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研究论文

合集下载

《春江花月夜》赏析论文

《春江花月夜》赏析论文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也许你不曾听说过张若虚。

这位初唐时期的诗人在中国诗歌最鼎盛的唐代被湮没在不计其数的骚客文人中默默无名。

但若是提起那首著名的《春江花月夜》来,又会有几个人不知道呢。

没错,这首脍炙人口的传世杰作正是出自这位拥有着俊逸的文思、伟大的想象的诗人之手。

张若虚在历史中的影像少之甚少,生卒年皆不可考。

他传世的诗作不过两篇,但皆为珍品。

他生活的年代正值中国诗歌发展史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从宫廷到民间,从浓艳富丽到清新隽美,诗歌的界域在不断地得到突破。

《春江花月夜》便在这个时期横空出世。

它的出现是对骄奢糜烂的宫体诗的又一次冲击。

王夫之评价此诗说:“句句翻新,千条一缕,以动古今人心脾,灵愚共感。

”前人对其更有“孤篇盖全唐”之赞誉。

诗歌这一文体之所以能在中国文学领域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不但在于它节奏韵律的优美,很大一部分也在于其对意境的塑造。

而《春江花月夜》无疑是塑造意境的典范之作。

人们之所以会为诗词所动容,正是因为其能随着诗歌的意境获得诗人的感官,进而产生了与诗人相通的情感。

《春江花月夜》的成功之处在于它能同时给读者带来多种层次的感受,在读者诵读诗篇之时,带着春寒的夜风仿佛就吹在脸上,皎皎的月光和浩瀚的江海也似乎就在眼前。

在冷艳清美的诗句里,诗人把自己身处之地,眼见之景无比真切地传递给读者。

高考诗歌鉴赏研究论文

高考诗歌鉴赏研究论文

诗歌鉴赏研究论文我国古代的优秀诗词以其完美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丰富的思想内涵,成为独具审美价值的中华古代文化精华。

古代诗词鉴赏是近年来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

此类试题自2000年以来开始出现了一些明显的变化。

其分值由3分逐年增加到8分,题型由选择题变成了主观性试题,试题难度也在相应地增大,考生的失分情况比较严重。

这种情况暴露了高中语文古代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中语文古代诗词鉴赏教学缺乏切实有效的理论作为指导,传统的古代诗词鉴赏理论比较艰深,不便于高中语文教学运用。

因此,有必要对高考古代诗词鉴赏试题进行全面而深入地研究,总结高考测试的内容,发现古代诗词鉴赏教学的规律,发展古代诗词的教学理论,以满足高中古代诗词鉴赏教学的需要,有效提高高考复习指导的效率。

自2008年到2014年,这七年的全国卷、北京卷和上海卷的高考诗词鉴赏试题取材广泛,测试内容丰富,测试的角度多变,较全面地反映了古代诗词教学与测试的重点和要点,对近几年的此类高考试题列表总览是十分必要的。

对高考诗词鉴赏类试题所选诗词的体裁、诗词的整理、考查的方式以及考查的内‘容等项内容进行研究,才能找到历年高考诗词鉴赏试题所涵的一些本质的、规律性的知识。

从试题的取材和试题类型看,唐宋诗词约占试题总数的86.5%;律诗、绝句占诗篇总数的92.6%,中调词占词篇总数的87.5%,小令占曲篇总数的100%;写景抒怀诗和思乡怀远诗曲占试题总数的64.9%。

选择题约占试题总数的29%,填空题约占22%,主观性问答题约占49%。

从考查能力的层级看,七年来在鉴赏类试题中考查综合能力的试题约占总题数的84%,其余的是识记题、单纯的考查理解能力的试题。

可见,考生光靠死记硬背一些相关知识决不能应对鉴赏类试题的考查。

从设题角度看,在所选的33套诗词鉴赏试题中全部考查了词句理解和分析,占试题总数的100%;有31套直接或间接地考查了表现手法或表达效果,占试题总数的94%。

诗歌鉴赏论文

诗歌鉴赏论文

诗歌鉴赏论⽂诗歌,是⼀种抒情⾔志的⽂学体裁。

是⽤⾼度凝练的语⾔,⽣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活并具有⼀定节奏和韵律的⽂学体裁。

鉴赏是对⽂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

诗歌鉴赏论⽂1 ⾼中语⽂的诗歌鉴赏阅读向来是教学的难点,也是学⽣们在考试中遇到的最⼤的拦路虎。

中国诗歌向来讲究含蓄,忌讳浅显直⽩,抒情往往曲折幽杳,⽅式⽅法尽皆不同,这都给诗歌教学带来了困难。

古典诗词有的触景⽣情,有的寓情于景,还有的以景结情,甚⾄于借景抒情、托物⾔志、情景交融等等。

本⽂试图⽤常见的诗句来对这⼏个概念进⾏对⽐区分,以便于在教学中准确的使⽤这些词语。

⼀、从触景⽣情说起 ⾸先,我们先来看岳飞的这⾸《⼩重⼭》: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梦,已三更。

起来独⾃绕阶⾏,⼈悄悄,帘外⽉朦明。

⽩⾸为功名。

旧⼭松⽵⽼,阻归程。

欲将⼼事付瑶琴,知⾳少,弦断有谁听。

这⾸词并没有什么难懂的地⽅,上阙重在写景,下阙重在抒情。

⽤景物描写、⼼理描写和动作描写来描述宋⾦讲和期间,岳飞在军帐中深夜难眠的复杂⼼境。

我们先看这⾸词如何抒情。

⾸句写“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梦”。

所以,后⾯写起来后所见所感。

在静夜⾥,岳飞倍感孤寂沉痛,平⽇⾥郁积的愁情便⼀起涌上⼼头了。

这⾥情绪的引发就是昨夜不住鸣叫的寒蛩。

因为景物某种特殊的特质⽽触发诗⼈内⼼情怀的,这就是触景⽣情。

这⾥的“触景”是前提,是情绪的缘起。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诗⼈内⼼早已郁积了许多情绪,被这不期然的景物所触发,所有⼀切便都涌上⼼头了。

再⽐如骆宾王的《狱中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鬓影,来对⽩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信⾼洁,谁与表予⼼? 骆宾王为⼩⼈所害,⾝陷囹圄,他⽣性耿介,有豪侠⼼,相信⾃⼰的⾼洁和正直。

蝉在诗词意象中是⾼洁的象征,有虞世南的《蝉》在先。

其诗⽈“垂q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声⾃远,⾮是藉秋风。

”所以,狱外鸣叫的蝉声就让他想起了⾃⼰的⾼洁。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策略获奖科研报告论文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策略获奖科研报告论文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策略获奖科研报告论文【摘要】语文课程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学习的必修课之一,高中语文作为学生学习的主科课,在高考中占有巨大的比例,直接关系着学生的最终高考成绩。

据调查,目前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于诗歌鉴赏环节,由于诗歌的多样性和类型丰富性,使得它在教学中难度大,学生对其的理解不够深刻,不能掌握诗歌的精髓。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传统的高中诗歌鉴赏教学存在的不足逐渐暴露了出来,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针对这样的现象,高中教师一定要适应新课改的新要求,对诗歌鉴赏教学策略进行完善,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阅读量,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策略1G633.31A 12095-308902-0054-01中国语言博大精深,诗歌作为古代流行的一种学习形式,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

不同于白话文,诗歌描写追求的是深远的意境和优美的韵律,通常以简单的词语表达深刻的内涵,蕴含丰富的情感,学生在理解和学习中常常存在困难。

诗歌鉴赏类题目作为高考的必考科目,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分数占比也很大,倘若学生对其的理解存在偏差,就会严重阻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使他们产生畏惧情绪。

为了更好的适应新课改教学的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要改进教学策略,完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坚持从实际出发实施授课,从而为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鉴赏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的关键第一,审美鉴赏。

审美鉴赏是诗歌鉴赏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高中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多样,对学生的能力具有很高的要求。

审美鉴赏关乎着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是学生经验与思维的连接。

例如,诗歌《再别康桥》一文处处体现着韵律美,作者通过一座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具有独特的美感。

因此,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必须要把握好审美鉴赏性教学。

第二,自主鉴赏。

教育教学的主体是人,学习质量的提升也必须要以学生能力的提高为基础,教师是知识教学的主导者,其任务是要教会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和研究,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答诗歌鉴赏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高考诗歌鉴赏范文精选3篇(全文)

高考诗歌鉴赏范文精选3篇(全文)

高考诗歌鉴赏范文精选3篇诗歌鉴赏是近几年高考语文试卷中必考的考点。

但从学生平时测试及高考的得分情况来看,都不理想。

考题11分,学生得分大多在6分左右。

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教学总结出来了一些经验,提出以下备考复习策略。

一、吃透《考纲》,弄清古代诗歌常见题材及抒发情感《考纲》规定:(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XX的观点态度。

选材方而:1.篇幅短小;2.语言内容浅易。

弄清了这一点,就可以从浩如烟海的诗歌中缩小复习范围。

诗歌方面,只选唐诗中的律诗和绝句即可,以及内容浅易、篇幅短小的宋词元曲,还有咏物诗、咏史诗、思乡诗、送别诗、边塞诗、田园诗、爱国诗;运用的主要手法依次为托物言志,怀古伤今、借古讽今、借古抒怀,虚实结合,借景抒情,对比衬托,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用典。

每一类都有其固定的思想情感,答题时只要仔细读诗,抓住关键字词就能确定诗歌类别。

像咏物诗抒发的思想感情无非为正道直行、坚贞孤傲、高洁超逸、孤傲不群、傲岸不羁等。

二、调动诗歌知识储备高三学生必定拥有相应的诗歌知识储备。

调动储备法就是充分利用自己掌握的与诗歌有关的所有知识,完成诗歌鉴赏活动的一种方法。

1.文学知识储备。

如果所鉴赏的诗歌XX是熟悉的诗人,我们就要充分调动作家生平、创作风格等相关的知识储备。

以陆游为例,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诗歌大都表达了有心报国却报国无门的忧愤失望之情,以及渴望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观赏陆游的诗作,我们可以从其生平和诗风推测其诗歌的内容与主旨。

2.史学知识储备。

同一时代的诗人会有着某种共同性,同一时代不同时期的诗人又有着某种不同之处,因为历史影响着文学的创作。

从文学的角度积存史学知识,联系史学知识鉴赏文学作品,既有助于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创作风格,也有助于准确观赏诗歌。

3.诗歌知识储备。

诗歌知识涉及的内容很多,最主要的是诗歌的意象、典故、抒情主人公形象等,这一点在以诗读诗法中已有所涉及。

古诗词鉴赏论文1500字

古诗词鉴赏论文1500字

古诗词鉴赏论文1500字篇一:古代诗歌鉴赏论文古代诗歌鉴赏论文摘要: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国人心中永不倒塌的古典建筑和堡垒,蕴含了浓浓的文学韵味,所以我们都应该认识到诗歌的美丽,学会读懂古诗,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而诗歌给予读者自由诠释的空间比较大,需要的是创造性的审美解读,所以除了一般的词句疏通之外,不宜再延续传统的精细讲解的分析方法,更不要提那种千篇一律的机械式的释读了。

古代诗歌因为其精美的语言,短小的篇幅,在高中语文教育中占据极高的比例。

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实验稿)中明确指出在诗歌的阅读鉴赏中,应了解诗歌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学会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可见高质量的诗歌分析和鉴赏教学对于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精心构思与艺术概括能力,陶冶学生性情,美化学生心灵具有独特的功效。

下面将从四方面谈谈古代诗歌的分析和鉴赏。

一、从题目着手,推敲内容主旨题目题目是诗歌的窗口,是鉴赏诗歌的切入点。

拿到一首诗歌,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关注诗歌的题目。

因为诗歌的题目一般会揭示出诗歌创作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或是题材。

例如陆游所创作的《咏梅》一诗,用于抒发感情的“咏”字再加上代表物象的“梅”,揭示着这是一首诗人将自己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一具体事物的托物言志诗;又如出自“诗圣”杜甫的《咏怀古迹》,亦可轻而易举地读出这是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来寄予作者特殊心情的咏史篇二:诗词鉴赏论文品味—中华诗词之美古典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我们更要学习、汲取古代智慧,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陶冶情操,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

品味古代诗词时,我们并不是毫无头绪的,我们可以从题目,诗眼,诗的意境,作者心境,作者所在时代背景,创作背景,修辞手法,引用的典故,抒情手法,诗所抒发的感情等方面入手。

如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我们就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李商隐)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浅谈中国当代诗歌鉴赏思路论文

浅谈中国当代诗歌鉴赏思路论文

,避免分段写中国当代诗歌鉴赏思路论文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社会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在这一新时期,中国当代诗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不断吸收新的创作理念,传承传统文化精髓,积极面对现实,在新的文学环境中有所发展,充分地展示出了新式诗歌的品位和魅力。

中国当代诗歌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它不仅仅表现出中国作家在时代背景下的思想素养,更有助于丰富我们的文艺观念和文学意象。

本文将聚焦中国当代诗歌的新颖思路、文学特色以及鉴赏思路,并且加以分析和思考,从而尝试探索中国当代诗歌的魅力所在。

中国当代诗歌创作一直在努力寻求新的话语形式,追求新活力与表达思想。

中国当代诗歌融入许多新的创作理念,把思想放在文学上,期望在形式与内容之间取得一种新和谐,以充分展示它独特的文学特色。

例如,“新诗运动”从“实用性”和“抽象性”等方面下定义,强调诗歌的形式结构的新表现形式,强调诗歌的精神内涵价值;价值社会主义文学研究理论同时探讨,刻画生活的诗歌在表达社会价值观,以及文学话语与实践动员力量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虚构文学走向超现实,追寻人性的深刻洞察力;大众文学研究理论注重以大众为主体的表达,左翼思潮的变化使得人们作品中的叙事更多元化,传达的思想也更加社会化。

中国当代诗歌的鉴赏思路应该根据不同作者的具体作品进行。

只有在有所了解的作者的文学特色的基础上,才可以理解并深入欣赏作者诗歌的各种特殊性,如对表达精神的基调与节奏,整体性与分离性,历史性与现实性等,把握这一看似无形的精神力量。

在中国当代诗歌欣赏中,读者应该分析其中的审美元素,如代词比喻重叠,符号集、氛围色彩等,还可以把握更多的信息。

比如,一些诗人灵巧地处理关注点,感官刺激,表达了远超我们意料的景象和精神内涵,从而让我们感受到诗歌的精神力量。

此外,现代的阅读理解进程比以往更加立体,多层次的思考过程可以更好地实现。

读者更加强调理性的推理,增强逻辑思维的能力,把握作家意图的细节,权衡作品的实践和理论之间的关系,从而把握当代文学的真谛。

高中诗歌鉴赏教学论文

高中诗歌鉴赏教学论文

高中诗歌鉴赏教学论文浅谈高中诗歌鉴赏诗歌鉴赏不但能提高人们的文学审美情趣,而且能培养人们的良好文化涵养,所以自1993年诗歌鉴赏在高考试题中出现以来,就深受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好评。

但由于考生文化底蕴薄弱,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直偏低。

以前诗歌鉴赏的复习,往往强调指导学生认真分辨题型、明确试题选项常见的错误方式、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等。

2002年高考的诗歌鉴赏题打破以往客观选择题的命题方式,以主观表述的形式考察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这种命题方式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诗歌鉴赏的难度。

面对新的题型和要求,怎样才能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在考场上圆满完成诗歌鉴赏的答卷呢?根据我诗歌教学的体会,我认为对古典诗歌的阅读与鉴赏主要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了解鉴赏诗歌的重要性(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想象能力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性思维。

想象能力是学生学习各科知识以及今后发展深造的基础,是创造的前提条件,是从小学就开始培养的一种基本能力。

诗歌中的想象丰富而大胆,如李白诗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王维诗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李清照诗中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毛泽东诗中“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等诗句,都能让人神思飞扬,浮想联翩。

多读诗,多鉴赏这样的好诗,无疑能培养和提高学生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二)、能培养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近几年的高考诗歌赏析题,全国卷及各省市卷均要求考生要用文字来表述,也就是说要学生用通顺流畅的语言,概括表达出自己对诗歌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方面的看法。

高考对诗歌赏析的考查已不再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而都采用文字作答的形式来考查。

它要求学生不能“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要能把“茶壶里的饺子”倒出来。

心里琢磨好了的,嘴里要说得出来,笔下还要写得出来。

不仅要读懂,弄清楚,还得句子通顺,语言表达准确,才能得较高的分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研究论文
我国古代的优秀诗词以其完美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丰富的思想内涵,成为独具审美价值的中华古代文化精华。

古代诗词鉴赏是近年来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

此类试题自2000年以来开始出现了一些明显的变化。

其分值由3分逐年增加到8分,题型由选择题变成了主观性试题,试题难度也在相应地增大,考生的失分情况比较严重。

这种情况暴露了高中语文古代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中语文古代诗词鉴赏教学缺乏切实有效的理论作为指导,传统的古代诗词鉴赏理论比较艰深,不便于高中语文教学运用。

因此,有必要对高考古代诗词鉴赏试题进行全面而深入地研究,总结高考测试的内容,发现古代诗词鉴赏教学的规律,发展古代诗词的教学理论,以满足高中古代诗词鉴赏教学的需要,有效提高高考复习指导的效率。

自2008年到2014年,这七年的全国卷、北京卷和上海卷的高考诗词鉴赏试题取材广泛,测试内容丰富,测试的角度多变,较全面地反映了古代诗词教学与测试的重点和要点,对近几年的此类高考试题列表总览是十分必要的。

对高考诗词鉴赏类试题所选诗词的体裁、诗词的作者、考查的方式以及考查的内‘容等项内容进行研究,才能找到历年高考诗词鉴赏试题所涵的一些本质的、规律性的知识。

从试题的取材和试题类型看,唐宋诗词约占试题总数的86.5%;律诗、绝句占诗篇总数的92.6%,中调词占词篇总数的87.5%,小令占曲篇总数的100%;写景抒怀诗和思乡怀远诗曲占试题总数的64.9%。

选择题约占试题总数的29%,填空题约占22%,主观性问答题约占49%。

从考查能力的层级看,七年来在鉴赏类试题中考查综合能力的试题约占总题数的84%,其余的是识记题、单纯的考查理解能力的试题。

可见,考生光靠死记硬背一些相关知识决不能应对鉴赏类试题的考查。

从设题角度看,在所选的33套诗词鉴赏试题中全部考查了词句理解和分析,占试题总数的100%;有31套直接或间接地考查了表现手法或表达效果,占试题总数的94%。

其次,修辞手法、诗词的结构及关键句作用、诗词曲的基本知识、炼词(字),及古代诗词的语言特点等方面均是考查的内容。

这也应该是高中古代诗词鉴赏日常教学的要点。

学生失分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解读诗词内涵不当;二是答题不得要领,语言表达能力差。

我们应该结合写作学和修辞学中的相关知识,并依据古体诗词创作的一般规律,针对高考诗词鉴赏试题对诗词的体裁、结构、语言和表达技巧等方面考查的内容进行细致的研究,得出了高考诗词鉴赏试题对这些方面考查的具体要求,从而为考生分析出了阅读鉴赏诗词时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并且提出了高中古典诗词教学的具体的方法。

总之,无论是从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还是从高中古代诗词教学理论研究的角度来看,研究高考古代诗词鉴赏类试题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一项教学研究课题。

此外,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都丰富的今天,我们对古典诗歌也同样不能忽略,而且对我们了解各个时期的诗歌精华,传承中国古代诗歌文化,提高我们对诗歌鉴赏能力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无论从跨越高考还是提高自身素养,古典诗歌都是不可忽略的。

它对于我们高考在古文阅读中对它内容的把握、写作背景、思想感情都有所提高。

对古典诗歌鉴赏在高考中我们对这部分题的解答将比其他同学更准确。

从提高自身素养来说,我们对诗人的生活背景、写作背景、思想感情都有一定了解,扩展了我们得知识面。

取古人精华,为我今用,也是我们研究古典诗歌的最终目的。

我们的研究过程并不是一方风顺的,但李白的‘‘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直激励着我们,我们也总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中走出来。

譬如,我们六个人要研究从先秦到明清的诗歌,那工程量可谓浩大。

最终方案是把古典诗歌分为六个部分,每个人研究一个部分。

且要研究那个时代的诗歌流派,若无流派则分时期,把各个时期的名家的风格及其成就都弄清楚,也要分析各名家的代表作。

最后再总结这时期的总风格。

如此一来我们每个人的任务都很繁重。

在其中,我们共同遇到的问题是内容很繁杂,对资料的整理很散,不系统,有组员收集资料也很困难。

在内容繁杂这块中,我们则在小组中共同把它理清楚简短意赅,然后在自己去收集资料。

收集资料中有同学特地买一个读卡器来储存资料,在图书馆和网上不断搜寻,把内容摘抄下来,尽量做到内容丰富。

对资料整理时,则是我们的指导老师耐心的指导下修改在一次修改,最终把资料整理得较系统。

我们组内的成员经过王国维的两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对古典诗歌的痴迷也算是发挥到极好了。

我们对各个时期的古典诗歌也有一定的了解,让我们一起走近诗歌,领略它的无限魅力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