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的结构思路,掌握这两种就够了
记叙文写作的结构模式介绍

记叙文写作的结构模式介绍记叙文是一种通过描述事实、描绘场景、展现情节来叙述事件发展过程的文学体裁。
在写作过程中,记叙文通常会采用一定的结构模式来展现故事的情节、人物的性格、场景的氛围等,以吸引读者的兴趣,让读者沉浸在故事中。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记叙文结构模式。
一、时间顺序结构时间顺序结构是记叙文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结构模式。
在这种结构中,作者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从故事发生的起始点开始,逐步叙述事件的发展情节,一直到故事的结局。
这种结构模式能够使读者清晰地了解事件的发展轨迹,让故事呈现出一种自然、流畅的叙述方式。
当我们叙述一个人的成长故事时,可以按照时间顺序,从他的童年经历开始,逐步叙述他在学校、家庭、社会中所经历的各种事件,最终描绘出他成长的过程。
二、空间结构空间结构是指根据事件发生的地点和场景,将故事分为不同的空间段落,逐步展示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
这种结构模式通过细致的地理、场景描写,为故事增添了立体感和真实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故事的现场。
当我们叙述一个探险故事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探险地点,分别叙述各种挑战、发现和奇遇,让读者感受到探险者所经历的各种环境变化和挑战。
三、情节结构情节结构是根据故事的发展情节,将故事分为不同的情节段落,逐步演绎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这种结构模式通过精心安排的情节编排,使故事呈现出紧凑的叙述节奏和戏剧性的发展趋势,引起读者的悬念和兴趣。
当我们叙述一个推理故事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情节,逐步揭示真相、作案动机和破案过程,让读者跟随故事的发展,感受破案的刺激和扣人心弦的氛围。
四、人物结构人物结构是根据故事中的不同人物角色,将故事分为不同的人物段落,逐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行为举止和内心世界。
这种结构模式通过深入的人物刻画,使故事的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立体,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关注故事中的人物。
当我们叙述一个家庭故事时,可以从不同人物的角度出发,分别描绘他们的思想感情、行为举止和家庭关系,让读者感受到人物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和动人的情感。
记叙文阅读之思路结构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之思路结构【知识梳理】记叙文思路和结构:文章的思路就是作者围绕一个中心,按照一定的顺序,连贯地有条理地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和脉络。
思路是文章结构的基础。
阅读记叙文首先要注意理清作者的思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结构,这样有助于我们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知识点1:记叙文的思路结构——顺叙:顺叙,即按照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从开端、发展、高潮写到结局;有时也可以按作者的观察顺序来写。
顺序是最常见、最基本的叙述方式,采用这种写法可以使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晰地表现出来。
如何把握:①时间推移分段法:按时间先后顺序划分;②空间转换分段法:按地点的转换来划分;③情节过程分段法:按照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发展的过程来划分;④内容性质分段法:按照文章内容的不同角度来划分;⑤结构特点分段法:按照“总—分—总”的逻辑顺序来划分。
综上可知,记叙文常按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情感等结构全文。
知识点2:记叙文的思路结构——倒叙: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后面发生的事情先写出来,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阅读时要注意倒叙和顺叙交换处的句子是怎样连接起来的。
倒叙的作用一般为:①开篇点题,突出中心;②使内容集中,结构紧凑,对比鲜明;③结构变化,使叙述波澜起伏;④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知识点3:记叙文的思路结构——插叙:插叙,在顺叙的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的情节的叙述,插入相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插叙的作用一般为:[内容上:①补充交代具体内容;②人物形象更丰满(通过对比,突出人物形象);③能够更好地突出中心(形成对比,突出主旨,例:《凡卡》《羚羊木雕》)。
结构上:①承上启下,为下文作铺垫;②与前文……(情节相照应);③使结构更完整紧凑。
]知识点4:把握记叙文思路技巧注意标志性词句,抓关键词句。
标志性的句子如过渡句、中心句等,标志性的词语如“不仅……而且”、“也”、“还有”、“但是”等等,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表示地点转换的词语,表示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等等,在阅读的时候有意识地注意这些标志性词句有助于我们理清文章的思路。
记叙方法的结构技巧

记叙方法的结构技巧记叙方法是一种通过讲述故事来传递信息、表达观点或表现情感的写作风格。
在写记叙文时,通过一系列的结构技巧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让读者产生共鸣。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结构技巧:1. 线性结构线性结构是最常见的记叙方法。
它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展开,故事从开始到结束一气呵成,有着明确的起承转合。
这种结构让读者能够清晰地跟随故事的发展,而且具有连贯性。
2. 倒叙结构倒叙结构与线性结构相反,它从故事的结尾或高潮开始,然后逐渐揭示之前发生的事件。
这种结构常用于突出故事的悬念,吸引读者的兴趣,而且可以创造出一种非常紧凑的叙述方式。
3. 渐进结构渐进结构是通过逐渐增加紧迫感或不断升级的冲突来展开故事。
作者可以通过渐进的方式引发读者的兴趣,让他们被吸引到剧情中,并且能够使故事发展更具张力。
4. 折叠结构折叠结构是将多个故事或时间线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交错的方式来叙述。
这种结构可以让读者了解到多个不同的角度或故事线,拓宽视野,增强故事的复杂性。
5. 循环结构循环结构是将故事的开始和结束相呼应,形成一种回旋的效果。
通过将开头和结尾相对照,作者可以强调故事的主题或遗留给读者一些思考的余地。
6. 双线结构双线结构是将两个或多个平行的故事线同时展开,然后逐渐将它们连接在一起。
这种结构可以增加故事的丰富度,让读者在不同的故事线之间产生关联和对比。
7. 镜像结构镜像结构是将故事分为两个部分,然后通过相似但有所变化的情节、人物或主题来进行对比。
这种结构可以帮助读者思考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并产生一种对称的美感。
通过灵活运用这些结构技巧,作者可以使记叙文更加生动有趣,引发读者的共鸣。
同时,结构技巧也可以帮助作者表达观点、传递信息或塑造角色等。
因此,在写作记叙文时,选择合适的结构技巧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提升整体的叙事效果,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作者想要传达的意义。
记叙文写作的结构模式介绍

记叙文写作的结构模式介绍记叙文是一种通过叙述事件或故事来表达情感、展示生活、传达主题的文学形式。
它可以帮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可以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到故事当中的人物、场景和情节。
记叙文的结构模式是指作者在叙述过程中所采用的组织方式和表达技巧。
下面是记叙文常见的几种结构模式的介绍。
1. 线性结构:线性结构是最常见的记叙文结构模式。
它根据故事的发展顺序,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进行叙述。
通常包括故事的开始、发展、高潮和结局。
作者通过引入背景信息、叙述事件的过程和描写人物的思想感情,来展示故事的情节和主题。
2. 倒叙结构:倒叙结构是线性结构的一种变体,指的是按照事件发生的逆序进行叙述。
倒叙结构可以让读者对故事的情节产生好奇和悬念,增加故事的吸引力。
它常常用于揭示主要事件的原因和影响,或者突出某个重要时刻的紧张氛围。
3. 平行对比结构:平行对比结构是在记叙文中同时叙述两个或多个故事、人物或情节,并通过对比来展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通过平行对比结构,读者可以获得更加全面的了解和思考,同时也可以加深对故事中人物或主题的理解。
4. 回忆与现实结合结构:这种结构模式的记叙文通常以回忆为切入点,然后通过回忆与现实的交替叙述来展现故事的发展。
回忆部分可以用来揭示故事的背景和过去事件,现实部分则用来展示主要情节和现实环境的变化。
这种结构模式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同时也能增加故事情节的意味深长。
5. 形象的结构:形象的结构是通过描写景物、人物或其他事物的特征和形象来组织记叙文的结构。
这种结构模式常常以景物的描述为起点,然后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人物的行为来展示故事的发展。
这种结构模式可以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故事中的场景和人物,增加故事的艺术感和感染力。
记叙文的结构模式可以根据故事的情节、主题和目的来选择和运用。
不同的结构模式可以帮助作者更好地组织故事,传递情感和思想,使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故事的内涵和意义。
记叙文写作的结构与布局方法

记叙文写作的结构与布局方法记叙文是一种通过具体的事件和事物抒发作者感情、传递思想,讲述故事、史实、人物生平等的文学形式。
在写记叙文时,如何组织故事情节和安排每个部分的布局,是十分重要的。
下面将从结构和布局两方面进行阐述。
一、结构记叙文的结构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开头、中间和结尾。
其中开头的作用是引起读者的兴趣,让读者对故事产生好奇心,中间是记叙故事的主体,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展开,以达到让读者明白故事主题的目的,结尾包括总结和表达个人感情或思考,让文章更具有思想性。
1.开头开头是记叙文的门户,也是吸引读者的重要一步。
一个好的开头应该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共鸣,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引用名言警句,增强文章气势。
(2)以疑问引发读者的好奇心。
比如:“今天你微笑了吗?”(3)以描述引发读者的共鸣。
比如:“躺在床上,听窗外细雨滴答,我想起了小时候的那个夏天……”(4)以动作或对话形式引发读者的兴趣。
比如:“她慢慢地转过身来,看着他说……”2.中间中间是记叙文章的主体,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展开。
其顺序应该是按时间、空间或因果关系来展开,让读者能够明白故事主题和情节进展。
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逐一描述从而把故事发展展示出来。
比如:“第一次见面,他没有给她好印象,但后来,他却在无意间得到了她的电话……”(2)对比前后的差别。
比如:“他们相恋了三年,可是一件事情让他们的关系出现了危机……”(3)反复强调主题,让读者深入体会主题。
比如:“无论千山万水,无论起点终点,最重要的是,需要的勇气。
”3.结尾结尾是整篇文章的收尾,是作者思想表达的重要一环。
好的结尾应该有独特的意味和深刻的思考,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归纳全文主题,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比如:“人生是一场修行,每一段经历都是一本书。
”(2)以悖论的方式结尾,让读者思考。
比如:“你以为这个故事完了吗?其实它还在继续。
”(3)以回顾的方式结束,回顾全文,强化主题。
比如:“那个夏天,无论做什么,看起来都很美好。
记叙文写作的结构与布局方法

记叙文写作的结构与布局方法记叙文指的是通过故事、回忆、描写等手段,把一件事情、一个人物、一个场景等内容展现出来的文体。
首先,记叙文的结构要包括三个部分:开头、中间和结尾。
通常情况下,开头要引起读者的兴趣,中间要具体详细地叙述事情的经过,结尾要有一个点睛的收尾,给人一种有所感悟的印象。
下面就以写一篇关于自己的一次旅行的记叙文为例,介绍一下记叙文的具体布局方法:一、开头开头部分是记叙文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它要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激发读者读下去的兴趣。
开头可以给出一个引人入胜的情节,或者简述背景信息,甚至可以用一句格言或名言作为开门见山的引言,打开文章的气氛和心情。
以一个游客去旅游为例,下面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开头方式:本人曾经去过一次桂林旅游,那里山水如画,风景绝美。
每次想起那个令人神往的地方,不禁感慨人生如梦,而这不可多得的经历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中间部分中间部分是记叙文的核心部分,主要讲述事情的经过。
这部分内容必须详细、生动,让读者能够形象地看到整个故事情节。
中间部分还要注意有节奏地布局。
以游客去桂林为例,中间部分需要确认写:1. 出发前的准备在旅行前,游客都要做许多准备工作,如购买车票、定酒店、制定行程等等。
在这里,可以讲述这些准备工作,同时要注意点题提炼。
2. 行程安排桂林的美景有很多,游客一般会选择什么样的路线呢?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游览路线,涉及到的景点以及感受。
3. 风景秀丽的桂林写旅途中所经过的一些景点,这里要尽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让读者似乎就身临其境一般,紧张刺激、动人心魄。
4. 疑难杂症解决在旅途中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交通问题、饮食住宿问题、安全问题等等。
在这里,可以讲述自己在旅途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三、结尾部分结尾部分是记叙文的最后一部分,主要是给读者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可以点明文章的主旨,让读者在读完之后,收获些想法。
美不胜收的桂林之旅即将结束,回想起在这里的种种经历,我不由得心潮澎湃。
记叙文写作的结构与布局方法

记叙文写作的结构与布局方法记叙文是一种描述事实、经历或故事的文体,通过叙述事件的发生经过、人物的情感变化等手法,让读者感同身受。
记叙文的结构和布局方法是写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下面将详细介绍记叙文写作的结构和布局方法。
一、结构方法1.引子:记叙文的引子是整篇文章的开场白,用于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引起读者的兴趣。
可以通过写一个有趣的开头、描绘一个引人入胜的场景或者提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来吸引读者的注意。
2.事件叙述:在引子之后,写作的重点是对事件的详细叙述。
可以按照事件的发生顺序或者根据事件的重要性来组织叙述。
叙述时要注重细节的描写,以便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3.人物描写:人物在记叙文中非常重要,他们的情感变化和行为举止能够使故事更加生动。
在写人物描写时要注意个性的刻画,通过描写他们的外貌特征、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来展现人物的个性。
4.高潮与结尾:写作的高潮是整个故事的重要部分,是故事达到最高点的时刻。
高潮部分一般发生在故事的通过写作的手法来达到情感的高点,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结尾是整篇记叙文的结束部分,要给读者一个圆满的结局,让人有一种回味无穷的感觉。
二、布局方法1.时间顺序布局:根据事件的发生先后顺序来布局,将事件按照时间的顺序进行叙述。
这种布局方法比较常见,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事件的发展过程。
2.空间布局:根据事件发生的地点进行布局,将事件按照空间的位置进行叙述。
通过详细描绘场景,能够让读者更加清晰地了解事件发生的环境。
3.主题布局:根据写作的主题来进行布局,将事件按照主题的相关性进行叙述。
这种布局方法可以突出主题,给读者带来深刻的思考。
4.情感布局:根据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来进行布局,将事件按照情感的起伏进行叙述。
通过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以上介绍的是记叙文写作的结构和布局方法,通过合理地运用这些方法,能够使记叙文更加生动有趣,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故事。
在写作时还要注重语言的表达和章节之间的过渡,以及注意故事的逻辑性和连贯性,这样才能写出一篇优秀的记叙文。
关于记叙文的四种结构模式

记叙文的四种结构模式关于记叙文的四种结构模式相信大家在学习、工作中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特别是记叙文,记叙文是把一个事实、事件的发展过程原原本本地叙述出来,让读者清楚了解到这个事实或事件的文章。
优秀的记叙文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记叙文的四种结构模式,欢迎大家分享。
记叙文的四种结构模式篇11、时序顺进式(平铺直叙式)即选取生活流程中的某一片断按时序进程进行描写,其内容层次依次相连,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或情节。
其模式如下:开头(引出故事)→故事主体(对人物或事物主体进行细致刻画)→结尾(议论点题)。
例文:鹅与猫的决斗(提要)去年秋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目睹了一场罕见的鹅与猫的决斗。
那惊心动魄的场面至今使我难以忘怀。
(开头:引出故事。
“罕见”、“惊心动魄”、“难以忘怀”点出故事特点,吸引读者。
)那天一我刚放学回家,轻轻推开院门,只见一只母鹅警惕地瞪着一只野猫。
刚出世不久的一群小鹅在母鹅的身后惊恐地围成一堆。
地上散布着一些白色的鹅毛。
显然,鹅猫决斗已经开始一会了。
突然,母鹅伸长脖子,压低鹅头,紧贴地面,像离弦之箭一样冲了过去,将漫不经心地盯着小鹅的野猫狠狠地啄了一口,一撮灰色的猫毛被母鹅摔在地。
野猫一个翻滚从地上跃起,翘起胡子,双目圆瞪……(描写具体决斗过程)。
母鹅艰难地抵挡着野猫的攻击,笨拙的身体成了幼鹅的掩体。
(故事主体部分:描写鹅猫决斗的情景,突出母鹅舍身护幼的精神,为结尾的议论做准备。
)我被母鹅这种伟大的母爱感动了,赶紧轰开了野猫。
精疲力竭的母鹅趴在地上,用翅膀护住幼鹅。
我来到母鹅身旁,轻轻地抚摸着它,安慰着它:一股暖流从我心中冉冉升起……(结尾:扣住“母爱”描写自己的感受或发表议论,深化文章主题。
)2、平列展开式(画面组合式)选取不同角度的几个生活片断或将同一内容的几个侧面在同一层面上平列展开,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其基本模式是:材料①开头(引出材料)→主体→结尾(抒情、议论)材料②例文:看风筝(提要)星期天,我和爸爸去广场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的结构思路,掌握这两种就够了作文结构的两条秘诀:“并”字诀与“曲”字诀中考作文批阅标准中,关于作文的结构,有这样的细则:一类作文“结构合理”,二类作文“结构完整”。
结构完整,就是开头、中间、结尾要全面,并有所侧重;那么,什么样的作文可以称作结构合理呢?老师选取几篇例文,教给大家两条秘诀:一是“并”字诀,二是“曲”字诀。
一篇作文,结构或并或曲,就可以称得上合理巧妙。
假如你不擅长经营结构,想用几件事从不同角度表现主题情感,那就选用“并”字诀;假如你擅长将一件事写得曲折生动,表现出主题思想,那就选择“曲”字诀。
请参见下面的思维导图:围绕中心选择几件事,利用小标题连缀成文面对一则作文题目,假如你想不出一件情节生动的事来表现主题,那么,选择几件事,用小标题连缀成文,是一种不错的快速构思方法。
一般情况下,我们会选择三件事,所以把这种结构称为“三水并流”。
这三件事最好从不同角度来选,比如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不同心情等,排列也应该考虑一下顺序。
比如下面这篇以“喜悦”为话题的作文,就选取了自己练字的三个片段:水墨氤氲,一路喜悦晨光熹微,跃入窗棂,墙正中所挂水墨泅染的一派山水,被晨光悄然镀上一层璨然的铂金光华。
一旁静望的人儿嘴角浅漾一双笑靥,喜悦蕴满眸底……想来我学山水画已过去6个春夏了,花开花落,水墨氤氲着点点滴滴,恰是一路喜悦。
【以上为总写,领起下文】初识·如红梅傲然的喜悦还是小学时,刚刚接触山水画,就被那枯燥乏味的基本功练习消磨掉三分热情,加之正是爱玩爱闹的年纪,我几欲放弃,巧来那日东风凛冽,偶遇巷角一位衣衫褴褛的独臂画家,他面前雪白的宣纸上正烂漫着点点红梅,霜落枝头缀蕊间,红遍雪岭更抖擞!寒风掠起他的断臂残袖,我却分明地体味到他的坚韧,正如梅傲然雪谷,征服一世的喜悦,我会心一笑,加快了去往画室的步伐……【第一个小标题】苦练·如青竹自赏的喜悦日复一日的练习,慢慢增长了我的画技,更拂去了心底那片浮躁喧嚣。
初三繁重的学业下,我总愿寻一个静谧的午后,挥毫几番,笔下一杆劲竹拔地而起,水墨交织几多苍翠,无需绮丽的色彩修饰,丘壑独生亦是一派君子之风!思绪了无,尘世冗杂,生活的冗杂,学习的疲惫早已不再。
墨色氤氲,是青竹不求闻达于莽林,屹立丘壑独守一方净土的淡然。
我嘴角上扬,喜悦正是此刻孤芳自赏的淡泊宁静……【第二个小标题】画毕·如秋菊热烈的喜悦笔过白纸,翰墨留痕,秋菊烂漫,满目热烈,六年习画,终有所成!喜悦盈满心房,不言而喻……【第三个小标题。
三个小标题按练字时间先后排列,第三个稍嫌单薄。
】山水画,氤氲着红梅傲雪的坚韧,流动着青竹劲生的空灵,弥漫着秋菊烂漫的热烈,正如我永不放弃的练习。
学画的点滴,一路尽是喜悦……【结尾总结全文,扣题抒情议论】(本文由陈刚老师整理)不妨抛弃小标题,使用关键句避免呆板有些同学会觉得使用小标题显得有些呆板,他们更喜欢把思路隐含在行文之中,这时候,使用关键句领起事件,也是不错的结构方式。
从读者角度看,要比用三各小标题更灵活生动。
下面这篇作文,恰好符合新加坡2017年的中考作文题目要求:你向来觉得老一辈是非常保守的,认为他们无法接受年轻人的想法。
然而,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彻底改变了你的看法。
写出事情的经过,以及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小作者巧妙引用爸爸、妈妈和奶奶对爷爷的评价,每条评价都带出一段叙述,最后抒情议论,构思极为精巧。
老土爷爷每当遇见同学的爷爷,我常常细细打量一番:装束搭配时尚,谈吐不凡,衣袋鼓鼓的,想必装着一部配置不错的智能手机。
暗自一比,我心里便咯噔一下:我爷爷和城里的爷爷们差了何止一条街啊!【题目与第一段,欲扬先抑】爸爸说:“你爷爷太老土了!城市生活多方便,非得回乡下住!”爸爸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给爷爷赚来不少夸耀的资本。
定居城市后,给老人家在城里置办了住处,可是二老只是蜻蜓点水般象征性地住了几个月,便毫不犹豫地打道回府。
爸爸好意落空了,他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非要到乡下去种田讨苦吃?爷爷笑而不答,只专心侍弄他的庄稼和花花草草。
【借爸爸的话,写爷爷的住处“土”】妈妈也说:“你爷爷太老土了!给他买多少漂亮衣服不穿,偏偏喜欢些‘地摊货’!”其实,爷爷自己也有数目不小的存款,却在穿着上不舍得出手。
他身上的衣服,件件都是古董级的文物,洗得泛白,袖口毛了边,他也舍不得扔,缝缝补补穿了一年又一年。
至于妈妈给买的新衣服,好似某位深居简出的大人物,逢年过节隆重登场一下,然后就被束之高阁。
问及原因,他总如此搪塞:“穿旧的舒服。
”实在令人费解。
【借妈妈的话,写爷爷的消费观念“土”】奶奶也说:“你爷爷太老土了!现在谁还稀罕苦了吧唧的草药,还一个劲捣鼓。
”爷爷少时辍学,喜欢钻研中医,家中几本中医典籍早已被他翻烂。
医院远在镇上,乡亲们有什么头疼脑热都愿意找他抓药。
一谈到中医,他就两眼放光,夸耀老祖宗的秘方如何见效,中医如何高明,言必称我大中华医学。
听说谁感冒吃抗生素就连连摇头:“唉,明明是‘麻黄附子细辛汤症’,非要吃什么头孢…”【借奶奶的话,写爷爷的传统观念“土”】“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爷爷不喜市井的冷漠和喧嚣,宁肯回到乡下做一只自在的飞鸟。
他种的绿色蔬菜让我们吃得放心,他开的方子让四邻受益。
爷爷哪里是老土呢?他不土,他只是一株庄稼,扎根大地,汲取营养。
爷爷在乡下种田,采药,练字,生活恬淡充实,自得其乐。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如此想来,我心中满是欢喜。
【最后两段抒情议论,原来爷爷并不“土”,升华了主题】(本文作者为青岛七中高思远同学,指导教师为青岛实验高中的王绯霞老师。
)找到一个线索,巧妙“一线串珠”上面讲了使用小标题或关键句来组织文段,接下来这一篇,是著名作家梁晓声写的《父亲的遗物》。
大作家写小散文,谋篇布局极为精彩。
同样是选取几件事,在构思成文时,梁晓声既没有使用小标题,也没有使用关键句,毕竟对一位作家来说,那都太小儿科了。
作家选取父亲生前用过的手拎包,包里有父亲用过的遗物,每一件遗物,都引出一段对父亲的回忆:借刮胡刀,写父亲的容貌;借印章,写父亲的身份;借健身球,写父子深情;借拉链,写父母的节俭;最后借父亲的那句话,引出结尾的抒情议论,感人至深……手拎包,就是本文的线索,作者利用这条线索,串起了一个个回忆片段。
父亲的遗物站在椅子上打开吊柜寻找东西,蓦地看见角落里那一只手拎包。
它是黑色的,革的,很旧了。
拉锁已经拉不严了,有的地方已经破了。
虽然在吊柜里,竟也还是落了一层灰尘。
那是父亲生前用的手拎包。
我认真仔细地把灰尘擦尽,转而腾出衣橱的一格,将它放入。
我心里很内疚,不该让自己父亲的遗物落满了灰尘的。
【前两段,引出爸爸的“手拎包”】我不必打开它,也知道里面装着一把刮胡刀。
父亲的络腮胡子很浓,刮时发出哧啦哧啦的响声。
父亲死前,刮胡刀的刀刃被磨得只有原先的一半那么宽了。
【借手拎包里的刮胡刀,写爸爸容貌】手拎包里还有一个小小的牛皮套,其内是父亲的印章。
父亲一辈子只刻过那么一枚印章,木质的,比我钢笔的笔身粗不到哪儿去。
父亲一生离不开那印章,当工人时每月领工资要用,退休后每三个月寄来一次退休金,60余元,一年仅用数次……【借手拎包里的印章,写爸爸身份】一对玉石健身球,是我花50元为父亲买的。
父亲听说是玉石的,虽然我强调我只花了50元,父亲还是觉得那一对健身球特别名贵,他只偶尔转在手里,之后立刻归放盒中。
【借手拎包里的健身球,写父子情深】除了以上东西,父亲这位中国第一代建筑工人,再没留下什么遗物了。
仅有的这几件遗物中,健身球还是他的儿子给他买的。
手拎包的拉锁,父亲生前曾打算换过。
但那要花三元钱,仔细了一辈子的父亲舍不得花。
父亲逝世前一个月,我为父亲买了六七盒“蛋白注射液”,大约用了三千元钱。
我明知那绝不能治愈父亲的癌症,仅为我获得一点儿心理安慰罢了。
父亲那一天状态很好,目光特别温柔地望着我笑了。
可母亲走到父亲的病床边,满脸忧愁地说:“你有多少钱啊?买这种药能报销吗?你想把你那点稿费都花光呀?……”仰躺着已瘦得虚脱了的父亲低声说:“如果我得的是治不好的病,就听你妈的话,别浪费钱了……”沉默片刻,他又说:“儿子,我不怕死。
”听了父亲的话,我心凄然。
【借手拎包的拉链,引出父母的节俭】我也不怕死【用“不怕死”连接上下文,过渡巧妙】,只是觉得,还有些亲情责任未尽周全。
我是根本不相信另一个世界之存在的。
但有时也孩子气地想:倘若有冥间,那么岂不就省了投胎转世的麻烦,直接又可以去做父母的儿子了吗?在我们这个阳世没尽到的孝,我就有机会在阴间弥补遗憾了。
【最后抒情议论,表达对父亲的敬爱和愧疚之情】运用叙述技巧,写好一件“小事”写一件事其实不比写几件事容易。
要把一件事写好,必须更加注意叙述技巧,包括叙述顺序、叙述角度、情节设计等等。
仔细读读下面这篇文章,结合点评,思考如何将一件事叙述生动,表达一定的情感与主题。
乡下的礼物一个绿色的大桶,里面装满了大米和鸡蛋。
一层晶莹剔透、颗粒饱满的大米像柔软的毯子铺垫在桶的下面,几十个鸡蛋像不倒翁一样悠闲地躺在毯子上面睡觉。
慈祥的外公,在这个炎热的夏天,提着这个绿色的大桶,满面风尘地从四川乡下老家千里迢迢地来到柳州看望我们。
【事情起因:外公送来鸡蛋。
开篇的特写镜头,迅速将读者拉入情境。
】我从外公手里接过礼物,把鸡蛋一个一个小心翼翼地放入冰箱。
【“小心翼翼”与上段的“满面风尘、千里迢迢”等词语,写出大家对鸡蛋的珍视,为下文转折奠定基础。
】一天,我望着冰箱里可爱的小鸡蛋,垂涎欲滴,想做一个蛋花羹,拿起鸡蛋敲到碗里,一个又一个,一连敲了九个鸡蛋,居然都是坏的!本应晶莹的蛋清有点发黑变味,像一块美玉有了瑕疵,我心头像被东西堵住了,感觉说不出的失望和难过。
【鸡蛋竟然多是坏的!这是事情的发展,情节波折】这些鸡蛋来之不易,是外公外婆一个个辛苦积攒下来的。
在乡下外公家里,竹篱笆圈养着一群母鸡,外公精心地伺候着它们,把它们养得胖胖的。
母鸡们每天回报给外公的是一个个鸡蛋。
在草丛里,泥地上,鸡笼里,外公每天用他粗糙的大手收拾着一个个小巧洁白的鸡蛋,小心翼翼地放到竹篮里,惦念着把这些营养可口的土鸡蛋从千里之外送到我们手上。
【插叙,写鸡蛋来之不易】经过十小时的旅程奔波、从乡下的泥路颠簸走到城里水泥路的鸡蛋,被外公像宝贝一样呵护的鸡蛋,经不住炎热的天气,悄悄变质了。
外公却浑不知情,满怀期待这些鸡蛋给我们带来美味的营养。
外公的礼物让我既怜惜又心疼,既感动又失落,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说不清是哪种滋味。
【恰到好处地抒情】我认真地拿起第十个鸡蛋,仔细端详了一会,拿了一个新碗,认真地敲开,鸡蛋破壳倒出,黄澄澄的蛋黄似乎泛着金光,像刚出生的带着光芒的孩子,又像清晨的太阳,暖暖地照在心田里,我欣喜地笑了。
也许,这一颗鸡蛋,是外公临出发的那天刚捡到的,外公拿起它的时候,一定是热乎乎的呢!【再次转折,最后一枚鸡蛋是好的!】鸡蛋对城里人来说是稀松平常的食物,但这洁白的鸡蛋包裹的是外公的一片心意,满满地洋溢着他对我们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