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全国一卷高考物理高考试题试卷模拟测试题及答案
2020年全国一卷高考物理模拟试卷七 解析版

2020年全国高考物理模拟试卷(七)(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10分)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4.如图,轻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上端放有物块P,系统处于静止状态。
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作用在P上,使其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以x表示P离开静止位置的位移,在弹簧恢复原长前,下列表示F和x之间关系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解析] 设物块P静止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0,则有kx0=mg,在弹簧恢复原长前,物块受力如图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k(x0-x)-mg=ma,整理得F=kx+ma,即F是x的一次函数,选项A正确。
[答案] A15.用长为l、不可伸长的细线把质量为m的小球悬挂于O点,将小球拉至悬线偏离竖直方向α角后放手,运动t时间后停在最低点。
则在时间t内( )A.小球重力做功为mgl(1-cos α) B.空气阻力做功为-mglcos αC.小球所受合力做功为mglsin αD.细线拉力做功的功率为mgl(1-cos α)t解析:选A 小球从开始运动到停止的过程中,下降的高度为h=l(1-cos α),所以小球的重力做功:W G=mgh=mgl(1-cos α),故A正确;在小球运动的整个过程中,重力和空气阻力对小球做功,根据动能定理得:W G+W f=0-0,所以空气阻力做功W f=-W G=-mgl(1-cos α),故B 错误;小球受到的合外力做功等于小球动能的变化,所以W合=0-0=0,故C错误;由于细线的拉力始终与小球运动的方向垂直,所以细线的拉力不做功,细线的拉力的功率为0,故D错误。
16.如图所示,半圆形框架竖直放置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光滑的小球P在水平外力F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P与圆心O的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将力F在竖直面内沿顺时针方向缓慢地转过90°,框架与小球始终保持静止状态。
【精校】2020年全国高考一模试卷(新课标Ⅰ卷)物理

2020年全国高考一模试卷(新课标Ⅰ卷)物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6分)2020年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 )将迎来验收,目前已建设的3台谱仪也将启动首批实验。
有关中子的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h 核发生一次α衰变,新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中子数减少了4B.一个氘核和一个氚核经过核反应后生成氦核和中子是裂变反应C.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发现了质子和中子D.中子和其他微观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解析:A 、α衰变的本质是发生衰变的核中减小2个质子和2个中子形成氦核,所以一次α衰变,新核与原来的核相比,中子数减小了2,故A 错误; B 、裂变是较重的原子核分裂成较轻的原子核的反应,而该反应是较轻的原子核的聚变反应,故B 错误;C 、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查德威克通过α粒子轰击铍核获得碳核的实验发现了中子,故C 错误;D 、所有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故D 正确。
答案:D2.(6分)如图所示,在距地面高为h=0.4m 处,有一小球A 以初速度v 0水平抛出如图甲所示,与此同时,在A 的右方等高处有一物块B 以大小相同的初速度v 0沿倾角为45°的光滑斜面滑下如图乙所示,若A 、B 同时到达地面,A 、B 均可看作质点,空气阻力不计,重力加速度g 取10m/s 2,则v 0的大小是( )A.1 m/sB.2m/sC.2 m/sD.22m/s解析:A 做平抛运动,由h=21 gt 2得:t=g2h B 在斜面下滑的加速度为:a=min45mgs =gsin45°=22g 。
根据 2h=v 0t+21at 2解得:v 0=gh 21=14.01021m/s 。
2020年高考模拟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共3套,全国卷)

C .x 满足 + m = e (R +x )+ e = 3(R +x )D .x 满足高三模拟考试物理试卷二.选择题。
(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4~18 题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19~21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14.在光电效应实验中,某同学用同一光电管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得到了三条光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曲线(甲光、乙光、丙光),如图所示.则可判断出()A .甲光的频率大于乙光的频率B .乙光的波长大于丙光的波长C .乙光对应的截止频率大于丙光对应的截止频率D .甲光对应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大于丙光对应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15.如图所示,在倾角为 =30º的斜面上方的 A 点处悬挂一光滑的木板 AB ,B 端刚好在斜面上.木板与竖直方向 AC 所成角度为 α,一小物块自 A 端沿木板由静止滑下,要使物块滑到斜面的时间最短,则 α 角的大小为()A .α=10ºB .α= 15ºC .α=30ºD .α=60º16. 2018 年 6 月 14 日 11 时 06 分,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鹊桥”中继星成为世界首颗成功进入地月拉格朗日 L 2 点的 Halo 使命轨道的卫星,为地月信息联通搭建“天桥”。
如图所示,该 L 2 点位于地球与月球连线的延长线上,“鹊桥”位于该点,在几乎不消耗燃料的情况下与月球同步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已知地球、月球和“鹊桥”的质量分别为 M e 、M m 、m ,地球和月球之间的平均距离为 R ,L 2 点离月球的距离为 x ,则()A .“鹊桥”的线速度小于月球的线速度B .“鹊桥”的向心加速度小于月球的向心加速度M M Me (R +x )2 x 2 R 3M M m e (R +x )2 x 2 R17.如图所示,将质量为 M 的重物悬挂在轻绳的一端,轻绳的另一端系一质量为 m 的环,环套在竖直固定的光滑直杆上,光滑的轻小定滑轮与直杆的距离为d ,杆上的 A 点与定滑轮等高,杆上的 B 点在 A 点下方距离为 d 处。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Ⅰ卷理综物理逐题解析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物理部分逐题解析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行驶中的汽车如果发生剧烈碰撞,车内的安全气囊会被弹出并瞬间充满气体。
若碰撞后汽车的速度在很短时间内减小为零,关于安全气囊在此过程中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增加了司机单位面积的受力大小B .减少了碰撞前后司机动量的变化量C .将司机的动能全部转换成汽车的动能D .延长了司机的受力时间并增大了司机的受力面积【答案】D【解析】本题涉及车内安全气囊的缓冲作用对司机生命安全的保护。
A .车内的安全气囊被弹出并瞬间充满气体,增大了司机的受力面积,减少了司机单位面积的的受力大小,所以选项A 错误。
B .司机的末动量还为零,其动量的变化量并未改变,选项B 错误。
C .碰撞后汽车的速度在很短时间内减小为零,则选项C 错误。
D .由于安全气囊的作用司机减速到零的时间延长了(缓冲作用),选项D 正确。
考点: 动量定理,压强。
15.火星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1/10,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2,则同一物体在火星表面与在地球表面受到的引力的比值约为A .0.2B .0.4C .2.0D .2.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质点与球体间万有引力的计算。
在星球表面的物体(质点)与星球(球体)的间距等于星球的半径。
同一物体m 在火星表面上受到的万有引力为:2111R mM G F在地球表面上受到的万有引力为:2222R m M G F = 两式相比可得21222121R M R M F F ==0.4(万有引力与质量成正比,与间距的平方成反比),选项B 正确。
考点: 万有引力定律。
16.如图,一同学表演荡秋千。
已知秋千的两根绳长均为10 m ,该同学和秋千踏板的总质量约为50 kg 。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模拟试卷(新课标Ⅰ)(含答案解析)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模拟试卷(新课标Ⅰ)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0.0分)1.行驶中的汽车如果发生剧烈碰撞,车内的安全气囊会被弹出并瞬间充满气体。
若碰撞后汽车的速度在很短时间内减小为零,关于安全气囊在此过程中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增加了司机单位面积的受力大小B. 减少了碰撞前后司机动量的变化量C. 将司机的动能全部转换成汽车的动能D. 延长了司机的受力时间并增大了司机的受力面积2.火星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1/10,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2,则同一物体在火星表面与在地球表面受到的引力的比值约为()A. 0.2B. 0.4C. 2.0D. 2.53.如图所示,AB为竖直转轴,细绳AC和BC的结点C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两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均为2 mg。
当细绳AC和BC均拉直时∠ABC=90°,∠ACB=53°,BC=1m。
细绳AC和BC能绕竖直轴AB匀速转动,因而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
当小球的线速度增大时,两绳均会被拉断,则最先被拉断的那根绳及另一根绳被拉断时的速度分别为(重力加速度g=10m/s2,sin53°=0.8,cos53°=0.6)()A. AC,5m/sB. BC,5m/sC. AC,5.24m/sD. BC,5.24m/s4.某电容器的电容是30 μF,额定电压为200V,击穿电压为400V,对于该电容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为使它的两极板间的电压增加1 V,所需要的电荷量是3×10−5CB. 给电容器带1 C的电荷量,两极板间的电压为3×10−5VC. 该电容器能容纳的电荷量最多为6×10−3CD. 该电容器两极板间能承受的最大电压为200 V5.如图所示,在直角三角形abc区域内存在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a=60°,∠b=90°,边长ab=L,粒子源在b点将带负电的粒子以大小、方向不同的速度射入磁场,已知粒子质量均为m、电荷量均为q,则在磁场中运动时间最长的粒子中,速度的最大值是()A. qBL2m B. qBL3mC. √3qBL2mD.√3qBL3m二、多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2.0分)6.下列关于核反应及衰变的表述正确的有()A. X+714N→817O+11H中,X表示24HeB. X+714N→817O+11H中,X表示23HeC. β衰变中产生的β射线实际上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而形成的D. 90232Tℎ衰变成82208Pb要经过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7.一物块在高3.0m、长5.0m的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其重力势能和动能随下滑距离s的变化如图中直线Ⅰ、Ⅱ所示,重力加速度取10m/s2。
2020年全国一卷高考模拟物理试卷四(解析版)

2020年全国一卷高考模拟试卷四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4.某一放射性物质发生衰变时放出α、β、γ三种射线,让这三种射线进入磁场,运动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随温度的升高会增大B.射线C中的粒子是原子核的重要组成部分C.射线A中的粒子一定带正电D.射线B中的粒子的穿透性最弱『解析』选C半衰期由原子核本身决定,与外界因素无关,故A错误;由题图可知射线C中的粒子为电子,而原子核带正电,故B错误;由左手定则可知,射线A中的粒子一定带正电,故C正确;射线B为γ射线,穿透性最强,故D错误。
15.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3∶1,原线圈与小灯泡D串联后,接入一正弦交流电源,电源电压的有效值恒定;副线圈电路中连接可变电阻R和电流表,电流表内阻不计,如图所示。
若改变R的阻值,使电流表的示数变为原来的两倍。
则()A.小灯泡D的亮度变暗B.副线圈的电压变小C.R的阻值大于原来的一半D.变压器的输入功率变为原来的两倍『解析』选B因电流表的示数变为原来的两倍,即副线圈中电流变为原来的两倍,则原线圈中电流也变为原来的两倍,即小灯泡D的亮度变亮,选项A错误;因灯泡D两端的电压变大,可知变压器原线圈中电压减小,副线圈中电压也减小,R的阻值小于原来的一半,选项B正确,C错误;原线圈中电流变为原来的两倍,但是原线圈中电压减小,则变压器的输入功率小于原来的两倍,选项D错误。
16.如图甲所示,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 的物体在水平力F 作用下开始加速运动,力F 的功率P 保持恒定,运动过程中物体所受的阻力f 大小不变,物体速度最终达到最大值v max ,此过程中物体速度的倒数1v 与加速度a 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
仅在已知功率P 的情况下,根据图像所给信息可知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可求出m 、f 和v maxB .不能求出mC .不能求出fD .可求出物体加速运动时间『解析』选A 当加速度为零时,物体做匀速运动,此时牵引力大小等于阻力大小,速度为最大值,最大速度v max =10.1 m/s =10 m/s ;功率P =Fv ,而F -f =ma ,联立可得1v =m Pa +f P ,物体速度的倒数1v 与加速度a 的关系图像的斜率为k =m P ,纵轴截距为fP =0.1,因此可求出m 、f 和v max ,选项A 正确,B 、C 错误。
202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Ⅰ卷(解析版)

202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Ⅰ卷(解析版)二、选择题:本题共8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48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的得0 分。
14.行驶中的汽车如果发生剧烈碰撞,车内的安全气囊会被弹出并瞬间充满气体。
若碰撞后汽车的速度在很短时间内减小为零,关于安全气囊在此过程中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增加了司机单位面积的受力大小B.减少了碰撞前后司机动量的变化量C.将司机的动能全部转换成汽车的动能D.延长了司机的受力时间并增大了司机的受力面积D[行驶中的汽车如果发生剧烈碰撞,车内安全气囊被弹出并瞬间充满气体,增大了司机的受力面积,减少了司机单位面积的受力大小,可以延长司机的受力时间,从而减小了司机受到的作用力,A项错误,D项正确;碰撞前司机动量等于其质量与速度的乘积,碰撞后司机动量为零,所以安全气囊不能减少碰撞前后司机动量的变化量,B项错误;碰撞过程中通过安全气囊将司机的动能转化为司机对安全气囊做的功,C项错误。
]15.火星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110,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2,则同一物体在火星表面与在地球表面受到的引力的比值约为()A.0.2B.0.4C.2.0 D.2.5B[由万有引力定律可得,质量为m的物体在地球表面上时,受到的万有引力大小为F地=GM地mR2地,质量为m的物体在火星表面上时,受到的万有引力大小为F火=GM火mR2火,二者的比值F火F地=M火R2地M地R2火=0.4,B正确,A、C、D错误。
]16.如图所示,一同学表演荡秋千,已知秋千的两根绳长均为10 m,该同学和秋千踏板的总质量约为50 kg。
绳的质量忽略不计。
当该同学荡到秋千支架的正下方时,速度大小为8 m/s,此时每根绳子平均承受的拉力约为()A.200 N B.400 NC.600 N D.800 NB[该同学身高相对于秋千的绳长可忽略不计,可以把该同学看成质点。
2020年山东新高考全国1卷物理试题及答案

A.1 Ω
B.5 Ω
C.6 Ω
D.8 Ω
6.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开始,经a→b、b→c、c→a三个过程后回到初始状态a,其p-V图像如图所示。已知三个状态的坐标分别为a(V0, 2p0)、 b(2V0,p0)、c(3V0, 2p0)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气体在a→b过程中对外界做的功小于在b→c过程中对外界做的功 B.气体在a→b过程中从外界吸收的热量大于在b→c过程中从外界吸收的热量 C.在c→a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的功小于气体向外界放出的热量 D.气体在c→a过程中内能的减少量大于b→c过程中内能的增加量 7.我国将在今年择机执行“天问1号”火星探测任务。质量为m的着陆器在着陆火星前,会在火星表面附近经历一个时长为t0、速度由v0减速到零的过程。已知火星的质量约为地球的0.1倍,半
干涉实验装置的截面图如图所示。光源S到S1、S2的距离相等,O点为S1、S2连线中垂线与光屏的交点。光源S发出的波长为 的光,经S1出射后垂直穿过玻璃片传播到O点,经S2 出射后直接传播到O点,由S1到O点与由S2到O点,光传播的时间差为 。玻璃片厚度为10 ,玻璃对该波长光的折射率为1.5,空气中光速为c,不计光在玻璃片内的反射。以下判断正确的 是
径约为地球的0.5倍,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忽略火星大气阻力。若该减速过程可视为一个竖直向下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此过程中着陆器受到的制动力大小约为
A.
B.
C.
D.
8.如图所示,一轻质光滑定滑轮固定在倾斜木板上,质量分别为m和2m的物块A、B,通过不可伸长的轻绳跨过滑轮连接,A、B间的接触面和轻绳均与木板平行。A与B间、B与木板间的动 摩擦因数均为µ,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当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时,物块A、B刚好要滑动,则µ的值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全国一卷高考物理模拟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10分)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4.铀原子核既可发生衰变,也可发生裂变。
其衰变方程为238 92U →234 90Th +X ,裂变方程为235 92U +10n →Y +8936Kr +310n ,其中235 92U 、10n 、Y 、8936Kr 的质量分别为m 1、m 2、m 3、m 4,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38 92U 发生的是β衰变 B .Y 原子核中含有56个中子C .若提高温度,238 92U 的半衰期将会变小D .裂变时释放的能量为(m 1-2m 2-m 3-m 4)c 215.一机枪架在湖中小船上,船正以1 m /s 的速度前进,小船及机枪总质量M =200 kg ,每颗子弹质量为m =20 g ,在水平方向机枪以v =600 m/s 的对地速度射出子弹,打出5颗子弹后船的速度可能为( )A .1.4 m /sB .1 m/sC .0.8 m /sD .0.5 m/s16.如图所示的理想变压器电路中,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2,在a 、b 端输入正弦交流电压U ,甲、乙、丙三个灯泡均能正常发光,且三个灯泡的额定功率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乙灯泡的额定电流最大B .甲灯泡的额定电压为13UC .丙灯泡的电阻最小D .乙灯泡的额定电压最小17.如图所示,木块A 、B 静止叠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 的质量为m ,B 的质量为2m ,现施加水平力F 拉B ,A 、B 刚好不发生相对滑动,一起沿水平面运动。
若改用水平力F ′拉A ,使A 、B 也保持相对静止,一起沿水平面运动,则F ′不得超过( )A .2FB.F 2 C .3FD.F 318.如图,空间某区域存在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电场方向竖直向上(与纸面平行),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
三个带正电的微粒a 、b 、c 电荷量相等,质量分别为m a 、m b 、m c 。
已知在该区域内,a 在纸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b 在纸面内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c 在纸面内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m a >m b >m cB .m b >m a >m cC .m c >m a >m bD .m c >m b >m a19.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三个相同的物体a 、b 、c 叠放在一起,a 的左端通过一根轻绳与质量为m =3 kg 的小球相连,半球形器皿中的轻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60°,小球静止在光滑的半球形器皿中,水平向右的拉力F =10 N 作用在b 上,三个物体保持静止状态。
g 取10 m/s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轻绳对物体a 的拉力大小为10 3 NB .物体c 受到向右的静摩擦力C .桌面对物体a 的静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D .物体b 受到一个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20.已知一质量为m 的物体静止在北极与赤道对地面的压力差为ΔN ,假设地球是质量均匀的球体,半径为R 。
则地球的自转周期为(设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 )A .地球的自转周期为T =2πmRΔNB .地球的自转周期为T =πmR ΔNC .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为D .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为21.如图甲所示,两平行金属板A 、B 放在真空中,间距为d ,P 点在A 、B 板间,A 、B 板间的电势差U 随时间t 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t =0时,在P 点由静止释放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e 的电子,当t =2T 时,电子回到P 点。
电子运动过程中未与极板相碰,不计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U 1∶U 2=1∶2B .U 1∶U 2=1∶3C .在0~2T 时间内,当t =T 时电子的电势能最小D .在0~2T 时间内,电子的电势能减小了2e 2T 2U 12md 2第Ⅱ卷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2~25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33~3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47分)22.几个同学在旱冰场闲聊时说起了滑旱冰的物理学知识,于是大家想要粗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设计好方案后按下列步骤进行:a .在宽阔水平的场地上选取两个基准点为原点,分别沿相反方向画射线,选取一定长度为标度画上刻度;b.两个同学穿好旱冰鞋分别站立在一个原点上,对推,旁边同学用智能手机跟拍;c.改变对推人数,比如一方两个同学相互抱住,另一方一个同学,旁边同学拍下运动场景;d.选取同学的运动轨迹基本沿着射线的视频,从视频中得到一些相关数据。
请回答:(1)要完成实验目的,选出下列你认为需要用到的数据____________。
A.本地重力加速度gB.对推双方的质量m1、m2C.对推双方滑行的标度数目n1、n2D.互推过程的时间E.旱冰鞋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因数μ(2)用选出的物理量写出验证动量守恒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可能影响验证的某一个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现要组装一个由热敏电阻控制的报警系统,要求当热敏电阻的温度达到或超过60 ℃时,系统报警。
提供的器材有:热敏电阻,报警器(内阻很小,流过的电流超过I c时就会报警),电阻箱(最大阻值为999.9 Ω),直流电源(输出电压为U,内阻不计),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为1 000 Ω),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为2 000 Ω),单刀双掷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在室温下对系统进行调节。
已知U约为18 V,I c约为10 mA;流过报警器的电流超过20 mA时,报警器可能损坏;该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在60 ℃时阻值为650.0 Ω。
(1)完成待调节的报警系统原理电路图的连线。
(2)电路中应选用滑动变阻器________(填“R1”或“R2”)。
(3)按照下列步骤调节此报警系统:①电路接通前,需将电阻箱调到一固定的阻值,根据实验要求,这一阻值为________Ω;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________(填“a”或“b”)端附近,不能置于另一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开关向________(填“c”或“d”)端闭合,缓慢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直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不变,将开关向另一端闭合,报警系统即可正常使用。
24.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纸面)内固定一内径很小内壁光滑的圆管形轨道ABC,它由两个半径均为R的四分之一圆管顺接而成,A与C端切线水平。
在足够长的光滑水平台面上静置一个光滑圆弧轨道DE,圆弧轨道D端上边缘恰好与圆管轨道的C端内径下边缘水平对接。
一质量为m的小球(可视为质点)以某一水平速度从A点射入圆管轨道,通过C点后进入圆弧轨道运动,过C点时轨道对小球的压力为2mg,小球始终没有离开圆弧轨道。
已知圆弧轨道DE的质量为2m,重力加速度为g。
求:(1)小球从A点进入圆管轨道的速度大小;(2)小球沿圆弧轨道上升的最大高度。
25.如图,在y>0的区域存在方向沿y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场强大小为E;在y<0的区域存在方向垂直于xOy平面向外的匀强磁场。
一个氕核和一个氘核先后从y轴上y=h点以相同的动能射出,速度方向沿x轴正方向。
已知进入磁场时,速度方向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为60°,并从坐标原点O处第一次射出磁场。
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q。
不计重力。
求:(1)第一次进入磁场的位置到原点O的距离;(2)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3)第一次离开磁场的位置到原点O的距离。
(二)选考题:共15分。
请考生从2道物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3.[物理——选修3–3](15分)(1)气闸舱是载人航天器中供航天员进入太空或由太空返回用的气密性装置,其原理图如图所示。
座舱A与气闸舱B之间装有阀门K,座舱A中充满空气,气闸舱B内为真空。
航天员从太空返回时,打开阀门K,A中的气体进入B中,最终达到平衡。
假设此过程中系统与外界没有热交换,舱内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气体并没有对外做功,气体内能不变B.B中气体可自发地全部退回到A中C.气体温度不变,体积增大,压强减小D.气体体积膨胀,对外做功,内能减小E.气体体积变大,气体分子单位时间对容器壁单位面积碰撞的次数将变少(2)用销钉固定的导热活塞将竖直放置的导热汽缸分隔成A、B两部分,每部分都封闭有气体,此时A、B两部分气体压强之比为5∶3,上下两部分气体体积相等。
(外界温度保持不变,不计活塞和汽缸间的摩擦,整个过程不漏气)(1)如图甲,若活塞为轻质活塞,拔去销钉后,待其重新稳定时求B部分气体的体积与原来体积之比;(2)如图乙,若活塞的质量为M,横截面积为S,拔去销钉并把汽缸倒置,稳定后A、B两部分气体体积之比为1∶2,重力加速度为g,求后来B气体的压强。
34.[物理——选修3–4](15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一种横波B.某玻璃对a光的折射率大于b光,则在该玻璃中传播速度a光大于b光C.当观察者向静止的声源运动时,接收到的声音的波长大于声源发出的波长D.变化的电场一定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一定产生电场E.狭义相对论认为:真空中的光速大小在不同惯性参考系中都是相同的(2)长度为20 cm 柱状透明工艺品由折射率为2的材料构成,其横截面AOB形状如图所示,侧边AO、BO边长均为3 cm,夹角为60°,底边AB为半径为R的一段圆弧,其对应的圆心角也为60°。
单色平行光束沿与OA面成45°角的方向斜向下射向整个OA侧面,折射进入该柱状介质内,求:(1)光线射到OA面时折射角的大小;(2)从下部观察,AB所在底面透光的面积(二次反射光线很微弱,忽略不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