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大纲2017(精编文档).doc
大学语文课程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980011005课程英文名称:College literature课程总学时:16 讲课:16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英语、俄语专业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2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本课程是普通高校非中文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增强大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育,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将传授知识与陶冶情操结合起来。
通过课程教学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学著名作家的经典作品,从文学名篇的阅读欣赏中,扩大自己的视野,感悟优秀文学作品的美感和深邃的思想以及人格的力量,促成学生思想境界的升华和健全人格的塑造,增强其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1.培养和提高学生汉语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理解、欣赏和表达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将来工作的需要。
2.2.提高语文水平,能顺利而准确地阅读一般文学作品,掌握一定的文学基础知识,能有一定的文学观。
3.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能从优秀文章中体会出对社会人情的理解,提高自己的人文综合素养;能比较正确评价重要作家的创作与影响。
4.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通过具体文章的学习,能形成自己高尚的情操与健康的世界观;培养对祖国博大精神文化的认同感及自豪感。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基本知识:了解中国文学的基本发展脉络,掌握各时期、各文体的代表作家作品,认识中国文学的基础特点和优秀传统;了解文学鉴赏的基本原理,掌握阅读、分析和欣赏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
2.能力培养:提高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提高文学作品的阅读、分析能力,着重培养对作品的审美感悟和鉴赏能力;培养形象思维能力,触发创造性思维。
3.精神提升:了解中国语言、文学及其体现的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精神;正确认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理解优美而丰富的人性,培养爱心,追求真善美,关怀生命的终极价值,全面提升人文精神。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中山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大学语文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学分:3学时数:36二、适用专业、层次:非中文专业专科、本科三、课程的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大学语文是为非中文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具有人文性、工具性、基础性的综合性文化基础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我国古今文学精品的鉴赏,使同学们对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有更多、更深的了解,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提高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和审美情趣,增强人文底蕴,拓宽知识视野,同时自学能力与探究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高,以促进本专业的学习。
要求识记与课文有关的文史知识,正确理解课文内容,能对不同体裁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艺术特色、表现手法等作出恰当的分析,对诗词中的名篇名句能背诵,能写赏析文章,能用流畅规范的语言表述自己对有关问题的看法,能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独立思考,对学术界有争议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四、教学内容1.《诗经·卫风·氓》⑴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诗经》的篇数。
按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赋、比、兴手法。
孔子的“兴、观、群、怨”说。
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百科全书式的作品。
⑵抒情色彩很浓的叙事诗。
弃妇诗;婚姻悲剧;造成女主人公婚姻悲剧的原因。
⑶氓与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兄弟”在诗中的作用。
⑷诗中的精彩片段。
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⑸延伸性思考:男女有别与男女平等。
2.屈原《橘颂》⑴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成就的诗人。
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决定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代表作和其他重要的作品。
⑵楚辞:一种新的诗体;又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
刘向。
开创“香草美人”比兴手法的传统(“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谄佞”)。
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
《楚辞》与《诗经》并称“风骚”。
⑶“橘生淮南为橘,逾淮北为枳”的特性。
此诗名为“颂橘”实则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体现屈原理想人格的诗句。
《橘颂》与《离骚》。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二、课程性质(一)课程定位本课是全校一年级学生的公共基础课,是集工具性、基础性、审美性、人文性、趣味性、综合性于一体的课程,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的文化与文学的主要载体之一,凝聚着深厚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
本课作为培养健全的大学生的合力因素之一,旨在通过教学,提高大学生的语文水平(阅读、写作、赏析),提升其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拓展其观察世界的视野、挖掘其认识世界的深度。
(二)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具有“文道结合”的特色,在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向各专业学生传播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进行思想、道德、情操以及审美的教育。
因而大学语文是一门适应现代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精神,进行审美教育,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的重要基础课程。
三、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大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素质教育课程,这种综合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文学鉴赏水平的提高,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精神,使学生的内心世界更为充实、丰富、健康;一是通过对文章写作要领及语言表达技巧的体认,提高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水平,为学好本专业各类专业课程及接受通才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具体如下:1.了解文学鉴赏的基本原理,掌握阅读、分析和欣赏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
2.掌握一定的文学基本知识,特别是诗歌、散文、戏剧、小说四种主要文体特点及发展简况。
3.了解文学鉴赏的基本原理,掌握阅读、分析和欣赏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
(二)能力目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大众化”应用型人才。
1.在中学语文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阅读、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2.能够熟练运用语文基础知识进行日常公文的写作。
3.能够流畅的用语言进行的日常的交流和工作。
4.能够将语文知识与本专业课程相结合进行创作性的学习。
(三)素质目标1.高职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教学优势,创造性的使用语文教材,在教学中进行职业观念、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法规等多方面职业素养的渗透教学,从而,为学生迅速成为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员奠定思想基础。
《大学语文》课程考试大纲2017

大学语文》课程考试大纲适用专业:全校各本科专业学时:32 学分:2一、考试对象修完本课程所规定的教学内容的所有专业本科学生二、考试目的《大学语文》课程考试旨在考核三、考试的内容要求第一章先秦文学1. 先秦诗歌(1)掌握诗经分类与表现手法并进行赏析。
(2)了解楚辞及屈原在创作上的成就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并赏析。
2. 先秦散文(1)掌握论语、庄子等的作品思想并进行赏分析。
(2)了解论语、庄子等的作品对当世的影响。
第二章汉魏六朝文学1. 两汉文学(1)掌握汉乐府、《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点。
(2)了解司马迁的功绩及《史记》在中国文学长河中的地位与影响。
2. 建安文学、晋代文学(1)掌握曹操、曹丕、曹植的诗歌创作并分析了其代表作品,赏析陶渊明的代表作,掌握其思想对后世影响(2)了解建安文学的特点和古典小说的萌芽。
第三章隋唐五代文学1. 隋唐五代文学概述(1)掌握唐诗繁盛的表现。
(2)了解唐诗繁荣的原因及分段。
2. 初唐与盛唐(1)掌握初唐四杰、诗歌流派及重点作家作品。
(2)了解诗歌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风格的特点。
3. 中唐与晚唐(1)掌握诗文革新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2)了解唐传奇与词的兴起。
第四章宋辽金文学1. 北宋(1 )掌握柳永、苏轼对宋词的贡献。
(2)了解宋诗发展的阶段和特点,并进行作品赏析。
2. 南宋(1)掌握李清照、辛弃疾等词人的作品及风格。
(2)了解婉约词、豪放词的特点。
第五章元明清文学1. 元曲(1)掌握元曲的内涵及产生的条件。
2)了解关汉卿及其元杂剧。
2. 明清小说(1)掌握《红楼梦》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2)了解《宝玉挨打》,对重要人物性格进行分析,第七章党政机关公文1. 掌握党政机关公文的内涵、种类、格式及写作。
2. 了解党政机关公文的作用、特点。
第八章企事业单位事务文书1. 计划和总结(1)掌握计划和总结的写作要求与格式。
(2)了解计划和总结作用、特点和区别。
大学语文大纲2017

附件2《大学语文》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大学语文英文名称:University language课程代码:0501028 课程性质:通识教育基础课程总学分:2学分课程总学时:32学时适用专业:本科各专业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考核方式:考查一、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大学语文是为了提高学生文化素质而开设的一门综合性的文化基础课程。
本门课程选取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定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进行讲授,分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还增加各种应用文体知识的讲授与练习,使学生获得较强的写作能力,以适应从事工作的实际需要,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通过本课程学习一方面对中学的语文知识进行系统化和深入化,开拓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从而全面提高文学修养、思想认识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写作水平。
另一方面,通过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应用文的写作知识和方法,获取必备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第一、大学语文课程要有吸引力,富于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通过中国文学史上的一篇篇优美的、引人入胜的文学佳作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领略汉语言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对学习语文课程的理念。
第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继承传统的人文精神。
要让学生受到感悟和内化教育,通过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古今文化精品的感化教育下,受到爱国感情和高尚情操的滋养,升华思想境界和塑造健康的人格。
第三,夯实基础,提高语文水平。
在教学中,不仅要学生学习课文的内容,而且要学习语文的表达形式——阅读和写作。
夯实学生的基础,提高语文水平,使学生能正确地理解和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较高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第四,注重创新性,利用大学语文课程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并重特点。
培养学生有更强的现代信息吸收欲望和处理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多样化的思维方式。
使学生实现多元发展,成为理论型、思辩型、学术型、创造型的综合型人才。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doc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大学语文课程为全院公共必修基础课程。
二、课程目的与任务:以重新发现和认识母语为出发点,通过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的评析、相应的写作训练和口语练习,使学生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牛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职业情操O三、课程内容:大学语文教学内容分三个模块:第一部分,阅读欣赏模块。
由重新认识和发现母语为出发点,以古今中国文学作品为主体,以历史发展为线索对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的文学风格、欣赏方法进行全面的概述。
介绍不同体裁文学作品发展过程、特点及欣赏方法。
分析作品的思想感情,挖掘文学作品中的人文精神。
第二部分,口语表达模块。
语言作为重要的交际工具在实际生活屮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影响人在社会上的发展。
“说话的艺术”和“日常生活与写作”,从辩论、朗诵、演讲等方面加强学生的口语表达。
第三部分,应用文写作模块。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注重理论和实际的结合,课堂上讲解文体的基础知识和写作技巧,课下结合学院的招聘会、学生的实习和对专业的认识写出相对应的应用文书。
四、教学方式:1、通过讲解和阅读经典的作品完成教学目的和任务。
2、课堂教学以教师讲解、师牛互动的方式为主。
3、指导布置学生课外阅读。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张新颖宋炳辉文贵良编著《大学语文试验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岀版。
杜菁锋、李科林编著《大学实用语文》,科学出版社。
六、考核方式与评价结构比例:考核方式:平吋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评价结构比例:平时考核占20%,期末考试占80%o七、讲授内容和教学思路:大学语文教学内容分为三个模块八个单元。
三个模块:阅读欣赏模块、口语表达模块应用文写作模块。
八个单元:“重新发现母语”、汉语文学的长河、汉语中的译文、立意与构思、组织与结构、修辞与风格、说话的艺术、应用文写作。
第一单元:重新发现母语教学思路:“重新发现母语”目的是想提醒我们:对于以为非常熟悉的语言,需要去经历一个重新认识、重新发现的过程。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精编WORD版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精编W O R D版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编号: G050012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英文名称: College Chinese 课程性质: 通识课总学时: 54 学分: 3适用对象: 非中文专业本科学生先修课程:中学语文二、编写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大学语文》是我校为非中文专业学生开设的必修通识课程,是根据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而设置的基础课程,是一门人文性、文学艺术性、工具性、实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汉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能力和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旨在提高学生的写作素质和实际写作能力,以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要求和毕业后就业、参加工作的需要。
通过课程的系统学习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在教学中把审美训练及人文素质教育和谐地统一在一起。
既向学生展示汉语言文学的生命力,又给学生以广阔的想象空间;既使学生感受到汉语的优美,又让学生受到优秀文化、高尚情操的感染和启迪。
通过系统地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实用类文体的实际用途及其写作要领,使其实际写作水平得到切实的提高,以适应当前和今后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写作需要,为其总体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提供必要的知识保证。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激发创造精神,建构开放灵活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积累中国语文的有关知识,继续培养阅读分析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使学生具有较扎实的语文根底,从而学好其它专业课程。
1、通过课堂学习,熟悉及了解中国文学的发展脉络,弘扬中华优秀文化;通过具体作家名篇名段的学习和品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课外阅读一定数量的、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提高阅读、鉴赏水平。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文,独立阅读分析现代文,具有较强的阅读分析能力。
2017年语文考试大纲

2017年语文考试大纲一、考试目标与要求2017年的语文考试旨在全面考察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文学素养、思维品质和文化素养。
考试内容覆盖了阅读、写作、语言知识与应用等方面,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二、考试内容与范围1. 语言知识与应用- 汉字书写: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汉字。
- 词语理解:准确理解常用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 成语运用:恰当使用成语,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 句式结构:掌握并运用不同类型的句式结构。
2. 现代文阅读- 记叙文阅读:理解记叙文的主旨大意,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 议论文阅读:把握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分析论证方法和逻辑结构。
- 说明文阅读:理解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和说明方法,掌握文章的条理和逻辑。
3. 古诗文阅读- 古诗词鉴赏:赏析古诗词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
- 古文阅读:理解古文的基本内容,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思想感情。
4. 写作- 记叙文写作:根据给定材料或题目,写出有情节、有人物、有情感的记叙文。
- 议论文写作:围绕中心论点,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写出有逻辑、有说服力的议论文。
三、考试形式与题型1. 选择题:考查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和对文章的理解。
2. 填空题:考查学生对词语、成语的运用能力。
3. 简答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 翻译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5. 写作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表达能力。
四、考试时间与分值考试时间一般为120分钟,总分为150分。
其中,语言知识与应用约占20%,现代文阅读约占30%,古诗文阅读约占20%,写作约占30%。
五、复习建议1. 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特别是汉字书写和词语运用。
2. 广泛阅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特别是对不同文体的理解和分析。
3. 练习写作,提高写作技巧,尤其是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写作。
4. 学习并掌握古诗文的鉴赏方法,提高对古诗词和古文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5. 定期进行模拟考试,熟悉考试流程和题型,提高应试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附件2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英文名称:University language
课程代码:0501028 课程性质:通识教育基础课程总学分:2学分课程总学时:32学时
适用专业:本科各专业
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
考核方式:考查
一、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
大学语文是为了提高学生文化素质而开设的一门综合性的文化基础课程。
本门课程选取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定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进行讲授,分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还增加各种应用文体知识的讲授与练习,使学生获得较强的写作能力,以适应从事工作的实际需要,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通过本课程学习一方面对中学的语文知识进行系统化和深入化,开拓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从而全面提高文学修养、思想认识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写作水平。
另一方面,通过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应用文的写作知识和方法,获取必备的写作能力提高学
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第一、大学语文课程要有吸引力,富于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通过中国文学史上的一篇篇优美的、引人入胜的文学佳作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领略汉语言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对学习语文课程的理念。
第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继承传统的人文精神。
要让学生受到感悟和内化教育,通过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古今文化精品的感化教育下,受到爱国感情和高尚情操的滋养,升华思想境界和塑造健康的人格。
第三,夯实基础,提高语文水平。
在教学中,不仅要学生学习课文的内容,而且要学习语文的表达形式——阅读和写作。
夯实学生的基础,提高语文水平,使学生能正确地理解和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较高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第四,注重创新性,利用大学语文课程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并重特点。
培养学生有更强的现代信息吸收欲望和处理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多样化的思维方式。
使学生实现多元发展,成为理论型、思辩型、学术型、创造型的综合型人才。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一)先秦诗歌
1. 诗经
2. 楚辞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讲解了诗经分类与表现手法并进行赏析;然后介绍了楚辞及屈原在创作上的成就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并赏析。
(二)先秦散文
1. 论语
2. 庄子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选取了论语、庄子进行赏析,分析作品思想及其对当世的影响。
(三)汉魏六朝文学
1. 汉乐府、史记、《古诗十九首》
2. 建安文学、晋代文学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选取汉乐府、《古诗十九首》进行赏析,然后概述了曹操、曹丕、曹植的诗歌创作并分析了其代表作品。
赏析陶渊明的代表作,掌握其思想对后世影响。
秦汉散文讲述其历史地位及其代表作家作品,重点讲述司马迁的功绩及《史记》在中国文学长河中的地位与影响。
(四)唐代文学
1. 初唐与盛唐
2. 中唐与晚唐
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为线索和分界岭进行讲述,选取重要作家及作品进行分析,对于李白、杜甫、
白居易等进行了重点讲授,并分析了他们的文学精神对后世的影响。
(五)宋代文学
宋代文学及历史背景进行概述,然后以南宋、北宋词为分界岭进行讲授,选取重要作家及作品进行分析,对于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大家则进行了重点讲授。
散文在宋代也得到了极大发展,本章最后对宋散文及代表作家进行了讲授。
1.北宋
2.南宋
教学重点和难点:对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大家进行重点讲授。
对宋词的婉约派、豪放派进行分析。
(六)元明清文学
1.元曲
2.清代文学
教学重点和难点:选取《红楼梦》进行重点分析,对于曹雪芹生平及红楼梦创作进行讲述,并通过片断赏析,对重要人物性格进行了分析,最后总结其主题及对后世影响。
(七)党政机关公文
1.党政机关公文格式
2.常用党政机关公务的写作
教学重点和难点:党政机关公文的概念、种类、格式、写
作要求
(八)企事业单位事务文书
1.计划与总结
2.专用书信
教学重点和难点:计划、总结的写作格式
(九)经济管理文书
1. 市场调查报告
2. 经济合同
教学重点和难点:市场调查报告与经济合同的写作要求及格式
(十)科技应用文
1. 科技学术论文
2. 毕业论文
教学重点和难点:科技学术论文与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与格式
(十一)交际文书
2. 邀请信与感谢信、贺信与慰问信、祝酒词与答谢词
教学重点和难点:求职信与简历的写作要求与格式
(十二)口才训练
1.演讲
2.论辩
教学重点和难点:演讲稿与论辩稿的写作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四、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将主要采用基于问题和案例的讨论性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
具体包括:
1. 课堂讲授。
(1)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2)读、写、议结合;使用教学辅助资料大学语文全程课件,包括电子教案、各章节课件、课堂训练等。
(3)古为今用。
作业题紧扣教学内容,并联系实际进行拓展,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与熟悉,认真批改,并按实际给出成绩。
(4)科学评价。
期末考试为开卷形式,考试内容以要求掌握的内容为主,以考查学生对中外优秀作品的理解及掌握,尽量避免死记硬背式的考试。
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70%,其他作业、课堂表现、到课率占总评成绩的30%。
2. 专题教学。
在某些章节中选择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的问题以专题的形式组织教学,突出重点,密切联系社会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拓展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提高教学效果。
3.课堂讨论教学。
主要运用课堂讨论等形式指导学生通过对教材重点、难点和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提高学生交流和沟通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校园生活丰富多彩,例如运动会、艺术节、篮球赛、文艺晚会等,这都是学校经常举办的活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活动,进行宣传稿、安排仪程、写邀请函、写祝词等的写作;日常的身
份证明、个人情况说明等也可以让学生实践操作,教师再加以补充修改等;再如毕业的学生需要写自荐信、实习报告等。
4.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活动。
组织、引导学生结合所学和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开展社会调查、写出调查报告。
5. 应用文教学与专业紧密结合。
在应用文教学过程中,与学生所学专业对应文种的写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就需要教师对所教班级的专业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在教学中进行正确的指导。
例如财会专业接触的收据,银行说明、转账说明、审计报告等,授课过程中穿插这些内容,不仅结合了学生的专业,也更能提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使用教材
谢卫平编,《大学语文》,第1版,出版地: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
六、主要参考书
[1]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2] 董乃斌主编,《唐宋名篇》,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
制订:大学语文XXX教研室
执笔人:杨妍
审定人:
日期:2017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