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乳剂

合集下载

常用的破乳剂类型以及原理

常用的破乳剂类型以及原理

常用的破乳剂类型以及原理
一、常用破乳剂的类型
常用的破乳剂有:
1.阴离子破乳剂:有羧酸盐类、磺酸盐类和聚氧乙烯脂肪硫酸酯盐等,具有用量大、效果差、易受电解质影响而减效等缺点;
2.阳离子破乳剂:冗余水后生成的亲水基团为带正电荷的粒子团,亲水基主要为碱性氮原子,对一般原油有明显效果,但不适合稠油及老化油;
3.非离子破乳剂:溶于水后不离解离子,因而不带电荷。

非离子型主要有以胺类为起始剂的嵌段聚醚,以醇类为起始剂的嵌段聚醚,烷基酚醛树脂嵌段聚醚,酚胺醛树脂嵌段聚醚,含硅破乳剂,超高相对分子质量破乳剂,聚磷酸酯,嵌段聚醚的改性产物以及以咪唑啉原油破乳剂为代表的两性离子型破乳剂。

目前主要有:SP型、AP型、AE型、AR型等。

4.两型破乳剂为溶于水后可生成正、负两种离子。

它在酸性溶液中呈阳离子型,在碱性溶液中呈阴离子型。

二、破乳剂的原理
破乳剂的破乳机理有以下几种:
1.相转移——反相变型机理:通过相转化与乳化剂生成络合物使乳化剂失去乳
化性,属于表面活性剂;
2.絮凝——聚结破乳机理:在加热或搅拌的条件下,通过多次碰撞乳化液的界
面膜,或吸附于界面膜上,或排替部分表面活性物质,从而破坏界面膜,使其稳定性降低,发生絮凝、聚结而破乳;
3.增溶机理:通过形成胶柬,这种高分子线团或胶束可增溶乳化剂分子从而破
乳;
4.中和界面膜电荷破乳机理:O/W型乳状液的液滴表面带有负电荷,对O/W型
乳化液通过中和界面电荷、吸附桥联、絮凝聚结等作用破乳。

破乳剂的功能

破乳剂的功能

破乳剂的功能破乳剂是一种常见的化学添加剂,主要用于处理乳态液体中的乳化物,使其发生破乳现象,从而分离出油水两相。

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食品工业、制药工业、石油化工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破乳剂的功能。

1. 破乳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功能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乳化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乳化是指将两种不相溶的液体通过乳化剂的作用,形成均匀的分散体系。

但有时候,我们需要将乳态液体分离成油水两相,这时就需要破乳剂的作用了。

破乳剂可以破坏乳化剂的乳化作用,使得油水两相分离出来,方便后续的处理和利用。

2. 破乳剂在制药工业中的功能在制药工业中,有些药物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乳态液体,这会影响药物的纯度和质量。

使用破乳剂可以有效地分离出油水两相,去除其中的杂质,提高药物的纯度。

同时,破乳剂还可以帮助药物更好地溶解在溶液中,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

3. 破乳剂在石油化工中的功能在石油化工过程中,破乳剂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石油储运过程中常常会产生含水乳状液体,这会影响石油的质量和流动性。

使用破乳剂可以破坏乳化液体的结构,使得其中的水分和杂质与石油分离出来,提高石油的纯度和流动性,有利于后续的炼油和加工过程。

4. 破乳剂在环保工程中的功能在环保工程中,废水处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废水中常常含有大量的乳化物,这些乳化物会影响废水的处理效果。

使用破乳剂可以破坏废水中的乳化物结构,使其分离出来,从而方便进行后续的废水处理工作。

同时,破乳剂还可以提高废水的处理效果,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破乳剂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功能。

在食品工业中,破乳剂可以将乳态液体分离成油水两相;在制药工业中,破乳剂可以提高药物的纯度和溶解度;在石油化工中,破乳剂可以提高石油的纯度和流动性;在环保工程中,破乳剂可以改善废水的处理效果。

破乳剂的应用范围广泛,对于各行各业的生产和环保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当充分发挥破乳剂的功能,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水处理破乳剂成分

水处理破乳剂成分

水处理破乳剂成分
水处理中常用的破乳剂主要包括有机破乳剂和无机破乳剂。

有机破乳剂的主要成分包括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

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从而使悬浊颗粒分散,防止再次凝聚。

常用的有机破乳剂有磺化型聚醚破乳剂、磺化型聚丙烯酰胺破乳剂等。

无机破乳剂的主要成分为电解质,可以通过中和胶体颗粒电荷,改变体系的离子强度和离子性质,从而减小胶体颗粒间的互斥力和吸引力,达到分散作用。

常用的无机破乳剂有铝盐、铁盐、钙盐等。

此外,还有一些添加剂也具有破乳作用,比如酸、碱、氧化剂等。

这些添加剂可以改变体系的pH值、氧化还原性质和溶解度,从而破坏胶体颗粒的稳定性,使其分散。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水处理场合和具体的处理目标可能会选择不同的破乳剂和成分,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使用。

破乳剂生产工艺

破乳剂生产工艺

破乳剂生产工艺破乳剂是一种能够破乳、分散乳液的化学药剂,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等工业领域。

破乳剂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原料准备、反应制备、后处理、包装等过程。

下面将以一种常见的有机破乳剂为例,介绍其生产工艺。

首先,原料准备。

破乳剂的主要原料包括表面活性剂、溶剂和辅助剂。

在生产之前,需要对这些原料进行准备和配比。

表面活性剂是破乳剂的主要组成部分,常用的表面活性剂有非离子型、阴离子型和阳离子型等,根据所需的性能选择合适的表面活性剂。

溶剂用于稀释表面活性剂,常用的溶剂有水、醇类和酮类等。

辅助剂如稳定剂、pH调节剂等,用于调整破乳剂的性能和稳定性。

其次,反应制备。

在反应器中,将表面活性剂和溶剂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入,并加入适量的辅助剂。

根据具体的生产工艺,可以采用酯化反应、酸碱中和反应、重氮化合物还原等不同的工艺来制备破乳剂。

反应过程中,需要控制反应温度、压力、时间等条件,以保证反应的进行和产物的质量。

然后,后处理。

反应完成后,将反应产物进行过滤或离心分离,去除杂质和未反应的物质。

然后进行洗涤、浓缩、干燥等处理,使产物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

对于某些特殊情况下需要调整产品粘度的破乳剂进行加工,可以采用超声处理、乳化机械剪切、高压均质等方法,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分散性能。

最后,包装。

生产完成的破乳剂需要进行包装和存储,以防止产品的污染和降解。

常见的包装方式有塑料桶、金属桶和塑料袋等,根据产品的用途和规格进行选择。

同时,在包装过程中,需要进行质量检验和记录,以确保产品合格和追溯。

综上所述,破乳剂的生产工艺包括原料准备、反应制备、后处理和包装等步骤。

不同类型的破乳剂可能有不同的生产工艺,但总体上都需要经过这些基本的过程。

通过合理的工艺控制和优化处理,能够生产出符合要求的破乳剂产品。

破乳剂配方

破乳剂配方

破乳剂配方
破乳剂是一种可以分散乳状液体的物质,常用于化工生产过程中的乳化液体分离。

以下是一个常见的破乳剂配方示例:
成分:
- 阳离子活性剂:通常使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或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C)等;
- 非离子活性剂:如聚乙烯硬脂醇、辛醇聚氧乙烯醚等;
- 辅助成分:如乙二醇、丙二醇等。

配方步骤:
1. 将一定比例的阳离子活性剂和非离子活性剂混合在一起。

2. 加入适量的辅助成分,如乙二醇或丙二醇,以提高破乳剂的稳定性。

3. 随着配方的发展,可以根据具体需要添加其他辅助成分,如抗氧化剂、表面活性剂助剂等。

4. 搅拌均匀,直到所有成分充分溶解。

需要注意的是,破乳剂的具体配方会因应用领域的不同而有所更改。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不同体系的乳液选择适当的配方和成分以达到最佳效果。

因此,在使用前最好进行实验,并根据所得的实验结果进行具体的配方调整。

破乳剂企业标准

破乳剂企业标准

破乳剂企业标准
破乳剂企业标准通常包括以下方面:
1. 有效成分:破乳剂的有效成分应该是纯净的,不含有杂质。

2. 破乳效果:破乳剂应该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有效地分解油水混合物。

3. 环保性:破乳剂不应当含有对环境有害的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

4. 安全性:破乳剂不应当对皮肤、眼睛等人体部位产生刺激性或毒性。

5. 稳定性:破乳剂应当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不因储存条件的影响而发生明显的理化变化。

此外,具体的破乳剂企业标准可能还会包括产品的包装、运输、贮存等方面的要求。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破乳剂企业标准可能会因企业规模、产品用途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建议咨询相关专业人士获取帮助。

破乳剂类型

破乳剂类型

破乳剂Demulsifier由于一些固体难溶于水,当这些固体一种或几种大量存在于水溶液中,在水力或者外在动力的搅动下,这些固体可以以乳化的状态存在于水中,形成乳浊液。

理论上讲这种体系是不稳定的,但如果存在一些表面活性剂(土壤颗粒等)的情况下,使得乳化状态很严重,甚至两相难于分离,最典型的是在油水分离中的油水混合物以及在污水处理中的水油混合物,在此两相中形成比较稳定的油包水或者水包油结构,其理论基础是“双电层结构”。

在此情况下,投入一些药剂,以破坏稳定的双电层结构,以及稳定乳化体系,从而达到两相分离的目的。

使用的这些为了达到破坏乳化作用的药剂称之为破乳剂。

2主要用途破乳剂是一种表面活性物质,它能使乳化状的液体结构破坏,以达到乳化液中各相分离开来的目的。

原油破乳是指利用破乳剂的化学作用将乳化状的油水混合液中油和水分离开来,使之达到原油脱水的目的,以保证原油外输含水标准。

有机相与水相的有效分离,一种最简单的有效方法是采用破乳剂,消除乳化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乳化界面,达到两相分离。

然而不同的破乳剂对有机相破乳能力是不同的,破乳剂的性能直接影响两相分离效果。

青霉素生产过程中,一个重要程序是用有机溶剂(如醋酸丁酯)从青霉素发酵液中萃取青霉素,由于发酵液中含有蛋白质、糖类、菌丝体等的复杂物,萃取时有机相与水相的界面不清,呈一定强度的乳化区,对成品得率影响很大。

为此必须使用破乳剂破乳,消除乳化现象,达到两相快速有效分离。

3常见破乳剂目前油田中常用的非离子型破乳剂主要有以下几种:1. SP型破乳剂SP型破乳剂的主要组分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十八醇醚,理论结构式为R(PO)x(EO)y(PO)zH,式中:EO-聚氧乙烯;PO-聚氧丙烯;R-脂肪醇;x、y、z-聚合度。

SP型破乳剂外观呈淡黄色膏状物质,HLB值为10~12,溶于水。

SP型非离子型破乳剂对石蜡基原油具有较好的破乳效果。

其疏水部分由碳12~18烃链组成,其亲水基是通过分子中的羟基(-OH)、醚基(-O-)与水作用形成氢键而达到亲水的目的。

破乳剂机理

破乳剂机理

破乳剂机理
破乳剂是一种可以将乳状系统分离成两个非均匀相的化学物质。

它们通常是表面活性剂,通过改变液体界面的性质来破坏乳状系统的稳定性。

破乳剂的机理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增加表面张力:破乳剂可以增加液体界面的表面张力,从
而使得乳状系统的微小液滴不再相互结合,而是迅速分离出来形成大液滴。

这种机制通常在水相乳状液中使用油相破乳剂。

2. 改变胶体颗粒电荷:破乳剂可以改变乳状系统中颗粒表面
的电荷性质,从而改变颗粒相互之间的静电吸引力和斥力。

一般来说,如果乳状系统中的颗粒表面带有同样类型的电荷,它们会相互排斥并导致系统分离。

3. 沉淀作用:一些破乳剂可以通过与乳状系统中溶解的物质
反应而形成沉淀物。

这些沉淀物可以吸附和结合乳状系统中的颗粒,从而促使它们迅速分离出来。

4. 失去亲和力:破乳剂也可以通过与乳状系统中的其他化学
物质反应,使得原本组成乳状液的物质失去相互吸引的亲和力。

这样一来,液体中的物质会快速分离并形成不同相。

总的来说,破乳剂可以通过改变乳状系统的表面特性、电荷性质或化学反应,来破坏乳状系统的稳定性,从而实现乳状液的
分离。

不同的破乳剂机理可以根据乳状系统的不同性质和需要进行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破乳剂概述摘要:原油化学破乳剂的应用范围广泛,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本文对各种类型的破乳剂性能和作用机理进行了概括的说明,介绍了破乳剂的选用原则和影响因素,并指出了目前破乳剂研究的总趋势。

关键词:破乳剂机理种类选用原则影响因素应用发展方向1.引言随着三次采油(尤其是碱驱、表面活性剂驱)在油田的广泛使用,采出的乳化原油多是O/W乳化原油。

形成稳定乳状液的主要因素是原油中含有沥青质、胶质等天然表面活性剂物质,他们吸附在油-水界面上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界面膜。

由于乳化原油含水会增加泵、管线和储罐的负荷,引起金属表面腐蚀和结垢,因此乳化原油外输前,都要破乳,将水脱出。

破乳的方法[1]有电法、热法和化学法,这几种方法常常联合起来使用。

但是使用最多的是化学法。

化学破乳法需要的化学剂即破乳剂,目前我国油田年需破乳剂大约2万吨。

2.原油乳状液乳状液是一种液体分散于另一种不相混溶液体形成的多分散体系,分散的液珠一般大于0.1μm。

通常把乳状液以液珠形式存在的一相称为分散相(亦称为不连续相),另一相称为分散介质(或连续相)。

油和水形成乳状液必须具备三个条件[2]:(1)存在两个不相溶液体,即原油和水。

(2)存在一种乳化剂,以形成和稳定乳状液。

形成乳状液的类型依赖于存在的乳化剂。

若乳化剂在油中具有比在水中更好的溶解性、分散性或润湿性,会有利于油作为连续相的形成,即有利于形成W/O型乳状液。

反之,则有利于形成O/W型乳状液。

原油乳状液中发现的乳化剂[3]有沥青质、树脂类物质、油溶性有机酸(如环烷酸)、晶态石蜡、微型碳酸盐、硅石、粘土、磺酸盐、硫酸盐或因开采过程加入的化学添加剂,如表面活性剂和碱等。

(3)应具有使油水混合物中一种液体分散到另一种液体充足的混合能(mixing energy)或搅拌。

亿万年形成的原油在地层是油水分离的[4],只有开采、集输过程的原油和水湍流运动时,强烈混合才生成不同稳定性的原油乳状液。

从热力学观点看,最稳定的乳状液也是要破坏的,只是方式和时间上的差别而已。

乳状液的不稳定性[5]表现为分层、变型、絮凝。

破坏油包水乳状液需要一定的条件,促使水滴碰撞,使分散在原油中的小水滴结合成较大的水滴,从原油中分离出来。

无论是水滴受上述影响相互靠近,还是水滴从乳状液中分离出来,都和它们在具有一定粘度的原油介质中的迁移和阻碍这种迁移的因素有关。

在一定力的作用下,当作用力超过静摩擦力时,水滴开始加速运动。

随着运动速度增加,静摩擦力急速增加,达到一定速度时两力平衡,水滴处于等速运动状态。

增大油水密度差和减小分散介质的粘度均有利于水滴沉降,而沉降速度又与水滴半径平方成正比,所以在原油脱水过程要力图控制各因素,创造条件使微小的水滴聚结变大,加速水滴沉降的油水分离过程,例如:增大水滴尺寸和油水密度差、减小原油粘度等。

其主要方法有:加热乳状液(热处理)、加入破乳剂(化学处理)、施加电场(电处理)。

此外还有混合、振动、微波[6]、超声[7]、离心、过滤以及新近出现的微生物破乳等。

用这些方法能使水滴变大。

油田原油破乳过程同时要采用上述两种或数种方法。

3.破乳机理近些年来已有许多科技工作者进行了关于破乳剂作用机理的研究探讨。

这些研究结果证实了早先提出的一些假说。

但由于破乳剂对乳状液的作用非常复杂,尽管在这个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目前对破乳剂的作用机理尚无统一意见。

一般认为,乳状液的破坏需经历分层、絮凝、膜排水、聚结、破乳等过程[8],而且多数研究者把破乳机理集中在研究原油乳状液的界面膜[9]上,并得出了一些假设。

乃曼等人认为[10],破坏乳化液是胶体物理过程,因而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破乳剂的化学结构,而是它的胶体性质。

破乳剂吸附在界面上改变了乳化剂的润湿性,促使它们从相界面转移到油相或水相中。

kotsaridou等人[11]比较水溶性和油溶性破乳剂的作用后认为:水溶性破乳剂是通过取代界面粗乳化剂,破坏乳液界面层,或改变界面层的润湿行为,产生界面非活性配合物而引起破乳;而油溶性破乳剂,除取代天然粗胶体外,其机理是基于通过加入破乳剂的中和作用,造成界面膜破坏,使乳液破坏。

目前公认的破乳机理有以下几点:3.1相转移反向变型机理加入破乳剂,发生了相转化。

即能够生成与乳化剂形成的乳状液类型相反(反相破乳剂)的表面活性剂可以作为破乳剂。

此类破乳剂与憎水的乳化剂生成络合物使乳化剂失去了乳化性。

3.2碰撞击破界面膜机理在加热或搅拌的条件下,破乳剂有较多的机会碰撞乳化液的界面膜,或吸附于界面膜上,或排替部分表面活性物质,从而击破界面膜,使其稳定性大大降低,发生了絮凝、聚结而破乳。

3.3增溶机理使用的破乳剂一个分子或少数几个分子即可形成胶束,这种高分子线团或胶束可增溶乳化剂分子,引起乳化原油破乳[12]。

3.4褶皱变型机理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W/O型乳状液均有双层或多层水圈,两层水圈之间是油圈。

因而提出褶皱变型机理,液珠在加热搅拌和破乳剂的作用下,液珠内部各层水圈相连通,使液滴凝聚而破乳[13]。

4.破乳剂的种类4.1按离子的类型分类破乳剂一般按离子的类型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三大类(破乳剂一般不采用二性表面活性剂).4.1.1.阴离子型(l)脂肪酸钠盐,RCOONa。

R为烷基,碳原子数一般在16以上。

因为分子量较小,一般加药量较大。

(2)烷基磺酸钠(AS),R一SO3Na;烷基苯磺酸钠(ABS)。

(3)烷基奈磺酸钠(拉开粉)阴离子破乳剂使用最早,品种甚多,以上三种是我国常用的品种。

后二种是大庆油田初期电化学脱水用的破乳剂,有一定效果,但是加药量较大,且污水带油严重,已逐渐被淘汰。

4.1.2.阳离子型阳离子型破乳剂主要用于水包油型原油乳状液的破乳,或作为含油污水处理剂。

一股兼具杀菌破乳双重效果。

如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胺既能进一步除去污水中的油,又具有相当强的杀菌能力,只要5ppm即可杀死水中的好氧菌。

4.1.3.非离子型这类破乳剂分子不含有离子键,不能形成离子,其破乳效果比离子型破乳剂有明显提高、目前国内外大量生产与应用这类破乳剂。

(l)聚氧乙烯烷基醇醚(例如平平加,,JFC等),RO(CH2CH2O)n H(2)聚氧乙烯烷基苯酚醚(OP型)(3)聚氧丙烯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十八醇醚(SP169),C13H37O(CH3CHCH2O)a一(CH2CH2O)b一(CH3CHCH2O)c一H。

为便于工厂生产,聚合度a、b、C通常以原料的重地比表示。

4.2按乳状液的形态分类由于乳状液有两种形态,因此发展了相应的破乳剂,W/O型破乳剂和O/W 型破乳剂。

4.2.1.W/O乳化原油破乳剂a.第一代破乳剂羧酸盐型,如:环烷酸盐脂肪酸盐硫酸酯盐型,如:烷基硫酸酯盐磺酸盐型,如:烷基磺酸盐、烷基苯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丁二酸二烷基酯、磺酸盐;b.第二代破乳剂O P型,平平加型,土温型;c.第三代破乳剂这代破乳剂一般由引发剂(如丙二醇、丙三醇、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四乙烯五胺、酚醛树脂、酚胺树脂等)和环氧化合物(如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等)组成。

有些还有扩链剂(如二异氰酸酯、二元羧酸等)和封尾剂(如松香酸、羧酸、硫酸等)。

此外,第三代破乳剂[14]还包括一些高分子非离子-阳离子型两性表面活性剂如聚氧乙烯聚氧丙烯丙二醇醚与二[聚氧乙烯基]二烷基氯化铵的二元羧酸扩链产物和含氧烷基化季铵基硅氧烷。

4.2.2.O/W乳化原油破乳剂这类破乳剂是随着三次采油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由于三次采油大规模的矿场试验是从2 0世纪5 0年代开始的,因此O/W乳化原油破乳剂也是从这个年代起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a.电解质如盐酸、氯化钠、氯化镁、氯化钙、硝酸铝、氧氯化锆等;b.低分子醇可分为水溶性醇(如甲醇、乙醇、丙醇等)和油溶性醇(如己醇、庚醇等);c.表面活性剂包括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d.聚合物包括阳离子型、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聚合物。

5.破乳剂选用原则自1972年以来,大庆油田已发现破乳效果与破乳剂结构、原油性质之间有以下规律。

1.石蜡基原油宜用多段结构的破乳剂。

一般可选用SP型或AP型破乳剂。

石蜡基原油含沥青质、胶质等亲油性表面活性物质少,比重较小,容易破乳。

但是微小珠状原油容易被带入水中。

多段结构的破乳剂因分子量大,破乳速度较慢,可充分发挥絮凝、聚结作用,减少污水带油。

2.沥青基原油宜用二段结构的破乳剂。

沥青基原油中亲油的表面活性剂含量较多,粘度大,水油比重差小,油水不易分离。

因此,须选用破乳速度快的二段结构破乳剂。

例如,AE型破乳剂能用于山东胜利油田、华北油田、辽河油田等沥青基原油的破乳;虽然也能用于大庆石蜡基原油的破乳,但污水带油较多,与多段结构破乳剂复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含环烷酸原油的破乳应采用AE型破乳剂再加少量有机酸。

环烷酸的钠盐是亲水性表面活性剂,在它存在下可以形成很稳定的水包油型乳状液,加下少量有机酸可使环烷酸钠盐转化为环烷酸,破乳就比较容易。

胜利孤岛油田使用AE 型破乳剂与醋酸复配,达到了破乳和常温输送的目的。

4.多段结构的破乳剂,如亲油头大亲油尾小,则破乳速度快,破乳效果好,但污水含油较多;反之,破乳速度较慢,效果较差,但污水含油少。

6.影响破乳剂质量的因素影响破乳剂质量的主要因素是合成破乳剂的原料料纯度、含水量、含醛量以及聚合时的操作温度。

6.1环氧丙烷、环氧乙烷的纯度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属嵌段聚合物,亲油疏水基团由环氧丙烷聚合而成,亲水基团则由环氧乙烷聚合而成,亲油疏水末端则又由环氧丙烷聚合而成。

要求纯度为98%以上。

6.2.环氧丙烷、环氧乙烷的含醛量原料环氧丙烷、环氧乙烷中的含醛量,原石化部标准规定应小于0.15%,否则易发生醛的缩合反应。

当合成温度高于120℃,有KOH催化剂存在时,乙醛缩合生成丁烯一2一醛,并可继续与乙醛发生缩合反应,最后生成棕褐色树脂状产物,增加破乳剂的色度,并影响破乳剂合成主反应的顺利进行。

提高反应温度会使不饱和双键值增大,降低活性,影响环氧丙烷或环氧乙烷聚合。

6.3.含水量水在破乳剂的合成反应中是极为重要的一个因索。

极微量的水份也会影响聚醚的分子量。

各种原料中的微量水均要严格控制。

原石化部规定环氧丙烷、环氧乙烷含水量应小于0.1%。

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水可在聚合后期采取加热抽真空方法除去。

7.破乳及其它功能破乳剂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因此除了能破乳外,还兼具有其他功能。

1.原油低含水阶段(含水20%以下)可以选择水溶性较强(即亲水基较大)的破乳剂,例如SP169,这类破乳剂既能破乳,又能降低原油乳状液的摩阻。

2.原油含水量较高时可以选择亲水基较小而亲油基较大的破乳剂,例如APll3,这样可以减少加药量,破乳温度也可降低。

3.当脱出水是正指数过饱和不稳定水时(分离出的水容易结垢),可以采用AP 型,AE型破乳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