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精品资料]人教A版专题一货币、价格与消费教案.doc
[高考精品资料]高考政治高三政治复习人教版必修一货币、价格与消费(命题猜想).doc
![[高考精品资料]高考政治高三政治复习人教版必修一货币、价格与消费(命题猜想).doc](https://img.taocdn.com/s3/m/630b07c225c52cc58ad6be27.png)
【考向解读】1.从考点角度看,汇率变动及其影响、价格变动及其影响等属于高频考点;而货币职能、纸币及其发行量、信用卡、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等是近年高考的冷考点。
2.从题型角度看,高考对本专题的考查以选择题为主,且常出现计算题、图示题;影响消费的因素等知识偶尔会作为主观题的要点之一进入答案。
3.从命题背景材料看,人民币币值变动、人民币国际化、物价问题、扩大内需、绿色消费等热点问题值得继续关注。
【知识网络】【命题热点突破一】货币1.货币发行(1)货币政策对国内国际市场的影响发行过多发行过少国内市场社会总需求增加,导致通货膨胀社会总需求减少,导致通货紧缩国际市场人民币贬值人民币升值(2)货币政策的选择扩张性货币政策(积极的货币政策) 紧缩性货币政策(从紧的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中性货币政策)实施条件经济增长滞缓、一部分经济资源未被利用、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经济过热、经济的正常运行受供给能力制约、物价上涨经济平稳运行,没有明显的通胀或紧缩迹象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3)相关措施解读①利率调整:国家可以通过调整存贷款利率来控制存贷款规模,从而调节社会总需求,实现经济总量平衡。
②准备金率调整:国家可以通过上调或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来控制贷款规模,从而调节社会总需求。
③财政政策:国家应当根据具体情形,合理确定财政收支关系,促进社会总供求平衡。
④宏观调控:以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经济手段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2.汇率变动(1)影响汇率的因素:外汇的供给与需求,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率的差异,经济增长率,利率水平,国家货币当局的干预与管制、市场预期,外汇投机活动等。
(2)人民币升值的影响(3)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对策增加货币发行量,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减少货币发行量,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保持纸币发行量、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的稳定企业生产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可以促进出口企业的稳定发展,从而维护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方式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可以优化出口、投资、消费结构,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对外贸易方式的转变消费水平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可以减少国外市场波动对国内市场的影响,稳定物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国家利益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可以保持我国高额外汇储备不贬值,有利于维护我国经济利益经济全球化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有利于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通过国际贸易实现利益共享,资源互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稳定世界经济秩序(4)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措施①优化进出口结构,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促进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平衡。
高三政治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一货币价格和消费(新人教必修)

运用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说明上图中所列生产要素和市 场需求为什么对产业发展十分重要。
解析 本题要求回答图中所列的生产要素和市场需求对产业 发展的作用。很明显应该分成两部分:一是所列生产要素对 产业发展的作用。自然资源的作用在于它是产业发展的物质 基础,劳动力要素的作用在于劳动者在生产中的重要地位, 技术要素的作用在于技术能够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竞争力, 从而推进产业优化升级。二是市场需求(消费需求)对产业发展 的重要性,我们应该联系到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要注意表 述全面。
的商品价值总量为
()
A.1 452 万元
B.1 320 万元
C.1 210 万元
D.1 100 万元
解析 要计算该企业 2011 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必须计算 出两个量:一是该企业 2011 年的产量,用公式计算为 10×(1 +10%)=11(万件);二是 2011 年该商品的价值量,用公式计 算为 132÷(1+20%)=110(元)。据此计算商品价值总量为 11×110=1 210(万元)。
答案 (1)自然资源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 主体,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能促进生产能力的提高,促进产业 发展;技术进步是企业提高生产效率、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 手段,是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2)消费需求是市场需求 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促进生产发展。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 级起着导向作用,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 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 生产积极性。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教案【专题1】货币、价格与消费

2019级二轮复习政治教案(附课件)(长沙市一中方俊)复习目标:1.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突出高考高频考点。
2.进一步沟通知识联系,构建合理的高考知识络。
3.进一步提升能力,强调知识的调动和运用。
4.进一步拓宽答题思路,培养炼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5.进一步关注重大热点,提升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总体思路:重视基础知识突出能力提升强化知识关联规范答题思路具体安排:二轮复习共分12个专题,每专题安排2~3课时,共约40课时。
专题一货币、价格与消费专题二生产、劳动与经营专题三收入与分配专题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专题五我国公民与政府专题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专题七当代国际社会专题八文化的作用与发展专题九中华文化与文化强国专题十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专题十一唯物辩证法专题十二历史唯物主义其中第一课时为学生自主学习,以巩固知识为主;第二、三课时为教师解读,以知识体系构建和能力提升为主。
经济生活部分专题一货币、价格与消费第1课时学生自主学习一、落实主干知识1.货币的本质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能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并能与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
2.货币的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2)流通(购买)手段。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其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量与价格水平的乖积)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速度(次数)成反比。
此外,货币还具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3.纸币本位制下的纸币(1)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
(2)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在纸币本位制下,纸币具有金属货币所具有的一切职能。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为限度。
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可能发生通货膨胀;如果纸币发行量少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可能导致通货紧缩。
高三政治专题一《货币、价格、消费》教案

专题一《货币、价格、消费》课时:6课时授课类型:复习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分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解释几种常见的信用工具的用途;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
1.货币的本质: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金属货币与纸币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货币与财富;结算与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3.价格的决定与变动:价值与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供给与需求;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4.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能力目标:近几年高考题来看,本课内容从题型上看,以选择题为主;从知识上看,命题点主要有:(1)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2)货币的基本职能、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3)汇率变化及其影响;从能力上看,注重考察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并能灵活运用本专题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另外运用商品的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重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必要性也会是考查热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主要以“商品交换的发展”为主线,立足国内市场,分析了货币交换的三种媒介:货币、纸币和信用工具。
立足国际商品交换,主要分析了外汇与汇率。
用货币表现的商品的价值,我们称之为价格。
复习时我们必须立足居民生活消费这一核心,认识货币与价格的关系、纸币发行量与价格、价格与消费的关系,汇率变动与对外贸易的关系。
该讲的主线是商品交换,所以复习中我们必须把握以下时事热点:①结合物价上涨认识通货膨胀的表现和应对措施。
②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商品买卖认识货币的职能。
③结合信用卡和贷款消费,认识信用卡的优缺点。
④结合我国人民币升值到贬值,认识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
要求考生复习备考时能识记并理解本课基础知识,并结合国家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热点问题,学会分析运用。
主线是价格与供求的关系,所以复习中我们必须把握以下时事热点:(1)结合CPI持续上涨以及国家调控措施,从影响价格的因素认识价格变动的原因、国家宏观政策的经济依据。
新2024秋季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货币的部分学案指导》

教学设计:新2024秋季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1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货币的部分学案指导》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理解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基本职能,认同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社会历史地位。
2.科学精神:能够运用货币理论知识分析经济现象,理解货币的本质和产生过程,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法治意识:了解与货币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反假币法、外汇管理条例等,树立合法使用和管理货币的意识。
4.公共参与:关注货币政策的实施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理解个人理财和公共财政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纸币的产生与发展,以及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货币的本质及其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
•如何帮助学生区分纸币与货币的不同,理解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成因及影响。
四、教学资源•教材及配套教辅资料•货币发展历程的历史资料与图片•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案例分析材料•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视频资料等)五、教学方法•讲授法:系统介绍货币的基本理论知识。
•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探究货币的本质、职能及现象。
•情境教学法:模拟货币交易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货币的使用和价值。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等方式,自主学习货币的相关知识。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生活实例引入:展示日常生活中的货币使用场景(如购物、支付等),引导学生思考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从而引出新课主题——货币的部分学案指导。
2. 新课教学(一)货币的本质和职能•理论讲解:阐述货币的产生过程,介绍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性质,以及货币的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等基本职能。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如古代贝壳作为货币、现代电子支付等),帮助学生理解货币的不同形式和职能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货币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如促进商品流通、优化资源配置等,并分享各自的观点和见解。
2018届高考政治专题复习教案:专题一 货币、价格与消费

专题一货币、价格与消费命题趋势以汇率变化为背景,要求学生分析汇率变化以及人民币“入篮”带来的影响,以我国价格机制改革为背景,要求学生分析影响价格的因素和价格变动的影响(各种计算题和坐标曲线题),是2017年本专题高考命题的主要趋势。
一、思维导图导图答案:①货币②价值尺度③物价④对消费的影响二、核心考点突破[圈定高频多维贯通]货币的职能如何考典例1.(2016·高考北京卷文综政治·30)2016年中国在部分地区试点“一元券硬币化工程”,用一元硬币替代一元纸币;2015年丹麦公布了关于“无现金社会”的议案,计划用电子货币代替纸币;长期的恶性通货膨胀导致委内瑞拉货币面值极高,2008年该国政府发行新的货币,新币与旧币的兑换比例是1:1000。
上述三个国家的方案和措施都①体现了国家拥有发行货币的权利②改变了货币衡量的商品价格③可以稳定物价,控制通货膨胀④能方便交易行为,降低货币使用成本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B【解析】材料表明国家拥有发行货币的权利。
①正确。
“用一元硬币替代一元纸币”并没有改变货币衡量的商品价格,②不选;用等值硬币替代纸币,用电子货币替代纸币的做法与稳定物价没有必然的关系,③不选;上述三个国家的做法都能方便交易行为,降低货币使用成本,④正确。
故本题答案选择B。
2.国际贸易中的汇率变化变动是同向的。
人民币升值,人民币汇率升高,外币币值贬值,外汇汇率降低。
(3)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1)对内:①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可以实现出口企业的稳定发展,从而维护我国经济的稳定。
②协调出口、投资、消费结构,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③减小国外市场波动对国内市场的影响,稳定物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④保持我国高额外汇储备不贬值,有利于维护我国经济利益。
(2)对外:①维护国际金融秩序的稳定,彰显负责任大国形象,推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
②减少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
高考政治 专题一 货币、价格、消费课件 新人教版

价格
互为替 代品 互补商 品 上升 下降 上升 下降
需求 相关 本商品 品 减少 增加 增加 减少 减少 减少 增加 增加
如何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
(1)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大力发展生产,改革和完
善收入分配制度,确保城乡居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
(2)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居民的后顾之忧,扩大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比较
(3)治理的主要方法 治理通货膨胀 根本方法:发展生产,抑制过热行业的扩张,保证物质 供给 宏观政策: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 具体措施: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进行宏 观调控。如调高银行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控制 货币的发行、适度抑制消费,调整外贸、税收政策等。 治理通货紧缩 根本方法: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内需,平衡生产与供求 宏观政策:实行适度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 具体措施:运用经济的手段、法律的手段、行政的手段 进行宏观调控。如调低银行存贷款利率 和存款准备金 率、适当扩大信贷规模、增加对生产的投资、鼓励消费、 扩大内需等。
2011年高考大纲
(1)含义及实质不同 从含义上看: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 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 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其实质是社 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而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总水平在较长 时间内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其实质是 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2)结果不同 通货膨胀使物价高涨,人民手中的
消费预期。
(3)完善分配制度,实现社会公平,缩小城乡、区域差距。
(4)积极培育消费热点,推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
联系: (1)二者都是由社会总 需求和社会总供给不平衡造成 的, (2)都会影响正常的经济 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因此必 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抑制。
外
专题一 货币、价格与消费

专题一货币、价格与消费一、学习目标及重难点1、商品的判断、货币的职能;(重点)2、价格变动的影响、汇率的计算;(难点)二、教学过程1、知识回顾、串讲与背诵——小红册自主学习20分钟,看完1-8页;2、巩固练习、订正与答疑环节40分钟。
核心考点一货币命题点一商品的基本属性1.(2019·全国卷Ⅰ)近年来,提高供给质量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全面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是提升供给体系的中心任务。
为此,国家开展质量提升行动。
从劳动价值论看,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是因为()①商品的质量是衡量价值的天然尺度②商品的质量决定了商品的交换价值③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④商品的质量与商品的使用价值密切相关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商品的基本属性的相关知识。
产品的服务和质量是产品使用价值的体现,开展质量行动就是因为商品的质量与商品的使用价值密切相关,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③④正确切题。
衡量价值的天然尺度是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是商品的质量,①说法错误;商品的交换价值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不是由商品的质量决定,②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2.(2018·全国卷Ⅲ)随着智能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MP3(音乐播放器)、电子词典、掌上游戏机等电子产品正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
这说明()①市场竞争导致商品优胜劣汰②商品使用价值会影响人的消费选择③功能不同的商品会相互替代④商品使用价值因替代品出现而减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商品的基本属性和互为替代品的知识。
“MP3(音乐播放器)、电子词典、掌上游戏机等电子产品正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是市场竞争的结果,①符合题意。
智能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能够满足人们越来越多的需要,促使更多的人选择购买智能手机,②符合题意。
两种商品的功能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人们的同一需要,这两种商品才能相互替代,③表述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步:基础强化
1
.
(2017 ·
全
国
卷
Ⅱ·13)2016年 4月至 2017年 4月,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中间价 (人民币元 /100美元 )由 645.79振
荡走高至 689.06,这对我国对外经济造成重要影响,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推导正确的
是 阿凡题 1085701 ( )
A .美元升值→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下降→不利于中国商品出口美国 B.美元贬值→美国商品在中国市场的价格上升→有利于中国进口美国商品
解析: 本题考查互补关系的两种商品,当一种商品价格变化对另外一种商品需求的影 响。本题中甲的价格下降,对甲商品的需求增加,甲乙是互补品,那么乙的需求也会增加, 故 C 符合题意;题意中虽然甲的商品价格变化,但是其他条件不变的意思是乙商品的价格
不变,所以排除 A 和 B。需求量增多应该是向右平移,答案为 C。
C.人民币升值→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成本下降→有利于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 D .人民币贬值→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成本上升→不利于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 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得出,此时为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的情况,若不考虑其它因素,
美元升值,则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上升,有利于中国商品出口美国,故
A 的说法是
,IMF 将人民币纳入 SDR货币篮子,占比为 10.92%。人民币纳入 SDR货币篮子表明 (
)
①中国的经济地位上升 ②人民币国际化取得新进展
③中国外汇储备安全性提高
④人民币汇率稳定性增强
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 .③④
解析: 人民币加入 SDR 货币篮子,是人民币国际化的表现,故 ② 符合题意;人民币加 入货币篮子意味着更多国家接受人民币, 中国的经济地位上升, ① 符合题意; 人民币国际化 也会为国家外汇带来一定的风险, 并不意味着加入货币篮子就可以提高安全性, 加入货币篮 子与外汇储备的安全性没有直接的关系, ③④ 与题意不符。
答案: C
3. (2016 ·
全
国
乙
卷 ·15)2015 年,某国宏观经济形势如下:产能利用率不足;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
4.0% ;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PI) 增幅从 2.5% 下跌至 1%,低于国际公认的合理值 3%。据此,预防通
货紧缩成为关注的焦点。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可能引发通货紧缩的传导路径是
从命题内容上看,考查的重点有: 货币的职能、汇率变化及其影响、 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的影响 、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的作用。 从考查形式上看,以选择题为主, 计算类和曲线类选择题考查趋于减 少,主观题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价 格、消费”部分。 在备考中应注意: (1)结合人民币汇 率的变化考查其利弊。 (2) 以图表等 形式考查对价格波动的认识。 (3)结 合具体事例考查人们生活水平的变 化,结合具体的消费行为考查人们 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
相传抄,一下子使纸帛的价格贵了好几倍,这就是成语“洛阳纸贵”的由来。若用
别表示供给和需求曲线,下列图示正确反映“洛阳纸贵”的是
()
S、D 分
解析: “洛阳纸贵 ” 是因为人们争相购买,需求增加,改变了供求关系,从而使其价格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 .③④
解析: 通过材料对互补品的描述可以看出,汉堡与饮料、
打印机与墨盒是互补品, ①③
符合题意;汽油与天然气、玉米与小麦是替代品, 答案: B
②④ 不符合题意。
6. (2016 ·
全
国
甲
卷 ·12)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的《三都赋》创作完成后,都城洛阳的人们都认为写得好,争
()
①产能过剩→工业品供过于求→工业品价格走低→企业利润下滑
②消费低迷→消费品供过于求→消费品价格走低
③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
④企业投资萎缩→失业率上升→居民收入下降
A .①→④→②→③
B.④→①→③→②
C.①→③→④→②
D .④→②→①→③
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产能利用率不足意味着产能过剩,
对应 ① ;产能过剩导致企业利
润下滑,会使企业投资减少、失业率增加、居民收入下降,对应
④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
提,收入减少使消费低迷、消费品价格走低, 对应 ② ;消费低迷使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
求,引发通货紧缩,对应 ③ 。答案为 A 。 答案: A
4. (2016 ·
全
国
甲
卷 ·13)特别提款权 (SDR) 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创设的一种国际储备资产。 2015年 12月
答案: A
5. (2016 ·
全
国
乙
卷 ·12)互补品战略是企业利用两种商品之间的互补关系,优化产品组合,达到一定目标的
经营战略。下列做法属于该战略的是 (
)
①某快餐店与饮料商合作,提供汉堡包与饮料搭配的套餐
②为降低碳排放,某运输公司将动力燃料由汽油改为天然气
③为促销增利,某企业降低其喷墨打印机价格,提高墨盒价格 ④玉米价格上涨,某饲料厂在生产中减少玉米用量,增加小麦用量
专题一 货币、价格与消费
考点 货币的本质 货币的种类和形式
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价格变动对经 济生活的影响 消费及其类型
生产与消费
考题分布
考情分析
2017 ·全国卷Ⅲ ·12T 2016 ·全国乙卷 ·15T 2012 ·新课标全国卷 ·12T 2017 ·全国卷Ⅱ ·13T 2016 ·全国甲卷 ·13T 2015 ·全国卷Ⅰ ·15T 2017 ·全国卷Ⅲ ·13T 2016 ·全国甲卷 ·12T 2015 ·全国卷Ⅱ ·15T 2014 ·全国卷Ⅱ ·12T 2013 ·全国卷Ⅰ ·12T 2017 ·全国卷Ⅰ ·12T 2016 ·全国乙卷 ·12T 2016 ·全国乙卷 ·14T 2015 ·全国卷Ⅰ ·12T 2013 ·全国卷Ⅱ ·15T 2016 ·全国丙卷 ·13T 2014 ·全国卷Ⅰ ·13T 2016 ·全国丙卷 ·38(2)T 2014 ·全国卷Ⅱ ·38(1)T
错误的; B、 C 的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由人民币贬值,则可以推出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成
本上升,则不利于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所以,本题
D 项是正确的。
答案: D
互补商品,甲商品具有需求弹性。假定甲的价格下降,其他条件不变,则
乙的需求变动图示是 阿凡题 108570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