∠AFD=∠BKA=90°-∠KBA=90°-(180°-∠ABM)=∠ABM-90°,

所以∠ACD=∠AFD=(∠ABM-90°)=∠BCD-45°,即∠BCD-∠ACD=∠BCA=45°,

所以∠ACD=90°-(45°+∠EAD)=45°-∠EAD=45°-∠BCA=45°-18°=27°.

故∠ACD的度数是:27°.

【点睛】

本题利用平行线、垂直、角平分线综合考查了角度的求解.

15.3或2+

【解析】

分析:分三种情况讨论:①如图1,由平移的性质得到△HD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重合部分为△HDG,则重合面积=DG2=4,解得DG=,而DC<,故这种情况不成立;

②如图

解析:3或2+22

【解析】

分析:分三种情况讨论:①如图1,由平移的性质得到△HD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重合部

分为△HDG,则重合面积=1

2

DG2=4,解得DG=22,而DC<22,故这种情况不成立;

②如图2,由平移的性质得到△HDG、△CGI是等腰直角三角形,重合部分为梯形HDCI,则重合面积=S△HDG-S△CGI,把各部分面积表示出来,解方程即可;

③如图3,由平移的性质得到△CGI是等腰直角三角形,重合部分为梯形EFCI,则重合面积=S△EFG-S△CGI,把各部分面积表示出来,解方程即可.

详解:分三种情况讨论:①如图1.∵△EF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HDG是等腰直角三

角形,重合部分为△HDG,则重合面积=1

2

DG2=4,解得:DG=22,而DC=2<22,故

这种情况不成立;

②如图2.∵△EF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HDG、△CGI是等腰直角三角形,重合部分

为梯形HDCI,则重合面积=S△HDG-S△CGI =1

2

DG2-

1

2

CG2=4,即:

1

2

DG2-

1

2

(DG-2)

2=4,解得:DG=3;

③如图3.∵△EF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GI是等腰直角三角形,重合部分为梯形

EFCI,则重合面积=S△EFG-S△CGI =1

2

EF2-

1

2

CG2=4,即:

1

2

×42-

1

2

(DG-2)2=4,解得:

DG=222

+或222

-(舍去).

故答案为:3或222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移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分三种情况作出图形,并表示出重合部分的面积.

16.15

【分析】

由长方形的性质和平移的性质,即可求出答案.

【详解】

解:根据题意,

虚线部分的总长为:.

故答案为:15.

【点睛】

本题考查了长方形的性质,平移变换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解析:15

【分析】

由长方形的性质和平移的性质,即可求出答案.

【详解】

解:根据题意,

虚线部分的总长为:

1

3015

2

AB BC

+=?=.

故答案为:15.

【点睛】

本题考查了长方形的性质,平移变换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17.①③

【分析】

求出AB长为定值,P到AB的距离为定值,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即可;根据运动得出PA+PB不断发生变化、∠APB的大小不断发生变化.

【详解】

解:∵A、B为定点,

∴AB长

解析:①③

【分析】

求出AB长为定值,P到AB的距离为定值,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即可;根据运动得出PA+PB不断发生变化、∠APB的大小不断发生变化.

【详解】

解:∵A、B为定点,

∴AB长为定值,

∴①正确;

∵点A,B为定点,直线l∥AB,

∴P到AB的距离为定值,故△APB的面积不变,

∴③正确;

当P点移动时,PA+PB的长发生变化,

∴△PAB的周长发生变化,

∴②错误;

当P点移动时,∠APB发生变化,

∴④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平行线间的距离的运用,熟记

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18.①③④

【分析】

根据平移的性质分别对各个小题进行判断:①利用平移前后对应线段是平行的即可得出结果;②平移距离指的是对应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度;③根据平移前后对应线段相等即可得出结果;④利用梯形的面积公

解析:①③④

【分析】

根据平移的性质分别对各个小题进行判断:①利用平移前后对应线段是平行的即可得出结果;②平移距离指的是对应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度;③根据平移前后对应线段相等即可得出结果;④利用梯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

解:∵直角三角形ABC沿斜边AC的方向平移到三角形DEF的位置,

∴AB∥DE,

∴∠ABC=∠DGC=90°,

∴DE⊥BC,

故①正确;

△ABC平移距离应该是BE的长度,BE>4,

故②错误;

由平移前后的图形是全等可知:AC=DF,

∴AC-DC=DF-DC,

∴AD=CF,

故③正确;

∵△BEG的面积是4,BG=4,

∴EG=4×2÷4=2,

∵由平移知:BC=EF=12,

∴CG=12-4=8,

四边形GCFE的面积:(12+8)×2÷2=20,

故④正确;

故答案为:①③④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平移的性质,正确的掌握平移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9.4

【分析】

观察图象,发现平移前后,B、E对应,C、F对应,根据平移的性质,易得平移的距离为BE=BC-EC=4,进而可得答案.

【详解】

由题意平移的距离为BE=BC-EC=10-6=4,

故答

解析:4

【分析】

观察图象,发现平移前后,B、E对应,C、F对应,根据平移的性质,易得平移的距离为BE=BC-EC=4,进而可得答案.

【详解】

由题意平移的距离为BE=BC-EC=10-6=4,

故答案为:4.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移的性质,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对应角相等.本题关键要找到平移的对应点.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长度都等于平移的距离.

20.【分析】

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求出∠EFD,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GFD,然后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解答.

【详解】

解:∵AB∥CD,∠1=64°,

∴∠EFD=∠1=64°,

解析:【分析】

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求出∠EFD,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GFD,然后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解答.

【详解】

解:∵AB∥CD,∠1=64°,

∴∠EFD=∠1=64°,

∵FG平分∠EFD,

∴∠GFD=1

2∠EFD=1

2

×64°=32°,

∵AB∥CD,

∴∠EGF=∠GFD=32°.

故答案为:32.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

三、解答题

21.(1)∠BPC=65°;(2)∠BPC=155°;(3)∠BPC=155°

【分析】

(1)如图1,过点P作PE∥MN,根据题意结合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性质可以得

出:∠BPE=∠DBP=40°,

1

CPE PCA DCA25

2

?

∠=∠=∠=,据此进一步求解即可;

(2)如图2,过点P作PE∥MN,根据平角可得∠DBA=100°,再由角平分线和平行线的

性质得∠BPE=130°,

1

PCA CPE DCA25

2

?

∠=∠=∠=,据此进一步求解即可;

(3)如图3,过点P作PE∥MN,根据角平分线性质得出∠DBP=∠PBA=40°,由此得出

∠BPE=∠DBP=40°,然后根据题意得出

1

PCA DCA65

2

?

∠=∠=,由此再利用平行线性

质得出∠CPE度数,据此进一步求解即可.【详解】

(1)如图1,过点P作PE∥MN.

∵PB平分∠DBA,

∴∠DBP=∠PBA=40°,

∵PE∥MN,

∴∠BPE=∠DBP=40°,

同理可证:

1

CPE PCA DCA25

2

?∠=∠=∠=,

∴∠BPC=40°+25°=65°;(2)如图2,过点P作PE∥MN.

∵∠MBA=80°.

∴∠DBA=180°?80°=100°.∵BP平分∠DBA.

1

DBP DBA50

2

?∠=∠=,

∵MN∥PE,

∴∠BPE=180°?∠DBP=130°,∵PC平分∠DCA.

∴1

PCA DCA 252

?∠=

∠=, ∵MN ∥PE ,MN ∥GH , ∴PE ∥GH ,

∴∠EPC=∠PCA=25°,

∴∠BPC =130°+25°=155°; (3)如图3,过点P 作PE ∥MN .

∵BP 平分∠DBA . ∴∠DBP =∠PBA=40°, ∵PE ∥MN ,

∴∠BPE =∠DBP =40°,

∵CP 平分∠DCA ,∠DCA =180°?∠DCG =130°, ∴1

PCA DCA 652

?∠=

∠=, ∵PE ∥MN ,MN ∥GH , ∴PE ∥GH ,

∴∠CPE =180°?∠PCA =115°, ∴∠BPC =40°+115°=155°.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性质与角平分线性质的综合运用,熟练掌握相关概念是解题关键. 22.(1)∠G=∠AEG+∠CFG ;(2)见解析;(3)FR ⊥HK ,理由见解析 【分析】

(1)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即可写出结论;

(2)过点G 作//GP AB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角相等和互补,即可得证; (3)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角相等,即可求解. 【详解】

解:(1)如图:过点G 作//GH AB , ∵//AB CD , ∴//GH CD ,

∴AEG EGH ∠=∠,CFG FGH ∠=∠, EGF AEG CFG ∴∠==∠+∠

AEG ∴∠、CFG ∠与G ∠之间的数量关系为G AEG CFG ∠=∠+∠.

故答案为:G AEG CFG ∠=∠+∠.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