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塘淡水鱼养殖规划

合集下载

淡水养鱼水产养殖项目实施方案

淡水养鱼水产养殖项目实施方案

淡水养鱼水产养殖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养殖业的不断发展,淡水养鱼成为一种越来越受欢迎的养殖方式。

淡水养鱼有诸多优点,如鱼类生长速度快、耐寒性强、食性广泛、投资成本低等,因此淡水养鱼水产养殖项目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本文将针对淡水养鱼水产养殖项目制定实施方案,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二、项目目标1.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淡水养鱼养殖流程,保证养殖环境的良好。

2.培育健康、无公害的淡水鱼类,提供优质的水产品。

4.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三、实施步骤1.前期准备(1)选址:选择适宜的地区进行淡水养鱼水产养殖,考虑水源、土地条件、交通便利等因素。

(2)注册与审批:依法注册公司,并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3)市场调研:了解当地市场需求,选择适合养殖的淡水鱼种。

(4)设备设施准备:购买养殖池、氧气增氧装置、过滤设备等必要设备。

2.养殖环境建设(1)建设养殖池:按照规划设计,对选定的地区进行养殖池的布置建设,保证养殖环境的良好。

(2)设施建设:搭建鱼苗放养场所、投饵台、观测浮桥等设施。

(3)配套工程建设:建设供水设施、电力设施等基础设施。

3.培育工作(1)选种:根据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选择适合的淡水鱼种。

(2)引进鱼苗:与鱼种养殖基地合作,引进健康、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鱼苗。

(3)饲养管理:制定科学的饲养方案,确保鱼类养殖环境和饲料的质量。

(4)疫病防控:加强疫病监测与防控,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环境消毒。

4.销售与市场拓展(1)售后服务:提供售后服务,保证顾客满意度。

(2)开拓销售渠道:与餐饮商户、超市等建立合作关系,拓展销售渠道。

(3)加强品牌宣传:借助互联网和传统媒体,宣传公司和产品的优势,提升品牌知名度。

四、预期效益1.经济效益:通过科学管理和市场拓展,提高养殖产量和销售额,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3.环保效益:通过科学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控,减少水体污染和养殖废弃物的排放。

鱼塘养殖计划

鱼塘养殖计划

鱼塘养殖计划
根据安排,目前鱼塘情况是(2到5号塘,8到10号塘)有7个鱼塘已经全部放满水,并且已经投入了鱼苗(2号塘已经放入9.7kg小花鲢;3号塘已经放入71.4kg的大花鲢;4号塘已经放入26.6kg小花鲢;10号塘已经放入400kg的小鲫鱼)。

为提高养殖效率,增加经济收入,拟定鱼塘养殖计划如下:
1、计划把
2、
3、4号塘设为赌钓塘,首次投放鲫鱼500 kg/塘,市场目前均价为17元/kg,预计短期内需要资金26000元。

参与此项目的每位顾客收费标准为120元——150元
因为此项目刚刚开始对外运作,为了更好的吸引客人参与,创造一个良好的口碑和稳定的客源,基地还会对每位参与的客人提供一顿免费餐。

2、计划把9号塘设为称斤塘:
a:投放鲫鱼200kg,市场均价为17元/kg,每条鲫鱼3两
左右,预计需要资金3400元,客人钓起的鲫鱼按30元
/kg收费;
b:投放鲤鱼100kg,市场均价为15元/kg,每条鲤鱼是1kg
以上,预计需要资金1500元. 客人钓起的鲤鱼按25元
/kg收费;
c:青鱼投放300kg,市场均价为26元/kg,每条青鱼是1kg 以上,预计需要资金7800元,客人钓起的青鱼按40元/kg 收费;
d:投放草鱼200kg,市场均价为15元/kg, 每条草鱼是1kg 以上,预计需要资金3000元,客人钓起的草鱼按25元/kg收费。

3、计划把5、8号塘设为混养塘,安排如下:
a:计划每塘投放500条草鱼,每条0.2kg左右.
b:计划每塘投放300条花鲢鱼,每条0.2kg左右.
共计两塘共投放320kg,预计需要资金6400元。

4、计划把10号塘作为鲫鱼培养塘,以便以后补充称斤塘。

淡水养殖基地实施方案

淡水养殖基地实施方案

淡水养殖基地实施方案一、前言。

淡水养殖是一种重要的水产养殖方式,对于提高水产品质和增加渔业产值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推动淡水养殖事业的发展,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淡水养殖基地实施方案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淡水养殖事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

二、基地选址。

淡水养殖基地的选址是决定养殖效益的首要因素。

首先,要选择水质清澈、水源充足的地点,保证养殖水域的水质优良。

其次,要考虑基地周边的交通便利程度和市场需求情况,方便产品的销售和运输。

最后,要充分考虑当地政策法规和环保要求,确保基地建设符合相关规定。

三、设施建设。

在淡水养殖基地的设施建设方面,首先要建立完善的水产养殖设施,包括养殖池塘、水产养殖设备等。

其次,要建立完善的管理设施,包括管理办公室、员工宿舍、食堂等,以保障养殖工作的正常进行。

最后,要建立配套设施,包括饲料加工厂、产品加工厂等,提高养殖产品的附加值。

四、养殖管理。

养殖管理是淡水养殖基地运营的关键环节。

首先,要建立科学的养殖计划,包括养殖品种选择、养殖密度控制、饲料投喂量等。

其次,要加强养殖环境监测,定期检测水质和养殖环境,保证养殖水域的良好状态。

最后,要加强疾病防控,建立健全的疫病监测和防治体系,确保养殖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五、市场推广。

市场推广是淡水养殖基地发展的重要环节。

首先,要加强产品宣传,利用各种媒体和渠道进行产品宣传推广,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其次,要开拓销售渠道,与各大超市、餐饮企业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拓展产品销售渠道。

最后,要加强品牌建设,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六、总结。

淡水养殖基地实施方案的制定是淡水养殖事业发展的关键一步。

只有科学合理地制定实施方案,才能更好地推动淡水养殖事业的发展,提高水产养殖的效益和质量。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能为淡水养殖基地的实施方案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推动淡水养殖事业的健康发展。

淡水养鱼水产养殖项目实施计划方案修改后

淡水养鱼水产养殖项目实施计划方案修改后

淡水养鱼水产养殖项目实施计划方案修改后一、项目背景:二、项目目标:1、建设现代化的淡水鱼类养殖场,提高鱼类养殖技术,提高水质,提高鱼类产量和质量。

2、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其生活水平。

3、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三、项目实施计划:1、规划阶段:(1)调查研究:了解当地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现状,包括鱼类品种、养殖技术、市场需求等方面的调查研究。

(2)选址:选择适合养殖的土地,并进行土地评估,确保土地质量符合鱼类养殖的要求。

(3)制定项目规划: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和选址的要求,制定项目规划,包括养殖设施的建设、鱼苗的选购等内容。

2、建设阶段:(1)项目准备:申请相关审批手续,如土地使用权、环评等。

(2)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鱼塘、养殖池等基础设施,并配备养殖设备和水质处理设备。

(3)鱼苗选购:根据项目规划,选购合适的鱼苗,确保养殖场建成后能够正常投放鱼苗。

(4)人员培训:招聘专业人员进行养殖技术培训,提高员工的养殖技术水平。

(5)试养和调试:在建设结束后,对养殖场进行试养和调试,确保设备和养殖水质的正常运行。

3、运营阶段:(1)正式投产:养殖场试养和调试通过后,正式投产,开始进行正常的养殖工作。

(2)日常养殖管理: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保持水质的稳定,及时处理疾病和害虫等问题,确保鱼类的生长和繁殖。

(3)市场推广:积极开展市场推广工作,宣传自己的产品优势,拓宽销售渠道,增加销量和市场份额。

(4)技术改进:不断研究和引进新的养殖技术,提高鱼类产量和质量,增加经济效益。

1、项目预算:(1)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包括鱼塘、养殖池、设备和水质处理设备等的建设费用。

(2)鱼苗费用:购买鱼苗的费用。

(3)人员培训费用:培训专业人员的费用。

(4)日常运营费用:设备维护、水质管理和市场推广等的费用。

(1)自筹资金:由项目方自行筹集一定的资金用于项目建设。

(2)银行贷款:向银行申请贷款,用于项目建设和日常运营。

五、项目效益评估:1、促进农民收入增加,改善其生活水平。

鱼塘策划方案

鱼塘策划方案

鱼塘策划方案1. 引言鱼塘是一种特殊的人工养殖水体,用于养殖各类淡水鱼类。

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传统的鱼塘养殖方式逐渐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为了提高养殖效益、降低环境污染、提供绿色食品,我们制定了这份鱼塘策划方案。

2. 目标本鱼塘策划方案的目标是通过科学管理、合理规划和技术改造,提高鱼塘的养殖效益、降低投入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并保障鱼类的安全和质量,最终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养殖基地。

3. 方案内容3.1 鱼塘选址鱼塘的选址是成功养殖的关键因素之一。

我们将选择水质优良、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地点作为鱼塘的选址。

同时,考虑到运输便利和市场需求,鱼塘应尽可能靠近消费市场。

3.2 养殖品种选择根据市场需求和本地水质环境,我们将选择适应性强、市场潜力大的淡水鱼类进行养殖。

同时,可以考虑引进一些优质品种,以提高养殖效益和产品竞争力。

3.3 养殖技术改造为了提高养殖效益和鱼类的生长速度,我们将采取一系列养殖技术改造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 改善水质处理技术:通过合理使用过滤设备、增氧设施等,提高水质的清洁度和含氧量,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 合理饲养管理:制定科学的饲养方案,保证鱼类的营养需求,防止过度饲养导致的疾病和死亡; - 病害防治:建立健全的疫病防控体系,定期进行病害监测和防治,以防止疾病对鱼类养殖的影响;- 智能化养殖管理:引入先进的传感器技术、数据分析和远程监控系统,实现对鱼塘的实时监测和远程管理,有利于提高养殖效率和降低人力成本。

3.4 管理与运营良好的管理和运营是鱼塘养殖成功的重要保障。

我们将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运营方案,包括但不限于: - 人员培训:对鱼塘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 - 销售渠道拓展:与各类销售渠道建立合作关系,寻找更多的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的销售量和价格竞争力; - 市场调研:定期开展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调整养殖品种和规模。

4. 预期效果通过实施上述方案,我们预期可以达到以下效果: - 提高鱼类养殖效益,增加经济收入; - 降低投入成本,提高养殖效率; - 减少养殖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 提供安全、优质的鱼类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鱼塘养鱼实施方案

鱼塘养鱼实施方案

鱼塘养鱼实施方案鱼塘养鱼是一种常见的养殖方式,它可以为人们提供新鲜的鱼类食品,同时也可以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养殖业。

然而,要想成功地养鱼,需要有一个科学的实施方案。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套鱼塘养鱼的实施方案,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首先,选择合适的鱼塘是至关重要的。

鱼塘的选址应该远离工厂排放废水口和化肥农药的污染源,水质应该清澈透明,没有明显的异味。

鱼塘的水源应该充足,最好是可以保持四季水位稳定的自然水源。

鱼塘的大小要根据养殖的鱼种和养殖规模来确定,一般来说,每亩鱼塘可以养殖300-500斤的鱼。

其次,选择合适的鱼种也是至关重要的。

不同的鱼种对水质、水温、饵料等方面的要求都有所不同,所以在选择鱼种的时候需要根据当地的水质和气候条件来进行选择。

常见的鱼种有鲤鱼、鲫鱼、鲢鱼等,它们都是比较适合进行养殖的鱼种。

接下来,是饲料的选择和投喂。

饲料的选择应该根据养殖的鱼种来确定,一般来说,可以选择饲料含量高、营养全面的饲料,同时也可以适当添加一些维生素和矿物质。

投喂的时间要有规律,一般每天投喂2-3次,每次投喂的量要适量,不能过多或者过少。

此外,鱼塘的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

包括定期清理鱼塘的杂草和杂物,定期检查鱼塘的水质和鱼的生长情况,及时处理水质异常和疾病防控等。

同时,也要注意鱼塘的保护,避免外界污染和捕捞。

最后,是鱼的收获和销售。

在鱼的生长周期结束后,需要进行合理的收获和销售。

在收获的时候,要选择合适的天气和时间,尽量减少鱼的损伤。

在销售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合作社或者鱼市场进行销售,也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销售,提高销售的渠道和效益。

总的来说,鱼塘养鱼是一项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养殖业,只有科学的实施方案和细心的管理,才能够取得成功。

希望以上的实施方案能够对您有所帮助,祝您的鱼塘养鱼事业蒸蒸日上!。

池塘养鱼实施方案

池塘养鱼实施方案

池塘养鱼实施方案池塘养鱼是一种常见的养殖方式,不仅有助于提供鱼类的食物资源,还能创造经济效益。

在实施池塘养鱼方案之前,必须对养殖环境、鱼类品种、饲料和管理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规划和准备。

以下是一份1200字的池塘养鱼实施方案,供您参考。

一、养殖环境准备1. 池塘选择:选择适宜养殖的池塘,池塘面积应根据鱼类品种和养殖规模进行合理的规划。

池塘底部应坚实、无积水渍,便于池塘清淤和鱼类生长。

同时还需要保证养鱼水源的供应和排水系统的畅通。

2. 池塘整修:对池塘进行整修,清除杂草、杂物和底泥。

修剪周围的植物,保持周围环境的整洁。

如果需要,可在池塘四周搭建防护栏或篱笆,以防止外来物种入侵。

3. 池塘补水:根据养鱼规模和水源情况,确保池塘有足够的水源供应。

在池塘补水前,应先处理水质,消除水中的有害物质和细菌。

4. 池塘排水:为了保持池塘水质,定期进行池塘排水。

排水后,可以进行水质检测,重新调整水质,确保养鱼环境的稳定和健康。

二、鱼类品种选择1. 了解市场需求:在选择鱼类品种时,需要了解当地市场需求和消费习惯。

根据市场的需求选择合适的鱼类品种,以提高销售和收益。

2. 鱼类适应性评估:选择适应当地水质和养殖条件的鱼类品种。

考虑到当地气候、水温、水质及饲料供应等因素,选择适应性强、生长快、抗病力强的鱼类品种。

3. 多样化种类:根据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可以结合养殖规模,多样化选择鱼类品种,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三、饲料和管理1. 饲料供应:选择适合鱼类品种的饲料,注意饲料的质量和营养成分,以满足鱼类的生长需求。

同时要进行饲料供给的科学管理,注意饲喂时间和饲喂量的控制。

2. 定期检查和治疗:定期检查池塘中鱼类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疾病和问题。

如果有需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保证鱼类的生长和养殖效益。

3. 水质管理:定期检测和调整池塘的水质,注意水温、氧气含量、pH值等参数。

通过水质管理来提高鱼类的养殖效益和健康水平。

淡水鱼养殖方案

淡水鱼养殖方案

淡水鱼养殖方案引言淡水鱼养殖是一种常见且盈利可观的养殖方式,通过合理的养殖方案和管理策略,可以实现鱼类的高产和良好的养殖效益。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本的淡水鱼养殖方案,包括鱼类品种选育、饲料选择、养殖环境建设、养殖管理和市场开拓等方面,帮助养殖者合理规划和管理养殖场。

第一部分:鱼类品种选育在淡水鱼养殖中,选择适宜的鱼类品种对于养殖效益至关重要。

养殖者应该根据本地的水质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应性强、耐环境变化能力强、病害抵抗力强的鱼类品种进行养殖。

常用的淡水鱼类品种有鲫鱼、鳜鱼、鲤鱼等,这些品种生长速度快,肉质鲜美,适合养殖。

第二部分:饲料选择合理选择适用的饲料是淡水鱼养殖成功的关键之一。

根据鱼类的喜好和生长需求,养殖者可以选择合适的饲料种类。

常见的饲料包括鱼粉、鱼饲料颗粒、鱼饲料颗粒配方等。

在选择饲料时,要尽量选用优质饲料,保证鱼类的全面营养摄入,提高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

第三部分:养殖环境建设养殖环境的良好建设对于淡水鱼的正常生长和繁殖非常重要。

一个好的养殖环境应该包括水质、水温、水深、氧气供应等方面的合理调控。

首先,要保持养殖水体的清洁,定期清理水底残渣和水生植物,保持水体的氧气含量。

其次,根据不同鱼类的特点,适时调节水温和水深,提供合适的生长环境。

第四部分:养殖管理养殖管理是淡水鱼养殖的关键环节,良好的养殖管理能提高养殖效益和减少损失。

养殖者应当定期巡视养殖池塘,观察鱼类生长情况和病害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还应合理控制鱼类的饲料投喂量和频次,避免过度投喂。

此外,合理进行淘汰和补充,保证鱼群的稳定和良好的生长环境。

第五部分:市场开拓淡水鱼养殖的成功还需要养殖者具备一定的市场开拓能力。

养殖者可以通过与餐馆、超市、批发市场等进行合作,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

此外,养殖者还可以积极参与农业展览会和农产品推介会等活动,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结论淡水鱼养殖是一项潜力巨大的养殖业务,通过合理的养殖方案和管理策略,可以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淡水鱼混养:对于鱼塘而言,混养价值最高.淡水鱼混养是在水库、池塘投放鱼种的过程中,逐年增加异种、异龄鱼的混养比例的-种饲养方式。

从目前鲜鱼市场看,淡水鱼混养能够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淡水鱼混养的好处有。

( 1 )充分利用水体水库和池塘的水体是-个立体空间,特别是池塘,大多数面积小,深度浅,-般只有水层区和水底区之分。

在投放鱼种时,根据养殖鱼类各自的生活习性,合理搭配各种鱼种、鱼龄的放养比例使养殖水体中呈现"池塘如楼房,层层鱼游荡"的生动活泼的景象,使水体得到充分使用。

( 2 )广泛利用饵料淡水鱼的饵料包括天然饵料和人工饲料。

水体中的天然饵料为浮游生物、底栖动物以及底生藻类和有机屑三大类;人工投喂饲料为动物性饲料和植物性饲料。

要达到充分而又合理地利用水中天然饵料和提高人工投料利用率的目的,就必须在同-水体同时养殖各种食性的鱼类,以确保各类饵料资源都能分别为各种生活习性鱼类所利用,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成本,增加产量。

( 3 )利用鱼类共生淡水鱼混养可以以草鱼为主,兼养鲤鱼、白鲢、花鲢、鲫鱼、罗非鱼、鳝鱼、甲龟等十几种鱼类,这些鱼类混养在同-水体中除投喂-定的饲料外,还可以通过"自体施肥"来获得食料。

因以养草鱼为主,投喂的日粮主要是牧草。

草鱼吃剩下的碎渣沉淀到水底,成为鲤鱼、罗非鱼等杂食性鱼类的饵料,而草鱼、鲫鱼、罗非鱼不断地排出粪便,增加了水质的肥性,促进了浮游生物的繁殖,为鲢鱼,鳙鱼提供了饵料。

鲢鱼、鳙鱼摄食浮游生物,有效地防止了因浮游生物过多而导致水体过肥,为草鱼的生长提供了保障。

黄鳝、甲鱼等在养殖过程中能够翻松底泥,加速有机质分解,为鱼类提供饵料。

( 4 )节省育种费用混养成鱼的水塘,实行异种、异龄鱼不同规格套养,既不影响成鱼的生长,又可扩大鱼种来源,在某种程度上解决鱼种供应问题,节省购种费用。

而且,这种养殖不需要增加鱼种池和管理人员,省地、省工、省成本。

( 5 )效益好淡水鱼混养,不仅年均鱼产量有较大幅度地提高,而且上市的鲜鱼品种也明显增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淡水鱼快速高效池塘养殖技术:
一、放养前的准备:按常规池塘消毒方法进行清塘消毒,即放养前20天左右将池水排干,铲除池底过多的淤泥,使淤泥保持在30厘米以下,连续曝晒数天,晒至龟裂状,清除塘底杂物。

然后亩用生石灰75—100千克带水清塘进行消毒,以杀死病原体和敌害生物。

也可用30克/米3漂白粉(有效氯32%)消毒。

放养前7—10天用60日筛绢网过滤进水,防止野杂鱼等进入池塘,同时保持池水水深50—80厘米,在鱼塘向阳一侧堆放发酵腐熟猪粪、牛粪或鸡粪等有机肥(每亩用量300—500千克)以培养浮游生物,保证鱼种下塘后有丰富、适口的天然生物饵料。

二、鱼种放养:北方地区常规养殖放养模式主要有:①以鲤鱼为主养品种的,亩放优质夏花鱼苗3000—4000尾,可搭配放养花鲢夏花200—400尾、白鲢夏
花600—800尾、草鱼夏花700—900尾、鲫鱼夏花400—600尾,有条件的还可套养乌鳢、鳜鱼或南方大口鲶20—50尾等:②以草鱼为主养品种的,亩放优质夏花鱼苗3000—4000尾,可搭配放养花鲢夏花200—400尾、白鲢夏花600—800尾、鲫鱼夏花400~600尾,有条件的还可套养乌鳢、鳜鱼或南方大口鲶20—50尾等,如需套养鲤鱼,其规格应小于草鱼;③以鲫鱼为主养品种的,亩放优质夏花鱼苗4000—5000尾,可搭配放养花鲢夏花200—400尾、白鲢夏花600~800尾、武昌鱼夏花150~200尾、南方大口鲶20—30 尾,不宜选择抢食性较强的鱼类,如鲤鱼、草鱼等。

三、饵料投喂:鱼种下塘后除了以水中丰富的浮游生物为食外,还要投喂少量饵料或泼洒豆浆等补充。

放养初期,用鳗鱼料或黄豆粉投喂,12—20天后,可正常投饵,采用鱼种颗粒饲料(粗蛋白约25%一30%)投喂,后期改用成鱼颗粒饲料(粗蛋白约20%一25%)。

饵料投喂坚持“四定”原则,定时(—般上午8—9时、下午3—4时,夏秋高温时可适当延后)、定点(固定投放于饵料台,—般每池设置2—4个食台)、定质(保证优质饲料,无腐败霉变等)和定量(日投饵量约为鱼体重的20%一50%)。

四、日常管理:鱼种下塘后,水质要求“肥、活、嫩、爽”,水质的调控与管理是关键。

若水体的透明度大于30匣米以上,说明水体太瘦,要进行适当的施肥,可选用经发酵的畜粪;若水体透明度小于20厘米,表明水质过肥,要注意添注新水或适量换水。

水质的改良与调控—般采用生石灰、EM菌或底质改良剂等,每隔15—20天,亩用生石灰10—15千克对水全池泼洒,以调节养殖水体的pH,改良水体的缓冲性能,为鱼种的快速育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鱼种下塘1周后,可用聚维酮碘或90%晶体敌百虫对水体进行消毒,间隔一天再用一次,连续使用3次,可达到较好的鱼病预防效果。

此外,提高鱼体本身的抗病能力也是有效进行鱼病预防的措施之一。

如口服水产专用维生素C和复合维生素等,也可定期在饲料中添加1%食盐或0.1%鲜大蒜汁投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