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书本整理 全资料讲解
苏教版 数学 二年级上册 全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知识点:1.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2.划线一定要用尺子,抄错数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3.理解“不一样多”变成“同样多”的解题策略。
4.求“比一个数比多几(或少几)的数是多少?要弄清楚数量之间的关系,知道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再分析用加法还是减法。
第二单元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知识点:1.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能识别这些图形。
2.使学生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进一步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
3.在折、拼、剪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和联系。
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知识点1.几个相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乘法表示,用乘法表示更加方便。
2.相同加数相加写成乘法时,用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或相同加数的个数×相同加数。
如:5+5+5+5 表示5个4相加,写成乘法算式:5×4或4×5。
3.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4.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5.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
乘法:乘数×乘数=积,如:2×6=12,其中2表示乘数,6表示乘数,12表示积。
6.几的乘法口诀就有几句,几的乘法口诀前一句和后一句就相差几。
7.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
计算顺序: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
如:加法:3+3+3+3+2=14乘加:3×4+2=14乘减:3×5-1=148.熟练地背诵1-9的乘法口诀,顺着背、倒着背、竖背等多种方法。
9.乘法口诀关系到后面的除法的计算,务必背熟。
10.乘法、乘加、乘减、加减的应用,要求学生首先读题,弄清楚题中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再确定用什么法计算。
(课本41页第10题,区分用加法还是用乘法。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8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同步讲解教案

8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一)教学目标1.在摆一摆中经历推导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利用编制1~7的乘法口诀的经验,直接编出8的乘法口诀,渗透类比的思想方法。
2.熟记8的乘法口诀,会用8的乘法口诀进行相关的乘法计算和求商。
3.在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熟记8的乘法口诀,并能正确地计算。
难点:灵活运用口诀进行乘、除法计算。
(三)知识讲解【知识点一】 8的乘法口诀问题导入摆1个大正方体要用8个小正方体,摆2个这样的大正方体要用多少个小正方体?摆3个、4个……8个呢?(教材76页例3)过程讲解1.分别求出摆1~8个大正方体需要小正方体的数量(1)摆1个,用8个。
(2)摆2个,用2组8个,即8+8=16。
(3)摆3个,用3组8个,思想方法提示根据编制1~7的乘法口诀的经验,类推出8的乘法口诀,这里体现了类比的思想方法。
即8+8+8=24。
(4)同样类推出,摆4、5、6、7、8个,分别用的个数。
2.将上面计算的结果整理到表格中的个数 1 2 3 4 5 6 7 8的个数8 16 24 32 40 48 56 643.编制口诀根据表格中的规律以及已有的编制乘法口诀的经验,直接编出8的乘法口诀。
8的个数乘法算式乘法口诀1个8 1×8=8 一八得八2个8 2×8=16 二八十六3个8 3×8=24 三八二十四4个8 4×8=32 四八三十二5个8 5×8=40 五八四十6个8 6×8=48 六八四十八7个8 7×8=56 七八五十六8个8 8×8=64 八八六十四观察8的乘法口诀得出:8的乘法口诀有8句,相邻两句口诀的得数相差8。
4.利用8的乘法口诀计算乘法算式中有乘数8的,都可以用8的乘法口诀计算。
例如:3×8=□想:三八二十四,所以3×8=248×5=□想:五八四十,所以8×5=40归纳总结8的乘法口诀有8句,每相邻两句口诀的得数相差8。
苏教版南京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及全部教案(共13课时)

第四单元单元分析«表内除法(一)»一、教材简析本单元在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和掌握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教学除法,重点是让学生在平均分的活动中,体会和了解除法的含义。
全单元内容包括分一分和认识除法两部分。
第一部分内容主要是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平均分,知道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第二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在认识平均分的基础上了解除法的含义。
1.加强了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为认识出发积累较丰富的感性经验。
出发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平均分活动,把一些物体分成相等的几份是除法的实质含义。
教材在教学除法前先安排了四道例题来组织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学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并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对“平均分”获得比较充分的感性认识,为建立除法的含义积累丰富的经验。
2.结合具体的情景和平均分的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除法的含义。
把一些物体分得同样多,求可以分成几份,或者求每份是多少,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教材没有把除法的含义用结语的形式揭示出来,而是结合两道例题和两个试一试所提供的实例,以及一些分物体的具体过程,出现相应的除法算式,让学生体会除法算式的含义。
让学生明白把一些物体分成相等的几份,虽然分的过程可以不同,但结果都是平均分,都可以用除法来表示,从而从整体上初步理解除法的实际意义。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操作方法,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初步体会除法和乘法的联系,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出发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能够根据数学问题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有条理的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初步认识除法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参与具体、直观的教学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逐步具有自主探索的精神、信心和与同学合作学习、学会交流的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除法含义和用口诀求商难点:理解除法含义和用口诀求商四、课时安排:共13课时:认识平均分3课时认识除法1课时练习八2课时口诀求商1课时练习九2课时复习1课时机动3课时区二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审核人:总第课时区二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审核人:总第课时小正方形个数区二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审核人:总第课时区二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审核人:总第课时区二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审核人:总第课时区二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审核人:总第课时区二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审核人:总第课时区二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审核人:总第课时区二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审核人:总第课时区二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审核人:总第课时区二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审核人:总第课时区二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审核人:总第课时区二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 审核人:总第课时图中有24个○,每()个是1份,可以分成()份,也就是()里面有()个(),写成算式是。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材电子版精品课件

不过五年时间,行业环境影响下,公 司面临 改革, 需要裁 员,高 学历出 身的她 赫然在 列。
彼时才发现,面临初出茅庐的年轻人 ,自己 的体力 和脑力 都已经 拼不过 ,几年 来累积 下来的 阅历和 经验没 有转化 成核心 竞争力 。
毕业八年的她被迫重返人才市场,但 彼时的 她与毕 业时相 比毫无 长进, 面试屡 屡碰壁 。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
苏教版
有人说,想要看一个人是否优秀,那 就看他 闲下来 做什么 。
•
在短短7年中败光了970万英镑,重新沦 为穷光 蛋,而 以满足一个人一时的快乐,但当 人生只 剩下享 乐和放 纵,就 难以体 会到发 自内心 的快乐 和成就 感。
•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 “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 活目的 本身— —这种 伦理基 础,我 叫它猪 栏的理 想。” 华人首富李嘉诚,一生征战商界,拥有 无数财 富,即 便这样 直到90岁他才 选择退 休。
•
02
•
人活到极致,就是不愿意闲下来。
•
沈从文曾说:我一生最怕是闲,一闲就 把生命 的意义 全失去 了。
•
他的学生汪曾祺曾在文章里这样描述沈 从文:
•
冬天屋里生不起火,用被子围起来,还 是不停 地写。
•
到了晚年,他也不愿闲下来,参考大量 资料整 理完成 了《中 国古代 服饰研 究》。
•
别人享乐时候,他在写,有人质疑抨击 他的时 候,他 还在写 。
没退休之前,不论几点睡觉,他总在清 晨5点59分闹铃 响后起 床。随 后,读 新闻, 打一个 半小时 高尔夫 ,再去 办公室 ,开始 工作, 坚持数 十年如 一日。
李嘉诚的人生正印证了那句话:一万年 太久, 只争朝 夕。
闲下来,你可能会快乐一阵子,但重复 和虚无 ,有一 天会让 你感到 厌倦。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一、乘法口诀一一.乘加、乘减填一填(1)4×4-2,先算()乘()得(),再算()减()得()。
(2)2乘4得(),再加2得()。
(3)3乘3得(),再减去7得()。
(4)4个3相加得(),再加8得()。
1瓶可乐能够倒4杯,3瓶可乐能够倒如此的几杯?丛老师带小明、小雨、小豪和小斌到公园去玩,成人票是4元,学生票是3元,买门票一共要付多少元?二.乘法口诀写算式和口诀3个5相加乘法算式()或()口诀()4和5相乘乘法算式()或()口诀()5个1相加乘法算式()或()口诀()三、找规律填数。
(1)一、3、()、7、()······(2)五、10、1五、()、()······(3)()、1六、()、八、4······四.6的乘法口诀(1)4个6相加是()(2)6和6相乘的积是()(3)两个乘数别离是6和5,积是()(4)2片雪花有()个瓣,4片雪花有()个瓣,()片雪花有36个瓣,()片雪花有()个瓣。
五、里最大能够填几?()×6<20 4×()<25 ()×3<18 5×()<306×()<36 4×( ) <12 2×( ) <12 ( ) ×6<32六、(1)名同窗去看模型展览,一张门票6元,一共要付( )元。
(2)小明家有4盆月季花,每盆有5朵,共有()朵花。
二、熟悉平行四边形(1)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都是()边形。
(2)搭一个五边形,最少要用()根小棒。
(3)从正方形的纸上剪去一个三角形,剩下的图形可能是三角形,可能是()边形,也可能是()边形。
三、熟悉除法一.平均分1.把8个桃子平均分,能够怎么样?2.把6个分成两堆,请你画出不同的分法。
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知识点

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知识点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一、教材内容1、认识乘法2、乘法口诀(一)3、认识图形4、认识除法5、口诀求商(一)6、厘米和米7、位置与方向8、乘法口诀与口诀求商(二)9、时、分、秒 10、观察物体 11、统计与可能性 12、期末复习二、教学目标1、经历求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在相同加数的个数比较多的时候,乘法算式比连加算式简便。
2、使学生理解1-6乘法口诀,并能用口诀计算乘法和解决实际问题。
3、使学生知道图形的边,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感受图形的变换。
4、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能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5、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
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后,不再需要通过平均分的操作寻找得数,而是用口算求商6、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能用这两个单位计量物体的长度。
7、创设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现实的空间情境,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或常识,充分地观察、操作、判断、交流,在内容丰富的活动中体验有关位置与方向的知识。
8、7~9的乘法口诀、用口诀计算一位数乘一位数和相应的除法。
9、看看、数数、算算,了解钟面上的大格和小格。
初步形成1时、1分的观念。
认读钟面上的时间。
10、感受“秒”,认识秒与分的关系10、使学生掌握初步的观察物体的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
11、整理事件里的信息,用方块图表示数据;感受确定现象与不确定现象,初步体会可能性三、重点、难点重点:乘除法的计算及解决问题难点:1、认识并使用常用的单位厘米、米2、东、南、西、北等方向的认识3、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物体4、时、分、秒的认识一、认识乘法第一单元1、使学生在现实情景中,经历把几个相同的连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习过程,初步认识乘法的含义,初步体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读、写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出简单乘法算式的积。
【最新】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第一课时:连加、连减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教学三维目标:1、使学生掌握笔算连加、连减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算式。
2、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连加、连减的笔算方法难点:理解算理教具准备:情境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8+9+5 7+3+619-6-7 17-9-52、用竖式计算19+27 90-25二、学习新知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让我们先来看一副图,谁能来说一说画面中说了些什么?你说的真好,瞧,小朋友们正在折纸船比赛,小红折了19只,小紫折了27只,小兰折了26只。
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到哪些数学问题?由学生独立计算一步计算的笔算。
这有个问题要我们求三人一共折了多少只纸船?这怎么算呢?28+34+232、探索新知三个数字连加,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谁来说一说,你打算怎么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并指导笔算书写格式。
比较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用你喜欢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3、试一试出示试一试:90-25-28=如果要笔算,怎样计算?让我们来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1、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2、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指名回答,集体评议。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四、总结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连加、连减运算的计算顺序,是按从左向右的顺序进行计算的。
连续竖式比两步竖式更简便。
还要注意数位要对齐,还要看清运算符号,以及进位加法的进位以及退位减法的退位问题。
五、布置作业:想想做做第2题。
课后反思:第二课时:加减混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页教学三维目标: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算式。
2、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加减混合运算难点:理解算理教学准备:情境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45+28+16 92-44 -232、9+4-6 16 -7+8二、学习新知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让我们先来看一副图,谁能来说一说画面中说了些什么?你能根据这条信息来编一道题吗?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到哪些数学问题?由学生独立计算一步计算的笔算。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要点全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要点全在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和概念需要小学生们掌握。
下面是对这些知识点和概念的全面总结。
1. 数的认识与排序在二年级数学中,学生需要学会认识和读写0-100之间的整数,掌握基本的数的大小关系,并能够将一组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2. 加法与减法运算学生需要学习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相应的运算方法。
加法运算包括两个数的相加与进位,减法运算包括两个数的相减与退位。
3. 1-100之间数的计数学生需要掌握1-100之间数的计数方法,并能够利用准确的计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 1-99之间的进位与退位学生需要学习1-99之间数的进位与退位的方法,明白个位、十位的概念,并能够通过实际问题运用进位与退位。
5. 100以内的加法与减法学生需要通过100以内的计算题,提高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能力,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6. 100以内数的比较与估算学生需要学会通过数的估算方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7. 分的认识与分的顺序学生需要了解什么是分,认识分的符号“/”,并掌握分的顺序关系。
8. 时间的认识学生需要学会认识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并通过小时和分钟的计量来表示具体时间。
9. 简单的长度比较学生需要学会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并通过大小比较运算符“<”、“=”、“>”来表示不同的关系。
10. 多边形的认识学生需要认识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并掌握它们的特征和分类方法。
11. 表格和图形学生需要学习读懂简单的表格和图形,并通过表格和图形解决问题。
12. 一元一次方程学生需要通过具体问题,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
以上就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的全面要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能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为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和家长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和实践,以巩固所学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数学上册整理(一)
班级()姓名()学号()1、下面的线段各长几厘米?
2、
3、在()里填“米”或“厘米”。
4、画一条比4厘米长3厘米的线段,再画一条比7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5、找规律填数。
6、在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
7、数一数右图中一共有()个四边形。
8、把下面的图形分成三角形,最少分几个。
9、
或10、
11、
12、4个6比3个6多(),比5个6少()。
13、列式计算
6个2相加的和是多少?被除数和除数都是8,商是多少?
2个6相乘的积是多少?6和2相加的和是多少?
14、5和一个数相乘,积的个位可能是(),2和一个数相乘积的个位可能
是()。
15、有一堆糖,比20块多,比40块少。
平均分给一些小朋友,每人分得的块
数和小朋友的人数同样多。
可能有()块糖?有()个小朋友。
二年级数学上册整理(二)
班级()姓名()学号()1、
2、下面的汽车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连一连。
3、下面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连一连。
4、连一连
4、
5、右边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填一填。
6、
7、
8、
(1)、红红比亮亮矮6厘米,红红身高多少厘米?(2)、明明比红红高,比亮亮矮。
明明可能高多少厘米?
二年级数学上册整理(三)
班级()姓名()学号()
班级姓名学号1、农民阿姨摘西瓜,上午摘了38个,下午摘了46个。
(1)、一共摘了多少个?
(2)、运走60个,还剩多少个?
2、食堂里原来有45棵大白菜,吃了37棵。
(1)还剩多少棵?
(2)又买来28棵,现在一共有多少棵?
3、二(1)班栽杨树36棵,松树28棵。
其中的31棵是男生栽的。
(1)、全班一共栽树多少棵?
(2)、女生栽了多少棵?
4、
(1)、一共养了多少只鸡?
(2)、卖掉多少只鸡后,鸡和鸭同样多?
7、刘芳与李宁玩飞行棋,李宁已经走了32格,刘芳比李宁少走6格。
刘芳走
了多少格?
8、白兔拔了25个萝卜,灰兔比白兔多拔7个,灰兔拔了多少个?
9、冬冬浇了36盆花,小玉比南南多浇4盆,比冬冬少浇12盆,小玉浇了多少
盆?
10、
11、
(1)跳绳的有多少人?
(2)跳绳和拍球的一共有多少人?
13、你能按规律再画5个图形吗?
△△○○○△△○○○
(1)、一共画了多少个△?
(2)、一共画了多少个图形?
14、
(1)、一共有多少张邮票?
(2)、用去5枚后,还剩多少枚?
15、5辆这样的汽车一共有多少个车轮?
16、王月抛一枚硬币,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每次落下后朝上的一面。
正面
朝上的有多少次?反面朝上的呢?
17、妈妈买了3块蛋糕,每块6元,买蛋糕用去多少元?
买巧克力比买蛋糕多用5元,买巧克力用去多少元?
18、
19、
哪个班种的花多一些?
20、小兰家栽了2行桃树,每行6棵。
小芳家栽了2行桃树,一行6棵,一行
4棵。
哪家栽的桃树多?多多少棵?
21、
三人各要用多少元?
22、每本笔记本4元。
(1)、小红买了3本笔记本,一共要付多少元?
(2)、她付出15元,应找回多少元?
(3)、小军要买6本笔记本,他带20元够吗?
23、
(1)、王阿姨要编20个竹篮,需要多少天?
(2)、王阿姨3天可以编多少个竹篮?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24、12个桃,小猴4天吃完,平均每天吃多少个?
25、16个球,每班分4个,可以分给几个班?
26、20根胡萝卜,
(1)、每只兔分5根,可以分给多少只兔?
(2)、平均分给4只兔,每只兔分得多少根?
27、30棵树苗,每行栽5棵,可以栽多少行?
28、6个小朋友做24个灯笼,平均每个小朋友做多少个?
29、学校生物小组种了24盆黄菊花和6盆白菊花,一共种了多少盆菊花?每班
分5盆,可以分给几个班?
30
31、
(1)()两人抬的次数少?(填“男生”或“女生”)(2)女同学一共抬了多少次?男同学呢?
32、42颗山楂串成糖葫芦
(1)每串穿成6颗,一共可以穿成多少串?
(2)平均穿成7串,每串穿多少颗?
33、
一共有49块,能拼几排?
34、
35、(1)7组小朋友做游戏,每组4人,一共有多少人?
(2)28个小朋友做游戏,每4个一组,可以分成几组?
(3)28个小朋友做游戏,平均分成7组,每组有几人?
36、(1)二年级有5个兴趣小组,每组9人。
参加兴趣小组的一共有多少人?
(2)二年级参加兴趣小组的有45人,每组9人。
二年级有多少个兴趣小组?
(3)二年级5个兴趣小组的有45人,每组的人数同样多。
每个兴趣有多少人?
37、(1)每个同学发6本练习本,8个同学一共要发多少本?
(2)每个同学发6本练习本,48本可以发给多少个同学?
(3)把48本练习本平均发给8个同学,每个同学发到多少本?
38、(1)21盆花,送给幼儿园3个班,平均每班分得多少盆?
(2)21盆花,送给幼儿一些后还剩7盆,送给幼儿园多少盆?
39、买1支钢笔的钱可以买7去圆珠笔。
妈妈带的钱正好可以买4支钢笔,如
果买圆珠笔,可以买多少支?
如果每支圆珠笔2元,每支钢笔多少元?
40、有35个
41、
(1)8辆小汽车要收费多少元?
(2)7辆面包车要收费多少元?
(3)自己再提一个问题并解答。
42、
43、
买9袋面包要用多少元?买8盒牛奶呢
44、
把24本书平均分给3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得多少本?平均每人分得多少本?
45、妈妈带了6张5元的人民币去买锅,只能买哪一种?
46、
小红买一种食品,正好用去18元。
她买的可能是什么?买了多少?47、24人到公园划船,每只大船坐4人,每只小船坐3人。
选哪种船需要的
只数少?
48、17个男同学和15个女同学到校外参加义务劳动,每8人一组。
参加义务
劳动的一共有多少人?一共分成了几组?
49、
(1)搬一套课桌椅要多少人?
(2)一次搬8套课桌椅要多少人?
(3)27人同时搬,一次可以搬多少套
50、中巴车有22座。
面包车比中巴车少6座。
大客车比中巴车多23座。
面包
车有多少座?大客车呢?
51、(1)一根拔河绳长25米,一根防救生绳比拔河绳长5米。
这根消防救生绳
长多少米。
(2)一根绳子长60米,第一次用去32米,第二用去29米,这根绳子短了多少米?
(3)一根绳子长60米,第一次用去32米,第二用去29米,还剩多少米?
52、学校体操队有男生29人,女生35人,一共有多少人?后来8人转到少年
体校训练,现在体操队有多少人?
53、
写出图中表示的条件和问题,并列式计算。
条件:,
问题:?
列式:。
54、路的两边一共插了16面彩旗,摆了14盆花。
平均每边插
多少面彩旗,摆多少盆花?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